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大触聚居地
查看: 3160|回复: 4
网页版老是提示已有一个程序在运行怎么处理呀?
主题帖子积分
lv2.江边小龟, 积分 3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2 积分
lv2.江边小龟, 积分 3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2 积分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梦幻手游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网页版老是提示已有一个程序在运行怎么处理呀?
主题帖子积分
瘦成一道闪电
这个显示应该是您开了两个端口啊。。@!@。。
修复下看看。。
& & & & & &&&& &&&
主题帖子积分
lv3.东海水民, 积分 61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4 积分
lv3.东海水民, 积分 61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4 积分
有一个叫任务管理器,结束那个没彻底结束的任务
主题帖子积分
lv3.东海水民, 积分 7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3 积分
lv3.东海水民, 积分 7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3 积分
重启电脑,简单快捷
主题帖子积分
lv2.江边小龟, 积分 36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6 积分
lv2.江边小龟, 积分 36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6 积分
注销 一下 ,方便快捷
主题帖子积分
lv1.清水小虾, 积分 7, 距离下一级还需 94 积分
lv1.清水小虾, 积分 7, 距离下一级还需 94 积分
重启不好使,我的电脑也这个问题
帐号安全专家
安全用户勋章
家园设计师
欢乐家园勋章
好学小书童
老司机带带我
管家组勋章
全民PK助力者
众筹助力全民PK赛的荣誉象征
西游太史令
签约作者专属
积分(≥300分)消耗300积分即可领取
发布主题(≥80个)消耗500积分即可领取
在线时间(≥50小时)消耗400积分即可领取
注册论坛满30天
呆萌泡泡团
呆萌泡泡团成员专属勋章
东海湾湾民
玩家俱乐部勋章
人气(≥100)消耗10人品即可领取
国民手游,人人都玩,不玩才怪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浙网文[4号为什么我刚装的梦幻西游玩不了运行主更新程序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我刚装的梦幻西游玩不了运行主更新程序是什么意思
09-05-20 &匿名提问
缺少文件或者下载的路径不正确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是在***八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不断地错误批判1956年反冒进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是“左”倾冒进的产物。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尽管这条总路线的出发点是要尽快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但由于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根本不可能迅速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总路线提出后,党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大跃进”运动,在生产发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要求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成倍、几倍、甚至几十倍地增长。例如,提出钢产量1958年要比1957年翻一番,由335万吨达到1070万吨,1959年要比1958年再翻番,由1070万吨达到3000万吨。粮食产量 1958年要比1957年增产80%,由3900亿斤达到7000亿斤左右,1959年要比1958年增产50%,由7000亿斤左右达到10500亿斤。“大跃进”运动在建设上追求大规模,提出了名目繁多的全党全民“大办”、“特办”的口号,例如,全党全民大炼钢铁,大办铁路,大办万头猪场,大办万鸡山。在这样的目标和口号下,基本建设投资急剧膨胀,三年间,基建投资总额高达1006亿元,比一五计划时期基本建设总投资几乎高出一倍。积累率突然猛增,三年间平均每年积累率高达39.1%。由于硬要完成那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必然导致瞎指挥盛行,浮夸风泛滥,广大群众生活遇到了严重的困难。1958年 11月至1959年7月间,***和***中央曾努力纠正已经觉察到的错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压低1959年的工农业生产指标。八届八中全会错误地批判所谓彭德怀右倾反党集团,及随后全党展开“反右倾”斗争,使纠正错误的努力中断,而党内“左”倾错误更加发展。1960年提出要长期保持大跃进,继续要求工农业生产达到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对1959年上半年压缩指标进行不公正的指责,一味强调反对右倾,要把干劲鼓足。在各地粮食告急的情况下,还不断追加基建投资、追加基建项目,钢年产量指标一吨也不能少。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又再度全面地泛滥起来。从1958年“大跃进”开始的三年“左”倾冒进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大失调,并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由于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的基本情况认识不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加之***等人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因而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之后,没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就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5 月***八大二次会议提出要使中国在15年或更短的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在十年内超过英国、十五年内赶上美国(所谓“超英赶美”)。***号召大家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发扬敢想敢说敢干的精神。会后,全国各条战线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8月,***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确定了一批工农业生产的高指标,提出1958年钢产量翻番,作为实现“大跃进”的重要步骤,达到1070万吨。会后全国形成了全民大炼钢铁和人民公社化的高潮。 1958年底,全国为满足***的意愿,把钢产量比57年番一番,提出“以钢为纲”的口号,号召全民炼钢。但由于技术不合规格,只是炼出大量的废铁,造成极大的浪费。炼钢需要铁矿、焦炭、燃料等材料。由于铁矿不足,于是全民不下田耕作,全都上山采矿,使粮食产量大减,还去把家里的铁器丢到炉火中,却炼成一个个的铁疙瘩。由于燃料不足,只好上山伐林,把一座又一座青山砍得光光,引发日后的天灾。其实这些天灾都是人为的。传闻增城挂绿荔枝树在此劫中大部分被砍去了。而且建造高炉的建筑材料不足,甚至至把文物建筑拆了,把砖块拿去建炉,还说文物也要为炼钢服务。运动中,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中央从1958年11月第一次郑州会议到1959年7月庐山会议前期,曾努力领导全党纠正已经察觉到的错误。但庐山会议后期,由于对彭德怀等人的错误批判,在全党开展了“反右倾”的斗争,使错误延续了更长时间,造成了国民经济的重大损失。后果:现在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海外,大跃进都被广泛地视为一场空前的经济灾难。由于计划部门使用夸大的数据,人力资源从农业被转移至工业。大陆官方公布非自然死亡人数是2158 万人。东西方各方面的资料显示死亡人数大约为2000万人, 主要死因为饿死。一部分学者并且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饥荒。贝克尔(Jasper Becker)----一名长期观察中国的新闻工作者--在他的《饿鬼:中国的秘密饥荒》一书中说,大部份对大跃进的批评来自于“在香港观察中国的”国外评论家。而当时有在国内生活过的外国人却有着不同的看法。这也是1950年代至1960年代间关于大跃进的争议的主要来源。杜波斯(W.E.B. DuBois 1959年,著有《中国》一文)大跃进时期到访过中国。“ 浮夸风”作为“大跃进运动”的症结之一,首先在当时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浩劫就是大量农民的饿死。另一方面其影响甚远,大跃进之后的几十年甚至直至现在,在大陆社会主要体现在政界,为了追求政绩,不少党政领导特别是有些主要领导,仍旧使用虚报数据,如财政收入、GDP总量、国民收入,甚至计划生育玩数字游戏。在大跃进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虚报产量的事。其中最著名的是河北徐水县,号称一年收获粮食12亿斤。《人民日报》对这种行为进行了宣传。 依照这种报告制定的国家征收粮食额度严重超出实际产量。也是导致后来灾荒的主要原因。详细补充:大跃进的1958年1958年初,由中央领导人发动的大跃进运动,参加人员之广、声势之大,真可谓历史上少有。凡是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们,无不留下深刻地印象。一桩桩、一件件的往事,至今还记忆犹新,令人难以忘怀。一、开展大跃进的舆论准备。自 1953年起,我国的经济建设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顺利完成。工农业生产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当时社会安定、民风良好。大家为了建设新中国,人们都有一股子干劲,争先恐后的要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就是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1958年2月份,《人民日报》发表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社论,明确地提出国民经济要全面大跃进。随后,在基层的全体干部中,认真学习社论的精神,为全面大跃进,奠定了思想基础,并做好了精神准备。大跃进的提出,不仅停留在思想上,而且要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当时的理解,也较为肤浅,人们还以为干部做好本职工作,工人增加生产就可以了。因此,大家都在努力工作,不甘落他人之后,一场生产运动,倒也搞得扎扎实实。各个企业生产蒸蒸日上,月月完成生产计划和工作任务。二、提出“超英赶美”的奋斗目标。到 1958年6月初,国家计委提出《第二个五年计划要点》,其中提出五年超过英国,十年赶上美国。这个文件得到了***的首肯,并批示:“这是一个很好的文件,值得认真一读”。到了6月17日,又提出“两年超过英国”的报告,***看后,非常高兴。因为是领袖亲自批示的,文件精神很快就传达到基层单位。大家听后既兴奋又茫然。兴奋的是落后的中国,能够超过英国、赶上美国,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茫然是大家不知道如何赶超,英、美国家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无人所知。在当时消息的来源,只有一家官方的报纸外,没有其他的渠道。既便是对英、美国家的报道,也是社会的阴暗面,至于全面的情况,国人可谓一无所知。学习的结果,只能是做好本职的工作,党叫干啥就干啥吧!三、农业战线连续放出亩产万斤粮的“卫星”。到1958年7月份,从农业战线传来喜讯,各媒体先后刊登湖北省长风农业生产合作社,早稻亩产15361斤,放了一个大“卫星”。随即农业部公布夏粮产量同比增长69 %,总产量比美国还多出40亿斤。亩产万斤粮的消息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人们都在议论纷纷,有的人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是否看错了听错了?榜样既出,各地纷纷效仿。之后,各地区抓农业的领导干部,亲自抓“试验田”。到了秋收季节,亩产万斤粮的报道,便接踵而来,比比皆是。更有甚者,亩产不仅能够产万斤粮,而且还能够产十万斤粮。日《天津日报》报道,天津市的东郊区新立村水稻试验田,亩产12万斤,并称在田间的稻谷上可以坐人,让群众参观。到了10月8日和10日两天,《天津日报》又分别报道天津市双林农场“试验田”,亩产稻谷126339斤的特大消息,一时轰动全国,可称得起亩产之最了,真可谓压倒群雄独领风骚了。新立村的“试验田”,***主席亲自视察过,既然是领袖肯定的事情,因此,在全国也就名声大噪了。新立村地处天津市的东郊区,市内各单位便纷纷组织人员前去学习,我也随同单位人员前往参观。到了田间,看到在一亩地中,稻子一棵挨着一棵,不见空隙,如同一个大稻子垛。看后便问带领我们参观的人员(非农民),这些稻子是如何种植的?怎样管理的?经介绍是采用密植的办法,深翻土地,多施肥料,白天要用鼓风机向里边通风,晚上要有灯光照射。当我们参观后,大家还是有很多疑虑,在当时也就不便多问了。农业战线上的高产“卫星”不断升天,丰收的喜讯不断传来,对工业战线也是个很大的促进。为了学习农业经验,于 1958年10月份,由天津市共青团委员会组织青年干部,去河北省保定市参观农业丰收展览会,我有幸随团参观。到了保定后,白天看展览,晚上搞座谈。看展览的过程中,我都进行了全面的记录,因为当时没有什么宣传材料,只有靠个人的笔记。在保定市期间,我们还到徐水县参观。因为徐水县在“大跃进”的过程中,曾经放了一亩地产山药120万斤、小麦12万斤、皮棉5000斤、全县粮食亩产2000斤等高产“卫星”。***主席在日到徐水县视察时,县委书记张国忠亲自向***汇报的,***听后大加赞许。从此,徐水县这个名字响遍全国,一时成为“大跃进”的明星,各地的党政领导干部纷纷来到此处学习取经。当我们进入县城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大的标语口号,什么“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因为各地来到此处参观者众多,我们也只好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看一遍,无暇问及更多情况。几天的参观学习,团市委要求每个人都写一份观后感想,并向单位党委汇报参观情况。当我向党委汇报后,党委书记非常重视,让我把参观学习的情况,向全体职工进行介绍。因此,就根据职工的不同班次,分别在大会上介绍参观学习情况。群众听后,确实受到很大鼓舞。会后,有的群众纷纷询问具体情况,还提出许多疑问,我只好按照参观的情况向群众解答。四、全面进入苦战阶段。1958 年8月17日,***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开会议,到月底结束。在会上研究了超英赶美、大炼钢铁和成立人民公社等重大问题。随后,会议精神很快就传达到基层单位。由9月份开始,在工业企业当中,打破了常规,为了完成全年的生产计划,实行大干苦战,每日工作12个小时。霎时间,整个单位就沸腾起来。职工在生产一线苦战,生产记录不断刷新,高产“卫星”也是连续不断升空。为了鼓舞职工的生产情绪,宣传报道也搞地热火朝天。对超额完成计划的车间、班组和机台,由单位领导亲自出面,敲锣打鼓送去喜报,给予鼓励,职工之间展开了你追我赶的火热局面。管理人员,也走出科室到现场办公,为生产第一线服务。每到中班或夜班,职工食堂的炊管人员,把饭菜送到车间。即便是节假日,职工也放弃了公休,主动到工厂上班。这样的苦战,一直持续到年底,才算鸣金收兵,方告一段落,恢复了正常的作息时间。到此时,全体职工已经是疲惫不堪筋疲力尽了。五、全民大炼钢铁。***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上,确定要把钢铁作为全党的第一位大事来抓,年计划要完成1070万吨,实现翻一番。时间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三,还有一个季度要完成这个目标,可以说是根本办不到的。既然中央已经决定,只能完成任务,于是便号召全民大炼钢铁,大搞群众运动。不是专业工厂,又无炼钢设备,更不懂炼钢技术,如何炼出钢铁?岂不是天方夜谭。在“没有干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口号指引下,要大胆解放思想。还是从农村开始,农民在田间垒起了小土炉,就炼起钢来了。经验很快传开,顿时,田野间的小土炉星罗棋布,火光冲天。农民兄弟能够做到的,城里工人老大哥就更没有问题了。上级领导机关给企业直接下达了钢铁指标,各企业也都先后开始炼钢了。当时我在新华印刷一厂工作,厂领导决定抽出一部分年青的管理人员,组成炼钢队伍,我也被抽调出来大炼钢铁。由于厂院存有纸张、油墨之类的原材料,又都是易燃物品,只好选择厂外职工食堂的小院内,盘起了几座小土炉,通上风箱,将煤炭点燃后再续上废铁,就开始冶炼起来。煤炭消耗很多,炉火也很旺盛,可就是化不开废铁,反而把土炉给烧塌了。经过了解,方知修土炉尚需耐火材料。于是就请教懂炼钢技术的师傅,重新垒起了土炉。这次确实有收获,终于把废铁给烧结在一起了。因为是废铁与煤炭混合烧制,所以炼出来的钢都成为豆腐渣形状,这就是我们炼出来的钢铁。由于各个单位都参与大炼钢铁,开始使用本单位的废钢材,没有几天就用光了。在当时炼钢的原料就成了大问题,只好发动全厂职工群众,收拣废钢铁,有些职工干脆就把自己家中的铁器献出。至于耐火材料和煤炭,也就顿时紧张起来,还是采用发动群众的办法,通过各种关系,千方百计的寻找,就这样维持开工。我们这些人,吃住在工厂,***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上级下达的钢铁任务。之后,把这些不成型的钢铁,送到了指定地点。至于这些钢铁有什么用途,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到1958年底,***中央发表公报,宣布粮食、钢铁的产量都翻了一番,实现了特大的跃进。从此,“大跃进”、“总路线”和“人民公社”,并称为“三面红旗”,“大跃进万岁”也喊了整整二十多年。六、对“大跃进”的冷思考。大跃进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但是它的影响却是深远的。1958年以后,一直作为一面红旗高举若干年,对这次大跃进的经验与教训,应当认真地总结与思考。 作为一个在基层工作的人员,体会是很深刻的,谈一下粗浅的看法。首先,用大搞群众运动的办法,去抓经济建设是不可取的。大跃进对一个曾经因为落后挨打的中国人来说,本来是个美妙的字眼。中国又是个大国穷国,不跃进行吗?国家领导人明确的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就企图通过几个运动、几场人海战术,就可以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用几年的时间,就可以超过英、美等国家。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放手发动群众,搞个大跃进。放手发动群众,在战争年代是一个成功的经验。但是,转入经济建设阶段后,再用大搞群众运动的办法,显然是不适用了。因为经济是按照规律发展的,要有科学的管理,严格的工艺要求,还必须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生产出来合格的产品,才能够持续的发展。否则,采用大轰大嗡的办法,则会是得其反。在当时的情况下,放手发动群众,过分的强调发挥职工的积极性,打乱了各种规则制度。进入1959年后,各个工业企业废品增多,事故频出,火灾不断,事实证明,良好的愿望,并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只有尊重和掌握经济发展规律,尊重科学技术,靠先进的管理,才能高速发展经济。其次,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做到实事求是。1958年大跃进,最惨痛的教训是脱离了实事求是的精神,说大话搞弄虚作假。农业放高产“卫星”,亩产万斤粮,甚至12万斤粮食,又有那个是真实的呢?群众心里早就明白。天津市新立村把几十亩的稻秧苗,快成熟的时候都移植到一亩地中,这样明显的造假行为,不但不加以批评,反而各大媒体却争先恐后的报道,岂不是怪哉!其结果是浮夸风四起,各地报喜不报忧的事情,甚嚣尘上。全民大炼钢铁,浪费了大量的能源,砍伐了树木,所炼出来的钢铁都是豆腐渣形状的废物,根本没有用处。就是这样的废铁有300多万吨,都统计到全年的钢产量中去了。在农业方面,粮食产量比1957年只提高3.4 %,比前五年的平均产量增幅 3.8 % 还略少了一些,这样的产量怎么能够谈上大跃进呢?这些事情老百姓心里都很清楚,在当时的情况下,又有谁敢于发表个人的意见呢?因为1957年反右派运动刚刚过去。如果说错了话,不知道又要扣上一顶什么名称的“帽子”呢?老百姓只好“唯上是听”、“唯上是从”罢了!举报 221.2.147.*
上午10:24:54 [中学生] jpack投一票 [摘要] 对于喜新厌旧的中国学术界来说,有关英国工业革命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争论似已成昨日黄花。然而,争论的消散并不等于疑惑的消除和问题的解决。本文在梳理既有文献后提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并非顺乎自然的,不具有普遍性,欧洲经验应用于中国历史具有局限性;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争论有害无益;谩骂不成为历史,中国历史需要正面贯通。 [关键词] 工业革命 欧洲经验 资本主义萌芽 18世纪后期发端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是学界长期关注的一大命题。然而,对于工业革命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的争论至今尚未烟消云散。工业革命为什么最早发源于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究竟是“突变”还是“渐变”?中国的明清有没有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为什么没能“自行”进入资本主义?这样一些命题曾经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其余波至今犹存。 一、工业革命为什么最早发源于18世纪的英国 对于工业革命为什么最早发源于英国的解释众说纷纭。 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模式的推动力量被称为“斯密型动力”(the Smithian Dynamics)。亚当?斯密认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是劳动分工及专业化所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即每个人生产其最适宜生产的产品,然后与他人交换,就可以在市场上获得丰厚的利润(基于比较优势)。劳动分工仅受市场范围所限,市场扩大给经济成长提供的机会也随之增加。而分散决策的价格体系拓宽了市场范围,并且也扩大了从劳动分工获得的优势。传统观点还认为,英国近代化的模式在经济发展道路与社会形态的演进必然导向工业革命,具有普遍性。 制度学派经济史家诺思认为,较充分界定的产权改善了17、18世纪西方市场经济发展初始阶段上的要素和产品市场,其结果是,“市场规模扩大导致了更高的专业化分工,从而增加了交易费用”。继之而来的是“组织的变迁旨在降低这些交易费用,结果是市场规模扩大以及发明的产权得到更好的界定,从而在创新收益率提高的同时,创新成本得到根本性的降低”。诺思认为,正是这一系列相互促进、相互关联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安排的变化,为西欧的科技和工业革命铺平了道路 。诺思的论述某种程度上加强了传统的观点。 但是对传统观点的质疑随之而起。弗兰克的《白银资本》是这方面的佼佼者,针对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理论,弗兰克提出了另一套关于早期世界经济结构的解释,在弗兰克看来,欧洲(最早是英国)在1800年以后的兴起并不是建立在欧洲特有的科学、技术和制度的准备上,也不是基于古希腊和犹太教所留下的理性和科学精神。东方的衰落、西方的兴起是世界经济的康德拉捷夫长周期所导致的,是整个世界经济本身的结构与运动所产生的全球性、地区性和部门性后果。弗兰克认为中国衰落、西方兴起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世界经济体系本身的结构与运动造成的。 实际上,英国道路并未如马克思所说的具有普遍性,反倒具有特殊性,甚至工业革命本身也并非英国传统经济演进的必然结果,工业革命在某种程度上是偶然的结果。一些史学家研究得出,英国突破斯密型成长的内在限制,并不仅是靠通过海外扩张而攫取新的资源,甚至也不仅是靠通过制度变革,而且靠世界史上无有前例的矿物能源的大开发。 人类社会作为一种复杂的历史过程,是各种偶发事件和意外事件使得以后的活动格局以新方式的形成。已经发生的历史并不一定是实际上最可能发生的或应当发生的,甚至并非是必然的。对历史必然性的偏执,掩盖了在特定历史时刻存在的多种可能性。以工业文明的产生而论,事实上,在西欧这一唯一“自行发展”成功的例子中,其发展并不是那么“顺序”,而是反乎传统社会之常的,并具有甚至远非人力所及的社会条件和历史机遇适逢其时地集合在一起,形成这么一个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结构性突变的。这件事的“不同寻常”,还有待于人们去进一步认识。 二、欧洲经验的局限 以往国内史学家,通常以欧洲经济发展道路为标准,来质疑中国何以未发生类似的现象。这种“别人有我们也必须有”的心态与科学的距离真不可以道里计,只能说是一种“情节”(李伯重语,《读书》杂志1996年第8期)。 从现代化的逻辑而言, “资本主义”似乎不证自明地变成了所有社会必须踏入的公理程序。在这种情况下,十八世纪的中国很容易变成以西方为中心的全球化扩散模式的一个注解。因此,我们要准确地定位中国在十八世纪世界场域中的位置,就不能仅仅用十九世纪以后的标准去裁量筛选以往的时代,而是要比较在全球化实现之前中西发展中的同一性因素,然后在各自一度相似的发展道路中寻找到分化的转折点。比如有的学者已经发现,十八世纪以来欧洲与中国都存在原始工业化的能力,即所谓“斯密型动力”,具体表现为贸易和市场的扩大,通过交换形成了专业化的分工体系,只是到了十九世纪以后,欧洲农村手工业为城市新型工业模式所取代,更适用于新古典主义的以储蓄和投资为动力的增长理论,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向才最终与西方分道扬镳。 所以,只有当我们通过互为主体的比较策略,揭示出十八世纪中西社会结构中的同一性因素时,才能避免用十九世纪西方全球化的标准武断地取代和贬低十八世纪固有的特征。 现在越来越多的史料证明:在明清时期,中国国内市场不仅在绝对规模上,而且在扩大的速度上都大大超过欧洲。与英国相比,至少在绝对规模上,明清中国国内市场比英国及其殖民地所形成的大英帝国市场要更大。尤其是在江南地区,由于是大一统的明清帝国的一部分,而且在这个帝国中占有最佳交通位置,因而江南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从巨大的国内市场中获得地区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好处。 但在中国明清时代,商品化、市场化程度固然非常高,斯密型动力的扩展却没有引发工业革命。因此,基于斯密型动力的欧洲经验应用于中国是有局限的。 而且,彭慕兰的研究证明,英国突破斯密型成长的内在限制,靠的是世界史上无有前例的矿物能源的大开发。在此意义上说,由于缺乏煤铁资源,江南不可能出现能源革命,因此当然也不可能发展到近代工业化。英国虽然盛产煤铁,但在18世纪末之前,由于尚未掌握炼焦技术,炼铁木炭又供不应求,所产之铁不敷所需;同时,炼铁技术落后,不能生产品质较高的条铁;因此英国不得不在少量出口生铁的同时,大量从瑞典和俄国进口条铁。因此芒图说:18世纪中叶以前英国金属加工业之所以保有生气,是“多亏输入瑞典或俄国的铁” 。 三、超越“欧洲中心主义” 从亚当?斯密、约翰?密尔、马克思,到桑巴特、韦伯、波拉尼等人,欧洲中心主义的世界经济理论,已有了几百年的传统和传播,对我国社会科学各领域产生深刻影响。欧洲中心主义下的一元论认为,人类各民族、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种必然的规律与道路,而这种发展道路就是以欧洲模式为基准的,换言之,欧洲模式放之四海而皆准,其他民族概莫能外。 欧洲中心主义的历史观,把西方经验不加检验地普遍化,将源于西方的理论、方法不加限制地套用,对我国社会科学各领域产生深刻影响。在“欧洲中心论”者看来,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循环往复,缺乏内部动力突破传统框架。我们的学界曾一度总是喜欢用西方文明的标尺来考量中国历史。 近年来,欧洲中心主义受到有力的颠覆。柯文等人在治中国史时力主一种“中国中心观”。柯文指出,“十九、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有一种从十八世纪和更早时期发展过来的内在的结构和趋向。若干塑造历史的极为重要的力量一直在发挥作用:前所未有的人口压力的增长与疆域的扩大,农村经济的商业化,社会各阶层在政治上遭受的挫折日增等等。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并不是一个踏步不前,‘惰性十足’的‘传统’秩序,主要或只可能从无力与西方抗争的角度予以描述,而是一种活生生的历史情势,一种充满问题与紧张的局面,对这种局面无数的中国人正力图通过无数方法加以解决。” 随后,弗兰克的《白银资本》、王国斌的《转变的中国》、彭慕兰《大分流》纷纷以独特的视角加入了一场有关中西经济发展道路的大讨论。彭慕兰征引了大量前人研究的结果,发现无论是从农业技术、生活状况还是人口条件角度来看,欧洲与亚洲在1750年左右都有着“无数令人惊异的相似之处”。作者由此推论说,西欧在此时期的优势并不明显,而且也没有任何理由认为这些相似发展模式会“自然而然”地在任何地方导致工业突破。 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提出,从来没有过什么“亚细亚生产方式”,或者“闭关自守”、“停滞落后”的东方,所有这些说法都是持欧洲中心立场的人编造出来的神话,在他看来,早在欧洲兴起之前,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段,就一直存在着一个围绕亚洲,尤其是围绕中国的世界经济体系,欧洲则长期处于这一体系的边缘,直到十九世纪此局面才开始扭转,也就是说,欧洲居于中心的时间来得很晚,也很短。他强调,无论是资本的原始积累,还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都必须放在这个大的世界体系的结构和发展中去解释才有意义。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