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记者会员登陆
· · · · · · · · · · · ·
讲坛类节目的二次创作之道
● 李金秋 侯 纲
业界关于讲坛类节目的研究颇多,但大多是讨论内容,对其制作过程的研究并不多。甚至很多人认为讲坛类节目是众多影视节目中制作较为简单,且制作成本较低的节目形式。本文以山东教育电视台《名家论坛》①为例,对讲坛类节目的制作进行分析。
选题理念:实用为先,娱乐为辅
《名家论坛》是一档定位比较高端的文化类栏目,与《百家讲坛》对文化的通俗化解读和“故事化”的制作方式不同,其栏目选题与制作的总体目标是实用性。在栏目选题上倾向推出与大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够对大众生活提供帮助和启迪的内容。在选题的文化娱乐性和实用性方面,首重实用性。例如栏目选题中影响力比较大的对中医文化和国学内容的推介,《名家论坛》邀请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副教授曲黎敏录制的《黄帝内经》系列和2010年播出《朱子家训》与《诸子百家》,都为国学文化普及提供了一个平台。
因此,栏目编导在节目制作各环节中会重点突出节目内容对大众有所帮助的部分,并尽量使用观众所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呈现。编导在承接选题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和专家对选题进行研究以确定内容的总体走向。例如教育类专题《王金战育才方案》、管理类专题《道本管理》、文化类专题《科学与艺术之美》、中医类专题《中医五脏养生》、《带癌也能生存》等,都是专家和编导在不断沟通中最终确定的内容。实用性是栏目制作的大方向和总原则,也是栏目编导首先需要确立的制作意识。
拍摄:深度挖掘可看性
确定选题之后就进入节目拍摄录制阶段。现场拍摄中专家学者的状态和主讲内容是否精彩,直接关系到讲坛节目的可看性及收视率。对于《名家论坛》中的大多数专家来说,录制过程是一个痛苦与快乐并存的过程。在与60多位专家的不断磨合中,编导们逐渐总结出了和专家沟通的各种方法,也逐渐提炼出了节目录制过程中的规律。
首先,引导专家顺利试镜
所谓试镜是拍摄的前期准备,就是让专家在头顶一百多个灯光设备,面前三四台机器,脸上化着妆,有时还需要穿着特定衣着进行自然地表达。大部分专家都不是专业的演员,没有镜头经验的人面对镜头时都会不太适应。因此,编导在专家造型和试镜时会根据专家本人的情况和造型师沟通,在衣着与现场录制中和专家进行各种配合,以营造一个和谐的“气场”稳住专家的情绪。
其次,耐心等待,抓住精彩
《名家论坛》栏目编导们在长期录制过程中形成了这样的经验,现场录制时要尽可能地录制到专家最精彩的状态和内容。因此,现场录制的素材往往会多于既定时间。特别是录制知名但年龄较大的老年专家时,会让专家自由表达,录制最多的内容以保住精彩瞬间。同时,编导在演播室现场录制的过程中会在笔记本上形成一个纸上剪辑的版本,左边为内容要点,右边是时间和备注,通过这些记录好现场录制的情况,为后期制作做好准备。
第三,增加演示内容,增强可看性
生活类和医药类的节目中除了专家的讲述之外,单纯的语言并不能彻底表现实用性的内容,因此编导会在摄影棚录制的过程中添加现场演示内容。例如在拍摄《家庭急救》这个节目时,节目中的很多急救措施,都会运用演播室的现场演示或者模拟以及外景拍摄等方式进行阐释。
为了给后期包装提供尽可能充足和精彩的素材,演播室的拍摄是一个非常繁琐、劳累和痛苦的过程。其间编导不但需要做好各种协调工作,对节目内容、专家状态的把控也是重中之重。
编辑包装:定位和创意的再次升华
节目后期包装是一个二次创作的过程,在保证专家所讲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如何对内容进行升华是最考验编导能力的。编导在后期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再一次研究和提炼素材,编导要以全新的心态进入编辑和包装阶段,其中涉及到的二次创作的技巧更多、更艰巨。
第一,对内容进行恰到好处的删减提炼
删除喝水、咳嗽等“废镜头”是编辑的粗剪任务,粗剪后的素材会提供给编导,编导再将每一集的素材删减到27分钟左右。电视节目的时间是很标准的,一帧都不能多,一帧亦不能少。特别是对特殊拍摄的素材,如何取舍非常考验编导的能力。例如97岁高龄的叶曼女士讲授的《管子治国》和同样九十多岁的朱鹤亭老人讲授的《四季养生》,就是特殊拍摄的素材。这些老人掌握稀缺的知识资源,但不能进行传统拍摄。因此对这些老人的拍摄基本上以自然记录为主,但这一类素材的后期制作难度会加大。
例如叶曼女士的《管子治国》,在后期包装制作时不但内容的先后顺序有调整,甚至在每一集的具体问题上,编导都在后期添加了诸多素材。基本上节目是以叶曼女士主讲的要点为主线,辅以编导后期整理的素材和阐释,才形成每期的节目内容。因为节目内容大多较为深奥,编导们往往需要在后期阅读大量素材,并结合诸多研究才能进行所谓的“创作”。否则,一不小心就成了画蛇添足或者削足适履。甚至会因为知识所限,出现错误。因此,特殊内容还要请专家审核才能进行后期的再次编辑,但每一部节目都会有编导的二次创作显现其中。
第二,通过包装凝练升华内容
节目包装包括宣传片、片头、片花、片尾等的制作。每一部节目的宣传片都是在宣传节目的内容和专家,节目编导必须对节目内容吃透后才能进行包装制作。否则内容和包装割裂,难以实现好的效果。
例如王蒙的《〈红楼梦〉讲说》这部片子,编导基于对《红楼梦》的了解和对专家主讲内容的把控,将包装的颜色风格定位在绛红色,画面内容以清代市井为主,而对主讲专家的定位是“作家”而不是“学者”或“部长”。又如曾仕强先生《中华文化的特质》一片,片头主打颜色为***,代表中华文化在中国“五行”说中属“土”的特质。对包装元素“龙”、“阴阳鱼”等的选择,是为了突出《中华文化特质》中的主要核心内容“一阴一阳之谓道”。
第三,宣传词的讲究与宣传片的包装
节目宣传片的宣传词是有难度的创作。三五句话,既要介绍节目,又要吸引观众,宣传词的撰写是对节目内容的最高级提炼。在撰写《名家论坛》节目宣传词的过程中,编导总结了一些基本的撰写方法。先用两三句话对内容进行提炼,或指出某个问题的存在,然后设置一个悬念,最后落到专家和内容的定版。
例如《朱子家训》的宣传词:“家训在中国文化中源远流长,《朱子家训》更在清初后口口相传,家喻户晓,作者朱伯庐写下了哪些修身齐家的心得?留下了哪些为人处世的智慧心法?为什么这本522字的格言被定为蒙学的开篇?现代人又如何理解古人的智慧经验呢?青年国学学者李里,再次做客《名家论坛》,为您开讲蒙学讲义之《朱子家训》!”宣传词的写作,字斟句酌,反复考量,经常难倒编导,也经常让编导体验到创作的成就感。
宣传词写好之后是根据宣传词制作的30秒左右的宣传片,这会根据编导对于节目定位和写好的宣传词进行制作,使用二维或三维动画制作中的AE、Maya等软件进行制作。有时会使用简单的视频剪辑,有时会用到复杂的手绘,不论何种技巧的选择都是为了节目的内容呈现。
如《朱子家训》②宣传片使用的包装元素就是竹子和灯笼,暗合朱伯庐的身份和专家李里的角色,场景构图使用竹林、格窗、古代书桌等传统元素,音乐上使用笛音,渲染节目中的中国文化特色和中国文人中的“齐家”思想、“达济天下”的人文品格。
第四,节目串场的撰写与包装
编导会在每个故事或者每个要点的过渡之处设置片花,目的是缓解观众的收视疲劳或者对某些问题进行阐释。过场段落需要承上启下,写作方法以总结上文、提点下文为主。这需要编导对粗剪后的内容进行更进一步的***,对每一集中的每一个小段落进行包装制作。《名家论坛》对过场的制作方式也有很多种,有视频剪辑,有动画制作,目的都是为了让节目内容在单纯的讲述之外,更具有可看性。
第五,编导针对节目内容进行延展式包装
除了上述统一的包装要求,《名家论坛》栏目在国学内容上经常会有独特的发挥,即编导会根据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对专家的主讲内容进行延展式的包装。
例如对中医题材中经常会讲到的穴位图和各种人体脉络图,为了让观众能更加清楚地看到这些其实很小的穴位和脉络,《名家论坛》包装组手绘了所有的穴位和脉络图的动画,特别是每个穴位的放大图,用红色小点标识,做成特写镜头。包装组手绘成员从此掌握了所有人体穴位,拥有一个穴位的动画储备库,这在全国都是独家的。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与领导艺术》中,专家借用《西游记》中的人物自己创作了很多幽默小故事,但影视素材中没有这些故事的素材,包装组就把这些小故事一一绘制出来,进行了动画处理,成为节目的亮点。而这些努力,都是编导二次创作中对于节目可看性的升华。
综上所述,从前期策划到后期包装制作,《名家论坛》栏目编导在各个环节都在不断进行总结和升华。这些在节目制作中或苦思冥想或灵机一动的点子,构成了《名家论坛》二次创作的力量源泉。这,远比想象中复杂得多,也有趣得多。
注释:
①《名家论坛》是山东教育电视台创办的一档电视讲坛栏目。栏目开播10年以来,推出知名专家学者60多位,播出并出版电视节目几千集
②这个宣传片是非常有意境的,节目元素的选择上文化气息颇浓,十分雅致。该片也获得了2010年度的教育类节目宣传片类一等奖,在业界和观众中都获得好评
(李金秋: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博士生,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影视艺术系讲师;侯纲:山东教育电视台大型活动中心主任)
编辑: 解西伟
已有 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我来评两句
后发表评论。如果您还不是本站会员,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大众传媒大厦& &邮编:250014&& 《青年记者》投稿邮箱:&&& 《青年记者》邮发代号:24-213&& 《今参考·政界》邮发代号:24-216&《今参考·商界》邮发代号:24-61 《今参考·历史》邮发代号:24-62
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
转载需注明来源,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