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麦49 198审定号是多少

您现在的位置:
西&&瓜&&品&&种 (一) 品种名称:华晶三号 审定编号:豫审西瓜2003005 选育单位:孟津县西瓜协会。 品种来源:X038×X122。 特征特性:极早熟,易座果。全生育期70~80天,果实成熟天数22~28天。苗期长势较弱,叶深缺刻,叶柄、叶脉、果柄、子房全为***。第一雌花节位5~7节,以后每隔4~5节出现一个雌花,主蔓长2.2米,粗0.78厘米,果实圆形,单瓜重1.5kg,果皮***有深暗条带。皮韧,耐贮运,肉色红,质地脆。种子长圆形,千粒重36g,发芽能力强。对病毒病、枯萎病具有一定抗病性;对炭疽病轻感。中心糖含量12.2%,边糖11.4%。 产量表现:1999年参加省礼品西瓜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亩产2198kg,居3个参试品种第1位,比对照台湾宝冠增产23.3%;2000年继试,平均亩产2187kg,居3个参试品种第1位,比对照台湾宝冠增产19.3%,达极显著水平;2001年继试,平均亩产2289kg,居3个参试品种第1位,比对照台湾宝冠增产24%,2002年春继试,平均亩产2517.3kg,平均比对照台湾宝冠增产6.8%。 适宜地区:适宜我省各类瓜区爬地或立架栽培。春季保护地早熟栽培和秋季反季节栽培更能发挥其优点。 栽培技术要点:爬地栽培以800-900株/666.7m^2为宜,立架栽培以株/666.7m^2为宜,爬地栽培三蔓整枝,立架栽培两蔓整枝。在第二雌花留果,视长势和水肥条件每株可留2~3个果。及时翻瓜、晒瓜,防止病虫危害。 (二) 品种名称:豫艺袖珍红宝 审定编号:豫审西瓜2003006 选育单位:河南豫艺种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韩114×台1136 特征特性:早熟、花皮,全生育期85天,果实发育期28天。第一雌花节位7节,雌花间隔4节,单性花,主蔓长2.1米,粗0.7厘米。果实为短椭圆型,绿皮上覆暗条带,平均单瓜重1~2&kg,皮厚0.5厘米,皮韧,裂果及空心少。肉色大红,品质好。种子卵形,千粒重36g,发芽能力中等。抗枯萎病,较抗炭疽病、病毒病。中心糖含量13.3%,边糖11.2% 产量表现:1999年参加省礼品西瓜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亩产2234&kg,比对照台湾小兰增产15.0%,居四个参试品种第二位;2000年继试,平均亩产2557&kg,比对照台湾小兰增产13.5%,居四个参试品种第二位;2001年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651&kg,比对照台湾小兰增产16.7%,居三个参试品种第二位。 适宜地区:全省各地瓜区保护地及露地均可栽培。 栽培技术要点:1.宜早春保护地、露地地膜覆盖栽培及延秋栽培,早春保护地爬地800~1000棵,吊蔓栽培可亩植棵,每株留1~2个瓜。2.底肥以农家肥和磷钾为主,伸蔓期施少量氮肥,促进前期茎蔓健壮,坐瓜后亩施碳酸氢氨30&kg,硫酸钾20&kg,以促进膨瓜提高产量。3.整个生育期喷丰收、健植保可预防炭疽病、疫病等多种病害的发生。西瓜坐住瓜后浇水,瓜收前10天停止浇水,以提高品质和耐贮运性。4.该品种瓤质硬脆,以十成熟采收为佳。 (三)品种名称:豫艺黑小宝 审定编号:豫审西瓜2003007 选育单位:河南豫艺种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94-3-4×N-10 特征特性:早熟,全生育期90~95天,果实发育期30天。第一雌花节位7~8节,雌花间隔4~5节,单性花,主蔓长2.3米,粗0.8厘米。果实为长椭圆型,墨绿皮,平均单瓜重1.5~2.5&kg,皮厚、硬,裂果空心少。肉色大红,肉硬,品质好,耐贮运,常温下可存放20天不变质。种子卵形,千粒重40g,发芽能力中等。抗枯萎病,较抗炭疽病、病毒病。中心糖含量11.5%,边糖10.4% 产量表现:1999年参加省礼品西瓜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亩产2264&kg,比对照台湾小兰增产16.5%,居四个参试品种第1位;2000年继试,平均亩产2549&kg,比对照台湾小兰增产15.2%,居四个参试品种第1位;2001年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738&kg,比对照台湾小兰增产20.5%,居3个参试品种第1位。 适宜地区:全省各瓜区地保护地及露地均可栽培。 栽培技术要点:1.保护地露地均可栽培,保护地亩植800-1000株,双蔓整枝,第二或第三雌花留瓜,平均单瓜重1.5~2&kg,露地亩植600--800株,双蔓或三蔓整枝,第二或第三雌花留瓜,平均单瓜重2~3&kg。2.底肥以磷钾肥为主,氮肥少量,苗期以促为主,形成壮苗,坐瓜后重施膨瓜肥。3.生育期间喷丰收、健植宝可防治多种病害。4.该品种在本地销售以十成熟采收为宜,长途运输以八、九成熟采收为佳。 小&&麦&&品&&种 (一)品种名称:偃展4110(矮早4110) 审定编号:豫审麦2003001 选育单位:豫西农作物品种展览中心 品种来源:89(35)-14/矮早781-4 特征特性:弱春性早熟品种。幼苗半直立,长势健壮,叶绿色,抗寒性好,冬季分蘖集中,春季两极分化快,分蘖成穗率高,穗层厚。旗叶短宽上举,株型松紧适中,长相清秀,根系活力强,抗倒性好。综合抗病性好,耐旱、耐渍、耐后期高温,灌浆快,成熟早,落黄较好,产量三要素协调,丰产性突出,地点间和年际间稳产性好,适应范围广。籽粒偏粉质,饱满度好,黑胚率低,高抗白粉病,中抗叶锈病、叶枯病,中感条锈病、纹枯病。经测试:容重825克/升,粗蛋白(干基)13.66%。湿面筋27.5%,吸水率61.18%,稳定时间1.2min,沉降值16.5ml,降落值386秒。 产量表现:&年度参加省高肥春水组区试,平均亩产489.3kg,比对照豫麦18增产8.34%,达极显著水平,居13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年度继试,平均亩产493.9&kg,比对照豫麦18增产7.33%,达极显著水平,居14个参试品种第1位。黄河以北汇总增产6.39%;许昌以北黄河以南汇总增产6.53%;许昌以南汇总增产8.53%。年度参加南阳组区试,平均亩产417.3kg,比对照种豫麦18增产1.42%,不显著,居9个参试种的第3位。年度继试,平均亩产378.3&kg,比对照豫麦18增产0.89%,不显著,居11个参试品种第4位。年度参加信阳组区试,5平均亩产343.4kg,&比对照种豫麦18增产4.34%,不显著,居9个参试种的第4位。年度&继试,平均亩产267.1&kg,比对照豫麦18减产7.67%,不显著,居11个参试品种第5位。年度参加河南省晚播组北片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30.4kg,&比对照种豫麦18增产2.45%,居6个参试品种第1位。 适宜地区:适宜河南省中晚茬中上等肥水地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①播期:10月10日~11月下旬均可播种。最佳播期:豫北10月10日前后,豫中10月15日左右,豫南10月20日以后为宜。②播量:高水肥地每亩6~7&kg,中水肥地每亩7~8&kg为宜,随播期推迟,应适当增加播量。③田间管理:施足底肥。氮、磷、钾科学搭配,足墒下种,一播全苗,浇好越冬水、返青水、灌浆水,看苗、看墒灵活追肥,中后期注意防治病虫害。 (二)&品种名称:新麦3306(金博士一号、新麦16) 审定编号:豫审麦2003002 选育单位:新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豫麦2号//郑州891/内乡82C6&F1诱变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熟品种,幼苗直立,苗壮,分蘖力一般,返青起身快,成穗率较高,株型松散,株高适中,叶片浅绿,穗下节长,长相清秀,穗近长方形,结实性较好。产量三要素协调,丰产性好,灌浆快,熟期较早,活秆成熟。籽粒粉质,大小较均匀。中抗叶锈病、叶枯病,中感条锈病、纹枯病,感白粉病。经检测:容重804克/升,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3.73%,湿面筋含量31.8%,沉降值19.7&ml,吸水率57.42%,稳定时间1.0min,降落值362秒。 产量表现:年度参加河南省超高产冬水组区试,平均亩产638.2kg,比对照豫麦49增产4.06%,不显著,居12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年度继试,平均亩产571.8kg,比对照种豫麦49增产11.27%,极显著,居13个参试种第1位。年度参加河南省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32.5kg,比对照种豫麦49增产3.10%,居5个参试种第2位。 适宜地区:适宜河南省北中部早中茬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①播期:适播期为10月5日以后播种。②播量:每亩13-15万基本苗。③田间管理:底肥以氮、磷、钾、锌、有机肥配合使用;氮肥分底肥和拔节末期追肥两次施入。晚浇拔节水、灌浆水,不浇孕穗水。在孕穗期、灌浆期分别用氧化乐果加粉锈宁防治白粉病、叶枯病与蚜虫。秸秆还田的地块,起身至拔节期用氧化乐果加井冈霉素防治一次病虫。 (三)&品种名称:济麦3号 审定编号:豫审麦2003003 选育单位:济源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86115/郑州8329 特征特性:半冬性矮秆中熟品种。幼苗半匍匐,叶片深绿、较宽,分蘖力中等,分蘖成穗率高,亩成穗较多,旗叶宽厚上举,有干尖,茎节粗壮,株型紧凑,较抗倒,穗层一致,结实性好,产量三要素较协调,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黑胚率低,外观商品性较好。中抗白粉病,叶锈病、条锈病,中感叶枯病、纹枯病。经检测:容重814克/升,粗蛋白质(干基)13.92%,沉降值25.7&ml,湿面筋30.9%,吸水率65.74%,稳定时间2.7min,降落值298秒。 产量表现:年度参加河南省高肥冬水组区试,平均亩产519.7&kg,比对照豫麦49减产1.1%,不显著,居11个参试品种第4位。年度继试,平均亩产492.1kg,比对照种豫麦49增产5.27%,达显著水平,居10个参试种的第3位。年度参加河南省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34.6kg,比对照种豫麦49增产3.60%,居5个参试种第1位。 适宜地区:适宜河南省北中部早中茬高肥水地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①播期:适宜播期为10月5日~10月15日。②播量:每亩播量为5~7kg,晚播应适当加大播量。③田间管理:注意N、P、K的合理搭配,每亩施农家肥三方或玉米秸杆掩青,尿素20kg,磷铵25kg,硫酸钾或氯化钾10kg,注意浇好越冬水、拔节水,中后期注意防治纹枯病、赤霉病及穗蚜等病虫害。 (四)&品种名称:太空六号(郑麦002) 审定编号:豫审麦2003005 选育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品种来源:“豫麦49号”航天诱变 特征特性:属弱春性中早熟多穗型品种。幼苗半直立,长势壮,叶色深绿,抗寒性较好,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株型紧凑,株高中等,抗倒伏,后期旗叶有干尖,叶色发灰,熟相稍差。籽粒半角质,饱满度好,均匀,黑胚率低。中抗叶锈病、叶枯病、条锈病、白粉病,中感纹枯病及赤霉病。经检测:容重796克/升,粗蛋白(干基)14.81%。湿面筋34.2%,吸水率57.08%,稳定时间1.8min,沉降值27.7ml,降落值366秒。 产量表现:年度参加河南省高肥春水组区试,平均亩产468.5kg,&比对照种豫麦18增产3.74%,不显著,居13个参试品种第3位;年度继试,平均亩产476.5&kg,比对照豫麦18增产3.57%,不显著,居14个参试品种第2位。黄河以北汇总增产2.77%;许昌以北黄河以南汇总增产7.41%;许昌以南汇总增产1.55%。年度参加河南省晚播早熟组北片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28.4kg,&比对照种豫麦18增产1.98%,居&6个参试品种第3位。其中豫北3点汇总,平均亩产432.9kg,&比对照种豫麦18增产5.41%,居第1位。 适宜地区:适宜河南省北中部中晚茬高肥水地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①播期:适播期10月上、中旬,中部麦区10月10日前后。②播量:每亩播量4~6&kg,播期推迟适当加大播量。③田间管理:一般亩施农家肥3~4方,尿素12~15&kg,磷酸二铵20~25&kg,氯化钾6~10&kg,N.P.K肥配合施用。春季亩追5~10&kg尿素,中后期注意孕穗水和灌浆水。拔节前每亩可用20%***酮乳液70-80毫升喷施小麦基部,防治纹枯病。4月下旬或扬花盛期喷施多菌灵防治赤霉病 (五)&品种名称:郑农16 审定编号:豫审麦2003006 选育单位:郑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郑农7号/小偃6号 特征特性:弱春性中早熟品种,幼苗半直立,长势壮,抗寒性较弱。春季起身快,两极分化快,分蘖成穗率高。叶片长披,株型较紧凑,穗子长,小穗排列稀,粒数少,穗层整齐,落黄好。籽粒角质,黑胚少,千粒重高。中抗白粉病、叶锈病、条锈病、叶枯病,中感纹枯病。经检测:容重771克/升,粗蛋白(干基)15.86%。湿面筋36.3%,吸水率63.1%,稳定时间8.43min,沉降值59.6ml,最大抗延阻力424E.U,拉伸面积109cm2。 产量表现:年度参加河南省高肥春水组区试,平均亩产458.1kg,&比对照种豫麦18增产1.44%,不显著,居13个参试品种第8位。年度继试,平均亩产464.5&kg,比对照豫麦18增产0.96%,不显著,居14个参试品种第5位,黄河以北汇总减产4.45%;许昌以北黄河以南汇总增产6.45%;许昌以南汇总增产1.09%。年度参加河南省晚播组北片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01.5kg,&比对照种豫麦18减产4.47%,居6个参试种第5位。 适宜地区:适宜河南省中晚茬中上等水肥地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①播期:郑州地区以10月15日以后播种,豫中南地区,播期应适当推迟,豫中北地区,播期应适当提前。②播量:每亩播6-7.5&kg。③田间管理:播前施足底肥,合理进行水肥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 &(六)&品种名称:中育8号 审定编号:豫审麦2003007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小麦研究室 品种来源:鲁麦15/93中6 特征特性:弱春性矮秆中熟品种。幼苗直立,长势壮,叶色黄绿,两极分化快,株型紧凑,株高70cm,旗叶上举,穗层整齐,长相好,活杆成熟,抗倒伏。产量三要素协调。抗寒性一般。中抗叶枯病、条锈病、抗纹枯病、白粉病,中感叶锈病。经检测:容重804克/升,粗蛋白(干基)13.79%,湿面筋27.2%,吸水率64.68%,稳定时间2.2min,沉降值26.3ml,降落值440秒。 产量表现:年度参加河南省高肥冬水组区试,平均亩产492.2kg,&比对照豫麦49增产5.59%,达显著水平,居10个参试品种第2位。年度继试,平均亩产473.5kg,比对照豫麦49减产2.18%,不显著,居13个参试品种第5位。年度参加河南省晚播组北片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30.3kg,&比对照豫麦18增产2.43%,居6个参试种第2位。 适宜地区:适宜河南省中晚茬高肥水地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①播期:黄河以北10月10日左右,黄河以南一般在10月20~25日,晚播可推迟至10月底。②播量:亩基本苗16万左右,随播期推迟须适当增加播量,亩基本苗最多不超过20万。③田间管理:播前应施足底肥,注意有机肥和氮磷钾配合使用。小麦起身前及时追肥,亩施尿素7-10公斤,灌好越冬、返青及灌浆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七)&品种名称:新麦18(新麦9408) 审定编号:豫审麦2003008 选育单位:新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C5/新乡3577)F3d1s//新麦9号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矮杆中熟品种。健壮,幼苗半直立,抗寒性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春季起身拔节略迟,但两极分化快。株高80厘米上下,&株型略松散,抗倒力较强,穗层厚,穗大穗匀,结实性较好。耐湿和耐后期高温、落黄好。综合抗病性好,产量三要素协调,丰产稳产性好,籽粒角质,籽粒外观商品性好。高抗叶锈病,中抗白粉病、条锈病,中感叶枯病、纹枯病。经检测:容重812克/升,粗蛋白(干基)16.04%,湿面筋34.2%,吸水率61.42%,稳定时间7.5min,沉降值38.1ml,降落值374秒,面包评分71分。 产量表现:同时参加河南省高肥冬水组和南阳组、信阳组多组区试。年度参加省高肥冬水组区试,平均亩产518.3kg,&比对照豫麦49增产10.87%,达极显著水平,居10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年度继试,平均亩产498.2&kg,比对照豫麦49增产2.92%,不显著,居13个参试品种第3位。年度参加河南省晚播组南片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97.5kg,&比对照种豫麦18增产1.54%,居6个参试种的第1位。 年度参加省信阳组区试,平均亩产379.2kg,&比对照种豫麦18增产15.22%,达极显著水平,居9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年度继试,平均亩产278.2&kg,比对照豫麦18减产3.83%,不显著,居11个参试品种第2位。年度参加省南阳组区试,平均亩产451.2kg,&比对照种豫麦18增产9.68%,达显著水平,居9个参试品种的第一位。年度继试,平均亩产407.0&kg,比对照豫麦18增产8.54%,不显著,居11个参试品种第1位。 适宜地区:适宜河南省早中茬麦区中上等肥水地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①播期:10月5~20日均可,应适期早播。②播量:亩播量7.5&kg,晚播适当增加播量。③田间管理:拔节末期追肥浇水,注意早浇灌浆水,利于实现高产、优质强筋的品质指标。起身拔节期用氧化乐果加井冈霉素、中后期用氧化乐果加粉锈宁防治病虫害。 (八)&品种名称:豫麦18-99系 审定编号:豫审麦2003009 选育单位:河南省豫西农作物品种展览中心& 品种来源:豫麦18号选系(郑州761/偃师4号) 特征特性:豫麦18-99系是豫麦18号改良而成的新品种。属弱春性早熟品种,幼苗半匍匐,叶绿色,抗寒性好,冬季分蘖发生集中,春季两极分化快,分蘖力强,亩成穗多。株型松紧适中,长相清秀,穗层整齐。旗叶稍宽、下披,旗叶与穗子分层明显。根系活力强,耐旱,耐渍,灌浆快,成熟早,落黄好。籽粒粉质,饱满度好,容重高,黑胚率低。中抗条锈和叶枯病,中感白粉、叶锈和纹枯病。经检测:容重807克/升,粗蛋白质(干基)13.6%,沉降值17.8&ml,湿面筋28.9%,吸水量58.43%,形成时间1.2min,稳定时间1.0min,降落值356秒。“ 产量表现:年度豫麦18-99系与豫麦18号对比鉴定试验,平均亩产489.7&kg,比豫麦18增产8.75%。该品种继承了豫麦18号的高产稳产、早熟避灾、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并在抗寒性、抗病性和产量水平上有明显提高。 适应范围:适于河南省原豫麦18号适宜区中晚茬中上等肥力地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①播期:一般从10月10日~11月下旬均可播种。②播量:高水肥地每亩12~14万基本苗,中水肥地14~16万基本苗,随播期推迟,适当增加播量。③田间管理:施足底肥,氮、磷、钾科学搭配,足墒下种,一播全苗,注意浇好越冬水、返青水、灌浆水,看苗、看墒、看天灵活追肥掌握,中后期注意防治病虫害。 (九)&品种名称:豫展2000 审定编号:豫审麦2003010 选育单位: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展览中心 品种来源:92中25/冀麦36号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矮杆多穗型中熟品种。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春季起身快,生长迅速,叶片短宽上举,矮秆抗倒,穗下节较短,穗层整齐。穗近长方形,短芒,穗短码密。结实性较好,产量三要素比较协调,落黄好。籽粒粉质,大小均匀一致。中抗叶锈病、叶枯病、条锈病、纹枯病,中感白粉病。经检测:容重795克/升,粗蛋白质含量15.30%,湿面筋含量34.9%,沉降值21.6&ml,吸水率59.36,稳定时间1.6min,降落值382秒。 产量表现:年度参加河南省超高产冬水组区试,平均亩产596.2kg,比对照种豫麦49减产2.79%,不显著,居12个参试品种第9位。年度继试,平均亩产519.9kg,比对照豫麦49增产1.16%,不显著,居13个参试品种第4位。年度参加河南省高肥组生产试验,8点汇总,平均亩产422.6kg,比对照种豫麦49增产0.74%,居5个参试种第4位。 适宜地区:河南省北中部早茬麦田和南部弱筋麦适宜区,结合防病措施安排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①播期:10月5~25日。②播量:亩播量7&kg左右,晚播适当加大播量。③田间管理:精细整地,有机底肥施足,根据墒情浇好底墒水。分蘖期追施少量的氮肥,浇好越冬水。拔节孕穗期亩追施尿素5公斤,浇好孕穗水。灌浆期喷施微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浇好灌浆水,4月底5月初用粉锈宁加氧化乐果防治白粉病、叶锈病及蚜虫。 (十)&品种名称:信阳234 审定编号:豫审麦2003004 选育单位: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丰抗29/豫麦21 特征特性:弱春性中晚熟品种。植株78~80厘米,茎杆蜡质层较厚,旗叶宽厚略披,落黄较好。穗长方型,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抗逆性较强,耐旱性较好。抗土传花叶病,中抗叶锈病、叶枯病、白粉病,中感条锈病、纹枯病。经检测:容重778克/升,粗蛋白(干基)14.03%。湿面筋29.3%,吸水率62.66%,稳定时间2.0min,沉降值23.1ml,降落值254秒。 产量表现:年度参加省信阳组区试,平均亩产356.5kg,&比对照豫麦18增产4.82%,不显著,居9个参试品种第2位。年度继试,平均亩产356.6kg,&比对照豫麦18增产8.33%,不显著,居9个参试种第2位。年度参加河南省晚播早熟组南片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85.4kg,&比对照豫麦18减产2.59%,居6个参试品种第4位。信阳片汇总,平均亩产278.2&kg,比对照豫麦18增产0.54%,居第2位。& 适宜地区:适宜于信阳稻茬麦区亩产300kg左右的田块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①播期:适宜播期为10月15~25日。②播量:亩播量8~10&kg。③田间管理:高肥地应控制群体,防止倒伏,中后期应做好田间排水除湿和防治病虫害。注意及时收获,防止穗发芽。
(文章来源:)
[农博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相关新闻
种业品种大全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