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咏春拳小念头招式分解的招式有哪些?

用咏春拳的招式拧螺丝特别轻松|技艺|武术_凤凰资讯
用咏春拳的招式拧螺丝特别轻松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多年来,练拳变成了谭信泉的一个生活习惯,“如果一天不练拳,就像缺了什么一样,这20多年间,我最多就是一天不练拳,从来没有连续两天不练习的。现在我家有一个房间专门用作练功房,里面摆了木人桩、筷子和藤圈等,每天至少练习一个半小时。”实际上,谭信泉只是晚上来武馆教授拳法,白天他的身份是一名电工,“每天练功,身体好,上班不累,我会用咏春拳的招式来拧螺丝,又稳又顺,很轻松。”
原标题:用咏春拳的招式拧螺丝特别轻松日期:[]
版次:[A15]
版名:[发现广州]
字体:【大中小】
●功夫是靠汗水磨出来的,20多年间,谭信泉每天至少练习一个半小时。图中是谭信泉和弟子在对拳,同时指正弟子拳术的不足和错误之处。
●这是咏春拳练功用的木人桩,弟子离开师门以后,仍可早晚把木人桩当作对手来操练,防技艺生疏。如果一天不练拳,就像缺了什么一样,这20多年间,我最多就是一天不练拳,从来没有超过两天不练习的。”----广州市咏春拳协会理事 谭信泉采访了武馆里几个教练,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讲到了传承、弘扬中华武术,蔡观生说除了教学,他们还参加各种比赛,甚至参演某些纪录片的拍摄,比如《佛家拳》、《洪拳》等,或者做武术指导,他希望通过各种活动的交流,实现自己的愿望。胡海龙和咏春拳教练谭信泉则更直接,胡海龙正在“美化”自己独创的“龙行太极拳”,“不但要自己打得舒服,还要注重艺术和美感的体现”。谭信泉有两个德国学生,其中一个准备学成后,回国开班授徒。白天是电工,晚上教拳谭信泉习武是半路出家,20多岁开始接触武术,“我的师父就是我的一个同事,混熟了之后就有四五个同事跟他学习咏春拳,开始一两个月只是在旁边看,这叫‘领拳’,师父觉得差不多了就教第一个动作开马、扎马,这是基本功,每天都要练习。”谭信泉说,功夫是靠汗水磨出来的,再加上维持生计等原因,最后坚持下来的只有他一个人,“练武对一个人改变很大,首先就是让我远离了赌博,习武之前,下了班就去围观赌博的,有时也会打上一两把;还有就是让我的脾气收敛了很多,年轻气盛的张狂和火气都慢慢褪下去,学会了忍让。”20多年来,练拳变成了谭信泉的一个生活习惯,“如果一天不练拳,就像缺了什么一样,这20多年间,我最多就是一天不练拳,从来没有连续两天不练习的。现在我家有一个房间专门用作练功房,里面摆了木人桩、筷子和藤圈等,每天至少练习一个半小时。”实际上,谭信泉只是晚上来武馆教授拳法,白天他的身份是一名电工,“每天练功,身体好,上班不累,我会用咏春拳的招式来拧螺丝,又稳又顺,很轻松。”功夫不是用来表演的谭信泉说公司领导知道他会咏春拳,就请他在公司年会上作为才艺表演,展示一番,其实谭信泉并不太喜欢,“功夫不是用来表演的,我每天都会自己练习,这就相当于表演了。”作为一个身有功夫的人,行走江湖有没有遇到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情况?谭信泉想了一下,然后摇摇头。一旁的蔡观生接过话头:“我说几个小故事吧。功夫的基本功除了步法、身法外,最主要的一点是练反应。记得我女儿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人路过球场,此时一个足球飞过来,我下意识地一拳把球给挡回去了,要不然球就会砸中女儿的头,踢球的人都惊呼厉害。前几年,在上下九我陪朋友逛街,一个小偷抢了一个女孩子的背包就跑了,我追上他,一脚就给踹趴下了,随即一拳补在头上。”蔡观生说他也被小偷偷过,所以不喜欢小偷,下手有点狠。“去年事件发生后,很多女孩子过来学习武术,散打班一度阴盛阳衰。其实,我们不但要教人武功,更要传授做人道理,最起码要做到尊重师长,见面要行拳礼;不能滥用武力,不能危害社会。”老外徒弟想回国开武馆谭信泉有两个德国弟子,其中一个是托比(音译),“之前他在别的武馆学习过咏春拳,但是他的动作不协调,肌肉紧张。咏春拳最主要的特点----旋转并没有表现出来。他说我教授的咏春拳简单、实用,去年6月到现在,都在跟我学习。说起来,纠正错误的动作,比教授新的动作更难,我是把招数一招一招拆解开来,详细地讲解,发力点正确才能不走弯路,特别注重细节,一个动作练不到位,就会影响下面的动作。”谭信泉说相比中国学生,托比的肌肉比较僵硬,反应慢,但是他肯下工夫,不停地练习,教的套路很快就能练熟,“他准备学成后,回国开武馆教授咏春拳。”这样直接授徒的方式,可以视作武术的一种传播方式。除此,蔡观生希望参加各种活动、比赛,切磋功夫、弘扬武术,他是香港精武会的名誉会长,“香港的拳会分会很多,规模比内地大,政府有专门的活动基金支持他们,几乎每年他们都会组织一些大型的国际武术交流活动。在这一点上,我们内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无师无对手 镜与桩中求木人桩是用木头制成的一个类似人形的木器械。这是旧时咏春师父在弟子离开师门之前特意传授的一套专门功夫套路,该名弟子离开师门以后,仍可早晚把木人桩当作对手来操练,防技艺生疏。即所谓的“无师无对手,镜与桩中求”。据传,早在两千年前,福建南少林寺的和尚发明了这种练功用的木人桩,他们在一个走廊上放了108个木人桩,摆出108种进攻的姿势,和尚们经常和这些木人桩一起练习攻防技术。300多年前,这座庙宇变为一片废墟,幸存者中有个尼姑叫能慧,她在这些木人桩的原理上创建了一种新的木人桩,有三个胳膊、一条腿,可以实现原先的108个木人桩所演示的108个动作。(据公开资料)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828070
播放数:435917
播放数:1408763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