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光洞深处怎样进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乾隆在位时多次下江南,有说六次;也有说七次。那个时候所说的江南,就是现在的苏杭一带。乾隆下江南其实主要还是考察经济,安排朝廷的钱粮。江南是鱼米之乡,出产丰富,又有大运河运输便捷,北方的很多物资要靠从江南供应。另外,乾隆还要看看那里的知府、督造们是否尽心为朝廷办事;漕帮盐帮是否安居乐业。除了考察经济,乾隆当然还会去看看北方没有的江南景色,他就看见了无锡惠山脚下的寄畅园。这是过去明朝官宦的私人园林,典型的江南风格,白墙灰瓦翘角楼。乾隆回京后就要求在清漪园里借寄畅园的意境建造了这座谐趣园,最初叫做惠山园,但是里面的亭台楼阁都改成北方建筑样式,也就是皇家所用的建筑样式。嘉庆十六年园子重修后,取了乾隆“一亭一径,足谐奇趣”之意,改名为谐趣园。
谐趣园的这座大门就是这样,坐东朝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卷棚硬山顶。这个大门是属于屋宇式大门,三间一启,王府制式,更高级别的还有五间三启。
进得宫门,二边是游廊,正面则是一片荷花池。北京西郊过去有很多水,为了保证漕运之水。明代时就从现在昌平一带引泉水南下,和沿途小河(包括万泉河)一起汇入西山脚下的西湖,应该是现在西堤外的那片野湖。乾隆修颐和园即以西湖为基础扩大、疏浚后成为颐和园的昆明湖和后湖。谐趣园里的荷花池之水来自后湖,从西北角的一个水闸进入园中。水闸之后有一条水道和一片翠竹,水道旁的一块大青石上有乾隆御题“玉琴峡”。春季放水的时候,在此竹林边即可听见潺潺水声。这片荷花池也不一般,一般的水塘免不了漏水,池中之水会不断渗入地下,因此需要不断进水补充。过去的京西有充足的水源,颐和园里的水也是流动的。上游来的水经过昆明湖之后,从南边流入昆玉河。谐趣园里的水也是这样,从玉琴峡流入,从南边流出,过去一直都是这样。近些年,北京缺水情况逐渐加重,谐趣园的水便不再流动,每年春季从玉琴峡放水进来,入冬之前从南边放出去,以免结冰挤坏池边石壁。可是荷花池里的水并不是很快流失,不知道池底的防漏是古代还是现代工程。
荷花池宫门对面有二座柱亭。一座是正方形的,一座是长方形的。
两座柱亭结构相仿,都是坐东朝西里外双层凉亭,卷棚歇山顶,封闭山花。其内部既没有藻井也没有天花板,直接就是彩绘梁架,这叫露明。
&这两座凉亭也有不同的地方。中国古建色彩是有讲究的,通常来说能见到阳光的地方漆成暖色,一般都是红色,比如柱子;而屋檐下或者室内彩绘则以冷色为主。这两座亭子的外立柱一个是漆成了红色,这是遵古制;而另一座的外立柱则是漆成了绿色,与古制不同。另外,一座亭子临水而建;另一座亭子立于水上成为水榭。两座亭子互相呼应,相似而不雷同,表现出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变化之道。
亭子的前面,也就是西面,中间一跨就是大门,门上都有乾隆题的楹联。北亭,也就是方形凉亭,上联是“云移溪树侵书幌”;下联是“风送岩泉润墨池”;横匾是“饮绿”。“书幌”说的是书房中的窗幔,“墨池”就是笔洗。整幅楹联说的是云彩飘过窗幔外溪边树梢,就好像是一支笔;而泉水乘风流进荷花池又恰似墨池盈水;就是读书写字之余抬头向窗外望去产生的遐想,有笔有墨。南亭,也就是长方形的亭子,上联是“宫微山川金镜里”;下联是“丹青云日玉壶中”;横匾是“洗秋”。“宫”就是宫殿,在这里是“大”的意思,金镜指的是荷花池里的碧水;丹青是绘画的颜料,玉壶:南北朝诗人鲍照有“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唐朝诗人王昌龄有“一片冰心在玉壶”。乾隆在这里是说荷花池水中映照着远近大小山川,而彩云红日就像玉壶里的画一样纯美。
宫门进来的右手也是一座临水亭子,和饮绿亭类似,里外双层正方形,但是四角攒尖顶。
它的内部有平棋天花,图案是经典的团鹤,团鹤平棋象征长寿。
这个亭子也有一块横匾,上面写着“知春亭”。
过了这个知春亭,顺着右手游廊继续往前走是一座房子,坐南朝北,面阔五间卷棚悬山顶,前面有檐廊。
它的正门外廊柱上也有乾隆题的一副楹联。上联是“茭花晓映雕栏日”;下联是“莲叶香涵玉沼波”;横匾“引镜”。上联中“茭”本指叶子交叉长的植物,比如茭白和竹笋,此处当形容莲花的重瓣,茭花对应于下联的莲叶。日出的霞光照在栏杆上,映射出莲花的影子。下联中“涵”可当含解,“沼”即水池。池中碧波上飘来阵阵莲花香。此一副楹联中既有美景又有花香。
站在门前看饮绿亭,亭亭玉立。
&由此处顺着荷花池南岸东行即是刚才说的“洗秋”、“饮绿”二亭。过了二亭,是一个游廊,游廊的东端连着一座房子,这座房子非常简单,面阔三间卷棚硬山顶。
&它的门前也有一副楹联,谐趣园里所有的楹联都是乾隆所题。上联是“窗开树色连山净”;下联是“户外岚光带水浮”;横匾“澹碧”。“岚光”是指山里的雾气在阳光照射下的光影。此联是说推窗即见满山绿树婆娑,阳光照射在水面的雾气上栩栩生辉。“澹”是指恬静、安然的样子。
澹碧榭前面的水面上有一座东西向的石桥,桥的东端立有一座石牌楼,二柱一楼,单檐庑殿顶,砖雕仿木斗拱,下面是抱鼓石门墩兼做夹杆石。非常漂亮。
这是大家熟知的知鱼桥。知鱼典出《庄子?秋水》中惠子所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门柱上照例要有乾隆所题楹联,东面上联是“月波潋滟金为色”;下联是“风濑琤琮石有声”。潋滟:相连之貌,唐朝诗人温庭筠有“佶栗金虬石潭古,勺陂潋灎幽修语。” 。琤琮:击玉之声,宋朝范成大有“海山之湫龙所宫,溅瀑下赴声琤琮。”濑:在沙石上流过的湍急水流。二句描写的是金色月光洒在碧波上连成一色之美和水流击石如玉相碰声音之美。
门柱西面也有一副楹联,上联是“回翔凫雁心含喜”,下联是“新茁苹蒲意总闲”。凫雁:野鸭和大雁。唐朝诗人温庭筠有“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想来当年的谐趣园内是有很多飞鸟水禽的,飞来飞去令人满心欢喜。苹:一种蒿,例《诗·小雅·鹿鸣》“呦呦鹿呜,食野之苹”。蒲:水草也,可以作席—《说文》。此句赞荷花池中蒿草遍生,很有世外桃源的意境。
这座牌楼上还有很多乾隆的诗刻,作于不同年代,最后的一首作于嘉庆元年。现在看到的共有十六首,都刻在门框的空白处。
其实无锡寄畅园里也有一处景叫作“知鱼槛”,同样取意自《庄子?秋水》。
过了知鱼桥就到了谐趣园的最东端,这里有一座建筑叫做“知春堂”。它坐在一个高台座上,台座前面有台阶上下。知春堂面阔五间,进深一间,上面也是卷棚硬山顶,堂前有檐廊。颐和园里以“知春”为名的有三处,第一处便是众人皆知的知春亭,坐落在昆明湖东岸文昌阁下面的岛上;第二处是前面所说谐趣园一进大门右手的知春亭,它虽然也叫知春亭,却没有昆明湖边的那座名气大;第三处便是这座知春堂了。
知春堂最早叫做载时堂,是谐趣园主要建筑之一,光绪十四年重修颐和园的时候改名知春堂。载时意为按照四季时令起止行事。载,行也。言行四时以象天。《史记·五帝本纪》中有“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 改为知春堂意为在此感受春天来临,韩愈有“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知春堂门前廊柱上也有一副楹联,上联是“七宝栏杆千岁石”,下联是“十洲烟景四时花”。七宝说的是《法华经》里的金、银、琉璃、车渠、真珠、玛瑙和玫瑰,这里是泛指珠宝;这句说的是栏杆珍贵石头古老。十洲即为神仙居住的十座海岛: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和聚窑洲,这里是指颐和园;烟景:烟水苍茫的景色,崔涂有句“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此联赞叹这里满眼都是宝物和美丽的风景。对仗很工整,词虽华丽却不俗。
从谐趣园宫门进来往右手走,是上面说的这些楼台亭阁,而往左手走则是另一些建筑。左手也是一个游廊引向下一所建筑,谐趣园里有很多游廊,除了长廊以外,颐和园里就数这里的游廊最长了。谐趣园游廊的形制和长廊也基本一样。这个左手的游廊从宫门的左山墙直接连接,叫做穿山游廊。
游廊和房梁上都有彩绘,这些彩绘类似于长廊里的彩绘。梁枋上有的在头部绘有经典的旋子图案,有的则是不断头万字纹。梁枋中部的包袱里面有典故人物,也有花鸟鱼虫。风格上说,这些彩绘属于苏式彩绘,但是经过皇家发挥,已经比江南园林更加色彩艳丽、雍容华贵,尽显皇家风范,叫做官式苏画。
游廊的另一头连接的是谐趣园里另外一处非常重要的建筑,就是澄爽斋。
这是一座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的殿,卷棚歇山顶,四周有檐廊。它的正面有一个临水露台,带汉白玉栏杆。
澄爽:清爽、清朗的意思。《晋书·陆机陆云传论》中有“风鉴澄爽,神情俊迈“之句;白居易《叔孙通定朝仪赋》中有“天地澄爽,宫殿清旷”。站在此处迎徐徐东风,观园中美景,颇觉神清气爽。澄爽斋廊柱上的楹联,上联是“芝砌春光兰池夏气”,下联是“菊含秋馥桂映冬荣”。芝是一种香草,《荀子·王制》中有“好我芳若芝兰”,上联中芝与兰相对,春光与夏气相对,砌与池相对。这里的池是动词,作包围或盛装解。馥:香馥;荣:荣华。下联中菊与桂相对,秋馥与冬荣相对,含与映相对。全联中四种花草对应四种季节,对仗严谨,别致优雅。
过了澄爽斋往前走,也就是往北走,有几间耳房。规格虽然不高,倒是有五六间,大概是宫人劳作之所。
再往北就是谐趣园里唯一的楼了,叫做“瞩新楼”。
瞩新楼坐西朝东,上下二层,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卷棚歇山顶,上下都有一圈檐廊,造型华丽气派,仪态万千。瞩新楼建在园中平地之上,而其楼后便是谐趣园西墙,墙外却是万寿山脚下,地面从谐趣园宫门向北一路上坡,走到瞩新楼后身的时候刚好和瞩新楼的二楼齐平。因此,从谐趣园外看瞩新楼只有一层。瞩新楼下就是玉琴峡,来水之时便会有云雾升起,因此,当年乾隆题此楼为“就云楼”。光绪重修时改题“瞩新楼”,意为瞩目一新。
瞩新楼上下正面中间外面廊柱上各有一副楹联。
楼上的一副,上联是“万年藤绕宜春苑”,下联是“百福香生避暑宫”。万年藤:即为木通,一种落叶或半常绿藤状植物,此处借其字面之意,要搭配那个“绕”字。宜春苑:唐玄宗游猎之所。此处借李白《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诗中意境。此联说的是站在楼上观园中景色绮丽,紫殿红楼、垂丝百尺、春风习习、莺歌燕舞、福星高照、怡香满园、暑气不侵。
楼下的一副,上联是“瑶阶昼永铜龙暖”;下联是“金锁风清宝麝香”。瑶阶:玉砌的台阶,出自晋代王嘉《拾遗记·炎帝神农》中“筑圆丘以祀朝日,饰瑶阶以揖夜光”。昼永:宋代词汇,意为白昼漫长。金锁是一种佩饰,代表富贵吉祥。宝麝:产自西藏的名贵麝香。此联是说在此楼看见澄爽斋汉白玉露台上的铜龙在白天日光下暖洋洋的,而露台上像金锁一样的香炉中飘出阵阵沁人肺腑的香气。
过了瞩新楼,沿着荷花池北岸向东走就是涵远堂。涵远堂是谐趣园的正殿,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卷棚歇山顶,四周有檐廊。涵远堂的前面有石阶码头,皇上游荷花池的时候,游船可以在此停靠。最早的时候,这个涵远堂只是一座三间的敞轩叫做墨妙轩,没门没窗。里面摆放从三希堂法帖摹刻的石碑,这是乾隆最得意的收藏。后来几次改扩建,现在的建筑是慈禧最后改建的结果,石碑也搬走了。慈禧来游园的时候在此休息。
涵远堂门前廊柱上的楹联,上句是“西岭烟霞生袖底”;下句是“东湖云海落樽前”。西岭是指西山,东湖是指昆明湖。此联对仗非常工整,而且与自然互相呼应,又很有气魄,抒袖生烟、招手降云,很有意境也很大气。再抬头读那“涵远堂”横匾,与此楹联严丝合缝,远山近水五彩云烟莫不涵于此堂。
涵远堂身后两侧有九曲游廊向东西两边伸展,西侧的游廊绕过一片竹林,跨过“玉琴峡”和“瞩新楼”相连。东侧的游廊连接的是“兰亭”。
兰亭,四角攒尖顶,是曲廊的一部分,因此它的正面虽有廊柱开门,却没有台阶上下,而且只有“兰亭”横匾,没有楹联。
别看兰亭没有楹联,但这里也不缺诗意。它里面立有一块诗碑,正面是乾隆所题的诗:
岩壑有奇趣,烟云无尽藏。石栏遮曲径,春水漾方塘。新会忽于此,幽寻每异常。自然成迥句,底用锦为囊。
背面是“寻诗径”
乾隆此诗还有一段序:“过就云楼而东,苔径缭曲,护以石栏。点笔题诗,幽寻无尽。”此诗典出南宋计有功的《唐诗纪事》,其中记载“李贺每旦出,骑弱马,背锦囊,遇所得赋诗,书投囊中”。《唐诗纪事》是八十多卷巨著,收有唐代诗人一千多家的诗作,还有一些记事传说。宋代陈与义则有《寻诗两绝句》。乾隆颇得中华文化熏陶,常以诗文示人,或题于山中诸石,或题于石碑上下。这块碑的上下左右还有乾隆的一些小诗。
涵远堂和兰亭之间曲廊之北的山凹中还有一所别院,叫做“湛清轩”。
站在湛清轩门前可以看见曲廊和荷花池。
湛清轩规模不大,面阔只有三间,进深一间,卷棚悬山顶,但是它的周围有檐廊。湛清轩的意境和清华园一样,都是来自东晋谢琨的《游西池》中“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昃:太阳西下;“湛”字在此意为“沉”,清华:景物清秀美丽。原诗是说夕阳西下,群鸟归巢,在水边树上鸣叫不已,西池畔的水色和花木隐入暮色。乾隆当年站在湛清轩看见的暮色应极近谢琨所见,因此顿有此感。
正门前的廊柱上有一副楹联,上联是“万芴晴山朝北极”,下联是“九华仙乐奏南薰”。笏:朝笏,古代官员上朝时手持的板子,清朝已不用。晴山:陆游《朝中措》有“晴山滴翠水挼蓝”。九华:九华山,在安徽青阳县,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南薰:即《南风》歌,传为虞舜所作。全联的意思应为:重重山峦就像一众持笏臣子面北而朝,飘渺的歌声就像九华山的《南风》仙乐。乾隆这是想象着君临天下、天子下凡的胜景,词句是否工整已经不关心了。
由兰亭顺着曲廊向东。
走倒头便是圆亭,它和知春堂并排而立。这是颐和园里唯一的圆亭,六柱重檐攒尖顶。
&圆亭是有天花的,也是团鹤平棋。
有人把这个亭子叫做“小有天”,其实不对。谐趣园里曾经有过小有天的一些建筑,确实是在现在圆亭的附近。后来几次重建的时候,小有天被减去了,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小有天遗留的楹联和横匾曾经挂在圆亭朝东的门柱上,后来给摘掉了,因为名不副实。
圆亭北侧是一片假山,假山中应有一山洞,过去叫作“涵光洞”,是原来小有天的一部分。关于涵光洞的位置,有一些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是在玉琴峡北侧的假山;有人认为是在涵远堂后面的假山,我觉得还是在圆亭北侧比较可信。一来其它那些假山都还在,却找不到“涵光洞”的影子;只有圆亭北侧因为小有天的消失而失去了一部分假山,因此“涵光洞”也一起消失了是可信的。小有天的消失是因为光绪年间重修颐和园的时候没有修复。小有天是道教称谓,道教称天上有“十大洞天”和“三十六小天”。涵光洞意为由此洞可上达小天。
谐趣园的建筑规模都不大,小巧玲珑;而且也不十分华丽,所有屋顶都是卷棚顶,只不过有硬山、悬山和歇山之分。只有知春亭和圆亭是攒尖顶。屋顶也没有采用琉璃瓦,而是灰瓦。这是因为这里是皇上休息散心的地方,而不是正式殿堂,因此建筑形式上也就轻松了许多。
谐趣园的秋天非常漂亮。看看这是圆亭秋色。
这是湛清轩门前。
到了冬季,雪后的谐趣园。进了宫门看见的饮绿亭,荷花池被雪,垂柳失绿。
从瞩新楼下向知春亭望去。
从瞩新楼下观饮绿、洗秋二亭,绿已饮干,秋亦洗白。
竹叶上的雪粒在红梁的衬托下显得分外妖娆。
兰亭寻诗径诗碑上的乾隆题诗名为《题惠山园八景寻诗径》,由此而知,乾隆当年是在此惠山园中修有八景。这八景就是知春堂、湛清轩、瞩新楼、澄爽斋、知鱼桥、饮绿亭、寻诗径和涵光洞。现在因为失去了涵光洞,所以惠山八景就少了一景,谐趣园的完整性也就稍有缺欠了。
谐趣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占地不大,可是楼堂桥舍、山水洞石样样不缺,真是精致。游颐和园如果不去谐趣园那必然是极大的遗憾。常规的旅游团带领中外游客游览颐和园还真是不去谐趣园,他们一般都是走玉澜堂、长廊、排云殿到石舫,也就是前山一带。然后在石舫解散自由活动,那些游客也就是看看石舫周边,顶多爬上后山看看喇嘛庙,然后翻山从大戏台西边返回东门。有一些游客会从石舫坐龙船去龙王岛,再看看十七孔桥,然后顺着东堤、文昌阁、知春亭返回东门。而且旅游团带领游客游完颐和园当天还要去圆明园,或者反过来,因此,在颐和园的时间根本不够仔细观赏。这样一来,谐趣园就成了本地游客和外地自由行散客的目的地。
谐趣园是颐和园里我最喜欢的景观,百游不厌。
阅读(123)|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在LOFTER的更多文章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谐趣园—颐和园的园中园',
blogAbstract:'\r\n乾隆从即位开始就在北京西郊修建皇家园林,这座颐和园是乾隆十五年(1750年)在这些园林基础上改建的一座,当时叫做清漪园。清漪园里面的昆明湖是人工开挖扩大出来的,挖湖之土便都堆在北岸形成了现在由东向西的万寿山。颐和园遭受过不少劫难,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过一次;1900年又被八国联军再次劫掠。第一次英法联军焚后,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修,改清漪园名为颐和园。1902年慈禧又重修过一次。\r\n从颐和园东宫门顺着东侧的夹道,或者沿着万寿山脊向东下山,就可以看见谐趣园的大门。普通话读“谐趣”是第二声和第四声,北京话读“谐趣”则是第四声和第三声。\r\n',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0,
publishTime:6,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2,
mainCommentCount:1,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
hmcon:'0',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