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长城是世界上教育最伟大的奇迹迹

长城在世界上有什么地位
长城在世界上有什么地位
10-02-24 &匿名提问
长城 Great Wall 由绵亘的城墙和关隘、敌台、烽火台、城堡等组合而成的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体系。从春秋战国到明代的2000多年间,有 8个诸侯国、10多个王朝修筑过长城。其中,横贯中国北部的秦、汉、明长城,均超过5000公里,俗称万里长城。 简史长城是中国古代诸侯国之间、封建王朝与民族统治集团之间军事斗争的产物。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互相征伐,战争频繁,彼此为防御计,先后各在封土边疆筑起数百至数千里的长城。公元前7世纪,楚国在缯关(今河南方城)东北率先兴修方城(即楚长城),随之,齐、魏、韩、燕、赵、秦和中山等国相继兴筑。此后,秦、汉、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辽、金及明等朝代,均兴筑长城,规模最大的当推秦、汉、明三代。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秦统一六国后,为防止诸侯势力复辟,拆毁了原六国之间的长城;为抗御北方匈奴威胁,命大将蒙恬督率数十万军民,将原秦、赵、燕三国北方的长城,修整连成一体,称秦长城,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北傍阴山,东至辽东,绵延万余里。(见彩图) 西汉初,北方匈奴多次南犯。高祖刘邦率军反击,曾被匈奴冒顿单于围于白登(今大同东北)。文帝时,匈奴一度逼近京畿,威胁长安。武帝为消除北方边患,在主动出击匈奴的同时,大规模重筑长城,包括:复缮秦长城,增筑河西长城(一线自黄河沿岸向西至酒泉、玉门,一说至盐泽;一线起酒泉北折至居延)和塞外列城。汉长城的总长度约 1万公里,是中国古代最长的长城。 明初,元朝统治者后裔伺机南下复辟;中期,蒙古瓦剌部兴起,屡次南犯;后期,又受东北女真族威胁。因此明代多次修筑长城,历时200多年,始完成西起甘肃嘉峪关,经宁夏卫、榆林卫、山海卫向东延伸至鸭绿江边(山海卫至鸭绿江边一段,亦称壕垣)的明长城,长达6300余公里。通常所指的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段,即为明长城的主要部分 (见彩图)。 此外,还有北魏修筑的东起赤城、西至五原和东起居庸关、西至河曲的两道长城,合计达1500余公里。北齐修筑的西起总秦戍(今山西大同附近)东至渤海的长城,达1500余公里。金代曾先后修筑过新旧两道长城。新长城东起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尼基尔镇,西至包头附近,长约2500公里。旧长城位于新长城以北,横亘于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长约700公里。 兵要历史上,鉴于北方少数民族的奴隶主和贵族时常南犯,防不胜防,若“屯兵戍守,寡则艰于应敌,多则困于转输”,有的政治家主张筑长城以抗御。西汉晁错提出 “高城深堑”,“发卒以治塞”。西汉桑弘羊认为,“不能无城堡而御强暴”,“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北魏高闾向孝文帝献策:“北狄……所长者野战,所短者攻城。若以狄之所短夺其所长,则虽众不能成患,虽来不能内逼”,主张“于六镇之北筑长城,以御北虏。虽有暂劳之勤,乃有永逸之益,如其一成,惠及百世”。可见古人对长城之倚重。 长城的布局,主要是根据军事态势、地理形势和地形情况而定。秦、汉两代分别奠都咸阳、长安(今陕西咸阳、西安)。是时,匈奴占河南(今黄河以南之河套地区),据河西(今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均威胁京畿,故“所急在西北”,因而秦“收河南,筑长城”;汉北击匈奴。增筑河西长城和塞外列城。明朝迁都北京后,先有蒙古瓦剌部入犯,后有女真进逼,东胜(今内蒙古托克托县治)弃守,大宁(今内蒙古宁城以西)沦失,大同、宣府、蓟州裸露,土木堡之战,英宗被虏,进而危及京师,故“所急在东北”。所指东北,包括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四镇。辽东镇西经山海关与蓟州相连,京师有事,可东西应援。蓟州镇有燕山山脉横贯全境,地势险要,为京师天然藩屏。宣府南望京师,北控沙漠,攻者犯京,首当其冲;大同为东犯京师、南犯山西必窥之地。因而,明代东北部长城,经大同、宣府沿燕山至山海关,再沿辽西走廊西侧,经北镇东折达鸭绿江边。 山西位处京畿左翼,与燕冀互为唇齿。太行山逶迤屏拥于东,黄河蜿蜒阻隔于西,大同蔽护于北,内地山峦起伏,通道少,险隘多,雁门、宁武、偏头三关尤为紧要,古人称:“全晋安危视三关”,三关安,则全晋安;“全晋安,则京师安”。故于三关一线向东经平型、倒马、紫荆至居庸诸关筑内长城。为加强三关防御,在偏头关外筑四道城墙,雁门关外筑大石墙3道,小石墙25道。并在灵丘以南,沿太行山,经今涞源、井陉至邢台以西的黄泽岭,修筑一条南北长城,以为京畿翼侧屏障。 长城的选址,是“因地形用险制塞”。凡有险要,劈山筑城,断谷起障,使天然地形与人工筑城互为补充。长城是以关隘、敌台为重点,烽火台为前哨,城墙作依托,点线结合,以点护线而形成的完整防御工程体系。城墙是长城的主体,随地势而筑,在山地多建在山脊或陡崖上,使城墙更加高峻难攀;在平地通常建在江河沿岸,以形成江河和城墙两重障碍。关隘,是长城的要害部位,防守重点,多设在高山峡谷险要之处,或河谷会合转折之地,或平川往来必经之路,以少数兵力扼守,即可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效。敌台骑墙构筑,与城墙连成一体,是戍守长城的重要战斗工程设施。烽火台也称烟墩或烽燧、烽堠,多建于山顶、高阜视野开阔之处,遇有敌情,昼则燃烟,夜则举火,专供传递军情所用。此外,在重要关隘内外交通方便、利于运动、易守难攻之地,还建有独立的城堡,作为屯兵、储粮之处,亦作掩护、支援之用。历代长城各有其特点,惟明代,由于军队装备火器,在长城重要地段南北修筑了许多城堡、敌台和烟墩,并在重要城堡加筑罗城、翼城,以增多防御层次,加大防御纵深;沿长城一线还设置都司和卫所,在配置体系和建筑技术方面更臻完备。 武备自秦汉以来,历代王朝,常在长城沿线设重兵戍守。秦始皇设陇西、北地、上郡、九原、云中、雁门、代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和辽东12郡,进行戍守和垦殖。汉于河西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并在河套地区筑朔方城,移民屯戍。明置辽东、蓟州、宣府、大同、榆林、宁夏、甘肃、太原和固原 9镇。每镇辖若干卫、所、关、口、寨、营、堡等。据《读史方舆纪要》和有关史料记载,其中:辽东镇,辖区长城975公里,设卫25、所11、关2、营堡 100,守备兵力99875人;蓟州镇,辖区长城600公里,设关113、寨72、营43、城11、堡61,守备兵力78620人;宣府镇,辖区长城 606公里,设卫10(一说12)、所1、关堡28,守备兵力126395人;大同镇,辖区长城347公里,设卫8、所7、堡583,守备兵力54150 人。长城沿线共设关、寨、营、堡等 1400余个,计有守备兵力60余万,多时达 100万人左右。 长城是中国历代各族劳动人民高度创造力和智慧的结晶。在主要以刀、矛、弓、箭为作战武器的古代,高大坚固的长城,对防御游动不定的骑兵,保护中原经济文化发展,保障人民生活安定,发展边远地区农牧生产,以及保护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都曾起过重要作用。但修筑长城,工程浩大,劳民耗资,曾给当时广大劳动人民带来繁重劳役和沉重负担,甚至死亡。如今,长城虽已失去其原有军事价值,却仍然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华民族历史的象征。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一个数字游戏没有撼动万里长城,却撼动了某些国人的文化自信。其实,是不是“新七大奇迹”,丝毫不能影响长城在世界上的地位和长城作为中华民族历史的象征。我们没必要不断在评选中寻找自己的文化价值。如果没有“世界新七大奇迹”的评选,媒体可能都想不起来长城有什么新闻价值。最近沸沸扬扬的世界“新七大奇迹”评选,长城选票落后的新闻,恰恰给了我们一个重新关注长城的机会。但是上到“世界新七大奇迹基金会”的评选网站上的时候,说实话我看不出这个“新七大奇迹”的文化价值在哪里?谁也不能否认,长城和泰姬陵、雅典卫城、金字塔等一样,都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工建筑景观。但是这个“伟大”有没有比较级和最高级?抑或这种伟大有没有第一、第二的区别?***可能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为了这样一个被国家文物局局长称为商业性评选的活动,一些国人感到震惊,甚至“悲哀”,或许就大可不必了。遗憾的是,尽管我们在多数时候忘记了长城屹立2000多年后缺乏保护的现状,但是某些机构和个人在一个不全面的“新七大奇迹”评选中,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焦虑。这恐怕暴露了国人中存在的某种文化不自信。在全球化过程中,单一民族对自身文化不自信往往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盲目崇拜发达国家或者商业资本中的文化元素,忽略自身文化的魅力;二是过分重视自身文化符号的排名,无论何奖,每奖必争。长城评选所暴露出来的,恐怕恰恰是后者。每一个民族都在过往的历史中创造过奇迹,但是并不是每一个民族都能够成功地保留自己的奇迹。长城之所以伟大,不仅仅在于它是数个王朝集全国之力,前后百千年建造起来的人工建筑,不仅仅在于它是中国的长城,它代表了中国历史----一部世界最悠久也最辉煌的历史,最重要的在于中华民族自身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形象。历史的伟大之处,恰恰体现在这些不可量化与评选的地方。的确,我们承认在全球化的今天,一个民族的文化要想保留和发扬下去,不但需要自身的努力,还需要世界各国的认可。这可能是一些人为长城选票落后而感到担忧的原因。为此我们多少要做一些推广和宣传。而推广和宣传的目的,恐怕多数时候还是商业性的。一个民族文化需要国际认可,除了已有的历史之外,还需要踏踏实实地创造一些当代价值,比如文化保护、环境和文物协调发展、可持续开发等等。这种当代价值还远远没有在长城上体现出来。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也应当建立在对自身历史文化的价值评估基础上。要让世界认可,首先中国人自己要认可。然而一个数字游戏没有撼动万里长城,却撼动了某些国人的文化自信。以至于有人表示:长城落选是“北京的悲哀、中国的悲哀、世界的悲哀”。相比之下,埃及文物高级委员会主席就说:“金字塔存在于全球人民的心中,无需投票来选择是否进入奇迹。”他说得很对。每一个民族都是伟大的,奇迹排名不分先后。即便落选“新七大奇迹”,我们也要有落选的自信。中国人多,网民也多。每个网民起来投一票,长城的票数肯定就上去了,选上“新七大奇迹”也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但是不是“新七大奇迹”,丝毫不能影响长城在世界上的地位和长城作为中华民族历史的象征。我宁愿用长城的落选,来证明中国人对自身文化魅力的自信和坦然。否则的话,今天是世界新七大奇迹评选,明天可能又是全球新八大景观评选,今天是长城,明天可能又是紫禁城。我们只能不断在评选中寻找自己的文化价值。而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就只能在一次又一次的评选中流失得干干净净。如果我们连对长城的文化自信都没有,那么我们还有什么文化自信来面对今天中国发展所创造的新奇迹?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长城的真正目的被误传,不仅防御那么简单
我的图书馆
长城的真正目的被误传,不仅防御那么简单
古代中国,为抵御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的进攻,统治者想出各种应对方法。下面随51养生网小编去看看。修筑长城是历代中原王朝采取主要方式之一。而历代人士对修建长城的态度也表现不一,有人称赞它,也有人贬斥它。甚至有人认为修筑长城是软弱的表现,只是为了防御。事实上,长城的真正目的被误传千年,不仅仅防御那么简单。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一、两千年来,各朝各代记录长城的名称不同,如春秋楚国称为“方城”,后来称为“长城塞”、“边墙”等等。根据相关史书记载,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时,就是使用的“长城”。但此时的长城还不完备,只能算是长城的雏形。到了春秋时期,楚国与中原诸国争霸,修筑了最早的“方城”。战国时,北方的其他国家也先后修建长城,以防备北方游牧民族。秦朝统一后修筑的长城也是在秦、赵、燕三国原长城的基础修建。此后,历朝历代基本都修建。即使是清朝虽然没有大规模的修筑,长城,但也对其进行小规模的修整。二、据统计,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长城,其中秦、汉、明长城所修的长城都超过了1万里。有人认为,修筑长城只是国家衰弱时,不得已而采取的。如果深挖一下历史就会发现,这些长城恰恰是国家强盛时修建。譬如,楚国修筑方城,频频北进争霸正是依据它;秦国、燕国、赵国、汉朝、明朝等军事在击败了游牧民族后才修建。三、经过历代的不断的发展和完善,长城形成了一整套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组成的完备防御体系。如果国家强盛,可以以此作为进攻的前沿基地,出击北方游民政权;如果国力衰败的话,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毕竟,长城不是万能的,战争的最终决定权在人。为什么要建长城:中华大地上的万里长城,凝结着历代各族劳动人民的血汗与智慧,从春秋战国起相继有二十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前后持续达两千余年总长度超过100000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早在六、七千年前,人类由巢居、穴居,移居平原上聚居,人口多起来,生产发展起来,为了防止野兽和洪水的袭击,他们在部落的周围深挖成沟,叠土成墙来保护氏族成员的安全,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蜿蜒起伏的长城就是从史前文化的壕沟和土墙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这也就是的雏形。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为了相互防御,保护本诸侯国的领土不受侵犯,他们在各自的领土上建立起一座座互防的长城。最早修筑的是楚国的方城和“齐国巨防”后来随着战争的不断扩大,后魏燕秦等国也纷纷修筑长城,但是,这些长城都是一段一段的,没有连接起来。我们称它为“地长城”这三国的长城便成了后来秦始皇万里长城的基础。“就地取材”是工匠们在修筑长城过程中总结出的一条宝贵经验,为了避免长距离的运输,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在不同的地理地质条件下,采取不同的建筑材料,比如在沙砾多的地方就用沙砾堆积而成,而在黄土高原上,就用黄土夯筑而成。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混乱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为了确保中原地区的安定,不受北方匈奴的威胁,搔拢,派大将蒙恬北逐匈奴,同时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修筑长城,以燕赵秦三国北方长城为基础,又扩充了许多部分,修起了一道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绵延万里的长城,自此,这一世界上古代最为宏大的建筑工程便巍然屹立在我国北部土地上了。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四个朝代修筑的长城都超过了一万华里,它们分别是秦汉金明,而唯数汉长城最长,它东起辽东,西抵盐泽,长约二万余里。秦始皇在继位期间统一了度量衡,铁权就相当于现在的砝码。地处甘肃玉门关的戈壁地带缺少黄土,这里的长城是用一层芦苇和一层沙砾阐隔铺筑而成,由于芦苇和沙砾中有的盐和碱,当盐和碱***凝固,墙体就成为一个坚实的整体,虽经两千年风沙的袭击,至今还坚如磐石。“一片石关”位于河北抚宁与辽宁绥中的交界地带,由于它有九个门,所以又称为“九门口”。由于在修筑长城的时候要经过一段水路为了排洪泄水保护长城而修建的。素有“京东首关”之称。大家看到我左边的是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您后方的是甘肃的嘉峪关,它是明代长城最西端,这面是山西代县的雁门关。北魏、北齐、东魏、北周都曾修筑过长城,进一步说明了长城是各族人民劳动创造的结果,隋朝曾六次大规模的修筑长城,唐朝国力强盛,未曾有过修筑之举,宋朝修筑长城为了抵御辽和西夏的攻击,金长城是少数民族建立中央集权修筑长城最长的一条,长约5000里,金长城以壕沟著名,元朝未曾有过修筑长城之举。长城怎么防御:自战国中期以来,他们不断掳掠秦、赵、燕三国北部地区。由于他们善于骑射,长于野战,采取突然袭击,来去飘忽,难于捉摸,显示出很强的战斗力。而秦、赵、燕在战国中期的作战部队主要是步兵和战车,穿着宽衣大袖的服装,行动迟缓,日行30--50里,自然不能阻止匈奴、东胡的袭击和掳掠。这不仅使三国北部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而且大大影响了三国的统一事业。针对这种被动局面,三国便先后进行兵制改革和在北部修筑长城。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