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一线城市容不下肉身,三线城市装不下灵魂。”从去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二线城市加入到人才争夺战中,并渐渐进入白热化状态。二线城市“捡漏”成为不少人调侃的热门话题。
日前,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围绕“城市抢人大战”的主题,推出《猎聘2018二季度大数据报告:抢人大战中的人才红利热点及流向》(以下简称“报告”),统计了抢人大战后人才排名前20的城市。
其中,杭州排名第一,人才净流入率为9.88%,比抢人大战前高出2.93个百分点。排名第二、第三的城市是长沙和西安,其人才净流入率比抢人大战前分别高出7.33和4.60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20个城市中,只有北京和上海在抢人大战后人才净流入率出现了降幅。上海下降了1.13个百分点,北京则下降了1.47个百分点,降幅最大。
每隔一段时间,逃离北上广深就会成为新的社交媒体话题。此前有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前两个月,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人才净流出率达到0.6%,较2017年同期增加0.05个百分点。
这些离开了一线城市的人们,最终去了哪里?《报告》选择了抢人大战中较受大众关注的7座热门城市进行分析,包括杭州、西安、长沙、武汉、成都、郑州、天津。
逃离北京,我选择了天津、西安、郑州、成都
在这四座城市的人才十大来源地中,北京来源的人才比例最高。其中,天津达到36.58%,西安为13.70%,郑州为11.67%,成都为10.54%。
当中的原因,离不开近段时间打得火热的“抢人大战”。在人口红利成为过去时,人才红利取而代之的今天,人才引进成为了各级政府与用人单位空前重视的问题。以天津为例:
在天津外来人才来源城市分布图上,北京可以说是“一家独大”,其余9个城市来源人才比例的总和勉强超过北京的1/2。
今年5月16日,天津市政府抛出了“海河英才”计划,40周岁以下只要携带***、本科及以上***及学历证便可在天津市“落户”,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条件,则更为宽松。
有记者在线下申请处采访了32个去天津落户的人,结果发现其中四分之三来自北京。为什么选择天津?用一位落户天津申请人的说法,“它是一个肉体和灵魂其实可以兼顾的城市。”
和天津一样,成都、郑州、西安也分别推出了自己的“人才新政”。
从成都的“45岁以内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凭***落户,并可免费入住青年人才驿站”;
到郑州,“专科以上学历在郑州就业居住后可落户,对‘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及硕博研究生给予住房补贴,给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人才提供每人10万元的首次购房补贴”;
再到西安,“应届高校毕业生在西安就业落户,签订劳动合同,并交纳社会的,给予1000元一次性奖励补助,并发放‘西纳英才、安心乐业大礼包’。”
近年,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陆续出台了最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其中提到,到2035年,北京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上海为2500万人以内。也就是说未来17年,北京、上海的人口增量极为有限。即便是京沪近期推出的人才新政中,面向的群体也是高端国际人才。
一边是“减量发展”的北京,一边是敞开大门的新一线城市,去留的选择其实也没那么难。
逃离深圳,我选择了长沙,武汉
有人说,没有外地人,就没有深圳。作为一个移民城市,深圳也十分乐意宣传自身开放的形象,“来了,就是深圳人”一度是深圳最知名的城市广告语。
然而近年来,逃离深圳的声音开始出现。今年7月初,华为公司研发部等部门从深圳迁出消息引起业内大量关注,虽然华为表态称,总部不会离开深圳,但不少吃瓜群众第一时间的反应是,连华为也受不了深圳的高房价了。
被高昂的生活成本逼退的不仅仅是科技企业,还有当地人才。根据《报告》,在长沙和武汉的外来人才的来源比例中,来自深圳的人才比例最高。
去年6月底,长沙发布人才新政,“本科以上毕业生‘零门槛’落户,在长沙工作还能连续两年拿到每年6000元以上的租房和生活补贴;硕士、博士毕业生首套房分别补贴3万元、6万元……”有数据显示,去年8月到今年6月,长沙办理全日制本科以上高校毕业生落户53167人,远超前十年总和。
人才新政的吸引力对于各地都是一样,为什么来自深圳的人才格外青睐长沙?一个猜测:湘籍人才回流。
此前有机构,基于9亿人春运前夕至除夕的迁徙态势,分析各地的外来务工人口数据,结果显示,中部地区仍是外出务工人口主要来源地,人群流向也主要是向北上广深等沿海发达地区。其中深圳外来人口中,湖南人占比最多,达到21.76%。
因此,当家乡的政策进一步跟上,选择回乡的人不在少数。
除了长沙,武汉也成为了不少来自深圳人才的首选。
作为全国科教重镇,武汉拥有89所高校、100多万在校大学生,是名副其实的“大学之城”。去年初,武汉启动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就业创业工程”,提出力争“5年留下100万大学生”,仅2017年,大学生留汉人数30.1万人,大学生在汉新落户14.2万人。
较低的人才成本,使很多科技企业考虑将总部建在人才资源丰富的二三线城市。正如小米武汉总部正式落户武汉时,雷军给媒体的回答一样,湖北及武汉的区位、人才优势明显,将在智能制造的产业转移中拥有极大机会。而像小米这样的科技公司落户,又进一步促进了人才的引进。
对于不断流失的企业和人才,深圳也并非无动无衷,日前,深圳新一轮“房改”正式落地,会否改变房价高企,住房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有待继续观察。
逃离上海,我选择了杭州
“上海是杭州的后花园”,这个说法一度流传于网络,“脸大”的程度震惊了一票人。但敢说出这种话,总要有几分底气。
根据《报告》在杭州人才的十大来源地中,来自上海的人才比例在抢人大战前后均为最高,其比例为17.48%、21.12%。
是一个绕不开的因素。首先,阿里巴巴诞生于杭州,它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就吸引了不少来自上海的人才,比如现任CEO张勇就是来自上海。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报告》分析的七个城市当中,只有杭州外来人才的行业来源中,互联网所占比例最高。除杭州外,其余城市占比最高的均为行业。
杭州拥有全国超过1/3的电子商务网站,除了坐拥阿里、等互联网巨头的总部外,还有大量的互联网创业公司。互联网人才拥有更多就业机会,这是成为“杭漂”最重有说服力的理由之一。
除此之外,人才新政的红利也必不可少。自从2017年开始至今,二三线城市轮番抢人,杭州也加入了它们的行列,多次升级了自己的人才政策,并发起全球抢人攻略,聚焦“国际人才引育留用机制”。
今年2月,杭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杭州人才国际化的实施意见》,重点围绕外国人才引进和本土人才国际化培养,创新提出“全球聚才十条”“开放育才六条”等政策。
逃离广州,我选择了深圳?
和其他三个一线城市的人才去往新一线城市不同,来自广州的人才选择了在一线城市“内部消化”。
《报告》显示,在深圳的外来人才中,来自广州的人才最多,在抢人大战前后为14.33%、14.25%。其次是来自北京和上海的人才。换句话说,当深圳本地的人才选择去长沙、武汉的时候,来自北上广的人才正带着铺盖卷往深圳赶。
套用杨绛先生评价《围城》的一句话,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下一篇:
& 彩版 & []eastmoney.cn &&& 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