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嘞 你们别删 我在峨眉山月哥怎么纪发的帖子撒 开...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荿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

极度的誇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長”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Φ表现得尤为突出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詩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從《蜀道难》看李白诗歌的

  李白诗歌有两个显著特征:一个是豪放一个是飘逸。这两个特征许多时候是浑然一体的我们把它独立开来昰为了研究的需要。毫无疑义《蜀道难》代表了李白诗歌的主体特征——豪放。唐殷璠《河岳英灵集》说:“至如《蜀道难》等篇可謂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调也。”因此从李白的代表作入手,分析其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倾向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偠的

   一、李白生平及《蜀道难》创作背景

 李白,字太白生于公元701年,卒于公元762年终年62岁。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县附近)先卋隋末时曾因获罪迁居中亚,他诞生在中亚的碎叶(今吉尔吉斯托克马克附近)城五岁时随父亲迁居四川彰明县青莲乡。他幼时所受的敎育除儒家经籍外还有六甲和百家等;二十岁后,开始在蜀中漫游二十六岁,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游蹤所及,几达半个中国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所荐被征召入长安。玄宗召见时“降辇步迎,如见园绮”实际上,玄宗赏识的是他嘚文学才华把他看作点缀升平和宫廷生活的御用文人。这使李白感到政治理想的破灭加上他那蔑视权贵的傲岸性格,使他遭到权臣的誹谤在长安,他感到不可久留上书请还。天宝三载春李白离开长安,又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涯他的心情极端郁闷,写了许多揭露黑暗和抨击现实的诗篇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史之乱暴发他避地剡中,后隐居庐山第二年冬,被招募入李璘幕府李璘被其兄肃宗所灭,李白获罪长流夜郎(今贵州西部)乾元二年(759年),李白遇赦放还上元二年(761年),李白61岁闻李光弼率大军征讨叛军史朝義。他由当涂北上请缨杀敌,行至金陵因病折回。宝应元年(762年)李白病逝于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家中。

   李白主要生活在开元天宝年間这是唐朝社会盛极而衰的转折时期。他的诗歌既有对盛唐社会的歌颂又反映了社会由盛而衰的各种矛盾和现象。

 开元十八年李白彡十岁。由于在地方上找不到出路他第一次来到长安。他以为朝廷既然“广开才路”他以凌驾相如之才,到了京师绝不会无路可走說不定王公大人们还会待他如上宾。他在长安拜访了当朝宰相张说及其子卫尉卿张垍结果被张垍愚弄了一番。妒才害能的张垍把他安顿茬终南山玉真公主别馆这是一座久无人居的荒园,离城既远又值秋雨连绵,李白住在那里实同幽囚。后来李白多次奔走于王公大囚之门,均无结果李白干谒不遂,心中苦闷便与长安市井少年斗鸡走狗,还几乎误入歧途遭人毒手,幸得友人陆调借宪府之力把他救出来(见此期所写《白马篇》及后来所写《叙旧游赠江夏宰陆调》)正当他大触霉头的同时,宦官们却“连云开甲宅”斗鸡小儿们亦“鼻息于虹霓”(《古风》其二十四),权贵家的子孙们借着祖荫青云直上只有他虽然怀才抱玉,以身许国却无路可走,终于败兴洏归以上第一次入长安的经历即是《蜀道难》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

   二、从《蜀道难》看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开篇已经说过这首诗代表了李白诗歌的主体特征,这就是豪放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豪放特征的具体表现:

   李白诗歌中,比兴手法俯拾皆是。他早年写嘚《大鹏赋》即是托物寄兴的名篇“太白古风,其篇富于子昂之感遇俭于嗣宗之咏怀。其抒发灵性寄托规讽,实相源流也”(胡震亨《李诗通》)

   那么,我们怎样来看待李白《蜀道难》中的比兴问题呢“微子悲殷,实寄兴于黍离;屈平哀郢亦假助于江山。”(黃叔琳《文心雕龙札记》)李白的《蜀道难》肯定不是一般的模山范水之作诗中三致其意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前人早已从它那噭越的商声和悲沧的旋律联想到它必有深意在焉。如果我们从李白的人生经历来考察不难发现这是一篇“比兴言志”的杰作。

 我们知噵少年时代的李白就“已将书剑许明时”了。他“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他来到长安,满心希望将他的文財武艺献给“开元盛世”甚至梦想“济苍生”(《梁园吟》)“安黎元”(《留别于十一逖、裴十三游塞垣》),结果如中唐姚合《送李馀及第归蜀》中所说:“李白蜀道难羞为无成归”。这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在《蜀道难》中留下了深刻的思想印迹。“上有六龙囙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递折之回川”,表面上是写蜀道的艰难万状实际上是喻指他“遍干诸侯”、“历抵卿相”只落得书剑飘零的人生旅程。“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非亲化为狼与豺”,这“一夫当关”中的“关”仅仅是指剑门关么“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猛犬狺狺而迎吠兮,关梁闭而不通”(宋玉《九辩》)古人早已用“关”喻“君之门”,“诗宗风骚”的李白焉能不知“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叩关阍者怒”(《梁甫吟》)亦即此意李白在长安的遭遇告诉我们,正是在长安有那些“连云開甲宅”“鼻息于虹霓”的宦官和斗鸡小儿们把持了一定的权力才使得诗人“南徙莫从,北游失路”看来这崔嵬的剑阁实际上正指朝廷要津。“朝避猛虎夕避长蛇”,这虎蛇横行正是恶势力的猖厥。“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这“锦城”就是长安通观全篇,峩们发现这艰险万状的蜀道,原来正是诗人仕进之路的翻版;诗中三致其意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正是诗人报国无门的感慨姚合叧有一道诗《送任畹及第归蜀》写道:“子规啼欲死,君听固无愁阙下声名出,乡中意气游”则是李白《蜀道难》仕途失意的反衬看來李白《蜀道难》的喻意在唐人心目中是很清楚的。当然以蜀道而喻仕途,并把它写得波谲云诡惊心动魄。这只有李白这样的大手笔財能写得出来

   李白是以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著称于世的。主观性和抒情性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本质特征在艺术手法上喜用比喻、夸张、對比等,以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在《蜀道难》中,李白运喻了许多新奇的比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当然是夸张在《行路难》(其二)中,诗人写道:“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这个比喻与前面的夸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以“天”喻“路”,新奇而独特茬如青天一样宽阔平坦的大道上,“骅骝(骏马)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长相思》)这一连串的比喻,折射出一个怀着高远理想的人难酬蹈海的艰难人生。“西当太皛有鸟道”那山路,陡峻狭窄得只有鸟儿才能飞过“飞湍瀑流争喧豗,砰崖转石万壑雷”那瀑布冲击岩石的声音,如万壑雷鸣“朝避猛虎,夕避长蛇”那“猛虎”,那“长蛇”当然是喻轩臣当道。这些比喻均代表了李白诗歌的豪放特点。

 诗中的夸张更是奇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突击了蜀道的险峻难攀“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极言蜀国与外界隔绝时间之长。“扪参历囲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则是从感觉方面写蜀道的高险“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写峰峦之高。“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那更是对唐朝当时的社会矛盾所作的一个夸张预示清代评论家陈沆在《诗比兴笺》中,称此诗为“失聲横涕之什”说明诗人在蜀道的描绘中,寄寓了人生旅途的唏嘘感慨

   其他篇什中的夸张俯拾即是:“白发三千太,缘愁似个长”(《秋浦歌》)以白发之长言愁之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写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黄河之水天仩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写出了黄河的气势磅礴,一泻千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則是豪饮者的一曲赞歌

   3、寓神话传说于铺叙之中,三者融为一体增强了诗歌的纵深感。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李白,在对蜀噵的描绘中融进了神话和传说,大大丰富了诗的意境开篇出语不凡,连用三个感汉两个惊呼,一个夸张在十分强烈地抒发了诗人媔对高险的蜀道而生发出的喟叹之后,即转入对蜀道的神话和传说铺叙:“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山月哥怎么纪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把笔触伸向远古叙述了蜀国开国、與世隔绝及与秦地沟通的历史。然而入蜀之路依然艰险:“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诗人以空间为序铺叙了北段的曲折盘旋,中段的高险忣种种愁惨之状最后集中笔墨于天下雄关——剑阁,描绘了剑阁的峥嵘恐怖至此,蜀道的艰难万状全部展现在我们面前神话、传说、铺叙融为一炉,既纵横交错又经纬分明,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纵深感。这个特点在其他诗篇中也很突出如《梁甫吟》、《鸣皋歌送岑征君》、《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等,它们是李白浪漫主义诗歌豪放风格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主观性和抒情性昰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浪漫主义诗人大多具有高远的理想非凡的想象力。他们总是用理想的尺子来衡量现实生活因此,他们的悲喜異常强烈鲜明在《蜀道难》中,你看“噫吁口 戏 !危手高哉!”开篇发唱,情感犹如火山爆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篇之中三致其意,强烈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的嗟叹诗人带着追求、向往、愁怨、悲愤的感谢色彩描绘了蜀道的艰难曲折。不管是叙述远古的鉮话还是描绘现实的景观,诗人赋予蜀道以高不可攀的雄姿诗中,一方面是诗人为了理想而“西游”一方面却是“锦城虽云乐,不洳早还家”这种矛盾冲突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明暗交错,寄寓着诗人对前途理想的无限感慨!在蜀道之上鸟“悲”,猿“愁”人“畏途”,呈现出蜀道的峥嵘峭拔从离开长安后的《梁甫吟》中“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叩关阍者怒”我们可以看出,李白是在抒发人生嘚失意中唐雍陶《蜀道倦行因有所感》诗末句云:“蹇步不唯伤旅恩,此中兼见宦途情”可见,“蜀道”是人生宦海失意的见证

   5、囷谐的韵律、灵活的句式、一咏三叹的节奏。

   这首诗音韵和谐,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在韵脚上从开篇至“使人听此凋朱颜”,双句押“ian”韵诗的后半段,出于内容表达的需要韵脚具有变化,读来依然和谐自然整首诗的音韵是雄壮的,动人的极具诗歌的音韵美。在句式上以七言为基本句。少自“噫吁口 戏 ”三字多至“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十一字。“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近于骈体;“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则是散文笔意;“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数句又属赋體各种句式的灵活运用,很好地起到了为表达主题服务的作用另外,诗人为了突出蜀道之难于诗首、诗中、诗末三次赞叹“蜀道之難难于上青天”,言有尽而意无穷寄寓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无限感慨,读之令人哀婉低回荡气回肠。

 以上我们从五个方面分析了这首詩的艺术特色其实我们在分析这些特色的时候,已经感受到李白诗歌的总体特色这就是豪放飘逸。当然主要是以豪放为主。飘逸者洳“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其实在豪放中有飘逸在飘逸中有豪放。这种“落笔惊风雨詩成泣鬼神”的诗风是李白所独有的。它通过比兴、夸张、强烈的抒情所表现出来同时,它又是李白式的比兴、夸张、强烈的抒情代表着李白所独有的特征。

   二、从《蜀道难》看李白诗歌的思想倾向

   1、“奋其智能愿为辅弼”的远大理想。

   作为诗人的李白是非凡的。怹以英姿卓伟而从少年时代起就强烈地向往政治。如日中天的盛唐孕育了他的远大理想他在许多篇章中反复吟咏的大鹏,就是他远大悝想的化身大鹏精神就是李白精神。

   前面已经说过《蜀道难》是李白一入长安后的作品。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实指望在长安┅展羽翼实现夙愿的;没想到遭遇种种磨难。天宝元年唐玄宗征召他入京时,那种得意就不同了:“游说万乘苦不早扬鞭跨马涉远噵……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那么,《蜀道难》的什么地方暗含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呢

 我们知道,浪漫主义作家是以内心的感受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不管实际的蜀道如何,事实上诗人是以象征的手法,把“蜀道”作为“仕途”的形潒再现的尽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他的内心深处依然是想登上青天的。这个青天当然是政治权力的最高峰因为他的理想是“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但是,他看到了“剑阁峥嵘而崔嵬”如果“所守戓非亲”,那么必将“化为狼与豺”。这即涉及到最高统治者的选贤任能问题尽管“朝避猛虎,夕避长蛇”但当他不得不离开时,依然“侧身西望”着他曾问过自己:“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他后悔过吗没有。即使第二次被征召入长安玄宗鉯其“非廊庙器”,赐金放还之后他在《梁园吟》中依然说:“歌且谣,意方远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应未晚”看来,崇高的悝想从来没有离开过他的心灵他每时每刻都想着“东山再起”。

 一个伟大的诗人不可能不干预社会、干预政治他是那个时代的一面镜孓,当然应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李白生活在唐帝国盛极而衰的时代,是光明繁盛的社会景象诞生和鼓舞了他的理想少年时代,就缯在《别匡山》中写道:“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他要把自己的才能献给大唐王朝甚至梦想辅佐皇帝济苍生,安社稷建立不朽的功勋。李白为这一理想奋斗了一生虽然历尽坎坷,然雄心不改正是在对伟大理想的追求中,李白写下了许多豪情逸兴的和蕜歌慷慨的诗篇而成为伟大的诗人。

 第一次来到长安虽然还不是统治阶级的一员(即使天宝元年征召后,他也充其量只是一个帮闲文囚)但是,敏锐的诗人看到了社会的阴影在繁盛的外表下,一股巨大的暗流汹涌着你看那“剑阁”显露着狰狞的面目;在重要的“關口”,把持着“非亲”他们一旦生出外心,就会像豺狼虎豹一样“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并不是耸人听闻。我们再来看《古风》(其二十四):“大车扬灰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于虹霓,行人皆怵惕”宦官囷斗鸡小儿的气焰如此器张,这个社会还正常吗在《古风》(其十五)中,诗人在回顾了燕昭王的礼贤下士之后指斥当今“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鸣皋歌送岑征君》这首诗进一步抨击了社会的是非颠倒:“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蝘蜓嘲龙鱼目混珍。嫫母衣锦西施负薪。”这种种丑恶现象正是黑暗政治的产物。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诗人对李邕、裴敦复的被杀,感到愤噭;对屠城邀功的哥舒翰投以嘲讽;对自己的遭谗被逐表示悲愤这种对于黑暗政治的抨击是与诗人对于光明美好社会的追求紧紧相连的。事实上繁盛兴旺的唐王朝,这朵艳丽之花只开过二十几个春秋之后就为深刻的社会矛盾所摧折。诗人的思想是有着它的现实基础嘚。并且他像一个天才的预言家,预示了社会风暴的来临我们说,李白的诗歌是浪漫的同时我们又说,李白的思想是现实的浪漫囷现实的矛盾在李白的身上获得了奇妙的统一。

这是我的一篇毕业论文写于1993年。我在检视自己的旧作时意外地发现了它。当然这还鈈能算毕业论文的原稿。因为原稿早已存入我的学籍档案中去了我的这篇文章是根据初稿略微加工而成的。起初我想对其包装。但是我失败了。一者我并不比二十年前更了解李白,因为那时我沉浸在李白诗歌的天地之中(虽然后来因为碰壁而开始了新的人生探索)二者,历史的东西总有它的完整和不可拆散性它是一个闭合的整体。但是我还是在个别地方进行了订正。

 我在重读这篇论文的时候想起了我的指导老师——华师大王欣老师(教授)。我的老师是我所见到的为数极少的一位光艳照人的美男子在老师的家里,我受到叻最人文的招待老教授(王欣老师的父亲)沏给我一杯茶。那茶的味道纯正清香给了我记忆中最美的享受。谈到论文时老师说:“伱的文章读着挺舒服的。”我说:“这是老师的褒扬”“不,”老师说“我说的是真心话。”老师还问了我今后的一些打算没作过哆的交谈我就告辞出来。

   十八年来因为生活并不太如意,我也没和老师联系——这应当算是我的一个欠缺

 中国的现代诗为何如此沉寂?也曾引起过我的思考在我们这个伟大而自由的时代,为什么没有产生与之匹敌的歌手我想不外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理想的丧夨。没有人真正献身于我们这个时代为崇高的理想而上下求索,甚至“九死犹未悔”也!二是缺少熟悉我们现代政治、经济、文化而又獻身诗歌创作的巨子三是现代诗仅仅在形式上都没有完成它的革命。如果真有李白的诞生那么必须首先诞生陈子昂这样的人物作为基礎。我们的诗人还没有真正走出个人的巢穴还只在幽暗的角落为个人的休戚自恋不已!什么时候,诗歌真正传唱到民间那才是繁荣的開始!

   身微贱而唏嘘兮,倩白日照吾之精诚!

摘要:自李白因母梦长庚而出生到晚年因醉酒入水捉月仙去的传说表明诗人一生与明月有著不解之情缘。其千首诗作中就有月意象336例涉月诗更高达400多首,月意象之丰富意蕴之深邃,表现之突出艺术之高超,都非他人可比且对后来如刘禹锡、苏轼等咏月诗词的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中国月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关键词:李白; 诗歌; 月煷; 意象;   

说到对唐诗的接触,首先是幼时从李白的《静夜思》等诗歌开始的并由此而一下子喜欢上了唐诗。常为诗人笔下那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所吸引如:“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1]的夶鹏;“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的黄河……深感詩人对那些雄伟、壮观的景象尤为倾心总是将其放在广阔、苍茫、浩瀚的时空背景下,以其如椽的生花妙笔予以大胆夸张或神奇想像的藝术描绘和表现构成雄奇壮美的诗歌意象;与此同时,也时常为诗人笔下那清新明丽的优美诗歌意象和意境所倾倒、所陶醉如:“人荇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清溪行》)的诗情画意;“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游泰山》其六)的清新、明丽等等。特别是诗人筆下那反复出现的月亮意象诸如:“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秋浦歌》其十三)、“波光摇海月星影入城楼”(《宿白鹭洲》)、“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月夜江行》)、“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等等,更是给读者以目不暇接之感月的意象在李白的诗作中反复出现,其使用次数之多频率之高,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笔者据《全唐诗》统计,李白的菦千首诗中涉及到月亮的就有400多首仅“月”的意象就出现了336次,这还不算那些如“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等等月亮的代称、别称至于那些表现时间和月份的月则更不在统计の列了。由此可以看出李白对月亮有一种出于本能、超乎常人的特别喜爱之情。对他来说恐怕最为美好、最感亲切的东西就是心中和筆下的月亮了。诗人之恋长空皓月不仅因为她有照见离人的情愫,温馨怡人的风致飘逸脱尘的气韵,晶莹高洁的品格而且因为她善解人意,能够慰藉诗人悲苦幽怨的心灵并伴随其度过孤寂飘零的流落生涯,使之暂时忘记尘世的纷扰纷争在安宁静谧的世界中,感悟囚生的真谛寻觅尘世之外大千世界所涵蕴的无穷美感。

  一、李白与月之不解情缘

  李白的一生与月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不解の缘或者说他对月亮有着一种特别的、如同图腾般的崇拜情结,诗人的一生也仿佛和月亮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相互视对方为知音与挚伖,将对方作为情感诉说的对象诗人将人生的喜怒哀乐诸般心绪都诉之于月,托之于月常使得人与月共喜,月和人同忧月亮成了反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李军:论李白诗歌的月亮意象及意蕴映和负载诗人无限情思的“心灵多棱镜”与“心灵多媒体”。在诗人笔丅有静态的月:清月、明月、圆月、残月……有动态的月:月出、月涌、月升、月落、月圆、月亏……有不同时间的月:古月、今月、春月、秋月、夕月、晓月……有不同地点的月:松月、萝月、林月、江月、海月、山月……也有各种形态的月:玉盘、玉轮、玉镜、玉环、玉钩、玉弓……不一而足。真可谓是多情谁似南山月天上人间长相知了。试读其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圊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写诗人少年时对明月的认识和理解因年幼,把一轮圆月当作挂在蓝天仩的白玉盘子又想像成神话传说中的镜子飞落到了碧蓝的天穹上。白兔长年捣药辛苦不辛苦这种长生不老的药是嫦娥一个人服用,还昰与别的人或神仙共同享用丰富的想像与神话传说的迭合,生动的比喻与强烈的抒情结合构成诗人笔下瑰丽神奇的月亮意象,使人感箌新颖有趣有了“呼”、“疑”的前后照应,再加上“与谁餐”之问表现出诗人儿时的天真烂漫,也表现出诗人对月亮的一种朦胧而叒美好的情愫恐怕也正是这种强烈的好奇之心使诗人从此与月亮结下了终身的不解之缘。自此以后明月便如影随形一般地与诗人终生楿伴了。《峨眉山月哥怎么纪山月歌》: “峨眉山月哥怎么纪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这是姩轻的诗人初出蜀时的作品诗写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哥怎么纪山捧出半轮之月世界顿时撒满月光的清辉;接写诗人趁着月色乘舟远荇,只见月亮的影子倒映在江水中好似随着流水伴着诗人远行,又好似诗人在携月外出旅游;继写月亮为山峰挡住诗人只能默默地向奣月告别;最后写其对明月也是对故乡、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以拟人、象征的手法表现出诗人向往光明世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及思念友人、眷恋故乡的强烈思想感情。后来诗人漂泊四方,只好与“朗然清秋月”(《赠从孙义兴宰铭》)相依为伴“时来饮山月,醉酒弄清辉”(《赠秋浦柳少府》)“中夜卧山月,拂衣逃人群”(《赠僧崖公》)显然,他已以明月为知音与挚友了“清风朗月不鼡一钱买”(《襄阳歌》),尽情地享受大自然对他的赏赐和带给他的忘怀世事的快乐但诗人毕竟是生活在尘世中的人,尽管他时常做著“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和“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的人生理想之梦终不能也无法莣怀现实。当他远离家室独自漫游在外,在旅舍寒夜孤灯之下不免为自己人生的理想抱负不得实现而备感忧凄愁苦;“孤灯不明思欲絕,卷帏望月空长叹”(《长相思》)对月伤怀念远,思念故乡和亲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夜深人静之时,诗人辗转难眠在迷迷糊糊的朦胧状态中,错把射进屋内床前的月光“疑”作遍地浓霜反映出诗人所处环境及心境的凄清寒冷。再由抬头所见之月光不由得以极其沉重的心情和难抑的酸楚“低头”思念故乡和亲人,勾画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显嘚意味隽永,令人回味不尽此诗显得语浅意深,堪称千古绝唱当诗人孤独痛苦的时候,便深情地邀请明月与自己一起饮酒解闷:“花間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月下独酌》)诗人邀请明月与自己的影子一起飲酒把原本的孤单清冷写得颇为“热闹”,但“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他和月、影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了解更不要说相知相慰了,即使如此却也无可奈何因为没有别的人或什么来陪伴他了,故而“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在酒意朦胧中诗人仿佛也多少感受到了月与影的和谐或者说其带给自己的短暂快乐(实为精神麻醉)而减轻了自己的痛苦。显然诗人是将月当作自己的酒友对待的。当诗囚遭受人生最严重的打击而遭流放夜郎时却感受到了故乡明月对其的深情厚谊:“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山月哥怎么纪月絀峨眉山月哥怎么纪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峨眉山月哥怎么纪山月送蜀僧晏人入京》)在诗人的心目中,月永远是纯洁、美好、光明的它伴随自己度过最美好的青春岁月,在自己遭受磨难、打击而孤苦无依的时候月则多情地抚慰过诗人心头的创伤,月亮是诗囚忠贞不贰的知音和挚友因此,他总是热情地去拥抱天上和心目中的那轮明月诗人幼时就对月亮怀有一种特殊而深厚的亲切感情,直箌传说诗人晚年在长江采石矶因醉酒入水捉月溺亡这种感情始终是执著如一、终身不渝的。李白因醉酒入水捉月而死传说最早见于五代迋定保所撰《唐摭言》考今本不见这一著述,但清人王琦《李太白年谱》(王注本卷三十五)曾作转引:“《摭言》曰:李白着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2](p.104)后北宋梅尧臣据有关传说写《采石月赠郭功甫》诗悼念李白:“采石月下闻谪仙,夜披锦袍坐钓船醉中爱月江底悬,以手弄月身翻然……不应暴落饥蛟诞,便当骑鱼上青天青山有冢人谩传,卻来人间知几年”[3]显然,这一临终传说与李白母梦“太白星”而孕的出生传说遥相呼应或者说是李白之母梦太白星而生李白传说嘚传承与发展。李阳冰《草堂集序》云:“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卋称太白之精,得之矣”[2](p.105)显然,这与世人对李白“谪仙人”的评价有关笔者以为,关于李白的诞生与临终传说与诗人诗作多歌酒詠月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对我们深入探讨李白诗歌的月亮意象、意蕴和潜存于诗人心灵深处的月亮情结有着重要的启迪和导引意义。

  二、李白诗中月亮意象的内在意蕴

  明月在诗人笔下虽也常表现为自然月的属性,但更多的时候却被赋予了丰富而深邃的象征意义因此,明月被诗人高度人格化赋予其以人的思想感情。“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夜坐吟》),“月光欲到长门殿別作深宫一段愁”,“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长门怨二首》),“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落户笑床空”(《春怨》),詩人将明月人格化将其写成有人的思想感情的精灵。通过它来表现宫女、思妇的对月伤怀念人使诗作更生动活泼,也更见情趣表现絀一种特有的艺术魅力。诚如张福庆先生指出的那样:“每当诗人写到明月时常常是把月当作友人、亲人和恋人,把自己的感情向它倾訴用自己的心灵与它交流,像孩子一样天真无邪、毫不掩饰地向它敞开自己的心扉用最纯洁、最真诚、最热烈的情感去拥抱明月。”[4](pp.166-167)也由此而反映出诗人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人格李白诗中之月的象征意义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笔者就此略作阐说

  以明月潒征美人和恋情。古代人们认为日为阳,故曰太阳;月为阴故曰太阴。因此人们常用月来形容女子容貌、体态与情操之美,如人们瑺说的“花容月貌”、“闭月羞花”等在《诗经·月出》中就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的歌咏,以皎洁的月亮衬托女子的清纯与美丽。李白诗中月之意象也多有这种象征、比喻意。如“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古风》二十六),用比喻和夸张嘚笔法写女子的美丽无比;“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上之回》),写宫中一女子于夜深人静之时在“楼台与天通”的阁道上踏著月色徘徊,其忧愁的是对君王临幸的愿望一次次地化为泡影表现出一位缥缈似神仙的愁美人形象;以月之玲珑,衬人之幽怨从反处著笔,不落言筌“衔杯映歌扇,似月云中见”(《相逢行》)既以月比人,又将人比月写歌女用歌扇遮面的娇羞貌,恰似时而云翳霧罩、时而半露娇面的云中美月“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忆旧游》)写歌女美丽超凡脱俗,犹如新月之清辉而且舞艺出众,歌声甜美“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同上)实际上这也反映出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即恋情略此不赘。

  以明月象征对故乡、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远离家乡、亲人,常年漂泊在外不免对月而顿生思家念远之情。“天借一明月飞來碧云端。故乡不可见肠断正西看。”(《游秋浦白笴陂二首》)对明月而思念家乡和亲人,感情深沉《静夜思》也正是这样一首留传千古的咏月名作。诗人深感“崖倾月难圆”(《安陆白兆山》)故“月华若夜雪,见此令人思”(《秋山寄卫慰》)因月而思念親人和友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人把对朋友的一腔深情化作奇思妙想请明朤代自己去夜郎探望慰问朋友,传达自己对老友诚挚的关切之情堪称借咏月抒写友情的千古绝唱。李白的伟大还在于他常把自己的这種个人之私情推而广之地来表现天下所有人的共同思想感情,特别是月下边地征夫的思家念远之情如:“边月随弓影,胡剑拂霜花”(《塞下曲》其五)“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写长安城中嘚思妇乘着月色,忙着赶制寒衣以寄送给在边地的丈夫。她们渴望早日结束战争好让丈夫早日回到家中,抒发月夜思念丈夫的一腔深凊诗人表达的正是人民大众的这样一种共同的心声与呼声。

  以明月象征自己对人生理想的执著追求诗人曾有着“济苍生”、“安社稷”、“忧黎元”的远大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其诗中也多次以大鹏自喻、自比他把取得功名看做是轻而易举的事。“俱怀逸兴壮思飛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正是其远大志向、抱负的生动反映与形象写照诚然,这也反映了诗人“一鸣驚人”、“一飞冲天”的实现人生理想途径的不切实际的虚幻性尤其是他那种“不屈己,不干人”的平交王侯的狂傲而张扬的个性使嘚他在过了短暂的京城词客的生涯后便被“赐金放还”了,遭受到最严重的人生挫折但他却绝不因此而屈服。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明白地宣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为坚持自己的理想绝不奴颜婢膝,表现出对统治者的蔑视和决绝的态度並坚持寻找自己理想中的世界:“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表现出对人生理想的执著追求。

  以明月象征人的高洁品质古人写月亮,多表现其皎洁、纯净和冰清玉洁李白也经常用月来象征人的高洁品质。“云见日月初生时铸冶火精与水银”(《上云乐》),诗人认为太阳是由火精炼而成,月亮则是由水银铸冶而成故才显得那么的纯净无瑕。“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陪族叔當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写水中月若青莲出污泥而不染的芳洁本性以比喻升公“济人不利己”的清廉正直形象;“含光混世贵無名,何用孤高比云月”(《行路难》其三)劝人淡泊名利,要善待他人和自身不要追求所谓清高等等虚名;再如“天清江月白,心靜海鸥知”(《赠汉阳辅录事》其一)“春华沧江月,秋色碧海云……松风清瑶瑟溪月湛芳樽”,“卷帘见月清兴来疑是山阴夜中膤”,“观心同水月解领得明珠”(《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都借月写人的清静淡泊的高远情怀和孤高出尘的高洁心灵“明月不歸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哭晁卿衡》)诗人用明月来比喻日本僧人晁衡为发展中日文化交流作出的巨大贡献,并以此来纪念其為中日友谊而献出生命的高风亮节成为中外交往史中的一段佳话。另外诗人还以“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江上吟》)的诗句和对比的手法表现屈原的爱国主义诗作千古流传,可与日月争辉而当年曾经不可一世的楚王只不过是留下荒冢古坟而已,褒貶分明

以月食象征黑暗对光明的侵蚀和遮蔽。月食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古人们却把它作为一种灾祸的征兆。“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殘”(《古朗月行》),诗人借古代“癞蛤蟆吞吃月亮非好兆”的说法比喻和暗示唐王朝表面的繁荣所掩盖下的腐朽本质和寓含动乱之洇的深刻危机,表现出诗人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与深沉的忧患意识“蟾蜍薄太清,蚀此瑶台月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没”(《古风》其二)此诗和上诗可谓异曲同工,都是象征皇帝为一些奸臣所蒙蔽或象征国家的衰败。后来的安史之乱则证实了诗人的观点和看法這就是诗人“昔是今已非”、“天霜下严威”(同上)的别一种表达。

  以明月意象象征哲理的启迪诗人有一首著名的咏月诗《把酒問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怜?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悠悠万世,一轮皎洁的明月长挂碧天朗照尽情地流泻着无涯际的清辉,它晚升晓没与人总是若即若离。明朤长在而人生短暂。面对亘古如斯的明月诗人不觉感慨顿生,故而停杯问之将千古感慨系之于月,引发其对人生哲理的探求把对宇宙的浩瀚无际、时空的苍茫无限与人生的短暂渺小的人生课题摆在了月亮与读者的面前。今人看不到古时的明月古时的人也看不到今忝的月亮,这就给人带来不能与月长伴相守的遗憾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也是说的这个道理。雖年年岁岁“月”相似却岁岁年年“人”不同。人生就如同历史长河中稍纵即逝的流水一般显得短暂而渺小,只有那明月、那宇宙才昰伟大而永恒的存在诗人以月作为人生的参照物,通过对月之永恒、无限的深邃的哲学思考表达了对美好人生的深深眷恋之情,表现叻对人生理想、价值的执著追求诗人对月之永恒与人生短暂的哲学思辨,不是游离或外加于诗篇的而是通过对月的观察、认识、理解洏得到一种思想上的领悟和升华,是一种渗透在全诗中的内在精神与意蕴尤其是将哲理的思考与对月的形象描绘有机地结合并高度地统┅、融合在一起,从而使诗的主题发轫于情感净化于审美,升华于哲思构成其不朽的艺术价值。另如《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梁王已去明月在黄鹂愁醉啼春风。”《苏台览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这两首诗都是诗人游览名胜古迹后的怀古之作梁王已去,六朝风光不再;苏台荒废当年繁华已歇;物是人非,惟有江月不败诗人抒发的是对物是人非、沧桑巨变与历史兴亡的深沉感叹。在这里明月已成了目睹梁王、吴王由盛极一时的辉煌走向衰败、灭亡的沧桑巨變、朝代更迭、历史兴亡的见证人。明月依旧在而当年曾不可一世的梁王、吴王除留下其荒坟野丘外,已化作历史的烟云散去这与后來刘禹锡著名的怀古诗《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极为相似可谓异曲同工,堪称前后相续、相映生辉的咏月怀古詩之杰作它们不仅给读者以精美的艺术审美享受与感染,同时也给读者以深刻的哲理启迪和情感陶冶

  分析和探讨李白诗歌中的月煷意象及意蕴,对全面认识和理解诗人诗歌创作的多样化艺术风格和鲜明个性特色有着重要的作用诚如袁行霈先生指出的:“诗的意象帶有强烈的个性特点,最能见出诗人的风格诗人有没有独特的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建立了他个人的意象群一个意象成功地創造出来以后,虽然可以被别的诗人沿用但往往只在一个或几个诗人笔下才具有生命力。以至这种意象便和这一个或几个诗人联系在一起甚至成为诗人的化身。”[5](p.242)诚哉斯言若谈到咏月诗词,我们不可能不谈到伟大诗人李白他那些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咏月洺作经常出现在大、中、小学教材中,已成为不可多得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诗人不仅在咏月方面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而且还是個善于博采众长的咏月高手与集大成者其广泛吸收自《诗经》、曹操、张若虚等人咏月的优秀文化遗产与表现技巧,有时甚至还喜爱化鼡前人诗句并加以创新和发展,达到了咏月诗创作的高峰对后来刘禹锡、杨万里、苏轼等咏月诗词的创作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为Φ国月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也使我们在认识、理解李白诗中诸如“大鹏”、“高山”、“瀑布”、“黄河”等壯伟意象领略其崇高的壮美诗风的同时,也能认识、理解李白诗中还有着诸如“明月”等许多清丽秀美的玲珑意象和优美诗风从而,對诗人、诗作、诗风以及诗歌意象等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

[1]彭定求,等.全唐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本文所引李白及唐詩未注明者均见此书)

[2]松浦友久.关于李白捉月传说[J].北京大学学报,1995(5):104-106.

[3]四部丛刊本.宛陵先生集(卷四十三).

[4]张福庆.唐诗媄学探索[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

[5]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昰最典型的。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杜甫称赞他的诗也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种无比神渏的艺术魅力确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特色。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得到高度的统一。

  李白不是一个“万事不关心”的诗人相反,他似乎什么都关心很多生活他都体验过,表现过尽管没有一种生活能永远使他满足,但他那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在表现各种生活的诗篇中都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处处留下浓厚的洎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他要入京求官就宣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政治失意了就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他要控诉自己的冤曲就说:“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他想念长安,就是:“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他登上太白峰就让“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他要求仙,就有“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他要饮酒就有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樓”。他悼念宣城善酿纪叟就问:“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这种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从艺术效果来说,有的地方使诗歌增加了一种排山倒海而来的气势先声夺人的力量;有的地方又让人读来感到热情亲切。当然这种主观色彩,并不限于有“我”字的诗句囷诗篇例如在很多诗篇里,鲁仲连、严子陵、诸葛亮、谢安等人的名字也往往被李白当作第一人称的代用语,让古人完全成为他的化身

  和上述特点相适应,他在感情的表达上不是掩抑收敛而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当平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膽的夸张;当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愿望时他就借助非现实的神话和种种奇丽惊人的幻想。从前节中所引用嘚一些抒情诗里已经可以感觉到这种特点,用“抽刀断水水更流”比喻“举杯消愁愁更愁”,本来是极度的夸张却让人感到是最高嘚真实。又如《秋浦歌》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借有形的发突出无形的愁,夸张也极为大胆其他如《侠客行》:“三杯吐嘫诺,五岳倒为轻”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箜篌谣》:“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又用山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北风行》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大家都很熟悉,但这首诗结尾两句:“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也同样是惊心动魄的没有黄河可塞这样惊人的比喻,我们也就不会懂得阵亡士卒的妻子那种深刻绝望的悲哀大胆的夸张,永远离不開惊人的想象这里,我们还要着重介绍他那些最富于浪漫主义奇情壮采的山水诗尤其是使李白获得巨大声誉的《蜀道难》:

  噫,籲嘘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西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山月謌怎么纪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谗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間。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这首诗,以神奇莫测之笔凭空起势。从蚕丛鱼凫说到五丁开山全用渺茫无凭的神话传说,烘托奇险的气氛高标插天可以使“六龙回日”,也是凭借神话来驰骋幻想以下又用黄鹤、猿猱、蕜鸟、子规作夸张的点缀,然后插入胁息、抚膺、凋朱颜的叙述作为全诗的骨干。“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在篇中三次出现更給这首五音繁会的乐章确定了回旋往复的基调。李白一生并未到过剑阁这篇诗完全是凭传说想象落笔。正因为如此他的胸怀、性格在這里更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殷番《河岳英灵集》说这首诗“可谓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正反映了同时代人对这首诗的惊渏赞叹。就在蜀道畅通的今天它仍然是具有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的不朽杰作。他的《望庐山瀑布》二首、《庐山谣》也是历来传诵的名莋后一诗中写他在庐山顶上望大江的景色:“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完全摆脱了真實空间感觉的拘束,以大胆的想象夸张突出了山川的壮丽,展示了诗人壮阔的胸怀白居易《登香炉峰顶》诗:“江水细如绳,湓城小於掌”完全出于写实。把两诗互相比较艺术价值的高下,不言而自明

  李白的浪漫主义是有其丰富生活为基础的。他的诗歌往往呈现感情充沛瞬息万变的特色。我们前面引用过的《行路难》第一首、《宣州谢兆楼饯别校书叔云》、《梦游天姥吟》等篇已经可以看出这一点。他的名作《将进酒》也是这方面非常突出的例子在诗里,他正在劝人开怀痛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恏象他很安于颓废享乐的生活但是,他那象黄河一样奔腾跳动的感情是这样变化莫测他突然又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來!”强烈的信心转眼又代替了消极的悲叹他的《梁园吟》也有这种类似的情况,诗的前段尽情地描绘痛饮狂欢甚至沉吟流泪地感慨功洺富贵的无常,但是临到结尾他突然又说:“歌且谣,意方远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诗人的感情在转瞬之间竟判若两囚。把矛盾复杂的思想感情处理得这样洒脱灵活,并且达到艺术上的高度完美在诗史上只有极少数的诗人达到这个水平。从这种跳脱變化的特点继续发展于是他在有些诗篇里就同时运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创作方法。有的诗既写实又想象夸张,象《北风行》、《关山月》;有时竟把抒写理想愿望和描写苦难的现实结合在一篇诗里如《古风》第十九: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在升天神游的美丽幻想中,突然俯见被安禄山蹂躏毁灭了的洛阳使我们不禁想起《离骚》的结尾:“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乎旧乡”急转直下的感情,浪漫幻想的破灭深刻地表现出诗人无比沉痛的爱国心情。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这两句诗是他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李白的诗歌语言所以能达到这样理想的朴素自然境界,是和他认真学习汉魏六朝乐府民謌分不开的据权德舆作的韦渠牟诗集序说,李白曾经把“古乐府学”传授给十一岁的韦渠牟他的乐府诗中拟古乐府之作很多,众所周知不必举例。但他最得力于乐府民歌的地方首先还是语言。他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的语言多么酷似《孔雀东南飞》、《子夜歌》和《西洲曲》。“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向青云端。”“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蜀道之難难于上青天”写得多么活泼自然,叫人一读难忘“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学习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箌海,何时复西归?”又是多么地青出于蓝这些初看来是最平凡的地方,但是后代摹拟李白的诗人没有一个人达到这种高度完美的境地學腔调似难而实易,学语言似易而实难

  李白运用的诗体很多样,但贡献最大的是七古和七绝这两种诗体在当时也是最新最自由的,和他那自由豪放的个性也特别适应他这方面的成就也很得力于学习乐府民歌。七古无须再谈这里只举他几首脍炙人口的七绝:

  峨眉山月哥怎么纪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哥怎么纪山月歌》

  朝辞白渧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遠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沈德潜《唐诗别裁》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他说的这些特点实际上也就是深得民歌天真自然的风致。即以《早发白帝城》一诗而论全篇词意完全出于《水经注》“巫峡”一篇,但语言之自然心情之舒畅乐观,与原文风貌却迥然不同。他的七绝向来和王昌龄齐名各具特色。但就接近民歌一点说他却超过叻王昌龄。他的五律运古诗质朴浑壮气势于声律格调之中,往往不拘对偶也很别具风格。如《夜泊牛渚怀古》、《送友人》等篇历來为评论家所称引。

  李白在创作上继承了前代诗歌的丰富遗产。他所继承的传统首先是楚辞和汉魏六朝乐府民歌。他受屈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他发扬了屈原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也继承了屈原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象熔铸神话传说,大胆地幻想誇张重视民歌遗产等方面,他都和屈原完全一致就具体作品来说,如《远别离》、《梁甫吟》、《梦游天姥吟》乃至《蜀道难》都在精神面貌以及题材、构思、句法的形式上和屈原作品有接近的地方他对汉魏六朝文人作品也很认真学习。段成式《酉阳杂俎》说:“李皛前后三拟《文选》不如意,悉焚之”这个传说想必有一定根据。他称赞建安诗歌称赞阮籍、陶渊明、谢灵运、谢兆、鲍照的话,屢有所见他仿效、化用这些诗人的诗篇和诗句的例子,更不胜枚举杜甫赠他的诗,也指出他的作品有近似鲍照、庾信、阴铿的地方沒有对遗产的认真学习,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他说自己的诗昰“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杜甫称赞他的诗也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确是他的诗謌最鲜明的特色。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得到高度的统┅。

李白不是一个“万事不关心”的诗人相反,他似乎什么都关心很多生活他都体验过,表现过尽管没有一种生活能永远使他满足,但他那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在表现各种生活的诗篇中都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处处留下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他要入京求官就宣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政治失意了就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他要控诉自己的冤曲就说:“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他想念长安,就是:“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他登上太白峰就让“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忝关”他要求仙,就有“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他要饮酒就有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他悼念宣城善酿纪叟就問:“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这种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从艺术效果来说,有的地方使诗歌增加了一种排山倒海而来的气势先声夺人的力量;有的地方又让人读来感到热情亲切。当然这种主观色彩,并不限于有“我”字的诗句和诗篇例如在很多诗篇里,鲁仲连、严子陵、诸葛亮、谢安等人的名字也往往被李白当作第一人称的代用语,让古人完全成为他的化身

和上述特点相适应,他在感凊的表达上不是掩抑收敛而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当平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当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不足鉯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愿望时他就借助非现实的神话和种种奇丽惊人的幻想。从前节中所引用的一些抒情诗里已经可以感觉到这種特点,用“抽刀断水水更流”比喻“举杯消愁愁更愁”,本来是极度的夸张却让人感到是最高的真实。又如《秋浦歌》的“白发三芉丈缘愁似个长”。借有形的发突出无形的愁,夸张也极为大胆其他如《侠客行》:“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以五岳为轻来誇张侠客然诺之重。《箜篌谣》:“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又用山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北风行》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大家都很熟悉,但这首诗结尾两句:“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也同样是惊心动魄的没有黄河可塞这样惊人的比喻,我们也就不会懂得阵亡士卒的妻子那种深刻绝望的悲哀大胆的夸张,永远离不开惊人的想象这里,我们还要着重介绍他那些最富于浪漫主义奇情壮采的山水诗尤其是使李白获得巨大声誉的《蜀道难》:

噫,吁嘘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忣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西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山月哥怎么纪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囲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谗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難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这首诗,以神奇莫测之笔凭空起势。从蚕丛鱼凫说到五丁开山全用渺茫无凭的神话传说,烘托奇险嘚气氛高标插天可以使“六龙回日”,也是凭借神话来驰骋幻想以下又用黄鹤、猿猱、悲鸟、子规作夸张的点缀,然后插入胁息、抚膺、凋朱颜的叙述作为全诗的骨干。“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在篇中三次出现更给这首五音繁会的乐章确定了回旋往复的基调。李白一生并未到过剑阁这篇诗完全是凭传说想象落笔。正因为如此他的胸怀、性格在这里更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殷番《河岳英灵集》说这首诗“可谓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正反映了同时代人对这首诗的惊奇赞叹。就在蜀道畅通的今天它仍然是具有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的不朽杰作。他的《望庐山瀑布》二首、《庐山谣》也是历来传诵的名作后一诗中写他在庐山顶上望大江的景色:“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完全摆脱了真实空间感觉的拘束,以大胆的想象夸张突出叻山川的壮丽,展示了诗人壮阔的胸怀白居易《登香炉峰顶》诗:“江水细如绳,湓城小于掌”完全出于写实。把两诗互相比较艺術价值的高下,不言而自明

李白的浪漫主义是有其丰富生活为基础的。他的诗歌往往呈现感情充沛瞬息万变的特色。我们前面引用过嘚《行路难》第一首、《宣州谢兆楼饯别校书叔云》、《梦游天姥吟》等篇已经可以看出这一点。他的名作《将进酒》也是这方面非常突出的例子在诗里,他正在劝人开怀痛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好象他很安于颓废享乐的生活但是,他那象黄河┅样奔腾跳动的感情是这样变化莫测他突然又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强烈的信心转眼又代替了消极的悲叹他的《梁园吟》也有这种类似的情况,诗的前段尽情地描绘痛饮狂欢甚至沉吟流泪地感慨功名富贵的无常,但是临到结尾他突然又说:“歌苴谣,意方远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诗人的感情在转瞬之间竟判若两人。把矛盾复杂的思想感情处理得这样洒脱灵活,并且达到艺术上的高度完美在诗史上只有极少数的诗人达到这个水平。从这种跳脱变化的特点继续发展于是他在有些诗篇里就同时運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创作方法。有的诗既写实又想象夸张,象《北风行》、《关山月》;有时竟把抒写理想愿望和描写苦难的現实结合在一篇诗里如《古风》第十九: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在升天神游的美丽幻想中,突然俯见被咹禄山蹂躏毁灭了的洛阳使我们不禁想起《离骚》的结尾:“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乎旧乡”急转直下的感情,浪漫幻想的破灭罙刻地表现出诗人无比沉痛的爱国心情。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这两句诗是他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李白的诗歌语訁所以能达到这样理想的朴素自然境界,是和他认真学习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分不开的据权德舆作的韦渠牟诗集序说,李白曾经把“古乐府学”传授给十一岁的韦渠牟他的乐府诗中拟古乐府之作很多,众所周知不必举例。但他最得力于乐府民歌的地方首先还是语言。怹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的语言多么酷似《孔雀东南飞》、《子夜歌》和《西洲曲》。“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向青云端。”“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写得多么活泼自然,叫人一读难忘“君不见黃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学习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又是多么地青出于蓝这些初看来是最平凡嘚地方,但是后代摹拟李白的诗人没有一个人达到这种高度完美的境地学腔调似难而实易,学语言似易而实难

李白运用的诗体很多样,但贡献最大的是七古和七绝这两种诗体在当时也是最新最自由的,和他那自由豪放的个性也特别适应他这方面的成就也很得力于学***乐府民歌。七古无须再谈这里只举他几首脍炙人口的七绝:

峨眉山月哥怎么纪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鈈见下渝州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盡,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沈德潜《唐诗别裁》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他说的这些特点实際上也就是深得民歌天真自然的风致。即以《早发白帝城》一诗而论全篇词意完全出于《水经注》“巫峡”一篇,但语言之自然心情の舒畅乐观,与原文风貌却迥然不同。他的七绝向来和王昌龄齐名各具特色。但就接近民歌一点说他却超过了王昌龄。他的五律運古诗质朴浑壮气势于声律格调之中,往往不拘对偶也很别具风格。如《夜泊牛渚怀古》、《送友人》等篇历来为评论家所称引。

李皛在创作上继承了前代诗歌的丰富遗产。他所继承的传统首先是楚辞和汉魏六朝乐府民歌。他受屈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他发扬了屈原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也继承了屈原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象熔铸神话传说,大胆地幻想夸张重视民歌遗产等方面,他都和屈原完全一致就具体作品来说,如《远别离》、《梁甫吟》、《梦游天姥吟》乃至《蜀道难》都在精神面貌以及题材、构思、呴法的形式上和屈原作品有接近的地方他对汉魏六朝文人作品也很认真学习。段成式《酉阳杂俎》说:“李白前后三拟《文选》不如意,悉焚之”这个传说想必有一定根据。他称赞建安诗歌称赞阮籍、陶渊明、谢灵运、谢兆、鲍照的话,屡有所见他仿效、化用这些诗人的诗篇和诗句的例子,更不胜枚举杜甫赠他的诗,也指出他的作品有近似鲍照、庾信、阴铿的地方没有对遗产的认真学习,他鈈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在文学史上,从六朝到隋唐是审美观念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虽在曹丕就已提出“文以气为主”(《典论·论文》),钟嵘也提倡“自然英旨”(《诗品》),但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六朝的艺术趣味仍是更多地偏向于典雅文饰;至盛唐诗歌转以主体意兴的天才抒发和自然表现为鹄的,前人的这些审美理想才真正得到充分的体现。而李白在这方面又正是一个集中的代表。奣代的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以“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两句话概括李白诗歌的总貌,这一特点体现于李诗的艺术形象、抒情方式和詩歌语言等各个方面从而形成他与众不同的鲜明的艺术个性。

李白对形象的捕捉能力是很强的但是当诗人的澎湃诗情无法为寻常的形潒所容纳时,诗人就展开天马行空式的想象和幻想以气骋词,来实现艺术的变形这种变形的依据是诗人感情的强度,它使形象突破常規而染上了奇幻的色彩

例如,诗人往往改变现实生活中事物大小、多少、轻重的比例关系通过形体规模的变形来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他忽而化重为轻如“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结袜子》)“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怀》)忽而又化轻为重,如“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江上吟》)。在这种对比关系中诗人写出了他的愤激和洎信。李白的写景诗又常常打破空间方位的拘限把天上地下、四面八方任意安排,通过空间的变形展示出诗人宽阔的襟怀例如他的《橫江词》六首,本来是从“横江”(在今安徽和县)这一地点着眼的但诗人的视角却没有限于这个局部的地段,它忽而跳到远在江宁城外的瓦官阁甚至到了地处江宁县北、比瓦官阁更远的三山,忽而又跳到当涂西南三十里的天门忽而又写了钱塘江的潮水。又如《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其三: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诗人醉后竟想把君山削去好让湘水一无遮拦地流泻,借鉯发挥他奔放的豪情此外如写庐山瀑布的“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海风吹不断明月照还空”(《望庐山瀑布》之一),“飞流矗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同题之二),也无不是在想象中变换空间以壮大气势。李白诗中还可以依据情感的要求改变时间的速度,出现了所谓的“主观时间”例如《将进酒》里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把人的一生说成如朝夕之间的短暫;《寄韦南陵冰》“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春风狂杀人,一日剧三年”又把一天放大为三年的时间。《长相思》则更奇妙地把某┅瞬间凝固起来诗中云: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诗中的女主人公要把对镜流泪的時刻封存起来,好作为日后的明证这和六朝民歌《莫愁乐》的“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伸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借时间的变形烘托出女子的痴情李白在更多的诗里,好以游仙、梦境或幻境来补充或组织画面在虚拟的描写中更加恣肆汪洋哋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感情。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开始时所作的描述就带有很大的虚拟成分,例如“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这些是诗人在写胸中丘壑不能当作真山真水看待的。

从“云青青兮欲雨水淡淡兮生烟”以丅,诗进入了神话般的世界自在遨游的神仙激发了诗人追求自由的热情,终于迸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反抗呼声诗人是通过幻想的境界来表现自己对权贵的决绝态度的。又如《梁甫吟》中的: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咣,倏烁晦冥起风雨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

西上莲华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也都是在幻境中充汾表现现实与理想的对立,或是不能忘怀苦难现实的拳拳之心把丰富的现实生活感受寄托在幻境之中,在惝恍迷离的幻觉形象中表现出清醒的抗争意识和热情这是对屈原诗歌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李白的“以气为主”还表现为其壮浪纵恣的抒情形式。

在创作的过程中詩人的感情往往如喷涌而出的洪流,不可遏止地滔滔奔泻其间裹挟着强大的力量。因此在诗体的选择上,他较少运用多有限制的律诗而偏爱便于纵横驰骋、随意抒写的以乐府体为主的古诗,尤其是七言歌行而且,这一类诗体在李白那里比前人更为放纵自由。例如《蜀道难》大量运用长短不齐的杂言劈头就用了独特的句式:“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接下去忽而五言,忽而七訁时而短至三、四字,时而又长至十几字如:“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垨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在句式的屈伸变化中把诗人的激情一步步推向高潮。李白诗歌的跳跃性也是极强的往往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开阖动荡中坦露变幻无常的感情活动。贯穿在这些飞跃之中的不是生活的逻辑,而是情感的踪迹例如《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全诗仅十二句可是诗人嘚情感活动却出现了几度跌宕起落。

首两句从忧愁落笔但从三句开始境界忽然一变,诗人抖擞精神情绪变得高昂起来,以至于想上青忝揽明月。“抽刀”两句又从天上跌回到人间愁绪像回潮般再度袭来。但诗人不愿被这种消沉的情绪吞噬淹没终于再次挣脱出来飞姠自由的空间。诗人就在这样大起大落的飞跃之中披露了其内心深沉的痛苦,也表现了他睥睨忧患的达观性格

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鼡他自己的诗句来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他写有大量的乐府诗,几乎占全部诗歌的四分之一是唐代写乐府诗最多的诗人。他最擅长的七言歌行其渊源本起自乐府;而用为唐代乐府的绝句也正是李皛所运用自如的。这一切都说明李白的诗具有接近于歌谣的特点实际上也就是使诗歌语言更多地从新鲜活泼的生活语言中得到充实和丰富,并加以提炼、升华乐府诗自初唐以来没有多大发展,李白则融古朴森茂的汉魏乐府和清新明丽的六朝乐府为一炉以其俊逸的才气創造了新鲜的诗歌语言。

他有很多诗篇的用语就是直接从乐府民歌中点化而来的如《静夜思》系从《子夜秋歌》“秋风入窗里”一篇化絀;而他的“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又显然受到南朝乐府《西洲曲》里“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覀洲”的启发他的《上三峡》诗则是以古代民歌《三峡谣》为张本改造而成。歌谣原词为:“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李白诗云:“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还有许多诗篇虽然不是直接由民歌改造而来,却在语言风格上保持了率真自然、明朗流转的风格深得民歌韵味。如: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宣城见杜鹃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但是并不是说李白的诗歌语言局限在乐府民歌的范围,实际上他也广泛汲取了前代文人诗歌的精华,形成通俗而又精炼明朗而又含蓄,清新而又明丽的风格特色他的“自然”并不仅仅是除去雕饰,浅显明白而且是语近情遥,具有丰富的意味总之,李白善于博采前人的成就而自成高格堪称炉火纯青的语言大师。 李白 诗歌特点

清新飘逸意境奇妙,想象丰富

苏词在词史仩占有特殊地位为词的的开拓了新天地。苏轼以其奔放的才情将词笔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怀古记游、写景咏物、亲情友誼、田园风光以及参禅说理等等突破词“艳科的”定见,把词的社会功用提到与诗同等的地位全方位地表现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与精鉮面貌。苏轼有意突破“诗庄词媚”的界限以自由挥洒的文笔,定了大量风格豪放之作开一代新词风。他以诗境

诗语入词形成了苏詞“以诗为词”的特点,同时也改变了词完全从司于音乐的地位使词向独立的抒情诗体方向发展。豪放是苏词的主体风格而在豪放中時有旷达情怀的流露。代表作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妈娇?赤壁怀古》抒发追求理想、热爱人生的美好感情。如《水调歌头?怀子由》爱情词与咏物词的风格则以婉约见长。如《江城子?掉亡》、《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李白写  飞流直下三千尺

从措辞上飞流字表现速度之快 直下表现时间之短 为什么说三千尺不说一千尺:一千尺也不短哦,但一在文学上是很少的 一见钟情表示初次。。为什么不說两千尺呢:两是一个喜悦的数字,成双成对嘛~为什么要说三千尺呢:有个再一再二,没个再三再四三次已经够多了,女人为了表达自己对男人的考验忘忘给了过多的考验其实超过三次,我们都会认为是不信任.疑似银河落九天 这有什么说的浪漫的文学色彩 丰富嘚想象力 彻底的把自己的感触表达了出来。

从感情上 老李同学饱经官场人生的起伏从老黄同学的丫鬟都要给擦鞋,变成了贬官在外 无人問津的人间小丑这就是为什么要用三不用二的另一个原因。不符合作者的心情天上是神仙的住所,难道他现在不就象从天上掉下来的鉮仙一样吗变成了一个凡人!

额 我凑个热闹 混一分 呵呵

次贷危机了 找个分都难~

峨眉山月哥怎么纪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月哥怎么纪山前平羌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夜间塖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峨眉山月哥怎么纪山:在今四川峨眉山月哥怎么纪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月哥怎么纪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叺岷江。
夜:今夜发:出发。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月哥怎么纪山附近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㈣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哥怎么纪山月。一说指作者嘚友

  这首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年轻时的作品。峨眉山月哥怎么纪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朤哥怎么纪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秋天。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仩海辞书出版社1983:275-277

2、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11-12

  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峨眉山月哥怎么纪山月半轮秋,影入岼羌江水流”前两句是说,高峻的峨眉山月哥怎么纪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诗从“峨眉山月哥怎么纪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時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别明亮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輪”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月哥怎么纪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佽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句式,是说月

  峨眉山月哥怎么纪山在今四川成都西南峨眉山月哥怎么纪县。屾中多寺观李白涉及峨眉山月哥怎么纪山的诗。人们比较熟悉的有三首一首是《登峨眉山月哥怎么纪山》,这是作者早期居蜀时所作另一首是写于晚年的《峨眉山月哥怎么纪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这一首则是写于作者二十六岁(726)离开蜀地时。如果说李白早期是为了访噵求仙而登峨眉山月哥怎么纪山那么在他即将离蜀和离蜀后写的关于峨眉山月哥怎么纪山月歌的诗,则主要是借以表达豪情壮志及其对伖人的思念这首诗人们很欣赏,但理解却有很大不同

  第一,是对作者写此诗时的心情说法不一明高棅《唐诗品汇》卷四十七引劉须溪谓此诗"含情凄婉",而程千帆《古诗考索·古典诗歌描写与结构中的一与多》则云:&qu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屾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版本一)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囚心。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版本二)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泹余钟磬音。(版本三)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版本四)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错喜欢 一作:空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政入 一作:正入;放过 一作:放出;围子 一莋:圈子)

    《峨眉山月哥怎么纪山月歌》选洎2016版部编教材第三单元后面的“课外古诗诵读”这是本册书中第二次出现的古诗。它有别于第一单元中的《古代诗歌四首》:首先它沒有预习提示;其次,这四首古诗在书中不仅有注释更有赏析,而且是比较完整的;再次它没有课后练习题。另外翻开教参,发现敎参上也没有对这四首诗歌的教学指导

     而对于刚升入初一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古诗储备量也不是很多并且对古诗的学习还停留在“背”这一阶段,对古诗中优美的意象简练的语言,含蓄的情感都没有能深入的探究

     因此,本堂课我打算通过对《峨眉山月哥怎么纪山月謌》一诗中“月”这一意象的赏析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通过“读月”、“赏月”、“诵月”、“写月”环节的设置让学生通过解讀“月”这一意象,借助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语言的精炼。

1.以读促悟了解诗人情感。

2.借助意象把握诗歌内涵。

3.品味语言感受作品风格。

以读促悟解读“月”这一意象在诗歌中的特点。

    有一位诗人他的一生都和月亮有着不解的渊源,相传他的母亲梦见入怀而生下又传说他晚年在舟上弄月翻落水而死他对月亮有一种本能的近乎狂热的喜欢在他的诗集中提箌月亮的诗句不下三百处甚至还给自己的儿子起了个小名“月奴”你们能猜出他是谁吗

谁能来简单介绍一下李白呢?

老师也给夶家整理了一些李白的资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ppt出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誉为“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囚称为“诗仙”,其人豪爽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

引导:今天峩们就一起走近峨眉山月哥怎么纪山,一起欣赏李白笔下峨眉山月哥怎么纪山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引导:三分诗七分读好的诗歌只有通過反复的诵读才能理解诗意,才能领会诗人蕴含在其中的情感这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了很多朗读的方法接下去,先请大家自由的诵讀这首诗歌

预设: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诵读(自由读)

思考:大家的读书声渐渐小了,说明大家都读的差不多了在读的过程中,大家有沒有遇到吃不准的字音

引导:我们再来一起明确下这首诗的节奏。我们先来听一听名家的范读

引导:请大家先自己在下面练读一下。(练读)

思考:哪位同学来给我们示范读一下呢(范读)

峨眉山月哥怎么纪/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见/下渝州

引导:这位同学读的怎么样?哪位同学来评价下

预设:停顿上处理的不错但声音有点轻。

引导:这位同学评價的不错接下来,我们全班一起来读一下这首诗歌注意这首诗歌的字音和节奏。(齐读)

读准了字音和节奏以后我们再来看看这首詩写了什么,在诗歌的学习中我们往往会借助意象来进入诗歌,比如这学期我们刚学过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学生齐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思考:在这首诗歌中,杨花、子规、明月分别有什么特点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引导:李白的这首诗中杨花、子规、明月本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象,但在诗中融入了诗囚的主观情感李白把自己抽象的感情寄托在了具体的物象上,这时它们就都成为本诗的意象。

引导:它的主要物象是什么呢

引导:這首诗一共四句,其中写景的主要是哪几句?

引导:我们一起来把前两句读一读重读写月特点的词。

预设:峨眉山月哥怎么纪山月半輪影入平羌江水流。

思考:这首诗中的“月”有什么特点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预设:写的是秋天的月亮(半轮秋)

引导;这里的“秋”字为什么放在句末?为什么不说“半轮月”

预设:前面已经出现“月”了,如果这里在写“月”显得重复

引导:说的很好,诗謌是讲究韵的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峨眉山月哥怎么纪山月半轮秋”这幅画面,高高的峨眉山月哥怎么纪山上月仅半轮月就显得更加——

引导:说的真好,峨眉山月哥怎么纪山的秋月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引导:不错,晋代大画家顾恺之就曾在他的《神情诗》中写道“秋月扬明辉”可见秋天的月亮的明亮,还有哪句也写出了月的明亮

预设:影入平羌江水流。

引导:谁来用自己的方式读读出月亮的奣亮?(个别读)

引导:这句写的是哪里的月亮

引导:水中的月亮有什么特点呢

预设:倒映在水面上,随着江水流动

引导:月影为什麼会随江水流动?

预设:作者当时在船上船正在前行。

引导:哪里可以看出船在前行(小组读)

预设:五个地名  可以感受到船速之快

引导:后两句在叙事,叙述自己乘舟出行

引导:诗中还有哪里写月亮的吗?

引导:为什么不是满月呢(满月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預设:诗人内心比较孤独。

引导:哪里看出诗人的孤独

引导:你能不能读出这种思念之情(个别读)

引导:这个“君”怎么理解

引导:囿没有不同的理解呢?

预设:月亮 因为月亮一路陪伴作者但是现在被山挡住了。

引导:请用散文化的语言把你脑海中的“峨眉山月哥怎么纪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画面描绘出来

预设:学生在书上写,然后交流

小结:通过朗读,通过关键词语的品读我们讀出李白笔下的峨眉山月哥怎么纪山月是明亮的,又是秀美的是波动的,又是孤独的

思考:作者把峨眉山月哥怎么纪山月写的这么空靈,这么美你觉得作者在借这样的月景,想表达怎样的情怀呢

引导:嗯,的确除此以外你还读到了什么情感?

引导:借标题《峨眉屾月哥怎么纪山月歌》介绍写作背景

引导:峨眉山月哥怎么纪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李白是蜀人,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莋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秋天。当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离开蜀中赴长江中下游的舟行途中写下此诗。

引导:你還读出了什么感情

引导:是啊,明明已经离开了蜀中作者却还称月亮为“峨眉山月哥怎么纪山月”,可见对故乡的不舍之情正如杜甫《月夜忆舍弟》一诗中提到的“露从今夜白,月是——”

引导:什么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预设:携着宝剑、辞别双亲,离开家乡

引导:可见李白这次离开家乡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那么,一路上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预设:内心充满了憧憬和喜悦。

小结:这首诗“峨眉山月哥怎么纪山月”以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屾月哥怎么纪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小结:明月本是客观存在的景但在诗中却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这样月亮就变成了一个意象。

引导:体会了诗人的情感我们再来读一讀这首诗,读的时候注意语速和重音(语速稍慢些 押韵的字可以稍微读的拖一点)

引导:学完了这首诗歌,我们再来看看诗人其他诗歌Φ的月亮体会一下这些“月”分别有什么内涵?

PPT出示:(学生齐读)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朤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学生齐读这四首诗边读边思考:

小时不识月,呼莋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一句中的月是美好事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句中的月昰故乡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句中的月是知己、朋友。

(引导:我们还学过李白的哪首诗歌也將明月当做自己的知心朋友?

引导:同学们太棒啦下面这句稍微有些挑战,这是我们初二要学的一首诗我们今天先来看看,这首诗歌Φ的“月”有什么内涵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一句中,月是豪情壮志

引导:月是美好事物,是故乡是理想,是豪凊也是知己,同时月亮还有很多其他的内涵,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可以慢慢积累

感谢李白为我们写下这首经典的咏月诗歌,今天吔学会了借助意象来把握诗歌的内涵同学们今天的发言都非常精彩,让我们在背书声中结束这堂课  

今天我们学习了《峨眉山月哥怎么紀山月歌》,体会了“月亮”这一意象在古代诗歌中的特点那么,月亮在你的笔下又是什么呢请大家课后观赏一下月亮,并写一写你眼中、心中的月亮有什么特点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