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学存在的问题

摘要: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的热点,但不适当或不科学的生态旅游开发已使很多生态保护区遭受不同的损害,该文阐述了生态旅游的产生背景,综合性给出了生态旅游的概念,同时分析了我国开展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具体对策。关键词:生态旅游;问题;对策全球范围的生态旅游活动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生态旅游一词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咯瑞(H.ceballos Lascurain)于1983年首次提出,并在1986年墨西哥召开的一次国际环境会议上被正式确认,得到世界各国重视。在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后,现已成为21世纪的一种旅游时尚,它将是21世纪旅游发展主要趋势之一。面对全球范围的生态旅游热潮,反思我国在这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成为我们当务之急。本文将借鉴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我国开展生态旅游的现状、存在问题等相关内容进行探讨。1.生态旅游产生背景及发展1.1产生背景生态旅游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及文化背景,它与人类生活环境质量的恶化,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人类回归自然心理的激活、世界环境保护事业和旅游业持续发展的要求密不可分。主要是:(1)人类文明进步的需要。人类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使人类生活、工作环境日益恶化,人们越来越向往到没有城市污染和工业污染的大自然,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与恢复,于是提出了“回归大自然”的口号,生态旅游也因此而产生。(2)长期对旅游对象的“掠夺式”开发利用,使旅游活动的范围和程度超过了自然环境的承载力,破坏了旅游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降低,阻碍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3)生态学本身的发展也为生态旅游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1-2]。1.2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诞生和发展促进了生态旅游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新理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出版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它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这样的发展需要对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以协调,谋求人类社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是对保护自然和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负有责任的旅游方式,它同传统旅游方式的根本区别在于生态旅游必须具有促进生态保护和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特点。生态旅游的实质是以生态效益为前提,以经济效益为依据,以社会效益为目标,谋求三者结合的综合效益,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旅游的发展目标是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可以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它不仅丰富旅游的内涵,拓展旅游的外延,并能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因此,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当然,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局限于生态旅游,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与自然、社会、文化环境保持和谐发展的旅游形式都能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而生态旅游是最直接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2.生态旅游的内涵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类型,它是在举世瞩目的生态问题的国际大背景下产生的。1986年在墨西哥环境研讨会上,生态旅游这一术语得到正式承认,很快在世界旅游发展中引起广泛的关注。人们对生态旅游的内涵尚无统一的界定。墨西哥专家对生态旅游的解释是:生态旅游作为常规旅游和一种形式,游客在欣赏游览古今文化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考究和享受旖旎的风光和野生动植物。1992年生态旅游学会(Ecotourism Socity)对生态旅游所作的定义较有代表性,即有目的地了解自然区域的文化与自然知识,注意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和谐,同时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当地居民的福利创造经济条件。这一定义与主要包括下列三层意思:①生态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是一种有特殊目的的旅游活动。②生态旅游的对象不仅局限于得天独厚区域的景观、景物(如山、水、生物资源等),也包括社会文化环境独特区域的人类遗产、人文景观等(如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③生态旅游是在传统的大众旅游和自然旅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之相比,生态旅游重视与自然景观的协调一致和有机的生态联系。可以说生态旅游是人类先进的生态文明所追求的精神享受的旅游。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并且必须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即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地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并且,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必须使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3.我国开展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生态旅游发展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3.1规划滞后生态旅游规划是涉及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与其环境间相互关系的规划,它是应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将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和环境特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旅游活动在空间环境的合理布局。当前,我国生态旅游规划工作还比较滞后,特别是规划理念、专业化水平和规划深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成为生态旅游资源受破坏的首要因素。生态旅游兴起以来,一些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者认为发展生态旅游是脱贫致富的大好时机,为降低景区的开发成本,在没有统一的、高起点的规划前提下,盲目开发,景区布局分散,从而导致了环境资源的破坏及资金浪费。3.2投入不足具有发展生态旅游资源条件的地方,往往经济落后,当地政府资金缺乏,这直接影响其开发规模和投资能力。不少生态旅游地长期“开”而不“发”,“启”而不“动”,分散的旅游资源得不到整合、盘活,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更是长期得不到完善,丰富的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3.3缺少精品喜爱生态旅游的人不难发现,我国生态旅游产品同质性突出、精品少。我国不少地方由于对生态旅游的内涵、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到位,开发指导不够,技术标准欠缺,市场定位不明确,造成同质性开发比较普遍,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比较粗放,像九寨沟这样的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生态旅游精品还不多。3.4环境恶化现象时有发生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比较晚,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力度还有待提高。在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由于引导不够、盲目开发,仍然在少数地区存在对资源和环境损害的现象,少数开展生态旅游的地方,环境恶化的现象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3.5景区管理粗放,旺季游客量大大超过旅游容量有的旅游区的政府和企业为了本地和集体的利益,在缺乏经营和管理人才情况下,不顾自然环境和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实际情况,对旅游资源采取掠夺式的开发,以获取局部的短期的效益,这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损害了旅游资源的不可再生性,降低了旅游质量,造成景观衰退,使真正的生态旅游难以开展。与此同时,许多旅游地为短期经济利益所驱动,在接待游客时来者不拒,使得旅游旺季的游客人数远远超出旅游容量,尤其是在“五一”、“国庆”、“春节”长假期间。旺季游客量大大超过旅游地承载力,给景区造成了很大的环境压力。据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2005年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发展生态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出现旅游资源退化,44%存在垃圾公害,12%出现水质污染,61%存在建筑设施与景观环境不协调或不完全协调的现象。很多地方本来规划就不合理,又超饱和接待游客,游客素质又普遍不高,环境破坏已不可避免,结果生态旅游成了“破坏生态”的旅游[3]。4.对策生态旅游的最终目的,不仅要使旅游业本身得到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特殊形式的旅游使人类从大自然中获取知识和利益,同时永久持续地保持全球生态环境原生系统的完整性。为使我国生态旅游得以持续发展,针对上面提到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4]:4.1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合理开发旅游资源规划滞后影响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生态旅游不同于其他旅游产品或旅游方式,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多重目标的统一。只有通过科学的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才能使多重目标协调统一起来。这也需要进一步借鉴和运用国际上发展生态旅游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对生态旅游区合理规划,必须在对旅游区内各类资源进行全面普查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确定生态资源的特色、保护范围和市场定位。另外,为保证生态旅游的环境质量的高品位,旅游区的有关建设必须遵循合理布局、重点开发的的原则,开发那些不影响或少影响生态环境的旅游项目,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和推出生态旅游产品,对于任何形式的有损生态环境的开发行动,给予坚决制止。4.2为生态旅游发展筹集资金发展生态旅游,需要相应的保护性投入,需要有科研、管理队伍的跟进,需要建设相应的交通、通信和装备等保障设施,对环境整治也有特殊的要求。但是资金来源单纯依靠国家或地方投入并不现实,而且由于基础条件较差,单纯依靠市场推进也不可能,因此可以采取国家、地方、部门、集体和个人五个一起上的方针,多方集资;或者在国家政策允许下,与外资合资、合作开发经营旅游区,并共同承担资源及环境的保护义务等。4.3重视科学技术在生态旅游中的作用积极采用物理、化学、生物、工程等适用的科学技术,不断引进世界先进的生态管理技术和方法,逐步建立一套旅游生态环境的管理技术,有效保护旅游资源及其环境。4.4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生态旅游一定要加强环境立法和管理,制定和完善旅游资源开发的政策和法规,我国不少法令都直接与保护旅游资源有关,例如森林法、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等,在对旅游资源采取预防性措施的同时,对危害和破坏旅游资源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必要的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对造成严重破坏者,要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内蒙古呼伦贝尔2003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据当地牧民介绍,为了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规定,如按牧民所拥有的草地面积合理限定羊数,养了一年的羊必须出栏,以防止羊群不断繁殖,加大草原承载负荷。目前,全市相继建成不同类型的保护区30个,总面积达4.5万多平方公里,其中国家级有4个,自治区级有7个,旗市级19个,使破坏环境的人为因素基本得到控制,重要生态环境、自然保护区和珍贵濒危动物及植物得到有效的保护。这些措施减少了人为对草地的破坏,改善了大气污染,保障了旅游资源质量,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4.5对生态旅游地进行环境监测生态旅游与环保是一对矛盾,我们应坚持将生态旅游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的原则,我们应对生态旅游区的水质、大气、噪声等进行严格监测、评估。根据监测结果,确定合理的旅游容量,杜绝旅游超载现象。为准确、及时掌握风景区环境状况,促进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科学决策,张家界市建立了生态环境监测站,对景区的环境要素进行全面监测,并在全国第一个将监测结果和相关生态保护知识在景区入口处的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出[5]。4.6发挥教育、培训的功能,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旅游和旅游业主要是一种大众参与的活动,因此,公众的自觉环境意识在生态旅游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许多人包括旅游者在内,由于缺乏有关的信息,都并不十分清楚环境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通过一定途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敏感意识和积极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主动性。通过教育和培训,使人们在环境意识、环境道德、环境价值观、环境态度、环境行为和处理问题的技能方面有所发展。最后,在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中,应重视社区参与。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社区居民对发展旅游态度的研究,强调社区参与的重要性如Sudhiani Pratiwi(2000)认为当地居民熟悉情况,社区参与是生态旅游成功开发的一个重要因素。Amanada Stronza(2000)认为当地居民一旦参与生态旅游开发,他们会按照游客的期求来主动保护自然资源、环境和当地的传统文化[6]。参考文献:[1]万绪才,朱应皋,丁敏.国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旅游学刊,2002年2期.[2]周笑源.生态旅游内涵再论,旅游学刊,2003年1期.[3]杨志平,潘文焰,赖玺婷.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法制与经济,2006年9.月(总第129期).[4]宋志伟.可持续发展的选择,旅游学刊,2001年1期.[5]步雪琳.禁建重污染项目治理酸雨污染开展生态监测张家界环境治理为旅游添后劲.中国环境报.[6]万绪才,朱应皋,丁敏.国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旅游学刊,2002年2期.程远清:汉族、重庆万州人,重庆三峡职业学院讲师。
欢迎转载:
推荐:    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该文介绍了生态旅游的要领和生态旅游学科的状况,对目前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同时提出了河北省生态旅游业发展方向.
作者单位:
河北省林业基金管理站,河北,石家庄,050081
河北省林业局机关服务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81
河北省林业信息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81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更多公众号:gpny2013南昌赣鄱农林规划设计服务有限公司是江西首家且唯一专业从事区域农林发展规划、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农业产业规划、休闲观光农业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特色农庄规划与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的专业服务单位。最新文章相关推荐搜狗:感谢您阅读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本文可能来自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管理员。QQ:TOP热门关键词
专题页面精选
我国生态旅游理论研究存在的题目与对策(1)_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生态旅游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题目,并提出在生态旅游概念中融进中国传统文化实现生态旅游理论的本土化,采取重视旅游地质学等学科的 ...
我国生态旅游理论研究存在的题目与对策(1)_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生态旅游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题目,并提出在生态旅游概念中融进中国传统文化实现生态旅游理论的本土化, 采取重视旅游地质学等学科的研究,加强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社会人文生态旅游资源整合研究等措施,拓宽基础理论研究建立全新的理论体系, 完善旅游治理人才的知识结构, 引导生态旅游企业贯彻“社会市场营销”理念促进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研究开发;题目;建议
1993年9月第一届东亚地区国家公园与保护会议(北京)通过了“东亚保护区行动计划概要”,首次以文件形式提出“生态旅游”的定义;1994年景立了中国生态旅游协会(CETA)并于1995年1月在云南西双版纳发表了《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倡议》,标志着我国学术界对生态旅游研究开发的关注;1996年6月召开武汉国际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同年10月推出的《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1997年12月,与生态旅游密切相关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1998年10月在桂林市召开“亚太议员环发大会”第六届年会主题为“旅游与环境保护”;国家旅游局将1999年定为“生态环境旅游年”,首次承办了主题为“人与自然”的“中国昆明‘99世界园艺展览会”将我国生态旅游研究开发推向***,1999年前后是我国学术界发表有份量的生态旅游研究成果的高峰期。2001年国土资源部建立11个首批国家地质公园,2005年首批国家矿山公园挂牌,意味着我国生态旅游资源研究开发向理性发展。我国生态旅游业迅猛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同时由于不规范的过度开发和落后的治理体制所造成生态旅游区资源环境的破坏也是触目惊心的;旅游废物的处理并不比处理传统产业三废轻易,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超负荷运行必将导致景观的消亡和旅游景区的毁灭的警告不是危言耸听的。
综上所述,我国生态旅游研究开发历史短,发展快,存在题目多。
一、我国生态旅游理论研究方面存在的题目
(一)我国学者对生态旅游内涵界定方面存在误区:
1.生态旅游内涵界定生搬硬套国外学者研究成果多,创新少。很多研究者频频引用某某外国专家对生态旅游的定义以示正统或经典,缺乏创新,实际上外国学者对生态旅游的界定到“目前还是没有一个同一的定义”。
2.我国学者对生态旅游概念界定争议很多,沟通少。有代表性的有卢云亭(1996)从旅游开发和经营的角度夸大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金鉴明(2002),杨富泉(1995),郭锦超(1997)持类似的观点;张广瑞(1998)从旅游需求的角度,夸大生态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是一种“有目的的旅游活动”,李绪萌(1995),张延毅(1997),刘健生(1997),王兴国(1998),王尔康(1998),陈立军(1998),刘家明(1999)的观点与这相近似。李东和等(1999)以为从供给者(开发者,经营者)的角度看,生态旅游是一种将生态学思想贯串于整个旅游系统并指导其有序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从需求者(旅游者)来看,生态旅游是一种旅游活动形式或旅游产品。笔者以为固然存在上述争议,但是尽大多数研究者对生态旅游概念内核的理解是一致的,即旅游与环境的协调,生态旅游是可持续旅游方式之一。
3.存在严重的生态旅游概念泛化倾向。生态旅游概念泛化是将生态旅游内涵外延的拓展而使其概念主体泛延,其具体所指模糊化的现象。例如有人以为生态旅游既是生态工程又是旅游活动,将与生态环境有关的旅游均称为生态旅游,以为中国生态旅游占全部旅游的70%。(冯天驷等,2000),然而,世界旅游组织(WTO,1997)在“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中指出生态旅游在全球旅游市场中仅占3%~7%,中国生态旅游真得那么旺吗?生态旅游概念泛化的结果是引起认知混乱,终极导致消费者对生态旅游失往爱好引发生态旅游市场的崩溃。
(二)生态旅游理论基础研究系统性不足
「就学高端版」APP:随身顾问,立即就学!
期刊投稿----核心期刊编辑帮您了解投稿、审稿规则,提高投稿命中率!
考研咨询----国内经管名校研究生,为您解答疑惑、分享经验!
高考择校----高校老师为您介绍学校、专业情况,助您成功选择理想大学!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站推荐的文章
本文标题:
本文链接网址: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加入经管之家,拥有更多权限。您所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我县生态休闲旅游业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刘时俊委员代表县政协经建委的发言
来源:平阳新闻网
  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是优化平阳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必然选择。优化平阳产业结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要加快发展服务经济,并逐步转到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上来。旅游业是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是转型升级的先行产业,创业创新的先导产业,生态文明的示范产业。而生态休闲旅游业则是代表旅游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型业态,由于它顺应了国际休闲旅游和国内消费趋势,因此,它影响着旅游业的走势、规模和转型升级,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关键所在。
  我县自第九次党代会提出把平阳建成现代工贸旅游港口城市后,从“十五”规划到“十二五”规划都把发展旅游业摆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首位。尤其是“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加强了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在完善管理机构、修订完善规划、增加财政投入、加快开发建设、做好宣传促销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县旅游业已取得长足发展。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容忽视和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月,县经济师协会、县政协之友社、县政协经建委共同组成的发展平阳县生态休闲旅游业调研组,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开展了全面的视察调研,进行了多次认真的研讨,并提出了加快发展我县生态休闲旅游业的对策措施,现简述如下:
  一、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难
  1、管理体制尚未理顺。一是县风景旅游管理局与景区所在地镇(乡)政府对景区管理权限不够明确,职责不够清晰;二是南麂列岛是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又是省级风景名胜区,是我县重点风景旅游区,也是我县对外知名度最高的一个品牌,由于利益驱动等种种原因,县风景旅游管理局难以行使对该景区的管理,甚至撤回南麂景区管理站;三是县风景旅游管理局是事业编制单位,既没有行政执法权,又没有一支执法队伍,对违反风景旅游行为难以行使行政职能,同时管理队伍全专业人才缺乏,业务素质亟需提高。
  2、规划有待修订完善。我县自2000年以来陆续制订了《平阳县旅游发展规划》、《南雁荡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南麂列岛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还制订了赤岩山、顺溪、青街景区详规,其他景区详规尚未编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旅游业的发展,全县性的旅游发展规划显得滞后,特别是有的景区至今未制订详规,造成部分景区已建的设施、项目不尽科学合理,制约了景区、景点的进一步开发建设。
  3、宣传促销力度不大。近十几年来,县风景旅游管理局也编印了许多宣传资料,举办过各种形式的促销会。但是总的来说,由于受宣传促销资金的限制,宣传促销力度不大,深广度不够,收效不明显。就全省范围而言,至今104道路、330国道、金丽温高速,沈海高速沿线看不到宣传南麂、南雁荡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宣传广告路牌,更没有高炮宣传广告牌,以致造成连温州地区的人有的也不知道南雁荡山在哪里,知名度不高的被动局面。同时尚未把县内的各旅游景区连结成旅游网络,科学设计旅游线路,积极开展对县内外的宣传促销。
  4、风景旅游投入不足。“十一五”以来(),县财政投入风景旅游专项基金和建设资金4806万元,与乐清、永嘉、瑞安,苍南县(市)相比差距较大。据“十一五”以来,8个旅游基础设施项目统计,总投资12.1亿元,已投资2.37亿元(其中民间资本投入1.97亿元,县财政投资4000万元)。门票收入应用于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和维护,但我县目前只有南麂、南雁东西洞和顺溪知音涧三个景区有收门票,其他景区景点都没有收取门票,然而南麂的门票收入归县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南雁东西洞、顺溪知音涧年门票收入仅160多万元,而临时工的工资福利要靠门票收入支付,从目前情况看,资金缺口较大,连景点维护费都不能满足正常需要,搞景点开发建设难度更大。
  5、管理服务有待加强。一是监管尚未到位。东西洞景区的碧溪溪床受采砂违章作业,从章旦开始至碧溪渡口,溪床坑坑哇哇,成了“千岛屿”,水流通过到处受阻,严重破坏了自然景观;景区内村民的生活垃圾、牲畜放养,卫生状况很差,甚至连洗手间(公厕)也没有。赤岩山景区杂草丛生、一片荒凉景象;园林尚未列入管理,林木自生自灭,景区山地多属农民自留山或承包山,绿化美化欲种不能;景区内(尤其是南麂景区)的宾馆、餐饮业、宰客、杀价时有发生。二是服务有待优化,发展旅游业需政府各行政管理部门合力扶持,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但目前旅游项目建设审批管辖部门多、手续繁锁,时限长依然存在,各景区反映强烈,亟待优化公共服务。
  二、发展平阳县生态休闲旅游业的对策建议
  针对我县生态休闲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县委、县政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以“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共同发展”为方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多元化投入、一体化管理、整体化营销、品牌化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自然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的优势,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海洋山水资源为基础,以文化遗产景观为载体,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旅游服务功能提升为突破口,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实现产品形态由观光型向生态养生型、休闲度假型提升,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效益型提升,不断拓展旅游市场,努力把平阳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生态休闲旅游地,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把旅游产业培育和发展成为平阳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
  1、发挥优势,确定导向
  要立足“海洋资源、山水资源、人文资源、民俗风情”四个优势,推进“规划与建设,开发与保护,城市与乡村、休闲与观光,经济与文化”五个统筹,构建五大产品。
  ①海洋生态休闲产品。以南麂列岛、西湾为代表的平阳海洋生态休闲旅游,应作为生态休闲旅游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南麂列岛要抓紧启动休闲度假村、科教馆(海洋馆)、民族英雄郑成功塑像、军事文化馆等项目建设;西湾要抓紧启动从墨城到西湾30多公里绿色通道和观景台建设,开发建设好杨屿山景点,整合现有农(渔)家乐资源,发展好农(渔)家乐休闲旅游业,建设具有渔乡文化特色的食、住、行、游、购为一体的新型农(渔)家乐。要开辟南麂环岛游新线路,增加大沙岙水上活动项目,继续办好南麂国际海钓节。
  ②山林生态休闲产品。要依托山区、半山区、独特的小气候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满田森林公园、蒙洋山生态农业观光园开发森林氧吧疗养、避暑度假山庄等山林休闲产品。要充分利用我县西部山区特有的火山地质构造和地貌资源,进一步开发以明王峰雁湖为代表的火山口风景点,打造旅游精品,并申报国家级火山地质公园。
  ③人文休闲旅游产品。要着力改造提升腾蛟苏步青故居陈列馆、名人长廊、棋王碑林、新建苏步青数学园、象棋大赛馆,再现文化名镇辉煌;抓紧建好谢侠逊棋院、郑明德烈士纪念馆、黄公望公园等。
  ④农耕生态休闲产品。山门永安村应在现有桃花园的基础上,再种植适宜四季观光的花木,提升品位;南湖油菜花、荷花,萧江大棚蕃茄,腾蛟塘溪杨梅,在盛产季节要融入科技动漫项目,增强观赏品位,举办赏花游、采摘游。
  ⑤民俗休闲系列产品。以民俗文化为抓手,精心打造,重塑青街畲族民俗风情服装、歌舞表演,提升顺溪古屋群品位,腾带村老街仿古改造,堂基村景观走廊、仿古婚嫁仪式和婚纱摄影等,形成旅客能够接受、愿意尝试、乐于推介的民俗休闲产品。
  2、优化机构,理顺关系
  ①优化机构,明确职责
  一是我县生态休闲旅游资源分布在全县各地,并非仅北港五镇一乡拥有,由此应将“平阳县北港生态休闲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删去“北港”两字,改为“平阳县生态休闲旅游区管理委员会”。管委会要认真履行六项职责,建立“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线、配套***”的“五个一”工作制度,定期研究全县生态休闲旅游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二是将平阳县风景旅游管理局由一级事业局恢复为行政一级局,统一管理全县旅游资源保护、景区规划、建设审核、队伍培训、日常检查监督等工作,并撤销南雁东西洞景区和南麂列岛景区管理处,设立南雁荡山和南麂列岛风景旅游管理分局以及县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加强日常管理和行政执法力度。
  三是在各主要景区建立治安管理机构,以维护景区的治安秩序,保障游客人身安全。
  ②理顺关系,紧密配合
  要彻底改变一个景区多个“娘”的管理状况,进一步理顺县风景旅游管理局与各涉旅部门及景区所在地镇(乡)政府之间的关系。南麂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要在强化海洋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职能的前提下,协助做好景区管理,切勿越权替代;各涉旅部门要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大力支持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各镇(乡)政府要密切配合县风景旅游管理局做好景区详规编制、景点开发建设、政策处理、旅游环境整治、景区治安管理等工作。
  3、完善规划,分步实施
  风景旅游资源是大自然赐于人类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风景旅游建设和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因此,一要有超前的意识和发展的眼光,高起点认真修订完善《平阳县旅游发展规划》,并多方征求本地专家和各方面的意见,集思广益,使规划真正成为指导今后一个时期全县旅游业发展的总纲。二要在全县旅游发展规划指导下,对《南麂列麂岛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订完善,并制订好赤岩山、西湾等其他景区总规,对目前一时无力开发建设的景区要加强保护,防止风景资源遭受破坏。三要在景区总体规划指导下编制重点景区景点详细规划,视财力情况分步实施,分阶段按计划有序开发建设。四要严格执行省政府“一书二证”审批制度的规定,风景名胜区内的一切建设都要纳入规范管理,坚决杜绝景区范围内的一切违章建筑,避免出现破坏性建设。
  4、多种形式,宣传促销
  一是设置路牌宣传促销。精心设计制作,在省内国道、高速公路沿线、火车站、汽车站及相关公共场所,设置“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碧海仙山南麂列岛风景名胜区”和“南雁荡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宣传广告路牌和高架大型宣传广告牌,打响两个国家级品牌。
  二是印发画册宣传促销。选择各景区精品景点印制成系统性的宣传画册和编印各景区景点介绍资料以及平阳和周边地区的旅游交通图,在本县各景区景点、宾馆及外地各旅行社发放宣传促销。
  三是影视报刊宣传促销。在中央电视二台、七台,上海教育台、《中国旅游报》、《江南游报》等媒体和聘请微博通讯员、宣传报道平阳旅游风光。
  四是线路联网宣传促销。要积极向市、省旅游局建议,要求将我县风景旅游景区列入市、省旅游线路网络,推介平阳旅游风景资源。
  5、筹集资金,增加投入
  要采取“三个一点”的办法筹集建设资金:
  一是县、镇(乡)财政投一点。加大政策扶持,政策扶持是较大的投入。县委、县政府对已出台的扶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要保持其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要根据旅游业发展情况及需求,及时研究出台新的扶持政策。县、镇(乡)两级财政要把风景旅游建设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逐年有所增加。要在土地出让金中提取2个百分点,设立旅游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宣传促销和景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向上争取一点。要以景区景点建设的好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县风景旅游管理局和有关涉旅部门要积极主动跑市、省、部有关部门、靠手勤、脚勤、嘴勤争取建设资金,县政府按争取到资金的数额给予同等数额的奖励性补助。
  三是多方筹集一点。一要动员鼓励企业家发扬热爱故乡之情,为家乡景区景点建设项目捐资,其项目可以捐资者命名,以表彰他们热心奉献精神;二要对尚未收取门票的景区,在整顿规范后,上报县物价部门审核批准,门票收入投入景区景点建设;三要建立完善投融资机制,尽快出台旅游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政策,充分发挥民间资本雄厚的优势,鼓励支持和吸引各种经济主体,参与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和经营,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取独资、控股、合股、租赁、承包等方式,在县风景旅游管理部门统一规划和管理下,吸引民间资本投入景区景点旅游项目开发建设。
  6、突出重点,加快建设
  由于我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迟、速度慢、档次低,远不能适应发展大旅游的需要。因此,必须统一认识,下大决心,突出重点,集中资金,加快建设。当前急需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项目有:省内国道和高速公路沿线宣传广告牌。南雁东西洞景区入口处“国家风景名胜区南雁荡山”仿古建筑风格牌坊、售票厅、停车场、景区内的游步道、景点标示牌、冲水公厕、笠湖自驾游营地、一次性能接待50人以上团队用餐的饭店。顺溪知音涧景区公路、满田森林公园上山公路、墨城至西湾景区公路的拓宽改造,腾蛟赤岩山景区内的游步道延伸。同时要抓住市委、市政府要在鳌江打造温州大都市南部中心的有利时机,在鳌江火车站站前区域建设平阳县游客集散中心,并要以发展的眼光,努力创造条件,建设鳌江——南麂——南雁直升机空中旅游航线和地面停机场。
  7、加强管理,优化服务
  ①加强景区各项管理
  县风景旅游管理局要积极会同环保、公安、水利、林业、发改、住建、国土、体育、文化、工商、商务、交通等部门及景区所在地镇(乡)政府,认真做好景区各项管理工作。
  一是加强水域环境保护。坚决禁止在南雁荡山核心景区溪床上挖砂采石违章作业,启动溪床疏浚,尽量恢复溪床原貌,还景区一泓秀水。
  二是搞好景区环境卫生。在各景区内的适当位置增设垃圾箱(桶),各主要景区要配足清卫人员,实行分片负责,并经常检查监督,保持景区环境卫生清洁。
  三是整顿旅游市场秩序。依法加强对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保护,规范旅游企业经营和服务行为,促进景区上等级。对景区的门票、停车场、渡口、旅游器具出租、宾馆住宿收费项目均应报县物价部门核定,所有收费项目都要在醒目位置公布,并出具正式收费凭证。
  四是加强治安管理。主要景区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要在景区内设立警务室,及时调处纠纷,打击违法行为,确保游客人身及财产安全。
  ②优化各项旅游服务
  一是各涉旅部门要树立雷厉风行为民办事的工作作风,改革审批程序,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办事期限,提速增效。对旅游建设项目,要开足绿灯,特事特办,凡法律、法规、规章有明确规定办理期限的一定要在法定期限内办结,对县政府所作出的扶持政策等行政措施,尚无规定办理期限的也要抓紧办结,不能一拖再拖。
  二是县风景旅游管理局要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切实抓紧抓好。一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订《旅游管理人员行为规范》,推行服务承诺制度;二要加强业务培训学习,可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对旅游管理服务人员进行全面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政策水平和服务技能;三要加强廉政教育,使全体工作人员端正作风、勤政廉政、依法行政、文明管理;四要编写好景区、景点讲解词,对导游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考核评选,实行佩证上岗,文明服务。
  三是切实抓旅游服务行业服务质量的提高。一要加强旅行社、宾馆、农家乐及相关服务行业的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职业道德等的培训学习,提高他们服务技能和服务质量,杜绝“宰客”等不正当行为发生,做好旅游地接和平阳人游平阳接待工作;二要成立全县旅游服务行业协会,推进自我管理、自我协调、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三要以评先创优活动为载体,制订奖励办法,开展创“文明旅行社”、“文明宾馆”、“文明景区”、“服务明星”、“十佳导游”等活动,树立一批服务规范、业务精通、职业道德高尚的先进集体和优秀员工,使我县旅游服务行业形成“团结、进取、求实、奉献”的良好氛围。
网络编辑:周昌均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网友评论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