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九有时空对接任务务么

神十任务仍然采用神八神九一样的两天对接模式
  时间:   
中国网6月10日讯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在今日举行的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神十任务仍然采用神八神九一样的模式两天对接。
武平表示,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美苏快速模式多次进行交会对接,俄实施了三次快速交会对接,今年上半年联盟载人飞船一次是三月一次是五月两次与空间站实施快速交会对接,可以说实现快速对接对于空间救援特殊要求的货运运输任务都是很有意义的。但是快速对接也对追踪飞行器的测控系统航天员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发射窗口的选择开了很多约束条件。这次神十任务仍然采用神八神九一样的模式两天对接。后续将根据中国空间站建设需要,开展快速对接技术的研究应用。
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定于6月11日17时38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文章来源: 中国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神九搜救任务无缝对接_网易新闻
神九搜救任务无缝对接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人民网内蒙古四子王旗6月28日电&&(王君平&&李超军)神舟九号飞船返回在即,主着陆场区准备就绪。记者从主着陆场区指挥部获悉,搜救模式由神八任务“空中搜索、地面回收”变为“空中搜救航天员,地面处置返回舱”,保证搜救工作的无缝对接。
据统计,飞船在上升阶段,风险概率为36 %,运行期间为10%,而返回阶段在30%-40%之间。相比神舟八号任务,神舟九号任务着陆场系统最突出的特点,是增加了航天员救援任务。从搜索救援、医监医保、医疗救护和后送转运任务,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到航天员的身心健康。由多架直升机组成的空中分队首先发现目标,并将返回舱落点信息第一时间传送到搜救载体,搜救队员迅速打开舱门,医监医保人员协助航天员地球重力适应;由4辆特种设备车组成的地面分队到达现场后立即展开,对返回舱进行快速处置。
北京通信与跟踪技术研究所高工、神九主着陆场主任设计师吕斌涛说,航天员搜索救援要求快。为了尽快掌握航天员的健康状况,系统要快速搜索返回舱、快速到达着陆现场,争取第一时间对航天员实施医疗救护。
在主着陆场区指挥部,记者了解到,针对任务新的特点难点,他们制定了直升机搜索救援、航天员医疗救护、返回舱应急处置等7大类共30余种应急预案。飞船正常返回主着陆场并完成航天员医监医保工作,整个后送程序衔接十分紧凑。
中国航天员科研中心副主任、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白延强说,飞船返回地面,一种是受控的升力式返回,一种是不受控的弹导式返回。历次的神舟都是升力式返回,这样运行状态稳定,落点准确,按程控指令降落,不会对航天员造成伤害。
“只要引导伞打开,航天员基本就能安全返回。”白延强说,飞船返回舱本身带有“引导伞”,在距离地球表面20公里左右的高度时,这时就必须依靠降落伞将飞船的速度降下来。
白延强说,“飞船距离地面大约1.2米时,***在返回舱底部的4台反推火箭还将点火工作,使返回舱速度降低,减少了相当于10个地面重力冲击。与此同时,具有缓冲功能的航天员座椅在着陆前开始自动提升,从而使冲击的能量被缓冲吸收。”(完)
本文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您当前所在位置:
神九和天宫对接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很多不明白的事情,你是否想要弄清楚,精品学习网小编收集整理了很多稀奇古怪的资料,希望满足有很多疑问的你!
神九和天宫对接过程?
北京时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18日下午,3名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刘洋完成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两飞行器形成稳定运行的组合体,随后航天员顺利入住天宫一号。这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飞行由验证性飞行试验完全过渡到&真正有人参与的空间飞行试验&,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又一次历史性跨越。
手动交会对接,是此次航天飞行最令人关注的核心技术。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导航卫星总设计师林宝军称,手控交会对接的意义在于人类可以参与科技在太空中的应用,使人类具有真正开发太空资源的能力。
交会程序:两个8吨&大家伙&玩&针线活&
对接时,两个飞行器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运行,横向错位偏差不能超过18厘米。当两个航天器逐步接近时,其对接面在达到300毫米时,俯仰、偏航、滚动三个姿态角均不能超过5&。&就像我们一手拿针,一手拿线,一次就要将线头穿进针孔。&
&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在交会控制和对接过程中,对接机构按照捕获、缓冲、拉近、锁紧四个阶段,完成对接,其间还必须完成校正、碰撞、连接等一系列十分复杂的程序。缓冲的目的是为交会做好充分准备,同时消耗一部分两个航天器接触撞击后产生的能量,保证其撞得上,但又不能撞坏,以形成柔性连接。
据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专家介绍,当年,&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两个8吨重的&大家伙&进行交会对接时,其初始速度为7.91公里/秒,即第一宇宙速度。如果以如此的高速撞上去,必然会导致&两败俱伤&。因此,在对接时,必须对两个飞行器进行减速,使其相对运行速度不能超过0 .2米/秒,以达到缓冲碰撞的目的。
捕获成功是完成对接的前提,校正的目的是使两个航天器的姿态符合对接要求。&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时,两个飞行器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运行,横向错位偏差不能超过18厘米。当两个航天器逐步接近时,其对接面在达到300毫米时,俯仰、偏航、滚动三个姿态角均不能超过5&。只有在上述状态下,才能满足初始对接条件。
若对接时相对位移、角度及角速度等实际对接初始条件偏差较大,将可能造成对接碰撞时飞船出现较大偏差,这就需要进行强制校正。专家预计,如果神九对接时用到强制校正的话,将需要10分半钟。
在茫茫太空中,这样的条件近乎苛刻,&就像我们在地面上一手拿针,一手拿线,一次就要将线头穿进针孔。&
两个航天器对接成功后,还要确保对接面的拉紧与密封,并保持刚性连接,在两个航天器之间形成与真空环境完全隔离的通道,以确保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对接后还要实施电、气、液等连接,以保证空间站的正常运行。
这样的良好对接状态需要保持到在轨任务结束后,再对两个航天器进行分离。
&神舟九号&与&神舟八号&最大的差别是,&神舟八号&载的是模拟人,与&天宫一号&进行的是自动交会对接,而&神舟九号&载有航天员,将采用手控交会对接的方式,与&天宫一号&对接。在地面测控中心对缓冲、速度控制、位置确认等作出精确指挥的情况下,在&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交接时,将采取航天员手控操作。
林宝军表示,航天员乘组与模拟人肯定有所差别。专家们会对&神舟八号&的测得的数据进行相应调整和改进,以保证&神舟九号&的顺利对接和航天员的安全。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介绍,神舟九号飞船、长征二号F遥九火箭与神舟八号飞船及遥八火箭技术状态基本一致,为适应载人需要,并进一步提高安全性与可靠性,进行了部分技术状态更改。
林宝军称,手控交会对接的意义在于应用,有人能够参与的应用。最简单的例子是,没有人的参与,航天器有一个零部件坏了,可能就不能使用了,而有了人的参与,就可以进行维修。日后,微重力等太空环境下的科学实验,也将有人进行参与。有了人的参与,才是真正具备了开发太空的能力。
对接设备:上万零部件构建圆形&通道&
对接机构上有118个进行测量的传感器,5个接发指令的控制器,18台电机传动着上千个齿轮和轴承。而接插件、电缆紧固件等有上万个。最关键的是12把锁钩。这些力大无比的锁钩每把可产生3吨的抓力,12把共产生36吨的抓力将目标器牢牢抓住并锁定。
据了解,世界各国航天器的碰撞式对接设备有三种典型构型。
俄罗斯联盟号飞船的&杆&锥&式对接机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首次用于轨道飞行对接试验的结构组合。但这一对接机构没有装备供宇航员通过的密封通道,宇航员从一个航天器进入另一个航天器,只能从舱外通过。
&联盟号&礼炮号&组合的对接机构装备了密封的内通道,但却仍具有&杆&锥&式对接机构的不便之处,即带&杆&的飞船只能与带&锥&的飞船对接。
中国航天人选择了其中难度较大的导向板内翻式的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机构作为研制对象,进行技术攻关。
此种对接机构对接部件设置于周边,,留出了中心的过渡通道,,宇航员可方便地通过。以&神舟九号&和&天空一号&的对接为例,对接成功后,两个航天器之间将形成一个直径达80厘米的圆形通道,供航天员往返&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这种设计的最大的特点是完全采取了异体同构的设计原则,可以和任何装有这种对接机构的飞行器对接。但它面临的问题是结构的复杂化。
对接机构上有118个进行测量的传感器,5个接发指令的控制器,18台电机传动着上千个齿轮和轴承,进行力的传递。而接插件、电缆紧固件等有上万个。当然,这上面最关键的是12把锁钩。这些力大无比的锁钩,每把可产生3吨的抓力,12把共产生36吨的抓力,将目标器牢牢抓住并锁定。
为了将这些零部件组装起来,并提高效率,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员工单培林,曾用48个小时重复做一个动作,来提高自己对设备的熟悉度和操作的熟练度。而经过这样锻炼所装配出的对接设备,可以用很小的耗能达到较高的效率。
而为了检测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航天人们还自主研制了空间对接机构特性测试台、缓冲试验台、空间对接机构综合试验系统、空间对接机构热真空试验台四大试验专用设备等。
林宝军称,对接设备装配好了,仅仅是第一步。要有支撑设备对对接设备进行检验,以测试对接设备是否能在太空的环境下运行。这也是难度很大的工作,不仅要设计出各项运行指标,还要设计出对这些指标进行检测的设备。
&非常难,一步一个坎。&林宝军感慨。
两块20吨花岗石打造对接模拟器
俄方开出天价:对接机构技术设计专利费1亿美元,引进成熟的技术和现成的产品还要加钱,此外,其他无关紧要的东西还存在着被搭售的可能。&要建立自己的空间站,除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别无他路。&
日,中国批准国家有人操纵空间计划,命名为&921计划&。太空行走、交会和对接测试,作为&921计划&第二阶段的重要任务,计划于2006年至2015年之间实现。
1995年,对接机构研究室在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805所辖下成立。彼时,中国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上,除了一些理论上的研究基础外,几乎一片空白。项目成立之初人员不足10人,没有人见过实体的对接机构,中国未来的对接机构要做成什么样子,甚至都没有被勾勒出一幅清晰的图景。
仅仅方案论证报告,就耗时三个多月,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项目小组成员从无到有,逐渐明确了中国对接机构在未来的研究方向,揭开了一段十余年的艰难攻关历程。
现已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系统副总设计师的张崇峰曾向媒体谈起,他们在参观俄罗斯&能源&火箭公司对接机构研制车间时,俄方表示,他们是世界上唯一有能力生产对接机构的单位。他对中方购买其产品胸有成竹,并开出了天价:对接机构技术设计专利费1亿美元,引进成熟的技术和现成的产品还要加钱,此外,其他无关紧要的东西还存在着被搭售的可能。&要建立自己的空间站,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是必须突破和掌握的,除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别无他路。&这次参观之后,张崇峰有此感慨。
俄罗斯方面利用&吊挂&方案模拟微重力环境,即用足够长的绳子把两个飞行器模型分别&吊挂&起来,然后拉开一段距离,利用钟摆原理使两个飞行器对撞,以此模拟对接过程。
林宝军称,这样的方式只能在单一条件下模拟微重力环境,容易造成误差。
805所的总工艺师王北江经过潜心研究,提出用喷气悬浮的方案建造对接缓冲试验台。这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完全不同于俄罗斯的试验方法,具有中国航天人的创新特色。林宝军称,用气浮力抵消引力,更接近于太空中的微重力环境。
但在建台过程中,却碰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即该方案需要两块大石头作为平台。这两块石头要平整度高、稳定性好,整个平台的高低起伏不能超过千分之三毫米。
从王北江提出方案,到在泰山上发现符合要求的花岗石,耗时一个月。将石头打磨成两块20吨重的平台,又用去了五个月。打造好的平台,高低起伏低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1/20,8吨重的飞船模型,只需要用手指轻触,就可以开始滑行。
这令后来来中国参观的俄罗斯专家团队也赞叹不已。
本文标签:
频道相关推荐
作文频道交流QQ群:
精品学习网作文频道新浪微博
@精品学习网作文频道
更多精彩~手机扫描二码
小学生:jpxxs633
初中生:zk51edu
高中生:gk51edu
精品学习网()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
作文快搜索
十万个为什么最新更新
学习在线查询工具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