1.什么是巴哈伊?
凡接受巴哈欧拉的教义并依其准则而生活的人都是巴哈伊。他们之所以皈依巴哈伊信仰,是因为它能激励和帮助他们探索并实践这样一种生活----致力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并追求自身的发展与进步。
人类一体是巴哈伊信仰的核心教义。巴哈伊相信“纯洁和良好的行为以及可嘉和适当的操守”可以推动世界的文明与进步,他们以此为生活的中心并努力与家人、朋友、邻居和同事共同实践这个理念。巴哈伊信仰的其他重要教义还包括:上帝唯一,宗教同源,独立探求真理,性别平等,消除各色偏见----尤其种族偏见和歧视,经济公正,服从政府,工作等于崇拜上帝,普及教育,倡导科学和艺术等。
2.怎样成为巴哈伊
巴哈欧拉教义的福祉是给全体人类共同分享的。每个人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接触到巴哈伊信仰,比如:结识巴哈伊信徒、阅读巴哈伊的书籍或通过电子媒体如电视、网络等。个人可以自由地探索该信仰的性质、目的和目标。在这个意义上,巴哈伊信仰是个开放性的系统,不受任何惯例和条件的约束,也不受任何个人和机构的控制。经过探索的阶段,有些人会接受这个信仰。当一个人接受巴哈欧拉的教义时,他/她就作出了这样的承诺----要改善自身并致力于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
当一个人决定接受巴哈欧拉的启示,并以巴哈欧拉的教义为指引来改善自身和建设更美好的社会时,他不需要经过任何的仪式。严格地说,他甚至也不需要将自己的这一决定告诉别人。事实上,巴哈伊圣典认为,对于个人而言,以行动来体现巴哈伊信仰的精神和教义比用语言强调自己是信徒更重要。通常,在有巴哈伊机构的国家和地区,巴哈伊必须登记注册,因为这样他们就能享有参与教务管理的权利。如:选举权,被选为机构成员的权利;向巴哈伊基金***的权利等。但是,在没有建立巴哈伊教务管理机构的地区,成为巴哈伊是不需要注册的。
1)如何接触到本信仰
他们对信仰的初步接触往往通过他们的家庭成员、亲戚、邻居、朋友或同事。此外,有一小部分人通过大众传播渠道接触此信仰,如书籍、网络或其它媒体,或者,在国外工作或学习时了解了该信仰。
2) 是什么促使他们皈依并坚定其信仰呢?
加入巴哈伊信仰的这些人在寻找能改进其生活各个层面的‘道’或途径,包括一个能构建更美好社会并促进个人发展的知识体系。由于这些人多数都受过高等教育,因而他们通常会在接受信仰之前先对其进行探索和考察,而独立探寻真理正是巴哈伊信仰所倡导和鼓励的原则。因此,可以恰当地说,在接受巴哈欧拉及其教义之前,这些人首先会理解该信仰的原则,并且认为这些原则可以切实地在自己的生活和社会活动中付诸实践,在此基础上,他们成为巴哈伊信徒。至于盲目仿效他人或跟随传统而成为信仰者的情况,则是违反巴哈伊信仰的精神实质的。
3)他们接受巴哈欧拉以后个人生活发生的转变:
他们发现了自己生命的灵性存在,而这个灵性的生命内涵跟他们原来的理解不同。很多人认为他们对灵性生命的新理解具有现代、实用、系统而清晰的特点。他们的行为在两个层面上体现出这个新悟识(或新理解)带来的变化:在个人生活层面上,他们追求生活各方面活动之间的平衡,并以巴哈伊信仰来调节和指导这种平衡。很多人也开始反思自己个人生活的内容,如婚姻、家庭、职业、娱乐休闲等,以使他们的生活更符合巴哈伊信教义的要求。在社会层面上,这种新的平衡也让他们以服务的精神来对待他人,以仁爱的精神来与人相处。他们很快意识到巴哈伊信仰的核心教义----“人类一家”---- 意味着个人的进步离不开社会的整体进步。对于他们中的很多人而言,这是个重大的转变,因为在人生中他们第一次真正地开始关爱他们的家人、朋友、同事,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来对待领导者和管理者。
3、巴哈伊信徒生活的内容是什么
对于有些人来说,宗教生活仅仅指信仰者以宗教的名义通常做的事情,比如:履行宗教义务、宗教仪式等。然而,巴哈伊信仰却与此不同。巴哈伊信徒认为宗教生活是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而这些都基于他们对源自信仰的一套知识的笃信。对于巴哈伊信徒而言,信仰首先是人明确认识到的知识体系,然后据以实践良好的善行。因此,他们的宗教生活观是一种生活模式,体现了他们在个人和社会层面的不断努力,以期更好地理解信仰并明智地将他们对信仰的认识用于推进世界的进步。下面是巴哈伊信徒宗教生活的共同的主要特征:
1) 深入学习理解圣作
作为信徒个人的义务,巴哈伊每天要阅读圣作两次,分别在早、晚进行。至于阅读时间的长短、确切的阅读时间以及阅读的内容则由个人自行决定。对于很多中国的巴哈伊来说,由于他们具有很强的家庭观念,他们往往和家人一起研读圣作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而这种全家一起学习圣作的方式也受到家庭其他成员和来家里作客的初接触巴哈伊信仰的人的欢迎。很多人把每日阅读圣作视为一种提醒,使他们知道每天应如何行为处事。并从中得到启发,从而能正确看待和处理日常事务。阅读圣作之后的讨论通常热烈而振奋人心,催人向上。
巴哈伊不是把宗教当成一套仪式和教条,而是把它视为精神觉悟、知识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因此,当一个人成为巴哈伊,那就意味着他要不断的努力,以获得关于个人和社会存在的正确理解,并孜孜不倦地把这种理解用来改进自己身边的物质、社会和精神的现状。为实现这个目的,第一步就是系统地学习巴哈伊信仰的知识。在这个方面,巴哈伊特别关注的是,信徒个人所追求的对宗教有更好的理解“是与科学相一致的,且不带任何政治色彩”。要形成这样的领悟,就要求教友不仅要学习,而且要经过一个不断的、系统的“磋商--行动--反思”的过程,以实现促进物质和精神的健康与幸福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巴哈伊采用了一个全球性的培训项目,以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这些项目包括:
5至7岁的儿童教育初级班
8至11岁的儿童教育中级班
12至14岁的青少年能力发展项目
15岁以上的研习课程
这些学习班通常在参与者的家里举行,而参加学习的人一般是参加者的社交圈,如他们的家人、朋友、邻居、亲戚、同事、同学等等。但是参加这样的学习班的人不限于巴哈伊信徒,而且,在课程结束时也不会要求参加者成为信徒。
目前,每个研习课程的小组成员一般为3到5人,每次学习都有一个协助者来组织,协助者一般是那些已学完这些课程的人,而且比小组的其他人的经验要丰富些。每次学习一般为3小时。大多数学习小组每周学习一到两次。这些小组的主要活动是学习选自巴哈伊圣作的段落。课程的内容帮助学习者把巴哈伊圣作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或社会所关注的问题相联系,同时反思自己的具体态度,从而培养一些技能并加深他们对某个主题的理解。其他的活动包括祈祷、制作艺术和手工作品、做游戏、唱歌以及交谊。
这些课程的目的是发展参与者的一些具体能力以便服务他人。例如,在研习课程的第一册的学习结束时,参与者在认识到自己的灵性实质后,会努力养成每日阅读圣作和祈祷的习惯,还被鼓励组织自己的祈祷会,其主要内容是在轻松而恭敬的气氛中阅读圣作和祈祷。
在完成第二册书后,参与者需要进一步了解基于公正和团结的社会体系所必需的各项原则,并通过系统的训练培养学员从巴哈伊角度分析和理解社会的能力。第三册旨在帮助学习者组织儿童班或在日常与孩子的接触中给予儿童灵性教育。
在这些课程的起始阶段,参与者理解到他们在这个尘世的生命的目的以及这个目的对日常生活的寓意。他们也会由此认识到在此世的生活是为了发展个体的灵性能力,包括他的智力、品性和所有人性美德,正如生活在子宫里的胎儿的目的就是为其生理能力的发展作准备。同样,个人会认识到他需要一个社会空间来达到这一目的。而且,他和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是服务的关系。
由此可以看出,巴哈伊对宗教圣典的理解方式是有别于其他宗教传统做法的。在巴哈伊信仰里,学习和理解巴哈伊圣作的过程不是依靠宗教团体领导者对信仰的理解和看法,而是依靠每个人自行探索,无论是否巴哈伊信徒。巴哈伊认为,他们的社会存在的核心活动是与创造、运用和传播知识的过程紧密相连的。这种看法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人人都可以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有所贡献,没有任何人拥有权威资格来决定理解某个问题的正确方法。
2) 祈祷会和灵性聚会
巴哈伊认为:人从本质上是精神性的, 而心智只是精神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此,物质财富虽然重要,却不能满足精神的需求。人的精神存在从阅读圣作、祈祷和服务他人的过程中获取营养。祈祷就是和我们不可知其本质的生命之创造者 ----上帝 ---- 交流。每个巴哈伊每天都会独自至少祈祷一次,他们可以从信仰的核心人物所启示的众多祷文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来诵读。
巴哈伊从自己的经验认识到,几个朋友一起阅读圣作选段能启发心灵,一起祈祷可以带来幸福、和谐与团结。一些巴哈伊爱用“灵性聚会”这一形式,即几个朋友聚在一起阅读圣作和祈祷。就像他们邀请朋友一起共进晚餐那样,他们也常常会请朋友分享这种灵性生活。这样的聚会通常是对他们的朋友和熟人开放的,无论来客是何宗教信仰背景,而且,祈祷文和圣作可以选自任何宗教。但是,目前并不存在一种制度化的聚会祈祷传统。
3)儿童班和青少年能力发展项目
巴哈伊把儿童视为未来社会的重要角色的幼苗,因此,给予儿童灵性教育对于巴哈伊而言就是他们对未来的一个重要贡献。他们努力的方向是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使孩子成为社会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儿童班的老师在此过程中要掌握相关的知识,并与每个孩子的父母沟通并合作。参加儿童班的儿童通常是组织者的邻居或社交人群。义务组织儿童班的老师必须先修完一些基本研习课程。儿童班一般在老师或某个儿童的家里举行,时间通常为一周一次。
青少年能力培养班也以相似的方式进行,该项目帮助参与者获得理解社会和以建设性的方式参与社会活动的各种能力,服务社会的方式可以由他们自己决定。
参加上述的这两种项目的人不限于巴哈伊青少年和信徒的孩子, 也不要求他们在课程结束时成为巴哈伊信徒。
4) 与他人分享信仰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巴哈伊信仰没有专职的传教士或宗教导师。事实上,专职的传教生活是违反信仰原则的。然而,巴哈伊认为跟他们的朋友和伙伴分享信仰是一件特别荣幸的事,就像他们与他人分享礼物那样。随着他们把信仰贯彻到日常的言行中,他们自然就会和他们的家人、亲戚、邻居、同事和熟人接触和交谈。在此过程中,他们认识的人也就了解了巴哈伊信仰的目标与知识体系,有些人经过独立探索和考察后,接受了巴哈伊信仰,并把它作为改善他们生活或建设更美好的社会的一个信念体系来对待。
而且,巴哈伊信仰要求信徒出于真诚和切实关心他人福祉的动机来与人分享信仰。强迫他人改变信仰的做法是被禁止的。
5) 将巴哈伊的理念付诸实践
成为一个巴哈伊就意味着要系统地学习如何把信仰的原则和理念用来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繁荣。巴哈伊信仰的创始人对人类活动的很多方面给予了指引,包括人际关系、社会组织、人与上帝的关系、国际事务、精神问题以及经济问题等等。巴哈伊坚信,人类社会整体的福祉、繁荣、和平与团结,最终有赖于无数个人与机构的持久努力。一个人的信仰并不仅仅只是与其自身的精神状态相关,更关乎行动层面。因此,巴哈伊自然也会尝试用适合的方式将所信奉的原则付诸实践。而这样的过程一方面能加深对巴哈伊教义的理解,坚定自己的信仰,另一方面也能籍此不断提高自己服务社会的能力和经验。
在其他国家,巴哈伊常常一起努力探讨某些他们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促进家庭的团结、青少年的道德教育、重组某个农村社区的生产系统,甚至提出新型的教育模式,形式多样,不一而足。这些活动也可以称为社经发展项目,它们在很多方面以务实的方式体现了巴哈伊的信仰原则,而这些项目合在一起往往就会形成一个非政府组织或发展基金会。巴迪基金会就是这种组织中的一个,它在北京设有代表机构。但是,这些机构并非巴哈伊教务管理机构的一部分,其目的也不是为了发展新的巴哈伊。
中国的巴哈伊以儿童班、青少年的能力发展项目以及研习课程的方式为人们提供灵性教育,他们的行动可以看作是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然而,随着这方面经验的积累和扩展,很多中国巴哈伊有志将巴哈欧拉的启示运用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目的是为这个国家的精神和物质的进步作贡献。
6) 积极开展对话,探讨共同关注的问题
交流思想和观点是巴哈伊信徒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他们中的一些人会以更正式的方式从事这种类型的活动,因为他们认为一个人存在的本质在于思想或精神而非肉体。换言之,一个人的行为或社会组织只代表个体或集体对存在于他们思想中的现实的一种重构。而且,他们也相信“公众的观点必须被导向今日社会中值得努力的方面,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运用充分的论点和全面且富有概括性的明晰证据。” 巴哈伊信仰的创始人巴哈欧拉告诫我们:“患时代之所需,虑时代之所急。” 因此,巴哈伊在公共场所与人的交谈是他们运用巴哈伊的视角来分析问题的一种尝试。目前,除了与朋友和同事面对面地交谈这种方式外,巴哈伊还有另外一种最常用和最便于表达其宗教生活的平台----网络空间。有两个原因促使中国的巴哈伊选择网上交流的方式:一是他们大多数都受过高等教育;二是网络是他们这类人最喜欢的信息获取方式。
有很多迹象表明,中国人对巴哈伊信仰的兴趣日渐浓厚,这在某些方面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博客、文章、文献摘录、书籍和网页等得以发表和阅读。另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成立了巴哈伊研究中心,山东大学也有一个类似的研究中心。我们知道至少已有10名研究生已完成了或正在从不同角度研究巴哈伊信仰。而这些活动都是中国人自己发起的。
为满足这种较高层次的兴趣,在香港成立了“全球文明研究中心”,该中心以科学和宗教为两大互补的知识体系来帮助那些希望参与这种讨论的个人和机构。
4.是否存在有组织性的社团或机构?
在全球范围内,至少18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巴哈伊机构和社团,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但是目前,中国尚未有巴哈伊教务管理机构和有组织的社团。那么,中国的巴哈伊如何自我组织和进行活动呢? 这里需要表明的是,个人主动既是巴哈伊信仰的一条原则也是巴哈伊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尽管有组织的巴哈伊社团能给个人进一步施展其能力提供更大的空间,但是个人的宗教生活却不会因为缺少了组织化的巴哈伊社团而受到任何的影响。在任何情况下,“人类一家”的原则也意味着无论一个人住在何处,他/她都应该完全融入当地的社区生活。在有些情况下,有些个人自发起来担当陪伴他人成长的角色。在中国的那些经验丰富的外国巴哈伊和本地巴哈伊尤其如此。但即便如此,个人追求领导地位和权力的现象并不会产生,因为巴哈伊是从仆役服务的角度来看待所谓的“权力”和“领导者”角色的。
而且,中国的巴哈伊和生活在国外的巴哈伊没有组织性的往来关系,当然,个人性质的联系交往是有的,比如:有些中国巴哈伊在海外或在香港和澳门学习和从事商业活动时,会接触这些地区的巴哈伊团体,并且可能会跟居住在这些地方的巴哈伊保持个人交往的关系。
5.巴哈伊如何学习和成长?
创造跟个人成长有关的知识是巴哈伊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个人存在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发展其理解能力,而社会存在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创造、运用和传播知识。在个人方面,巴哈伊教鼓励每个信仰者培养每日反思的习惯。个人在这个练习中把自己的言行和圣作中明确规定的和隐含的标准相对照。这种行动是个人的努力,如果他没有达到标准,个人会设法探询没做到的原因并努力填补差距。然而,任何巴哈伊都不能向另一个人忏悔。某个信徒可以会由于希望提高自己而接近他人,但这和某些宗教信仰中的忏悔做法是不同的。
在小组层面上,家庭成员和几个朋友会定期聚会,以反思他们按照教义的要求所取得的进步,或失败之处。这种反思会的主要目的是讨论他们的服务活动,一般一个月一次。
6.外国巴哈伊在中国
今天,大约有800名外国巴哈伊生活在中国的60个城市。 他们来自世界的各大洲,多数来自美国巴哈伊社团。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在来中国之前已成为巴哈伊,有极少数的人来到中国后才成为巴哈伊。大部分人都在中国生活了至少5年,主要从事教育工作,少量在其他领域工作。
尽管在中国的巴哈伊来自不同的国家,但是他们都怀着一个共同的信念---- “地球乃一国,人类皆其民”。在这个意义上,他们并不把自己和其他国籍的人视为外国人。他们不会从思想上接受在很多人的潜意识或习惯中对中国人和外国人的人为区分。他们满怀巴哈伊信仰的理想,与中国籍和外国籍的同事、朋友、邻居和熟人友好交往,一起手拉手、肩并肩地共建更美好的社会。这些外国的巴哈伊虽然比他们的中国教友先认识到巴哈欧拉是上帝的最新显示者,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有权命令他们的中国教友应如何理解巴哈伊信仰以及如何将巴哈伊的理念贯彻到生活中。相反,他们的志愿是为中国的朋友服务。他们把自己和全人类都视为人体的细胞,而细胞之间的关系必然是为整个身体的共同利益服务的关系。
目前,在北京、大连、上海和天津这四个城市,外国巴哈伊跟当地的有关政府部门协商,成立了外国巴哈伊协会。他们在预先通知当地政府的前提下,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聚会或活动,内容包括庆祝巴哈伊节日,儿童和青少年的灵性教育、专题讲座、艺术表演以及联谊等。
巴哈伊文献里描述中国 ----“这片过去荣耀无比,如今充满美妙前途”的国度,今天在华居住的外国巴哈伊是有机会验证到:“中国是未来的国家, …… 中国有着伟大的潜力,中国人追求真理也最为诚挚…”。
有关中国巴哈伊的情况概述/巴哈伊教
德里 模仿悉尼歌剧院修建的巴哈伊寺巴哈伊信仰(巴哈伊教,旧译)创建于十九世纪的,现(2012年)有遍布200多个国家逾600万信徒。&巴哈伊教创始人为伊朗人?努里&(Mirza-Husayn-Ali-Nuri,&年),被称为“巴哈欧拉”(Bahá'u'lláh),意为“上帝之荣耀”,由此产生巴哈伊教的教名。根据巴哈伊的教训,的历史是神差遣先知,对人类进行教化的进化过程。神派遣列代圣使、摩西、佛陀、、基督、和巴孛。巴哈欧拉是其中最新的一位。 &巴哈伊信仰认为人类的进步需要两套知识体系,分别是科学体系和信仰体系。科学体系提供物质世界方面的知识,而信仰体系则探寻如何发展人的精神秉赋和内在潜力,两者并没有矛盾之处。针对人类正迈向成熟期的现状,巴哈欧拉传递给人类一套新知识体系。其基本教义可以概括为“上帝唯一”、“宗教同源”和“人类一体”。他呼吁每个人“患时代之所需,虑时代之所急”。信仰亦提出一系列精神原则和愿景,呼吁人们抛弃各种偏见,共同致力于创造一种全新的世界文明,真正实现人类大同。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说:“巴哈伊教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如同、和其他受公认的世界宗教一样。巴哈伊教不是其他宗教的一个教派。它是另一个宗教,地位和其他受公认的宗教相同。” &1935年,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开始翻译巴哈伊教经典时,认为其社会主张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世界大同”理想相通,故此将其翻译为“大同教”。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1990年代初期。1991年正式更名为“巴哈伊教”。&
发展历史/巴哈伊教
巴哈伊的历史通常寻迹于其领导者,始于在日在伊朗设拉子宣布立教,一系列该宗教的中心人物最终建立了管理规条。 &该宗教最初局限于波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1892年巴哈欧拉去世后,其追随者扩散到亚洲和非洲的十三个国家。在其子阿博都o巴哈的领导下,该宗教开始在欧洲和美洲立足,并且在伊朗得到巩固,虽然仍遭受迫害。 &1921年阿博都o巴哈去世后,在他的遗嘱中,指定他的长外孙为信仰的领导者----圣护。 &1957年守基?阿芬第去世后,巴哈伊的领导层由个人转化为选举和任命产生的管理系统,1963年选举产生了首届世界正义院。 &
基本教义/巴哈伊教
年担任教主的阿芬第(ShoghiEffendi)写下了以下教义概要,他认为这些是巴哈欧拉教诲中的独特原则,是巴哈伊信仰的基石:&&“独立寻求真理,不为迷信或传统所限:人类一家,是关键的原则和基本的信条;所有宗教的基本合一;谴责任何形式的偏见,无论是宗教、种族、阶级或民族的;宗教与科学比有和谐;男女平等,是使人类能够跃翔的两翼;普及义务教育;创造普及世界统一的语言;消灭极端的贫困和富有;成立世界最高法庭,解决国家之间的纠纷;乐于劳动,参与属灵侍奉;正义是人类社会和宗教的最高原则;以建立持久普遍的和平为全人类的最高目标。”&&&神论美国伊利诺州威尔米特的灵曦堂巴哈伊教相信独一、不灭的神,他是万物的,宇宙中的一切存在皆为其所造。神的存在是永恒的,无始无终,并且是“人格化的神,不可知,不可触及,是启示的源泉,永恒,全知,永在和全能的。虽然神不可直接触及,但?可以被受造物感知,并且有意愿和目的。巴哈伊教相信,神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其旨意,包括使用先知或圣师(亦称“上帝之显示者)。为表达神的意愿,众先知在世界各地建立宗教。 &巴哈伊教议中,神是如此伟大以至无法为人类完全认知,或描述出完整和准确的形象。在巴哈伊教里,神使用一些称号,例如全能者,或至爱者,并且强调神的一体性,他们拒绝三位一体之类的信条。 宗教巴哈伊的渐进宗教启示观导致的结果是,他们接纳世界上主要宗教的有效性,认为这些宗教的奠基者和中心人物都是上帝之显示者。其中包括:、穆罕默德、和。另外,其它一些宗教人物如挪亚和亚伯拉罕也是神的先知。宗教历史是上帝对人类旨意与目的之天启的不同阶段。特定的宗教社会教导(例如,祷告的方向,或饮食的禁忌)被后来的显示者废弃,而建立与时代和场合更适合的新要求。相反,对于某些根本原则(如睦邻、慈善)则视为普世和不变的。巴哈伊认为,演进的启示过程不会终止。不过他们确实相信存在启示的周期。 &巴哈伊信徒不指望巴哈欧拉的启示出现后的1000年内有新的上帝之显示者。巴哈伊信仰有时被描绘成各类早期宗教的综合体。然而其信徒坚称他们的宗教有独特的传统,有自己的圣书、教训、和历史。其文化和宗教源于伊斯兰教什叶派,其建立过程类似于基督教信仰脱胎于犹太教。巴哈伊信徒把他们的宗教描述为独立的世界性宗教,与其它宗教传统的区别在于巴哈欧拉给出的较新、较现代的训诫。巴哈欧拉据信满足了先驱宗教中所有关于弥赛亚的预言。&人类这个音符象征人类与神的关联巴哈伊信仰相信人类具有理性之灵,并且这使人具备独特的能力去认知神和人与其创造者的关系。每个人都有义务通过神的显示者们去认知神,并且顺从他们的教诲。借着认知和顺服、服务他人和定期祷告和学习教育者启示的经典,灵魂就能更接近神,这是信仰的属灵理想境界。人死亡之后,灵魂就进入下一个世界,人于物质世界的属灵发展决定其在属灵世界的进度。天堂和地域是在此世和彼世与神亲近或疏远的程度,死后并不存在物质世界意义中的奖赏或惩罚。 &巴哈伊经典强调回归人的本性,抛弃偏见。人类原本是一家,虽然也是高度的多样化:种族和文化的多元化值得珍惜和宽容。、、种姓制度和阶级制度的教条是人为的、妨碍人类团结的。根据巴哈伊的教诲,人类团结是现今世界宗教和政治的最重要问题。巴哈伊教义的三个核心原则简单表述为:上帝唯一,宗教同源,人类一家。&&&
行为规范/巴哈伊教
律法位于德国的灵曦堂巴哈伊信仰律法的根本来源是巴哈欧拉的著作Kitáb-i-Aqdas。下列是其基本律法和宗教礼仪:o&年逾15岁的巴哈伊信徒必须每日背诵祷告文。这类祷告文有三种,每日可选其一。o&禁止背后诽谤和议论他人。o&每年3月2日至20日的19天,成年、健康的巴哈伊信徒必须在日出到日落间禁食。o&巴哈伊信徒不得饮酒或使用毒品,除非有医生处方。o&性关系仅限于夫妇之间,不许可行为。o&严格禁止赌博。 &Kitáb-i-Aqdas中的一些律法到21世纪初仍然有效,并且其管理机构会给予某种程度的强制,随着巴哈伊社区的扩大,巴哈欧拉对于其它律法的实施提供了一些循序渐进的方法。这些律法如果与信徒居住地的世俗法律无冲突,则信徒必须严格遵守,而祷告、禁食之类个人宗教礼仪完全是个人自愿的责任。&&&婚姻巴哈伊婚姻是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的结合,其目的是孕育两个同伴与其子女间的灵性和谐、友爱和合一。巴孛对于婚姻的教诲是,它是生存和得救的壁垒,并且将和家庭置于社会的基石这一重要位置。巴哈欧拉高度评价婚姻,宣称那是神的永恒诫命,夫妻应致力提高彼此的灵性,并且反对离婚或婚外情。
&巴哈伊倾向于了解对方的性格并且在婚前用一段时间彼此相知,一但结婚就应有永结同心的意愿。虽然父母不应为子女选择配偶,然而俩人决定结婚就必须征得双方父母的同意,即使其中一方不是巴哈伊信徒。在巴哈伊信仰中,跨种族婚姻是大力称许的。巴哈伊的婚礼很简单:唯一必不可少的仪式是,新人必须在两个证人面前。 宣读:
“我们将完全、彻底地服从神的旨意。”&
行政机构/巴哈伊教
巴哈伊教研究所建立了选举制的en:UniversalHouseofJustice,阿博都o巴哈建立了任命制的督导(Guardianship),并明确了两个机构之间的关系。&在阿博都o巴哈的遗嘱中,他任命了最年幼的儿子守基o阿芬第(en:ShoghiEffendi)为巴哈伊的第一任信仰的“圣护者。阿芬第建立了该宗教的管理结构,为世界正义院的选举做好了准备。他在1957年去世,当时的情形已经不许可指定。&在巴哈伊的地方、地区和国家三层的管理机构中,均有选举产生的九名成员组成的“灵宴会”(SpiritualAssemblies),管理教区事务。同时,同级任命成员组成的理事会(en:InstitutionoftheCounsellors)行使教育和保护教区的职能。巴哈伊教没有教士阶层。&世界正义院首次设立于1963年,是巴哈伊信仰的最高管理机构,其九名成员由各国灵宴会选举产生。年满21岁的巴哈伊信徒享有被选举权;男女信徒有同等权力出任所有的职位。&鉴于巴哈伊的基本教义是合一,该服从他们认为是天定的管理机构,而且将建立教派的分裂视为无效和可诅咒的、背叛巴哈欧拉诫命的行为。在巴哈伊的历史中,权力交接时期发生过教派分裂。各类巴哈伊分支教派总共仅由数千之众,他们被看作离经叛道,并且被闪避,相当于被逐出。
崇拜场所/巴哈伊教
海法 巴哈伊教花园巴哈伊教巴哈伊聚会一般在信徒家里或者租借场地举行。没有神职人员和地方教堂,每个大洲建有一 ,分别位于美洲的美国伊利诺州威尔米特(Wilmette),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悉尼,非洲的乌干达坎帕拉,欧洲的德国 ,中美洲的巴拿马,亚洲的印度 ,太平洋的萨摩亚,另有一所在 的智利圣地亚哥在建中。&每座庙宇都有九面,每面有一大门,代表可以从各方向加入巴哈伊信仰。庙宇中不出卖纪念品,不接受馈赠。宗教经费只来源于教徒的捐赠。礼拜仪式非常简单,没有固定的地点,只是由一人朗诵巴哈欧拉的作品。 &巴哈欧拉的著作中构想的机构叫做“Mashriqu'l-Adhkár,是包括医院、大学等等的综合体。在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的巴哈伊第一座Mashriqu'l-Adhkár是唯一符合这个要求的建筑。&&
典籍历法/巴哈伊教
经书九角星,内置字体为至高者的名字阿芬第将《七谷SevenValleys》称作巴哈欧拉“最神秘的作品”。该书写给一位伊斯兰神秘主义流派苏非主义信徒。它起初于1906年被翻译为英文,是西方国家出版的第一本有关巴哈欧拉的书。&《HiddenWords》是巴哈欧拉同期写的另一本着作,包括153段短文,巴哈欧拉称之为“天启神秘中的宝藏”。&巴哈伊信仰的最高经典称为《》(即《至圣之经》),他们视之为普世经典,是从亘古时期由神的显示者带来。还有一些地位很高的次约(LesserCovenant),是神的先知与信徒之间的约定,每个启示都是独特的,包括一些社会习俗和宗教团体权威。目前的时代,巴哈伊将巴哈欧拉的启示视为与信徒的次约;巴哈伊坚称该约是人应该努力追求的宗教美德。&&符号巴哈伊教的正式符号是五角星,但是九角星的符号更加常用。该符号和里面的字体代表的是至高者。符号由两颗星重叠,有荣耀的光辉点缀,纪念三个合一。至高者的名字是:?????????????“荣耀的至高者! &历法是巴孛最早提出的。在此历法中一年有19个月,每个月有19天,另有4-5天为愉快的日子,组成了一个地球公转周期。巴哈伊的新年日期取自传统的,在每年的3月21日,紧随于禁食月之后。巴哈伊教徒在每月的第一天会组织聚会,叫做19天灵宴,在集会上他们进行主要的社会活动和教义探讨。&每个月都有一个和神有关的特定的名字。巴哈伊历法中的星期是我们熟悉的7日单位,一星期中的每一天也都有特定的名字。巴哈伊教定义了11个圣日,其中的9个为正式假日。这些圣日都是在该宗教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发生日。 &
信徒分布/巴哈伊教
印度的巴哈伊灵曦堂每年吸引400万来访者巴哈伊的资料估计,在全世界他们有超过500万信徒。和类似资料记载,在21世纪初全世界有200至800万巴哈伊信徒。 &在期间,巴哈伊教从其发源地和奥斯曼帝国传入西方国家。又过了五十年,传入第三世界国家。根据《2004年世界年鉴》(TheWorldAlmanacandBookofFacts2004): &“巴哈伊信徒主要生活在(360万6),非洲(180万)和(90万)。据估计,全世界最大的巴哈伊社区在,有220万之众;其次是伊朗,有35万;然后是美国,15万。除了这些国家,信徒的数字差距很大。目前,没有一个国家的巴哈伊信徒占据人口多数。是巴哈伊信徒占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7%)。”&根据《不列颠年鉴》(TheBritannicaBookoftheYear1992年至今),以信徒所在国家数目统计,巴哈伊教是世界上分布第二广泛的宗教(仅次于基督教),出现在247个国家和地区,包括2,100各人种、种族和部落团体。其圣典有800种文字翻译。&
代表人物/巴哈伊教
巴孛巴孛之墓,以色列海法1844年,Siyyid&`Alí-Muhammad在伊朗的设拉子宣称自己是伊斯兰教信仰中的。随着巴孛的信仰开始蔓延,伊斯兰教士们将其视为威胁,巴孛的信徒遭受迫害,甚至有一段时期要面临生死的选择。政府与巴孛武装之间发生过数次武力冲突。巴孛本人被囚禁,并于1850年被处死。 &巴哈伊将巴孛尊为巴哈伊信仰的先驱,因为巴孛的著作引入了“神的显示者”这一概念,这是即将降临的弥赛亚,而据巴哈伊的信仰,正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宗教经文中所宣称的,巴哈伊信仰的创始人巴哈欧拉的身份。巴孛的陵寝位于以色列的海法,是巴哈伊朝圣者的重要圣地。巴孛的遗体被秘密地从波斯转移到这个圣地,并且安葬在巴哈欧拉指定的陵墓中。& 巴哈欧拉伊朗人米尔扎?侯赛因?阿里?努里&(Mirza-Husayn-Ali-Nuri,&年),被称为“”(Bahá'u'lláh),是巴孛的早期追随者之一,他后来得到巴哈欧拉的称号。由于这个缘故,他一生多数时间在监狱中度过。在他受迫害的时间里,他撰写了大量的书和作品以宣布他的教义。
阿博都o巴哈1892年,他在那里去世。他的陵墓是巴哈伊信徒每日祷告要面对的方向。在巴哈欧拉的一生中,他留下了大量的著作;其中许多是巴哈伊信仰的主要神学著作。& 阿博都巴哈是巴哈欧拉的小幼子,他的称号是阿博都o巴哈,意为“巴哈之仆”。其父留下遗嘱,任命他做巴哈伊的领袖,并指定他作信仰的首领,是巴哈欧拉著作的唯一权威解释人。&阿博都o巴哈在父亲被放逐、囚禁期间一直跟随,直到1908年青年土耳其人革命期间才被释放。获释后,他一直旅行、演讲、布道、与巴哈伊信徒交流,传播巴哈伊信仰。他毕其一生翻译了《巴哈伊文选》;发展了一个将巴哈伊信仰向全球扩展的计划;开发了(en:Bahá'íWorldCentre)。&
社会活动/巴哈伊教
以色列的巴哈伊花园哈伊禁止闭门,而是努力将精神休养根植于日常生活之中。例如,从事的工作不仅是必要、而且是当做一种崇拜形式。巴哈欧拉禁止或禁欲主义的生活方式,鼓励信徒们“热切关注”社会的需要。在巴哈欧拉的著作中,更进一步地强调了自我努力和服务人类在灵性生活中的重要性,他说本着为人类服务的精神而工作在神看来如同祷告和崇拜一样。 在联合国的活动巴哈欧拉的著作提到了现代人类集体生活对于世界政府的需要。因此,巴哈伊信徒支持由国际联盟和之类的组织改善国际关系。巴哈伊社区在以色列海法国际正义院的指导下,出任下列组织的顾问:
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ECOSOC) (UNICEF) (WHO) (UNIFEM) (UNEP)巴哈伊在和的联合国机构内设有办公室,并且在联合国的地区特使和机构中拥有代表。最近,他们又在联合国机构内设立了环境和妇女发展办公室。巴哈伊还参与了其它联合国部门的开发项目。在2000年联合国,巴哈伊是高峰会议中唯一被邀请的非政府机构发言人。这篇文章有巴哈伊信仰与联合国关系的详尽信息。&国际拓展计划1939年阿芬第发起第一个七年拓展计划,1946年再次推出类似计划。1953年他发起十年向世界将军计划,为巴哈伊信仰的推广指定了规划,将巴哈伊的经典翻译为多个语言,向未传教国家派遣巴哈伊先驱。他在一封信中提出,拓展计划将在世界正义院的指导之下。1964年,世界正义院开始了一个九年计划,以及后续的几个长期计划,指导巴哈伊信仰在世界上拓展。&21世纪初的发展计划自1990年起,正义院主导了巴哈伊社区大规模扩展的预备计划,组织地区居民的整合,建立地区管理机构和培训设施。在最近完成的五年计划里()关注于发展设施和“保持大规模扩展和团结。自2001年起,全世界的巴哈伊社区都鼓励儿童课程,信徒聚会,和对巴哈伊宗教信仰的系统学习。2005年12月始,新的重点目标关注于青少年,特别是11至14岁之间的年轻人。&第二个五年计划于2006年4月发起;呼吁世界各地的巴哈伊信徒在1500个社区中实施先进的增长模式和社区发展计划。同时推进本土化的多级选举程序。从2001年至2021年的四个连续五年计划的实施,被提高到用于纪念巴哈逝世一百周年。&学习小组系统的学习手段和社区发展是社团整合的主要方式。学习小组是其持续并自我生存之道。在导师的指导下,小组成员们完成一系列著作的学习,完成学习后便去辅导其它的学习小组。
最受欢迎的学习课程叫做Ruhi,是从哥伦比亚发展出来的,后来被其它地区广泛使用。初阶的学习包括三类:巴哈欧拉的著作,祷告文和其生死经历。后续课程包括儿童教育,和巴哈欧拉的生平等等。&
宗教迫害/巴哈伊教
巴哈伊宗教在伊斯兰国家持续遭受迫害,尤其是在伊朗,在1978年至1998年间,逾200名教徒被处决。日,埃及最高法院判决,政府不承认巴哈伊宗教。结果,埃及的巴哈伊信徒无法取得各种政府签发的证明文件,包括***、出生证、死亡证、结婚证或离婚证、护照,以及其它需要列明的证件。同时,他们也失去被雇佣、受教育,甚至是接受医疗服务或投票的权利。埃及个人权利维护组织指出,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新闻公告对该组织提出的陈述和异议未作任何回应,仅仅讨论了巴哈伊信仰的基本教义,而这些教义不应影响法院的判决。&自1979年伊朗后,伊朗巴哈伊信徒的居所定期受到政府搜查,而且信徒们被禁止进入大学学习或从事政府工作,有信徒因为参加巴哈伊经文的学习而被投入监狱。巴哈伊信徒的墓地受到侮辱,财产被剥夺,巴哈欧拉父亲的故居被夷为平地。巴哈伊的朝圣地──巴孛的故居两次被捣毁。&巴哈伊的处境近期有进一步恶化;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在2005年10月的一份报告中说,伊朗武装力量司令部的一封密信表明巴哈伊信徒受到甄别和监视。2005年11月,极具影响力的国营报纸《Kayhan》由阿里o任命的总编辑发表了30多篇丑化巴哈伊信仰的文章。&有鉴于此,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报告特别撰稿人在日表示,她「对于此类监视行动的结果可能导致的对巴哈伊信徒的迫害和歧视感到担忧」,该撰稿人所担心的伊朗境内少数宗教的境况在近期开始恶化。&
和伊斯兰教/巴哈伊教
巴哈伊教是在派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巴布教派宣布脱离,所以巴哈伊教绝不是伊斯兰教,这 已为埃及逊尼派伊斯兰教法庭的判决结论所证实:巴哈伊教是一种完全独立于伊斯兰教之外 的新宗教,因此,正如佛教徒、婆罗门教徒或基督教徒不可被看作一样,任何巴哈伊教信徒,都不可被看作穆斯林,而任何穆斯林,亦不可被看作是巴哈伊信徒。&?应该确认 :巴哈伊教是一种新兴的世界宗教,而非伊斯兰教的一个教派或分支,但它又与伊斯兰教有 联系。对巴哈伊教与伊斯兰教的区别与联系,是需要认真分析的。&从联系方面来说,巴哈伊教继承了伊斯兰教彻底的一神论立场。 ?在、的基础上,伊斯兰教构筑起彻底的一神论体系。
巴哈伊在中国/巴哈伊教
早期传播巴哈伊信仰在中国的最早有记录的是一个名叫的商人,他于年在上海居住。他是巴孛的一个亲戚,从事中国茶叶、瓷器和金银首饰等贸易。1870年后,他还在香港居住过一段时期。他的弟弟哈吉?米尔扎?布祖尔格、妻子的侄儿阿加?米尔扎?易卜拉欣也曾在香港居住过。1888年有两个巴哈伊到过西藏。&20世纪初,陆续有一些伊朗的巴哈伊信徒到中国旅行或经商。查尔斯?雷米(Charles&Mason&Remey)和霍华德?斯特鲁文(Howard&Struven)于1910年到上海,他们可能是第一批到中国的西方巴哈伊信徒。在非战争年代大量巴哈伊信徒来到中国。有些与当地居民会面或为那些感兴趣的人演说而作短暂停留;另外一些长期逗留中国,游历各城市,接受访问,并与当地知名人士会晤。&对巴哈伊信仰在中国传播起过突出作用的是一位名叫(Martha&Root)的美国人。她曾四次来到中国(1915年,年,1930年,1937年);其中第二次逗留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其中有七个多月是在北京居住,其余时间她在中国沿海和内地作了广泛的旅行,足迹遍至天津、济南、曲阜、徐州、南京、烟台、上海、杭州、苏州、武汉等地,在近百所各类学校发表演讲,举办讲座。她交游甚广,结识诸多政府高层官员、社会名流和知识分子,包括黎元洪总统的顾问。她还在一些中国的英文报纸上发表文章,并将其中一些用中英文汇编出版。她还多次与中国知名人士会晤,包括孙中山先生,清华学校校长曹云祥博士,后者于1924年接受巴哈伊信仰。&巴哈伊信仰在中国传播的另外一种方式是在国外学习或工作的中国人接触到巴哈伊信仰。便是一位,他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读书时接受了巴哈伊信仰。1923年春季,他回到家乡广东,担任中山大学农业学院院长,后成为一名政府官员,并将巴哈欧拉的《隐言经》、《世界书简》、《塔拉扎特》和《伊什拉卡特》等著作的英文本译成中文。这是所见到的最早的巴哈伊中文书籍。&发展成熟巴哈伊社区最早在上海由一些国外的巴哈伊拓荒者建立。1921年,最早的中文巴哈伊文献在上海印制。1928年第一届灵体会成立。同期,一些小的社区也相继在北京、广州以及哈尔滨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尽管沟通困难,守基?阿芬第与中国大陆的巴哈伊仍然有联系。二战后,大部分外国巴哈伊离开中国。50年代后新的社区成立:1953年在澳门以及1959年在海南岛。&1956年,台湾第一个巴哈伊地方分会在台南成立。1967年,巴哈伊教台湾总会成立。&香港的巴哈伊活动一直没有间断过。绝大多数访华或在华居住的巴哈伊信徒都到过香港,促进了巴哈伊在那里的发展。1956年,香港的巴哈伊成立了第一个地方灵体会。1974年,巴哈伊教香港总会成立,澳门随后在1958年成立了第一个地方分会,1989年成立澳门巴哈伊总会。&行政管理体系尽管台湾、香港以及澳门都有相应的地方总会,但在中国大陆还没有正式的巴哈伊行政管理体系。&在中国巴哈伊信仰者的人数在逐渐扩大,但由于缺少正式的行政管理系统,很难确定中国的巴哈伊的具体人数。很多对巴哈伊感兴趣的人试图通过力行巴哈伊教义在个人生活,家庭和社区、社会、国家服务层面提升自我。&21世纪初,生活在中国的外国巴哈伊,与当地政府磋商逐渐建立起外国巴哈伊社团。外国巴哈伊社团主要在五大城市(北京、大连、上海、天津和深圳)。在当地政府认可下以及指定地点开展一些活动,比如灵性聚会,庆祝巴哈伊节日、开展儿童班、青少年班等,致力于信徒个人的灵性修养和社会服务。&与政府及学术机构的合作忠于政府和服务社会是巴哈伊信仰中的一块基石。巴哈伊社区没有政治议题,摒弃任何形式党派活动,并全全接受市政府关于公共事务的决议。在中国,政府、学者以及非政府组织同澳门、香港灵体会以及其它巴哈伊组织各自或相互合作探讨巴哈伊原则、理念以及方法,一方面通过著述扩展知识,另一方面使社会和经济发展更为有效。&在中国的信徒曾留学于英国剑桥的SOHO中国联席总裁曾公开表示自己是一名巴哈伊教信徒。2012年10月,媒体报道称,受张欣影响,也信仰巴哈伊教。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世界宗教文化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世界宗教文化
万方数据学位论文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40次
参与编辑人数:19位
最近更新时间: 18:08:28
贡献光荣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