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利|高足弓|球

《衡水中学解码》| 第六章 专业成长,享受教育之第一节:尊重文化促进教师和谐发展(十六)
张文茂,1954年生,特级教师,正高级政工师,现任河北衡水中学校长。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河北省第五批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中小学骨干校长、河北省教书育人楷模、河北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先后主编并出版了《我这样做校长》、《衡水中学解码》等30余本著作,而这本《衡水中学解码》的书,则是衡水中学校长张文茂与陶继新的对话录,全面反映了衡水中学的办学经验和特色,特别是在学校发展、教育思想、教师成长、学生培养、课程文化、道德建设等方面的思考和改革成果。这对于读者全方位了解这所名扬全国的中学,学习其办学经验富有帮助。
第一节尊重文化促进教师和谐发展
【张文茂】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陶继新】教师队伍的优劣,决定了学校发展的快慢。尽管有的学校通过启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一时提升了教学的成绩,可从根本上讲,如果没有教师的高尚人格与持续发展,再想走上一个高层境界就不可能了。你们不但让学生动了起来,也让教师快速发展起来。这两者的和谐,才有了衡中的精彩。
【张文茂】是的,只有老师快速发展,学校才能持续发展;只有老师持续发展,学校才能跨越发展。那么,怎样才能使老师们快速发展、持续发展呢?那首先就应该尊重教师的个人幸福,尊重教师的生命追求,从而激励他们追求更大的个人价值和精神自由。
我曾看过美国一部战争巨片《拯救大兵雷恩》,对一个情节印象深刻:为了让一个母亲能从战场上保留其最后一个儿子,最终牺牲了七个人的性命。它也许是西方文化观念,也就是个人的价值是绝对的,国家的价值是相对的。但我觉得,国家的存在是为每个个人服务的,只有这样一个将个体生命和个人幸福视为至尊价值的国家,人民才值得去捍卫她。同理,只有一所学校把师生的个体生命和个人幸福视为至尊价值,师生才会像捍卫自己的尊严一样去捍卫学校的荣誉。换句话说,就是一所学校只有尊重师生的个体生命价值,调动起老师的“生命自觉”,老师才会把学校当成生命成长的乐园,他们才能真正追求生命价值和精神自由。
【陶继新】校长尊重教师,教师也尊重校长。这是一个互换定律。而教师尊重校长的时候,不只是表现在对校长的敬爱上,还表现在日常的工作中。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之中,且感受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实现。每一个教师,都是具有发展潜质的,但是,如果处于压抑状态,这种潜质就会自行消解,甚至趋于“死亡”边缘。相反,如果处于自由状态,这种潜质就会喷薄而出。长期处于自由状态,不但教学的质量与效率高了,个体的幸福指数也自然提高了。教师的幸福指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幸福指数。当学生经常从教师那里感受到快乐与幸福的精神辐射时,就会越来越快乐与幸福。处于快乐与幸福状态的学生,学习起来不但不会感到心力交瘁,还会有一种其乐无穷的感觉。当然,学习的效率也就高了,取得好成绩也就有了水到渠成之势。
【张文茂】的确,生命自觉,既是老师个体生存的一种状态,也是老师的一种人生境界,同时它也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因为,只有当老师自觉完善自己时,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我记得,叶澜教授说过,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确立了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二三四”工程:一大主线----以生命自觉的名义发展自我;二大抓手----播种幸福的教育,享受教育的幸福;三大机制----校本研训机制、活动引领机制、激励评价机制;四大文化----尊重文化、激情文化、团队文化、创新文化。
【陶继新】生命自觉是从哲学层面谈的,站位很高。任何人,只要处于自觉状态,做事的效率都是很高的。教师尤其如此。因为教师的工作有些可以量化,有的是无法量化的;有些是在学校里干的,有些则是在家里干的;有些是人们可以看到的,有些是人们看不到的。不自觉状态下的工作,绝对是消极的,非但在人们看不到的时候不好好工作甚至不工作,就是人们在的时候,工作的效率与效益都是低下的。有自觉意识的教师则完全不同了,有人在与没人在都一样,都是积极努力工作。你们的教师晚上加班加点,提前到校,节假日在家里工作,这些都不是学校要求的。可是,他们自觉地干,而且干得非常好,并从干中体验到了工作的意义与乐趣。
【张文茂】下面我先谈谈关于“尊重文化”的思考和做法。我认为,尊重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保持人的尊严,也就是以人为本,而尊重就是人本的核心。我认为,教育是做人的事业,管理者就要走入被管理者的心灵,探求到他们生命中最渴望的东西,加以引导,以人性化管理促个性化发展。因此,我们着重从三个方面----尊重教师的生活幸福、尊重教师的身心和谐、尊重教师的发展需求来构建我们的尊重文化,从而让全体教师生活在一个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充满浓郁人文氛围的和谐美好的环境中,从而激发他的工作热情,调动他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陶继新】您所谈的三个方面的“尊重”,正是教师特别“在意”的问题,因为它与教师当下与未来的幸福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对于尊重教师,似乎没有什么新意,可是,真正做到并不那么容易,甚至理解其要义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更多是表现在行动上的。同时,从深层来说,校长对教师的尊重,必须“诚其意”。《中庸》有言:“至诚如神。”校长有了诚意,教师必然回应这种诚意。于是,您前面所谈的自觉积极工作的景观也就出现了。
【张文茂】陶老师,您说的太对了!“诚意”就是“尊重”,“诚”则“成”。关于“尊重教师的生活幸福”在前面人文关怀部分说了很多,此处不再多说,我主要谈一谈“尊重教师的身心和谐、尊重教师的发展需求”这两点。
要想使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就要先培养幸福的教师。很难想象,一个内心灰暗的人,能打造一片灿烂晴空。同样,要想使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首先要让教师内心充满幸福,而且要有播种幸福的能力,要让内心充溢的幸福自然地流向学生。离开了教师的幸福发展,就很难谈及学生的幸福成长。因此,我们认为,关心教师的幸福和发展,实际上就是关心学生的幸福和发展,而且这有可能比直接关注学生的幸福发展更为关键。因此,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心理活动,让教师享受工作的快乐,享受教育的幸福。比如,我们通过建立高规格的心理放松室,开展阳光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心理健康测试活动,邀请心理教育专家引领,进行心理教育知识专题培训,编辑《温心家园》心理报纸,制作幸福家庭台历、“我爱我家”视频等活动。
【陶继新】教师出现心理问题的渠道主要有四条:一是来自学校领导,如果对他们不尊重,对他们瞧不起,甚至有时是无意间的一个冷淡的表情,都会让教师心有余悸。这就要求学校领导特别是校长,只要一进校园,见到教师,就要真诚地笑脸相迎,让他们感到有一种被信任与被看重的感觉。二是来自学生,有的学生不“听话”,甚至顶嘴,往往会让教师不自觉地怒从心中起。其实,孩子不可能不犯错误,况且有的时候还是教师恨铁不成钢造成的。要让教师学会理解学生、宽容学生、悦纳学生,这样,即使学生有时出现一些问题,老师也不至于火冒三丈。三是来自家庭矛盾,它让教师很难走出阴影。其实,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要让教师知道,没有矛盾,就形不成家庭。有了矛盾,多从自身找原因,特别是要从家庭角色考虑问题。即使一时化解不开心里的结,上课的时候,也要有一个宽大的心怀,也要将阳光传递给学生。四是考试成绩或其他考评成绩比较差,感到“无颜见江东父老”。事实上,谁也不可能是常胜将军,成绩考得不好,不是悲观,而是寻找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提升学习成绩。只要平时努力了,做到问心无愧,就不必太多伤感。
【张文茂】确实如您所说,教师出现心理问题的渠道很多,我们所做的就是如何让教师心理和谐。比如,我们开展阳光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初始目的就是逼着老师们走出备课区,去锻炼和放松。活动项目有骑慢车、踢毽子、投掷沙包、赶“猪”回家、接力跳绳、绑腿跑、篮球友谊赛等,深受老师们欢迎。比赛过程中,老师们积极参与,同时又发扬团队精神,并肩作战,现场气氛非常热烈。活动结束后,老师们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老师们都说,阳光心理素质拓展活动非常好,既锻炼了身体又放松了心情,使大家以更加轻松的心态,更加充沛的精力去投入新的工作。你看,这种素质拓展训练的作用多大,既让老师们愉悦了身心,培养了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同时还帮老师们养成了有张有弛的良好工作习惯。此外,为了进一步给老师们创造健康娱乐的活动场所,我们又设立了“教工驿站”,里面设有高级跑步机、台球、飞机模拟驾驶器、桌上足球、乒乓球、象棋、围棋、咖啡机、报刊杂志、沙发等等,并随时提供水果、饮料等,老师们没课的时候就可以来休闲娱乐、放松心情。我校的心理放松室在2007年正式投入使用,心理放松室设施齐全,分为测试区、谈话区、放松区、运动区四部分,每天面向全体师生开放,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和一致好评。
为了让老师们适时检测、调控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学校还投资为老师们购买***了教师心理检测系统,可以让老师们适时的检测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并及时做出调整。
【陶继新】你们的这些方法,可以让教师的心理更加优化。比如锻炼,它不只是增强体质,还会因为锻炼出汗而将停留于心中的情绪之毒排除掉。比如打一场篮球,打一场乒乓球,浑身是汗,累不累?是累。可是,却会感到全身轻松,因为通过锻炼出汗,体内的情绪毒被排出来了。再比如集体活动,大家相互交流,说说笑笑,即使原来有一些不开心的事,也会在活动中忘掉,以至心理阳光灿烂起来。还有一点,就是这个教师与那个教师可能有些矛盾,或者有些误会,如果长期不交流,这种矛盾与误会就有可能越来越重。集体活动则可以化解这种矛盾与误会,使双方都走出心理不快的阴影。
“教工驿站”与心理放松室,因其环境的优雅与氛围的和谐,可以让教师步入其中就很快将心理调整到比较好的状态。如果不是心有教师,如果认识不到心理问题的重要性,是不可能增设这些“站”与“室”的。因为它不但需要钱财的投入,还要占出一些教学用屋。可是,为了教师心理健康,你们去彼取此,从而有效地缓解了教师的心理压力。
教师心理状态好了,不但工作效率高了,学生喜欢了,也使自己的身体健康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身体外在的不健康,都是与心理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心理健康者,很少得病,且精神非常好;心理不佳者,就常常得病,甚至还会患上大病。这样,不但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影响到了教师的生命质量。所以,真正关心教师者,就应当特别关注其心理的健康。
【张文茂】我们还邀请了包括您在内的很多专家学者,如心理学家郑日昌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赵凯教授、南京师大教科院谭顶良教授来为老师们做专题报告,引领老师们关注心理。精彩的报告,像一股清风吹过,在炎炎夏日里带给老师们一丝凉意;像天降甘霖,让老师们感受了一次精神的沐浴。
另外,我校心理咨询室每年为全体老师制作幸福家庭台历,而老师们正是在翻阅、整理家庭照片的过程中,回味和体验曾经在照片上留下的幸福瞬间,增强主观幸福感,增强幸福体验,积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老师们在工作、生活的每一天都能感受到被关怀的幸福。
我们组织老师们挑选自己最心仪的照片,制作成“衡中一家人”视频,在校园大屏幕上滚动播放。一位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老师,她把和学生在一起活动时的情景制成了系列照片,参加“我爱我家”照片征集活动,她说:“对于我们这些年轻老师,衡中就是我们的家,我们都爱她!”
【陶继新】请专家讲课,也要“取法乎上”,即请真正意义上的专家,他们所讲,更多的不在知识层面,而在生命感悟上。生命感悟会对教师以心灵震撼,甚至会有立竿见影的作用。而不断地邀请这些专家讲课,就会在教师的心理种下幸福的种子,并在其心里扎根、开花与结果。
制作“衡中一家人”视频与开展“我爱我家”照片征集活动,大家都会踊跃参加。当屏幕上出现某个教师的镜头时,就会让其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当每个人的镜头都可以出现的时候,幸福也就弥散到了整个学校。幸福可以“传染”,也可以升华,因为有幸福感的教师,不但会在工作中将这种幸福传递给学生,还会在幸福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张文茂】尊重教师的发展需求也可以叫“给予精神福利”。一般来说,相对于低福利的学校,高福利学校教师的幸福指数会更高一些。但如果高福利学校不能对教师的另一种福利----精神福利需求,给予应有的尊重,结果可能就会相反。教师的幸福感体验绝大多数是体现在工作所带来的成功上,体现在个人价值的实现上。只有他的发展需求得到满足,教师才能够感受到工作带来的幸福。为此,我们通过“七子工程”系列措施,来让教师感受到成功的体验,价值的实现,发展的快乐,从而提升职业幸福感。这“七子工程”包括换脑子、指路子、搭梯子、选苗子、压担子、设台子、照镜子。
【陶继新】“精神福利”相对于物质福利来说,品位高,境界高。如果是真想发展自身,且期待学生成长者,更希望得到的是“精神福利”。其实,当物质条件基本满足后,如果不是太过世俗,更多需要的还是自身价值的实现,精神的升华。特别是你们这所学校,老师们在经济方面基本没有多少问题,且都有一种上进的愿望。所以,让他们更多在精神上得到福利,可谓正中下怀。而且,精神福利多了,自身价值提升了,由此得到的精神愉悦是物质满足所不能替代的。《大学》上说:“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其实,教师亦然,不应当以利为利,而应以精神提升为利也。
况且,如果一个人所享受的精神福利多了,自身价值提升之后,物质福利终会有一天到来的。在这一点上,我是深有体会的。很多年来,我很少关注物质福利,我们山东教育社发什么福利,我一概不问。就是集体买房的时候,我也没有在家,由孩子当家作主。在我看来,这些东西多少,甚至有无都不是太大的问题。可是,当你拥有了一定的精神福利之后,就会生成物质福利,甚至生成比一般人多的物质福利。这不是你着意去追求的,可是,它却会悄然而至。
【张文茂】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定位决定地位,高度决定力度。从某种意义上讲,观念是决定一切的,要想把各项改革推向前进,最大限度提高教师专业水平,首先是要大力转变教师的观念。所以,我们“七子”中第一子就是“换脑子”。在这一点上,我们主要采取的措施有----坐下来学、请进来讲、走出去看、静下来思、沉下来研,五管齐下,努力转变广大教职工的观念,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坐下来学”有两层含义,一个是我们在校内轰轰烈烈地开展了教育思想大讨论、大反思、大学习,紧接着就是通过各种会议去落实,大会讲,小会谈,榜样的示范,案例的分析,反复抓,抓反复,在碰撞和交流中,老师们的观念不断得到转变。但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时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做的事情,必须不断地讲,不断地督促,因此,教师观念的转变一直是我们这些年的一个工作重点。另一个做法就是推进知识富脑工程,大力创建书香校园活动。这项活动开始于2004年,首先我们制定出台了《开展教师读书活动的方案》,把读书活动纳入学期工作计划当中,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地在全校大力开展知识富脑活动,全力打造书香校园。几年来,我们的老师先后通读了《自动自发地工作》、《爱心与教育》、《爱的教育》、《给教师的建议》、《责任决定成败》、《世界经典教育案例》、《班主任兵法》等教育书籍,很多老师的读书笔记都写了十几本,极大地开拓了教师的视野,激发了老师读书的欲望与需要。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定期组织开展读书报告会,我们校长和老师们轮流上台演讲交流,畅谈读书收获,交流所思所想,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共享。书读的多了,老师们的理论水平上升了,需要更多的交流沟通平台,于是,从2008年开始,我们为每一位老师创建了“书香博客”,并每学期组织一次十佳书香博客评选活动,这样,就给教师们开拓了一个读书、写作、交流的更大平台,论坛式的交流在衡中校园悄然形成。
【陶继新】脑子不换,行动就很难变。换脑子是一个长期工程,因为很多观念已经在教师的大脑里扎根,甚至有的还根深蒂固。不过,不换就没有大的发展,原地徘徊永远不可能飞跃。你们采取的措施力度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坐下来学,而且要持续不断地学,要让新的思想进入教师的大脑,并挤掉那些旧的思想观念。坐下来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大家可以面对面地谈,也可以争辩,在这种情况下的学,更能触动教师灵魂,更能让教师产生非换不可以的思想。当他们自己愿意换脑子的时候,再谈一些新的理念的时候,他们就有了乐于学习,乐于接受的感觉。
读书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为真正的好书,多有比较新的观念。而这些观念,有的可直接显现出来,有的则通过鲜活的事例,让读者不知不觉中地上了“圈套”,换掉了自己的观念。在选择书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要尽可能地读经典教育书。有的书,作者也许比较有名,书也比较畅销,可是,如果细细阅读,深入剖析,却会发现其实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有的人是玩技巧,技巧不是不重要,可是,如果没有道的层面的东西,这样的技巧是行之不远的。比如《学记》、《论语》以及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等大师的书,则愈读愈感到其味悠长,且屡屡可以读出新意。二是读教育之外的书。教育,只是社会的一个分支,如果只读教育上的书,就会如苏东坡说的那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可是,读教育之外的上乘之作,就会步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高层境界。纵观目前教育界真正意义上的名家,几乎没有不是在这个“外”上下功夫的。前一段时间与魏书生交流,我发现他的视野非常开阔,因为他读了很多政治、经济、哲学、文学等方面的书,所以,就有了很高的站位,就有了高人一畴的精彩。
【张文茂】请进来讲,与智者牵手,和名家对话,是我们给全体教职工送上的丰富精神给养。因此,我提出,要周周有讲座,月月有专家,不但要有教育方面的大家,还要有各行各业的优秀人物讲座、名人讲座,要走近名人、学习名人、成为名人。于是教育专家走进了衡中,如全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反思型教育专家李镇西、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全国优秀班主任丁榕、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教育改革家李希贵、诱思探究教学理论创始人张熊飞、上海建平中学程红兵校长、省教科所的科研人员等。学者、名人等优秀人物也来到了衡中,如中国前外交部长李肇星、“百家讲坛”名嘴纪连海、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郑金洲、北京开心妈妈工作室屈开教授、河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省公安厅刑事侦查局政治处主任李玉奎等。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为老师们作讲座,让我们以及老师们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审视自己的办学思想和教育教学行为,极大开阔了老师们的视野,加强了高层次的专业引领,提高了办学水平,提升了专业素养,有效提升了老师们的专业化水平。
【陶继新】你们请的名家之多,层次之高,是一般学校做不到的。正是这一次又一次的讲座,犹如一股又一股的清风习习吹来,让大家感到新鲜而有品位。这些名家的理念,也就在老师们津津有味地听讲中,走进了他们的大脑。
刚才谈到读书应当读教育之外的书,培训也是这样。你们请了这么多教育之外的名人,来给老师们讲课。相信他们所讲,是一般在教育领域听不到的。他们之讲,会让大家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且会将其思想输入大脑之中。这样,再看教育的时候,就会有了另一种视角,就会有了另一种思考。
那些只是关注应试教育者,不可能让组织老师去听这样的讲座的。他们认为,要想提高升学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死学习,多学习,教学的时候,也是满堂灌。当然,这样的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可能很高,而高考也很难出现奇迹。
你们不是盯着学生的高考,也不是盯着老师的补课,而是让教师聆听各个层面的高端名家之讲,这样,当他们有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之后,就会越来越认清教育的本质,越来越明白提高学习成绩的要义之一是要变更观念。于是,观念决定行动的景观就出现了。那么,教师的幸福指数也会不断地提升,人们孜孜以求的高考好成绩,也就成了自然而然之势。
【张文茂】“走出去学”,最初的想法是让老师们走出衡中,学习他人,为我所用。后来,伴随着实践,我们的思考也在不断地深入,其实,“走出去学”绝不是简单地现学现卖,它还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一是“跳出衡中看衡中”,到全国各地的名校去参观学习,客观反思、审视我们的教育教学。比如,我们每学期都要分期分批组织全体教师去京、津、沪、苏、鲁、皖、鄂、晋、陕等地的名校去参观考察,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出去一次,各科室自己选择对口较强的学校,去参观考察。俗话说得好: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思想受到启发,萌生了很多新想法。二是“跳出学校看学校”,到企业、工厂、科研院所去学习。比如,带领老师们去海南三亚海军基地、山东青岛海尔集团、革命圣地西柏坡、***等地去参观考察。正所谓:看窗外别样风景,谋自身专业发展。三是“跳出教育看教育”,要到文化古迹、旅游胜地等去学习。比如,到现在为止,除去、新疆、西藏两个省份,其他大部分省市都去过,乃至日月潭、铜锣湾都留下了衡中人的足迹。向大自然学、向各民族学、向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学、。四是“跳出中国看中国”,要到世界各地走走看看,体验和借鉴西方的优秀文化和教育观念。如:英国、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印尼、新加坡等近20个国家都有我们老师的身影。这几年,我们所有的英语老师都已出国培训培训一次,长的达1年,最短的也有3周。目前,我们正在有计划地把其他学科老师派到国外接受培训。
【陶继新】看了您说的“走出去学”,我很振奋。这让我对衡中有了更深的了解,其中的精彩,绝对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而且,不管在哪个方面,都做到了近乎极致。
衡中名声鹊起之后,很多人到你们那里学习。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有的学校也许就会洋洋自得,骄傲自满,只是想着如何去兜售自己的经验,乃至想着从中牟利。你们非但没有固步自封,而是“跳出衡中看衡中”。在传播自己经验的时候,也在积极主动地学习他人的经验。其实,全国任何一所名校,都有可以学习的地方,即使学习一点点,也会对衡中的发展起到作用。
尽管有的学校也会“跳出学校看学校”,但像你们如此深远者,还真是“几希矣”。前面不只一次地谈到“诗外功夫”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外出学习,就要学“诗外功夫”。那些教育之外的成功者,自有其超越常人的智慧。而教育之外的很多经验,则是在教育内不可能想到的。而这些有时却与教育有着某些内在的联系。如此由表及里地分析,且寻出其对教育的启发意义,并用之于学校教育之上,则可以收到出奇制胜之妙。
“跳出教育看教育”似乎作用不大,其实不然。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当是教师必需“阅读”的“无字之书”。而且,在“阅读”的时候,它会通过间接性的刺激,让教师心理生成一种特别的愉悦之情。这不只有利于调节教师的心理,也可以让他们从中学到教材中学不到的东西,甚至会产生一些平时教育中不可能产生的感悟。
“跳出中国看中国”是一个大手笔。中国的教育与外国的教育有相同之外,也有很多不同之处。为什么相同,为什么不同,其优劣究竟在哪里?如果深入分析一下,就可以从这些异同中,发现中国教育如何更好发展的密码。我想,国外教育的一些新的理念,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品质,以及包容性的文化,如此等等,都值得我们学习。可是,如果只是从报刊上看到了一些这方面的介绍,而不走进其中的话,是不可能得其奥妙的。
【张文茂】另外,学校出资几百万元先后选送200来名教师参加东北师大、天津师大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所有教师均取得结业***,部分教师取得硕士***书。每年都会有计划地选送优秀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现在各学科几十位备课组长都已参加过此类培训。就拿今年上半年来讲,我做过统计,整个学期没有1天全体教职工全勤过,每天都有老师在外面培训学习,或是参加各种比赛。“开阔视野”,不仅是认识广度的拓展,还包括认识深度的延伸;办教育不能只研究教育,更应站在教育之外,以大的胸怀、大的境界去审视我们的教育,从另一个视角再看教育时,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思考,就会越来越切近教育的本质。
【陶继新】培训力度之大,培训品位之高,真是一般学校难以望其项背的。这么多的教师外出培高端训,得到了在课堂教学中得不到的智慧,有了长足发展的潜力。当他们学完归之后,就有了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再教学生的时候,就有了高水平。而且,他们对学校花如此多的钱让他们提升品位,也会感激不已。这些,也会化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能量,从而让一些难以量化的工作,做得精彩非凡。这当是一个良性循环,越是优秀,越是学习;越是学习,教学水平越高;越是学校关心他们,他们也越是想着将工作做得更好。
【张文茂】老师们的观念转变了,他们就会从内心主动地想做了;接下来,我们就要给方法、给途径,特别是青年教师,让他们会做、做好。我们的做法就是“搭梯子”,这几年,我们聘任了很多年轻老师,他们占了全体教师的1/2还要多,可以说,年轻老师是衡中的未来和希望,他们能否尽快成为学校的中流砥柱直接关系着学校的发展势头,他们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校的前途和命运。所以,我们为年轻教师提供的一个成长快车道----搭梯子,让新毕业教师不再只是仰视优秀教师,而是在羡慕老教师的丰富经验之时,更看到追赶甚至超越优秀教师的希望,达到一种有途径、有方法、有平台、有干劲、有奔头的效果,从而调动起年轻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一毕业就开足马力,全力以赴,幸福地走在前进的路上。
【陶继新】青年教师不熟悉教学工作,这是他们的短板;可是,他们精力旺盛,热情很高,这又是他们的长项。如果不扬长补短,或者变短为长的话,他们就会在工作之初就有了畏难情绪,产生挫败感,甚至由此一蹶不振。相反,如果给他们搭梯子,他们就会顺梯而上,取得成绩,从而拥有成功感。为什么同是毕业的大学生,有的到学校没几年就已脱颖而出;可有的很多年后非但没有成为名师,还有每况愈下的趋向?除了其自身因素外,学校有着不可推托的责任。您千方百计地为青年老师快速成长搭建舞台,不但让他们有了特殊的精彩,也彰显了一个校长的良知与责任。
【张文茂】第四项措施是“静下来思”。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助推器、催化剂,是一所学校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会后反思可以领会精髓,事后反思可以规范言行,每日反思可以加速发展。尤其是随着衡中名气和影响的不断扩大,说实话,我们的各种压力真的是越来越大。为了保持持续进步和发展,我经常要求各处室、各年级、各学科不断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办,天天进行认真地反思,天天仔细研究当前的工作,每个人每天都要思考如何推出新的举措,创造新的纪录。
【陶继新】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你们有了很好的学,再伴之以有效的思,就不至于“罔”与“殆”了。
我在曲阜师范教学的时候,就有一个反思的习惯。每当教完一节课的时候,我都要反思一下好在什么地方,还有哪些不足,而且,还会经常征求学生的意见。这也许是我这个当过十年农民,没有教学经历的教师之所以受到学生欢迎的原因之一吧。就是在那教学的三年多时间里,我还将这些反思所写成的文章整理出版了一本书:《洒落教苑的思索》。这些思索,对我后来在教育教学上的采访,对我的写作,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你们的反思还不止于教学一个方面,更不止于某个教师,而是全方位的。反思的过程,也是对过去工作再认识的过程。它会让你们从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况且,你们的反思是深刻的,有意义的,正如中庸所言:“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这样的反思,就会让你们的工作不断地跃升到一个又一个的新的层面,让衡中实现一次又一次的生命飞跃。
【张文茂】这两年,我们在全体师生中开展了“三省十问”活动。“三省”是:“我来衡中做什么、我要做什么样的人、我今天做得怎么样”,其目的也是希望大家经常“回头看”,看问题,看不足,看进步,看收获,看方向。其中,“我要做什么样的人”,这是三句话中的核心命题。其***不言而喻,就是希望我们的老师要做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人、一个对学校高度负责的人、一个让他人看得起的人、一个让领导师生满意的人。为此,我要求老师们要用极其负责的态度对待学生,用极其严格的要求对待自己,用极其信任的肚量对待他人。此外,在反思过程中,我和老师们不仅经常进行自我反思,而且还经常进行对比反思,看看别的学校、别的单位是如何做的,这样,我们找到了差距,就有动力;看到了长处,就有信心;明确了目标,就干劲倍增。“十问”是我对老师们提的要求,内容包括:(1)尊重学生人格了没有?(2)激励表扬学生了没有? (3)回应学生问候了没有?(4)与学生沟通了没有?(5)课上学生到齐了没有?(6)班会前备好课了没有?(7)注意学生表现了没有?(8)和家长沟通了没有?(9)班级活动参与了没有?(10)总结今天得失了没有?这样就能使我们的老师主动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在不断扬弃中走上一条自我成长之路。可以说,“三省十问”,是我们衡中快速发展的法宝,也是我们克敌制胜的利剑。
【陶继新】孔子的高足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你们也有“三省”,而且是针对衡中教师而提的三省。您说得对,“我要做什么样的人”是一个核心命题。老师们来衡中,不只是来教授知识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不断的生成智慧,提升其人格的境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但可以在考场上有战必胜,在未来生命行程的其他工作、学习及活动中,也会不断地从成功走向成功。即使出现一些问题,即使犯下一些错误,也会纠正问题,改正错误,随即走向更大的成功。教师呢,则在培养学生的过程,净化了自己的心灵,增长了生命的智慧,提升了人格力量。
教师每天“十问”,且问而无愧,就会越来越优秀,越来越受学生的欢迎。比如关于尊重学生人格的问题。教师不是凌驾了学生之上的尊贵之人,而是与学生人格平等的“人中人”。而且,当教师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待的时候,学生不但不会看低教师,反而会更加尊重敬仰教师。这样,教师再做学生工作、教学的时候,就可以抵达事半功倍的境界。再如“回应学生问候了没有”,这似乎无关大局,可是,教师的一个礼貌与亲切的回应,往往让学生心生暖意。这样,他们从教师那里得到了一种自然而又美好的爱,并在上课或其他活动的时候,因这份爱的滋养而拥有良好的表现。看来,“十问”都是在漫不经意间,融合了师生的关系,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
【张文茂】是的,正是我们充分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我们才要求老师们经常进行反思总结,时时看一看还有哪些不足,处处想一想还有哪些漏洞,事事找一找还有哪些差距,把问题原因找准,把突破思路弄清,把整改措施抓实。反思涉及方方面面,不管是教学,还是班级管理,都要进行全方位的反思。前几年,我们建立了一套教学观摩系统,这套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可以把每个教室里的课堂教学完整的录制下来,于是,学校就鼓励老师们,每个学期每人至少自录两节反思课,课后对自己的课堂反复观摩,反思自己课堂教学每个环节的得与失,如导入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兴趣,问题设置是否科学、有效,教态是否大方、得体,语言是否干净、精炼、教学过程是否高效等等。同时,我们每位老师每个教案都含有教学反思环节,其目的也是为了反思每一节课的得失,明确改进方法及努力方向。另外,继“一课一研”活动之后,我们近期又推出了“一课一思”的举措,就是举全组之力,集全组智慧,一起反思同一节课的教学,不断改进,不断提高,并为以后如何上好这一节课积累经验,提供指导性意见。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大提高,实现高考成绩的大突破,推进各项工作的大变化,加快学校发展的大跨越。
【陶继新】鼓励老师们每个学期每人至少自录两节反思课的意义重大。一个教师长期教学中,会有属于自己的教学个性,有些是很见亮色的,有的则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可是,往往是身在其中,而不知其端底。看了录像,就会一目了然地发现自己的教学好在哪里,问题出在哪里。我自己也有体会,第一次看自己报告的录像,发现确实有很多令我兴奋之处,同时,也发现有两三个地方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可是,当时讲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于是,我就立即改正,且发扬好的讲法。所以,这些年的讲课,就有了不断的提高。想当初我教学的时候,整个曲阜师范学校只有一个小电视机,录像之事是不可能想到的。现在不少学校有了这种条件,可是,真正用这种办法做的,还并不太多。你们不但做了,而且做得相当精彩。这让我想到,一个学校的精彩,不是一点两点的精彩,而是全方位的精彩。如果哪个小点上出现了问题,它就会影响到全局。
“一课一思”的高明之处在于,不单单个人要思,还有集体之思。这样的思,就有了集群体智慧之妙,就有了更大的价值。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逐渐形成一种发现他人优长与寻找他人问题的习惯,有了“***之美”的品德。这是一种高品位的合作共赢,是一所学校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张文茂】第五项措施是沉下身研。多年来,我们将教育科研工作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突破口,一直坚持“教育科研就是生产力、教育力、增值力”的理念,一以贯之地推进科研兴校、强师、提质战略。我们一方面制定了教科研五年发展规划,并具体制定了《衡水中学科研标兵评选办法》、《衡水中学教科研制度》等,大力推进教育科研的发展。同时,我们不断完善教育科研管理机制,引入了竞争激励机制,把能否承担科研课题、承担课题的级别层次、科研成果大小,作为教师评职晋级、评优选模的先决条件,并把课题研究工作列入中心教研室考核奖励之中,激发了广大教师自觉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加速了课题研究在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和推广。特别是学校每年都要召开教育科研成果表彰大会,对相关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对提高教师科研积极性和专业水平起到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由此,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十一五”期间,学校独立主持承担了60余项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老师们有500余篇论文在国家、省级媒体公开发表,有70余项成果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如省级重点课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研训体制研究》不仅提炼出了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七子工程”,而且还荣获了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省级重点课题成果《以校园文化创新促进和谐校园构建的实践研究》荣获“全国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等等。
【陶继新】对于一些课题研究,往往“耿耿于怀”;因为有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进行课题研究,而为了评职称,为了给学校增点出名的砝码。所以,有的学校参加了不少课题研究,结果成效寥寥无几。你们则不然,是真正地进行课题研究。为什么同一个国家或省级课题,有的收获不大,你们却成果斐然呢?这其中有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你们在进行课题研究的时候,不是就课题研究课题,更不是为了谋取某些名利,而是基于衡中的现实情况进行研究的,甚至是基于不同教师的不同情况研究的。大凡基于问题的研究,都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你们的教师发表这么多的论文,一方面说明研究成果丰硕,另一方面说明写论文已经成了他们的日常行为。论文,更多的不是命题让我写什么,而是我想写什么,甚至不写就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这样,写出来的论文才有可读性,才有研究价值。而且,写论文的过程,也是对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的过程,也是科研理论水平不断升华的过程。一个教师,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厚实的理论基础的话,就会有可能实现从一般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张文茂】为了全面推进教育科研工作,我们提出了“314”工程:遵循一个原则----科研兴校、科研强师、科研提质;强化一个观点----教育科研与教学质量并行不悖,相得益彰,只要真正搞好了教科研,不仅不会耽误时间、影响教学,而且还会有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落实一个标准----课题引导、过程关注,立足应用、服务课改,人人参与、整体提高,打造精品、扩大影响;要全力做好四个结合----与教学质量提高相结合、与新课程实施相结合、与专业素养提升相结合、与特色校园创建相结合。为此,围绕“314”工程,我们把教育科研与教学质量提高结合起来,增强了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教育科研与新课程实施结合起来,把新课改理念内化为了课堂教学行为;把教育科研与专业素养提升结合起来,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文化底蕴;把教育科研与特色校园创建结合起来,以精品成果的大推广促进了学校国际化进程。
【陶继新】教育科研与教学质量有着内在的联系,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科研,不但可以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更可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教师并不缺少经验,缺少的是对这些经验的梳理,缺少的是理论的升华。所以,理论学习之于教师是十分必要的。有些理论,从表面看与教学关系不大,可是,这正中了老子之言:“无用之大用。”在这方面,我是很有体会的。我看的很多书,大多与教育没有直接的联系,可是,它却可以让我站在一个更高的视野上,去认识教育,甚至去俯瞰教育,结果,常常发现一些只在教育圈子里行走者看不到的问题。而教育科研,除了让教师阅读一些教育专著之外,还要让他们读教育之外的大师的理论书籍。这样,他们就可以跳出教育看教育,站在一个高起点上看教育。再研究教育教学的时候,就会独辟蹊径,就会有新的发现。这并不排除我上面说的基于问题的研究,更不排除实践。不过,只有这些是不行的,当然,只有高深的理论研究也是不行的。只有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让教育科研步入一个高层境界里。
【张文茂】为了把教育科研与教学质量提高切实结合起来,我们努力增强了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力开展校本研修,紧紧围绕着教育教学工作,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教育科研的立足点。我认为,只有针对当前迫切需要弄明白的疑惑进行研究,教育科研才能找到生存的位置,才能找到发展的空间,形成新的生长点。上学年,我校立项了《习题讲评课的模式研究》这一课题,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反思、研究和重建,改变习题讲评课效率低下的现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像这种校本研修活动,更加注重了教学研究过程的质,注重了教学研究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注重了教师专业成长之下的学生发展。这也就要求我们,务必要抓好教学过程管理,搞好过程研究。课题的实施,是一个从假设到验证,再到推广的过程。它需要大量的、反复的实践,它追求的是实践中的探索,它注重的是过程中的实效,哪怕是失误和偏差,也是宝贵的研究成果,这就是过程的价值所在。所以,只有密切关注和结合教学工作,牢牢抓住教学研究过程,使日常管理科学化、科研工作常态化、教学管理规范化,科研与教学并进,讲台与考场同频,实干不盲干,巧干不蛮干,层层推进,步步深化,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才能探索出新的规律、新的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而达到我们的研究目的,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终促进了广大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陶继新】《习题讲评课的模式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太有价值了!现在一些学校给学生布置了大量的习题,让他们沉入题海而不能自拔。这并不是否定习题的必要性,恰恰相反,高质量的习题,对于学生“温故而知新”是很起作用的。关键是,有些习题针对性差,有的质量非常一般。所以,做得非常多,效果却十分差。那么,如何让习题的质量更高,让学生从这些习题中摸清其中的规律呢?你们的讲评课的模式研究当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在有了高质量的习题之后,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仍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讲评,则讲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出现了差错?何以让学生不再重犯类似的错误。这样,学生就有可能走进“不贰过”的境地。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提高了教师对优劣习题的辨识能力,更提高了他们有的放矢解决学生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再做类似的高考题的时候,就会少出错误,甚至不出错误。
【张文茂】陶老师,您点评的太到位了,这也是我们的初衷啊。钱伟长曾经指出,“必须拆除教学与科研之间的高墙,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特别是当前,新课改已全面铺开,新的课程、新的教材、新的教育理论和新的教学模式,让我们的老师遇到了很多新事物、新问题,这些都亟待教育科研来支持,来释疑解惑。同时,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还存在着目标不明确、效益不突出的问题,也存在着从头讲到尾的个别现象。于是,我们把教育科研与新课程实施紧密结合起来,变“教”为“诱”,变“学”为“思”,聚焦课堂、关注课堂,研究课堂,坚持好的,修正错的,创造新的,让科研在课改中实践,让课改在科研中推进,切实把新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帮助和促进老师们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从而实现专业的快速成长。
【陶继新】《学记》有言:“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思是说,教师对人施教,就是启发诱导:(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劝勉而不强制;指导学习的门径,而不把***直接告诉学生。(教师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则师生融洽;劝勉而不强制,学生才能感到学习容易;启发而不包办,学生才会自己钻研思考。能做到师生融洽,使学生感到学习容易,并能独立思考,可以说是做到了善于启发诱导了。”你们的这种教法,正与《学记》思想相契合。《学记》作为中国第一篇教育学的论著,有着极大的研究价值。从一般意义上说,教师比着学生有着更加丰富的知识与教学经验,可是,如果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不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不可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衡中教学水平之所以如此之高,除了教师教学能力强之外,当与诱导学生积极学习有着内在的联系吧!
【张文茂】毋庸置疑,教育科研的深入开展对于老师们的专业发展意义重大,也可以说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为,教育科研不仅能让我们发现一个新的自我,而且能让我们发现一片新的天地;不仅能让我们认识教育规律,而且能让我们提高教学效率;不仅能让我们收获科研成果,而且能让我们体验教育的幸福。所以,我在大会小会上曾多次向老师们倡议,希望他们人人增强科研意识,不仅要研究本学科的知识,而且还要研究其他学科的内容,打破学科界限,跳出单一领域,向学科综合和跨领域转变,这样才能有效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和专业化程度。当然,搞研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老师们需要耐得住寂寞,舍得下苦功。记得有个对联说得好----吃苦是良图,作苦事,用苦心,费苦劲,苦境终成乐境;偷闲非善策,说闲话,好闲游,做闲事,闲人就是废人。不仅科研,任何时候,任何工作,都是如此。江山是打出来的,成就是干出来的,幸福是拼出来的。反之,如果我们把它看成一种累赘,那就很折磨人了,没有兴趣,不愿付出,不愿投入,必将是一事无成,更不用说专业素养的提高了,当然也就没有一点幸福的体验了。
【陶继新】欣赏您所说的科研的“扩大化”。这是一般人意识不到的,认为我在哪个学科教学,理所当然地就要研究那个学科。对本学科研究是必需的,而且应当认真研究。同时,还要研究其他学科的内容,以至研究教育之外的内容。这样,才能有一个更加宽阔的视野,才不至于顾此失彼。因为学科与学科之间有着很多联系,教育也只是社会的一个分支而已。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大家,既是某个门类的专家,又具通才之识。
您说得那个对联很好,这当是一个生命规则。大凡取得大成就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的还遭遇过很多波折,有过不只一次的失败,有过常人没有的痛苦。可是,他们对前程是抱有希望的,是极其坚韧的,是一往无前的,有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进取精神。所以,才有了大成功,有了大发展,有了大快乐。想想你们衡中,想想您自己,不也是这样吗?正所谓“待到山花灿烂时,她在丛中笑”也。
【张文茂】《纲要》明确提出,鼓励学校办出特色。而在特色学校的创建过程中,教育科研更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对于自己所承担的重点课题,如独立承担的国家级重点课题《普通高级中学精神特区建设与师生共同发展的研究》等,都力求举全校之力,人人参与,集体攻关,合力推进,以科研发展特色,以科研引领特色,以科研养育特色,以特色研究提高学校和老师们的学术影响力和实践影响力,研出大成果,产生大影响,凸现大效应,彰显衡中色彩、衡中风格、衡中气派,进而把学校建成独具衡中风格的特色学校。当然,这一研究过程,不仅仅是对推进学校的特色发展和科学发展意义重大,它也必将对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陶继新】衡中的名气之所以持续“升温”,一个核心要素就是精神特区的建构。其实,很多学校比你们学校的硬件建设不知要强多少;可是,他们的升学率依然很低,师生的幸福指数也不高;有的学校的制度建设做得也不错,可是,依然走不到全国名校的行列,更无法与你们学校相提并论。究其原因,就是师生的精神能量不足。在采访您与你们的师生时,总是感到有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无时无处不彰显出巨大的力量。有人说,***之所以能够打败蒋介石,除了谋略与正义之外,靠的就是精神胜利法。在***看来,你有飞机大炮,我有小米加步***,你盘踞在大城市,我在农村与山区,可是,农村可以包围城市,我一定可以将蒋介石打败,我领导的军队甚至老百姓,都认为这是确定无疑的事情。有了这种精神力量,几乎是无往而不胜。你们学校的师生也有一种精神胜利法,即衡中永远都是全国一流的,都是不可替代的。于是,每天精神百倍,每天都去迎接新的胜利。结果,胜利的女神也就翩翩降落到了你们的学校。
【张文茂】从2004年我们开始组织首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表彰以来,学校教科研成果的质和量,都取得了惊人的变化。 第一届评比,有32项成果和论文参选,而今年这一届却多达216项成果,翻了近三番;第一届,有一篇国家级论文就可获一等奖,而本届却只能拿到三等奖;第一届,省级以上成果和论文有14项,而本届高达123项,翻了三番;第一届,学校共发奖金3200元,而本届是45100元,增加了13倍。变化是巨大的,成就是显著的。不仅让老师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更为重要的是极大提高了老师的专业水平。以研为本,本固则气足;以研促教,研盛则教兴!所以,这几年,我又要求教科处站在师生发展、学校发展、历史发展、国家发展的高度,务必把课题研究从重数量转移到重质量上来,研究真问题,阐述真思想,在科研引领、浓厚氛围上用真劲,在过程管理、阶段指导上下苦功,在成果质量、课题转化上求实效,使其切实转化为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的内驱力和源动力。就这样,随着“314”工程的深入推进,老师们在研究中工作,在学习中成长,每个人都带着课题进课堂,力求让课堂成为科研主战场,让每个学生成为研究对象,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极大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推进了学校的持续科学发展。
【陶继新】从重数量转移到重质量上来,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转移。数量可以说明一些问题,而质量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如何提高科研质量呢?渠道当然不是一条。而我认为,您所说的“研究真问题,阐述真思想”当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这好像不是大问题,其实,却是当前科研的一个最为要紧的事情。因为不少科研,不是研究真问题,甚至从科研一开始,就不是出于真心为了教育的发展,而是为了一己之名之利。所以,很多课题研究,从开题的那天起,就带有功利色彩,于是,一结题,就万事大吉,一了百了。问其有什么收获,他自己都莫名其妙。有的学校的课题匾牌一大堆,可是,不但不是名校,甚至非常差。离开了真,即使一时有了名气,也终会一败涂地的。所以,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其实,干任何事情都一样。你们整个学校的发展,都因了真的存在才有了生生不息的原动力的。
【张文茂】在全面推进教科研的基础上,我们还大力落实学科组教研制度,就是每个学科每周都要定期组织两次集体教研,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贯穿始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四结合、八统一”校本教研模式。同时,学校还积极鼓励老师们立足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在教中研,在研中教。从本学期开始,我们又推出了“一课一研”制度,旨在发挥每一位教师的聪明才智,以集体智慧提高每一节课的效益,把每节课都打造成精品课,实现课堂效率最大化,同时也可以起到“传帮带”的作用,避免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走弯路,促使青年教师更好更快的成长,并优化组合各方面教学资源,高效低耗,共享共赢,共同享受幸福的教育。“一课一研”分系列组织开展,时间每次在20--30分钟,其研究主要内容是学情和第二天授课的目标、内容、重难点、学法和教法等,专人主讲,人人发言,各抒己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不能走过场,力求人人有收获。相信,这一制度的推行,也必将收到良好效果。
【陶继新】学科组教研同时发挥了两种作用:一是教师个体的能动性,因为教师很多时候以个体智慧呈现出来的。每个个体积极主动了,整个教学就会出现蒸蒸日上的景象。二是群体的积极性。大家在一起教研,取长补短。有的教师有哪些好的想法,可以让大家分而享之。当人人都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让大家分享的时候,就会形成一种集体智慧。而且,有了分享意识之后,思想境界也提升了。这就为整体发展奠定了优质的群体基础。
“一课一研”的意义在于,它让每一个教师关注了学情的研究,这个恰恰是目前一些教师不能突围的原因之一。同时,将第二天授课的目标、内容、重难点、学法和教法等研究透了,可以让每个教师,特别是那些教学水平还一般化的教师,比较快地提高教学效率。时间长了,整体的教学水平的提升也就成了必然之势。
【张文茂】“一课一研”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带队伍,就是让青年教师真正参与到研究中去,他们不仅仅是带着耳朵去听,而且还要主动去思考、去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他们的成长自然会持续加速。这些年,我们招聘了很多青年教师,他们逐步成为了学校发展的主体力量。毋庸置疑,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作为校长,理应关注他们的专业成长,以尊重的力量激发其向上的热情和动力。在这里,我想重点说一说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问题。这些年,为了使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尽快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了解衡中的育人理念,衡中人的工作精神、生活方式以及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尽快融入到衡中这个大家庭。我们每年暑假都要对新毕业大学生进行为期两周的集中培训,期间,请各相关校长、主任、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对他们进行方方面面的培训,从大的方面来说包括如何育人、如何教学、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衡中教师,小到如何防止学生两极分化、如何合理处理班内事务、如何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如何上好班会课、如何参加党团生活等,特别是对他们在师德、人格修为上进行重点培训,让他们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处事。这一系列、全方位的系统培训,使他们学到了书本上、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使他们精神上得到了激励、思想上得到了引领、人格上得到了完善,为他们走好育人第一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去年的岗前培训后,一位青年教师深受触动,她说:“衡中可以算得上我的另一所大学,在这所人生大学里,我不但学到了如何尽快适应工作岗位,而且,我还学会了如何做人、做事,更重要的是,我还对自己的未来做好了人生规划。这对我是个更高的人生起点。”通过培训,我们许多青年教师成长迅速,已成为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
【陶继新】学生毕业步入工作岗位,有的认为学习已经结束,工作则成为其唯一的任务。其实,正如上面那个大学生所说,学校当是他们的第二所大学,且是更加重要的大学。我第一学历只是专科,从学校学到的东西,显然是不太多的。我走上教学岗位之后,一直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即使今天,工作三十多年了,依然天天学习。不是自己多么勤奋,而是知道自己缺少的东西太多,而实践中需要的东西又太多,所以,总有一种“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感觉。正是如此,才有了这点小成绩。你们的培训,让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有了新的认识,有了在新的“大学”里继续努力学习的追求。有了这种追求与思想,也就有了持续发展的可能。其实,这个大学生与那个大学生的知识背景差异并不太大,而工作之后是不是好好学习,才是拉开差距的主要原因。没有不可以“学而知之者”,只有通过持续地学习,才能实现生命的飞跃。
学习也不只是学习知识,也不只是学习如何教学;还有一个核心要素,那就是学习做人,学习做一个有爱心的教师。真正的名师,不但书读得多,课教得好,而且人也做得好。1985年采访于漪老师时,我就有一个感觉,她的教学艺术水平之高的背后,有一个高尚人格的支撑,不然,就成不了于漪。人的心灵净化了,思想境界高了,学习起来,教起学来,就会是另一种状态。教师需要言教,更需要身教。而一个充满爱心与拥有责任感的教师,即使开始的时候教学水平差一点,也会后来者居上,甚至成为名名师的。
【张文茂】在岗前培训中,我们针对“如何打造班级文化”进行了专门培训。比如说,要想带好一个班,就必须做到“三常思”,做好“三部曲”。带班三常思:一是常思我用什么理念带班?二是常思我要带成什么样的班?三是常思我现在带的怎么样?我要用文化带班,用爱心培养、用真情感动、用榜样激励、用人格熏陶,带出团结向上、凝心聚力、敢打必胜的班集体。带班三部曲:第一步是深入学生,把握学情、班情。了解每个学生的名字、家庭情况、父母工作单位;是否是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困难家庭等,乃至各位学生干部在学生中的口碑如何?第二步是抓好三项基础工程,即健全班团组织、建立班级公约、制定班级成长方案。第三步是积淀班级文化,用班级文化引领班级,管理班级,发展班级。这样的培训,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太有好处了。我们的老师刚进衡中就能担任班主任,而且带班都带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陶继新】“三常思”会让新班主任少走弯路,尽快进入班主任的角色之中。而且,有了这个“三常思”,就不会满足于现状,就会永远努力。即使取得了成绩,也不会骄傲自满,而是攀登另一个高峰。新教师到一所学校,起步阶段非常重要。他们接受了积极的教育,就会积极向上。这种状态,会给新教师一种特别的力量,会让他们感到学校是一个熔炉,是一个锻炼人的地方,也是一个成就人的地方。
带班三部曲要求非常具体,它让新教师学到的是带好班级的核心内容。只有了解学生,只有关心学生,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才能因材施教,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而且,构建好优质的班级文化,教育教学工作就会变得相对简单。文化是可以“化”人的,即使有的学生表现不佳,也会为良好的班级文化所“化”。有了这种优质的文化,也就有了班级长足发展的动力。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