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33|回复: 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春《组织行为学》大作业
《组织行为学》大作业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 群体决策的优缺点分析2. 工作群体与团队的区别3. 组织文化的结构4. 异质群体从事哪些工作效率更高5. 个体决策的缺点分析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介绍期望模式,并论述如何有效地处理好其中的三个关系2.作为企业管理者,如何有效地减少从众行为的发生3.我国组织文化现状分析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分析四、案例分析(共20分)某著名学府的高才生“硫酸泼熊”的事件被披露后,民众的心理及反应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起初,在不知道肇事者是何许人的情况下,民众通过舆论一致呼吁“严惩凶手”,但是,当人们知道肇事者为一著名学府的高才生时,舆论便开始转向,“刀下留人”的呼声日渐,最后,舆论的导向致使肇事者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惩罚。
(1)请运用晕轮效应理论解释上述现象。
(2)谈谈上述现象的后果,以及在绩效考核中如何克服这一效应
13:06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下载积分: 贡献 1
38 KB, 下载次数: 4, 下载积分: 贡献 1
售价: 50 金币 &[]介绍期望模式,并论述如何有效地处理好其中的三个关系
如题,介绍期望模式,并论述如何有效地处理好其中的三个关系
期望理论的基础是,人之所以能够从事某项工作并达到组织目标,是因为这些工作和组织目标会帮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用公式表示为:M=V.EM—激发力量,这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出人的内部潜力的强度;V---目标效价,这是指达到的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的大小;E---期望值,这是指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的主观判断,达到目标并能导致某种结果的概率.这个公式实际上提出了在进行激励时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这些也是调动人们工作积极性的三个条件,第一,努力与绩效的关系。人总是希望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如果个人主观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预期目标的概率较高,就会有信心,就可能激发出很强的工作力量。但是如果他认为目标太高,通过努力也不会有很好的绩效时,就失去了内在的动力,导致工作消极。第二,绩效与奖励的关系。人总是希望取得成绩后能够得到奖励。这种奖励是广义的,既包括提高工资,多发奖金等物质方面的奖励,也包括表扬、自我成就感、得到同事们的信赖、提高个人威望等精神方面的奖励,还包括像提拔到较重要的工作岗位上去等物质与精神兼而有之的奖励。如果他认为取得绩效后能够获得合理的奖励,就有可能产生工作热情,否则就可能没有积极性。第三,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人总是希望自己所获得的奖励能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然而由于人们在年龄、性别、资历、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他们对各种需要要求得到满足的程度就不同。因而对于不同的人,采用同一种办法给予奖励能满足的需要程度不同,能激发出来的工作动力也就不同。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