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字与八卦
热烈祝贺蒋克华同志担任中国国际易学联盟副主席
易经风水网站
汉字与八卦
八卦与早期汉字
对于汉字的起源,我较赞成汉字源始于结绳记事、八卦构字。在我国某少数民族地区还保留着用结绳记事的习惯,虽结绳不能传承,但八卦还是保留至今。如谓坎()离()二卦为水(),火()二字之本。远古人们为记事的需要发明了结绳记事,大事用大结、小事用小结,并且所获猎物用不同的方位表示。结绳记事一是数量清楚,二是方位明确,但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时间久了,大结、小结不清楚代表何物。这是原始社会人们的简单记事,更谈不上心理活动和思想的表述了。除此以外还有积石记事,刻划记事,岩画(图画)记事等,研究原始人的诸项非文字记事的方法和记事手段,对于弄清文字的起源的真正情形,有着极大的意义。
伏羲在结绳记事的基础上,“画八卦造书契”。《史记》中还说“太昊伏羲氏德合上下。天应以鸟兽文(纹)章,地应以龙马负图。始画八卦,卦有三爻,因而重之,为六十有四,以通神明之德,作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书制有六,一曰象形;二曰假借;三曰指事;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谐声。使天下义理,必归文字,天下文字,必归六书。”
所谓伏羲造字之说,是指东夷人进入龙山文化时期在七千年以前开始出现文字的创造。伏羲造书契的传说,能说明在古代的伏羲群落中,开始了纹文记事和所谓的“图画文字”和“图示文字”,即表意符号的记事。依据古代学者所撰文献和世代流传的传说,许多有关远古时代的基本梗概在对史前遗址的发掘考古中得到了不断的揭示和印证。就在伏羲氏部落生活的地区----中原东部和黄淮流域,遗址中的陶器上有了许多刻划记事的符号,半坡遗址陶刻符号;姜寨遗址陶刻符号;临潼遗址陶刻符号等。
汉字起源于原始图画,唐兰在《古文字学导论》中,曾提出“文字的起源是图画”的主张。现已被多数学者所接受。图画作为艺术,它的手段是形象。而图画作为文字,它的手段是图示。甲骨文中独立的图形,也就是独体字,是通过图示的手段产生的字乃至词的标志。独立的图形又可作为结构成分组合成复合图形,也就是合体字。而合体字的图示作用是通过结构成分的图示作用达到的。以“逐”字为例:在甲骨文中,它的形体是“足”的前方有一头“豕”。把字形与字义联系起来就是:追赶野猪。追逐之意虽然需要依靠构图,但表意的基础是由“足”引伸出的追、跑之意可见“足”、“豕”的图示作用是其关键。
卦象文字。伏羲时代所产生的八卦,可称之为八卦易;神农时代和黄帝时代出现的八卦,可称之为连山易和归藏易;历经厦、商、周三代之易,至文王演易之后形成完整而有序的六十四卦并爻辞,然后才构成包括易经和易传在内的《周易》。伏羲时代的时间段,大约为 年前,在考古学上谓之裴里岗文化,可以舞阳贾湖文化为其标志。《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传》载《易》博士淳于俊云 “包羲因燧皇之图而制八卦,神农演之为六十四,黄帝、尧、舜通其变,三代随时质文,各繇其事,故《易》者变易也”。从八卦的创制到周易的形成,贯穿始终的是一个“变”字,《易》者乃“变易”也。据此,伏羲创八卦、神农演六十四卦有文字依据。
不仅如此,从文物考古资料中,同样可以找到佐证。与神农时代相对应的考古学文化,是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和海岱地区的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可以西安半坡遗址和临潼姜寨遗址为例;大汶口文化则以大汶口遗址为其代表,来看看此时易学发展的状况,五十年代发掘的西安半坡遗址,据碳14测定其年代为6720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从原始文字看,在西安半坡遗址***发现各种不同的简单符号113个标本。这些符号都是刻在饰有宽带纹或大的垂三角形纹饰的直口钵的外口沿部分。符号笔画简单,形状规则,共三十多种,竖、横、斜、叉均有。
对于西安半坡遗址中发现的刻画符号,郭沫若曾说:“刻划的意义至今虽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说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于省吾对此亦云:“西安半坡所发现的仰韶文化的陶器的口缘外,往往刻划着简单的文字。例如五作,七作+,十作,不难设想,当时的简单文字不会也不可能只限于陶器上,陶器以外,自然要有更多的文字,这种陶器上简单的文字,考古工作者认为是符号,我认为是文字起源阶段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考古的新发现,愈来愈证明郭、于二位观点之正确性,亦愈来愈多的人对此所持的肯定态度。
不仅如此,而且还有的学者把这些简单的文字与八卦文字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与西安半坡遗址相类,同属于仰韶文化遗存的是临潼姜寨遗址。在八卦易学的发展上,有两点值得注意,一个是它的刻符八卦文字,另一个是它的八卦方位图。发现的刻划符号文字共42种,分别刻在102件完整的陶器或陶片上。笔划简单的符号较多,也有十划以上的符号。一竖道数量最多,其中8件是在完整和已复原的陶钵上发现,其中一件是刻划在钵的黑色宽带上,其它都在残陶片上。两长竖道右斜者2件,“”形者3件,“7”形者3件,斜“十”字形者4件等。临潼姜寨遗址中的刻符文字,不仅在数量上与半坡刻符相类,而且在刻划的位置上及其它方面,都有相同之处。有的学者将其分为数字刻符和单字刻符两类,“数字刻符可能表示陶顺标号或种类”;“单字刻符可能是器物所有者或器物制造者的符号”。并认为它是中国文字的原始形态或原始阶段,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也有学者认为,“刻符已各具文字,它是古汉字的起源,已有基本固定的形、音、义,和商周甲骨文、金文属一个系统,即象形文字系统”,认为“它已包括数字文字和表意的象形文字”。还有的学者结合近年来的考古新发现,把西安半坡遗址和临潼姜寨遗址等的仰韶文化遗存,上与斐里岗文化,下与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乃至二里头夏文化等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研究,并升华到卦象文字的高度来考察,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如在西安半坡P4123、姜寨T220H275,十三号陶钵上都刻有“X”字。它与商周甲骨文、金文“五”字的构形相同,当是古文“五”字。陶钵本名为盂,属缶类器皿。颜师古注:“盂,食器也,若而大,今之所谓盂也”。盂,通作杆,孔颖达《疏》:“杆,俗之盆也”。这说明陶钵当属缶器皿。因八卦中的“坤”卦可以象征缶,故也可作为陶钵的象征。“五”通作伍。《周礼?小司徒》:“五人为伍”。贾公彦《疏》:“伍者,聚也”。虞翻注:“坤为聚”。故这里的“五”字当是“坤”卦之象。
再看看临潼姜寨第2期文化遗存中发现的另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姜寨》一书图一八六中有两个图案(ZHT12:18、ZHT8M128:1)系用***施于细颈壶口面,其图案似与方位有关,图案均是外圆,中心一小圆,即细颈壶的口圆,大圆与小圆之间,是指示方位的彩绘。一件图案是指示四方,另一个图案是指示四面八方。图一八四(ZHT42:6),粗看起来以为四组***树叶纹,仔细一看在繁杂的图案中隐约可见其方位,有关专家认为,上述图案系“易卦”方位图。
在江苏省海安县青郭遗址中发现的“易卦”刻文,即可体察到八卦从单卦到重卦的发展脉络。据有关专家考证,在遗址中“出土骨角木四和鹿角枝上有易卦刻文八个,例如三五三、三***、艮下,乾上属遁卦;六二三、四三一、兑下,震上属归妹”。从该遗址中发现的八卦,已不再是单卦了,而且业已证明它确是重卦了。综上观之,从八卦易到连山易,也就是说,从伏羲创八卦到神龙演六十四卦,既有史书上文字之记载又有文物之考证,不难看出这一论点似可成立。
文字的发明,从裴里岗文化到仰韶文化前期的文物发掘中,出现的八卦文字和原始文字,业已打破了传统认为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说法。大汶口文化的遗存中出现的原始文字,令人刮目相看。在山东莒县陵阳河遗址的陶缸上发现文字4 个,在诸城县前寨遗址的陶片上发现文字1个,又在宁阳县堡头村的墓葬里发现文字1个,这六个原始文字的发掘和发现,取得了几位著名专家的共识。李学勤先生归纳为四个特点:“1、同后世的甲骨文、金文形状结构接近,一看就产生很象文字的感受。2、只见于特定器种,而且在器外壁的一定位置上,与金文在器物上的位置类似。3、象形而有相当程度的抽象化,不是直接如实的描画。4、与装饰的花纹不同,不能***为若干图案单元。”[3]在南北相距千余里的范围内,都发现这种符号,这决不是偶然的巧合。并由此推测,这是中国汉字源头,是最早的象形文字。所有这些,为尔后的夏易、商易乃至《周易》,奠定了原始基础和提供了原始条件。凡此种种,如果没有考古学上的丰富的文物资料,是很难确知,八卦的起源问题及其它有关问题的。
卦象的科学性《周易》这部经典,是先有象才有辞。天、地、水、火、雷、风、山、泽是八卦所代表的八种基本物象,舍象则无《易》,据此可以认定,唯象思维是我们民族自古以来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把握世界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人生态度和哲学手段。
反映在文字上,甲骨文阶段绝大多数汉字个体是象形或图形文字,汉字与它所指称的词之间的关系是“象”诱导的。比如,一个有长而大的尾巴,脖子上有鬃毛的四足走兽的侧面图形代表是古学界2001年继夏商周断代工程后启动的又一多学科结合、联合攻关的国家级重大考古项目。此项工程涉及20 多个自然和人文学科,旨在回答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诸多问题,如:比甲骨文更古老的文字是什么等等。初步拟订的课题包括:黄帝、炎帝和尧舜禹时期的文化与社会、汉字的起源等。中国的文字究竟源始于何时呢?除了结绳说和八卦说之外,还有人认为中国最早的文字是当今位于浙江绍兴禹王庙内的一块《岣嵝碑》刻文。
一般说来,文字的发展有一个从多头到单头,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从表形至表音的过程。因此,有不少人提出中国文字是由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经“巫”和“史”整理并发展而成的。也有人认为“中华文化外来”说,这是只看现象而不看本质。
目前,中国史学界较普遍的一种说法是中国文字源始于殷商。根据一些人的看法,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已很成熟。而任何事物总有一个从发生到发展渐趋成熟的过程。因此,中国文字的发生年代还可前推。至于推多少年?有的主张至少上推一千年;有的主张推至夏末;中国考古学的兴起对疑古思潮是一“有力冲击”,指出考古学已经宣告“商代历史基本可信”,“夏王朝的存在已不容置疑”,“五帝时代由传说成为信史有了可能”。提出最不同凡响之见的当推郭沫若。他在《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一文中指出:“汉字究意源始于何时呢?我认为,半坡彩陶上刻划的符号具有文字的性质”。如此说,汉字已将近六千年了。图象文字,当是我国古代文字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由此可知,我国文字的起源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摘抄(自乾泉及网上意见汇集等)
易八卦与文字考
关于卦的形成与文字的关系,在历史上一直是学术界争论未定的问题,现***古学界的成果虽层出不穷,但尚未能得到确凿有力的证据来揭示这一疑团的本貌。但是我们并不能断言,卦的形成与文字没有直接的联系,为此我想从可知的角度,就卦的形成与文字的关系做一比较,来探究一下两者间的关系。
一、八卦与文字同源说
关于文字的形成,历史上似乎争议不大,因为有考古的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等实物为证。而关于卦的起源则争议颇大,虽然现***古界也有发现数字卦之说,但正如当代易学家刘正所言:“关于八卦六爻与三爻的起源问题实在是个史料太多又太少的问题,常常是互相矛盾的史料同时出现,这使得它的起源在我们眼里显得更加扑朔迷离。”Ⅲ因此说服性不强。但也有人据此肯定地提出:“八卦与汉字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符号系统。”
其实,关于八卦的形成在历史上最权威的说法莫过于孔子在《系辞传》中的一段论述,孔子讲:“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正是有了这段论述,后人才得以知道:八卦原是起源于观象,我们现在看到的抽象的八卦符号最初应该是象形符号。
关于这一论述,汉朝的许慎在《说文解字》序的开篇中又作了进一步的补充论述。他在承继孔子之说时,特意指出伏羲时期的古人观象始作的是“易八卦”,而且古人观象始作易八卦的目的是“以垂宪象”,即摹仿客观事物的形象,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古人始作八卦是象形符号的可能性。虽然也有人提出在殷墟考古中发现了数字卦的卜甲,但尚不能依此推论始作八卦就是非象形符号。
由此,我们自然会产生三个问题:一是古人最初所作的“易八卦”与后来《易经》中的“三爻八卦”是不是形象相同的符号?二是如果古今八卦的符号是一致的,那么为什么至今为止考古学一直得不到与八卦符号相一致的卦爻符号的佐证?三是始作的“易八卦”如果是象形符号,那么与后来的爻八卦符号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如果我们试着把八卦符号与象形文字结合起来比较观察,也许会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有所帮助。
关于汉字的形成过程,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论述得格外清晰。他先指出,伏羲时期的观象始作易八卦的目的只是“以垂宪象”,然后讲到神农氏时期的“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再说到仓颉“初造书契”,是为了“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即统治管理国家,从而揭示了汉字由八卦象形一结绳计数一契刻文字的三个历史发展过程。
从中国古人类发展史的角度来说,许慎所言的三个历史过程是可信的;从考古的角度来讲,象形文字和契刻文字在甲骨文和金鼎文中都有大量的实物佐证,这是不可质疑的。虽然象形的八卦符号至今尚得不到实物佐证,但八卦与文字同源于观物取象,是否可以寻到充分史料来论证呢?
首先,依据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所讲“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我们可知:古人所造文字,是先有独体的象形“文”,而后才有合体的“字”;而且“文”是“依类象形”而造,这里可依之类,应该是指“易八卦”。所以文字的出现,是经过由卦到文、由文到字的形成过程;而且在象形卦、象形文、合成字之间应该是曾有过相当历史时间间隔的。
再者,我们知道《易经》中的卦是有八卦和六十四卦之分的,三爻的八卦是显示物类形象的而并非单独用于卜筮,而六十四卦才真正具有了卜筮的作用;是先有八卦而后才有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是由三爻八卦推演而来。
根据《系辞传》中所讲,“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我们可以推知,八卦在演变为六十四卦之前只是称其形象,到了由八卦相重演变成了六十四卦的时候才有了阴阳卦爻的称呼。也就是说,八卦在推演为六十四卦之时才有了后来的爻,也才有了后来的三爻八卦。由此推论,历史上在三爻八卦之前应该曾有过始作的“易八卦”与爻八卦的区别,而由“易八卦”到“爻八卦”的形成过程,也一定是有相当时期的历史间隔的。
由此我们已基本可以理出一个头绪:就是在文字和卜筮用的八卦、六十四卦出现之前,中国历史上已经出现了只有简单画痕的、象形的八卦符号,即“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而后随着人类的发展需求,象形的易八卦开始朝两个方向发展:
一是由初始的简易象形八卦符号开始演变为抽象的三爻八卦符号,也就是说易八卦与三爻八卦是有形象与抽象之别的;之后,又由三爻八卦两两相重发展成卜筮用的六爻的六十四卦。
另一发展方向,则是依象形八卦的取象方法而扩展出的大量的表示物象的“文”,之后又由“文”衍生出了各类组合型的“字”,这就是发展到至今我们仍在使用着的汉文字。
由此我们也就自然顺理成章的得出一个结论:六十四卦和文字都是起源于象形的易八卦,三爻八卦与象形文同源。
二、六十四卦与文字考
我们知道,六十四卦是由三爻八卦构成的。将两个三爻八卦重叠起来就组成了一个新的六爻卦,八卦两两相重共可组合成六十四个六爻卦,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六十四卦。
古人设八卦本是表静态物象之义、“类万物之情”的,比如“乾”卦象征天,“坤”卦象征地。但古人认识到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是在时时刻刻发生着变化,只靠这八个直观的卦象,是无法将自然界中万物错综复杂的变化表达清楚。于是古人发明了用会意的方法将八卦推演成六十四卦,这样就将原来只能表象的三爻八卦,过渡到了能够表达动态义理的六个爻的应用卦。也就是说,三爻卦原本是表物象义的独体卦,而六十四卦则是六爻组合卦;同时六爻卦的表意,是由上下组合的两个三爻卦的形象义会意而成,故我们也可以称其为“会意卦”。
而由文到字的进化过程,也正是由独体的象形文先演变为合体的会意字,这正如由八卦到六十四卦的演变。但会意字的出现只是扩大了表义字的数量,并不能将动态世界的道理全部表达清楚,这也正是汉字的造字法不断增加,而汉字量需不断扩大的原因所在;而会意卦的出现,只是以六十四个卦的卦、爻、辞来涵盖了天下万事万物的变化道理,所以易卦是用来明理的。
由八卦到六十四卦、由象形字到会意字的构成与表意的形式,我们可以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卦与汉字的密切关系,并可以此作为卦与文字同源的佐证。
三、卦与文字辨
其实,关于卦与文字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由与卦字有关的一些文献资料中来辨析考证。
我们首先来探讨“卦”字。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说:“筮也,从卜,圭声。”而宋徐铉注说:“圭字,声不相近,当从挂省声”。关于“圭”字,许慎解释说:“瑞玉也,上圆下方。”清段玉裁为其注说:“上圆下方法天地也”,“圭自然之形,阴阳之始也”,“十圭为一合,量于此起焉”。《康熙字典》中还解释为:“土圭,测日影之圭。”
文字的形成,是先有语言,后有文字;先有文,而后有字。所以初始的文字,应该经历了由声到文、由文到字的过程,而“卦”字的形成也一定是遵循这一规律的。由此我们对“卦”字的追溯可归纳出两点认识:
一是从“卦”字的发音来看,卦、挂、圭三字的发音曾是相同的,卦与挂字的发音应是源于“圭”的。二是从文字的形体演变来看,较早的形声字的声旁是既表声又表义的,而卦与挂字的声旁都是“圭”,可推知卦与挂字的字形也是源于“圭”字,且同于“圭”字;而形旁“卜”和“手”是后添补的。由此推之,“圭”就是卦与挂的古字。
我们再追溯“圭”字。从字义来看,一是“圭”字有“自然之形”,“瑞玉”正因“上圆下方法天地”之形,而得名;故“圭”字与古人最初观察自然物象的观象有关,这符合《系辞》中“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的说法。二是测日影之圭,是古人用来观日月影像的,故“圭”字与古人观察天文日月变化有关,这符合后来卜筮的发展。三是用以表示“自然之形”的阴阳关系,故“圭”字为“阴阳之始”,这与后来形成卦的阴阳符号有关。比较三者,“圭”字的起始义应是观象所得的自然物像。(博主:圭,也是“窥”的本字;圭,也与乌龟之龟有关)
从“圭”字的字形分析,圭是合体字由两土重叠而成,这与后来六爻卦的组合形式相同;由此得知,“圭”字的形成与六爻卦的出现有关,并非是伏羲“始作易八卦”的卦字。圭字由两土重叠而成,所以圭字的形、音、义,应该与象形文“土”有关,最早的卦字,应该是与“土”字相近的象形符号。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始作八卦”的卦字,不同于现在的卦字,其早期应是象形文,是指观日月变化时所得的自然物体物像之意;而八卦,也正是观日月变化时所得的八个自然物像。用南怀瑾的话说:“卦就是挂起来的现象,八卦就是告诉我们宇宙之间有八个东西,这八个东西的现象挂出来,就是八卦。”这一通俗的解释是有道理的。所以,从原始卦字的形、音、义角度我们可以推知,三爻八卦应是由象形八卦演变而来的。
其实,从抽象的八卦符号和八卦的卦名中,我们依然能看到许多象形文的痕迹,对此也早有学者论证过,只是我们不肯站在客观角度认识罢了。
关于甲骨数字卦的发现和有的学者论述的八卦与结绳的关系,这与历史上是否存在过象形卦并不矛盾,因为数字与结绳应是历史上“神农氏结绳为治”时期的事。
关于在甲骨文考古中一直未能发现阴阳八卦符号的疑惑,个人认为,甲骨文中记载的都是卜辞并非筮辞;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八卦符号应是后起的筮法的符号,并非是卜法时所用的符号。由此也可以佐证,八卦符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形式应该是不相同的,现在的阴阳八卦符号应是历经多次历史演变的结果,而“始作的八卦”,应是最早期的象形符号。(来源:)
风水八卦揭秘:汉字最神的就是这八个字
虽然中国汉字有千千万,但最神的只有8个,民间至今是这样认为的。这8个字可以代表古人最敬畏的天、地、山、泽、雷、风、水、火等8种自然景观,还能代表方位、阴阳、时节、男女、长幼什么;如果安排到人体上,则分别是首、口、目、足、股、耳、手、腹。可以说这8个字无所不包,无所不能代表,风水好坏、人生吉凶、家庭福祸、仕途升降都与它们有关,实在是邪门!这8个字,就是风水罗盘上八卦层中的8个字----干、兑、离、震、巽、坎、艮、坤。八封中为什么要用这8个字作名?
八卦有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之别,前者传是中华人祖伏羲氏所创,故称“伏羲八卦”;后者传是西周奠基人周文王演出,故称“文王八卦”。先天与后天所用名字都是一样的,卦符也没有差别,只是这8个字摆放的位置有很大不同。
依先天八卦中顺序(在罗盘上逆时针),先说“干”。这个字,大家都比较喜欢,古往今来用此字入名的特别多,如家喻户晓的清朝第六位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他用的年号叫“干隆”,因为这年号,大家都习惯叫他为“干隆皇帝”。比“干隆”更让人感兴趣的是“干陵”,它是中国历史上惟一女皇武则天与她丈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为什么将陵名起为“干”?说法很多,但与“干”的方位属性有很大的关系,在罗盘“地盘正针二十四龙”中,此字位于西北方,而此陵宫位置正好处于长安城的西北方,故为“干”。更重要的是,“干”这是个代表“天”,用的帝王陵上简直太合适了。
“干”这个字呢,还有性别色彩,它是男性,属阳的。古人还认为与君子一样,还有四德:元、亨、利、贞,即所谓“干德”。对于一国而言,它是“元首”;对于家庭来说,它是“父亲”。这么好的字自然会受到中国古人的崇尚,在先天八卦中,将它排在最上面,称为“干一”。
再说“兑”。这个字所包含内容的现实意义很大。现在,“兑”一般都当动词用,“换”的意思,金融界人士对此字应该是最熟悉了,因为兑换业务是他们日常性的工作,如兑换美元,兑换人民币什么的。在古汉字中,它的属性也以动词为主,但意思上差别很大。《说文》称“兑,说也”;《易?序卦》中称“兑者,说也”,两者大同小异,即“兑”都是说话的意思。
从甲骨文来看,这个字是一个人张着嘴巴手舞足蹈的样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兑”通“悦”,而天下乐才是真正的“悦”,如何做到“天下乐”,那就是要让人民说话,这是最基本的人权,也是原始民主的最基本要求。所以,在那边么多汉字中,古人选择此字为封名,并且将之排在第二位,仅次于天(“兑二”),说明古人虽然视“干”这个天子为老大,是父亲,但也不能堵天下子民老百姓的嘴巴,应该广开言路,允许他们上访、发牢骚,表达不同政见,可见古人对集体诉求是十分重视的,崇尚言论自由,而且暗示自由快乐是人民自己争取来的。
“离”比较怕人。这个字,对现代人来说不会陌生,夫妻过不下去的最好办法就是----离。离婚潮已成目前冲击传统家庭的洪水勐兽,据《说文解字》,这个“离”在古时还真是一种勐兽,一种山里的勐兽。这兽相当厉害,它象没有角的龙(螭),古人很怕此物,视之为山神。罗盘启用这个字,或许与这“神”的传说有关系。八卦的意思中,这个字其实并不怕人,算个好字,“离”通“丽”,丽日艳阳天是最美好的,所以,“离”代表当空烈日,赋予它“火”的化身。而在后天八卦中,“离”更受推崇,将此字推到最正的位置----太阳高照的正南方,取代先天八卦中最上面“干”的位置,这个位置给“离”符合自然规律,同时我看也喻示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美好未来的憧憬,自由幸福比“干”这个天还重要。
“震”更厉害了。在《说文解字》上,“震”的意思是“疾雷”,古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天打雷,认为那是天神发怒了,要惩罚人类。这个字不要说古人害怕了,其实就是现代人也敬畏三分的。日的汶川大地震,把全中国的人都震呆了;日的日本福岛大地震,则把全地球的人都震呆了。可见“震”字太厉害了,足够把所有人都震住,古人因此也此“震”字小心翼翼,生怕它生气。
古人面然灾害不相信“人定胜天”,通常会变通,施以软招,对神灵进行贿赂,即老百姓通常所说的“破财消灾”,尊这些害人精为神,再奉上好吃好喝的,甚至给男性神选送美女,如给河伯娶妇就是这种意思。所以,在后天八卦中,古人用“震”字来代表可怕的“雷”,并摆在当时最受尊崇的位置----正东方。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万物生长的地方,是天帝所在的位置,“帝出乎震”就是这原因。现在考古中发现的秦汉及以前的早期大中型墓葬,朝向几乎是千篇一律----向东,从侧面反映了古人在民俗学上对“震”的理解。
“巽”,可能大家都觉得冷僻。这个字念xùn,为了弄清此字的本源,我把家里的《说文解字》、《汉字起源》、《汉语大字典》、《古文字谱》、《简明古当语字典》、《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等十来本专业书一股脑儿翻出来,但十分令我失望,这些厚厚的大书,却也未能说清楚“巽”的本质,可见此字的神。这个字相当古老,在已出土铭文最多青铜器----毛公鼎、最完整青铜编钟----曾侯乙编钟上,都发现了此字。在古人眼里“巽”同样很神,其神神在上面的两个“巳”。一说“巳”是蛇形(博主:伏羲女娲交尾之形也,故代表风),而据清代学者朱骏声《通训定声》,“未生在腹为巳”,“巳”即胎儿。所以许慎的《说文》释“巽”为“具也”,即成形了。
但在八卦中,古人用此“巽”字代表“风”,则因此字还有“消散”的意思,是一种“风神”。后天八卦中,“巽”排在东南宫位,为什么要排在这方位,这与中国东面南面均环海,多东南风有关,每年夏秋季节灾害性的台风,都是从东南沿海登陆的。巽风厉害,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有反映,如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中,孙悟空看见有人放火,“他转捻诀念咒,望巽地上吸一口气吹将去,一阵风起,把那火转刮得烘烘乱着。”
“坎”,这个字大家不陌生。这个字古今意思差不多,《说文》称“坎,陷也”,即路面低陷的地方。人的一生哪个没有遇到过沟沟坎坎的“坎”,就是这个意思。在甲骨文中,此字就是一个“U”,代表人为挖出的陷阱和地洞。古人祭祀活动中,都会挖坎(坑),将牺牲埋掉。八卦中选此字可能与此行为有一定关系。地面上有低陷的坎,往往会积水,故在八卦中,它还代表“水”,在后天八卦中,它的位置与先天八卦中的“坤”位是一样,在正北方,与正南方的“离”宫相对。为什么用“坎”代表北方,不太清楚,也许与北方人善于挖坎、打地道战有关吧。《新唐书?沙陀传》中有“汴人夜坎诸野”一句,意思是今河南开封人乘黑夜在田野里悄悄地挖下了很多陷阱,导致后唐太祖李克用之子人马都落陷坎中。但这是一个劳卦,是万物归藏的地方,包括人在内,死后都要进“坎”,尸体都会被埋掉。
“艮”,这个字大家也不常用。这个字挺操蛋的,从远古的字形上看,有点象两个成年人怒目而视,古义确是互不听从,互不服气。所以许慎的《说文》中解释,“艮,很也。”我看就是一个比一个“狠”。因为这股“狠劲”,后来引申出了坚硬、生硬的意思,北方地区说某个人艮,就是说他性子太生硬、太耿直。这个字用在八卦上代表什么最恰当?当然是山了。先天八卦中排在西北的位置,后天八卦中排在东北的位置,这两个方位都是中国地理中出大龙(山多)的地方。
“坤”,这个字大家也熟悉,所谓“干坤”是也。“坤”的古义是“地”的意思。在八卦中,每个字都是讲究阴阳的,上面说过的字中,干震坎艮,是“四阳”,兑、离、巽加上这个“坤”,是“四阴”,阴阳相对才佳,“异性相吸”嘛,如果玩“同性恋”便不好了,有失文字伦理。前面说过,“干”是代表天的,与干相对的字就只能是地,所以选了“坤”与“干”相配,由此“天地定位”。因为这个字是阴性的,还代表女性。因为这原因,古时此字也是女人的代称,如过去称女戏子为“坤伶”。在八卦中,“坤”,在国家代表皇后,在家庭代表母亲。所以,在先天八卦中处于北方宫位,而在后天八卦中则被安排在西南,为什么原因会安排到这位置,可能与此字在五行中属“土”有关。
上述是我个人之见,肤浅之见。虽然我说得随便,但意思却不八卦的。这8个字,其实代表的是中华传统文化,风水罗盘上对这个8个字关系是这样定义的:“天地定位(干坤),山泽通气(艮兑),雷风相薄(震巽),水火不相射(离坎)”。大家还是应该知道一点为好。
汉字“东南西北”与《易经》八卦卦象之溯源
在太阳系原始期,地球与月亮本是一个整体(以下称地月原场),在某一时段太阳能爆发并孽生能势注入九行星原场之地月原场,太阳能从地月原场一向撞击并分裂地月原场之实质土,这种分裂态势可描写为 “二| |二”------ 二| |二发--即北,这个方向就被人类指定为北向。
地月原场在维持其势态存在的情况下,必须保持地球既在的自转方向,所以太阳能注入地月原场内其方向必然为东北往西南,最终被地月原场的吸引和被前向之土承接阻挡的情况下,北方之土与前向“
”(反方向土)包容太阳能的势态则为“幸”(生命视包容为幸),在北向之土覆压的情况下形成了“南”,所以太阳能着于方向就被人类指定为南向。
由于地月原场的自转和太阳能注入的能量惯性,太阳能在由西向东转动的地月原场内紧蓄了由东向西旋转的能势,最终反弹并推动已被太阳能剥离了壳体的地月原场核往北脱离原场,在地月原场核----月球原体即将脱离地月原场届面时,太阳能紧蓄的由东向西的旋转能成功地转嫁给了月球原体,但是由于地月原场壳体的引力和磨擦力,使这种旋动能一部分齿轮传动式地转嫁给了地月原场壳体----新生命地球壳,使其由西向东转动,这就使由东向西转动的月球(古体“月”)顺利脱离了地球表面----(一),这种态势就被描写为“西”,而月球传递给包容太阳能⊙(日)的地球的能量形成的轴转态势则描写为?----即东,所以汉字东中间不是“曰”而是“日”。以上论述印证了《易经》八卦卦象之形成。
太阳能从北撞击地月原场形成了《易经》北坎之卦象 ,《易经》释坎为水,因此向的纳入太阳能性质,又将其象征为宫、桎梏,太阳孽势能使地球生命性质激烈,所以也为多眚。卦象义为北极表面是水,中间是海底,地内空虚。由于地月原场由东向西的自转,太阳能在性能和离心力的作用下就在地壳内自东北向西南继续注入,形成《易经》之东北之艮卦
,《易经》释艮为山、止,即太阳能在离心作用下被东北地壳阻止并往地壳内注入,所以《易经》释坎卦象征门和守门人。卦象表述东北向内地质空虚,这种性质造就了地球自俄罗斯至亚洲一带地下流质能源丰富的实质。
太阳能在地月原场旋转势内被南向之土阻挡承接造就了地月原场核与壳的分离,所以《易经》以南为离卦 ,即太阳能在核壳之间使地月原场核壳分离,所以《易经》释离为火为日。由于太阳能注入的惯性和地月原场的由西向东自转,使太阳能在被地月原场吸引和南向之土阻档的情况下紧蓄了由东向西的旋转能势,象机械钟表上紧发条使地月原场停止转动。并反弹推动已被剥离的地月原场核向北脱出,在地月原场核----月原体即将离开原场届面前,内在太阳能紧蓄的由东向西的旋转能成功地转嫁给了月球,月球受到这种旋转能势和向北的推抛力而旋转,带动了地月原场表面的空气由东南向西北流动,所以《易经》以东南为巽卦 ,《易经》释巽为风为木(风的性质一般由草木体现)即由此而来,既在的东南亚之风暴依然秉承这一性质,由西南而来,与地表及海水磨擦形成东南风,其卦象义为地下虚质之太阳能推动地月原场表面的地月原场核而产生风。
太阳能在原场内推挤月球,但地月原场外壳对月球的吸引与磨擦滞留使月球以一部分动能齿轮传动效应地带动地月原场壳体由西北向东南反向震动,即由此产生的新生命地球受到了由西北向东南的维持生命存在势态的第一外向来力。《易经》称之至阳之乾力,所以《易经》西北为乾卦 ,即天地形成之第一力,《易经》以外为阳,所以释乾为天,由于这种是掌握着地球的运转不断的圜势,所以释乾为圜为君。此时月球传递给新生命地球的由西北向东南的南向***矢量消耗了内在之太阳能反向推抛月球的北向矢量能,而使月球顺利地与地球分离往西离开地面向上虚升去,这就是《易经》之西为兑卦 的根源,《易经》解兑为“悦”即为生命之喜悦在于相互交流兑换。当兑卦中升到上位,形成离卦 ,就产生了《易经》释离为“丽”的根源,即月因离而形成地月相互附丽,而彰显地月生命之性质。《易经》释兑为泽为盐碱地应该是指月球即将离开地面时形成了沼泽地和盐碱地。
地月原场内在之太阳能推动月球以及月球将一部分能转嫁于新生命地球产生的震动,这种合震所产生的平衡力自西向东,《易经》因此以东为震卦 ,卦象示意为太阳能在下使月球与地球壳产生不对另事物发生作用的虚性力,也为震动使地球东南域地质产生内实性。所以《易经》释震之性质为带领、向往和光大生命事物如长子、雷、龙、足、马首等。
最后地球内在的太阳能抛出月球之后就停留在地球的西南内,太阳能与地壳之实质表现为虚性,在《易经》以实为阳以阴为虚以外为阳以内为阴组合卦象的情况下,西南卦象自然就为至阴之坤卦 ,地球所有物质的附属性质,比如重量、运动性质等都由西南内在之太阳能与东北阴虚的能激发磁场表现,地球气象及地质之动态由地球内在的这种能势,激励气象地质因素上应于产生乾势的月球磁场而发生和改变。所以《易经》释坤为地为母。因其能,所以《易经》比其象征釜锅,因其方向的包容性象征母、地以及吝啬等。太阳能在地球内好比机械钟表的发条或电子钟的电源。
《易经》之“易”其汉字原体,即太阳能与月相易。用另一人类语言符号也可作如是解释。中国古老传说为“伏羲创八卦”,伏羲即太阳能,太阳能在地月原场中紧蓄的旋转势所形成涡流即为伏羲之蛇口,而地质之阳性则为其人身,月球在太阳能剥离其之后,原场之流动能被月球吸引旋转形成月球为人首流动能为阴柔势蛇身的女蜗,在太阳能与地月原场核月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类基因生命就很可能由此而诞生,所以东方传说女娲与伏羲造人。
《易经》八卦其实为人类认知的宇宙空间的形成经过之论述,这一论述的破译,应能为人类担忧之能源利用提供指向,并为人类认知地球性质提供方便。《易经》所示,证明地球人只是无限宇宙中的渺小部落,可以这样说,人类只能充分地认知本身才能有认知宇宙其它事物的坚实基础。
《易经》可以作为人类认知本身存在空间的一切疑惑之基础,所以,人类应相信一句话,那就是“认识自己”。人本身就是人无所谓的猿猴进化而来。汉字原体是宇宙规则之符号表述无所谓由地球人类所创。
从《易经》八卦形成可以得知太阳的自转方向与太阳系九大行星自转方向相反,与各行星之卫星自转方向一致,以易经所述,则太阳处于太阳系的西南位。地球也不可能发生换极灾难,因为太阳系之“四”向之“正”由天罡掌握,地球灾难只是地内南向之太阳孽势能往北涌动,最终被罡星神势所镇压而发生灾难。太阳孽势撞击地球形成绕日且经过地月场绕日轨道的彗星,这些彗星在过往的地球态势中被地月场纳入维持了地球生命存在环境的延续,人类行为如何保持这一环境并使其尽可能持续?过往文化的丰富内蕴是否有所明示?“河图”与“洛书”是否《易经》之续论?
文字之功用有二,通今及传后也。草昧之世,交通不广,应求之际,专恃口语,固无需乎文字。其后部落渐多,范围渐广,传说易岐,且难及远,则必思有一法,以通遐迩之情,为后先之证,而文字之需要,乃随世运而生。吾国之有文字,实分三阶段:一曰结绳,二曰图画,三曰书契。是三者,皆有文字之用,而书契最便,故书契独擅文字之名。
《说文序》:“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另异也,初造书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是书契独擅文字之名也。惟三者为同时并兴,抑后先相禅,则古史懵昧,未能确定也。依《说文序》,则图画始于庖羲,结绳始于神农。
《说文序》:“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①。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而段茂堂则谓结绳在画八卦之先。
《说文序注》谓:“自庖牺以前,及庖牺,及神农,皆结绳为治,而统其事也。《系辞》曰:《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虞翻曰:兴《易》者,谓庖牺也。庖牺为中古,则庖牺以前为上古,黄帝、尧、舜为后世圣人。按依虞说,则《传》云上古结绳而治者,神农以前皆是。”“庖牺作八卦,虽即文字之肇?,但八卦尚非文字,自上古至庖牺、神农专恃结绳。”夫上“上古”二字,定结绳为庖牺以前事,未足据为确证。惟《易o系辞》言结绳者凡二:
《易o系辞》:“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作结绳而为网罟。”“上古结绳而治。”既以作结绳而为网罟专属于庖牺,则结绳而治不属于庖牺可知。庖牺以下,神农、黄帝、尧、舜所作,一一可以指实,则所谓上古者,必非神农、黄帝之时代又可知。以此推之,结绳之法,盖先图画而兴也。
结绳之法,不可详考。郑玄所言,殆出于臆测。《周易正义》引郑康成注云:“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近人所谓一、二、三等字之古文,及■、│、丶、■诸字,皆结绳时代之字,尤为附会。
《文学教科书》(刘师培):“结绳之字,不可复考,然观一、二、三诸字,古文则作‘?’、‘?’、‘?’,盖田猎时代,以获禽记数,故古之文一、二、三字,咸附列‘戈’字于其旁,所以表田猎所得之物数也。是结绳时代之字。(盖结绳时代并无‘弋’字之形,惟于所获得禽兽之旁,以结绳记数。■结绳之文,始于‘一’字,衡为一,从为│,缩其形则为、,斜其体则为丿(考密切),反其体则为■(分勿切),折其体则为┓(及),反┓为┏(呼旱切),转┏为└(隐),反└为┚(居月切)┓,(及)、└(隐)之合体为□,转环之则为○。是结绳文字,不外方圆平直,此结绳时代本体之字也。”
实则结绳时代,初不限于太古,即近世之苗民,犹有结绳之俗。《苗疆风俗考》(严如煜):“苗民不知文字,父子递传,以鼠、牛、虎、马记年月,暗与历书合。有所控告,必倩土人代书。性善记,惧有忘,则结于绳。为契券,刻木以为信。太古之意犹存。”
欲知太古结绳之法,当求之今日未开化之人种,以所结之绳实证其分别表示之法,不可徒以后世篆隶字画求之。古今人类思想,大致相等,惟进化之迟速不同耳。美洲之秘鲁、亚洲之流球,皆有结绳之俗,吾国古代之结绳,当亦与之相近。观东西学者所述,自可得其梗概。
《涉史余录》(若林胜邦):“法国人白尔低猷氏之《人类学》尝记秘鲁之克伊普法曰:秘鲁国土人,不知文字,惟以克伊普为记号。克伊普者,即以条索织组而成,于其各节各标,表示备忘之意之法也。凡人民之统计,土地之界域,各种族及兵卒之标号,以及刑法、宗教之仪仗,无不用克伊普,且各异其种类,故有专攻克伊普之学者焉。克伊普之法虽不一,大抵以色彩示意,赤色为军事及兵卒,***为黄金,白色为银及和睦,绿色为谷物。其纪数以绳索之结节为符号,如单结、双结、三结等,即所以示其单数、复数及十、百、千、万等之数也。及其记载家畜之法,以一大绳为轴,附以小绳若干。其第一绳为牡牛,第二绳为牝牛,三为犊,四为羊,其头数年龄,悉以结节表之。”又曰:“琉球所行之结绳,分指示及会意两类。凡物品交换,租税赋纳,用以记数者,为指示类;使役人夫,防护田园,用以示意者,则为会意类。其材料多用藤蔓、草茎或木叶等,今其民尚有用此法者。”
结绳者必托于绳以示意,无绳或未及携绳,则所记识者无从表示也。进而为图画,则随在皆可表示其符号。或画于地,或画于石,或以指蘸水,或以垩示色。既无携持之累,且免积压之患,其为便利,过于结绳远矣。《世本o作篇》谓黄帝时史皇作图,以图画与书契同时并兴。
《历代名画记》(张彦远):“史皇,黄帝之臣也。始善图画,创制垂法,体象天地,功侔远化。”云见《世本》。
然图画实始于伏羲。《易o通卦验》:“伏羲方牙、苍精,作《易》,无书,以画事。”《尸子》:“伏羲始画八卦。”世谓史皇作图者,图画之法,至史皇而始精耳。《易》称庖羲作八卦,以仰观俯察诸法得之,又称其出于“河图”、“洛书”。《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春秋纬》:“河出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河龙图发,洛龟书感,河图有九篇,洛书有六篇。”《礼含文嘉》:“伏羲德合上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
后世说者,又谓包羲因燧皇之图而制八卦。《魏志o高贵乡公传》:“《易》博士淳于俊曰:‘包羲因燧皇之图而制八卦。’帝曰:‘若使包羲因燧皇而作《易》,孔子何以不云?燧人氏没,包羲氏作乎?’俊不能答。”
是一奇一偶之卦象,初非偶然创获,实积种种思考经验,而后发明此种符号。以《易o说卦》考之,八卦所以代表各种名物,如乾为天,为圆,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大舆,为文,为象,为柄,其于地也为黑之类。
非专象一事一物,故能以简驭繁,不必一一求其形似。其后事物日多,众庶难于辩别,因之一一图像,务求相肖,而象形之字作矣。八卦之性质,介乎图画文字之间,故世多谓卦象即古之文字。
《易纬乾凿度》:“■古天字,■古地字,■古风字,■古山字,■古水字,■古火字,■古雷字,■古泽字。”
《文学教科书》(刘师培):“八卦为文字之鼻祖,乾坤坎离之卦形,即天地水火之字形。试举其例如下:
乾为天,今天字草书作■,象乾卦之形。
坤为地,古坤字或作■,象坤卦之倒形。
坎为水,篆文水字作■,象坎卦字倒形。
离为火,古文火字作■,象离卦之象。”
《窕言》(赵曾望):“伏羲画八卦,为万世文字之祖,人皆知其然,未必皆知其所以然也。夫八卦之画,有何文字哉?盖因而屈曲之,因而转移之,因而合并交互之,而文字肇兴焉?。如乾三连,■也,屈曲之则为■,合并之则为■矣;坤六断,■也,屈曲转移之,则为■,合并交互之则为■。”
夫以八卦为八字,则其象甚少,其用甚隘。仅以八字示人,人必不能解也。谓后世之篆隶因袭卦象、颠倒屈曲之则可,谓古之卦象只作后世篆隶一字之用,则大误矣。世人附会中国人种西来之说,谓八卦即巴比伦之楔形字。愚谓卦象独具横画,不作纵画,实为与楔形字之极大区别。楔形字或纵或横,且多寡不一,故亦无哲理之观念。八卦之数止于三画,又以一画之断续分别阴阳,而颠倒上下即寓阴阳消息之义,故八卦可以开中国之哲学,以■为太极,以■为两仪,以■为天地人,举宇宙万有悉可归纳其中,虽伏羲画卦时未必即有此意,然文王、周公能因之以推阐,实亦由卦画之简而能赅所致。使世人观玩巴比伦楔形文字,虽极力附会,必不能成一有系统之哲学也。
书契之作,亦非始于仓颉,仓颉盖始整齐画一之耳。《造字缘起说》(章炳麟):“《荀子o解蔽篇》曰:‘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依此是仓颉以前已有造书者。亦犹后稷以前,神农已务稼穑,后夔以前,伶伦已作律吕也。人具四肢,官骸常动,持莛画地,便已纵横成象,用为符号,百姓与能,自不待仓颉也。今之俚人,亦有符号,家为典型,部为徽识,仓颉以前,亦如是矣。一、二、三诸文,横之纵文,本无定也。马、牛、鱼、鸟诸形,势则卧起飞伏,皆可则象也;体则麟、羽、毛、鬣,皆可增减也。字各异形,则不足以合契。仓颉者,盖始整齐画一,下笔不容增损。由是率尔箸形之符号,始为约定俗成之书契。彼七十二王皆有刻石,十二家中,无怀已在伏戏前矣。所刻者,则犹俚人之符号也。”
以近世苗民之俗证之,中国数千年来,已成同文之治,而苗民之俗,犹沿契刻之文。《峒?纤志》(陆次云):“木契者,刻木为符,以志事也。苗人虽有文字,不能皆习,故每有事,刻木记之,以为约信之验。”《?僮传》(诸匡鼎),“刻木为齿,与人交易,谓之打木格。”《苗俗纪闻》(方享咸):“俗无文契,凡称贷交易,刻木为信,未尝有渝者。木即常木,或一刻,或数刻,以多寡远近不同。分为二,各执一,如约时合之,若符节也。”
足见仓颉之时,各部落皆有契刻之法。黄帝部落欲统一四方之部落,则以其所定之符号,与各部落相要约,而书契之式,遂由而画一。世遂以为文字始于黄帝时之仓颉矣。《易》称“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知文字之用,始于官书。吾国幅员辽阔,种族复杂,而能抟结为一大国家者,即持文字为工具也。
仓颉时之文字,不可详考。依许慎之说,则其时文字,止有指事、象形二种。《说文序》:“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段玉裁注:“依类象形,谓指事、象形二者也。指事亦所以象形也。”“形声相益,谓形声、会意二者也。有形则必有声,声与形相附为形声,形与形相附为会意。其后,为仓颉以后也。仓颇有指事、象形二者而已。”
然以韩非子说“公”、“厶”考之,则仓颉作书,已有会意之法。《韩非子o五蠹篇》:“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厶,背私者谓之公”。段玉裁曰:“自环为厶,六书之指事也;八厶为公,六书之会意也。”
有会意,亦必有形声相合之字;虽形声之字多后出者,未必当时绝无此类。(如“江”、“河”为形声字,伏羲、黄帝时已有江水、河水,未必当时只书为水也。)故六书之法,仓颉时必已具有四种。惟转注、假借为后起之事。世或以仓颉作书之时已有六书者,亦未明文字发生之次第也。
象形文字为初民同具之思想。然吾国文字,独演象形之法,绵延至数千年,而埃及象形之字不传于后,此实研究人类思想之一问题也。夫人类未有文字,先有语言,演文字者必以语言为根柢。然太古之时,地小而人少者,声音易于齐同;地广而人众者,语言难于画一。以一地一族表示语言之符号,行之千百里外,必致辗转淆讹,不若形象之易于辨识,虽极东西南朔之异音,仍可按形而知义。吾国文字演形而不演声音,殆此故欤!
洪水以前之语言,流传于世者绝稀。愚意《尔雅》岁阳、岁阴等名,实吾国最古之语言。
《尔雅o释天》:“太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强圉,在戊曰箸雍,在己曰屠维,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在癸曰昭阳。(岁阳)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在未曰协洽,在申曰?滩,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阉茂,在亥曰大渊献,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岁阴)”
此等名词,诗书古史鲜有用之者。注《尔雅》者亦无解说。(郭璞《尔雅注》云:其事义皆所未详通,故阙而不论。)惟《史记o历书》以之纪年,疑“阏逢”、“困敦”等语,当未有甲子等字之时,已立此名。既立甲子之后,书写者以甲子为便,读时仍用“阏缝”、“困敦”之音。其后语言日渐变迁,凡四合五合之音,一律变为二合音,惟史官自黄帝以来,世守其书,传其音读,故至秦、汉时,以今隶译写古音,而其义则蔑有知者。
《史记o历书》:“少?氏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扰,不可放物,祸?荐至,莫尽其气。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其后三苗服九黎之德,故二官咸废所职,而闰余乖次,孟陬殄灭,摄提无纪,历数失序。”
盖三苗、九黎之乱,其古代语言变迁之关键乎?《楚辞》:“摄提贞于孟陬兮”,用《尔雅》之文。屈原生于南方,或由三苗在南方传述古语,楚人犹用以纪年欤?
注释:①按垂宪象者,即图画也。
源远流长说汉字
序言:汉语文字源远流长,脱胎于远古的结绳记事。相传首创结绳记事的是发明钻木取火的燧人氏。由于年代久远,他的生平难于考详。远古先民,无名无姓,燧人氏是后人根据他一生的主要事迹追尊的名号。新疆地区考古发掘五六千年前的古墓中,出土的一批文物中就有钻木取火器。可见钻木取火并非谬谈,在华夏社会的发展史上,确有其人其事。从人工取火和结绳记事来看,标志着燧人氏时代是华夏先民由直立人向智人进化的新时代。
后来,伏羲氏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易纬》明确地说:“卦者挂也,言悬挂物象以示于人。”八卦就是分门别类把事物用结绳记事悬挂在八个不同的方位上。是我国最早的“文志”。周人称为“八卦”,殷人称为“八索”。正如《文心雕龙》所说:“文象列而结绳移,鸟迹明而书契作。” 从现有的考古资料和文献来看,我国最早的书契作品有玉雕、陶文、壁画和木刻。这一漫长的阶段,是“文志”的阶段,是朝文字过度的形态。它仍然是汉字的胚胎期,既有“结绳文志”的移置,也有自身的创新。它缺乏连词、介词、副词等等作文句的纽带。甲骨文是“文志”进入“文字”的第一阶段,它既有象形的文,如日、月、山、川等等,又有孳乳的字,并出现了连词、副词、否定词等等,能把孤立的“文志” 连成语句。这一阶段延续到金文、籀文、石鼓文和其它古文,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存在着地区性的大同小异文字。
第二阶段,从小篆、隶变到楷化。此外,汉唐以来,出现了行书和草书,是汉字发展的支流,是以书法艺术著称的流派,多为印象派手法。就汉字发展衍变主流而言,从“结绳文志”经陶文、玉雕、木刻到甲骨文、金文、籀文和小篆,再到隶变和楷化,一脉相承,有扬有弃,成为华夏文明很好的载体。对汉字的衍变,在时空上作纵横考察,溯引求源,就会发现:汉字是古代圣贤造字思想的化石;是古代科学和文化的结晶;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辉;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近两个世纪以来,不少时代的弄潮儿,发起了对汉字的攻击。一种叫嚣:废除汉字,实行汉语拉丁化。先看一看事实:仅以夏征农先生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一九七九年缩印本的《辞海》为例,收录的楷书繁体和简体共有一万六千三百六十二字,拼音的声韵只有一千三百五十九个。可见其中同音不同字,同字不同音,形义、音义各别,谐音寓意,形声相益的情况是多么的复杂,汉语一旦拉丁化所形成的混乱,将不堪设想。这是其一。
其二,汉语拉丁化以后,人们面对汉字古籍,如同文盲。其中待发掘的瑰宝,将被淹没。即使少数人去进行学术研究,也因需求狭小,必将日渐萎缩,走向死胡同。
其三,人类语言的同化和异化,交融与排斥,是语音发展的两趋性。英语和美语,源于英文拼音。1783年美国独立以后,至今也不过两百多年,英、美语音分化的端倪,早已显现出来。迷信拼音文字是统一规范语言的法宝,显然是错误的。拼音注释汉字读音是可取的。许君的《说文解字》就用了这种方法。只是《两字相切》为声。
其四,英文单词据说已发展到20多万个,仍然存在思维障碍。汉字虽有四五万个,合成词汇作书面语的常用字,约四千到五千个即可。避免了单词的恶性膨胀,节约查看词典的时间。
其五,拼音文字只是语音的符号。汉字则不然,音义有象声、谐音寓意等;形义则有象形、指事、象意、形声等;还有音义和形义相结合的形声相益。其中形声相益,是高层次的造字法则。
例一:驾,由加马组成。形义为车子加上马的牵引,由人驾驶的意思。“加”又起着音呼的作用。读音为 jia,是车夫挥鞭策马时的吆喝声。生动的表达了“驾车”这一事物。所以叫形声相益。
例二:思,小篆为“ ”,由和心组成。徐灏《段注笺》:“人之精髓在脑,脑主记识” 故从
,兼用为声, 、思一声之转也。” 由此可见,古人认为思维是客观事物反映于心脑,引起思维活动。所以楷化为思。为思的音义所替代。田,为农作的场地,此处表意指田间劳动,引发人们心和脑的思想活动。这是形声相益的又一形态。
其六,汉字用形义区别同音不同义的字; 如:si 音有:思、司、斯、丝、私等。 shi 音有:史、使、驶、失、豕、始。拼音文字对此无能为力。
其七,字义组合,如不正为歪;不好为孬;小大为尖;鱼羊为鲜;舌甘为甜等等,望字知义。
其八,汉字中大部分为形声字。用部首或偏旁分类,配以声符。就是常言所说:“秀才会认字,认半边。” 如:氢、氧、氟、氯,一看知是气体。钾、钙、镁、铝,一看知是金属。
其九,闽语、粤语、京语、湘语、各地方言虽有不同,而书同文。日文、韩文和越南文,过去都吸收了部分汉字作书面语。读音虽然不同,形义却近似。这又是汉字奥妙之处。
其十,现代脑科学告诉我们:大脑右半球主导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大脑左半球主导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西方科学家揭示了大脑与拼音文字的关系,证实拼音文字的阅读和书写均是偏向左脑的“单脑文字”。只是少数一些书写单词,大脑右半球才有一定理解。还有文字在左脑半球中的拼读过程,心理活动多一个层次。对大脑两半球中的功能,先贤造字,可能有所察觉。 “耳聪目明”一词可以说明。以花字为例:从艹从化,反映于视觉,传至大脑右半球,引发形象思维。“艹”表示植物类,“化”为两性繁殖化生,又为音符。由“耳”传至大脑左半球,双向思维后的心理交流活动。产生对花的概念意识:花为种子植物的繁殖器,或说是种子植物的胎盘。汉字的形义和音义由视觉和听觉反映到大脑两半球以后,使之共同投入思维活动,作出聪明的判断和决定。
十一,汉字占用的空间,小于任何一种拼音文字,大大缩短阅读时间,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十二,文字改革的重点,不应放在汉字的个体上,前段时期的汉字简化,有优有劣。例如“证”字,改得很好。“丑”改为“丑”、“ 圣”改为“圣”就不好。之、乎、也、者的文言不好,言简意明的文言,值得提倡,例如“激光”一词,我作为一个科学的外行,也能肤浅理解。这是多好的名词。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汉字形象思维的局限性,抑制了人们的科学思维。拼音文字虽然缺少形象思维,却激发了人们创造新的形象思维的文化。形(平面)体(立体)的几何数学应运而生。加上阿拉伯数字的优越性,开拓了形象思维的无限空间。促进了人类科学事业的突飞猛进,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不断涌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在十九世纪中叶,具有战斗性。一方面有力地打击了保守的顽固势力;另一方面,粉碎了否定中文的极左思潮。到今天,这一口号,胜利地、光荣地完成了它历史的战斗任务。到今天,我们的历史任务是,要使华夏文化有机地融入世界文化中,从而成为一体。海纳百川,吸收外来文化,是汉语文字的优良传统!(萧开明)
甲骨文: 、 金 文: 、 小 篆: 隶 书: 拼 音:jì 音标:ㄐㄧ纪纪《书?洪范》:“五纪,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历数。” 纪的元义是日、月、星辰视运动和万物消长规律的纪录。己是日、月、星辰视运动的象形。因为结绳能方不能圆,或形就成了己形。金文加上?旁,表明了“己”是结绳纪事衍变而来。结绳纪事,不是一般人所说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就我国远古而言,是以蓍草与绳索相结合,来纪录事物的。且看画时圆,写时方的“日”字。于省吾先生主编的《甲骨文字诂林》中,隶定为日字的甲骨文有:、、、等。学者罗振玉先生认为,《说文》:日,古文作,案日体正圆,卜辞中诸形或为多角形,或正方形者,非日象如此,由刀笔能方不能圆故也。果真如罗先生所说吗?遍观《甲骨文字诂林》中,卜辞的笔势,抽样如下:以便说明。编号 54 92
页 次 20 18
甲骨文 楷 化白 囟 ?星?索这些甲骨文,弯、曲、圆、弧,行刀自如。所以,刀刻成方不能成圆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理由。有的学者说:为了有别于先出现的圆形字,故而将日字刻成方形。这种说法,更难立论。太阳是晴天白日常见的形象,为天文观测的首选目标,必然早于其它字而创立。再看含有日字的其它甲骨文,略举列表如下:。编号 39 44
页次 298 04 10 2562 甲骨文 楷 化 昃 晕 ? 昔 旦画杲晋可见,这些甲骨文也多为方形。日字方形,是蓍草与绳索结合造型的结果。“易之为书契”时,依样画葫芦,结绳文志的方形日字移了过来。大汶口遗址出土文物的陶器,上面有太阳东升时的象形文,很像旦字,都是圆形。经测定,文物距今6000 ----4000 年,早于甲骨文。甲骨文的日字和旦字,均为方形,可见是源于结绳纪事的文志。它比陶文更为古老,所以,结绳文志是汉字发展的第一阶段,它处于汉字的胚胎期。《古老子》:《六书统》:古文:小 篆: 隶 书: 拼 音:shéng 音 标:ㄕㄥ 绳绳《急救篇》:“丝麻曰绳,草谓之索。” 《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 《世界通史》也说:“古代中国、日本、波斯、埃及、墨西哥、秘鲁、都曾盛行过结绳纪事方法。(注一)” 像印第安人的结绳可以用于讯息传递。即使近代,美洲、非洲、澳洲的土著民族,我国的独龙族、哈尼族、高山族也还有结绳纪事的。由此可见,结绳纪事是人类文明进化的普遍历程。明代李廷机编着的《五字经》:“燧人氏以出,世事相迷茫。钻木始取火,衣食无所妨。结绳记其事,年代难考详。” 这是我国口耳相传的远古历史。是神话吗?不是。考古学有力地证明了远古的史实:钻木取火不是神话。请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考古杂志社出版的《考古学报》2003 年1 期刊载的:《新疆且末扎滚鲁克一号墓地发掘报告》一文中的图二七----二期文化墓葬出土木器。(图附于后) 从图文中看,2、3 为钻木取火器。这墓葬的主人,当然不会是燧人氏,燧人氏时代,是不会有殉葬品的。但可以说明,后人追述的燧人氏,的确发明了钻木取火,并且用绳结纪录了下来,成为传说史中的信史。燧人氏的两大历史功绩:一、钻木取火;二、结绳纪事。火的运用,使人类由茹毛饮血进化到熟食,大大缩短和改善了人类对食物的消化过程,促进了体质的进化,为智力开发、讯息交流的语言化,创造了内在的物质基础。结绳纪事,是人类心理思维的外现,加强了记忆的储存,使思想理念“文志”化。结绳纪事的绳文,我们可以称之为“结绳文志”,它是汉字的胚胎。因此,燧人氏是华夏文明的初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等:新疆且末扎滚鲁克一号墓地发掘报告 4 3 2 1 图二七二期文化墓葬出土木器 注一:《世界通史58 面》王正平、楼均信、孙仁宗主编,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蓍古文:小篆: 隶书:蓍拼音:shī 音标:ㄕ蓍草,菊科。别名:锯齿草,蚰蜓草。在石器时代,把竹子破成整齐画一算筹,很难办到。用蓍草茎作数筹和结绳记事造型,是很理想的首选物。例如日、等字,本是圆形,却成了方形,说明是结绳和蓍草结合的造型。这是能方不能圆的缘故。蓍草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当尺寸还没有发明以前,充当立竿测影的量具。古天文学家处心积虑,在研究天文历学与动植物对应科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天文与人文的关系,天文与地理的视觉关系。在殷末周初创立了八卦爻辞,并以筮卜来普及这些知识。两千多年来,不少学者把八卦当作“占卜”的书,这种结论,令人啼笑皆非。今天,是人们应该刮目相看八卦爻辞的时候了。甲骨文:金文:小篆: 隶 书: 索索拼 音:suǒ 音标:ㄙㄨㄎ,绳索的形象。,象将绳索上提下举,把索挂起。结合金文来看,更象挂在墙上的“结绳纪事”。《左传?昭公十二年》篇中提及的“八索”和“九丘”,是为古代典籍。看来,殷商的结绳纪事称为八索,周文化称为八卦,两者内容大同小异。八卦爻辞中,也有一些是讲商王朝的典故。例如“旅卦”上九的爻辞:“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啕,丧牛于易。”这是描绘商人先祖王亥带其弟贩运牛羊等货物,到达易族的居地,易人盛情款待,因其弟非礼而激怒易人,易人杀王亥并夺其牛羊事情。可见,周文化是吸收了商文化。结绳纪事在殷商时并没有完全废除,后世才有八索之说。八索乃是商代文典。悲愤的屈子,在《离骚》中说:“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索”一词,应是八索为文典而衍生。再看甲骨文字,像人用双手端庄而严肃地将绳索燃烧的一种祭礼。这说明,殷商时代,还有结绳文志,并在不断地易为书契,将难於保护的结绳文志,易为书契以后烧毁,并在烧毁时,举行庄严的祭礼。源于绳文的字字拼音音标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体蓍草横放为一,直放为十,甲骨文移为书契时,只描绘了蓍草的形象,金文加上了蓍草插入的绳结。进而证实了书契是由结绳记事演进而来。横写的数字楷书拼音音标隶书 小篆 金 文 甲骨文 一 yī ㄧ 一 一 一 一 一 二 èr ㄦ 二 二 二 二 三 sān ㄙㄢ 三 三三 三四 sì ㄙ四四从甲骨文的一、二、三看,完全是象数文。为什麽横写呢?学者们作了很多论证,却都不太切题,先请看下面几个甲骨文:、、、,这牛或牡,加若干短横,表示年龄,是数位一、二、三、四。这也说明了汉字一、二、三横写的原因。《老子》云:“善计者不用筹策。”说明我国古代是以筹策为计算,远古的时候用蓍草。我国古代记数的递位制是多种多样的。二进位如八卦的爻算,五进制和十进位,衡量中还有个特殊的变数:斤两递进的十六两制。十进位制,古人筹算时,用一根筹,横放是一,进位直放是十,所以甲骨文十字为“ㄧ”。值得一提的是二进位思维,商、周时代即已盛行。二进位的量词就有:双、对、两等。特别是八卦的数理思维,启迪了电脑演算原理,开辟了易学研究的新途径。甲骨文:、九金文: 、 、 、 、 小 篆: 隶书:九 拼 音: jiǔ 音标:ㄐㄧㄡ “九曲黄河” 天下闻名。刘禹锡诗:“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柳宗元诗:“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从甲骨文到小篆的九字,很像黄河的缩影。 引为数值之九。 甲骨文: 、 金 文: 、 小 篆: 隶 书:七 拼 音:qì 音标:ㄑㄧ七丁山《数名古谊》(载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第一册,1982 年)说:“七古作通 ‘十’ 者,寸物为二,自切断之象也……考其初形,七即切字,自借为七数专名,不得不加于七,以为切断专字。” 徐中舒先生说:“按其说可从。” 甲骨文: 、 、 金 文: 、 、 小 篆: 隶 书:六 拼 音:lìü 音标:ㄌㄧㄡ六,农时为守护作物,搭棚舍于田野,古称之为庐。为这种棚舍的侧视面,为棚顶枇水,为两壁立柱。左右共四柱,加上横梁共六条柱木架构而成。故为数之六,借庐为音。古音庐、六为一音之转。陶文:甲骨文: 、 金文: 、小 篆: 隶 书:五 拼 音:wǔ 音标:ㄨ五巫:wū,吾:wú,五、舞、午:wǔ,戊:wù,屋、物:wu。一声五韵,可见缘于潇湘文化,与天文历学紧密相连。五字原为结绳记数,移为书契时,为了不与字相混,只作形。然而,甲骨文的刈字,也是形,为了两不相混,根据五字的结绳记号。,为交叉的蓍草;,为插入蓍草的上下绳索,所以改为。我国古代,对“五”有一个很浓的情结。这大概是举手可见五指,双手十指,引发了二进位、五进制和十进位的思维。金、木、水、火、土称为五行;眼、耳、口、鼻、舌称为五官,酸、咸、苦、辣、甜为五味;青、红、黄、白、绿为五色。古时军队基层编制以五人为伍,丝绸以五丝为一?,五匹为一束,户口以五家为一比,五比为一闾。勾三股四弦等五的商高定理,引发古人深层次思维。开发了智力新天地。所以,甲骨文的,成为爻算的起因。也是甲骨文的爻、学、教三字的源头。五进制的思维,结晶在珠算上。算盘分上下两格,上格两珠为爻,每珠为五,下格五株,每珠为一。上、下相连,反映在文字上,就是甲骨文的爻和,是爻字的另一形态。全盘共十七爻,可以计算大九归和小九归:即先除后乘。在计算尺发明以前,珠算是很先进的四则应用演算法。甲骨文:、金文: 、 、 、小 篆: 隶 书:后 拼 音:hòu 音标:后根据《甲骨文字典》论证:先、后二字,均缘于世系的绳结。其引证《诗?螽斯》: “宜尔子孙绳绳兮。”是结绳以记世系的实录。后字从从(止),止在系下,表示世系在后之意,为后字本义。《说文》: “迟也。”为后起义。甲骨文: 金 文: 、、 小 篆: 隶 书 牛拼音:niú 音标:ㄋㄧㄡ牛,上为牛角,下为牛头素描,金文、小篆、隶书承袭於此。另有侧身象形文及金文中的牛头象形,被后世所弃。从字可见,是蓍草折叠插入绳结的造形。在甲骨文之中,牛字还与数位相结合的。如:、、 、 、 。这表示的是什麽呢?其中、、,均为表明牛的年龄,,为公牛。上述可以说明两点:(一)我国古代的结绳纪事,是绳索与蓍草结合的造型。(二)数位一、二、三横写的由来和蓍草用为占卜的缘故。金文:、 、 小 篆: 隶书: 世 拼 音:shì 音标:ㄕ世,祖孙三代的结绳象形。或为一代,为祖、子、孙三代。后世学者,误以为数字之拾,以讹传讹,约定俗成。古籍中称三十年为一世,实在是古人的误解。就干支排序来说,六十为一花甲。现代一个世纪为一百年,都与三十年之说沾不上边。常言道:“人生一世,草生一春。”衍生出人生世界等义。甲骨文:、金 文: 、 、 小篆: 隶 书:孙 拼 音:sūn 音 标:ムㄨㄣ孙从从,金文将改成。《甲骨文字典》:“古代于先祖之祭坛上,必高悬若干绳结以纪其世系,甲骨文孙字从、,象绳形。盖父子相继为世,子之世系于父下,孙之世系于子下,此乃古代结绳遗俗之反映。” 这也是汉字源于结绳文志的实例之一。 甲骨文:、、 、 、 、 金 文: 、 、 小 篆: 、 隶 书:系 拼 音:xì 音标:ㄒㄧ系、,象悬挂的绳结。,从从,象手提绳结,准备挂起。干什麽呢?从《甲骨文字典》对孙字的解释中得到启示,系是指用绳结记录家谱的世系。从动态来看,是把绳索打结,是系字的初文。从形态来看,是记录家谱世系的血缘系统,衍生连系、承续的意思。这是汉字源于结绳文志的又一实例。甲骨文:、、 、 金 文: 、 、、 小 篆: 隶 书:先 拼 音:xiān 音标:先徐中舒先生主编的《甲骨文字典》对先字解说很有见地。其大意指出:先字从(止)从(人),是因为结绳纪事的世系纪录方式--儿子世系在父亲世系的足趾之下。所以金文世字作(矢令彝),从止结绳,止者足趾。先字从止从人,止在人上,即人的先祖之意,简称为先。《说文》:“先,前进也。从儿之。”为后起义。甲骨文:金文:、、 小 篆: 隶 书:羊 拼 音:yáng 音 标:ㄧㄤ羊,为羊的头角正面轮廓的象形。《说文》:“羊,祥也,象头角足尾之形。” 遍观甲骨文中动物的名称,除牛、羊两字以外,都是侧身象形。因为牛、羊是最早家养驯服的动物,处于结绳纪事的初期,所以是最古老的文字。而蓍草只能折成形,并置于绳结中而成。甲骨文:、金文: 、 小 篆: 隶 书:爻 拼 音:(一)yáo 音 标:ㄧㄠ 爻拼 音:(二)xiào 音标:ㄒㄧㄠ爻(yáo):易卦中的长短横线,每六爻组合成一卦。爻(xiào):音效,有仿效、学习之义。从爻的本字看,由两个字重叠,金文中也有形,表意为计算。所以爻字的初义有二:(一)算(二)学。在卜辞中,爻字与学字有时通用:甲骨文: 楷 化:贞 侑於 爻 戊 甲骨文:楷 化:勿 ? 侑 於 学 戊 甲骨文:楷 化:贞 学 戊不 蚩(分别抄自《甲骨文字典》357 面和349 面)。《辞海》:“爻,构成易卦的基本符号: “一”为阳爻,“ ”为阴爻。每三爻合成一卦,可得八卦;两卦(六爻)重叠可得六十四卦。卦的变化,取决於爻的变化。”其中,爻是组成卦的名词,是衍生义。那麽,爻算是为占卜吗?不是!《晋书?律历》:“观象设卦,?润成爻。历数之源,存乎此也。”说明爻算是为了推算日、月、星辰视运动周期与相互对应关系。占卜,是向民间普及天文知识和人类文明发展史。并向人文学和社会学作出尝试和探讨。所以,“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系辞下? 第十章》。 甲骨文: 、 金 文: 、 、 小 篆: 隶 书:教 拼 音:jiào 音 标:ㄐㄧㄠ 教由 和 ,或由、和组成。或,指算术;,学子;,手执教鞭的老师。所以,表意为:手执教鞭的教师在督促孩子们学习演算。读音为叫。表意:讲授时,要讲解,叫孩子们用心学习。形义和音义相结合,是形声相益的字。 “教”和“学”的甲骨文,有一个共同的部件: “爻”。爻是算术,不是占卜。占卜时运用了“爻”,是古人为了普及演算的一种手段。孔子创立私熟,提出“有教无类”的口号,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蕃篱,使文化教育平民化。这在当时,是一场伟大的教育革命。孔子不愧为万世师表。甲骨文:、、、、 、 、 金 文: 、 、 、 小 篆: 隶 书: 拼 音:xué 音标:ㄒㄥㄧㄝ学学通观甲骨文学字,有四种立意。(一)爻,卜辞与“学”字通用(二)含ㄨ和爻的甲骨文,ㄨ和爻,表示算术。(三)含或,表示手在操作算筹进行计算。 (四)含或的是学堂的侧面象形。以上四种立意,为一个共同的构思:运用算筹计算,叫做学。金文加上了(子),表明学习的是一群孩子。有的又加上,这是敲字古文。又表示教师手持教鞭,督促顽皮的孩子。读书认字,只是感性思维。学习算术,是由感性向觉悟升华。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意思为只读书却不思考,就容易被书本欺哄,迷罔无所得,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感到危殆,没有信心。篇前语前面说过,汉字是由结绳文志孕育而来,移置为书契以后,吸收了图画的影响,成为书写和契刻的文志。文志,有的是汉字的前身。就其整体而言,它不能组成可读的文句。只是对某一事物的单文纪录。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陶文,就是这一类型。处于文字的象形阶段。就现有考古资料而言,直到甲骨文时,出现了连词、介词、副词组成的文句。汉语造字走向了多种思维。汉朝时,有人认为汉字的造字法有六种,称作“六书”。主要有三种说法。一:班固在《汉书?艺文志》里说:“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二:郑众给《周礼?保氏》作注时说的:象形、绘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说的: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内文,引自邰文东先生着《汉字今昔》。通过对甲骨文、金文和小篆阶段来看,造字方法不止这些。造字不是出自一人之手。不是出于一时一地。是跨时间、跨地区的多元融汇。各人意境不同,方法互有矛盾。有时综合运用有时一字多义。有的立意象形;有的立意象事;有的立意象意;有的仿声。例如甲骨文的史、事、使、吏,四字同源。史字立意象意。吏字立意为处事。史的读音,与矢豕同声,寓有谐声之意。先贤造字之意,是一种网络思维,难于一概而论。到了隶书和楷书,有的字,面目全非。造字法则,有新的创意。值得我们刮目相看。例如舞字,甲骨文为:。与岩画近似。为象形字。金文开始,经小篆、隶书和楷化而成舞。舞,从无从舛。为无的省笔。为舞字的声符。舛为舞蹈时两足的动作象形会意、舞成为形声相益的字了。变,汉字在变。有逆蜕的变,有精进的变。变革中,要一分为二。才能使汉字走向科学化。著者:萧开明 定稿 甲骨文: 、、 金 文: 、 小 篆: 隶 书: 拼 音:qìng 音标:ㄑㄧㄥ庆庆庆与磬同声寓意。因为远古时代的庆典奏乐,石磬是首选乐器。再看 与 &童&对照,两者的内在渊源呈现在我们眼前。两者相比,字胸部多,下部多。(1)是甲骨文心字的省笔。在此寓含两个意义。 (一)由童年进入成年,标志着心理趋向成熟。 (二)远古先民进入成年要纹胸。(2)呢?是切割生殖器包皮的象形。请看下面图画:新疆呼图壁崖刻画生殖舞蹈图,图中没有羊角辫的缩影。,图中有羊角辫的缩影。 ,由和组成。,表示纹胸。,是众多孩子的绘意。且歌且舞,庆贺成年,是庆字的源头。所以说:“冠者,礼之始也”。说明:图复印自刘锡诚先生着《中国原始艺术》。396 面 甲骨文: 、 、、 、 古 文: 籀 文: 小篆: 隶 书: 拼音:qìng 音 标:ㄑㄧㄥ 磬:由 、 、、组成。,声波的绘意;会,远古时,磬为石制,后世用玉或金属制品,有单个和编组;为击磬的捶;为手。全字构思是:手持磬捶击打石磬发出声乐的磬。其它诸形中的,为甲骨文的石字。通观甲骨文到隶书的磬字诸形,部件的组合,列表***如下:部件涵义甲骨文 古文 籀文 小篆 隶书 声 波乐器饰纹乐 师 乐 工持捶击器 磬 本 字古文,为壬,聪明挺拔之士,此处尊称乐师之意。籀文和小篆为殳,意为一般乐工的敲击之意。磬的本字为或。,费解难识,持捶击打,增加动感。加强了绘意和形象化。一九五0 年,武官村出土的大石磬,是瓢形,刻有纹饰。籀文作者用以作为乐器的标识,以区别于一般石器。 纹饰中的 ,表示音乐的旋律。 1950 年武官村大墓出土的大石磬说明:吴晗先生主编:《中国历史知识》,第五册“我国古代音乐的发展情况怎样?第110 面”。《中国青年出版社》1946 年出版。甲骨文: 、 《六书精蕴》: 小 篆: 隶 书:声 拼 音:shēng 音标:ㄕㄥ声:由、、 、组成。 是石字的省文,,是声波的绘意。 为甲骨文耳字。 作者的构思是:击石震耳,谓之声。 ::由 、 、、、组成。:手持小槌,敲打石磬(),发出音波(),声声入耳(),这是被动性声源。另一种声源,是主动性声源。由(口)来表示:虎啸猿啼,鸟鸣蛙噪,传之入耳谓之声。这与初中物理课中的声学实验。课文中述说了两种声源:一是手持小捶敲打音叉;一是蛙噪鸟鸣。再看图像与声字对比:只是石磬换成了音叉。两者何等的相似。从甲骨文到小篆的声字,是声学原理的高度农缩,把科学性寓理性有机地融为一体,博大而精深。甲骨文:金文:小 篆: 隶 书: 拼音:tóng 音标:ㄊㄨㄥ童童,象头上有一对羊角辫的孩子,童趣十足,讨人喜欢。过去农村,留羊角辫的孩子不少,也反映在北方的年画中。《增韵》:“十五岁以下谓之童子”。就普遍性而言,十六岁的男孩进入性成熟。上古时候,对进入性成熟的孩子,进行德、智、体的集训。并且集体割***上的包皮,称之为“割礼”。这种习俗,在很多民族中存在过。美国作家亚历克斯?哈里的小说:《根》就详细地描述过他的祖辈的非洲习俗,就有这种集训和施行割礼。下面是新疆呼图壁崖刻画。施割礼的舞蹈场面从壁画看到:从右至左分三排。第一排居中一人,呈形发结。象领舞者。第二排八人。右第一人最高,冠发。其余七人,多呈羊角辫。第三排,为仰卧的三人身形。夹在第二排右起第三人和第四人之间的,有一形,是仰卧的人,头部被遮,两腿趴开。表示***包皮已经割掉。第五人和第六人之间的,也是仰卧的人头部被遮,两腿趴开,生殖器硬挺。是即将被施手术者。画面左起第一人,呈仰卧,生殖器硬挺。是等待施行手术。看来,舞蹈是为了被割者放松情绪。由此可见,字是这些舞者个体的速写。金文以后,讹变成字。有的学者从字形分析: “ 字部首为辛,辛是凿具,是受黥形的童奴。”很多辞书的注解说:“童,奴也、幼也。” 我认为这种说法有些片面。 “童,幼也”。这是共性。从甲骨文看。童字部首为V 形,不是辛,是羊角辫。幼童中,被俘为奴的,应称为僮。童、僮古本一字,以音相别。后来分化为两字。“童,幼也。读音为tóng 音标:ㄊㄨㄥ。”“僮,奴也。读音为:zhuàng。音标:ㄓㄨㄤ”。 再请看《诗经?卫风?芄兰》: 原 文白话芄兰之支,芄兰枝上尖荚垂,童子佩?。 儿童挂着解结锥。 虽则佩?, 虽然挂着解结锥,能我不知。可他不解我是谁。容兮遂兮,大摇大摆佩玉响, 垂带悸兮。东晃西荡大带垂。 芄兰之叶, 芄兰枝上叶弯弯,童子佩?。儿童佩?不象样。虽则佩?,虽然佩带玉扳指, 能不我甲。 不愿亲我把话讲。容兮遂兮,大摇大摆佩玉响,垂带悸兮。垂带晃荡净装腔。从读者的直观上讲:“诗人用‘芄兰之支’,寓示他与童子的父子关系。但这个挂带佩玉的孩子,不认识远方归来的父亲。旁若无人的嬉耍,诗人对此发出感叹。由诗可见,诗中童子并不是奴仆,而是幼童。所以, “童者,幼也”。 说明:“图”复印自刘锡诚先生著的《中国原始艺术》 369 面;“诗”抄自程俊英/蒋见元译的《白话诗经》89 面,(岳麓书社出版)。 甲骨文: 金 文: 、 、 小 篆: 隶 书:僮 僮 拼音:zhuàng 音标:ㄔㄨㄤ童、僮,均是儿童。甲骨文和金文同源同形,僮指童仆,以音别义。小篆分化为两字,童子为自由身份的少年,僮指奴仆,读音为壮(zhuàng),不应读童,以明确字义。甲骨文:金文:小篆: 隶 书: 文文 拼 音:wén 音标:ㄨㄣ从甲骨文到金文,文和纹混用,以后分化为二字。《礼记?王制》:“东方曰夷。披发纹身。,象正立的人形,胸部刻画有纹饰,可见为纹的古今字。,象正立的人形。我们可以从“新疆呼图壁崖刻画 “的舞蹈找到***。复印自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刘锡诚先生著《中国原始艺术》 396 面:图9----10 ,像正面而舞,两手斜伸,两脚立的姿态。是图像中领舞人的另一舞姿而已。这是一群进入成年的青少年,接受培训,举行庆典时的舞蹈。舞蹈是一种文化行为,衍生为文。,像是领舞教师舞姿的素描。所以,《文心雕龙》说:“依类象形为文。”文,是素描的古称。甲骨文:、金文: 、 、 小 篆: 隶书:纹 纹 拼 音:wén 音标:ㄨㄣ从甲骨文和金文来看,象正立的人形,胸部有纹饰的刻画。《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纹身。” 宋代也很流行纹身,主要反映在文艺作品中。《水浒传》中有九纹龙史进,此外浪子燕青的纹身还参加了 “赛体”。近代欧美一些人,也爱纹身,可能是受非洲土著民族的影响。这种风俗,正在漫延。这是纹字的初义,其衍生义有:一、织品上的花纹,这也是增加?旁的原因。二、物体上呈线条状的纹路。甲骨文:金 文: 小 篆: 隶书: 拼 音:wǔ 音 标:ㄨ舞舞借助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刘锡诚先生著的《中国原始艺术》393 面的女舞者” 的图像,与对比,堪称象形文的杰作。那时,舞者还处于裸身时代,可见 “舞”的诞生是相当古老的。随着物资文明的日益丰富,舞者在身上披上了华美的服饰,双足的动作也更丰乌兰察布岩画富了。这从金文的舞字反映出来。舛(chuǎn)字的出现,一足悬空一足立,很像巴蕾舞的姿态。伴随时代的更逝,文质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舞者的衣饰日趋华美。再看《中国原始艺术》314 面:图7----26 猎羚羊图与射字的衍变,和338 面:图7----39 车辆图与车字的衍变,图7----40 船只图与舟字的衍变。对比列表如下:……
八卦:或是原始的象形文字 或是原始的图画或地图
近年来,社会上的流行新词层出不穷。过时了,落伍了,叫OUT(音噢拖)了;有力、给劲儿,变成“给力”了;吹牛、不靠谱,如今叫“大话……”;世人既难接受一些人难改掉的脏口儿,也用谐音“靠”代替了。以上的改变不管习惯还是认同与否,万变不离其宗,大体上反映的还是原义,或比原来稍显文明了。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对爱传播小道消息,造谣生事、挑拨是非者称为“八卦”。这看起来比原来的语句简单明了,含蓄而更容易被接受,可从其包含的内容和反映的意思来看,无论如何也和八卦无缘。
八卦,在我国历史文献中有记载的主要有四种。即伏羲八卦(先天八卦),文王八卦(后天八卦),画卦亭上所绘太极八卦和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八卦。几种八卦应以伏羲八卦为最早、影响最大。
伏羲氏是中国神话传说中人类的始祖。相传他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最早的八卦图也由他绘制而成。《太平御览》有“‘伏羲’坐于方坛之上,听八风之气,乃画八卦”。其大意为伏羲坐在方形的高台之上,通过观察、体会、聆听、感受大自然的现象而画出了八卦。据《史记?律书》记载八风为“不周之风居西北,广莫风居北方,条风居东北,明庶风居东方,清明风居东南,景风居南方,凉风居西南,阊阖风居西方。《辞源》对“八风”释推定季节为:广莫为冬至,条风为立春,明庶为春分,清明为立夏,景风为夏至,凉风为立秋,阊阖为秋分,不周为立冬。
伏羲画八卦的地方在现在的河南省淮阳县,该县有画卦亭和伏羲陵。传说伏羲画八卦时受到画卦亭前水池中的白龟背部图案的启示。八卦符号代表了八种自然现象或象形字,如乾象天,坤象地,震象雷,巽象风,坎象水,离象火,艮象山,兑象泽。
其他几种八卦,其方位的配合关系有所不同,但至今较为流行的应为伏羲八卦方位,即乾为南,坤为北,震为东北,巽为西北,坎为西,离为东,艮为西北,兑为东南。
历来对八卦的解释总的不外乎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它是原始的象形文字,另一种认为它是表示万物的原始图画或地图。
其实,无论认为它是原始的象形文字,还是原始的图画或地图,二者都不矛盾。因为原始的象形文字也可以说是起源于原始的图画,而原始的图,画又很难分开。后人对八卦图的解释又恰恰都没有离开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和人类对其的初步认识。从地图作为人们表达地理、自然事物和现象的工具,与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这一角度来看,八封图无疑就是远古时期传说中的原始地图。该图不只传录几千年经久不衰,而且传说中的作者伏王氏也未见异说。
宋代沈括所发明的缕悬法指南针,所用表示24个方向的名称,除了8个取自天干,12个取自地支外,还有4个取自八封(乾、坤、巽、艮),而“司南”和“地盘”则是以八卦代表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面。这就更说明了八卦与测量方位的关系。
《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对八卦释文中有“八卦伏羲氏观察天文,动植物和人身等,仿其形象……”,也更证明了伏羲八卦图为我国乃至全人类最早的原始地图应无可争议。至于传说问题,因远古尚无法考证,从几千年的传承,发展乃至应用于社会实践的情况来看,传说即为事实也不无可能。
《周易》八卦将两卦相重,演变出六十四卦,由于卦中存在着反映了一定自然现象,加之当时的文明进化和哲学思想的现实,将其用于占卜凶、吉之事,自有它存在的道理,这也是当时的社会背景所决定的。
总之,伏羲八卦尽管来自于原始传说,但其对后来哲学思想的研究、文字、绘画、测绘、画图的演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您必须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