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玩过无情,卓越,三界奇缘还能玩吗,想找一个稳定...

左铁镛院士:培养卓越工程师&需科教企三界携手
左铁镛(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E-mail推荐:&&
点击播放按钮,可以“听”新闻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能够实现工业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是上世纪50和60年代我国高等工程大发展带来的巨大“红利”,当今我国工程科技各业的领军前辈很多是在这个时期接受的高等教育。可以说,没有上世纪50和60年代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中国80年代以后的工业化建设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及时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着力解决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实践性和创新性问题,加紧培养一批创新性强,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类工程科技人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未来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到2008年,全国开设有工程类专业的高等学校达到981所,占普通高等学校总量的43%;工程类在校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规模达773.3万人,占当年全国高校在校生总量的36%。全国的工程科技人员总保有量也超过1400多万。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工程教育大国。然而,大而不强、多而不精,工程教育普遍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一直是困扰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多年的难题。如何能够让中国的工程师“卓越”起来,如何能够让中国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科技人才,是我们下一步要着力的方向。  当下,适应外部环境的迅速变化,培养和造就出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水平工程师,已成为工程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进入新世纪,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转型,以及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要求科技界、教育界及产业界必须解放思想、加快探索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路径。过去,我们的高等工程教育模式深受苏联、美国以及德国等诸多国家的影响,现在我们更需要在借鉴国外优秀经验的同时,主动探索适应我国国情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讲,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不仅是工程教育的事,更是中华民族振兴大业的需要,需要科技界、教育界和企业界携手合作,共同应对。(记者&赵婀娜整理)
(责任编辑:赵竹青)
相关专题·
我要发表留言&&
&&&&&&&&&&&&&&&&&&&&&&&&&&&&&&&
&&&热图推荐
&&&精彩新闻
·&·&· · ·····&·&
&&&播客·视频
&&&探索·视界
&&&推荐专题·自然探索·地球故事·人类起源
···文强7日被执行死刑惊醒啥 副县长为何把老婆踹下床昔日军中之花五大明星大PK 古代最卑劣的皇后裸刑!
&&&无线·手机媒体
发短信上手机人民网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