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什么是美国两洋战略1.0版??

&>>&&>>&&&&&正文
美国推行“两洋战略”背后动因是什么
&& 07:32:03&&
  美国和欧盟今年将举行 《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协定》(TTIP)谈判,计划两年之内结束谈判。早在2010年初美国就启动了《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谈判,今年已进入第四个年头,却依然看不到谈判结束的曙光。美国选择这个时候开辟“第二战场”,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两个方向同时“作战”,在贸易领域推行“两洋战略”,背后的动因是什么?综合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
  首先,抱团取暖。国际金融危机尚未结束,发达经济体的财政紧缩、“去杠杆化”仍在持续,美国“财政悬崖”、欧洲债务危机都远未解决。世界银行预测,2013年美国经济将微增1.9%,欧元区经济收缩0.1%。美欧都迫切需要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科学技术尚未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又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情况下,当前唯一现实的途径便是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取消或消减关税壁垒,加强规制和标准的统一,取消或消减“边境后”的非关税壁垒等经济一体化措施,才能达到创造就业、促进经济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目的。
  其次,下先手棋。尽管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经济受到影响而有所放缓,但却依然是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的引擎。相关数据显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已占全球的50%,贸易量占40%,中国去年进出口总额已接近或超过(不同计算方法得出不同结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美国。新兴经济体国家贸易总额超过发达国家只是时间问题。对此美国和西方国家都有紧迫感,力图要赶在这一天到来之前,打一场“阻击战”,提前制定“下一代”贸易规则,以掌握世界贸易规则制定的主导权,为本国商品打开更多市场创造条件。美国“两洋战略”的目的便是服务于这个战略构想。
  最后,增加美国的回旋余地。无论TTIP还是TPP,都面临巨大的挑战,都不是轻而易举地能完成谈判的。但是TPP成员国分别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执行不同的社会制度,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而TTIP却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同为发达的西方国家。两者相比,TPP要达成一致更困难和复杂,因而出现结束谈判的“大限”一再被突破,谈判进展不足靠“扩容”来补的状况。美国通过启动TTIP,实现TTIP和TPP两手一起抓,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一手不足另一手来补,扩大战略回旋的空间。
  无疑,由美国主导的TTIP和TPP将对中国对外贸易造成影响。对此中国要有一份自信:一是TTIP和TPP实现尚需时日,何时能谈成还不好说;二是即使两者都谈成了,也没有什么可以紧张的,中国以及其他新兴经济体国家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事务中参与权和话语权与日俱增,美国一家说了算的时代早已成过去,要改革全球贸易治理体制,美国绕不开中国以及其他新兴经济体国家;三是中国已进入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在坚持把自己的事办好的前提下,内外兼修,一定能化挑战为机遇,如同当年加入WTO一样,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中国前驻克罗地亚大使 吴正龙)
编辑:马婷 来源:
共青团中央主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 请发送qnb至 订阅手机青年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号-17[原创]中国的两洋战略
导读:[b][size=16][color=darkslategray].
把中国海军打造成一支远洋海军已经是所有人的共识,所谓远洋海军,当然不能满足于第一岛链内,哪怕是控制了远离大陆的南海,也不能称为远洋海军,中国海军前进方向无外乎两个目标----太平洋和印度洋。. 中国海军在两大洋的战略目的不同,太平洋方向主要涉及的是安全利益,而印度洋则涉及的是经济利益。在太平洋方向,中国海军的目标是与美国海军对抗,阻止美国海军的干涉行动,以及阻止美国海军对中国本土发动的远程攻击;而在印度洋,中国海军则主要是维护海上贸易航线,以及保护中国海外利益。两者目的不同,就导致了战略不同,在太平洋应实施“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而在印度洋则应实施“海上支援/力量存在”战略。
在太平洋方向实施“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该战略的主要对手是美国,但中国在太平洋不可能拥有任何基地,而这却是美帝的优势所在,所以中国不宜与美国硬拼,而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以本土为支持、靠山,逐步向外推进,首先要确保第一岛链内的绝对控制,然后逐步实现第二岛链内的对等威慑,最终达到对第三岛链有限威慑的目的。要实现这个战略,航母战斗群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应当发展远程轰炸机、高性能核潜艇等远程打击力量,再配以反舰弹道导弹,才有与美军对抗的资本,拒美军于千里之外。 . 有些人总是很悲观,认为以美国海军强大实力,中国绝无可能在太平洋与之对抗。持这种观点的人没有看出敌我双方各自的长处与短处,若能以己之长攻彼之短,中国未必不能与美国在太平洋一战。中国的长处在于本土距离近,短处在于没有前出据点,美国则正好相反,本土远在地球另一端,却在太平洋拥有众多据点。看清这一点后就好办了,以己之长攻彼之短----打掉美军在太平洋的前出据点,美军海军就只能从本土出兵,要干涉中国就要航行上万公里,后勤补给将难于上天,直接影响到出兵规模和持久作战。而我方航母编队凭借陆基远程打击力量的支持,并采取防御态势,即便不能取胜,也足以达到“反介入/区域拒止”的战略目的。实际上“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更大的意义在于威慑对手,以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如果将来我国的海空力量能覆盖第二岛链,并有与远道而来的美国海军一战的能力,就足以威慑美帝不敢轻举妄动,对我国在东亚的任何行动都无法做出反应。
在印度洋方赂,则应实施“海上支援/力量存在”战略,该战略实际上是没有假想敌的,因为该战略实施的目的只在于保护我国的海上利益,而不追求控制印度洋,也并非要在印度洋与谁争霸。由于这个方向我们没有任何出海口,也难以得到陆基力量的支援,因此该战略要实现,必须在印度洋拥有军事基地,中国的“珍珠链战略”绝不是空穴来风,有了军事基地,不管规模多大,都是一种力量存在,既可以为印度洋航线护航,也可以对海外利益的侵害做出快速反应,为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保障。要知道美国在印度洋也是一种存在型力量,所依托的也只是海外基地。中国这种“海上支援/力量存在”的战略如果与美国有冲突,也是政治上的冲突,很难出现军事冲突,因为两支力量都是存在性质的,虽然可能会出现对峙,但相比太平洋方向开战的可能要低的多,在这里开战对双方都没有好处,除非中美爆发全面冲突,否则不可能在这里出现一个分战场。该战略的实施最大障碍实际上在于前期的阻力,虽然我方意图只是维护自身权益,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难免会用冷战思维予以解读,肯定会对中国建立印度洋基地大加阻扰,但当中国实力足够强大,一切水到渠成之时,美国就只能被动接受现实了。 . 说到印度洋,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对象----印度,有些人总会想象中印海军在印度洋的决战(当然也有印度媒体推波助澜的功劳),其实中国在印度洋的军事存在即使再强大,也不可能有与印度本土海军对抗的能力。中印真的会在印度洋打起来吗?这种想法根本经不起推敲,要知道中印没有任何海上争端,即使陆上发生冲突,由于双方都是有核国家,战争规模也会控制在争议领土内,而不会再出现62年那种一路打到对方首都的情况。这种局部战争双方争夺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争议领土,印度有什么理由去攻打中国的印度洋基地呢?打了,那就是主动升级战争规模,面对一个有核并且拥有压倒性战略打击能力的对手,这么做结果只有一个,即尝到一点战术上的甜头,最终收获的则是战略上的惨败。一个现成的例子就是马岛之战,英国远征部队自始至终没有攻击阿根廷本土,而是围绕马岛展开争夺,最终没有导致战争升级,达成夺回马岛的目的。 . 还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即中国在印度洋的军事存在要有阻止对手封锁印度洋航线的能力,这也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对手实行的贸易封锁不能仅凭一支区域存在型力量去阻止,也不可能阻止的了。要知道封锁印度洋航线绝不是一件能轻易做的事(即使美国也是如此),因为印度洋航线是世界的航线,涉及到亚欧非三大洲的贸易往来,任何试图封锁的举动都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无异与全世界为敌,如果敌方做到这个地步,只能说明敌我双方已经发展到了全面冲突的阶段,敌方已经不择手段了,那么中国必将采取贸易战、经济战等全方位的对抗手段,而不应该仅仅指望印度洋的几个基地去阻止对手,也不可能阻止。
综上所述,未来中国有必要组建太平洋舰队和印度洋舰队。太平洋舰队总部设在台湾是最好的选择(可见收复台湾的重要性),而且有理由发展成中国最强大的舰队,不但要拥有航母、核潜艇等进攻性武器,而且也应该拥有大型轰炸机等远程打击武器,从而打造成一支进攻型舰队,能做到以攻为守,克敌于离岸千里之外。而印度洋舰队相对而言次要一些,总部可以设在某个关键海外基地(如巴基斯坦某港口),应打造成一支防御性舰队,不宜部署进攻性武器,以免刺激到西方阵营和印度,形成不必要的地区性军备竞赛,如果陷入这种无休止的竞赛中,耗费过多资源不说,也违背了最初的战略目的,得不偿失。总的来说,两支舰队一个应追求主动对抗,一个则应该追求无害式共存。当两洋舰队建立后,中国海军才真正成为一支世界性海军,中国才真正实现海洋强国梦!
.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猜你感兴趣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