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问题不解,当初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战中国抵抗...

|||||||||||
  我国在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取得胜利后为什么会后撤20多公里,很多人不理解,甚至颇有微词,反毛者也利用这一点大肆攻击毛不顾民族大义。老实说我手头并没有足以解释这一令人惊讶的奇特现象的资料,以前我实际上对此也很不理解,但是认真思考了一下这个问题后,如下几个原因也许可以说明问题:
  1、给养困难
  记得以前到四川上大学的路上曾经遇见过从四川到西藏打工返乡的农民,他们是去给驻藏边防哨所背粮食的,1斤粮食给4块钱的运费 &&这已经远远超过了粮食的价格本身。而在89年,4块钱并不是小数目。据他们说他们一次背大概50斤左右的粮食,然后在高海拔地区翻山越岭,经过2~3天达到目的地后返回。由此可见,维持给养的困难程度。往前推近30年,当时的给养困难程度大概要坏很多。我曾经在青海牧区工作过4年,现在也常去牧区出差,尽管现在公路建设成绩斐然,但是假如没有公路系统,运输将非常困难,一些高山不花一天多时间是根本不用指望翻过去的,如果身上还带有物资,那就更难说了。不过,高原的大部分地区还是很适合大兵团作战的,关键是高山纵横的地区,只能靠人和飞机来作战&&尤其适合武装直升飞机。至于大炮坦克之类的,是很难发挥作用的。但是在印度一方,情况则要好得多,他们的军事运输至少不需要像中国这样穿过数千公里青藏高原,尽管在高山地区他们的军队同样面临无法展开的局面,但是至少在把军事物资运送到战区方面,他们占有绝对优势。什么意思呢?即中国在当时的条件下根本无法在后勤上保证长期大规模作战。因此,假如中国不后撤,那么回过神的印度就可以通过长期的小规模侵袭战来消耗中国,中国实际上是很难确保不被迫后撤的,而这对于国家的声誉是很大的损害。而主动后撤,算是给足了印度面子,印度在法理上难以找到继续长期战争的条件,而中国则可以赢得没有霸权野心的好名声,是非常有利于团结对霸权主义深恶痛绝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因此,由于给养困难导致的主动后撤使中国避免了陷入长期被动局面的境地,
  2、美苏的压力和中国的核计划
  当时中国刚刚度过3年困难时期,国力空虚,而在1962年中印战争期间,美苏及其集团都公开站在印度一方反对中国,如果战争长期化,在美苏集团的支持下,中国很难在中印边境地区维持长期的战争,而且可能面临来自苏联的侵犯(当时苏联就重兵压境使人不得不防)。因此通过主动后撤,不仅使印度失去了继续战争的借口,而且也让苏美集团无话可说,避免了陷入被动的局面。同时,中国当时正在全力以赴研制核武器,在这一过程中美苏都在威胁要对中国&采取行动&,在这种情况下息事宁人,有助于核计划在较小的风险下顺利完成。我们设想一下中国前推之后并不后撤,与在美苏集团支持下的印度交火,美苏集团对中国所能采取的当然是更尖锐的对立态度,此时中国的核计划受到打击的可能性就要远远大于较和平的状态。
  [page]
  3、中国打破封锁走向世界的战略需要
  当时中国的处境是非常艰难的,一方面是西方集团的封锁,另一方面是苏联集团的敌视,同时国内刚经历3年困难时期急需恢复,因此中印冲突并不是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需要争取长期的和平发展时期来恢复和发展生产,增强国力。同时通过后撤而平息战争,中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息西方集团对中国的敌视,使强加在中国身上的邪恶的性质多少得到点澄清,有利于摆脱孤立的处境。实际上,中印边境冲突后不久,1964年1月,中法之间就建立了外交关系,打开了中国与西方正式交往的大门。我们设想如果中国当时仍旧陷入与印度的持久战争中,这种局面是不会出现的。由于战略目的的需要,不仅苏联,西方国家恐怕还会采取严厉的措施打压中国为数不多的穷朋友,使中国更加孤立,对中国重返国际舞台的战略是极其不利的。另外当时中国正在输出革命,对于来自印尼之类的国家对中国试图控制其国家的说法而言,主动后撤之类的也算是回击。
  印度军队在中印边界战争中的彻底失败,使尼赫鲁(时任印度总理)乱了方寸。他不与任何人商量,独自向美国总统肯尼迪求救,要求派轰炸机和军队与中国作战。印度国民也从未经历过如此失败情绪的冲击,全国陷入一片混乱。可就在这个时候,中国军队却单方面宣布停火,并主动撤退到1959年11月中印实际控制线后20公里,希望以此推进谈判,恢复中印两国的友好关系。
  而印度政府却未能理解中国的善意。他们认为中国军队的&惩罚&大大伤害了印度的自尊和体面,并把中国主动释放全部被俘人员、所缴武器和军用物资也说成是阴谋。印度政府对中国的诚意根本不予理睬,并拒绝任何形式的谈判,反而指使其军队重新占领被中国军队赶出去又后撤的全部12。5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page]
  中印战争后,印度政府在对外政策方面很大程度上放弃了&不结盟政策&,并迅速向美国靠拢。1970年英迪拉&甘地政府与苏联签定了为期20年的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双边条约。条约明确规定,双方&保证不向与另一方发生武装冲突的任何第三方提供任何援助,在一方遭到进攻或进攻威胁时,应立即共同协商。&当时苏联外长葛罗米柯说,如印发动战争,苏联将在军事、外交上全面支持印度,并牵制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援助。与此同时,印度为了报边界战败的一箭之仇,开始了全面的扩军备战,并专门组建了针对中国军队的&山地师&部队。&中国威胁论&也从此笼罩印度大地,中印关系进入了冷冻期。
  直到1969年元旦,英迪拉&甘地政府迫于国内外局势发展的需要,表示愿与&中国进行有意义的会谈,以寻求中印争端的解决&。中国政府自然表示友好的回应。1970年&五&一&节,***在***城楼上接见印度驻华临时***米什拉时说:&我们总要友好的,不能老是这么吵下去么。&***当时还请米什拉代为问候印度总统和总理。
  但此时印度国内的反华势力却依然活动猖獗。他们支持西藏叛乱分子在新德里举行活动,还把&西藏问题&和&中国在西藏侵犯人权&议案提交联合国大会。与此同时,英迪拉&甘地政府又把侵占的中印边界东段9万平方公里土地由&东北边境特区&上升为&阿鲁纳查尔中央直辖区&。此时,中印关系虽有解冻迹象,但印度并没有诚意采取实质性的举动
  八十年代中后期小平同志在一次军委会议上说&中国人民解放军要活动活动了&&&。由于涉及到一些机密,我不能多讲,只能简单跟大家说一下,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国军队曾计划对印度的军事行动&藏雷行动&。总参从1986初就开始为军事行动慎重而详细制订缜密的作战方案。1987年底作战方案完成,***等一批军委领导看过后表示同意,紫阳同志也知情。1988年中国开始秘密的对军事行动进行准备和部署,原计划是1989年夏季(青藏高原在夏季节容易进行运兵和后勤补给)对中印边界的印军发动闪电战,规模要大于1979年的中越战争。也许是天意,后来发生的事情在我们的意料之外。1989年夏,北京发生的一大事件拯救了印度。很多中国军队调往北京戒严,打乱了原来的对印军事行动计划的部署。1989年夏,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了全面制裁,中国当时与苏联的关系并未实现正常化,中国在国际上又一次面临不利局面。时间进入1990年,当中国权利机构交于江总书记的第三代领导班子的时候,国内的各方面开始稳定,但是印军在实际控制线上的挑衅并没有停止,而且情报显示印度正在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展核武器,如果一旦印度有了核武装,那么对印度发动战争的顾虑将会更大。对印军事行动再次摆上了中央领导的桌面进行讨论。可惜天不遂人愿,当军事行动再次即将开始时。九十年代初东欧巨变,美国再也不需要联合中国对抗苏联了。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以及中美关系已经远远不如1979年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那样有利。打破西方国家对我们的孤立和制裁发展经济成为中国的首要工作,权衡利弊后,对印军事行动被迫取消,也许是永远的取消,同时也造成了九万平方公里永久的遗憾。
日,周恩来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扩大的第六次会议上作关于中印边界问题的报告
日,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新德里并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左)进行会谈
1962年9月中旬,中印边界局势日益紧张。前沿哨所的报告电报越过层层上级,直接发到总参值班室,副总参谋长杨成武接报后,往往只过几分钟就向***汇报
弹指一挥间,1962年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已经过去了50多年。
由于中国方面长期争取同印度恢复和维持友好关系,对那一仗采取低调处理,在公开媒体上很少谈及,社会上许多人不大了解此事,且对一些决策很不理解。
20多年前,笔者曾向在反击战期间任副总参谋长的杨成武上将、具体负责筹划的总参作战部副部长雷英夫少将、周恩来的军事秘书周家鼎和对印反击作战前线指挥部政委阴法唐等亲历者,详细询问过那场反击战的决策始末。后来,又看过相关的历史记录,并同当年曾参战的印度退休将军有过会谈交流。如今,不少前辈已经作古,他们当年的业绩却不应湮灭在历史记录之外。
另外,回顾当年以***为首的***中央做出决策的过程,今天的人们仍然可以看出其中所体现的非凡的胆略和魄力、所坚持的自卫原则以及努力以和平方式解决边界问题的原则,这对理解当前的中国对外政策,仍然有参考价值。
设立“隔离带”的建议遭拒
笔者同当年在***、周恩来身边参与过对印反击作战研究和决策的前辈们谈起此战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慨,那就是中国方面原来真是不想打这一仗。在反击前夕的1962年9月中旬,***同周围的人谈话时也说,想了10天10夜,总想不通尼赫鲁(注:即当时的印度总理)为什么要来搞我们?
当时中国的战略重点在东部而不在西部,主要是应对美国及其支持的台湾当局的威胁,本不想树敌于印度。***亲笔修改中国大使致印度外交部的信,也说明了这一点。但印度不满足于在中印边界东段享受英国殖民当局划下“麦克马洪线”而留下的侵略成果,还要在西段再挖一块,入侵西段的阿克赛钦地区,才逼得中国不能不出手。
中印两国之间的边界,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划定过。两国长期以难以逾越的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为大致的分界,形成了传统的习惯界线。
英国统治印度时,曾两次派兵入侵西藏并留下驻军,1914年在中印边界东段又秘密划定过一条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二次大战期间还派兵占领了该线以南的大片土地。1947年印度独立后,继承了英国在西藏的特权和侵略成果。
至于中印边界西段的阿克赛钦地区,历来是从新疆入藏的重要通道,由中国管辖,有3万平方公里。新疆军区部队于1951年入藏时,便进驻这里。印方从1954年起却对此地提出领土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以***为首的中国领导人从战略全局着眼,在上世纪50年代一直把印度视为和平中立的力量来争取,对边界争端主张以互谅互让来解决。印度总理尼赫鲁只在1954年来华访问过一次,中国总理周恩来却在1954年至1960年间四次访印,由此也可见中方的诚意。
1959年以前,两国的主要争端不是边界问题,而是西藏问题。当时印方对中国实行的是两面政策:一方面公开发展对华关系,一方面却又秘密支持西藏分裂主义分子的活动。
1959年春,西藏叛乱全面发生,印度领导人表示“同情”,并以高规格接纳出逃的达赖。解放军追击向印度逃窜的叛乱武装时,接近“麦克马洪线”,在线北的朗久地区同接应叛匪出逃的印军发生了第一次武装冲突。接着,印方武装人员入侵新疆的空喀山口,向中国边防人员开***,挑起了流血事件。印度政府利用西藏问题和边界冲突,在国内掀起反华浪潮。
空喀山口事件后,***的着眼点是努力避免再次发生冲突。除迅速释放被俘印方人员外,1959年11月初,***在杭州主持会议,又提出了一个建立“隔离带”的设想,即按照双方实际控制线,两国武装力量各自后撤20公里,让双方拿***的人脱离接触,这样就打不起来。11月7日,周恩来致函尼赫鲁,提出这一建议。但印方既不肯后撤,也不肯谈判。***要求中国单独采取行动,将部队从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使双方在中印边界脱离接触达两年多。
为和平解决边界问题,1960年4月周恩来又一次访问印度。当时逃到那里的西藏叛乱分子扬言要采取暗杀行动,周恩来却不顾危险前往。他身边的军事秘书周家鼎后来曾向笔者谈过,当时他们都能看到凶悍的康巴叛匪在住所附近出现。
在同尼赫鲁的会谈中,周恩来提出了在中印边界的东西两段以互谅互让的态度解决边界问题的建议。当时尼赫鲁最重要的助手梅农都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最终,印方“东段已占的是我的,西段没占的也是我的”的态度,使中方不可能接受。
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印度挑起与中国的边界冲突后,美国给予它的援助由每年的1亿美元增加到10亿美元。看到这么大的好处,尼赫鲁自然不愿缓和对华关系。
***忍无可忍
1961年西藏平叛结束后,解放军在西藏的驻军缩减到只有两个师,在中印边界西段还撤出了前沿哨所。当时,中国内部出现了严重经济困难,对外则同苏联的矛盾公开化,导致安全环境恶化,在西部边境便力争不出现冲突。
正是看到这一点,尼赫鲁政府于1961年11月起在中印边境西段开始推行“前进政策”。印军分队随即深入阿克赛钦地区,建立据点,实行蚕食入侵。
1962年开春后,新疆军区部队发现印军已入侵设立许多据点,马上报告中央。***修改确定了“决不退让,力争避免流血;犬牙交错,长期武装共处”的“二十字方针”。当时新疆军区边防部队不顾高寒困难,在印军各据点对面也设立了哨所,以不开火的对峙进行遏制。印方却将中方的忍让克制视为软弱可欺,不仅继续深入设点,还开***寻衅。总参作战部副部长雷英夫于当年夏天去边界西段视察,回来报告说,不打已难以阻止其入侵。[!--empirenews.page--]
6月间,印军在边界东段也越过“麦克马洪线”,在克节朗河边建立据点。根据军委的命令,西藏军区派出一个连,于9月8日进入当地进行武装侦察,并在择绕桥边建立哨所。当天印度政府便进行战争动员,调动步兵第7旅进驻克节朗地区。
9月中旬,择绕桥头局势日益紧张。
据杨成武向笔者回忆,当时前沿哨所的报告电报越过层层上级,直接发到总参值班室,他接到后往往只过几分钟就向***汇报,包括印军向我军哨兵扔石头、挥舞刺刀等挑衅细节。***听取报告后特别嘱咐,打第一***必须经过他的批准。
当时,前沿部队的战士纪律性很强,面对印军刺刀逼到胸前,也举起刺刀迎上去,却奉命绝不开火。
9月20日夜间,印军偷袭摸哨打响了第一***。解放军一个代理连长牺牲,被迫进行有限还击。
面对印度方面屡屡入侵并拒绝谈判的态度,***考虑了许多天。他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尼赫鲁认为中国的战略重点在东部沿海,在西面边境“只叫不咬”,不敢真打。在中国内外环境都很困难、边境战场条件又极差的情况下,***在忍让多时、争取和平解决无望后,最终果断下决心,实行自卫反击。
军委确定,虽然中印边界争端的焦点在西段,反击主战场却要选在自然条件较好的东段。鉴于小规模反击无法遏制印军扩张,军委决定,不打则已,要打就必须打狠打痛,使对手尝到入侵中国的苦果。
***下决心准备反击时,仍做了两手准备。
10月3日,中国政府再次照会印方,提议通过谈判解决边界问题。三天后,印度政府复照拒绝。
10月10日,印军又以百余人向解放军驻克节朗河对岸的部队发起攻击,随即被打退。
此时,***考虑到尼赫鲁在第三世界国家较有影响力,美苏又都在争取他,设想在边境上可以让印军再深入一步,这样中国可以在国际上居于更有理的地位,同时在军事上也便于对深入之敌包围聚歼。
进入10月中旬,大雪封山即将到来,适合作战的时间已剩下不多。此刻美苏两国忙于加勒比海“导弹危机”,一时无暇关注印度,这又为中国实施反击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有利时机。
10月17日,中央军委向西藏、新疆军区下达了“歼灭入侵印军”的作战预令。
10月18日,***在中南海颐年堂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最后拍板实施反击。会上又研究了中印两军的实力对比和是否打得赢的问题,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向军委保证,一定能打胜。军委决定,从成都军区、兰州军区调两个师入藏参战,并以第21、第54军作为预备队。
10月20日天亮后,西藏军区和新疆军区部队在中印边界东西两段,对入侵印军发起了全面反击。反击作战的第一天,西段印军主要据点便被扫除,东段的印军精锐第七旅基本被歼。
第一阶段反击结束后,10月24日中国政府又向印度提议谈判,仍然遭到拒绝。不仅如此,印度还调动援兵到边界。因此,必须实施进一步的打击才能达到施以教训的目的。
从11月16日开始,中方进行了第二阶段反击,在瓦弄方向击溃印军一个旅,在西山口-邦迪拉方向歼灭了印军最精锐的第4师的主力。当时解放军只投入四个师的兵力,可谓小试锋芒,无论大仗、小仗却都取得压倒性胜利。印军损失近万人,其中被俘3900人;中国军队伤亡2400余人,无一人被俘。
中国军队的反击作战,范围只限于传统习惯线的中国一侧,并未进入印度境内,印方却出现了一片惊慌。当时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中国军队会乘胜深入印境。
然而,中方考虑到惩罚性打击的目的已达到,于11月21日突然宣布停火,并从12月起至翌年3月,将部队撤回到1959年11月时的实际控制线本侧20公里之后。
打过实际控制线又撤回来,这是***中央在反击开始时便确定的决策。
从政治上看,乘胜即收才符合中国一向主张的不以武力改变边界现状的原则,能很好地显示和平诚意,被一些外国舆论称为“潇洒之极”。
从军事上看,中印边界是中国用兵的一个“瓶颈地带”。在长达数千公里的砂土路面上,一辆运油车往返于前线,自己就要消耗半车油。靠这样的高原公路,想保障大军长期作战根本办不到。获胜后凯旋而归,在军事上也能保持主动,避免陷入被动。
当年***曾总结说,对印自卫反击战是“一场军事政治仗,或叫政治军事仗”。这一仗是服务于政治目的的,主要是在国际上打下对方的嚣张气焰,教训其不得再超过实际控制线进犯,并不是想以此解决边界问题(事实上也解决不了)。***还估计,中印边界打一仗,可以争取10年的边境安定。
现在已经50年过去,中印边界基本上都是稳定的,这就完满地达到了作战目的。至于中印边界问题的彻底解决,则有待于将来各方做长久的努力。(摘自《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徐焰 作者为国防大学教授、少将。)
  1962年解放军在武器占优的情况下,正确使用战术取得了对印作战的全面军事胜利。
  中国和印度是亚洲的两个最大的文明古国。中印两国从未在历史上发生过边界争端。但是近代以来,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中国则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英国殖民主义在印度次大陆的扩张,为中印两国的边境冲突埋下了伏笔。英国将印度沦为殖民地后,积极在南亚地区扩张,19世纪就发起过对尼泊尔和阿富汗的侵略战争,对富饶的中国西藏,英国自然也是虎视眈眈。
  中国和印度的边界大致分为东、西、中三段。这三段边界的问题都是由于英国的殖民扩张导致的。在西段,19世纪俄国人在中国西北的蚕食令英国不安,有在中国新疆一带进行蚕食的企图。但是英国人却没有付诸大规模行动。俄国占领伊犁后,英国对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之间的阿克赛钦地区始终怀有觊觎之心。但是由于阿克赛钦地区一直在中国控制下,英国人只得在地图上划了一条自己心目中满意的图线,并且标上了未定国界的标记,这一标记成为日后印度对西线中印边界提出主张的依据。在中段,由于英国侵略尼泊尔并割让了尼泊尔西部领土划归英属印度,导致中印两国在西藏出现了一段中部边界。而中印两国有了这一段中部边界后,英国就开始在这一带进行蚕食,逐渐占有了一些据点。在东段,则是英国利用中国发生辛亥革命,中央政权无暇顾及西藏边境的时机,策划了没有中国代表出席的“西姆拉会议”,英国的英属印度政府外交秘书麦克马洪按分水岭原则在地图上划出一道边界,并促使西藏地方政府在西拉姆协定上签字。这一非法的“麦克马洪线”的出现,标志着中印东段边界问题的产生。
中印边界的西段和中段示意图(点击可看大图)
中印边界的东段示意图(点击可看大图)
  虽然英国人在地图上划了线,但是中国一直控制着西部的阿克赛钦和东部的藏南。直到20世纪40年代,英国才在藏南地区开始渗透。1947年,印度独立。独立后的印度继承了英国留在印度的一切,包括那些英国殖民者留下的边界。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印度则抓住新中国忙于朝鲜战争、西藏尚未和平解放的时期,开始对藏南进行蚕食。1951年2月,印度军队占领达旺,到1953年,印度占领了整个藏南。在占领藏南后,印度强硬地宣称印度主张的边界就是中印不可更改的边界。
印军向中印边境开进
  西藏和平解放前后,由于西藏地方政府对新中国采取不合作的态势,直到1954年中印第一次谈判的时候中国政府才开始面对中印在西藏地区的边境问题。而此时的印度,一面在藏南加紧修筑驻军驻点,一面向藏南大举移民。到1958年,印度在藏南成立的所谓的“东北边境特区”的人口就已经超过了整个西藏。在阿克赛钦地区,由于中国修建的新藏公路通过阿克赛钦地区,引起了印度的注意,于是印度要求中国军队撤出阿克赛钦,“归还”印度领土。
  中印同为第三世界国家,中国总理周恩来和印度总理尼赫鲁是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著名领导人,中印两国也一直用友好相称。但是到了边境问题上,印度则一改和平态度,面对中国方面的和平意图,印度却采取了强硬的态度。周恩来和尼赫鲁就藏南问题多次进行谈判,但是没有获得任何结果。印度一代总理尼赫鲁在边境问题上为了获取印度民众的支持,面对中国的各种建议和谈判,均采取了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我坚持的死不改的方针。双方的谈判没有任何进展。随着1959年中国西藏叛乱的发生,达赖喇嘛逃到印度,中印关系更是进入了一个冰点。
  印度第一任总理尼赫鲁,50年代他通过倡导不结盟运动享有一定的国际威望。
  1959年3月,西藏叛乱发生后,印度军队趁乱北进,越过“麦克马洪线”占领了线北的朗久、兼则马尼和塔马顿等地区,并在这些地区收容西藏叛乱分子。日,印度军队在朗久向前来追剿的解放军平叛部队开***,导致了中印边境的第一次武装冲突。***声在边境地区的出现,更使边境气氛变得更加紧张。
印军策划对解放军的作战
  印度军队已经越过了“麦克马洪线”,更加速向北蚕食。日,印度向北派出的一支巡逻队的一个3人小组在空喀山口被中国边防军俘获扣押。为了加强这一带的戒备,解放军派出一支13人的巡逻分队加强空喀山口的巡逻,于21日在传统边界附近与印度一支60多人的巡逻队相遇。印度军队见解放军人少,遂分兵两路对13人的解放军巡逻队发起进攻。在战斗中,解放军巡逻队中的副班长武国清不幸牺牲,解放军却击毙印军9人,俘虏印军7人,印度巡逻队撤退。这一事件,则更使得中印两国关系达到最低点。
  空喀山口冲突后,印度军队除兼则马尼外,全部撤回“麦克马洪线”以南。
中印两国士兵在边界上对峙
  到1962年,印度已经在边境争议地区设立了大量哨所和据点。在西线的阿克赛钦地区,印军派出小分队在解放军哨所之间派驻据点,并和解放军发生摩擦。东线印军则继续加强对藏南的军事控制。
  印度军队在当时是一支极度落后的军队,使用的武器均是英军老式装备,常备军数量不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印度制订了“前进政策”,印度政府强制命令印度陆军在争议地区设立据点。而印度军方对这样的命令则认为是军事冒险,导致了印度对军方反战力量的清洗。而中国国内刚刚经历了三年困难,印度则更肆无忌惮地进行蚕食挑衅行为。中国政府多次向印度表示强烈抗议并发出多份照会,没有任何效果。截止战争全面爆发之前,印度在西段阿克赛钦地区设立了43个哨所,将印军第七旅调到藏南地区常驻。
  在印度继续蚕食东西两段争议地区的同时,印度国防部部长梅农和印军高级将领们制订了“里窝那”作战计划,他们认为中国军队在边境一直处于忍让状态,应该不会有大的举措,于是计划东部占领塔格拉山脊,西部占领整个阿克赛钦。印度陆军参谋局局长考尔中将负责整个东段的作战计划。
  向中国军队射击的印军,使用的仍然是英国老式的恩菲尔德步***和布伦式轻机***
  针对印度开始的蚕食作战,解放军边防部队开始了反蚕食作战。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命令边防部队不得开第一***,采用增设哨所据点的方式对入侵印军进行挤压。1962年7月,印军入侵阿克赛钦天文点防区,解放军则在该地区抢占两个5000米海拔的山头修筑哨所进行防御。面对解放军的挤压,印军开***挑起了第三次中印边境武装冲突。9月17日,印度又制造了择绕桥事件,中印双方再次发生武装冲突。
  印度在东段的攻势决定由全部越过“麦克马洪线”的第七旅完成。日,国庆节刚过,周恩来总理就接到总参谋部的报告,说印军有可能在近期发起攻势。10月9日,印军考尔中将亲自指挥少量部队越过克节朗河。10月17日,***主席召集军委会议,做出了发起自卫反击战的决定。命令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中将指挥西藏军区现有部队,将入侵藏南的印军全部赶走;命令新疆军区副司令员何家产少将指挥新疆军区南疆一带部队,配合东线作战,在西线将入侵阿克赛钦的印军全部赶走。新疆军区、西藏军区分别成立了前指。新疆军区在西线集结了6000余人的反击兵力,准备进行拔点作战。在西藏,原本驻扎在四川的五十四军130师进入西藏,支援西藏军区地方部队。由于反击战是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战场上进行,气候恶劣、交通不便、作战行动将会受到大大的影响。
  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中将(图左);新疆军区副司令员何家产少将(图右)
解放军主力部队向中印边境进发,当时的机动还是以徒步为主。
  10月20日拂晓,解放军西藏军区154团、155团、157团、11师32团、炮兵308团、工程兵136团和山南军分区部队1万余人向入侵克节朗地区的印军第七旅发起全面进攻。炮兵308团对印军阵地进行了全面的炮火覆盖,随后解放军步兵迅速冲上印军阵地。在炮兵火力的支持下,解放军对装备处于全面劣势的印军进行了风卷残云般的冲击。印军克节朗地区东西两翼的部队迅速被歼灭,印军全军动摇。解放军发挥穿插迂回包围的老战术,对印军第七旅进行了分割包围。到21日,“麦克马洪线”以北的印军据点被全部清除,印军第七旅被全歼。印军第七旅残余部队逃入克节朗地区的山林,遭到解放军部队的清剿。其旅长达尔维准将在山林中被解放军俘虏。收复克节朗地区的山南部队,于22日越过“麦克马洪线”,于25日占领达旺。西藏军区部队首战告捷,整个东线边界上的部队大量越过“麦克马洪线”,进入藏南。
  左上、右上:第一阶段作战中被俘的印军;左下:达尔维准将被俘虏;右下:《人民日报》发表中国政府声明
  解放军追击印军。解放军当时的步兵部队普遍装备了56式***族,性能优于印军轻武器。
  在新疆军区负责的阿克赛钦地区,入侵的主要是印军第四军第114旅。印军114旅将部队一线展开,每个据点守军不超过一个连,兵力大量分散。针对这一情况,新疆军区边防部队采取逐点争夺,以优势兵力攻击敌据点的方法执行拔点作战,于21日歼灭天文点防区印军,23日肃清河尾滩防区印军,24日消灭斑公湖地区印军,28日收复巴里加斯。新疆边防部队转战千余里地,拔出印军据点37个,收复了大部分阿克赛钦。至此,第一阶段作战结束。
  东线第一阶段-克节朗(河谷)地区自卫反击作战经过要图
西线战第一阶段的进攻
  第一次作战结束后,中国政府发出呼吁,号召印度政府坐到谈判桌前进行谈判。印度虽然遭遇惨败,但是印度却不甘心失败,继续向边境增兵。11月14日起,印军向解放军边防部队发起猛烈进攻,故中央军委决定再次发起反击。
解放军快速追歼印军
解放军俘虏的印军
  在东线,成立了以54军军长丁盛少将为首的指挥部,指挥西藏军区前指的八个步兵团和三个炮兵团向藏南地区其余印军发起攻击。在西山口――邦迪拉地区,丁盛亲自指挥解放军130师执行迂回穿插作战,切断印军后撤的德让宗――邦迪拉公路,将印军第四军三个旅包围歼灭,击毙印度六十二旅旅长辛格准将,印度军队伤亡5000余人,取得瓦弄大捷。到11月21日,藏南印军被全部驱逐或歼灭,解放军基本恢复了传统习惯边界。
印度全民动员,妇女抗***开始紧急训练
  在西线,新疆军区边防部队彻底将阿克赛钦地区印军肃清干净。此后,新疆军区部队进入中印边境传统边界的伏特山,面对山下无险可依的一马平川,这等于打开了印度的北大门,距离印度北部重镇提斯浦尔只有30公里,解放军也可以直接毫无遮拦地进入新德里。印度朝野大乱,面对离新德里只有300公里的中国军队,面对着不堪一击的印度军队,新德里发生了大批市民撤离新德里的情况。印度开始全民动员,连女人都编入民兵,准备上战场全民皆兵保卫新德里。至此,经过两个阶段的作战,解放军边防部队完成了预定的作战目标。
  东线第二阶段-西山口、德让宗、邦迪拉地区自卫反击作战经过要图
  西线战第二阶段的进攻:班公洛(斯潘古尔)地区作战经过要图
  日,总参谋部发布命令,中国单方面停火,并在藏南后撤到战前实际控制线20公里处。
凯旋的解放军
解放军缴获的印军武器
  此举一出,举世哗然。世界都猜不透中国要干什么。中国政府表示这是为了两国边境的和平和两国的友好,中国方面主动释放的诚意。印军战俘被全部释放,缴获的印军武器被擦拭干净送还印军。这在世界战争史上还是首次。
  中国的举动赢得了世界舆论的支持。但是1963年后,印军开始在中国后撤的地区缓慢北进,再次重新占领了藏南地区。
  而中国为什么突然单方面停火,其实是一种无奈。首先,军队的后勤补给无法跟上,对当时的解放军来说,藏南战场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和部队后勤运输能力的限制,对深入藏南并继续前进的部队进行后勤补给的困难很大。缺少空运和陆地机械化运输力量,靠人力和畜力进行保障,实在困难。另外,三年困难时期刚过,国内环境不佳,战争不宜拖久。其次,在当时中苏恶交,中国战略重心位于三北中苏边界和东南台湾沿海,与印度的战争升级则会导致三线面临压力的危险。而最大的麻烦就是印度在藏南已经安置了数万移民,这些印度移民的清理和对该地区安排中国移民则更是棘手的问题,更何况西藏刚刚经历叛乱,还不稳定。这些问题摆在中国面前,使得中国不得不做出了单方面停火的决定。这真的是无奈的举措。
  解放军在取得边境作战的胜利后主动后撤,背后也是有多种原因的。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中国军队给入侵的印度军队以彻底打击,捍卫了中国的尊严。而印度由于军事行动上的失败,尼赫鲁在不结盟运动中的声望一落千丈,印度的国际威望也大大降低。
  中国在西线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完成了对阿克赛钦地区的绝对控制,直到今天,印度也无力夺回阿克赛钦,只是西方的地图上,阿克赛钦地区一直被注为“中国占领区”。而在东线的藏南,在1963年后又重新落入印度手中。1987年,印度宣布在该地区成立阿鲁纳恰尔邦,加大这一地区的控制和占领。中国则一直坚持不承认这一地区为印度领土。
  印军在边境地区部署的25毫米高炮。印度今年陆续增兵中印边境,兵力总计已达十万。
  印度空军现役的苏-30MKI战机机群,印度近期开始在中印边境机场部署该战机。
中印自卫反击战内幕相关信息
中印自卫反击战内幕专题栏目,提供最新新最全的中印自卫反击战_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_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以及中印自卫反击战内幕等相关信息
中印自卫反击战
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