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好心人推荐我一个好的传奇私服英雄联盟辅助名字推荐...

本教程讲解暗杀延迟调法,超强智能移动调法,以及PK中的实用小技巧。购买辅助请找红人 QQ:...
本教程讲解如何正确调试多倍攻击来达到暗杀延迟方法 QQ:...
我们一直在努力!当前位置: &
祝瑞伍:一个“大连好人”的传奇故事
发布: 09:26:07&
来源:《民主与法制》杂志&
作者:梁 水&
一碗面条激发的爱心动力,帮人帮来的两段姻缘
&&&&日,大连突降气温10多度。现为大连市金普新区湾里街道宜宁社区书记和主任的祝瑞伍忙乎开了。先是到社区孤寡老人家中查看温度,而后领着义工在街头逡巡,给流浪汉添加衣物&&他开始从事公益事业,是源于对一碗热汤面的感恩。
&&&&1982年5月的一天,家在江苏扬州乡下、年仅16岁的祝瑞伍,因为家里太穷、没钱念书,揣着30元钱只身闯荡大连。没两天,他的兜里就只剩下3元钱了,又冷又饿,他想找个小饭馆要点热水喝,但是,找了三家饭馆都碰了壁,就在他硬着头皮走进第四家饭馆时,老板娘不但热情地递给他一杯开水,还给他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面条,而且说什么也不肯收钱。这件事让年少的祝瑞伍心生感动,他下决心,有朝一日,自己一定要开创一份事业来回报好心人的恩情。
&&&&后来,他跟一个扬州老乡学做服装,凭着一股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大连逐渐站稳了脚跟。可惜的是,当祝瑞伍赶到当初那家饭馆想表示感谢时,饭馆和老板娘都不知去向。怀着一颗无处释放的感恩之心,祝瑞伍决定通过回报社会、多做善事来答谢这份恩情。
&&&&乐于帮助别人还让祝瑞伍收获了第一份爱情。他22岁那年,有一次去外村送衣服,刚进门就看到一个女孩儿蜷缩在炕上,正发着高烧。女孩儿名叫小丽,因为家里穷,生病后无钱医治。祝瑞伍动了恻隐之心,把女孩儿送到了医院,经检查确认女孩儿得的是肺结核。为了给女孩儿治病,祝瑞伍花光了仅有的1万多元积蓄。后来,小丽康复出院,还不知不觉爱上了祝瑞伍,祝瑞伍也觉得女孩儿简单、热情,1990年冬天,小丽嫁给了祝瑞伍。一年后,他们的儿子来到了人间。
&&&&然而,祝瑞伍常年做善事,家顾及不上,一忍再忍,小丽内心开始打退堂鼓。2000年11月,有个40多岁的男子找到祝瑞伍说孩子学费凑不齐。祝瑞伍二话没说给了对方500块钱,可是过后他却发现,那人在饭店里推杯换盏!联想到这些年来的许多&傻劲儿&,小丽再也受不了丈夫的所作所为,在结婚10周年那天,执意向他提出了离婚。
&&&&前妻的离开,让祝瑞伍一度陷入痛苦中无法自拔。谁料,他的故事传开后,不少女孩儿都向他伸出了爱情的橄榄枝。
&&&&2001年,比他小9岁的金淑娥走进了他的生活。&我知道他是个好人,他做的都是好事,我支持他。我们自己苦一点儿没关系。&金淑娥说。三年后,他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如今他们一家四口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全家都是义工,每逢周六周日有公益活动,一家四口一起行动,成为大连当地的美谈。
家成了流浪者驿站,家是农民工新婚蜜月&会所&
&&&&1995年12月的一天傍晚,祝瑞伍拖着疲倦的身子往家走时,看到一名残疾小伙子边哭边把头往墙上撞。热心肠的他上前一打听,得知小伙子名叫宫忠,是河北唐山人,来大连找工作未果,想回家却没了路费,于是在街上流浪。祝瑞伍把宫忠带回了家,供吃供住,然后手把手教他裁剪手艺。三年后,宫忠含泪接过祝瑞伍给他的2000块钱,回到老家开了个裁缝铺,生意不错,后来成家有了孩子。
&&&&宫忠刚送走,又有一位85岁高龄的刘老汉住进了祝瑞伍的家。祝瑞伍就像亲人一样照顾老人两年多,直至把老人体面地送终。邻居们都以为老人是祝瑞伍的亲戚呢,后来才知道老人跟祝瑞伍无牵无挂。
&&&&在宫忠和刘老汉之后,祝瑞伍的家里再未断过人,成为流浪者的&驿站&。只要见到有人无家可归或者急需帮助,祝瑞伍就毫不犹豫地将对方领回家,不仅免费提供吃住,还鼓励他们战胜困难,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难心事。
&&&&为了收留无家可归的人,祝瑞伍将自家70平方米的房子分成两部分,自己一家四口挤在不到10平方米的空间内,另外两个大房间专门留给无家可归的人暂住。
&&&&2007年10月,祝瑞伍家一处房子因动迁而在大连金石滩分得一套70多平方米的新房,他把房子装修后准备出租用。
&&&&2008年3月的一天,祝瑞伍与大连万宝至马达有限公司义工站站长聊天,站长无奈地说,他们公司一对农民工恋人马上要结婚了,却因为双方家在外地,正为新婚之地发愁。祝瑞伍忽然想到自己的房子,当晚回到家,跟妻子商量把房子拿出来给需要结婚的农民工使用。妻子不高兴,却架不住丈夫的劝说,最终答应下来,还帮着起了个好听的名儿:&蜜月之家。&
&&&&很快,在义工们的帮助下,只用了一周时间,就把一个崭新的婚房准备好了。&婚房&购置了电视、沙发、茶几和床等家具,还有锅碗等生活用具以及米、面,干净温馨。
&&&&3月20日10时38分,婚车拉着农民工新婚夫妻刘宏伟、侯玉霞准时赶到&蜜月之家&,新娘新郎看着宽敞明亮的新房和新贴的大红喜字激动不已。这也是全国首个&农民工蜜月之家&。&蜜月之家&成立以来共迎接了307对农民工新婚夫妇。
&&&&多年来的付出,没有为祝瑞伍带来一丝利益,但却收获了内心的满足。
他是72个孩子的&爹&,他的义工队伍5万多人呢
&&&&有人说祝瑞伍傻,可他却很自豪:&我可有72个孩子呢。&
&&&&在众多&儿女&中,年仅7岁的婷婷最让祝瑞伍挂心。婷婷的父亲被诊断出胃癌晚期,全家举债为其治疗,但依旧没能挽留住他的生命。现在婷婷和妈妈相依为命,居住在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小房间里。在祝瑞伍的帮助下,外地户口的婷婷终于解决了入学问题,祝瑞伍又为婷婷送去了助学金,一向沉默寡言的孩子稚嫩天真的脸上恢复了阳光般的笑容。
&&&&祝瑞伍的女儿祝贺靖文告诉记者,有数不清的哥哥姐姐被爸爸带回家。&哥哥姐姐们来到我家,他们吃我的零食,还穿我的新衣服,我有时候会生气,可爸爸妈妈叫我要学会分享。&说完,10岁的祝贺靖文撇着嘴,乖巧地依偎在祝瑞伍的怀里。
&&&&祝瑞伍爱怜地抚摸着女儿的小手:&没办法,看见流浪在街上的孩子可怜,我就把他们领回家,给他们一口热饭,再给几件干净衣服穿,谁叫这些孩子小呢,我们能帮一点是一点。&
&&&&2004年高考,有些贫困家庭的家长没能送孩子进考场。&别的孩子家长在外面等着,贫困人家的孩子也不能少家长啊!我就成了这些孩子的家长。当孩子们考完出来,看到我拎着大包小包在等他们,一下子抱住我哭了起来。我从做善事中收获了感动,也得到了快乐,这就是我得到的最好回报。&
&&&&祝瑞伍曾说:&只要开发区有我在,就不允许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没有书念。&祝瑞伍资助了很多和他没有丝毫亲缘关系的孩子上学。
&&&&后来,这些孩子都亲切地叫他&祝爸爸&。如今有的孩子已经参加工作了,他们也都加入义工队去帮助别人。他们被祝瑞伍感动,继而用自己的行动,感动了更多的人。
&&&&日,祝瑞伍在原来的义工队基础上,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组建成立了&万里爱心会&。爱心会之所以取名&万里&,祝瑞伍解释说:&慈善之路万里长,而我们才刚刚迈出了第一步。&&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义工队伍,我的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
&&&&在祝瑞伍的带动下,目前万里爱心会已经有40多家义工站,分布在企业、社区、中小学等,还有100多家义工队,有5.4万名注册的爱心志愿者。爱心志愿者所开展的民间救助、爱心***、临终关怀、民间调解、亲情关爱、心理辅导、爱心助残等活动,弘扬了社会正气,提高了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祝瑞伍和万里爱心会已积极组织各类公益活动8500多次,帮助困难群众155000余人次,参与志愿者活动494000余人次,为社会服务的总工时超过135万小时。为了帮助困难人群,祝瑞伍省吃俭用,个人累计花费90余万元。现为金普新区湾里街道宜宁社区书记和主任的他,在今年3&5雷锋学习日前夕,获得全国&最美志愿者&的称号。
 责任编辑: 尤晓岚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网站通行证: 密码:&验证码:
网站通行证: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ALL RIGHTS Reserved 民主与法制网
 京公网安备 本网律师顾问: 建议使用IE6以上分辨率浏览时代先锋 | 她的爱情有些传奇,她的人生堪称传奇!她是浙江骄傲,中国好人!
时代先锋 义乌榜样 第6期
从一个为胞弟求医四处奔走的“姐姐”,到拥有数百名脑瘫孩子的“妈妈”,出生在义乌一经商家庭的她没有继承父业,反而把家里厂房改造成脑瘫儿童活动场所,挑起了承载大义的公益事业。整整15年,四分之一甲子的时光,她把最美的青春、特殊的爱献给了一群特殊的孩子。期间,由她投资创办的脑瘫康复部和育智教育中心共收治了1300多个脑瘫、智残的孩子,600多人得到了较好的康复,其中430余名患儿已站起来、走起来。
眼前的她,扎着丸子头,身形娇小,容貌靓丽。“嘟嘟,今天字写得不错啊!”“大宝,别乱跑,又调皮了。”穿梭于孩子们中间,她能熟悉地叫出他们每个人的名字,还不时俯下身,或手把手纠正对方拿笔的姿势,或帮忙把孩子散掉的鞋带系好。在过道里遇到一个乱跑乱窜的孩子,她会快步走过去,牵起他的手,哄着送回教室让其在座位上坐好。
她叫周晓丽,一位被广为称颂的“爱心妈妈”,2007年入选“浙江骄傲”,2015年荣登“中国好人榜”,2016年入选义乌市首届“市长奖”。人生的选择有很多种,但周晓丽选择了常人最不易选择和坚持的一条道路,从善念出发……
从“恩人”到“爱人”,
姐姐陪弟弟求医意外收获爱情
1979年,周晓丽出生于义乌后宅一个家境较为殷实的商人家庭。头脑活络的周父是义乌首批富起来的能人之一,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靠经营彩印厂积累了数百万元家产。后宅一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厂房是她父亲起家的地方,也是他们一家人居住的地方。
1996年,周晓丽的弟弟降生了。对他们一家来说,这是件大喜事。然而,没过多久,家人发现弟弟似乎没一般同龄孩童那么“正常”。送到医院后,最终被确诊,是个脑瘫儿,并且还有智力障碍。
“如果不是旁边有人扶着,连最基本的站立都无法完成。”时至今日,周晓丽再度回想起弟弟当年的情况,仍有些心酸。为了医治这个脑瘫儿,父母走遍大江南北,花去了巨额医疗费,但效果一直不理想,而家里的生意也因疏于打理受到了影响。
1997年6月,周晓丽高中毕业,懂事的她毅然放弃继续深造的机会,陪母亲带着弟弟到全国各地求医。哪里有能让弟弟站起来的“神医”,他们娘仨就不惜一切代价赶到哪里。
1999年,在北京一家医院诊疗期间,他们偶然打听到河北石家庄有位名叫马飞的脑瘫儿康复专家对弟弟的病情有帮助,于是立即坐车出发,几番辗转终于找到这位专家。或许是之前经历了太多的打击,他们一开始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不曾想惊喜接踵而来------ 只是经过马飞3个月的治疗,从前跌倒了只能躺在地上的弟弟,竟然自己能从地上爬起来,并且奇迹般地站了起来……
幸福来得太突然。这还不算,更让周晓丽激动的是,在马飞的耐心教导下,弟弟不仅学会了拿勺子吃饭,还学会了自己解决大小便。从这以后,周晓丽对马飞有了别样的感觉。她不但把马飞视作恩人,对方对患者的耐心和细致更让她心动。而马飞也对这位全力帮助弟弟的善良女孩心存好感。
在之后的接触中,两颗年轻的心渐渐靠拢,看在眼里的父母也首肯了他们的这段感情。2002年6月,周晓丽与马飞喜结连理,并于当年年底一同回到了义乌。
善良的姑娘收获了爱情,悲剧的开始却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有时想想,这些事好像只有在影视剧里才发生。”周晓丽笑言,以前也有同学拿她和马飞的感情经历来打趣他们,“的确有些戏剧性,也许这就是缘分吧。”
“对我好,对弟弟好,对爸妈也好!”在周晓丽的眼里,马飞是个“三好”丈夫,“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我很感恩,也会珍惜。”
从“姐姐”到“妈妈”,
怀着孩子创办脑瘫康复部
回义乌后,家人把弟弟送去了幼儿园,但由于其身体原因,两天后就被接了回家。
“当时考虑到爸妈太辛苦,弟弟什么都不会,于是就想着自己来教。”这是周晓丽的初衷。就这样,她用“千万遍教学法”教弟弟生活技能、学文化。慢慢地,弟弟不仅生活能够自理,还学会认识1000多个汉字,甚至还能够上网听歌、浏览等。
弟弟的变化和进步大家有目共睹,一传十,十传百,其他一些脑瘫儿家长竟然找上门,纷纷恳请周晓丽担任孩子的老师。以己度人,周晓丽能理解这些家长的想法,也希望能够帮助这群特殊的孩子和他们的亲人减少痛苦。于是,在和丈夫、父母商量后,她决定开办一个脑瘫儿童康复中心。
期间,全国各地一些脑瘫患儿家属纷纷慕名来到义乌,找到马飞请他医治患儿。很快,原先周晓丽父亲给他们腾出的几间厂房就不够用了。见女儿、女婿有心创办脑瘫儿童康复中心,再加上自己深切体会过脑瘫儿家庭的痛苦,这位父亲毅然将整幢厂房腾空,把里面的机器设备全部转卖,重新装修后投资为女儿开办康复部。从此,周晓丽也彻底放弃了从商之路,当起了一名没有工资的特殊教师。
2004年5月,在市残联和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义乌市残联脑瘫儿童康复中心”成立,这是义乌首家民办康复机构。在周晓丽夫妻俩的悉心打理下,脑瘫儿童康复中心的名气越来越大,全国各地数百名脑瘫儿曾慕名前来治疗过,许多患儿经过康复中心治疗后,从瘫软在地到慢慢站立,从脚后跟不着地到放平走路,从闭口不言到会喊“爸爸妈妈”。2008年,义乌市残联育智学校经批准成立,担任负责人的周晓丽更忙了。
一份份惊喜的背后,是一句句道不尽的艰辛。从弟弟一个人的“姐姐”变成了数百位孩子的“妈妈”,责任背后的压力可想而知。
“就觉得当时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虽然都是脑瘫儿,但每个孩子遇到情况都不一样,他们的康复方法也不同。”脑瘫儿童康复中心成立的时候,周晓丽怀孕不满3个月。当时,康复部只有6个孩子,周晓丽和丈夫就担起了照顾孩子的责任。由于一些孩子生活根本无法自理,大小便经常会拉在裤子上。大小便的异味加上妊娠期反应,这位准妈妈总是强忍着呕吐给孩子们换洗衣裤。
有时,这个孩子还没收拾完,另外一个孩子又拉了。“根本没时间休息,再说孩子们也等不得,我就只能边哭边吐给他们收拾。”虽然被折腾得筋疲力尽,虽然也曾瞬间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最终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还是让周晓丽坚持了下来。“他们开口说的第一句话,站起来走的第一步,那种激动和成就感,无法用言语来形容,那一刻,也就觉得自己干什么都值了。”
从“患儿”到“大学生”,
给更多孩子插上天使的翅膀
“我是一个脑瘫患者,我的梦想就是能够学会行走。多么简单的梦啊,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行走是一种本能吧,可是为了学会走路,我注定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像很多脑瘫患儿的家庭一样,为了让我走起来,我们四处求医:打针,动手术,吃各种各样奇怪的药,针灸,中医***……每一次我们都是怀着希望出发,含着泪水回家。我曾经问妈妈:‘我是不是永远都走不起来了?’妈妈告诉我:‘你要相信,你可以学会走路,妈妈拼尽全力也会实现你的梦想。’我的到来给这个家带来了很多的麻烦,可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放弃,所以,我真的会走路了,上学了……”
周晓丽给记者看的这篇名为《我有一个梦,承载一个家》的随笔,出自一位曾经的脑瘫患儿之手。2003年,奶奶带着休学的他慕名从台州来到义乌,找到周晓丽夫妇做诊疗,一待就是两年,从只能扶墙而走变成可以基本随意行走。之后,他又走进了校园,中学6年期间每年的暑假都来这边康复,每次待上二三十天。今年,21岁的他考上了温州的一所大学。
“虽然走路姿势还是很难看,但起码我现在能走了,而且还会做饭做家务。”采访那天,记者见到了这位姓郑的大男孩,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自信、积极、阳光。“学习上,我从来都以一个正常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他说,由于今年高考没发挥好,只能被大专院校录取,对于未来的规划是:3年后,专升本,目标是浙江农林大学食品专业。
“生活中会有磨难,而病魔只是其中一种,我们要做的就是坚定地跨过它!就像贝多芬说的,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然后,勇敢微笑。”这是《我有一个梦,承载一个家》的结束语。“每次只要一看这篇文章,我都会忍不住掉眼泪。”周晓丽说,这些孩子太不容易了,希望社会各界给他们更多的关注、更多的爱,让他们早日插上天使的翅膀,翱翔天空。
其实,不容易的何止是这些孩子。采访期间,记者在周晓丽的引领下参观了学校的部分教室。相对而言,二楼大多是程度较深的患儿,他们基本不会说话,大小便无意识,口水不断。在这里,教孩子就是从上厕所、穿衣脱衣开始,而且得一次又一次不断重复地教。
“其实,我自己倒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不容易’,也没有外人描述得那么崇高。”采访期间,周晓丽多次表示,自己做这些事只是力所能及的善意,再说,这几年市里相继出台了一些补助政策,经济上的压力也比以前好多了。
只因懂得,所以有取有舍;只因情重,所以无怨无悔。从善念出发,周晓丽用自己的言行感染着身边的人。
作者| 林晓燕
编辑| 张丹娟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