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嵩阳书院院 岳麓书院 白鹿书院 应天书院...

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南宋时期著名的四大书院是(
)。A.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丽泽书院、象山书院B.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茅山书院C.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应天府书院D.嵩阳书院、茅山书院、丽泽书院、象山书院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岳麓书院,坐落于湘水之滨,南岳之麓,四周林木荫翳,院内幽静雅致。一千多年来,众多博学鸿儒在这里开坛设讲,湖湘文化也由此形成。今天,它仍然延续着教学功能,是湖南大学的一部分。无论对于古代的儒生还是今天的学子,这里都实在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而从岳麓书院的地位和影响来看,这里又绝不仅仅是一个读书的地方。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走进岳麓书院,远远地就看见大门两侧白底黑字的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比上面宋真宗御笔题写的“岳麓书院”匾额还要引人注目。湖南人的文化自信在这八个大字中彰显无遗。岳麓书院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历经宋、元、明、清各代,长盛不衰。清末,在兴办新式学堂、废除科举的大潮中,岳麓书院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门口这副楹联却不是一开始就挂上去的。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公元年),袁名曜任岳麓书院山长(唐五代学人在山中办书院,掌教者称山长。到南宋及元,官立书院,设山长,讲学以外,总领院务。清乾隆改称院长,清末仍用旧名)。门人请其撰题大门楹联,袁以“惟楚有材”为上联,令学生们应对。“惟楚有材”,典出《左传》,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学生们正苦思冥想之际,明经(贡生的尊称)张中阶对道:“于斯为盛。”这一句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这副著名的流水对就此撰成,常有湖南人引以为傲。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认为,人们对此有误读。这副楹联的意思应该是楚国出人才,这个时代很盛,而不是这个地方很盛。岳麓书院的雏形始于唐代,由僧人智旋等人在岳麓山蟒蛇洞附近建立了类似于学斋一样的书院府,麓山寺碑至今留存。到宋太宗时期,潭州(今长沙)太守朱洞沿袭旧学斋办起了书院,最先称之为岳麓山书院,后改名为岳麓书院。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周式担任岳麓书院山长。他接任后,书院的生徒达到数百人,在当时是非常大的规模。周式兴学的事迹很快为宋真宗赵恒所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名句就出自这位皇帝,他对教育极为重视,亲自接见了周式,并封他为国子监主簿。然而周式一心办学,不愿做官,宋真宗被其精神所感动,同意他归院掌教,赐他鞍马和《九经》,并赐御题匾额——岳麓书院。真宗所赐的匾额没有传下来,今天岳麓书院保存的年代最久远的匾额,为明朝所传。岳麓书院讲堂大厅中央悬挂两块镏金木匾:一为康熙皇帝御赐“学达性天”,二为乾隆皇帝御赐“道南正脉”在武则天、唐玄宗时代,湖南一直被视为蛮夷之地。直到宋朝,岳麓书院兴起之后,才有所改观。时人记载道:“谁谓潇湘,此为洙泗;谁谓荆蛮,此为邹鲁。”洙泗指孔子家乡旁的两条小河,邹鲁是孟子和孔子的家乡。也就是说,岳麓书院兴起之后,湖南已跻身为文化先进地区。爱晚亭岳麓书院门前的赫曦台是个戏台。“赫曦”两字出自屈原的《离骚》,“赫”是指红色,“曦”是指朝霞,合起来就是“旭日东升,红霞满天”的意思。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朱熹、张栻曾在岳麓山顶看日出,遂筑“赫曦台”,朱熹题额。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岳麓书院山长欧阳厚均将其修复。在台的左右内壁上有丈余高的“福”、“寿”二字,台的顶部雕饰有八卦图、蝙蝠、寿字图案,与一般戏台无异。赫曦台岳麓书院御书楼书院,自唐初开始出现,到清末历经1200多年,历朝累计设有7525所。其中属清朝最多,有5836所。应天书院(今河南商丘睢阳区南湖畔)、岳麓书院(今湖南长沙岳麓山)、嵩阳书院(今河南郑州登封嵩山)、白鹿洞书院(今江西九江),一般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应天书院的前身是后晋时杨悫所办的私学,后经其学生戚同文的努力,得以发展,学子们“不远千里”而至,“远近学者皆归之”。北宋政权开科取士,应天书院人才辈出,百余名学子在科举中及第的竟多达五六十人。1006年,宋真宗因追念太祖自立为帝,应天顺时,将宋太祖赵匡胤发迹之处宋州(今商丘)改为应天府,1014年又升为南京,处陪都地位。1009年,宋真宗将该书院赐额为“应天府书院”。宋仁宗时,又将应天书院这一府学改为南京国子监,使之成为北宋的最高学府之一,后该书院在应天知府、文学家晏殊等人的支持下,得到很大扩展。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等一批名师在此任教,显盛一时,后人还立有《范文正公讲院碑记》以兹纪念。嵩阳书院,原名嵩阳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区北2.5公里嵩山南麓,因坐落在嵩山之阳而得名。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隋唐时名嵩阳观,五代后周名太乙书院。宋代赐名太室书院,宋太宗赐书院匾额和九经印书。北宋景佑二年(公元1035年)改名嵩阳书院。南宋时嵩阳书院已废。清康熙年间重建。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高等学府,在历史上以理学著称于世。北宋儒教洛派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在此聚众讲学,使书院名声大振。北宋名儒司马光、范仲淹、韩维、李刚、朱熹、吕晦等也曾在此讲学。嵩阳书院一直是重要的儒学传播圣地。白鹿洞书院是我国宋代最高学府之一,居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庐山五老峰山下。相传,唐贞元年间(公元785年前后),洛阳人李渤在此隐居读书,养一白鹿自娱。此鹿通人性,常跟随左右,且能跋涉数十里到星子县城将主人要买的书、纸、笔、墨等如数购回,故时人称李渤为白鹿先生,其所居为白鹿洞。后李渤任江州刺史,便在读书台旧址创建台榭。到南唐升元中,在此办起学校,称“庐山国学”。宋代理学家、教育家朱熹为南康(今星子县)郡守时,重建院宇,在此亲自讲学,确定了书院的办学条规和宗旨,并奏请赐额及御书,吸引了海内外知名学者皆来此地讲学,名声大振,成为宋末至清初几百年“讲学式”书院的楷模。
更多相关博文中国古代四大书院的应天书院_百度知道114网址导航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