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 母亲河为什么是黑龙江的母亲河

让松花江休养生息 让母亲河重现美丽
网友留言版
您的位置:
让松花江休养生息 让母亲河重现美丽
  和谁对话?
  栗战书,1950年8月出生,河北省平山人。历任河北省委常委、秘书长,河北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陕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陕西省委副书记、西安市委书记,黑龙江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省长。第十六届、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为什么对话?
  “十一五”以来,黑龙江省严格落实国务院批复的《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年)》,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一系列“刚性”减排措施使松花江水质趋于好转,促进了界河水质的改善,得到俄方的好评,休养生息初见成效。希望松花江流域治理经验能够为其他大江大河的治理提供借鉴。
  栗战书怎么说?
  松花江是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生命线,她又是一条美丽的河流,她的美是震撼人心的美,我们有责任加大污染治理力度,要用“铁心、铁面、铁腕、铁拳”强硬措施,消除对她的玷污,使她休养生息,恢复勃勃生机重现美丽,还黑龙江人民一江清水,让全省人民能够充分享受松花江的甘甜。
&&&&对话人 栗战书 黑龙江省省长
  采访人 中央电视台记者 敬一丹 中国环境报记者 吴殿峰
     点击一
  焦点关注
  对松花江的认识关键思路  
  松花江治污的责任非常重大
  记者:松花江是黑龙江省的母亲河,这里的人民很多都是从小喝松花江水长大的。您是从离松花江比较遥远的地方到松花江边来的,对松花江最初的认识是什么样的?
  栗战书:松花江被黑龙江人民称为母亲河,我是从外地调来的,但是我对她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记得2004年我刚调到黑龙江的时候,农历8月15日晚上,我在松花江边散步,看到两岸点点灯火闪亮,天上皓月星空,使我产生了一种思念家乡的情感。回到住地后我还写了一首诗:“儿男纵马家万里,志士吟诗泪千行。一夜秋风松江月,两三灯火是故乡。”我觉得漫步在松花江江畔,就像回到了我的家乡一样,松花江水就像哺育我长大的家乡水一样醇香甘甜,松花江流域的人民和我的家乡人一样亲切温暖。
  记者:2004年之后的第二年松花江就出事了,遭遇了2005年的“11?13”松花江水污染事件,那之后面对松花江,恐怕就不像一开始那么轻松了,后来又为松花江写过诗吗?
  栗战书:没有。因为后来我们的精力投入到防治松花江水体污染上。我也经常讲,要还黑龙江人民一江清水,为此把大量心思和工作用在松花江治污上面,也就没有写诗的雅兴了。
  值得欣慰的是,松花江水污染之后的第二年,国务院就出台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年)》。它是一个5年规划,规划从松花江污染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很多治理项目,涉及到黑龙江的有116个项目。其中工业治污项目65个,现在已经完成45个;污水处理项目40个,9个项目已经完工;还有区域防治污染项目11个,已经有1个建成。
  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任务很重,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已经完成的项目投入资金43.2亿元,除了国家14.28亿元的补助以外,将近30亿元都是我们地方政府和有关方面筹集的。现在松花江水质整体上比2005年、2006年时候好得多了,3年来松花江流域形成COD削减能力1.7万吨,江水中有害物含量已经大大降低了。松花江水从黑龙江省流入俄罗斯远东地区,出境断面的Ⅲ类水质指标达到61.7%,同比提高7.5个百分点,天数已经达到225天。现在哈尔滨段的江上,你会看到有不少人在钓鱼,成群的人在游泳,还有在江边休闲散步的。如果这个水质还像2005年的时候,在江边是看不到这种景象的。
  记者:有很多哈尔滨市民说,松花江比以前要好多了,清澈了,也能钓鱼了,也能游泳了,但是也有人还是不满足,甚至有一点抱怨,您对两种说法怎么看?
  栗战书:现在松花江水质还比不上三四十年前,我听哈尔滨当地市民讲,那个时候水是很清澈的,现在看上去还有些浑浊,但是比2006年以前要好得多了。当然,浑浊的原因主要是水土流失所致,与3年前相比,化学需氧量(COD)已降低。松花江和长江、黄河有很大的区别。我们把松花江比做黑龙江人民的母亲河,主要是松花江在黑龙江省流经60个县市,其流域面积占到全省版图的60%,流域内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70%,流域内经济总量占全省GDP的70%。千百年来,流淌不息的松花江滋润了龙江大地,也养育了龙江儿女。可以说,松花江是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生命线。松花江这条母亲河,又是一条美丽的河流。说她美丽,不光是她的自然美,更重要的是她的气质美。长江是波澜壮阔的,《三国演义》开篇诗写是的“滚滚长江东逝水”,京剧《红灯记》中李玉河唱的是“万里长江波浪翻”。黄河是非常奔放的,李白的《将进酒》写是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抗战时期我们唱的歌是“黄河在咆哮”。而松花江是流经平原地带,水面平稳舒缓,就像西湖一样。“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非常好看。如果把她比做母亲,那么她是一位慈祥的母亲、温顺的母亲、贤惠的母亲;如果把她比做少女,那么她是一个纯真的少女、美丽的少女、聪颖的少女。松花江的美是震撼人心的美,所以我们有责任进一步加强对松花江流域污染治理,使她恢复到三四十年前那种水质、那种状态,使黑龙江沿岸人民能够喝上非常清洁的松花江水。
  现在大部分市民对松花江治理还比较认可,认为水质比前几年好多了,我也很欣慰。但要是说真正恢复生机,恢复到三四十多年前的水平,我们还很不满意。有时候看到这么多人在江里游泳,我甚至为他们担忧。毕竟这样的水体还不清洁,污染还没有全部清除,水里还存在有害物质。特别是看到有小孩子在江里游泳,我的心情更加沉重。在沿海城市,孩子们到海边去游泳,海水碧蓝,清澈见底。相比之下,我们不能把像大海那么一种清澈的、洁净的水奉献给孩子们,我心里沉甸甸的,感到非常内疚。松花江治污的责任非常重大。
     点击二
  焦点关注
  如何协调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矛盾
  关键思路   
  如果把松花江作为自然界的独立存在,那么它和人类的生存、经济的发展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记者:我想对黑龙江省来说,发展压力也很大,人们的期待也很强烈。同时我们又要考虑到环境的因素,还面对着这么一条有待治理的江。那么,这两个方面经常矛盾吗?
  栗战书:这要用新的理念想问题,我们不能把自然生态包括松花江,还有森林、草原、湿地等,当***类生存的一个附庸。如果把松花江作为人类生存的一个附庸,人类就会对它无限度地侵害,无限度地排放污染物。相反,如果把松花江作为自然界的独立存在,那么它和人类的生存、经济的发展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它能够给人类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自然的便利,这样人类就会精心地去呵护它,就不会人为地随意地去污染江水。我们总体要坚持这么一个原则,就是不能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牺牲生态环境来谋取一时的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就是竞争力。如果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破坏了生态环境,给人类的生态造成长久的损害,我认为这是丢失了最基本的优势、绝对的优势,失去了一个永久的竞争力。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树立什么样的理念非常重要。
  记者:从省政府层面,有哪些政策、举措来推动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保证减排任务的完成?这些举措在力度上不同于以往之处何在?如何作用于各地方政府和企业?
  栗战书:2006年8月,国务院批复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年》。规划的实施给全省有效治理松花江污染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按照规划总体要求,我们认真研究,多策并举,积极推进。一是领导力量向治理工作投放。我们把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成立了以省长为组长,常务副省长、主管副省长为副组长的松花江流域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先后研究制定了《松花江流域(黑龙江省)区域发展主体功能区划方案》、《黑龙江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黑龙江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明确了目标、完善了机制、强化了管理。二是资金使用上向治理项目倾斜。黑龙江经济并不发达,财政也很紧张。但是,在松花江污染防治上我们愿意投入,舍得花钱。我们做了一个统计,自实施《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以来,除国家计划内直接拨付规划项目的资金外,省和市每年都拿出大量资金,用于补助市、县污水处理厂建设、对规划内项目“以奖代补”、重点工业污染防治项目及集约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项目等。年全省还投入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资金4.4亿元,其中中央投入3.2亿元,省级投入1.2亿元。三是政策导向向治理方向引领。我们把“三供两治”(即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垃圾治理)纳入省委、省政府“十大民生工程”强力推进,尤其在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建设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比如,在投融资政策上,省财政连续5年设立“两治”项目以奖代补专项资金,设立对县(市)垃圾、污水处理运营项目的专项补贴资金,协调银行对“两治”项目采取优惠的利息政策。在税收政策上,对新建项目工程施工企业以及运营企业的营业税,实行3年的先征后返政策;同意免收“两治”建设项目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在使用土地政策、收费价格上都有一些特殊的支持政策。这样一来,一些经营性企业就愿意把钱投到垃圾、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上。实施规划以来,全省新建污水处理厂15个,年均新增污水处理能力98万吨。四是评价奖惩向治理领域延伸。将规划项目年度计划纳入省委对市(地)党政主要领导考核指标,纳入生态省建设和市(地)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坚决执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记者:在2005年“11?13”水污染事件发生以后,黑龙江省和吉林省都采取了很多很有力的治污举措,黑龙江就采取了区域限批的做法。区域限批以前曾经有过吗?决定要用区域限批这个办法的时候,也是要下决心的。是您下决心,还是省环保厅的人下决心?
  栗战书:以前没有。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下决心,我们省委、省政府下决心,省环保厅也在下决心。应该说松花江水污染的防治是全省人民的大事,政府的责任是首要的。为什么要下这个决心?因为好多污染排放企业一直以来增加就业、增加GDP,有的还给地方政府增加税收,但经过技术改造仍不能排放达标的话,就要下决心关闭整改。这时候,对有些地方来讲有点切肤之痛,地方不愿意,所以我在这个问题上提出“四铁”:“铁心、铁面、铁腕、铁拳”,不下这个决心是很难取得治污效果的。3年来,我们在松花江流域关闭了139家排污不达标的工业企业,尽管减少了GDP,但却换来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提高。
  包括区域限批在内,我们提出是“四个一律不批”,即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浪费、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项目一律不批;向水体排放汞、镉等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重污染项目一律不批;群众反映强烈、位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项目一律不批。所谓“区域限批”,是指如果一家企业或一个地区出现严重环保违规的事件,环保部门有权暂停这一企业或这一地区所有新建项目的审批,直至这一企业或地区完成整改。这类似封建社会犯罪以后的“连坐”,在一定的区域内,一家企业不达标,其他企业我也不批。这个措施看上去好像有点不近人情,似乎有点不合理,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不采取这种铁的手腕,污染真控制不住。省委、省政府形成共识,如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排污标准,不管谁说情,一律不得开口,省环保厅也不会发放通行证。通过采取这一措施,使人们特别是领导干部能够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那就是要着眼于环境的保护、改善,着眼于资源的有效利用,着眼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不能只顾眼前,必须着眼于长远,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能够舒适生存的环境。
  记者:我们说到限批的时候,想到的词是“不”,直接说“NO”。那么,我们对什么样企业,什么样的产业说“YES”,欢迎它进来,降低它进入的门槛?
  栗战书: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只要排放能够达标的企业,我们都是欢迎的。这就涉及到整个黑龙江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调整。黑龙江是一个重化型的工业结构,骨干企业还是重型装备、石化企业比较多。在上个世纪80年代搞乡镇企业的时候,又上了一些小冶金、小化工、皮革厂、电镀厂等,但这都是污染排放很严重的企业。所以,黑龙江从根本上来讲,要防止江河污染或面源污染的话,还要着眼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优化。我们对现有的石油、化工、皮革等项目,进行技术改造,通过技术改造来实现节能减排,减少污染的排放。新上的项目,像我们现在大力发展的生物产业、IT产业、服务外包产业等,产业本身没有多少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所以,整个黑龙江工业结构要向轻型化、洁净化、高新技术化方向调整,上一批资源消耗相对少、排放相对低、对环境没有污染的项目。
  点击三 
&&&&焦点关注 
  如何治理跨省流域污染
  关键思路      
  加强松花江流域两省环境协调机制建设
  记者:您在接受我们采访以前,刚刚从北京开会回来,这次会议有没有提到松花江流域的污染治理?
  栗战书:这次是国务院召开的一个研究出台进一步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的重要会议,温家宝总理做了非常重要的讲话,他特别讲到,党中央、国务院对东北地区的振兴,包括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十分重视。会上,我建议从中央到地方加强对松花江流域污染治理,得到大家的共识。松花江的污染,是当时人们认识偏差导致的行为偏差造成的,是历史形成的。那个时候人们的理念跟现在不一样,就是单纯追求经济总量增长,没有更多地考虑到人民的生活质量,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所以在松花江沿岸建了一些排放不达标、对江水造成污染的企业。现在必须筹集更多的资金,投入更多的力量,下决心把这些企业搬迁、关闭、改造。所以我建议中央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温家宝总理特别提到,东北地区江河污染的治理重点是松花江和辽河。党中央、国务院抓住了关键,这两条河流确实应该加大治理力度。会上大家对总理的讲话反映很热烈。吉林省省长韩长赋也表示应该加大松花江流域的污染治理力度,这也是我们平时接触当中形成的共识。尽管吉林省处在松花江的上游,黑龙江省是松花江的下游,但是我们两省都认为松花江水体污染防治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这点吉林做得是很好的,在这个问题上从来没有推卸,现在我们两个省治理松花江污染的力度都在加大。
  记者:对于吉林省来说,黑龙江省是下游,这个关系怎么处理呢?你认为两省在治理松花江污染上应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栗战书:上游下游这是一种自然的区位所形成的。说到这个问题我想起宋代一首词,就是“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用在松花江上,吉林是住在松花江头的,黑龙江是住松花江尾的,但不能像那首词写的:“日日思君不见君。”既然我们上游下游共饮一江水,上游下游的同志一定要经常见面,经常沟通,经常协调,我们应该是“日日思君常见君”。把《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对接好、协调好。不管是上游的省份也好,下游的省份也好,我们把两省的人民群众都当成自己辖区内的人民,都是自己人、一家人,我们就有了共同的认识、共同的责任、共同的行动,就能做到君心似我心,不负治污志。
  在经历了2005年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后,作为下游省份,我深切感受到,在污染治理以及污染事故应急响应上加强沟通、协调、联动的重要性。我们认为在松花江流域的治理上,黑、吉两省必须坚持“两同、两统”,即围绕同一个目标,朝着同一个方向,按照统一部署,采取统一行动。在实践中应该从5个方面加强松花江流域两省环境应急协调机制建设。一是加强突发环境事件预防机制。开展经常性的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及时消除环境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减少松花江流域水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每年枯水期,两省开展一次联查、互查行动。二是加强省级信息通报机制。两省实行每月信息通报机制,重要情况随时通报。松花江流域发生突发环境事件,上游应及时向下游通报有关信息,并适时邀请下游实地考察事发地应急措施实施情况。三是加强联合应急监测机制。两省环保部门实行环境应急监测数据共享。根据需要,两省在吉林松原国控断面实行联合监测,同步取样、同步分析。四是加强协调信息发布机制。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要及时发布准确、权威的信息。对于较为复杂的事件,可分阶段发布,先简要发布基本事实。上游政府和环保部门要及时向下游政府和环保部门通报有关信息发布情况。当污染物进入松花江干流时,两省采取联合发布或同时发布。五是加强联合防控机制。当污染物进入松花江干流后,两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或禁止本辖区相关企业相同污染物的排放。近年来,两省在跨省界河流治理上互通情况,定期联席会商、信息互通共享,通过加强联合采样监测、敏感时期预警、联合执法监督等方面协同合作,形成治污工作合力,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置跨省界水污染纠纷,维护了区域社会和谐稳定。
  记者:在谈到松花江的时候,您会谈到上下游,也会谈到上下级,除了这些的关系还和哪些部门有关系?一个松花江,各种各样的关系也是交织着,这里边有利益,也有冲突,也有思路的不一样,我们总说面对松花江治理的时候要强调协调、联动。目前您觉得哪方面,还需要加强、改进?
  栗战书:很重要的部门关系就是环保部门同其他经济部门的关系。比方说工业信息化委员会,它是全省工业经济主管部门,他们总想尽量能多上一些工业项目,上得越多、越快越好,有的时候就不大注意对环境的影响,当然这种情况现在也在改变,但有时候就是会急于上一些项目,忽视了环境保护。还有农业希望多产一些粮食、蔬菜等,有时就对防止污染重视不够,用有污染的江河水来灌溉农作物,实际上有害物质残留在农作物中,人们长期食用对人体还是有害的。部门之间这种相互关系还好处理,最难处理的还是地方政府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关系。因为地方政府压力最大的还是经济社会发展,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首要的责任是改善和保护环境,有时这两个方面的关系趋于紧张。但关系再紧张,也要把握一个原则不动摇,那就是一切服从环境保护这个大局。
  不管是我们黑龙江同上游的吉林省,还是黑龙江省内的大庆、哈尔滨、佳木斯这些上下游城市,应该而且正在逐步建立协调机制。比如说我们的信息沟通机制,上游水体发生什么变化,要及时向下游通报信息,这非常重要。如果上游已经污染而下游还没有得到信息,就不能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我们还需要共同建立应急防护机制,联起手来,共同进行水体的取样化验监测,一旦发现污染,要上下游一起行动防治。像这些信息沟通、信息发布、资源共享、定期协商、定期会晤的系列协调机制都应该逐步完善起来。这样就形成上下游、左右岸齐心协力来保护好松花江、治理好松花江。
  点击四 
&&&&焦点关注 
  松花江治理的国际影响
  关键思路     
  中俄两国人民同饮一江水,中国政府一定会对监控和防治污染负起责任
  记者:对于俄罗斯来说,黑龙江又是上游,黑龙江省和俄罗斯之间交往很密切,如果您见到俄罗斯的朋友,你最担心他们问您什么?
  栗战书:对俄罗斯来讲我们也是非常负责任的。你可能记得2005年松花江水体污染的时候,当时俄罗斯第一副总理、现总统梅德韦杰夫曾经向我们国家的领导人提出,俄罗斯人很关注松花江水体的污染。我们的总书记、国家主席***同志在会见他时就跟他讲:“中国政府一定会本着对两国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必要和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程度,减少这一事件给俄方造成的损害”。温家宝总理致信俄罗斯总理时也表达了这样的意愿:“中俄两国人民同饮一江水,中国政府一定会对监控和防治污染负起责任。”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政府是对俄罗斯、对国际社会高度负责任的。中国是一个讲诚信、与人为善的大国,绝不会干损人利己的事情。对黑龙江来讲,我们细心、用心、精心地当好松花江的哨兵。从2004年到现在,我们在松花江流域设立了41个国控监测断面、14个省控监测断面,每一个监测断面实际上就是松花江的一个哨位,增加一个断面就增加了一个哨位,增加了一个哨兵就增加了一条松花江水体安全的防线。我们所采取的这些措施都是对下游很负责任的行动。
  俄罗斯最关心的还是松花江水质状况,特别是2005年那一次松花江水体污染时,与我们毗邻的俄有关州政府都向黑龙江省政府来电,表示他们当地居民对松花江水的关切和担忧。他们这种心情我们可以体谅。那一次污染是上游吉林省内一家央企化工厂事故造成的,黑龙江省作为下游,就很担忧,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家也很关注、关切,这也是很自然的。当时我们向俄表示,一定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把污染消除在黑龙江境内,不流入俄罗斯境内,特别是冒着严寒,动用数千军民在抚远水道冰河上筑起一道长数公里的大坝,把污染团截流在了黑龙江,没有影响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用水。与此同时,我们还按照***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要求,全力加强与俄方的合作,为俄提供了诸如活性炭、色谱仪等必要的物资支持,并邀请俄方专家参与制定有关防治计划,最终赢得了俄方政府和居民的理解和信任,显示了我国负责任的国家形象。
  松花江水的一点一滴变化俄方都高度关注,比如去年网上发布了一条信息,说在齐齐哈尔富裕县发现了几枚日本侵华时期遗弃的炸弹,这个信息发布以后,俄罗斯一个州的州长马上给我们传来急件,询问在齐齐哈尔发现的炸弹,会不会形成对松花江的污染,如果有污染,希望及早告知他们。其实这几枚炸弹经过妥善处理就行,根本不会对松花江水形成污染,但是他们马上就有反应,可见对上游水非常关注。
  俄方这么关注松花江水,所以我们在松花江沿岸的一些活动都及时通报俄方。俄方现在认为,我们从2005年以来,经过治理,松花江水质比原来好多了,他们很感谢中国人民。我们听了以后感到很欣慰。
  点击五
  焦点关注
  对休养生息的理解
&&&&关键思路   
  这是人类在正确处理自身发展与承载生存的大自然关系方面,最清醒、明智的一次认识飞跃
  记者:对正在治理中的松花江您给予了高度关注,同时,您关注其他流域的治理吗?比如说淮河、海河,还有一些湖泊,其他大江大河的治理,您有没有从中看出一些我们可以吸取的经验教训?
  栗战书:当然,做什么样的治理规划,采取什么样的治理措施,这是他们当地的事情,但是我对中国这几条大江大河污染也非常担忧,对采取什么样的治理措施也非常关注,从报刊和网络上经常搜索这方面的动向和情况。
  比如说,我看到大江大河的治理,最主要的就是上下的联动,因为一条江河,水是流动的,不管在哪一个地段发生了污染,对这个江河的下游地段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造成一些损失,所以我觉得联动机制的形成是江河污染治理最基本的。我们国家大江大河流域应该进一步把联动机制健全起来,松花江流域也是这样。联动机制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共同的决心,不管上游下游,大家一定要痛下决心,对不达标的排放企业下决心进行技术改造或关闭,早一天下决心,早一天采取措施,松花江水水质的恢复和提升就会早一天到来,这也是治本。另一个就是信息,信息的及时沟通非常必要,信息畅通,可缚“污龙”;信息不通,受害不轻。我觉得这两点是联动机制当中最重要的。
  我们把自己境内这一段治理好,作为下游省份,我们也希望上游采取有力措施把上游段治理好,减轻我们一些压力。下决心把自己辖区内的水体保护好,既造福于本辖区人民,同时也造福于下游人民。事实上,作为一个党员,作为一个省的领导,不管是吉林省的领导,还是黑龙江省的领导,我们都是有这个觉悟,有这份责任的,也是在用行动履行着我们肩负的责任和对人民的承诺。
  记者:“休养生息”首先是从松花江治理开始提出的,它给人带来的感觉和以前用的保护、治理的词不大一样。“休养生息”这个词用到松花江上,给您带来的感觉是什么?
  栗战书: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是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包括当时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周生贤同志提出的让松花江休养生息。让松花江休养生息,将水污染防治赋予了哲学和人文的色彩,听起来感觉很亲切,很人性化,我非常赞赏这个提法,我觉得这是松花江流域污染防治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环保理念。“休养生息”作为一种理念,最早可追溯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时期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到汉初演化成了统治者恢复国力、民力而采取的一种“无为”的治国理念。今天,我们在松花江污染治理中,引入并确立了这个理念,我觉得更多的是基于我们人类对松花江与人类关系的重新定位,如前所说,不再将松花江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附庸,而是将其作为一个与人类对等的独立的存在,是站在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作出的一个战略谋划。
  就休养生息的内涵而言,我觉得,就是要按照《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年)》的要求,通过做好“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让这个满目疮痍、不堪重负的母亲河不再受伤,让其哺育我们的乳汁从曾经的“毒汁”向生命之源回归;通过“休养生息”这个方式或者手段,让“伤口”逐渐痊愈,并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说白了,就是通过做好提高污水处理率这道“加法”题,尽最大可能减少污染物排放浓度,就是通过做好限制排放这道“减法”题,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这样,一加一减,就把松花江的污染大大降低,直到最后恢复其本来面目。
  就休养生息的意义而言,我认为,这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人类正确处理自身发展与承载生存的大自然关系方面,最清醒、最明智的一次认识飞跃,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在实践领域的一个大胆尝试,是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更深入、更积极的一场大调整、大变革,是由从昔日人类绝对强势的攫取或掠夺,向相互依存、和谐共处、道法自然转变的一个新起点。简单地说,我觉得,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大胆探索,是中国环境保护事业走向新时代的一个变奏曲。
  就休养生息的难点而言,我感到,主要是如何使认知和实践相一致的问题,也就是说要解决认识“巨人”和行动“矮人”的悖反。近些年,随着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人们已经日益深刻地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包括绿色GDP的提出,既要经济增长也要青山绿水的提出,就是最鲜明的佐证。但在实践上,我们不得不承认,一边是我们全社会日益渴望与自然和谐共处;一边却是生态环境依然被大肆破坏,有时甚至在个别地方、个别时段被无情宰割。有些人、包括一些地方的政府官员,总是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要发展经济就要以适当牺牲一点环境为代价,等经济发展起来再治理。而没有考虑到生态一旦遭到破坏了,其可逆性很小,甚至会万劫不复,治理成本要远远超出人类获取的经济利益。这方面,英国的泰晤士河和德国的莱茵河治理,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作为欧洲工业革命的发源地,由于工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和污染物被倾倒到两个河流中,导致河流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以致进入上个世纪中期两个河流都几乎变成了臭河、死河,给沿岸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英、德两国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花费大量金钱,才使其生态环境得到了初步改善。如果我们不能从中吸取教训,仅仅是把让松花江休养生息当成一句时髦的口号,停留在认知的水平上,长此以往,后果真的不堪设想了。这不是危言耸听,试想,一次松花江污染事件就闹得举国、举世瞩目,连带上千万人和众多企业受到影响,动用那么大、那么多的行政资源来应对,如果再发生类似或者更大一点的事故,情况会怎样?我们的政府该怎样向老百姓交待?所以说,不管千难万难,我们都要把保护好生态环境当成一件特别的大事来抓,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的关系,在这两者之间寻求一个最佳的契合点,做到既要经济发展,也要绿水青山。
  就我的感受和思考而言,其实前面我也说了一些,可能还不是很系统,这里我再梳理一下。我觉得,“让松花江休养生息”,核心是要遵照《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年)》,实行最严格的环保措施,以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为依据,确定发展方式和发展规模;尊重自然规律,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逐步改变生态环境退化状况;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生态的方法,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充分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长期积累的水环境问题。通过休养生息,引导人们善待自然、呵护环境,既要“扬汤止沸”,又要“釜底抽薪”,对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形成倒逼机制,迫使人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从根本上缓释流域水环境污染负荷,努力恢复江河湖泊的生机和活力。
  记者:您对松花江得以休养生息后的环境、面貌、景况有什么样的寄托和企盼?
  栗战书:听你这样的提问,让我想起了《家在东北》这首脍炙人口的歌。其中有这样几句歌词:“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那里有漫山遍野大豆高粱,在那青山绿水旁,门前两棵大白杨,齐整整的篱笆院,一间小草房啊”;还有两句是:“我爸爸有事没事总想喝点酒,就算是没有菜那也得喝二两”。这些朴实而优美的歌词,反映了当年松花江沿岸美好景色和人民惬意舒适的生活状态,揭示了松花江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我很企盼着经过治理,江畔人民再次享受到那样的一种惬意和欢乐!
  ***总书记一直惦记着松花江的污染治理工作,2007年以来,已经连续3次做出重要批示,特别是在今年4月的批示中指示,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明显,在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情况下,环保和防治污染工作不能有丝毫放松,要加大防治工作力度,落实各项治污措施,为建设生态文明做贡献。这是***总书记对我们这些年工作的充分肯定和最大鼓舞,也是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和新希望。
  多年来,松花江水体受到了侵害,有人说松花江鱼的种类比过去少多了,我觉得松花江真是不堪重负,应该给她减压减负了!作为松花江流域面积和流经里程比重都是最大的省份,我们一定要按照***总书记的指示,继续加大力度,实施污染治理,坚决控制和消除污染,让松花江真正恢复到当年自然和谐静美的原始状态,让水体恢复洁净,恢复“母亲河”的纯清,恢复松花江少女般的美丽,让“母亲河”更加亮丽迷人。这既是***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也是龙江人民的殷切期盼。我作为一省之长,自当尽职尽责,尽心尽力,绝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记者:既然您对松花江倾注着如此大的爱心,您将来会不会为经过休养生息恢复了生机的松花江再写一些诗呢?
  栗战书:诗言志,诗也抒情,诗常常是触景生情而成。到那个时候,我想也可能会的。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环境网"或“中国环境保护X版”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环境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作者,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