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三号发射时间为什么要在海南发射

【278】中国航天工程3----天宫系列空间站
一、天宫系列空间实验室概述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又称921工程,日原***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通过决策正式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立了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确定了中国2020年前的航天发展目标。
1、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
“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是发射载人飞船,突破载人航天飞行技术,建成初步成型配套的载人飞船系统,并据此开展空间实验。这一阶段主要目标在于载人飞船的发射。
“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是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建造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进行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这一阶段将掌握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突破航天员中期驻留、航天器低轨道长期自主飞行、货运飞船补给等关键技术,还将为未来的大型空间站验证突破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的技术。
“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是建造大型永久性空间站,解决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这个阶段中国将发射20吨级的空间站核心舱和实验舱,在近地轨道上对接组装,发射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支持航天员长期驻留空间站,开展大规模的空间应用。
2、天宫一号发射处于工程第二阶段
目前,随着神舟六号飞船在05年成功发射并返回地面,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阶段已圆满结束。08年,神舟七号发射并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标志着工程第二阶段的开始。今年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并将与神舟八号飞船进行空间交会对接试验,这仍属于工程的第二阶段。按照已知的规划,”三步走“战略的第二阶段还将发射天宫二号、天宫三号实验室,并发射多艘神舟系列无人/载人飞船、货运飞船与其对接。
中国航天业内将天宫一号称为“目标飞行器”,它实际上是天宫系列空间实验室的原型。与天宫二号、三号相比,天宫一号主要用于技术验证、基本不会承担空间科学试验任务,所以业内仅将其称为“目标飞行器”。但为了对整个工程规划表述更清楚,我们在文章里仍直接将其称为“空间实验室”。
3、天宫一号的组成和任务
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重量约8.5吨,采用两舱结构,分别是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本体分为前锥段、圆柱段和后锥段;密封的前锥段和柱段为航天员短期驻留提供了在轨生活工作空间,可容纳3名航天员生活;后部非密封的后锥段***再生生保设备;在前锥段前部还装有空间交会对接设备。资源舱则包括发动机和电源装置等,外部安置太阳翼,用于提供轨道与姿态控制、电力能源供应、热控环控。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将使用折叠式的5片太阳能电池板,这是中国中低轨道航天器最复杂的太阳翼设计。
&根据现有报道,天宫一号将由长征2F火箭发射,轨道高度约400千米,轨道倾角约42~43度,属于低轨航天器。这次天宫一号发射,最重要的任务是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天宫一号上的交会对接设备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包括测量系统、对接机械装置等。天宫一号在交会对接过程中属于“目标飞行器”,上面的测量设备包括信标、应答器、通讯设备,帮助神舟八号无人飞船等“追踪飞行器”上的微波雷达、激光雷达和目视光学瞄准器完成捕获和对准。神舟飞船会逐步靠近天宫一号,当两者距离为零时,两者的对接机械装置会连接起来,成为一个组合飞行体。
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飞行一段时间后,还将与天宫一号分离、返回地面。天宫一号继续完成低轨道长期自主运行的技术试验,为以后的空间站建造积累经验。天宫一号的在轨寿命是2年,在神八之后,中国还会发射神舟九号、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继续积累空间交会对接经验,神舟九号、十号还可能是载人飞船,实施载人对接。在达到2年设计寿命后,天宫一号将执行主动离轨机动,再入大气层安全销毁。
在天宫一号完成任务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还将发射两个空间实验室,分别为天宫二号和天宫三号。它们将仍然运行在高度400公里、倾角42~43度的近地轨道上,这主要是为了适应酒泉发射中心的发射轨道。天宫二号、三号空间实验室将于五艘飞船进行交会对接,包括天宫二号时期的两艘载人飞船和天宫三号时期的两艘载人飞船与一艘货运飞船。
天宫二号的组成结构应该与天宫一号类似,在实验舱里新增空间科学实验设备,进行多种空间科学实验。天宫三号要与货运飞船对接,在资源舱后端会增设与货运飞船对接的装置。另外,未来大型空间站的核心舱带有一个对接舱,所以天宫二号或天宫三号也可能带有对接舱,进行先行测试。
4、天宫二号的任务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将主要开展地球观测、空间科学观测和航天医学等应用与实验,同时伴星二号也将在天宫二号飞行期间进行各项空间飞行实验。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天宫二号还将展开国际合作,搭载与瑞士、法国和波兰合作研制用于γ射线暴、γ射线偏振测量的POLAR探测器。
5、天宫三号的任务
天宫三号空间实验室将主要用于验证再生生保技术,同时还将使用货运飞船进行在轨补给燃料试验,延长天宫三号空间实验室的寿命。突破再生生保长时间运行的关键技术,外加轨道寿命的延长,航天员在天宫三号将验证中期在轨驻留能力,开展更多的空间应用和科学试验,尤其是航天医学实验,研究失重对于人体生理系统的影响。
新的货运飞船大致上是以天宫系列空间实验室为基础,通过保留资源舱,将实验舱改为加压、非加压货舱,将在海南文昌发射场使用新的长征2F/H火箭进行首次发射。我们在后面的文章还会详细介绍。
天宫系列空间实验室实际上是一种单体、小型空间站,主要是为2020年建造大型、长期有人照料空间站进行技术积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三步走”规划与前苏联的载人航天发展思路非常相似,与天宫系列空间实验室对应的是礼炮系列小型空间站。前苏联从1971年到1982年共发射了七个礼炮号空间站,分别编号为礼炮一号和礼炮七号。
二、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
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在航天界也叫做。于日21时16分3秒在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日凌晨实现与飞船的对接任务。日下午与对接成功。飞船也在日13时18分与天宫一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据相关专家透露,天宫一号在寿命末期,将主动离轨,陨落。
1、天宫一号简介
(Tiangong-1或Heavenly Palace 1)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和,属,由所属和研制。高10.4米、重8.5吨。于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由长征二号FT1火箭运载,火箭全长52米,运载能力为8.6吨。天宫一号设计在轨寿命两年。
由于天宫一号是试验中的被动目标,所以也被称作“目标飞行器”(Target
Spacecraft,天宫一号的主要任务之一为实施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提供目标飞行器)。而之后发射的神舟系列飞船,也称作“追踪飞行器”,入轨后主动接近目标飞行器。
&天宫一号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即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建立空间实验室);同时也是中国空间站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建立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
&2011年11月,天宫一号与成功对接,中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日,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中国3位航天员首次进入在轨飞行器。日,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顺利完成了自动交会对接。
2、天宫一号的名称
天宫一号的任务方案早在1992年国家制订中国“三步走”战略时就已确定。2002年,在进行了方案论证和审查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整个任务方案得到通过。但还尚未定名,只是称为“目标飞行器”,缩写:MB。2006年,天宫一号进入初样研制阶段,并命名为“天宫一号”,缩写:TG。命名可能根据以下几点:
第一,希望们在太空中生活的地方能与宫殿一样舒适。人们把住得最舒服的地方叫做宫殿,而将空间实验室命名为“天宫”,则是希望宇航员们在太空中生活的地方能与宫殿一样舒适。----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工程师王菡。第二,具有中国特色,与“”、“”相呼应,有一种真正的空间站雏形的概念。----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实验室系统副总设计师 白明生
“天宫一号”的名字让人联想起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中的大闹天宫。此外,“天宫”是对未知太空的通俗叫法。因此,以“天宫一号”为目标飞行器命名,会很好地得到国人的共鸣。
3、天宫一号的结构
分为实验舱和资源舱。与之前的载人航天器相比,天宫一号为航天员提供的可活动空间大大拓展,达15立方米,能够同时满足3名航天员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实验舱前端装有被动式对接结构,可与追踪飞行器进行对接。
(资源舱的主要任务是为天宫一号的飞行提供,并控制飞行姿态)
天宫一号的电源分系统的所有设备(太阳能电池翼)都在资源舱内,并包括了为飞行器提供能量的燃料。天宫一号的导航与中6个控制力矩陀螺也在资源舱内。导航与制导系统的用途是在天宫一号与追踪飞行器进行对接之际负责寻找目标,而控制力矩陀螺则会对天宫一号进行精确的姿态控制。
&&&&实验舱
(实验舱主要负责航天员工作、训练及生活)
&&&&&实验舱分为前锥段、圆柱段和后锥段。对接完成后航天员进入全密封的前锥段和圆柱段进行工作、训练,一些必要的活动、等也大多都在这里进行。后部非密封的后锥段***再生生保设备。
实验舱内设有使航天员保持骨骼强健的健身区。
天宫一号在寿命、对接口等方面不同于其他空间站。
首先,试验性空间站在轨通常低于5年,而其他空间站可达5至10年,或者更长;其次,试验性空间站的规模较小,对接口也少,没有扩展能力。而其他空间站至少有两个对接口,能同时对接载人运输器、货物运输器或专用实验舱;三是试验性空间站上的航天员一次在轨时间较短,一般是几十天,而其他空间站上的航天员一次在轨时间大多为百天以上。
此外,两者的区别还体现在:试验性空间站上的燃料和消耗品原则上要一次带足,其他空间站则是用货运飞船定期进行多次补给;试验性空间站上的有效载荷设备很少更换,但其他空间站可多次更换和增加实验仪器;试验性空间站上的航天员一般不进行航天器的维修工作,只进行试验、训练等,而其他空间站上的航天员要经常进行维修工作。
&&&&天宫一号与国外试验性空间站在功能和用途方面有相似之处,但质量较小,约为8吨,而国外试验性空间站都为20吨级以上,因此称其为简易“空间实验室”更加合适。
4、天宫一号发射历程
日,中央正式批准实施中国工程,即“”,在“921工程”设计之初,便确定了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第一步,实现天地往返,航天员上天并返回地面;第二步,实现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和太空行走、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等多项任务,并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建立空间站。
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初步实现了第一步的航天器天地往返。此后,中国又先后发射神舟系列的4艘飞船,并在发射、成为中国“太空第一人”后,完成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
2005年起,和相继发射,拉开了“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的序幕,并完成了前半部分,而天宫一号则将完成第二步后半部分的任务----进行空间交会对接,建立空间实验室。
&对外披露阶段
&对外披露阶段(号--日)
中国首次披露“天宫一号”发射计划。(注:根据上海新闻综合频道日21时45分的新闻夜线节目)
天宫一号模型在上亮相。[26]
军事报道中首次出现了“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实体画面,此前仅有电脑效果图和模型对外公开,此时天宫一号初样产品的研制生产已基本完成。[27]
2010年8月中旬
天宫一号完成总装,转入电性能综合测试阶段。[28]
全国政协委员、空间技术专家戚发轫向新华社记者透露,中国将在2011年发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29]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通过出厂评审,转运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开展任务实施前最后阶段的测试工作。[30]
用于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23日上午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至此,执行天宫一号飞行任务的各大系统参试人员和飞行产品,已集结载人航天发射场。[31]
发射准备阶段
发射调整及准备阶段(2011年8月--日)
实践十一号04星发射失利。由于发射天宫一号的运载火箭于发射失利的长征二号丙火箭属同一类型,后出于安全考虑,原定8月底发射天宫一号的原计划被取消。[32]
发射场区测试工作重新启动,进展顺利。[32]
天宫一号和运载火箭组合体运载至发射塔架。[33]
包括发射场地及飞行航区在内的全区测控通讯系统进行合练并取得成功。[34]
考虑到27日及28日发射场将出现的大风降温天气,原定于27日至30日之间的发射计划更正为在29或30日择机发射。
同日上午,天宫一号飞行任务进行了火箭推进剂加注前全系统质量评审。天宫一号具备执行发射任务的条件。
当日下午,发射场组织进行了火箭加注设备、加注软管和信号电缆连接等工作。[34]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宣布了天宫一号的发射时间----“日21时16分至21时31分在窗口前沿发射”。
当日上午进行了第二次全区测控通讯系统合练。并组织了火箭推进剂加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加注量计算、加注系统信号联调等。
13时起,先后实施了燃烧剂和氧化剂加注。
至18时,约450吨的推进剂全部加注完毕。[35]
发射当天(日)
13时16分,发射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T1型火箭进入8小时倒计时发射程序,调度点名,收集8小时准备情况,进入临射前准备。[36]
14时16分,载人航天各系统功能检查,地面设备开机自检。[37]
约18时,火箭系统开始进行全箭状态检查。[38]
发射前半个小时,最后一批工作人员撤离。[39]
21时16分3秒,搭载着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点火发射。[5]
21时19分,天宫一号火箭助推器分离(助推器残骸于10时25分在内蒙古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乌兰乌素嘎查的一块空地上找到[40])。
21时19分,火箭一二级分离成功,一级坠落。[41]
21时19分,整流罩分离。[41]
21时25分45秒,天宫一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5]
21时29分,太阳能电池帆板展开。[41]
21时35分左右,入轨运行。[41]
21时38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圆满成功。[5]
运行阶段(日--)
1时58分,天宫一号飞行至第4圈时,实施了第一次轨道控制,将远地点高度由346公里抬高到355公里。
16时9分,天宫一号飞行至第13圈时,实施了第2次轨道控制,近地点高度由200公里抬升至约362公里,顺利进入在轨测试轨道,为后续进入交会对接轨道奠定了基础。[42]
天宫一号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也已启动,转入自主运行状态。[43]
18时,天宫一号已在轨飞行109圈,先后进行了遥控指令、控制开关、图像发音设备、舱内温度湿度、交会对接设备等在轨测试。[12]
首次公布了由天宫一号自带相机拍摄的太空图片。
此时,目标飞行器的在轨测试阶段已基本结束[44]。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进入交会对接的准备阶段。(注:根据天宫一号的腾讯微博 )
1时36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完成首次交会对接。[46]
11时37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的组合体第一次轨道维持。[47]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第一次分离,约半小时后,进行了第二次对接。
12时4分,组合体完成了第二次轨道维持,开始了神舟八号返回前的轨道精化调整。[48]
16时59分,组合体进行了姿态调整,从第二次对接的状态转体180度进入正常飞行姿态,为神舟八号返回做准备。[49]
18时30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分离。[50](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17日19时30分左右在内蒙古预定区域着陆[51])
天宫一号绕地球一圈的运行时间约为90分钟。[58]
天宫一号的运行轨道高度在与飞船交会对接时大约距离340公里;无人期间则会适当调高,约370公里,以减小轨道衰减速度,更节约能源。[59]
5、天宫一号主要任务
第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作为交会对接的目标,与神舟八号配合完成飞行试验。
第二,保障航天员在轨短期驻留期间的生活和工作,保证航天员安全。
第三,开展空间应用(包括空间环境和探测等)、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和空间战技术实验。
第四,初步建立短期载人、长期无人独立可靠运行的空间实验平台,为建造空间站积累经验。[23]
天宫一号是中国为下一步建造空间站而研制的空间实验站雏型,于日21时16分发射升空。它的主要任务是作为空间目标,完成交会对接试验;保障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的工作和生活;并初步建立能够短期载人、长期无人独立可靠运行的空间试验平台。
天宫系列飞行器共有3个,除了外,中国还将发射、建立空间实验室,计划时间大致在2015年之前。它们在设计上较基本相同,主要目的是为建立积累更多经验。
6、天宫一号舱内生活
在“天宫一号”里,航天员生活的实验舱也是飞行器运行的核心舱,里面有很多电子设备。对此,设计师采取了“藏”的策略,把航天员用不着的东西都装修在里面。暴露在外面的设备都采用了圆角的设计,可避免航天员与设备之间的碰撞,保证了安全。
在“天宫一号”内,每个区域旁边都设有数量不等的手脚限位器,总数达到30余个长约20厘米、采用锦丝带材质的手脚限位器被巧妙地安放在舱壁四周。这种“小身材”装置却有着大功效,它是保证航天员在失重飘移状态下,便于手脚着力的唯一“法宝”,也是舱内数量最多的一种设备。
长期太空飞行,娱乐活动对于保证航天员稳定的情绪和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为保证航天员的娱乐,“天宫一号”组合体里还专门给航天员提供了用来娱乐的,航天员在工作之余、在睡觉之前,可以用笔记本电脑来上上网、发发微博、看看大片,播放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曲和音乐,或者进行其他的娱乐活动。
7、天宫一号寿命
天宫一号是目前中国在轨飞行的最大的航天器,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起飞质量约8。5吨,设计在轨寿命2年。
天宫一号的主要任务是为实施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提供目标飞行器,初步建立长期无人在轨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进行空间科学实验、实验和空间技术试验。
2013年6月,在与神舟十号分离后,天宫一号再次转至长期运行轨道。天宫一号已处于设计寿命末期,由于其各方面状态良好,或将超期服役,继续在轨进行各项试验,但将不再迎接航天员入住。
之后中国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届时天宫一号和二号或将同时在太空运行。“寿终正寝”后,天宫一号将在指令控制下坠落地球,或在大气层烧尽,或落进海洋,不会成为太空垃圾,也不会危及地面。[60]
三、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继天宫一号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将用于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进行一系列空间试验。预计将于2015年发射。
1、天宫二号基本信息
飞行器名称:天宫二号
飞行器生产国家:
发射时间:预计将于2015年前发射[1]
发射目的: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
发射项目:打造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发射时释放伴飞小卫星。未来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
发射场地:预计为中国海南
飞行器截图:还没有真实截图,右侧是预览图。
2、天宫二号预计实验项目
高能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粒子天体物理中心主任张双南在第28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期间对新华社记者说,中国计划于2015年发射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将携带国际首个专用的高灵敏度暴偏振测量仪器。这项中国-瑞士合作开展的“伽马暴偏振探测项目”(POLAR)是中国空间天文“黑洞探针”计划的组成部分,计划以黑洞等极端天体作为恒星和星系演化的探针,理解宇宙极端物理过程和规律,解答宇宙组成和演化。此外,中国空间天文界还提出了“天体号脉”和“天体肖像”计划。[1]
3、天宫系列空间实验室远景规划
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建设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2015年前,再陆续发射“天宫二号”、“”两个空间实验室。按照规划,我国真正意义上的载人空间站将在2020年前后建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神舟”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曾透露,在中国的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中,我国最终要建设的是一个基本型空间站,它的规模不会超过国际空间站。基本型空间站大致包括一个核心舱、一架货运飞船、一架载人飞船和两个用于实验等功能的其他舱,总重量在100吨以下。其中的核心舱需长期有人驻守,能与各种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对接。具备了20吨以上运载能力的,才有资格发射核心舱。
为此,我国在海南文昌新建继酒泉、太原、西昌之后的第四个航天发射场,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
4、天宫二号的背景情况
中国已经在2011成功年发射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实际上是空间实验室的实验版,采用两舱构型,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之后又成功发射了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
“神九”、“神十”分别是两艘有人的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顺利完成了有人及无人自动对接试验。2015年前,中国将再陆续发射“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上将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发射时释放伴飞小卫星,将有飞船与之对接。
“天宫一号”是空间实验室的特例,主要为了完成交会对接任务,而“天宫二号”则完全是小型空间实验室,科学家、航天员们将在里面展开各种工作和试验,“天宫二号”技术方案已经完善,研制工作正在顺利进行,将解决一定规模、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将来随着空间实验室体积的增大、可靠性的提高,将逐步发展成为空间站的核心舱或者实验舱,增加太空实验的项目和种类,为建成奠定基础。[2]
5、我国的空间发展计划
全国政协委员、空间技术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计划在2020年之前初步完成空间站建设,预计空间站届时将在中国新建的海南航天发射场发射。
戚发轫介绍说,早在1992年,中国就确立了以建立空间站为目标的航天计划。这一计划分三步,第一步是载人飞船阶段,目标是能够把宇航员送到太空,正常运行若干天,并成功返回。
第二步是空间实验室阶段。在这个阶段要解决组装、交互对接、补给以及循环利用等四大技术。这些技术关系到空间站的组装、宇航员在空间站的生存等关键问题。天宫一号就是中国在第二步计划中为了解决交互对接问题而发射的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被运往太空之后,通过对接可以被改造成一个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
戚发轫说,对接技术成熟之后,就可以发射真正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天宫二号将完成再生式循环系统、有效载荷和应用系统的实验以及其他一些科研项目。经过空间实验室阶段,就是第三步:建立空间站了。
戚发轫说,空间站可以允许若干个宇航员同时长期驻守太空,吨位可重达20吨。发射这样重的物体需要使用重型火箭,由于使用的火箭直径较大,无法通过铁路运输,所以用海路运往海南航天发射中心发射。同时,海南航天发射场靠近赤道,有利于增强火箭的运载能力。
四、天宫三号空间实验室
名称:天宫三号
发射时间:约年(准确时间暂未确定)
发射目的: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空间应用新技术、和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
1、飞行器简介
& 飞行器生产国家:
& 发射项目:打造一个空间实验室,发射时释放伴飞小卫星。[1]未来“天宫3号”将会与神舟1&号飞船对接
& 发射场地:预计为卫星发射中心
2、飞行器数据
“天宫3号”将在2015年前发射,主要负责完成验证再生生保关键技术试验、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货运飞船在轨试验等,还将开展部分空间科学和航天医学试验。“天宫3号”体积重量比“天宫2号”更大更重,估计在13吨左右,必须使用新型火箭发射。“天宫3号”空间实验室地面验证模型,其直径达5米,将主要完成验证再生生保关键技术试验、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货运飞船在轨试验等,还将开展部分空间科学和航天医学试验。
3、货运飞船对接
天宫三号将2015年左右发射,天宫三号空间实验室将主要验证再生生保关键技术、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飞行器长期在轨自主飞行和货运飞船在轨试验等技术,还将开展部分空间科学和航天医学试验。天宫三号空间实验室很可能具备两个对接装置,它在轨飞行期间总计与两艘载人神舟飞船和一艘货运飞船对接。货运飞船将输送补给,并为天宫三号提升轨道,它以为平台改进而来,总质量13吨,上行运货能力不大于5.5吨,货运能力两倍于现有的进步号货运飞船,但略小于的HTV和的ATV飞船。
货运飞船将使用新型长征2F/H火箭发射
由于的质量大于现有发射神舟飞船的的运载能力,将使用新的F/H运载火箭发射。根据载人航天官方网站的介绍,长征二号F/H运载火箭使用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代替了原有的肼类发动机,发动机比冲更高,火箭起飞推力也更大,因此具有更大的运载能力,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分别为货运13吨和客运12.5吨。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嫦娥三号发射意义(毛概考试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嫦娥三号发射意义(毛概考试版)
上传于||文档简介
&&个​人​整​理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