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战国七雄之一)
我的图书馆
燕国(战国七雄之一)
&&&&&&&&&&&&&&&&&&&&&&&&&&&&&&&&&&&&&&&&&&&&&
&&&&&&&&&&&&&&&&&&
&&&&&&&&&&&&&&&&&&
燕国,公元前分封的诸侯国,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华北的一个诸侯国,在今北京、河北北部、辽宁西部一带,姬姓,开国君主是燕召公?。于公元前7世纪灭掉,建都蓟(今北京市)。以后与中原各地来往甚少,文化较齐国、晋国等中原大国落后,在春秋初年的入侵中更是险些亡国,凭借齐国“”的军事帮助才得以保全,并进而在日后有了发展,成为之一。时,随著国力的强大,疆域也大为拓展。燕国燕山以南以农业为主,以北以牧业为主,由于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城市也空前繁荣起来。燕昭王时期,燕国的都城形成了“三都”体制,即、中都和下都武阳城。,秦攻占蓟城。,秦灭燕。
汉族(当时称华夏)、
蓟(今北京市)
10词条图册
战国七雄燕(yān),甲骨文、金文作?,已具有都邑的含义。国君姬姓,是西周封宗室之后。古代,在北京地区有一个相当大的部族以“?(燕)”为图腾,为族徽,为族名,并进而为地名、国名。古燕形成于何时已不可考。考古工作者在北京市房山区乡童家林、一带发现了一处规模相当大的商周遗址。包括建于商末延续至西周的城址。一些学者认为这就是商末时期古燕首都城的遗址。西周时,蓟国成为周国的封国。载:“返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史记?周本纪》载:武王褒封“帝尧之后于蓟”。蓟国都于蓟城,在今北京市区西南一带,约公元前7世纪为燕国所并。燕国是中国历史上的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汉族在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建立的一个诸侯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灭商,封公?(shì)于燕,建立了臣属于周的诸侯国燕,又称。其都城遗址在今北京市房山区。约公元前7世纪,燕国并蓟国,并以蓟城为都,故城在今北京市区西南部广安门一带。战国时期,燕为七雄之一。公元前226年,秦攻占蓟城。公元前222年,秦灭燕。[1]
燕国始封的具体时间,在西周初年周武王灭商至亲政之间,西周封宗室召公于燕,但召公并非前往,由长子克,前往就任(据杨宽考证,后,始封召公子克于燕)。地点在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因封地在燕山,故国名为燕。燕国的都城在“蓟”(位于今北京琉璃河)。
燕国西周周的贵族和当地旧商的贵族以及当地土著建立了联合政权,并北、辽西一带扩张,消灭了、韩等。使该地区原来的逐渐融入华夏族。春秋燕国自建国以后与中原各地来往甚少,文化较中原落后,在春秋初年的外族入侵中更是险些亡国。前7世纪时,先后南下攻伐郑、燕、齐等国,结果时被迫迁都临易以躲避山戎的侵扰。时山戎对燕国大规模侵略,庄公不敌,向齐国求援。凭借齐国“”的军事帮助才得以避免亡国的厄运。为救燕出兵伐山戎,“北伐山戎,?,斩而南归”,齐桓公在伐山戎时,同时把孤竹、令支、无终等国也灭了。(作)时,燕国发生政治危机,惠公欲重用下层官吏以取代“诸大夫”,遭到了上层贵族的反对,惠公不得不逃往齐国避难。诸大夫拥立新君,并对要复立惠公的齐、晋联军采分化瓦解的策略,使得齐国承认了燕国拥立新君的现状。
崛起战国初年,各国纷纷进行改革,唯独燕国在变法改革方面默无声息,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而齐国为了向北扩张,不断进攻燕国,前380年,齐夺取了燕的桑丘。前373年,燕在林营(林狐)击败齐。前355年,齐国侵掠燕国易水之地。燕在韩、赵、魏三国的及时支援下,多次击退齐军,阻止了齐国的野心。北方有来自的威胁,此时对东胡采取防御为主的战略。鼎盛燕哙让国前323年,燕国参加了发起的韩、魏、赵、燕、中山“”活动,燕国在此年称王。两年后,易王卒,儿子哙继位。在他即位的第三年,即前318年,作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大事,将燕王的君位“禅让”给相邦子之,并把以上高官的全部收回,交由子之任命。换言之,子之全面执掌了燕国军政大权。此举引起了太子平等旧贵族的不服,在前314年时起兵攻击子之,失败,死于乱军之中。这场内乱,造成了人心的涣散和国力的严重削弱。齐国趁机伐燕,将军匡章率军在出兵50天内占领了,燕国大败几乎被灭,燕王哙和子之被杀。同时也趁机出兵攻占了燕国部分领土。在燕国军民的奋力抵抗和赵、韩、秦、楚等国的压力下,齐国不得不退兵,赵国拥立在韩为人质的公子职,并以兵护送至燕国,是为。燕国及周边地图招贤纳士昭王即位后励精图治,决心兴复燕国,报仇雪耻。采纳的建议,招贤纳士。拜郭隗为师,给以优厚待遇,“卑身厚币以招贤者”,筑,“”,结果各国士人“争趋燕”。燕国很快的集中了一大批各方面的人才。其中最著名的有三个:苏秦、、。昭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后期又以乐毅为亚卿主持国政,经过二十八年励精图治,原本弱小的燕国成为一时之强。破齐伐胡昭王及后派齐国,首先说服归还前人趁燕国内乱攻下的十座城池,然后鼓动齐国攻打宋国,离间齐赵两国的关系,并在、、、这些大国王侯之间进行外交游说。前286年,齐国灭宋国,引起各国震动,各国频繁相会,推动了反齐联盟的建立。前284年,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率倾国之兵联合秦、韩、赵、魏五国伐齐,获得大胜,五年内连下齐国70余城,报了当年齐国入侵燕国之仇。此役后,齐国疆土只?莒(今山东日照市莒县)、即墨二都。燕昭王时,有燕将,在东胡作为燕国的人质,东胡人很信任他。秦开归国后,起兵袭击大破东胡,“东胡却千余里”,结果燕国边境向东推进了一千多里,大大开拓了燕国的疆域,而燕国亦随即开始修筑。北长城西端起自(今东北),向东到达襄平(今北面)。
衰弱燕惠王伐齐失败前278年,燕昭王死,太子即位。燕惠王为太子时,就与乐毅不合。齐国即墨守将知道燕国君臣相疑,利用这点,施,燕惠王中计以骑劫代替乐毅,乐毅担心被杀,便逃亡赵国。骑劫平庸无能,并无军事才能,他代替乐毅为将,造成了燕国军心动摇。田单则故意诱使骑劫犯错误,以激励齐军的士气。前279年田单以一战大败燕军,骑劫为齐军所杀,燕军望风而逃,齐军很快就收复了失陷的70余城,趁势复国。前272年,燕国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燕惠王为燕相所杀,并立惠王子为傀儡。招致了列国诸侯的声讨和攻伐。燕赵战争在燕武成王、孝王、三代,为迎合秦国之意或乘赵国危难之机,不断挑起与赵国的争端。前265年,秦国乘赵国国君新旧交替,政局不稳之际,连取三城,燕与秦南北夹攻,齐国派相国田单率军救赵。西拒秦军之后,又率赵、齐联军对燕国进行报复,占领了燕地中阳(中人,今)。前259年,燕国趁赵国在大败之际,诱使赵北部的武垣令傅豹、王容、苏射率众投入燕国。时,在前251年、前245年分别派遣栗腹、攻赵,被赵国打败,反击并包围燕都,燕国被迫割地求和。前236年,赵再次率军伐燕,攻取狸、阳城。结果燕国屡屡战败,使处于衰落进程的燕国更加衰弱不堪。秦国则以救燕为名,不断出兵攻占赵地。覆灭年轻时在秦国作人质。逃回燕国后太子丹并没有致力振兴燕国,而是寻找到一位叫荆轲的刺客。前230年,秦国灭了韩国。前228年,秦国占领了赵国都城邯郸,逼近燕国。前227年,太子丹送荆轲和他的13岁的助手到易水之畔(现河北易县)。荆轲唱道:“,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后政未遂。这一事件给了秦国一个进攻燕国的借口。前226年,大将率秦军占领了燕国的大半。燕王退守辽东,杀太子丹以求和。秦在燕故地设、右北平郡、。第二年,又设、。前222年燕灭于秦。秦军回师攻代,代王嘉被俘。燕辽东故地和代地被秦分别设为辽东郡和代郡。
燕长城遗址西周初年燕国封域的具体情况不详,据挖掘出的铭器铭文可知,最初统领有六邦的土地和民众。在西周、春秋不断北和辽西发展,消灭了、韩国,方国部族、、无终等等。战国初期燕国的疆域大约包括今河北省的北部和今山西省的东北一角。全境东北和东胡接界,西和中山、赵接界,南边靠海,并和齐接界。燕昭王时,随著国力的强大,疆域也大为拓展。占领了中山北境一带,今唐县、一线成为燕国的南境。燕将秦开东向击胡,拓地千余里,直到辽东、北部,并一度占有齐国大部分的领土(除了莒、即墨两城)。《战国策?燕策一?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公》记载:燕国“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西有云中、,南有呼陀,易水”。置有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由于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城市也空前繁荣起来。燕昭王时期,燕国的都城形成了“三都”体制,即蓟城、中都(今北京市窦店以西)和下都武阳城。除都城之外,燕国的一般城市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如襄平(燕辽东郡治所,在今辽宁省辽阳市旧城区)。
燕国作为一种特定的历史环境,聚集了诸多不同种文化,诸文化因素的渗透酿成。从附近之的情况看,西周中期已有一种周、商文化因素合体的文化覆盖了异族文化。这种合体现象体现在许多器型上,如鬲的整体为造型的袋足,却附有周式的矮小足跟,如簋虽有商式的敞口外形,口沿、器表、圈足都发生了变化,周人是不使用陶簋的,也许是受商人铜簋的影响。燕国文物文化合体的结果,使遗物产生群体的变化,这些变化后的遗物群体称之为西周燕文化,与此相关联,创造这一文化的人类共同体业已形成。西周燕文化在北京琉璃河城遗址、镇江营遗址B30、昌平白浮B31、河北满城要庄B32均有成组器物出土。其陶器中商文化因素显然强于因素,如大量出土商式袋足鬲,如四系罐、三角划纹簋的普遍存在等等。埋葬习俗上更接近商文化风格,满城要庄和昌平白浮的中型墓均有腰坑,要庄M1的二层台上也殉有一狗。在方面,要庄M1的袋足鬲多于足跟鬲,商文化特色更浓重,昌平白浮墓的足跟为周文化因素,口沿起泥条凸棱又是上层文化因素,同墓的青铜短剑、头盔、刀等兵器则为北方某些民族所特有。总之,西周燕文化中,商文化因素最重,周文化因素次之,并间或显示出少量的张家园上层文化及北方其它民族文化因素的存在。这种与燕国墓地人占据面积很小的情况相结合,透视出燕国社会背景的某些方面。周人在燕国只是少数,又多属高等级人物,不可能直接与下层接触,其间所借助的中间力量是商文化色彩浓重的原商人旧臣。商文化在其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中,广泛地播下了文化传统的种子,最终成为燕国中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周人虽然在意识上歧视、排挤张家园上层文化等北方民族文化,但无法控制商人旧臣与当地土人的接触,当土著文化强大起来之后的春秋时期,就连周人也无法拒绝的加盟了。燕国刀币燕国建立之初,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华北大平原,西有巍峨的太行山,时有山地民族侵扰,东有渤海海浸和的滚动所造成的沼泽地带,道路不畅,平原中部地势平坦,一望无际,无险可守,南面是商人腹地,商人复国心盛,不可能帮助周人,北面是曾保护商王子,与周人抗衡的商旧臣。周人率军越过广袤的商地,远离,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燕国初立,战事频繁,平定领地内的土著,抵抗北方民族的侵扰,均凭武力支持。从中随葬多件、戟、护面和车马器,以及中型墓中有兵器、车马器者墓室较大,等级较同类墓高的现象也可看出,燕侯本人尚武,手下贵族也都是大大小小的军事统领。[2]
由于燕国历史远久,且其流传下来的文献相当匮乏,只能大略讲解其大致。
在方面,燕侯之下的官僚机构,重要的是将和相,分别主管文武之事。春秋战国之时,是各国官僚组织的重要特点,而官分文武无疑有利于国君进一步将权力集中于上。相,是文官系统的首脑。曾任燕相的有:子之(时)、(时)、栗腹(时)。将,又称“将军”,是武官的首脑,见于传世文献的有:市被、。将军中又有“上将军”,曾任此官;战国时的上将军,地位相当于春秋时的元帅。其他见于文献的武官还有“司马”。爵秩方面,燕国的爵秩等级大致分为卿和大夫两级。卿有和亚卿之分,大夫有、、、五大夫等。俸禄方面,燕国采用的以是“石”计禄。南宋云:“以石计禄,始见于此。”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每石重一百二十斤。战国时期的燕国,其地方行政组织一如他国,也实行。一般是采郡、县两级制。见于燕国的郡有5个: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的是“守”,都是由武官来充任的;县的行政长官是“令”,下设丞、尉等;在县之下,还有乡、里、聚(村落)或连、闾等基层组织。由官印还可获知,燕国在地方设有“司徒”、“司马”、“”、“丞”等等。
在战国时代,各国普遍地建立了以郡统县的地方行政机构,实行,用以代替过去贵族按等级占有土地进行统治的制度;但又设置了封君制,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着新的贵族特权。下表列出见诸的燕国封君:封君人名国籍受封年代受封原因封号来源文献出处,君疑燕王族,时出齐外交使者以功德为封号《战国策?赵策四》,,等燕昭王时以间谍身份入齐以功德为封号《战国策?燕策》《战国纵横家书》《史记?苏秦列传》昌国君燕昭王时伐齐战争获胜以地名为封号,《史记?乐毅列传》昌国君燕惠王时以地名为封号《战国策?燕策二》《史记?乐毅列传》成安君燕惠王时任燕相邦以功德为封号《史记?燕世家》索隐《史记?赵世家》高阳君荣?,时以地名为封号《战国策?赵策四》《史记?六国年表》等
燕国的,由于年代久远及文献匮乏,己不可考。燕国其重要的军事据点:塞(今西)、居庸塞(今河北省西北),主要防备。武阳城(今河北省东南),处于的西北端,主要防备齐、赵两国。燕国的军队,有带甲数十万,车六百乘,骑六千匹,粟支数年。
燕国文物燕国燕山以南以农业为主,以北以牧业为主,燕山地区和冀东地区同时兼有农业和牧业。大至东部沿海有渔盐之利,北部出产马牛羊,南部盛产黍菽,山地有铜?矿冶,经济部门比较齐全。铁农工具在各地普遍地使用。水利工程,在幽州南界有督亢泽、督亢陌,在北京流域有,在燕南长城有易水堤防,在有。燕国在冶金手工业中主要的是冶铁手工业和青铜手工业。战国时燕国冶铁手工业有了飞跃的进步,不仅用铁制作,战争的武器也已逐渐改用铁制成,同时青铜手工业的冶铸技术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将领:、栗腹、、武阳靖、乐乘、乐闲、骑劫、庆秦、谋臣:将渠、、蔡鸟刺客:、荆轲、其他:苏秦、、、子之、、燕太子丹燕太子丹燕太子丹(?—前226),战国末太子。秦灭韩前夕,燕国送其入秦为人质,以结好于秦。因不受礼遇,怒归。不久,秦国开始了大举统一中国的战争。燕国地处长城以南,易水之北,在七国中,国小力微,君臣上下恐惧秦国。燕太子丹千方百计欲报前仇,但无计可施。前231年,秦灭韩。前228年。同年,秦军兵临易水,将攻燕。燕太子丹在危急之时,通过田光认识荆轲,欲派其刺杀秦王,于是,他尊荆轲为,舍上舍、车骑美女资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次年,他派荆轲为使者,携秦国逃亡燕的将军的头连同燕国督亢(今河北涿县、定兴、新城、固安一带)地图,以请以“举国为人臣”为名,朝见秦王。临行,送之易水,击筑悲歌而别。失败。同年,秦王派、攻燕,燕、代两国发兵抵抗,于易水西为秦军击破。次年,秦军大举攻燕,克蓟城。燕太子丹和燕王喜逃至辽东。秦将率大军随后追击。燕王喜听从代王嘉计策,杀太子丹,将头献秦军以求和。汉王充《论衡?感虚》:燕太子丹朝于秦,不得去,从秦王求归。秦王执留之,与之誓,曰:‘使日再中,,令乌白头,,厨门木象生肉足,乃得归’。当此之时,天地佑之,日为再中,天雨粟,乌白头,马生角,厨门木象生肉足。秦王以为圣,乃归之。卷上:“秦王不得已而遣之,为机发之桥,欲以陷丹。丹过之。桥为不发。夜到关,关门未开,丹为鸡鸣,众鸡皆鸣,遂得逃归”。又《论衡?书虚》:“燕太子使刺客荆轲刺秦王,不得,诛死”。乐毅[3]乐毅,,乐氏,名毅,字永霸。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报了强之仇。生卒年不详,汉族,中山灵寿(今西北)人,魏将后裔。,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乐毅少年聪颖,喜好兵法,深得赵人推崇。时,因避来到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当了大夫。此时,燕昭王因为而被齐国打得大败,燕昭王时刻不忘为燕国雪耻。但燕国弱小又地处僻远,昭王自忖力量不足以克敌制胜,于是便屈己礼贤,延聘贤能之士相佐。首先礼待,借此招揽天下英才。乐毅适于此时替魏出使到燕国,燕昭王用客礼乐毅。乐毅退让,最后终于被昭王诚意所动,答应委身为臣,燕昭王封乐毅为亚卿(仅次于上卿的高官)。当时齐国非常强大,率齐军南败楚相于重丘,西摧三晋的势力于观津,接着与三晋攻秦,助赵国灭中山,打败宋国。扩地千余里,诸侯各国在强大的齐国面前都表示臣服,齐愍王因此而骄矜自满。由于齐愍王的骄横自恣,加上对内欺民而失其信,对外结怨于诸侯,造成齐国政治局势不稳,形势恶化。燕昭王认为时机成熟,欲兴兵伐齐,遂问计于乐毅。乐毅回答说;“齐国系霸主之余业,地广人多,根基较深,且熟习兵法,善于攻战。对于这样一个大国,虽有内患,仅由我们一国单独去攻打它,恐怕很难取胜。如果大王一定要去攻伐齐国,必须联合楚、魏、赵、韩诸国,使齐国陷于孤立的被动地位,方可制胜。”这就是所谓“举天下而攻之”的伐齐方略。乐毅燕昭王接受了乐毅的建议,便派乐毅去赵同惠王盟约攻齐,并请赵国以伐齐之利诱说秦国,予以援助。又派剧辛为使又分别到楚国和魏国进行联络。当时各国都因厌恶齐愍王骄暴,听说联兵伐齐,均表赞同。乐毅返燕后,燕昭王在公元前284年派乐毅为上将军,同时也把相印交予乐毅,乐毅率全国之兵会同赵、楚、韩、魏四国之军兴师伐齐。齐愍王闻报,亲率齐军主力迎于(在今山东省济南西北)之西。两军相遇,乐毅亲临前敌,率五国联军向齐军发起猛攻。齐愍王大败,率残军逃回齐国都城临淄(参见)。乐毅遣还远道参战的各诸侯军队,拟亲率燕军直捣临淄,一举灭齐。谋士剧辛认为燕军不能独立灭齐,反对长驱直入。乐毅则认为齐军精锐已失,国内纷乱,燕弱齐强形势已经逆转,坚持率燕军乘胜追击。乐毅人物照(3)乐毅率燕军乘胜追击齐军至齐都临淄。齐愍王见都城临淄孤城难守,遂率少数臣僚逃往莒城(今山东省莒县)固守。乐毅用连续进攻,分路出击的战法,陷城夺地,攻入齐都临淄后,尽收齐国珍宝、财物、祭器运往燕国。燕昭王大为欣喜,亲自到济水前来犒赏、宴飨士兵,为酬谢乐毅的功劳,将昌国(在今山东省淄川县东南)给乐毅,号昌国君。乐毅率燕军半年内连下齐国70余城,仅剩聊城、莒城、即墨(今东南)3城仍顽强抵抗,久攻不下。其余全部并入燕的版图,燕前所未有的强盛起来。乐毅认为单靠武力,破其城而不能服其心,民心不服,就是全部占领了齐国,也无法巩固。所以他对莒城、即墨采取了围而不攻的方针,对已攻占的地区实行减赋税,废苛政,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保护齐国的固有文化,优待地方名流等收 服人心的政策,欲从根本上瓦解齐国。乐毅攻燕齐五年,攻齐70余城,皆为燕地,唯独莒?即墨未攻下。前279年,燕昭王死,资即位,称。燕惠王作太子时,就与乐毅有隙,所以当他即位以后,对乐毅用而不信。齐国大将探知此种情况,乘机进行反间,派人到燕国散布说;“除莒城和即墨两处之外,齐国大片土地全在燕国军队手里。乐毅能在短时攻下齐国70余城,难道用几年工夫还打不下莒城与即墨吗?其实他是想用恩德收服齐人之心,为他叛燕自立做准备。”燕惠王本来就猜疑乐毅,听了这些话信以为真,于是下令派骑劫为大将去齐接替乐毅。乐毅深知燕惠王收回他的兵权,意味着听信谣言,欲加罪于自己。他认为“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决定拒绝回燕而西向去赵。赵惠王见乐毅归赵,隆重地接待了他,并封他为望观津(在今河南省商丘东),号。赵王这样尊宠乐毅,是藉以警惕燕、齐,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骑劫寡思少谋而又骄狂自大。乐毅奔赵后,他来到齐国,一反乐毅原来的战略部署和争取齐人的正确政策,而施之以残暴,激起了齐国军民的强烈反抗。田单设谋诳骗燕军,在即墨城用大破燕军,杀死骑劫,转而追歼燕军到黄河边上,收复齐国所失之城邑,将燕军逐出齐境,从莒迎(愍王死,襄王立于莒)归临淄。乐毅惠王后悔派骑劫代替乐毅,以致军队被打败,将军被杀死,曾经占领的齐国土地又丢失了,但又怨恨乐毅奔赵、恐怕赵用乐毅乘燕吃了败仗的时候进攻燕国。于是惠王派人责难乐毅,而且向他道歉说:“先王曾以举国之兵托付将军,将军为燕大败齐军,报先王之仇,天下人为之震动,我也时刻记看你的功绩。可是刚逢先王去世,我又初立,听信于左右而误国。我之所以派骑劫代替将军,为的是将军经年累月的暴露于荒郊野外,怕你太辛苦,所以请你回来调息,并想同你共议国事。将军却误听传言,和我产生怨隙,弃燕降赵。将军为自己打算,这样做是合宜的,可你如何报先王的知遇之恩呢?”于是乐毅慷慨地写下了著名的,书中针对惠王的无理指责和虚伪粉饰,表明自己对先王的一片忠心,与先王之间的相知相得,驳斥惠王对自己的种种责难、误解,抒发功败垂成的愤慨,并以“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的历史教训申明自己不为昏主效愚忠,不学冤鬼屈死,故而出走的抗争精神。这才打消了燕惠王对乐毅的某些偏见,便封乐毅之子乐间为昌国君。尽管乐毅受到不公,但乐毅也并不因个人得失而说赵伐燕,以泄私恨,而是居赵、燕两国的位置,往来通好,乐毅最后卒于赵国。明《节寰袁公(袁可立)传》:“予观古人尚哲简戆,因事,如、蘧瑗、晏婴、乐毅之流,皆值祸难飘然,有以自立。”点评:史书上虽没有记载乐毅在上有什么建树,但他指挥燕赵联军,连克齐国七十余城的不凡业绩,证明他是一位有杰出才能的军事家。他在《报燕惠王书》中提出的国君用人的思想,对封建帝王在用人问题上提出了要求,他与燕昭王在兴燕破齐的事业中建立的君臣情谊,为封建社会的贤人志士所向往。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至赵武灵王时覆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国君姓名在位时间在位年数召康公?前1046年-前1042年4前1042年-?姬旨姬舞姬宪(期间不详)前864年-前827年38姬庄前826年-前791年36前790年-前767年24前766年-前765年2前764年-前729年36前728年-前711年18前710年-前698年13前697年-前691年7前690年-前658年33前657年-前618年40前617年-前602年16前601年-前587年15前586年-前574年13前573年-前555年19前554年-前549年6前548年-前545年4前544年-前536年9前535年-前529年7前528年-前524年5前523年-前505年18前504年-前493年11前492年-前455年38姬戴前454年-前439年16前438年-前415年24姬载前414年-前373年42前372年-前362年11前361年-前333年29前332年-前321年12姬哙前320年-前317年4相国子之前316年-前314年3,(一曰名姬平)前311年-前279年33前278年-前272年7前271年-前258年14前257年-前255年3前254年-前222年33秦治十四年前208年-前206年3前206年-前202年5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七雄简介/战国七雄
七个诸侯国之中,除了秦国在崤山以西之外,其余的六国均在其东边。因此这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形成战国初年,三家(韩、赵、魏)分晋。稍后田氏代齐,形成齐、楚、燕、韩、魏、赵、秦七雄并立的局面。著名战役齐魏之间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秦楚之间的彝陵之战和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都城战国七雄都城国土位置一览表:国名 &都城 & & & & & & 都城现今所在地 & & & & & & 国土现今省份
齐国 &临淄 & & & & & & 山东淄博东北 & & & & & & & 山东,河北的一部分
楚国 &鄢郢后迁寿春 & & 湖北荆州后为安徽,寿县 & & &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一带,后发展至江苏,重庆,广西等地
燕国 &蓟后迁辽东 & & & 北京后为辽宁辽阳 & & & & & 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的一部分
韩国 &新郑 & & & & & & 今河南新郑 & & & & & & & & 河南,山西一部分
魏国 &安邑后迁大梁 & & 今河南,开封 & & & & & & & &陕西,河南一带,极盛时地跨陕,豫,冀,晋,鲁,皖六省
赵国 &邯郸 & & & & & & 河北邯郸 & & & & & & & & & 山西,内蒙古,河北的一部分
秦国 &栎阳,后迁咸阳 & &陕西咸阳 & & & & & & & & & 陕西,甘肃,后发展至四川,重庆一带
历史背景/战国七雄
形成春秋末年,经列国兼并,剩下的大国主要有西方的秦,中原以北的晋,东方的齐、燕,南方的楚、吴、越。战国早期,上述大国,除吴于公元前473年被越所灭,全都保存下来。秦国、燕国实力较弱。比较强大的是晋、齐、楚、越四国。其中晋国经过六卿之间的兼并,公元前453年,形成赵、魏、韩“三家分晋”的局面,号称“三晋”。三晋在战国初期最强大,常常联合兵力进攻其他国家。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策命三晋为诸侯。齐国自公元前481年田氏子杀齐简公,专齐政,形成“田氏代齐”的局面。但战国初期,齐实力暂时弱于三晋。楚国虽向东方略地扩展,但其北上与三晋争夺郑却遭受失败。越国灭吴后曾强盛一时,进入战国后因长期内乱,势衰。 初期阶段战国中期,、、楚、赵、魏、韩、燕七国争雄的格局逐渐形成。最初,魏国在各大国中实力最强,但在后来居上的齐、秦夹击下逐渐衰落下去。楚国任用吴起变法,国势颇振,称雄江南。赵国与韩国亦攻灭周边小国,并于公元前367年,乘周内乱,把周分裂为西周(以王城为都)和东周(以巩为都)两个小国,逐渐占领周的外围地区。各国中只有燕实力仍较弱。由于国内变法的成功,秦、齐成为西方与东方两大强国。虽然魏惠王在称王,但在桂陵之战(前353)和马陵之战(前341)中两次负于齐国,遂被迫在公元前334年,与“会徐州相王”。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也自称为王。随后韩、赵、燕、中山和宋也都先后称王。各大国纷纷拉拢与国,出现合纵连横的高潮。的实质是秦与齐、楚这两大东西对峙集团的斗争。秦在这一期间基本上居上风,先后制服韩、魏,重创楚国,攻灭巴蜀。齐因未与秦直接交锋,仍保持东方霸主地位。赵亦实力较强,曾实行“胡服骑射”,图灭中山和攻略胡地。 激烈对抗战国晚期,各国之间的兼并更加激烈。楚违背纵约,与秦结盟,但在齐、韩、赵以及背盟的秦国的两面夹击下,一蹶不振。赵灭中山。国力强盛。齐虽挟韩、魏与秦相抗衡,但却难以阻止秦对韩、魏的蚕食进攻。公元前288年,齐、秦并称东、西帝,旋皆放弃帝号。次年,苏秦、李兑合赵、齐、楚、魏、韩五国攻秦,罢于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秦归还部分赵、魏失地求和。次年,齐灭宋。秦遂主谋合纵攻齐。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使乐毅为将,合燕、秦、韩、赵、魏五国攻齐,攻入齐都临淄,占领齐国长达五年。公元前279年,齐将田单组织反攻,收复失地。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从此无力与秦抗衡。这以后秦的对手主要是赵国。秦在进一步削弱楚的基础上,向东积极发展,与赵形成正面对抗。公元前262-前260年,秦、赵在长平(今山西高平)激战,秦大败赵(长平之战)。公元前259年,秦进围赵都邯郸,达三年。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楚春申君救赵败秦,解除邯郸之围。赵虽转危为安,但受创惨重。 结局公元前251年,燕乘赵国新败,出兵攻赵,反被赵国击败。然而在秦的威胁下,东方六国又结成暂时的联盟。公元前247年,魏信陵君合五国兵攻秦,败秦于河外。公元前241年赵合赵、楚、魏、燕、韩五国兵攻秦,但为秦所败。从此,东方六国联盟不复存在。秦乘势各个击破,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燕、魏、楚、齐,统一天下,七国争雄的局面结束。
历史阶段/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的254年,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魏国独霸首先是魏国独占中原。公元前445年,魏文侯任用李悝实行变法,较早地实行了社会改革,使魏国成为最先强盛的国家。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大将庞涓率兵进攻赵国。魏军横冲直闯,如入无人之境,很快逼近赵都邯郸。在这形势危急的情况下,赵成侯忙派使者前往齐国求救。齐威王派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帅,出兵救赵。孙膑说:要想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劝解两个打架的人,不能直接参加进去打。派兵解围,应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采取避实击虚的策略,造成敌人的后顾之忧。田忌接受孙膑的意见,领兵杀向魏国都城大梁。庞涓听说大梁吃紧,领兵回救,星夜赶路。孙膑、田忌将齐军埋伏在桂陵(今山东菏泽东北),静等魏军前来决战。魏军长途行军,疲于奔命,人困马乏。双方一经交战,魏军全线崩溃,齐军获得全胜。这就是以“围魏救赵”的战法著名于世的“桂陵之战”。 事隔不久,魏国联合韩国打败齐国,挽回了败局。魏国在中原又成为第一强国。公元前342年,魏国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仍派田忌、孙膑率军解救韩国。孙膑采取退兵减灶、诱敌深入的战术。齐军佯败后退,第一天留下了10万人做饭的锅灶,第二天减少到5万人的锅灶,第三天减少到3万人的锅灶。庞涓以为齐军逃亡严重,穷追不舍。这时,在马陵设下埋伏,等带兵追到马陵,孙膑一声令下,齐军金鼓齐鸣,万箭齐发,大败魏军,庞涓自杀,魏太子申被俘。这就是著名的“马陵之战”。此后,魏惠威王会盟徐州,双方妥协,均分东方的霸权地位。 齐秦争强后来,魏国逐渐衰弱,齐国和秦国成为东西对峙的两个霸主,进入了齐、秦争强时期。秦国在之后,一跃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这时,东方的齐国与秦国旗鼓相当,双方在不断兼并周围弱国、扩大势力范围的同时,又进行着所谓“合纵”、“连横”的外交斗争。“合纵”就是指弱国联合起来,阻止强国进行兼并。“连横”就是强国迫使弱国帮助它进行兼并。实际上“合纵”和“连横”都是争取暂时同盟者的外交手腕,其目的是进一步兼并土地,扩张领土。 齐、秦斗争的焦点在于争取楚国。楚国的国力开始很弱。合纵连横战国初期,任用为令尹,实行变法,国势富强,一举打败了魏国并出兵伐秦。,楚悼王死,吴起的新法被废除,楚国一天天走下坡路。在位时,秦国派入楚鼓吹“连横”,劝楚绝齐从秦,并口头许愿,以归还楚国商於(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南)600里地方为代价。楚怀王信以为真,就和齐国断交。当楚国派人向秦国讨取土地,秦相张仪狡猾地说:“我和楚王商定是六里,没听说是六百里。”楚怀王十分恼火,发兵攻秦。结果吃了败仗,楚兵被杀800人,楚将屈?被俘,汉中地方被案国占去。楚怀王又调动所有兵力与秦军战于蓝田。魏国乘楚国空虚,袭击楚国。齐国却不支援楚国。楚国吃了大亏,从此一蹶不振。 这时,秦齐斗争趋于白热化。公元前298年,齐、韩、魏、赵、中山等五国联军攻入函谷关。秦国被迫退还夺去韩、魏的一些地方,五国才退了兵。齐国成为关东各国的盟主。公元前288年,秦昭王自称西帝,尊齐愍王为东帝,用远交近攻的策略拉拢齐国,破坏了关东的“合纵”联盟。 公元前286年,齐国灭掉宋国,一时威势很盛,引起各国的不安。秦国联合了燕、楚、韩、赵、魏等国共同伐齐,于公元前284年,在济西(今山东聊城南)大败齐军。燕国自昭王即位后,招纳贤能,任用乐毅为将,决心报齐国入侵之仇。这时,趁势攻下齐的国都临淄,连下七十余城,并入燕国版图。后来,齐将利用燕国内部矛盾,驱逐燕军,收复了失地。然而,齐国已经丧失了与秦国抗衡的能力。 秦国在“合纵”斗争中削弱了齐国,开始向东方大发展。&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率军攻破楚国都城鄢郢(今湖北江陵西北),楚迁国都于陈(河南淮阳),秦国夺得巫郡和黔中郡。楚又迁都到寿春。楚国更加削弱了。秦赵之战公元前260年,秦将率军进攻韩国的上党郡,郡守投降赵国。赵国派著名大将率大军镇守长平(山西高平),筑垒坚守,以逸待劳,与秦军相持三年,不分胜负。秦国战国七雄分布图丞相派人到赵国行施“反间计”,散布廉颇坏话。赵王信以为真,就派那个只会“纸上谈兵”的替换廉颇。赵括骄傲轻敌,一到前线,下令倾巢出击。秦将白起采取了诱敌深入、迂回包抄的战术,迫使赵军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作战。在一次突围中,赵括被秦军乱箭射死,赵国40万大军降秦,白起把他们全部活埋。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 秦军乘胜前进,进围赵都邯郸。赵向魏求救,魏派晋鄙率兵救赵。因怕秦军,半路上逗留观望。公元前257年,魏国公子无忌盗出魏王的虎符,假传军令,挑选八万精兵援救赵国。同时,楚国援军赶到,联合打败秦军,解除邯郸之围。这就是“”的历史事件。秦并六国秦国虽然暂受挫败,但实力雄厚,六国没有一个能单独抗秦。秦国统一六国的形势完全成熟了。& 经过十几年的休整,从开始,秦国开始统一全国的战争,至公元前221年,消灭了其他六国,统一了中国。从此,中国由一个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转变为一个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国家。
各国都城/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主要皇帝&都城&齐国齐威王,名田因齐,公元前356年,父田齐桓公去世后即位, 至,在位37年。 临淄&楚国楚庄王(?-公无前591年),又称荆庄王,熊氏,名旅(一作吕,侣),春秋时楚国最有作为的国君。郢都(江陵纪南城)人,楚穆王之子,继位,在位23年。郢&燕国姬哙 蓟&韩国韩昭侯宛(都城在今河南禹县,后迁至今河南新郑)&赵国赵敬侯&邯郸(都城在今山西太原东南,后迁至今河北邯郸)&魏国魏惠王大梁(都城在今山西夏县西北,后迁至今河南开封)秦国,是姓赵的后裔,始姓赵,名郑咸阳
&著名诸侯/战国七雄
魏文侯(?--前396年)前445年即位,在位49年。
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春秋末期晋国魏氏宗主,战国初期魏国的开国之君,魏国百年霸业的建立者。前403年,魏斯、韩虔、赵籍受封为诸侯,三家分晋。在位期间,积极改革,励精图治,任贤用能,联合韩赵,攻略天下,使魏国成为战国前期最强盛的国家,中原的霸主。
秦孝公(前382-前338)前361年即位,在位24年。
嬴姓,[1]名渠梁,秦献公子,即位时秦国比较落后,遭东方各国歧视,他任用卫鞅为相,实行变法,即“商鞅变法”,鼓励生产,论功行赏,实行连坐法等,大大加速了秦国废除奴隶制的过程,国力提高很快,秦孝公死于前338年,时年45岁。他死后商鞅被杀,但变法的成果被继承下来,秦国逐渐发展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齐威王(前356~前320)前356年即位,在位36年。
妫姓,田氏,名因齐,田齐桓公之子。齐国国君本是姜姓吕氏[2],是吕尚的后人,齐威王的祖父废掉吕氏,自立为齐君,齐威王即位时已三世。他很注意选拔人才,用孙膑为军师,两次大败魏军,并在马陵射杀魏将庞涓,从此魏国一蹶不振。齐威王还从谏如流,邹忌讽齐王纳谏写的就是齐威王。他在位36年,死于前320年。
魏惠王(?-前319)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
姬姓,魏氏,名?,魏武侯子。即位时魏国经过魏文侯、魏武侯两代经营,正处于鼎盛时期。魏惠王继父祖之基业,使魏国雄踞中原。但在以后的重大战争中,屡次战败,魏国霸业开始衰弱,他死于前319年。
楚威王(?--前329年)前339年继位,在位10年。
芈姓,熊氏,名商,楚宣王之子。战国时楚国颇具雄才的英主。在位期间,楚国强盛一时。前333年,越王无疆攻打楚国。楚威王率军大败越军,杀越王无疆,并吞吴地。楚国复兴,极盛一时,前329年崩。
赵武灵王(?-前295)前325即位,在位27年。
嬴姓,赵氏,名雍,赵肃侯之子。赵国是经“三家分晋”后建立的诸侯国,赵武灵王即位时屡受匈奴侵扰,他进行改革,“胡服骑射”,奖励耕战,国力日强,前298年,他让位与儿子何,后于前295年,因内乱死于沙丘宫中,赵国大乱。
燕昭王(?-前279)前311即位,在位32年。
姬姓,名职,周召公三十八代孙。燕国在战国七雄中最小,屡次败于齐国,燕昭王发誓报仇,他以重金求贤才,招到乐毅等人,公元前284年,燕国联合赵,楚,韩,魏诸国大举伐齐,大败齐军,陷齐城七十余。燕昭王死于前279年。
秦昭王(公元前324----前251年)在位55年。
嬴姓,名则,一名稷,秦惠王之子,秦武王之异母弟。弟公元前306年至公元前251年在位。初由其母宣太后当权,外戚魏冉为相,史称「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为政,战国七雄威震秦国」。魏冉举白起为将,先后战胜三晋、齐、楚等国,取得魏的河东和南阳、楚黔中和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公元前266年,昭王听信魏人范雎的话,夺宣太后、魏冉等人的权,拜范雎为相,改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又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胜赵军,公元前256年又灭亡东周,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
秦王政(公元前259--前210年)
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战国末期秦国君主。后统一天下为秦始皇。
各国简介/战国七雄
姓:姬&||&氏:韩
韩国先祖为晋公族。曲沃桓叔生子万,封于韩原,立韩氏。后晋国称霸,韩氏中衰。至韩厥,为晋悼公正卿,晋悼公复霸,韩厥之力颇多。后韩起执政晋国27年,韩氏显贵。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韩虔与赵、魏同为诸侯,建立韩国。韩虔位列诸侯,不及魏氏强盛。“三晋”同盟之时,韩国随之瓜分中原,获利颇多,国势达到鼎盛。但由于韩国四面受敌,且国人不尚武,屡为列强所攻打。在残酷的战国烽烟中,韩国不得不先后依靠于魏、齐、楚、赵、秦等大国。
至前230年,秦王政首灭韩国。
战国韩国历代王侯世系表
&王侯 & & 在位时间
韩景侯 & &前408--前400
韩烈侯 & &前399--前387
韩文侯 & &前386--前377
韩哀侯 & &前376--前375
韩懿侯 & &前374--前363
韩昭侯 & &前362--前333
韩宣惠王 &前332--前312
韩襄王 & &前311--前296
韩?王 & &前295--前271
韩桓惠王 &前272--前239
韩王安 & &前238--前230赵国
姓:嬴&||&氏:赵战国时期地图赵国先祖造父为周穆王御戎,非常得宠。后平定徐国之乱中,造父军功显赫,乃受封于赵城,立赵氏。赵氏大宗的宗主后位列周王卿士。周幽王时,叔带因见周室腐败,离开镐京,来到晋国。以下七代而至赵衰,辅佐晋文公成就霸业,赵氏因之位居世卿。至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晋为诸侯,赵氏正式建国。三晋分家之初,三家秉承晋阳之战之团结。韩赵魏三晋经常结成三晋同盟,一起行动,共同进退。时三晋在魏文侯的领导下,形成一股极强的军政势力,破齐、伐秦、败楚、瓜分中原,天下不敌。
由于魏韩两个的主战场在南方,赵国获利不均。欲南侵,又遭到魏国排挤,魏赵矛盾升级。前375年,赵成侯继位,公子朝作乱。魏武侯公开支持,并帮助公子朝攻打邯郸,魏、赵彻底决裂,宣布着三晋蜜月期的结束。时魏国正盛,齐、秦、楚悄然崛起。前354年,魏惠王派上将军庞涓攻打赵国,兵围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楚。齐威王遣田忌出兵。田忌以孙膑谋,围魏救赵。
经过各大国与魏国长期的周旋,魏国霸业渐衰,赵国逐步崛起。魏国比邻秦国,屡次为秦国所攻,魏国不得不采取合纵抗秦措施,与中原诸侯重修盟好。前325年,魏惠王发起魏、赵、韩、燕、中山的五国相王。年轻的赵武灵王也兴致勃勃的始称赵王。时赵孱弱,屡见欺。武灵王曰“无其实,敢处其名耶?”去王号,并终生不再称王。后赵武灵王奋发图强,巧妙的从中原诸侯的混战中摆脱出来,领导国人,衣胡服、习骑射,史称“胡服骑射”。赵国实力因此大大增强。史载“时赵之强,甲于三晋”。前299年赵君退位,立王子何为君,是为赵惠文王,自号主父。前296年,赵主父翦灭中山国,独吞其地。又北略胡地,拓土千里。赵主父死后,赵惠文王继其父之烈,渐与秦成争霸之势,成为秦国统一天下的最终对手。前262年,秦王?、赵廉颇对峙于长平,双方形成惨烈的拉锯战。至前260年,赵孝成王以赵括替廉颇,秦昭王以白起换王?。不久白起围赵军长达40余日,赵军全军覆没。赵国国力大衰。前228年,秦王政派军灭赵国,俘赵王迁。
赵国历代王侯世系表&王侯 & & & & & 在位时间
赵烈侯,(籍) & 前403--前387
赵敬候(章) & &前386--前375
赵成侯(种) & &前374--前350
赵肃侯,(绁) & 前349--前326
赵武灵王(雍) &前325--前299
赵惠文王(何) &前298--前266
赵孝成王(丹) &前265--前245
赵悼襄王,(偃) 前244--前236
赵幽,穆王,(迁)前235--前228
赵代王(嘉) & &前227--前222魏国
姓:姬&||&氏:魏(毕)魏国先祖为毕公高,后毕国亡,公族称毕氏,流散各地。有一人曰毕万,侍奉晋献公为车右,因军功封于魏城,立魏氏。晋悼公时提拔魏绛为卿士,魏氏大宗始入晋国六卿行战国七雄分布图列。魏氏发家较晚,较之其余五卿稍弱。前453年,魏桓子魏驹伙同赵、韩灭智伯,剖分晋国。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魏斯为诸侯,史称魏文侯。初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至魏惠王时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故又称梁国。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攻魏,决河沟灌大梁城,虏魏王假,灭魏。魏文侯时期,魏国独占中原。公元前445年,魏文侯任用李悝实行变法,较早地实行了社会改革,使魏国成为最先强盛的国家。军事上,以吴起、乐羊为将,灭中山(魏文侯死后复国),联韩赵,败嬴秦,弱芈楚,攻姜齐,中原地区魏氏独大。魏文侯死后,魏武侯立,继续着魏国的强盛。时魏东伐西讨,南征北战。但魏、赵关系逐步紧张,三晋后院失火。魏武侯、及其子魏惠王皆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却一味穷兵黩武。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大将庞涓率兵进攻赵国。魏军横冲直闯,如入无人之境,很快逼近赵都邯郸。在这形势危急的情况下,赵成侯忙派使者前往齐国求救。齐威王派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帅,出兵救赵。孙膑说:要想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劝解两个打架的人,不能直接参加进去打。派兵解围,应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采取避实击虚的策略,造成敌人的后顾之忧。田忌接受孙膑的意见,领兵杀向魏国都城大梁。庞涓听说大梁吃紧,领兵回救,星夜赶路。孙膑、田忌将齐军埋伏在桂陵(今山东菏泽东北),静等魏军前来决战。魏军长途行军,疲于奔命,人困马乏。双方一经交战,魏军全线崩溃,齐军获得全胜。事隔不久,魏国联合韩国打败齐国,挽回了败局。魏国在中原又成为第一强国。公元前342年,魏国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仍派田忌、孙膑率军解救韩国。孙膑采取退兵减灶、诱敌深入的战术。齐军佯败后退,第一天留下了10万人做饭的锅灶,减少到5万人的锅灶,第三天减少到3万人的锅灶。庞涓以为齐军逃亡严重,穷追不舍。这时,孙膑在马陵设下埋伏,等庞涓带兵追到马陵,孙膑一声令下,齐军金鼓齐鸣,万箭齐发,大败魏军,庞涓自杀,魏太子申被俘。这就是著名的“马陵之战”。此后,魏惠王和齐威王会盟徐州,双方妥协,均分东方的霸权地位。后来,魏国逐渐衰弱,齐国和秦国成为东西对峙的两个霸主,进入了齐、秦争强时期。楚国姓:芈&||&氏:熊先秦芈姓(芈本作?)周朝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亦称荆。芈姓是所谓“祝融八姓”之一,始祖为季连。季连的后世子孙鬻熊为周文王师。古书记载,鬻熊以下楚君皆以熊为氏,但据出土战国晚期楚国铜器铭文,楚君名号皆以?为氏。鬻熊曾孙熊绎僻处荆山(在今湖北南漳、保康一带),跋涉山林,以事周成王,被封以子男之田,居丹阳(今湖北秭归),从此立为国家。进入春秋后,楚国国力强盛,与晋国长期争霸.。春秋晚期,楚长期陷入公族内乱,风头渐渐被临近的吴国抢去。公元前506年,吴败楚于柏举(今湖北麻城),五战及郢,攻入楚都。昭王逃入随,使申包胥请救于秦。次年,秦、楚败吴于稷(今河南桐柏),吴引兵去。昭王灭唐(在今湖北随州),还归郢,迁都?(今湖北宜城东南)。昭王复国后,又灭顿(在今河南商水)、胡(在今安徽阜阳)等小国。昭王卒,子惠王立。公元前481年,平王太子建之子胜,为白公,袭杀令尹子西和司马子期于朝,劫惠王。叶公子高出兵,平定白公之乱,再度灭陈。战国早期,楚惠王再度灭蔡,占领淮水流域;公元前431年,简王北上灭莒(在今山东莒县)。简王卒,声王立,立仅六年,“盗”杀声王。楚悼王立。时三晋强盛,楚国多次与晋军交战,然今非昔比。三晋多次大败楚军,楚国黄河以南大片土地被三晋所占,楚军一胜难求。后悼王任用魏将吴起变法,南收扬越,占领洞庭、苍梧,楚国稍见起色。战国中期,楚威王败越。楚怀王时,楚与齐纵亲。公元前318年,魏、赵、韩、燕、楚等国合纵攻秦,以楚怀王为纵长,不胜而归。秦使张仪入楚,离间齐、楚,许与商(今陕西商县)、於(今河南西峡一带)之地六百里,已而背约不与,楚因伐秦。公元前312年,秦败楚于丹阳(今河南西峡一带),取楚汉中。楚反攻,秦又败楚于蓝田(今陕西蓝田)。楚服秦,但仍与齐、韩合纵。战国晚期,楚背齐合秦。公元前301年,齐联合韩、魏攻楚,大败楚军于垂沙。次年,秦亦攻楚,取襄城。又次年,楚怀王入秦被执,后三年死于秦,楚从此一蹶不振。顷襄王时,秦继续攻楚。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破楚拔郢,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顷襄王卒,考烈王立,以黄歇(封为春申君)为相。公元前257年,黄歇与魏信陵君救赵败秦。次年,楚灭鲁。公元前253年,楚迁都巨阳(今安徽太和东南)。公元前241年,楚迁都寿春(亦称郢,今安徽寿县西南)。考烈王卒,李园杀黄歇,立幽王。幽王卒,同母弟犹代立为哀王。哀王立仅二月余,为庶兄负刍之徒袭杀,负刍立为王。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蒙武破楚,虏王负刍,楚国灭亡。燕国
燕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北方的一个诸侯国。战国时为七雄之一,前222年被秦国灭亡。起源: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以后,封宗室召公于燕,在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燕国的都城在“蓟”(位于今北京房山区琉璃河)。周的贵族和当地旧商的贵族以及当地土著建立了联合政权。最终使该地区原来的东胡民族逐渐融入华夏族。燕国建国以后与中原各地来往甚少,文化较中原落后,在春秋初年的外族入侵中更是险些亡国,凭借齐国“尊王攘夷”的军事帮助才得以保全,并进而在日后有了发展。鼎盛:前323年,公孙衍发起韩、魏、赵、燕、中山“五国相王”。前314年,燕王哙禅让于相邦子之,太子平不服,作乱,失败被杀。齐国、中山国趁机伐燕,燕国大败几乎被灭,燕王哙和子之被杀。齐国退兵后,燕人拥立在韩为质的公子职,是为燕昭王。昭王即位后礼贤下士,筑黄金台,各国士人“争趋燕”。乐毅自赵国来,邹衍自齐国来,剧辛自赵国来。(此节据杨宽《战国史》作了修正。)昭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又以乐毅为亚卿主持国政,经过二十八年励精图治,原本弱小的燕国成为一时之强。前284年,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率倾国之兵联合赵、楚、韩、魏五国伐齐,连下齐国70余城,杀死齐闵王。齐地只剩余莒(今山东日照市莒县)和即墨二城。前278年,昭王死,太子燕惠王即位。齐国即墨守将田单施反间计,燕惠王中计以骑劫代替乐毅。前279年田单以火牛阵大败燕军,齐国趁势复国。覆灭:燕太子丹年轻时在秦国作人质。逃回燕国后太子丹并没有致力振兴燕国,而是寻找到一位叫荆轲的刺客。前230年,秦国灭了韩国。前228年,秦国占领了赵国都城邯郸,逼近燕国。前227年,太子丹送荆轲和他的13岁的助手秦舞阳到易水之畔(现河北易县)。荆轲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后荆轲刺杀秦王赵政未遂。这一事件给了秦国一个进攻燕国的借口。前226年,大将王翦率秦军占领了燕国的大半。燕王退守辽东,杀太子丹以求和。前222年燕灭于秦。齐国
本为姜姓,吕氏。田氏代齐后,史称“田齐”,妫姓,田氏。是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战国七雄之齐国开国君主:吕尚国家都城:营丘(后称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地理位置&:今山东北部建国时间:约前11世纪灭亡时间:前379年(为田齐所灭)(田齐)前221年(为秦所灭)历史:春秋时期,齐桓公首霸中原。齐桓公死后,人亡霸灭。春秋末年,齐公族衰落,卿大夫相互兼并。公元前548年,崔杼杀庄公,立景公。公元前546年,庆封灭崔氏之族。庆封专齐政。次年,庆舍与栾、高(齐惠公之后)、陈(田)、鲍四族攻庆封,庆封奔吴。景公时,陈桓子施惠于民,民归陈氏,陈氏因而强大。公元前532年,陈桓子联合鲍氏攻栾氏、高氏,栾施、高疆奔鲁。公元前489年,景公卒,国氏、高氏(齐文公之后)立晏孺子,次年,陈僖子联合鲍氏攻国氏、高氏,国夏、高张奔鲁,遂杀晏孺子,立公子阳生为齐悼公。悼公在位四年,被杀,阚止为政。公元前481年,陈成子杀阚止,专齐政。公元前386年,陈成子玄孙太公和立为诸侯,迁齐康公于海上。公元前379年,康公卒,吕氏绝祀。田齐妫姓国家,出于陈厉公之子陈完。陈与田古音相近,故古书往往作田。公元前672年,陈完入齐,事齐桓公。陈完传五世至陈桓子,陈氏开始强大。以后陈氏逐渐兼并齐国的栾、高(齐惠公之后)和国、高(齐文公之后)以及鲍、阚等族,专齐政。田齐的国都仍在临淄,疆域亦袭姜吕氏之旧。田齐立国时,已经进入战国中期。太公和是第一代齐侯。太公和之孙桓公午在国都临淄的稷下置学宫,“设大夫之号”,招聚天下贤士。前386年周安王承认田和为齐侯。到威王、宣王时,稷下人才济济,成为东方学术文化的中心。齐威王任用邹忌为相,改革政治,齐国遂强大。公元前353年,齐大败魏军于桂陵。公元前341年,齐又大败魏军于马陵。公元前334年,齐威王与魏惠王“会徐州相王”,正式称王。威王晚年,相邦邹忌与将军田忌争政。公元前322年,田忌攻临淄,求邹忌,不胜,逃亡楚国。齐宣王时燕国发生“子之之乱”。公元前314年,在孟轲劝说下,宣王命匡章率“五都之兵”、“北地之众”伐燕,五旬克之,一度占领燕国。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战国晚期,齐仍保持着强盛的地位。公元前301年,齐联合韩、魏攻楚,大败之。公元前298-前296年,齐联合韩、魏连年攻秦,入函谷关,迫秦求和。公元前288年,齐、秦并称东、西帝,旋皆放弃帝号。次年,苏秦、李兑合赵、齐、楚、魏、韩攻秦,罢于成皋。又次年,齐灭宋。公元前284年,燕以乐毅为上将军,合燕、秦、韩、赵、魏攻齐,攻入临淄,连下七十余城。齐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齐?王逃入莒,被淖齿杀死。王孙贾与莒人杀淖齿,立?王子法章为齐襄王。燕引兵东围即墨,城中推举田单为将。双方相持达五年。公元前279年,田单组织反攻,用“火牛阵”大败燕军,收复失地。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无力再与秦抗衡。公元前221年,秦灭韩、魏、楚、燕、赵后,使将军王贲从燕地南攻齐国,俘虏齐王建,齐国灭亡。
著名事件: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田单复国田齐历代王侯世系表
&国君 &姓名 & 在位时间 & & & & 在位年数
齐太公 田和 & 前404年--前384年 在位21年
齐废公 田剡 & 前383年--前375年 在位9年
齐桓公 田午 & 前374年--前357年 在位18年
齐威王 田因齐 前356年--前320年 在位37年
齐宣王 田辟强 前319年--前301年 在位19年
齐?王 田地 & 前300年--前284年 在位17年
齐襄王 田法章 前283年--前265年 在位19年
齐王建 田建 & 前264年--前221年 在位44年秦国
姓:嬴&||&氏:赵秦始皇
秦国先祖造父为周穆王御戎,非常得宠。后平定徐国之乱中,造父军功显赫,乃受封于赵城,立赵氏。其后非子受封于犬丘,建立秦国。几代人的惨淡经营,后因勤王有功,始为诸侯,称秦襄公。秦国之贫瘠,中原诸侯皆卑之。至秦穆公图强,国势稍盛,称霸西戎。而后,秦国又长期陷入低迷,屡为晋国所败。后三家分晋,三晋联合攻打秦国,秦国更衰。
战国时期,魏用吴起为将,屡败秦军,攻入关中腹地。秦孝公即位后,下求贤令,卫鞅入秦,见用于孝公,孝公委之以国政实施变法,史称“商鞅变法”。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前246年秦王赵政即位,前238年掌权,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
秦国历代王侯世系表秦非子秦公伯& 秦仲秦庄公&前821年-前778年&在位44年秦襄公&前777年-前766年&在位12年战国七雄秦文公&前765年-前716年&在位50年秦静公秦宁公&前715年-前704年&在位12年秦出子&前703年-前698年&在位6年秦武公&前697年-前678年&在位20年秦德公&前677年-前676年&在位2年秦宣公&前675年-前664年&在位12年秦成公&前663年-前660年&在位4年秦穆公&前659年-前621年&在位39年秦康公&前620年-前609年&在位12年秦共公&前608年-前604年&在位5年秦桓公&前603年-前577年&在位27年秦景公&前576年-前537年&在位40年秦哀公&前536-前501年&在位36年秦夷公秦惠公&前500年-前491年&在位10年秦悼公&前490年-前477年&在位14年秦厉共公&前476年-前443年&在位34年秦躁公&前442年-前429年&在位14年秦怀公&前428年-前425年&在位4年秦灵公&前424年-前415年&在位10年秦简公&前414年-前400年&在位15年秦惠公&前399年-前387年&在位13年秦出公&前386年-前385年&在位2年秦献公&前384年-前362年&在位23年秦孝公&前361年-前338年&在位24年秦惠文王&前337年-前311年&在位27年秦武王&前310年-前307年&在位4年秦昭襄王&前306年-前251年&在位56年秦孝文王&前250年-前250年&在位1年秦庄襄王&前249年-前247年&在位3年秦始皇帝&前246年-前222年& 前221年赵政统一全国,国号仍用秦,自称始皇帝
显示方式: |
历史分类树
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泛指所有事物的演变过程,一般专指人类社会与文明的演变情形,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或个人的经历。简而言之,即为对过去事实的记载。
共有287个词条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21世纪建筑材料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乳品与人类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5次
参与编辑人数:15位
最近更新时间: 15:54:51
扫码免费获得此书, 新用户手机专享特权。
贡献光荣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