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说明教师要扮...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我的图书馆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是韩愈《师说》中的一句话。韩愈认为,“师” 与“道”是密切结合,不可分离的,天下有“道”的地方,就一定有老师。什么是“道”呢?就是做人的道理。那么教师的“道”指的又是什么呢?教师的道简称“师道”,师道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师德,有它独特的职业内涵。2008年6月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用六个短语对新时期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进行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爱国守法、敬业奉献、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话题与各位同仁一起来学习和解读。
&&&&&&& 一、至诚为道& 至仁为德 ----从道德说起,兼谈当前师德现状
&&&&& &&谈师德,先得从道德谈起。
&&&&& & 什么是道德?古人认为道德就是要讲“诚信”,讲“仁义”,正如苏东坡所言:“至诚为道,至仁为德”。我们现在普遍认为,道德就是做人做事的规矩。
&&&&&& &道德有很多种分类,最基本的分法就是私德与公德。私德就是与私人生活密切相关的道德行为;公德是与公共生活密切相关的道德行为。
&&&& & &私德与公德完美地集于一身,是道德修养的高级境界。但是,有时候,公德与私德不能完美统一,出现磨擦,发生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道德选择。西方与东方有明显的差异,古人与今天的人也有差异。西方人往往把公德放在第一位,把私德放在第二位。
&&&&& &最典型的事例莫过于克林顿的莱温斯基事件。克林顿与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的婚外情,把整个美国乃至全世界搅得沸沸扬扬。克林顿遭到举国上下的道德谴责。美国历史上只有两位总统遭到弹劾,一个是水门事件中的尼克松,另一个就是莱温斯基事件(易中天称之为“拉链门事件”)中的克林顿,但是,最终克林顿没有被定罪下台,为什么?最主要的原因是克林顿突出的政绩----他在位期间改善了美国的经济形势,使美国持续了30多年的财政赤字得以消除,而且失业率和通胀率都降至最低点。正是克林顿良好的政绩,才使以法制观念极强著称于世的美国人能够在法律上放克林顿一马。民意调查也表明,超过三分之二的美国人都不同意弹劾在婚外情上撒了谎的克林顿。克林顿婚外情事件雄辩地证明,美国人的公德重于私德。
&&&&&&& 刚才说的是外国,中国的情形又如何呢?我个人认为,在中国,从某种意义上说,私德重于公德,也就是说重个人伦理,轻社会公德。
&&&&& 《论语》中有这样的记载:叶公对孔子说起这样一件事,一个父亲偷了别人的羊,儿子就出来作证,证明自己的父亲偷了东西。孔子听了很不以为然,脱口说道“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孔子认为父亲偷了东西固然不对,但儿子是不能举报父亲的,这有违孝道。正确的作法应该是父子犯了错要相互隐瞒(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从孔子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在公德与私德冲突时,孔子是以私德为重的。
&&&&&&& 孟子就更过分了。他的弟子向他提出一个问题:如果舜的父亲杀了人,他应该怎么办?这是一个两难回答的问题,因为舜是古代有名的贤君,不禀公执法,称不上“贤”,但是把自己的父亲送上断头台,在儒家教义中是不孝,也称不上“贤”,真是进退两难。孟子想了一会回答:舜一方面应该让法官把杀人的父亲抓起来,另一方面舜应该帮父亲越狱逃跑,躲到天涯海角去。
&&&&&&& 你们看,孔子只是姑息一个偷窃犯,而孟子却要包庇一个杀人犯。他们过分地讲孝道,让私德践踏公德。
&&&&&& 这说的是古代,那么现代社会的情形又如何呢?我个人认为,现在的情形更糟糕,虽然不敢以偏概全,但可以说现代社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公德、私德都不要了,道德在他们心目中是没有位置的。
&&&&&& &听说监利县宋家湾某楼道口经常有人乱倒垃圾,于是墙上就出现了一行字:请不要在此倒垃圾。此法不管用,还是有人乱倒。于是,那行字改为:此处倒垃圾罚款50元。垃圾还是倒了一大堆。于是那行字又改为:在此处倒垃圾者全家死光。结果再没有人在那里倒垃圾了。
&&&&&&&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它折射出相当一部分人的精神状态。他们不理睬道德,不理睬法规,但是认同迷信。道德不如迷信有效力、有约束力。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再缺吃喝,不再缺穿戴,不再缺钱花,如果要说缺点什么,就是有相当一部分人缺“德”。你看当今社会,医院动手术要送红包;市场上卖牛肉的给牛肉注水;加工面粉时要掺可以使人致癌的增白剂;就是国家著名品牌“三鹿”奶粉也要掺三聚氰氨……说到底,缺德的人太多,公民普遍的道德水平还不太令人满意。
&&&&& & 如果说当今社会还应该保留一块圣地,那就是学校,如果还需要一批道德君子,那就是在座的各位----教师这个职业群体,教育这个职业决定了教师应该是全社会所有行业中职业道德水平最高的。所以说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当前,我们的师德现状虽然主流是积极的,向上的,但是仍然不可回避地表现出许多令人堪忧的地方,师德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具体表现为:失重、失调、失范。
&&&&&& &失重,指职业意识失重。职业意识强的人热爱本职工作,对本职工作的专一程度和重视程度较高;职业意识失重的人一般不热爱本职工作,往往将专注重心转移,有的热衷于从事第二职业,有的热衷于家教,有的热衷于炒股……,这样的人当教师,常常是身在学校心在市场。恕我直言,这样的人的工作效果往往是:带班必乱,讲课必灌,活动必散,考试必惨。
&&&&&&& 据《武汉晚报》报道,在吴家山住了多年的小武一家,决定放弃城区的居住条件,到效区买房,小武的父母本来就在吴家山上班,但他们情愿每天往返一小时乘公交车上下班,也要搬家。原因就是小武在吴家山某校上学,这个学校的老师半年不家访。小武的父亲对记者说,孩子考不考得上大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要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这跟教师的品行态度密切相关。家访是一件辛苦的事,如果教师能够认真对待家访,这种责任心也会耳濡目染地传给孩子。
&&&&&&& 失调,指师生关系失调。正常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健康和谐的,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现实中,不少教师没有摆正这种关系,有意无意地在对待学生上形成亲疏关系。亲,就是亲近学习成绩好或家庭与教师本人有特殊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学生;疏,就是疏远学习成绩差、品性不良的学生。
&&&&&& &失范,就是言行失范。教师育人靠的是“言传”和“身教”,但是部分教师言语不检点,经常出现一些挫伤学生自尊心的非规范性话语,如“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等,有的教师不注意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不时冒出脏话、粗话。在行为方面,教师的失范主要表现为体罚和变相体罚。
&&&&&& &因此,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 && 二、没有国,哪有家?没有法,何谈治?----解读第一条“爱国守法”
&&&&&& &这一条可以用“两个角色”、“两个方面”、“两层要求”来解读。
&&&&&&& 两个角色:公民和教师
&&&&&& &教师首先是公民,公民要承担公民的义务,要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第一条也是:爱国守法。
&&&&&& &教师同时是一种职业身份,不能等同于一般公民,教师要承担教书育人的职责,履行教书育人的义务,遵守教育法规。教师不仅自己要爱国守法,还要把这种情感和要求言传身教给学生。
&&&&&& &两个方面:爱国与守法。这是针对教师政治生活提出的基本要求。
&&&& & 先说“爱国”。“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是我们的基本情感。
&&&& & 孙中山先生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在南洋的爪哇岛上,有一个拥有上千万元财产的华侨富翁。一天下午,他到朋友家聊天,谈兴很浓,不知不觉就到了天黑。准备回家时一摸口袋惊呆了,他忘了带夜照(通行证)。根据当地法令:华人夜间出门,如果没有夜照,一经荷兰巡捕查获,一律罚款或拘留。这个富翁很想回家,但又不敢冒这个风险。正在焦急万分、一筹莫展的时候,富人的朋友开口了:“我有一个办法,你跟我来。”朋友把富翁带到对面的一家日本妓院,给日本***一元钱,叫她陪富翁散步。***得了一元钱,高兴得挽着富翁的手臂跟着散步。中途,几次遇到夜巡的荷兰巡捕,居然没有被盘问,他们看到富翁与日本***同行,以为是日本***的客人,因此,不敢盘问。这样,畅通无阻,一直走到富翁家门,这才打发日本***回去。到了家,富人感慨万千:日本***虽穷,但她的祖国富强,所以她的国际地位高,行动也就自由;我虽然有钱,但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国不富强,所以我的地位还不如一个日本穷***。
&&&&&& 这个故事,很让人震撼,让人深切地感受到祖国的份量。
&&&&&& 是的,国家的命运与人民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没有国,哪有幸福的家。我们常把祖国比作生育和养育我们的母亲,我们的每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紧密相连,国富则民强,国泰则民安。爱国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修养----我觉得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教育我们的学生。要教育学生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国人,是炎黄子孙,使他们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自觉维护祖国的独立和统一,捍卫民族尊严。
&&&&&&& 再说“守法”。守法,说穿了就是要人们讲游戏规则,各种法规就是一部游戏规则。如果很多人都不讲游戏规则,这个社会就乱套了。无论是依法治国,还是依法执教,当前最大的障碍就是国民缺乏规则意识。
&&&&&&& 据说,一个中国男青年在美国留学,找了一个恋人,夜深人静,两人过马路回宿舍。这时红灯亮了,女青年站住了,男青年说:“反正夜间没有人,闯过去。”女青年很不以为然,与男青年分手了,分手时甩下一句话:“一个连红灯都敢闯的人不可思议,跟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很危险。”失恋后,小伙子回到中国,不久又找了一位中国姑娘。也是夜深人静,两人横穿马路,红灯又亮了,男青年等绿灯亮,不肯闯红灯,女青年不以为然,女青年又与他吹了,分手时也甩下一句话:“一个连红灯都不敢闯的人,缺乏男子汉勇气,何况半夜还讲交通规则,更是迂腐,跟这样的人生活,肯定窝浪。”你看,在意识上,中外国民的观念是有显著差别的。
&&&&&& 依法治校,说起来容易,落实起来难,“长官说了算、领导说了算”是普遍现象。正如有些人总结的“黑头(法律法规)不如红头(地方政府的红头文件),红头不如口头(领导表态)。”这是典型的人治状况。
&&&&&& 作为现代管理者,要增强法治意识,引导学校由人治向法治过渡。有人说过:人管人,人难管;法管人,人服管。
作为现代教师,也要自觉增强自己的法制素养。做到知法、守法、护法。守法必须知法,知法必须学法。一个对法律法规无知的人,是做不到自觉守法的,有时甚至做了违法的事,还全然不知。
&&&&&& 在当前,我们应该学习和深入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 两层要求:倡导性与禁止性。明确规定应该怎么做,这是普适性的基本要求,如“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同时,设定了禁止性的底线,如“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 三、不能选我所爱& 但要爱我所选----解读第二条“敬业奉献”
&&&&&& 敬业奉献是以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为基础的,教师要志存高远,正确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
&&&& 当今社会还不可能使每个社会成员都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来选择职业和岗位,职业理想和职业现实还存在矛盾。有关权威部门用问卷法对1000名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的职业意识进行了调查,23%的人认为从事教育工作是命运错误的安排,36%的人认为如果有第二次择业机会,决不会再选择做教师。因此,提高教师的敬业意识显得十分迫切。
&&&&&& 敬业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乐业、勤业、精业。
&&&&& &所谓“乐业”,就是热爱、喜爱自己的事业和职业。如何乐业?
&&&&&& 第一,我们的政府部门、全社会要进一步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我一向认为,讲师德,不要回避教师的待遇,排斥待遇的道德是不道德的。
&&&&&&& 2008年10月中下旬,县政府、县教育局派我到韩国杨口郡进行学习和考察。我亲眼感受到,韩国有浓厚的尊师重教风气和传统,教师这一职业倍受社会推崇和羡慕。韩国教师的待遇一般较高,普遍高于社会平均水平。据飞凤初等学校校长介绍,一般教师月薪在200万韩元(折合人民1万2千元)左右,资历校高、工龄较长的教师工资更高。在考察报告中我有一段感言: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有“位”才有为,有“味”才有为。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活和生存需求是人的最基本需求,如果基本需求尚且得不到满足,又何谈高等需求?我们在提倡教师“奉献”的同时,也要考虑教师安身立命的问题----因为教师也是人。
&&&&&&& 当然,我们教师的待遇正在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绩效工资已经基本到位,这对广大教师将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尽管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前景可观。
&& &&& & 第二,教师个人要保持健康的、乐观的心态。当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基本满足后,幸福与金钱不再有必然关系。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心灵感应。
&&&&&&& 我曾经聆听过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做最好的教师”的演讲,李老师有一段话我至今记忆犹新:既然只能当教师,那么悲悲戚戚也是当,高高兴兴也是当,我当然选择后者。怎么才能高高兴兴呢?多想孩子们可爱的地方,尽量把课上好,尽量和他们一起玩,每天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浸泡着童心,沐浴着纯真,能不高兴吗?有人问李镇西:难道就没有让你头疼的学生吗?李镇西回答:有哇,怎么可能没有呢?但我换一种眼光去看这些让人头疼的孩子,我便不再头疼了。换一种什么眼光呢?那就是“科研”的眼光。我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比如:班集体建设、后进生转化、早恋、***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学生都当作研究对象,心中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领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乐。
&&&&&&&&&你们看,心态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当然不同,思维方式也就不一样,得出的结果当然也不一样。同样是玫瑰花,一个小女孩看到的是赏心悦目的花,另一个小女孩看到的是扎手的刺;同样是半杯水,有的人看到的是半瓶空气,有的人看到的半瓶滋养生命的水。同样是学生,有的人看到的是令人头痛的差生,而李镇西看到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科研素材,因此,李镇西总是对班上能分到几个调皮学生而心存感激。
&&&&&&& 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老师说得好:如果你看你的学生像魔鬼,那么你觉得天天在和魔鬼打交道,你会觉得天天生活在地狱;如果你看你的学生像天使,那么你会觉得天天在和天使打交道,你会觉得天天生活在天堂。
&&&&&&& 安徽省某村小校长胡志珍是全国师德楷模,曾经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作典型事迹报告。她所处的学校是一所偏远、简陋的农村小学。98年特大洪灾使它百孔千疮、风雨飘摇。她带头拿出为自己孩子上学积攒的600元钱,领着全校教职员工开始翻修校舍。挑沙、运石、砌墙、铺路,一切都自己动手,像燕子衔泥一样。学校焕然一新,花红柳绿了,胡志珍却皮黄骨瘦了。这是她义务建校劳动400多天,义务护校3000多个日日夜夜所付出的代价。但胡志珍老师认为艰苦创业,教师无疑要付出艰苦的劳动,但苦中有乐,其乐无穷。胡老师把献身教育的快乐归结为:
&&&&&& &机智应变,巧引善导之乐;&&&& 启愚化顽,学子转化之乐;&教改艰辛,苦尽甘来之乐;弟子情深,慰师谢教之乐;桃李八方,来鸿千里之乐;经验升华,著书立说之乐;
&&&&&& &学境极至,世人称慕之乐。
&&&&&& &当前,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现象,我们的教师生存状态还不容乐观,教师的幸福指数还不高。看来,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成为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管理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 同志们,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人生,就要向李镇西、任小艾、胡志珍那样,无怨无悔地把整个身心投入到神圣的事业中去。不能选我所爱,但要爱我所选。
&&&&&& &所谓“勤业”,就是勤奋努力,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就是韩愈所说的“业精于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成功者都是那些勤业者。
&&&&&&& 所谓“精业”,就是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熟练地掌握职业技能,不断努力,不断地超越现有的成就。
&&&&&&&&全国优秀教师、湖北名师、特级教师、黄歇镇黄歇小学科学课教师邓从新,是勤业、精业的优秀典范,他把别人认为是“没有出息”、是“副课”、是“搭头课”的小学科学课当成大学问来做,认准了要给农村孩子播撒科学火种这一信念,担任专职科学教师近20年,在《科学课》、《动手做》等报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指导200多名学生在国家、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最终居然把农村小学科学课实验推到了中央电视台,让聂利实验红遍全中国。这没有惊人的敬业精神,没勤业、精业的素养是做不到的。邓从新为我们监利的师德建设树立了一面旗帜。
& &&&& &敬业者的足迹是奉献,敬业与奉献是紧密相连的。敬业是奉献的基础,奉献是敬业的升华。教师要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选择教师职业,就意味着把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实现和为党的教育事业而奉献人生的信念联系在一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道出的正是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话深刻地诠释了教师的献身精神。
&&&&&&&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苏省特级教师吴辰,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每天在学校的时间超过10小时。1992年9月初,吴辰在开学工作中忙得不可开交,这时有人通知她,说她女儿心脏病突发,她当时实在走不开,就委托同事把女儿送到医院。当她忙完学校工作再匆匆赶到医院时,女儿已永久地闭上了双眼。临终前,她呼唤着妈妈,妈妈却没有来到她的身边。
&&&&&& 1997年,吴辰身患癌症,到上海医院做肾切除手术,手术刚过一个月,她就吵着上班。她说:将生命融进事业,你会成功和快乐,将真诚和爱奉献给教育,你会幸福和快乐。人活1岁和100岁都是一辈子,关键是生命的价值。我投入,我充实;我奉献,我快乐。吴老师志存高远,甘为人梯,在奉献中使自己步入更加壮美的人生境界,亲身感受到教师劳动特有的幸福。
&&&&&&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孟二冬,主动报名到新疆支教。他克服工作和生活上的重重困难,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努力把自己的全部知识奉献给石河子大学的师生们。由于他过度劳累,过度地透支自己的生命,最后倒在讲台上,享年49岁。孟二冬的事迹,充分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无限忠诚和无私奉献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怀。***中央总书记***亲自批示,要求全国教师向孟二冬学习。
&&&&&&&& 四、花开很美& 等待花开更美 ----解读第三条“热爱学生”
&&&&&&& &四个版本的师德规范都有“热爱学生”这一条。可见,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是教师最宝贵的职业情感。
&&&&&&&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热爱学生”的条目下,旧条款提出“要对学生严格要求”,新条款则修改成“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特别是“保护学生安全”被首次写入了新《规范》。因此,根据新规范要求,热爱学生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 & 第一、要关爱全体学生。请注意,这句话最关键的词是“全体”,是所有类别的学生,包括学困生、双差生。关爱全体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爱优等生,我们老师都能做倒,爱学困生、后进生恐怕就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真正做到。其实,在学校最需要关爱的恰恰就是那些学困生、后进生。
&&&&&&& 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短。差异性本来就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根本属性,又是万事万物的主要存在方式。我们要承认差异性,要尊重差异性。
&&&&&&& 农民种庄稼,懂得正视差异性,不会因为这一块田长势好就精心耕作,那一快田长了虫,得了病,就瞧不起它,不管它;魏书生也曾经打过一个很生动的比方,他说,病人到医院看病,不会有医生看到病人就来气,就责怪病人:别人都那么健康,你怎么就要得病来烦我啊?你这病这么难治,我就会治感冒,就会打青霉素,你为什么不感冒啊?农民种庄稼的水平是在不断解决种植过程中的问题而不断提高的,医生的医疗技术是在治疗患者各种疑难杂症的医疗实践中提高的。同样的道理,我们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是在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中不断提高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感谢那些所谓的“后进生”,要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接纳那些后进生,更要想方设法转化那些后进生。
&&&&&& “花开很美,等待花开更美”。当我无意中看到这句富含哲理的话时,我真的被深深地震撼了。不是吗,培养出优等生固然让人欣慰,但是教师若能以爱心和耐心去等待一朵“花”开,多给学生一份宽容、一份尊重、一份关爱,那将是为人之师更大的收获。
&&&&&&&&等待花开需要爱心、耐心、信心和恒心。急不得,恨不得,放弃不得。要坚信,顽石尚且可以转化,何况是人。我们可以容忍学生一百次犯错误,但不能容忍自己第一百零一次缺乏信心。
&&&&&&& 全国劳动模范黄静华老师时时刻刻想着这样两句话:“假如是我的孩子”、“假如我是孩子”。她总是以这样的心态去宽容、理解、尊重、信任和关怀每一个学生,去等待“花”开。
&&&&&&&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爱孩子中的所有类别,是神圣中的神圣。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育人的事业,是最神圣的事业,我们爱“金凤凰”,我们也要爱“丑小鸭”,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权利歧视差生。
&&&&&&& 我们每教好一个孩子,就为社会减少一个败类(法国作家雨果)。
&&&&&&&& 所以,我经常对我们学校的教师说二句话:1、不一定要教好学生,但一定要教好学生(前一个“好”是定语,是“优秀”的意思,后一个“好”是补语,是“把学生教好”的意思);2、检验一个人有没有教育的良知,就看他(她)对差生的态度。
&&&&&&& 第二、要严而有格。
&&&&&&&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教不严,师之惰”,这些都是很有道理的。从一定意义上说,严格要求学生正是热爱学生的具体表现。没有严就谈不上爱,因为爱必须严。但是,要注意量与度,惩罚出了格,就变成了体罚。正所谓“严格,严格,千万不要出格”。凡事出了格就走向了事物的反面。
&&&&&&&& 日,甘肃省通渭县马家店小学五年级班第二节课下课后,数学老师在黑板上留下了一些作业题。由于中间有课间操,很多同学没能及时抄完。第三节课由刘某某上思想品德课。刘某某发现很多同学在抄黑板上的作业,问清情况后,让学生们先不要急着抄,他不擦黑板,将数学题留着下课了再抄。课上到十来分钟时,刘老师发现有个同学马某某还在抄,很生气,于是打了马某某一巴掌,又揪着马某某的耳朵让他站到讲台上去,由于用力过猛,竟将马某某的耳朵完全揪了下来。家长到学校闹翻了天,并以故意伤害罪将刘老师起诉到法院。
&&&&&&& 另据《中国教育师报》报道,贵州湄潭县抄乐小学教师罗远寿对班纪班规严格到了离谱的程度。该校五(2)班学生冯航上课时向后张望,按罗老师宣布的班规,谁上课时转头看后面的同学,就要令后面的同学吐10口唾沫到他脸上。后排的同学被强令向冯航吐口水,吐到第三口时,冯航受不了还了一口唾沫。罗远寿见状火冒三丈,惩罚也变本加厉了,他令后排的同学到厕所去挑一棍子大便给冯航吃,如不去就不要来上学了。这位同学只好流着泪弄来大便喂冯航,而后痛苦得放声大哭,班上所有同学都哭了。罗远寿居然还威胁冯航说:“不许吐出来,一定要吞下去!”。
&&&&&&&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罗远寿是我们教育队伍中的败类,他那野蛮的极不人道的行为,真的让我们的教育蒙羞。
&&&&&& &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以爱为基础。爱而不严,学生成不了才;严而不爱,容易伤害学生的心灵。严格之水只有渗入关爱之蜜,才能成为爱的甘露。严格要求学生,必须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建立起民主、平等、无私的师生关系。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严慈相济,才是师爱的本色。
&&&&&&& 我建议我们的教师能记住这样两句话:
&&&&&&& 无论如何都不要挫伤学生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
&&&&&&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陶行知)
&&&&& & 第三,要严而有方。
&&&&&&& &批评教育学生必须有技巧。循循善诱,充分说服教育,是我们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批评教育学生不仅需要有耐心,还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技巧。当学生犯错时,老师采用的方式方法至关重要。
&&&&&& 某校上课铃早已响过,外面飘着雪花,老师正在课堂上领着学生朗读课文。这时,一个学生大喊一声“报告”,怯生生地站在门口,同学们哄笑起来。大冷天,看到迟到的学生跑得通红的脸蛋,老师打消了批评迟到学生的念头,但也不想听之任之,因为这个学生已经是第三次迟到了。于是,老师微笑着把学生拉到身边,弯下腰在他耳边小声说:“能不能用一词把同学们的笑形容一下?”那个学生脸更红了,轻声说:“是嘲笑,挖苦的笑。”老师摇了摇头说:“还没这么严重。大家看到你脸上的汗珠,是会意的笑,谅解的笑。同学们说对不对?”全班同学齐声说“对!”这时晶莹的泪光在这个学生眼眶闪烁。从这以后,这个学生再也没有迟到了。你们看,适当的方法,比严厉的批评,效果更好。
&&& &&& &在处理学生犯错时,要学会做智慧型教师,要表现出足够的宽容和机智。
&&&&&&& 某初中语文教师上新课《狼》: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蒲松林的----“狼”还没说出口,只听见后排有个男生大喊一声“色狼”。全班哄堂大笑,老师扫视了一下,全班安静下来,那个同学知道说错了话,舌头一吐,低下了头,准备迎接暴风雨。没想到,老师没有马上批评这个同学。快下课了,老师说:刚才上课时,老师准备说课题,一个同学却抢着说“色狼”,这位同学一听到“狼”就条件反射,脱口而出“色狼”,说明同学们经常听到这个词,耳熟能详。“色狼”的意思不用教师解释了吧?大家知道,指的是某一类坏人。那么,“色狼”这个称谓,你觉得狼有没有意见?换位思考一下。
&&&&&&& 生:当然有意见,明明是你们人干了坏事,为什么叫我们“色狼”?关我们什么事?&&&&
&&& &&& 师:既然有意见,既然浑不达界,当然得改,大家说改成什么?
&&&&& & 生:改成“色人”得了。&&&&&
&&&&& & 师:改得好。那你们说说看,带“狼”字的成语都有哪些?&&&
&&&&& & 生: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狼心狗肺、引狼入室、鬼哭狼嚎……
&&&&&& &师:你看,没有一个带狼的成语是褒义的。最新研究表明,狼其实是一种蛮不错的动物,它们机智,勇敢,有团队精神。看来,我们人类对狼确实有偏见。请那位同学回去参阅一下有关资料,然后写一篇短文,题目就是《我的抗议》,下个星期到班上交流。
&&&&&& &这个教师不仅有一颗宽容的心,还有教育的大智慧,很机智地把一出恶作剧变成了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训练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既使那位同学长了见识,也对那位同学进行了适当的惩罚。
&&&&& & 第四、要慈而不纵。“慈”有慈爱、慈祥、慈善的意思。教师对学生怀有诚挚、平等的慈爱,就会唤起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从而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产生巨大的亲和力,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体验到教师真诚的慈爱时,必然会亲近教师、信任教师,从而乐意敞开心扉接受教师的教诲。所以我们说,慈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慈爱是雨露,能滋生万物;慈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
&&&&&& 但是,“慈”决不意味着软弱,决不意味着当老好先生。“慈”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偏袒、放任自流。不严格要求学生,不认真管理学生,无原则的纵容学生,绝对是对工作不负责任,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
&&&&&& 去年发生的“杨不管事件”给我们的师德建设敲响了警钟。日, 安徽省长丰县吴店中学七(2)班上午最后一节课是地理。课堂上有两位同学突然发生争执,并打了起来。事态越来越严重,两人越打越凶,教室一片混乱。最不可思议的是,地理教师杨经贵视而不见,置若罔闻,在这场纠纷的整个过程中,他始终不管不问,不加以制止,继续上自己的课,其间只说了一句“你们有劲的话,下课后到操场上打”。其中一位同学突然往后一仰,全身颤抖,口吐白沫。几位同学觉察出情况的严重性,在老师不管的情况下将受伤同学抬起来,送到学校附近医院。但是晚了,年仅14岁的他永远离开了人世。
&&&&&& &学生在课堂上非正常死了,而且就在老师的眼皮底下,真的让人难以想象。如果老师稍微有点责任心,劝阻一下,如果老师及时将孩子送到医院,孩子也许不会死。“杨不管事件”完全是师德沦丧的结果,是教育的悲哀。
&&&&&&& 第五、要保护学生安全。保护学生安全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能不能保护学生应该是检验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标准。
&&&&&&& 法国有个哲学家说:“善的本质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生命达到其最高度的发展。恶的本质是:毁灭生命,损害生命,阻碍生命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是真善美的维护者,更是生命的呵护者。
&&&&&& &谈到保护学生安全,我们不能不回首汶川大地震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 日,在地动山摇的一刻,有一位教师发现已经来不及把最后几名学生带出教室,于是弓着身子,张开双臂紧紧地趴在课桌上,伴着雷鸣般的响声,砖瓦、灰尘、石块纷纷坠落到他的头上、手上、背上,热血顿时奔涌而出;他咬着牙,拼命地撑住课桌,如同一只护卫小鸡的母鸡,他的身下蜷伏着四个惊惶失措的学生,而他张开守护臂膀的身躯定格为永恒……这个老师就是谭千秋,为了4个学生的生命,谭老师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第二天,救援人员扒出谭千秋遗体时,谭千秋已经定格成张开臂膀护住学生的体形,无论人员怎么扳也扳不过来,他那在突发灾难来临时的瞬间造型,塑造了一座在人们心中永不倒塌的丰碑!
&&&&&&& 让我们再看第二组镜头:当汶川县映秀镇的群众徒手搬开垮塌的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跪匍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两个孩子还活着,而他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他两个手臂锯掉才把孩子救出。这就是该校29岁的教师张米亚。张教师平时最爱唱的歌是“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张老师终于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
&&&&& 让我们把镜头推到崇州怀远中学,该校英语教师吴忠红在生死一刻的最后选择令人感佩和动容。地震袭来时,吴老师引着学生从楼梯口疏散,本来已安全逃生到达教室外,这时,有人说楼上可能还有学生没下来,吴老师马上毫不犹豫、义无反顾地冲进正在猛烈摇晃的教学楼内,这时楼体垮塌,吴老师在孩子们的哭喊声中湮没在轰然倒塌的断垣残壁中,再也没有站起来。
&&&&&&& 象这样的感人事迹还有很多,他们以师者的本色展示了人民教师的职业操守,以自己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崇高师魂。
&&&&&& 作为教师,我们无法回避一个08年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人物,他就是四川都江堰光亚学校教师范美忠,人称“范跑跑”。范跑跑毕业于北京大学,就是这样一个我国第一流重点大学的高才生,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弃学生于不顾,第一个跑出教室。一夜之间,“范跑跑”家喻户晓,成为教育系统一大丑闻。然而,范跑跑频频在博客上发表文章,频频在有关媒体上露面,公然为自己辩护。范跑跑认为自己虽然不光荣,但决不可耻,他为自己制定的道德底线是:既不助人,也有害人。他把道德类别按数学中的正负数分成三等,他认为,那些在地震中救人而牺牲的人为道德正值,那些在地震中只顾自己,不顾他人,也没有害人的人为道德0值(道德底线),而那些在地震中害人,趁火打劫的人是道德负值。人们该恨、该骂、该杀的应该是那些道德为负值的人,而不是我范美忠。
&&&&& & 我认为,对一般人而言,维持利己不损人的道德底线,可能无可厚非,而且,人人都能做到利己不损人,这个世界就很美好了。但是,教师不行,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差,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关心和保护未成年人。所以新修订的师德规范中,加上了“保护学生安全”这一重要内容。
&&&&& & 最近发生在我们荆州的15名大学生以“人梯”的形式营救2名中学生的悲壮义举,确实可歌可泣。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又不能不扼腕叹息,深刻反思。这场义举的完整过程应该是:大学生救中学生,老年人救大学生。据说,如果没有三位老年冬泳爱好者营救,大学生死亡人数会大幅上升。这就让我们深思生命安全教育在教育环节中的缺失,中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大学生也缺乏救人和自救技能,这就是造成悲剧的主要原因。因此,我觉得,我们在颂扬见义勇为的壮举时,我们教育工作者也应该痛定思痛,该冷静考虑一些问题了。&
&&&&&&& 五、作经师不易,作人师更难----解读第四条“教书育人”
&&&&&&& 教书和育人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简单地说,教书,就是传授知识;育人就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当教师的,既是学生寻求真理的导师,又是学生学做真人的表率。
&&&&&&& 有句古话叫做“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经师是干什么的?是传授知识的,就是我们所说的“教书”;人师是干什么的呢?是教学生做人的,就是我们所说的“育人”。这句话是说,能教书的人很多,真真懂得育人的人却很少。我不太同意这个观点,我觉得这句话是否可以改一下:“作经师不易,作人师更难”,这样讲可能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和时代的要求。经师和人师完美地统一,是教师职业的最高境界。
&&&&&&& 经师是教师的专业境界。当一个经师也不容易,他(她)必须懂教学常规,懂得教学艺术,能把学生教好。经师的最高境界是能师。能师业务上的骨干,是具有教育智慧的专家型、研究型的教师。能师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有独特的教学艺术和风格,有出色的教学效果,有对教育教学的研究和探索,有丰厚的教学教研成果,直至著书立说。
&&&&& 人师是教师的事业境界。人师是陶冶学生性格的导师,不但要有高深的学问,而且有伟大的人格和高尚的修养。人师以自身人格的魅力塑造学生的人格,以自己的德、才、情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终生受益的影响和感化。人师的最高境界是大师。象孔子、徐特立、陶行知、魏书生,还有苏赫姆林斯基,他们既能静心教书,又能潜心育人,是教书的专家,育人的楷模。
& &&&&&& 按照新规范对“教书育人”的要求,我们教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 &第一,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 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立足长远,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教育。它是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科学育人的具体体现。这是我们教育发展的正确航向。
&&&&&& 但是,在我们的教育现实中,我们往往又陷入到难堪的境地。最突出的就是“人格分裂”境地。按照常理,言行一致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口里怎么说,行动上就怎么落实。可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的言和行是不完全一致的。现在几乎每一个学校都在喊:高扬素质教育大旗,把素质教育进行到底。但实际行动中,有哪一所有高考、中考、初考任务的学校,不是在扎扎实实地抓应试教育?这就是所谓的:轰轰烈烈喊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抓应试教育。这样校长和教师就出现了“人格分裂”现象----口里一套,行动上又是一套。我们愿意这样吗?***当然是否定的,是严酷的现实逼着我们这样做。
&&&&&&& 资料:(1)新华网陕西频道:高考考砸人大“弹劾”& 华县教育局长辞职。& 05年华县高考一本上线率在渭南11个县、市、区中排名倒数第一,引起了老百姓的强烈不满,有人专门到人大常委会反映这一问题。华县人大常委会对华县政府教育工作进行了专题审议,认为县教育局主要领导存在“履行职责不到位”、“进人把关不严”等问题。就在华县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发出次日,华县教育局局长冀怀庆突然“因病”辞职。
&&&&& (2)07年某县高考失利,老百姓反响强烈,县委书记被迫辞职。
&&&&& (3)南京是素质教育试点最早的地区,也是经验总结最多的地区。结果,第一轮实验的高考成绩在全国排名最差,在社会上产生不小的震动,被人称为“第二次南京大陷落”,有人说其影响力决不亚于南京大屠杀。
&&&&&& 上述现象表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校长不抓升学率行不通。升学率在社会舆论里,在家长心目中,甚至在上级眼里,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得好坏与否的一项实质性的核心指标,是唯一的硬指标,其它都是软指标。升学率上去了,一俊遮百丑,什么都上去了(洋思、杜郎口、黄冈);升学率没上去,其它工作做得再好也没用,老百姓不买你的账,被人讽刺为“手术成功,病人死亡”。“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家长选择学校的唯一理由。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上“好的学校”,成了家长的追求。如今升学的压力不仅下移到小学,甚至一些幼儿园的幼儿也提前感受了“一考定终身”的紧张气氛:据媒体报道,上海一所招生不到300人的小学竟有3000人报名,差1分、0.5分而名落孙山的就有上百人。如今在城市,小学名校考试录取率远远低于中考和高考。为了就读“重点小学”,人们对幼儿园的期望值又相应提高。
&&&&&&& 这种局面的出现,我们不能责怪家长。中国人是最实际、最现实的,这正好应了那句古话: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上面有什么样的价值标准,下面就有什么样的现实选择。楚王喜欢、宠爱苗条的女子,宫女们就想方设法去减肥,少吃少喝,通过饥饿的办法去达到减肥的目的;唐明皇喜欢丰满的女子,宫女们就争着增肥。我们的教育官员无论怎么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淡化分数”,但实际在高考、中考中,差一分都不行,往往一分之差就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招生工作中的这种价值标准,直接左右着家长和学校的现实选择。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 &前些时候,北京组织了一次“21世纪校长论坛”,一位全国知名校长不无感慨地说:“如果让我说真话,我要说,在当前国内教育形势下,升学率在校长心目中永远是第一位的。我们面前的宪法是高考、中考,而不是教育法,高考、中考指向哪里,我们就走向哪里。”甚至有一位教育主管领导坦承自 己已经“人格分裂“了:会上我要头头是道地讲素质教育,会下我动员自己的媳妇把孙儿送到升学率高的学校上学。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教育现实。
&&&&&&& 什么时候才能卸下升学重担,真正去抓素质教育呢?我们不能确定具体时间,但我们可以确定有许多的条件需要具备:社会分层渠道和就业渠道的畅通、多元价值观的树立、教育机会的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的丰富、校长和教师正确教育价值观的树立等等。而我相信,在准备条件的过程中,校长和我们的教师既是观众,也是剧中人。
&&&&&&& 当前,我们的态度是:高扬素质教育大旗,走质量立校之路。让素质教育思想与老百姓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期待实现“双赢”。
&&&&&&& 请记住这样一句话:没有分数,今天过不了关;只有分数,明天过不了关。
&&&&&&& 第二,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 第三,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新课程改革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朱棣文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面成绩好,但动手能力、创新精神明显不足,这是与美国学生的主要差距。”这一评价切中时弊。我们中国的传统教育,太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而一直对创新精神的培养不够。
&&&&&&&& 一个中国教师到美国学校出了一个智力题:树上有10只鸟,猎人瞄准了一只扣动了***。请问:树上还有几只?美国小学生问:“请问老师第一个问题:猎人***法准不准?第二个问题:鸟被打准后是否没掉到地上,而是掉到树杈里?第三个问题:10只鸟中有没有聋鸟?如果上面三个问题都没问题,那么树上1只鸟都没有。美国不注重考试,不注重标准***,但非常注重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
&&&&&&& 一个父亲带儿子到博物馆参观,来到一个大鼎前,父亲问:“如果一个小朋友掉到这个鼎中,你怎么办?”儿子东张西望,到处找东西,父亲问他找什么,他说找石块,因为他学过《司马光砸缸》。父亲告诉他:第一,故宫的大院内没有石头;第二,即使有石头,也砸不破青铜铸造的鼎。可见上课时,教师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不够。其实方法很简单:1、伸手援救;2、吸救。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能力差,创新意识差,这虽然不能全怪老师,但老师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 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最终的目的还是使学生具备创造精神,具有创新能力,成为创造人才。因为现代社会需要创新人才。
&&&&&& 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有一个动物园门庭冷落,生意萧条。董事会决定更换经理。新经理上任后搞了一周的市场调查,然后郑重地向董事会拿出自己的办园思路,他说,传统的动物园是将动物关在笼子里,游客在笼子外面观赏,为什么不能将游客关在笼子里,将老虎、狮子等放在笼子之外呢?董事会按新经理的建议建立了一个大自然动物园,将动物按区域全部放在大自然放养,让游人关进铁笼子里,用车拉到大自然动物园进行流动观赏,凶猛的动物不断向人试图发动攻击,野性十足。游客很有刺激感,于是该动物园热火起来。你们看,创新型人才给动物园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 某果农承包了高原的一座荒山,种上了雪梨。天不凑美,遇上下冰雹,将梨树林的小梨子砸伤。梨子成熟后,样子很难看,疤痕累累。运到市场上即使降价处理也无人问津。果农的一个朋友知道后,为他出点子,写了一则广告词放在水果店前:本店所供梨子是正宗高山雪梨,无污染,请认准冰雹砸伤标志,谨防假冒。结果,价格上涨一档,梨子被抢购一空。你们看,创新型人才将市场劣势变成了优势。
&&&&&& &有个皮鞋商想开发南非的市场,于是派二位职员分别到南非的两个地方去调查市场开发前景。半个月后,他接到了两封电报。第一封说:“很遗憾,这儿的人都赤着脚,没有穿鞋的习惯,完全没有市场”。第二封电报说:“情况很好,这儿没有人穿皮鞋,说明这儿市场前景很大,有较大的开发潜能。”你们看,同样面对的是赤着脚的非州人,保守者看到的是失望;创新人才看到的是希望,是商机。
因此,新规范把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要求。
&&&&&&& 六、以身作则& 万世师表 ----解读第五条“为人师表”
&&&&&& &师表,是榜样、表率的意思,就是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
&&&&&&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也是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的特殊要求。因为,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正在成长、变化的少年儿童,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正所谓“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
&&&&&& &该规范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 &(一)内铸师魂----严谨、自律。
&&&&&&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是我国师德规范中对教师提出的高标准、高境界。教师在各个方面都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诚如古人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二)外塑师表----得体、文明。新规范明确规定教师要“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这是对教师外在形象、自身仪表行为的要求。教师言谈举止是优雅大方,还是粗俗鲁莽;待人接物是谦恭有礼,还是蛮横无理;面部表情是亲切和蔼,还是喜怒无常;步态手势是落落大方,还是放荡不羁;衣着打扮是典雅端庄,还是妖艳怪异等等,都对教育的效果起着间接的辅助作用。
&&&&&&& 对男教师而言,要注意衣着干净整洁,要修边幅。鲁迅先生作品中有个藤野先生,对他的学识和敬业精神,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但对他不修边幅的生活作风,我们不必仿效;对于女教师来说,节假日打扮得漂亮一点,入时一点,个性化一点,无可厚非。但是工作日,一定要注意分寸。据说台湾师范院校都有一条针对女师范生的固定标语:要当教师,就不当漂亮女孩。女教师不要引领服装、化妆领域新潮流。女教师可以淡妆上岗,但不要浓妆艳抹,不要染彩发,不做流行夸张的发型,不佩戴转移学生注意力的饰物。我到过很多重点学校,他们往往对师表形象规定得更细,如:不涂本色外的其他颜色的指甲油;不穿过透的服装;裙子一定要到膝盖或以下,不穿超过5cm的细高跟鞋等等。
&&&&& (三)同伴交往----关心、尊重。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 (四)社会责任----正直、廉洁。新规范要求我们“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
&&&&&&& 七、将学习进行到底----解读第六条“终身学习”
&&&&&&& 将“终身学习”纳入教师职业道德体系,充分反映了新时代社会发展对教师职业的客观要求。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的今天,教师如果再不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积极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就意味着不讲职业道德。因为庸师比庸医更可怕。庸医危害的可能只是一个人,而庸师由于带有隐蔽性,遗害的可能是一批人,一代人。(如小学英语的忧患:零比负数还小)。因此,
&&&&& (一)要开展教师基本功修炼活动。前不久,有关权威部门提出了现代教师的十二项修炼内容:
&&& 修炼自己的声音,让它引人入胜;修炼自己的语言,让它妙趣横生;修炼自己的眼睛,让它传神丰富;修炼自己的表情,让它神采飞扬;修炼自己的行为,让它规范专业;修炼自己的学识,让它有如涌泉;修炼自己的脾气,让它逗人喜爱;修炼自己的个性,让它鲜明唯美;修炼自己的心灵,让它平和美丽;修炼自己的气质,让它超凡脱俗;修炼自己的灵魂,让它崇高圣洁;修炼自己的人生,让它阳光幸福。
&&&&& (二)让书香滋养教育人生。教师一定要以书为友,因为,读书,可以涵养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可以精彩一个教师的教育人生。朱永新先生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教师应该与书为友,阅读应该成为教师的生存方式,或者说阅读是教师的生命状态,就象每天必须要吃饭穿衣一样,教师每天必须阅读。&
&&&&&&& 恕我直言,现代社会是一个全民浮躁、全民基本不读书的社会。2007年底,中国出版社科学研究所进行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2007年全国识字者阅读率只有45.5%,调查识字但每年连一本书都不读的基本不读书者在回答原因时,选择“没时间”的占43%,选择“不习惯”者占29%。
&&&&&& &非常遗憾的是,现在教师阅读率也在持续走低,很多教师的书架上除了教学参考书,恐怕很难找到其它书,至于节假日走进书房、走进图书室的人就更少。最不可思议的是,很多语文教师的阅读量也很不容乐观。全国知名特级教师韩军在他的博客中直言不讳地说:“曾在不同场合调查数千名中小学语文教师,读过《论语》《史记》、四大名著的不到40%,能背一百篇经典古文的不到20%。”为此,《中国教育报》07年6月7日在显著位置发表了《语文教师缘何远离书香》的文章,对教师阅读状况表示忧心。
&&&&&&& &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的工作,长期坚持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轨迹,每天坚持“五个一工程”:1.上好一堂课;2.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3.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4.读书不少于一万字;5.写一篇教育日记。做到五个一,一天两天可以,一周、一月,也能做到,几十年如一日,就难能可贵了,这其中,缺乏顽强的毅力,没有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是难得坚持下去的。
&&&&&& &有人可能会说,工作太忙,没有时间阅读。如果真的把阅读当成教育生命的体现形式,就会像年轻小伙子找对象那样,时间再紧,也会挤出时间约会的。这就看你是不是真的把阅读当成内在的需要,并且把这种需要转化成一种习惯。
&&&&&&& 真想干,总是有办法的;不想干,总是有理由的。
&&&& &(三)让校本培训提升专业品位。
&&&&&& &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在学校,学校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战场。这是因为:1.不可能人人都到北师大等高级学府深造,零距离地去接受专家、大师的指导和教诲;2.教授们讲的只有理论,真正的技能是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不是听几场报告技能就提高了。因此,学校要确立“学校发展与教师发展同步进行”的校本培训目标。
&&&&& (四)让教育人生因笔耕而绚丽多彩。
&& &&& 笔耕,就是要勤于写作。这是事业上品位、上档次的重要途径。
有一位特级教师坦率地说:“对教育的爱大家都是一样的,对教育的执着大家也是一样的,我们学校真的还有很多教师比我聪明,比我教得好。我为什么评上了特级教师呢?那是因为我把对教育的那份爱与执着掺杂了一点思考并用笔将其记录下来了,我仅仅是比大家多发表了几篇文章,多出版了几本书,仅此而已!”。
&&&&& & 现实情况确实是这样,在同样有着丰富实践经验基础的前提下,有些人之所以事业境界得到提升,很大程度上是写作为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写作使他步入了成功殿堂。
&&&&&&& 我不止一次地对我们学校的教师说:思想是气体,语言是液体,文字才是固体。你有很先进、很开明的思想,如果没有适当地表达出来,那就像气体,很快就被风吹走了,别人看不见,摸不着;如果你用语言表达出来,你可一时赢得别人的赞美和喝彩,但它像液体,一会儿就流走了,或者挥发了;你如果把你的想法用文字表达出来,发表在你的博客上,或者报刊杂志上,它就像固体,成果变成了永恒。
&&&&& & 所以,我认为,教学实践是根,文章和书是花。有根无花,不完美;有花无根没有生命力。只有根深、叶茂、花红才尽显风流。
&&&&& & 教师写什么?我认为中小学教师不需要写长篇大论的论文,更不要到网上去抄袭。教师可以写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教育叙事等等。
&&&&&&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因此,我们学校非常强调教学反思的撰写,要求全员参与,每月检查,定期交流,每月结账。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或对过去经历的‘放电影’,而是一种思维方法,一种学习方法,一种研究方法,一种提升教学品位的有效途径。
&&&&&&&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新师德规范虽然只有六条,但它的内涵极其丰富,不是读一遍,听一场辅导报告就完成任务了,它需要我们用爱心去解读,用奉献去演绎,用汗水去浇灌,用一辈子的精力去践行。
TA的最新馆藏[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