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级梦幻西游出师师傅奖励我感觉划不来啊师傅说15天给...

  楼主好文笔!  先赞一个!    不过,对于《水浒》一书中对女性的贬低,楼主确实会错了意。  楼主所谓,水浒是暴力美学,女子自然靠边站,其实有点想当然。    不妨进一步研究一下:为什么书中两个潘姓女子都是死得很惨。潘金莲和潘巧云都是被开膛破肚。    我们家族的祖训也是不能跟潘姓通婚。  曾经有个潘姓姑娘,华师大的,跟我邻居,又兼校友,但爱意被祖训扼杀于摇篮。  数年不通音讯,后居然偶然在滑雪场再次碰面,也是很有意思的场景。    《水浒》传中传外,都还有不少不解之谜的。
  所谓食不可一日无肉,就算切成米粒,也强似无有呵呵。瑜公,我又来也…
  一直出差,等回家  
  mac一下慢慢看
  悲怆地继续坐等……
  票兄真是性情中人也!
  再说说她的本事。这是施公大力渲染的。  先是杜兴向杨雄等介绍扈家庄时说:惟有一个女儿最英雄,名唤一丈青扈三娘,使两口日月双刀,马上如法了得。不闻其声,先闻其名。  在祝家庄,接着锺离老人说:西村唤扈太公庄,有个女儿,唤做扈三娘,绰号一丈青,十分了得。通过一个老人之口再次重申扈三娘十分厉害。  在李家庄,杜兴向宋江描述:他庄上别的不打紧,只有一个女将,唤做一丈青扈三娘,使两口日月刀,好生了得。  这种反复的做铺垫多次的重申,在水浒中不多见,更何况是个女人。接下来扈三娘表现的更让人兴奋。  王英单条扈三娘,敌不过,逃跑,被一丈青纵马赶上,把右手刀挂了,轻舒粉臂,将王矮虎提脱雕鞍,众庄客齐上,横拖倒拽,活捉去了。做武将言,没有比被活捉更丢脸的了。王矮虎虽然武艺平常,但毕竟是凶悍的强盗,扈三娘能够活捉王英证实了杜兴没有夸大他的武艺。  而且以后的征战中,扈三娘更出彩,呼延灼大起三路军马时,她作为唯一出战的女将,是车轮战的第四冲击波,紧跟着秦明、林冲、花荣等梁山一流大将后,实力得到公认。随后她单捉天目将彭?,与呼延灼大战十数合。梁山泊下捉住井木犴郝思文,又与孙二娘同擒双***将董平,就连梁山最英勇的林冲也只擒得一将,而扈三娘却活捉了四将,不能不说她武艺好生了得。联系到上面隐性的夸张的描写,再配上事实的打斗,扈三娘真的是呼之欲出的艺貌双馨。  更可贵的是:扈三娘在战场很泼辣,但是好象并不喜欢杀人,总是试图生擒对手,捉王英、捉大辽女将、套彭屺、套郝思文…,从来没有痛下杀手,显示了一女子特有的善良和温柔!  从这些方面来看,三娘英姿飒爽,让人爱怜。她象血腥屠杀场中一朵孤零零小花,给人以生机,让人充满希望。我们似乎感觉水浒在扭转歧视女性的思想,施大爷将顺应世俗的要求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女英雄的典范。  但是这只是昙花一现,随着情节的展开,她的形象越来越变味。甚至可以说扈三娘只不过是水浒另一类方式蹂躏的女性,并且是最悲惨惨的一个。  
  不错!
  扈三娘的实力在反动书籍《荡寇志》里更是得到了变态的夸张,与力大无穷、武艺一流、箭术高超又美丽非凡的非人类亦即李逵花荣扈三娘合体----陈丽卿,大战至脱力才死…惜乎惜乎。连俞老贼都肯定如此的三娘,下场却惨成那样。瑜公,三娘的单篇还有否
  可怜的扈三娘,不仅全家老小都被梁山好汉(李逵)杀了个干净,而且还被许配给了自己的手下败将王英,真不知道施大爷通过这样的情节设计,到底想表达怎样的一种感情
  首先是在整篇水浒中,她几乎没有话。这很不正常。因为在一部小说中,成功塑造人物角色时,往往是通过言行来展示的,而人物的语言对确定人物性格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水浒对扈三娘是真正的正面描写就不可能没有只字片语。在水浒后部,王英见琼英色心起,被其打伤,扈三娘看见伤了丈夫,大骂:“贼泼贱小淫妇儿,焉敢无礼!”飞马抢出来救王英。这是扈三娘在本书中的唯一说的话。只是这句话还不如不说,完全颠覆了扈三娘明礼冷妹形象。就象在大街上看到一个窈窕美女时心情不错,但是美女一笑却露出一口黄斑牙后的大倒胃口。  她丈夫王英色性不改,想欺负美貌琼英而被打伤,错在王英不在琼英,怎么可以那么恶毒的骂琼英是贼泼贱小淫妇儿呢?贼、泼、贱、淫几乎能用上的骂女人的词语全用上了,同是女人,相煎何太急?扈三娘可让人喜欢不起来!可能作者要的就是这个结果吧!  最不可容忍的是她被俘的表现:全家被害后,她沦陷贼窝,并不是茶饭不思的要死要活寻求报仇,或者整日以泪洗面追思家人。而是马上答应了宋江,嫁给了王英。什么孝义廉耻在她身上荡然无存。似乎还很配合。  先说她嫁的人王英,王矮虎是个什么样的人,“贪财好色”,“五短身材,一双光眼”,何况已到中年了。 王英不论从人品、相貌、本事、年纪都配不上英武美丽一丈青!倒是清河县人说武大郎的话来说王英再恰当不过:“好一块羊肉,倒落在狗口里!”。  在许多水浒迷中,对扈三娘的婚姻有各样的争论,看法是:一丈青扈三娘要是能够和豹子头林冲走到一块儿,那太合适了。不仅扈三娘是林冲抓到的,而且他俩一样的叫有型有款,一样地武艺高强,还有一样的是,同是天涯沦落人,有许多的心灵沟通,多好的婚配。  现实是书中的要求:他们不合适。因为林冲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他对林娘子一往情深,短时间就另寻美女,对人物塑造不利。另一个原因是林冲如果和扈三娘结盟了,那林冲不是如虎添翼?这个夫妻档是梁山最强劲的组合。宋江不会干傻事。而且宋江自己有想法。  
  反动书籍荡寇志里,对林冲和扈三娘进行了令人遐想的描写。还是在扈三娘大战陈丽卿那段。王英被杀后,林冲一直对扈三娘关怀有加,只是为了让扈三娘亲手报夫仇而没有助战杀陈丽卿。林扈配只不过武力强,形象好罢了,扈三娘没有根基,又与李逵有灭家之仇,怎么能和李逵背后的宋系实力对抗
  反动书籍荡寇志里,对林冲和扈三娘进行了令人遐想的描写。还是在扈三娘大战陈丽卿那段。王英被杀后,林冲一直对扈三娘关怀有加,只是为了让扈三娘亲手报夫仇而没有助战杀陈丽卿。林扈配只不过武力强,形象好罢了,扈三娘没有根基,又与李逵有灭家之仇,怎么能和李逵背后的宋系实力对抗
  票兄对水浒的研究精神让兄弟敬佩!他日有缘,定当拜会请教.
  宋江叫人把扈三娘小心安全送回梁山叫老爹看管,肯定是动心了。因为正常的思路是将俘虏交给山寨老大处置,而不是交给自己的父亲。这些连李逵这样的粗人,甚至小喽罗都看得出。宋江是孝子,终身大事自然想起让他爹过目参祥,其二,也让老爹说合说合,堵众人之口。事实也是宋江的担忧是对的。他身居高位,好汉并不都拜服他。  接下来,坏事就该在李逵了,他血洗了扈家庄。本人觉得李逵极有可能是被人唆使才干下滔天罪行,这样宋江如何能和扈三娘结合呢?宋江心知肚明,所以他饶恕了弱智李逵的罪孽。  于是扈三娘她就完全变成了一件礼物,因为她是俘虏,喜欢她的人,她喜欢的人,都不重要了,宋江权衡的是把她送给谁,对梁山最有好处?于是王英浮出水面。作用有三:  一, 矬子上梁山时手下还有几百个小喽罗,有本钱。  二, 实现宋江给矬子的诺言。本来这个很好解决,依梁山的本性随便去抢个把女人很正常。  三, 给众人暗示,只要跟我宋江好,吃香的喝辣,女人都有。这是通常驾驭人的手段.。  最后宋江说:众头领都是媒人,今朝是个良辰吉日,贤妹与王英结为夫妇。这句话说的真好:众头领都是媒人了,除了王英,还有选择?而且无论婚嫁的是不是恰当,大家都有份。于是一朵鲜花插在了一堆垃圾上。  对于三娘来说,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但是新郎既然没得选择,那出嫁的时间总可以选择吧,总可以说自己老父刚死,未婚夫刚丧,家庭惨变实难从命。依梁山忠孝为本的思想,宋江大致应该会同意。但是我们可怜的三娘呢?羞答答的半推半就了。她身背着灭门的血海深仇,血还没有干,转眼她爽快的就嫁给了仇家自保,说她没心没肺还是轻的。  她答应出嫁的原因呢?一丈青见宋江义气深重,推却不得,两口儿只得拜谢了。什么义气深重?单从行为看,宋江和将潘金莲送给武大的大户财主一样的歹毒,甚至还有过之。他有什么权利支配一个女人的终身幸福?如果说是讲信用,那早在清风寨就可以将花荣妹妹给了王英呀,甚至在梁山众多好汉的家眷中找一个不就得了,何必等到现在,如果没有俘获扈三娘之类的女将,那他怎么会不会实现自己的诺言呢?宋江的行为就是明着欺负一个毫无背景的弱女子。这么虚伪的宋江,扈三娘还跟他谈什么义气深重。她倒是象周星驰版唐伯虎点秋香里的石榴,为了能出嫁什么都不顾。  
  扈三娘写得莫名奇妙,家里被杀光了都无所谓,就算放在现代也不会有这样的人吧,初看时还以为会暂时忍下以后找机会报复,结果却是没了下文
  靠,有趣!
  请教不敢。志同而已。瑜公写的妙文,该我请教你了呵呵。扈式悲剧是作为后人的我们无法理解的,正如我们永远不能原谅白龙庙里好汉们把黄文炳当牛肉吃一样。期待继续
  票兄:  白龙庙里好汉们把黄文炳当牛肉吃是宋江的阴谋.正是他的唆使,李逵才干下如此勾当。因为把黄文炳当牛肉吃很明显的道理就是古代异性兄弟的歃血为盟。只不过鲜血换成了人肉。只是同吃人肉这样的行为更残忍,但这样的结盟更牢固。
  票兄:白龙庙里好汉们把黄文炳当牛肉吃是宋江的阴谋.真是他的暗中唆使,李逵才大胆的把黄文炳当牛肉割吃。这其实是古代的异性兄弟间的歃血为盟。只是鲜血换成了人肉。但这样残忍的同吃人肉,结盟不是更牢固些!
  割黄文炳时宋江发了话,晁盖也发了话,众好汉见李逵当场残忍地割黄,没一个人有异色,因为他们把杀人吃肉当做了平常事。不论与阴谋唆使有无干系,这种对生命的漠视,把杀人放火当做家常便饭的残忍,是现代人无法理解的。这是水浒的编纂者自身的原因。延展至水浒中许多我们不能理解的东西,诸如对女性的歧视,歌颂强盗和强调忠君等等,我觉得都应该归结到编纂者身上,更确切地说,是时代背景造成了这一切。瑜公,我对否。
  票兄:  晁盖是没主见的人,这点宋江早看出来。杀人吃肉没有异议,是因为大家的劳累和杀伐都是因黄而起的,况且既然要做强盗杀人本就是常事和基本吗。至于诸如对女性的歧视,歌颂强盗和强调忠君等等,鄙人到不是想就杀人吃肉来延伸。这里纯讨论的是宋江的阴谋。  票兄说的时代背景造成了这一切,鄙人赞同。因为几百年后,现在的时代又会获得什么评价呢?估计也是感叹的多吧?
  结婚后,扈三娘死心塌地的跟着矬子王英,夫妻俩配合得很默契,王英斗盛本,扈三娘拍马舞刀,来助丈夫杀盛本。看到丈夫王英受伤与琼英,情急下骂出最恶毒的语言。她对王英倒是真心实意。  到最后,扈三娘的死很悲惨。夫妻二人,带领三千马军,投清溪路上来,正迎着郑彪,郑彪祭起金甲天神,手持降魔宝杵,从半空里打将下来,戳死王英。一丈青要报丈夫之仇,急赶将来,郑魔君歇住铁***,摸出一块镀金铜砖,劈面将扈三娘打死。她为蹩脚丈夫报仇而死,就不知道她怎么对得起惨死的父母,兄弟。这是什么人哪!最善良的为她着想,就只能是说她惨遭灭门后,心灵已经扭曲了,对未来怀着破罐子破摔的思想而苟且偷生。施大爷写女人着墨最多的就是扈三娘,暗地里整的最惨的也是她。  接着说说排位。扈三娘武艺出众是公认的,她的武艺甚至可以进入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上梁山后,不论是出战记录还是战功都有目共睹,可以说她为梁山军立下很大的功劳,但是最后她的排位呢?仅仅是地煞第二十三,无能丈夫王矮子排在她前面是男尊女卑的影响,但是她手下败将,被其阵上活捉的原官军将领、呼延灼的副手天目将彭?,排名地煞第七,同样她活捉的井木犴郝思文排在地煞第五,都高出她十几位。这就是很明显的歧视。或者就武艺言,宋江本想把她排高点,但是痛失亲人的扈三娘上梁山后对家人麻木的表现却让宋江心生感慨,这样的人确实不是梁山要拔高的类型。  在书中,扈三娘只是宋江手中一枚棋子,被宋江任意的摆布。她上梁山就已经注定了她遭人唾骂的悲剧一生。  
  瑜公高见!个人觉得单魏韩彭之流排位靠前,是此辈的身份所致。虽然武艺不高,比丁龚二虎强不了多少,然而他们是朝廷的代表,而且落草以后站队正确,大刀男和呼延地位显赫,他们的小弟,宋江自然不会轻视。稍加培养,便可收归己有,有什么理由不排的靠前些。
  扈三娘这个人物形象,会不会是像红楼梦里的那个赵姨娘那样,是源于施公被某位生活中的女性严重的伤害过,所以,才刻意的写成了这个样子
  作者:票非人 回复日期: 9:37:00 
  个人觉得单魏韩彭之流排位靠前,是此辈的身份所致。虽然武艺不高,比丁龚二虎强不了多少,然而他们是朝廷的代表,而且落草以后站队正确,大刀男和呼延地位显赫,他们的小弟,宋江自然不会轻视。稍加培养,便可收归己有,有什么理由不排的靠前些。    那确实!宋江在分化梁山的势力范围。他这么做,是以后接受招安做铺垫,获得更多的支持。这个以后会详细解释。  
  曹雪芹被谁伤害过?
  更新那
  应该说,水浒根本没有把扈三娘当女中豪杰来写,或者根本就没有把她当正面人物来写,她的情感、心理、欲望都无关痛痒,爱与恨、情与义的纠葛也那么无足轻重。连她的死都是那么的让人玩味,其他好汉的死都是正常的战争死亡,或身死疆场或重伤不治等,惟她夫妻二人死得不明不白,都是被神灵所灭,似乎在暗示扈三娘的行为引起人神共愤。  在梁山,不知道扈三娘每天都要面对着一个龌龊腌?男人,又要周旋玩笑于杀父仇人之间,是什么滋味?快乐?痛苦?当每晚王矮虎骑在她身上时,她会不会幻化出父母在血淋淋中绝望的目光,会不会想起未婚夫祝彪英俊而苍白的面容呢?恐怕只有施大爷知道。再爆个料:矮虎兄生理功能确实非常了得。  可怜能战佳人,到此一场春梦。这不正是水浒作者对扈三娘的一种歧视、谴责和讽刺吗?  水浒中的女人天生苦命。不论你是美丽的、善良的,还是***的,恶毒的,都没有好下场。扈三娘本来有一个和睦殷实的家,有爱护她的哥哥,有英勇的未婚夫,未来对这个妙龄少女来说如梦幻一般。千不该万不该她进入了水浒传,这本倡导男性至上写贼的书,她的才子佳人梦由此终结。  从另一方面说,水浒对扈三娘的塑造是成功的。她的复杂个性,曲折人生都是看点。人们为扈三娘感叹,为扈三娘鸣怨,为扈三娘谈论,为扈三娘牵挂,她的形象已经完全进入读者的心里。这才是真正的写书高手必备技巧。  
  瑜公是做什么工作的,上网发帖这么不规律
  再说说她的家庭:  如果在水浒中,给当时的各个家族评个文明家庭什么的话,扈家庄勉强可以算个。  扈家庄无疑是三个大庄中实力最弱的一个。没办法,只能是男女都习武,一方面抵御外来的侵犯。另一方面防备另两庄的挤压。即便如此,扈家庄依然危机四伏,最后只好把美少女三娘嫁到实力最强的祝家庄寻求保护。但在寻常生活中,扈家庄还是受到祝家庄的欺负。  因为梁山来进攻时,扈三娘被抓,祝家庄并没有什么紧急解救措施,仿佛生死不问。没奈何,为救人,扈成只好向梁山表达了投降之意。又见梁山实力雄厚,扈家庄马上就抛弃了祝家庄,依附了梁山。虽有骑墙的嫌疑,但也是正常生存法则。所以扈家庄没有逞强斗狠的欲望,他唯一的想法就是好好过日子。  事实上,扈家庄极可能是书香门第。两点可以说明:一是,扈三娘嫁给仇人虽然可恨,但是也可以看出扈太公家教规范而严格。扈三娘遵从的就是封建社会的“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的三从四德。按说她是习武的女人,性格上应有叛逆的一面,但是她依然紧守夫君,可以证明扈家庄家教极严。  二是,扈成来梁山军表达投降之意时,言语措辞非常得体。在庄破后,他逃到了西北军处,做了军官。按照书中介绍,扈成武艺寻常,能在西北军中做军官,定然说明扈成有其他能耐,或者就是有一定的文才吧。  宋江也应该知道了扈家庄是个书香门第,因此想,这个家底殷实,知书答理的大户就是他理想的岳父家庭,才想着要迎娶漂亮的扈三娘。  所以,如果在没有巨变的和平时期,扈家庄就是个文明家庭。  
  票兄,我是做市场的
所以没有充裕的休息时间
  这个文明家庭的说法,不太认同。分析的有些过分了呵呵。毕竟扈家庄人少力薄,在压力面前,没能保持气节,而是屈从强盗,背叛盟友兼庆家。一副市侩模样。
  有意思~
  票兄,从结局看,扈家庄不是一个好庄.但是如果没有战争,那种深藏在底部的柔弱和市侩怎么会表现出来?就是现在许多的文明家庭,如果放在那个时代未尝不是一个扈家庄的翻版.见笑了.
  最后聊聊扈三娘的绰号“一丈青”。一丈青可能是水浒中最费解的绰号,至今没有定论。  有学者就认为:古有一丈白以喻女色已老,故一丈青比喻扈三娘青春美丽,但没有确实的证据显得牵强。  在红楼梦出现过这个名字,“晴雯便冷不防欠身一把将他的手抓住,向枕边取了一丈青,向他手上乱戳”。《红楼梦鉴赏辞典》注释道:“一丈青:一种兼带挖耳的细长的簪子,一头尖细,一头较粗,顶端作小杓状。”但是清代的民俗名称会不会就是宋代的民俗名称呢?难以肯定。并且如果真是一个簪子,那扈三娘的这个绰号更捉摸不透。  还有一说法是一丈青就是指一种北方的大蛇,这种蛇长一丈余,色黑,常隐于草丛中,见人不跑反咄咄而进,非常可怕,当地百姓恶其名曰一丈青。青,即黑色。这么解释的话就是说她凶狠毒辣,这倒是跟施大爷的写法有些相似。  还有一种是从字面理解,绰号为“一丈青”,青可以解释为其美如春色,也可以说她喜欢穿青色,一丈极可能说的是她很高,也可能说她穿一身青显得很高。这个说法也可行,因为一般喜欢全身素色服饰的女人都不喜欢说话,在书中,扈三娘几乎没有说话,两者很相象。  可见绰号解释的分歧很多,本人倾向于说她很身材高,很内向,打斗凶狠等,不象是借绰号说她美丽。  其实本人对一丈青很同情,叹曰:卿本佳人,奈何从贼呀!!  
      作者:票非人 回复日期: 9:27:14 
    曹雪芹被谁伤害过?    
  他被女人伤害过.这里的女人不是特指,是泛指.
  病尉迟孙立    地勇星病尉迟孙立,原是登州兵马提辖,按照书中的思路,他大致相当现在的少校级别。一条竹节虎眼鞭,一杆点钢***,精熟弓马,武艺过人,相貌堂堂,端的好条大汉,江湖上人称“病尉迟”。上梁山后,是梁山第三十九条好汉,地煞第三位,为梁山马军小彪将兼远探出哨头领第二位。  孙立上梁山是被迫的。  
  在登州任职期间,弟妇顾大嫂的兄弟解珍、解宝兄弟被毛太公陷害,他在弟弟孙新、弟妇顾大嫂的胁迫劝告下,和众人联手劫了牢狱,救出了解家兄弟。完事后,只能上梁山入伙。到梁山时,孙立得知梁山人马正在攻打祝家庄,因他和祝家庄教师栾廷玉是同师兄弟,便打着登州兵马提辖的旗号打入祝家庄作内应,破了祝家庄。如此丰厚的投名状,自然得以成为梁山一员。这些可以看出孙立的上山是被胁迫的。现实中孙立是个喜欢平淡生活的居家男人。为什么呢?下面分析:
  期待ING
  讲到孙立啦
  首先从这件事的处理上,大致可以看出,孙立很重感情,甚至可以说感情细腻。当他听到弟媳妇有病时,马上就带着娘子来探视。而顾大嫂之所以敢用刀胁迫他,之后又敢挟持姆姆乐大娘子,更是清楚孙立感情上的柔软。另外,从书中的表述,乐和是个聪明伶俐的人,还精通音律,推想他的家庭断不会差,因此乐大娘子应属于大家闺秀一类,孙立没有公务时就在家毫无怨言的照顾好老婆,可以说是模范家庭。  既然说到模范家庭就再说点。施大爷对家庭生活描写甚少,如果不是情节需要,他根本不涉及家庭。在有限的家庭描写中,我们依然可以找到几个典型的好家庭。前面的林冲和林娘子,如果不是高公子的破坏,绝对是一个夫妻感情深厚的和谐家庭。再就是孙立和乐大娘子,彼此相敬如宾,属于幸福家庭。再以后的徐宁和他的娘子,也是难得的和睦,夫妻之间非常平等。这个以后详解。再往后就是张清和处女小妻子琼英,一个可贵的是:他们是自由恋爱,二个可爱是:一个青春帅气,一个美貌妙龄,真正的天作之合。他们的家庭直让人羡慕。据说这对小夫妻感情非常好,张清死时,小妻子正身怀六甲,闻之噩耗,小妻子忍住悲痛生下张清的骨肉,并将他抚养***,后终成大才。类似神雕侠侣的杨过母子,此是后话,不提。  
  楼主写的还不错~加油!就是太慢了哦,
  另一方面孙立为人清高,正直,交友慎重。孙立在登州几乎没朋友,人际关系很差。孙新和顾大嫂知道解氏兄弟被人诬陷危在旦夕时,一个反应是劫牢,而不是找哥哥孙立想办法,通过官场规则来解救。因为他们知道孙立正直,断不会做这等求人之事,他们知道孙立在登州虽为军官,却没有呼风唤雨的能耐,或者说根本没有关系网和保护伞。接下来或许更能证实以上的说法。  作为登州提辖,他主要职责是军队训练,督捕盗贼等等,照理应该和地方的司法、***部门搞好关系,起码也是相互熟悉。再者说,他的小舅子在牢里做事,为小舅子考虑他也应该时常去串门,跟节级什么的混个脸熟,让小舅子也工作得舒坦些呀。但是在书中,他要到牢里探视解氏兄弟时,管理牢房的包节级却道:“他自是营管,来我牢里,有何事干!休要开门!”可见军警关系非常疏远,根本不买帐。甚至孙提辖焦躁了打门。还引起包节级忿怒,便下亭心来准备理论。因此,孙立不与包节级这类人混在一起,说明他自视很高,不想圆滑处世,是个本分的军官。  
  又见更新啦
  真的很对不起大家
  再一方面,孙立是很沉稳可靠的人。当他决定要劫牢后,就完善孙新等的计划,人员分工、布置任务井井有条。整个计划进行得天衣无缝。这些是孙立的大致性格。他是个不错的领导、兄弟、丈夫。说他是性情闲散的居家男人应该不错。  在水浒中,孙立的武艺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单鞭大战五虎上将之一双鞭呼延灼;招安后,大战辽国先锋寇镇远中,他***、箭、鞭全面展示,招数精妙。这一仗是他在水浒中最精彩的一仗;在战田虎手下四威将之一方琼时,很快占得上风,后来敌阵中放暗箭射倒孙立战马,孙立仍然步战且不败,后花荣箭助,孙立一***结果;鞭打死飞虎大将军张威。生擒雷炯。等等。这样的战绩完全可以用显赫来形容。单从战功和本事讲,他完全可以进入梁山马军八骠骑。但是他却是地煞第三位,连天罡都没进去。为什么呢?  孙立位列地煞一直是水浒中一个千古悬案。论武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论战功,前面说了,孙立足进入梁山八骠前六;论智谋,在梁山进攻祝家庄屡屡受挫时,正是他以卧底反间搞掉这个强硬对手。论和宋江关系,孙立交的投名状就是打破祝家庄帮助宋江树立威信,居功至伟;论资质,孙立是堂堂登州的统兵提辖,在江湖上也是颇有名声,“病尉迟”可不是自封的,(这里的病做超过尉迟很多解)。论军事能力,邹润害怕官军,孙新说:“我的亲哥哥见做本州军马提辖。如今登州只有一个了得;几番草寇临城,都是他杀散了,到处闻名。”对比青州的盗贼山匪林立,也可以印证出孙立军事素养很高。参照梁山108人能有孙立这样的能力的人不多,就是天罡中不如他的也大有人在,为什么他不能进入天罡,还经常与黄信一起作为林冲或卢俊义的副将出战呢?  
  拜读!但感觉楼主挖掘不是太深!  比如宋江仅是一个小县城的押司,但好像全国都知道宋江仗义疏财。这是为什么?宋江一不是地主,二不是巨贾,为什么有那么多钱财。这说明什么?当时天下清平,无端蓄士,是什么目的?诗可言志,水浒中有宋江两首词,流露出宋江一开始就是倾向于招安的,也是这个目标,吸引了一大批梁山中的骨干。我想包括吴用,所以吴用应该没有什么野心。
  楼上的,你错了!宋江家是地主,不折不扣的地主。首先,宋江仗义疏财。这个财,还不是小财。一个普通的卖汤药的老头,宋江都能赠金子,赠给江湖好汉的,就更多的吓人。那么他的财产从哪来?做生意?不是。受贿?也不够。***只能有一个,那就是田产!宋江家有田园庄产,是原文交代过的,并且还养的起家人和雇工,具体可参看一百回本第九九回。宋家田庄的规模不大但也不小,其盈利可供家中设置专门的佛堂,试问,如果宋家余财不多,肯花钱在佛堂这个奢侈摆设上么?其次,宋江是个押司,属于县令的属吏。虽然自唐代以来,隋及以前的州县长官可以自辟属吏的制度已经取消,吏的选拔权理论上已经收归中央政府,但是实际操作中,县令的决定权仍然很大,中央的吏部不可能也做不到,把全国的吏统一调配。所以,县令仍旧在实际中拥有选拔属吏的权利。这种情况,在今天的底层***选拔任用中仍普遍存在。那么,县令选拔属吏,本着什么样的原则呢?属吏大多是办事员。什么人办事方便呢,自然是在县里有些名气的,有了名气,再加上县政府的鸡毛,才吃的开。宋江就是这样的人,县令选其为押司,正是考虑到宋家的雄厚的财力以及在县里的威望…
  票兄有理!很明显宋江结交朋友的基础是家中有田产,而且老父亲对其非常疼爱.那么让他可以随心所欲花钱的是:他得到了一些不义之财,象书中刘唐给他的金子等,在这以前恐怕是经常得到的,就类似现在的好处费.
  下面我们来进行分析。最主要的分析依据是祝家庄之战。  谁都知道,大凡要上山入伙的,必须要交投名状,和以往的社会划清界线。孙立拉着好几十人投奔梁山,没人引见。认识的人一个是锦豹子杨林,一个是火眼狻猊邓飞,一个是石将军石勇,但全是小角色,分量不够,引见的力度自然大打折扣,况且孙立还是军官身份,会不会引起梁山猜疑都难说,因此进不进得了梁山泊都成了大问题,即使接受也是地位低下。所以孙立知道必须设法让梁山泊相信自己入伙的诚意,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交一份满意的投名状,才能让梁山人放心。当他听到梁山久攻祝家庄不下时,大笑道:“我等众人来投大寨入夥,正没半分功劳。献此一条计,去打破祝家庄,为进身之报,如何?”这个大笑很能说明主动要求做内应的想法比较单纯,他只想到终于找到了一条路子可以进入梁山。接下来,作为军人的孙立最要考虑的是想一切办法打破祝家庄。兵者,诡道也。因此手段是否光彩纯洁,不是孙立考虑的。其他什么不择手段展示自己的能力、背叛好友要建功立业等,他考虑的不是很多,甚至完全没有想,如果有这些乱七八糟想法占据脑海,估计他不会这么开心大笑。而卧底反间之后造成的反作用更是他始料未及。  这一仗引起了宋江的特别注意。  他关注的是孙立献出的卧底反间计背后的故事。因为作为政客,宋江和孙立单纯的想法完全不同,他不会从纯军事角度看问题。他甚至看的是人性。  这个计策确实是条好计,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成功,并且相对于宋江赚秦明使用李代桃僵的毒辣,这条计策更显得智慧。以后,张清打入田虎内部,柴进打入方腊内部不能不说是受这条计策的影响。  
  孙立破祝氏,因为多了层和栾廷玉的关系,很为人诟病。原书没有交代栾廷玉的死因,甚至被杀与否都是个未知数,然而孙立此举,客观上毁了栾廷玉的前程是无可质疑的。央视版水浒作了发挥,描写孙立亲手射杀栾廷玉。我想,这既符合了水浒传的方向,也顺应了读者的阅读心理。反动书籍荡寇志里以此为把柄,对孙立等人进行了血腥的反攻倒算,因为他背弃了兄弟义气。这是荡寇志中唯一光明正大的反攻倒算理由,你们不是重视兄弟义气么,你孙立背叛同门师兄,我就要剐他,我就要灭你梁山………孙立排位之低,我认为,与触犯梁山兄弟义气的大忌讳,是分不开的
  确实很为扈三娘可惜,卿本佳人奈何从贼也就罢了,身负血海深仇嫁个好色猥琐之人也没看她表现出任何的不满和埋怨,简直就是个机器和木偶。为什么不找个机会跑了去找她哥哥扈成去呢。  
施耐庵估计受过什么刺激,写出来的女人要么淫妇要么无脑要么悍妇,而且绝大多数不得好死。扈三娘和林冲多么合适的一对阿,真是无语。  
我想宋江大肆资助罪犯人等可能是给自己留条后路,万一遇到什么问题可以避祸,而且可以借助杀人放火受诏安这条路重新上位。有宋一代对农民起义大多以诏安了事,所以有一部分人就走这条捷径了。  
孙立的问题主要出在水浒传这本书很可能不是施耐庵一个人完成的。从文字功底和情节安排上来看此书后半部分与前半部分差距极大。孙立的功劳基本上都是在征辽灭田虎时所立而在前半部分并不突出。  
水浒传征辽灭田虎王庆灭方腊很可能是后人伪作。而且不是一人伪作应该是逐渐添加的,最先加上去的应该是征方腊部分,然后才是征辽和灭田虎,最后才是王庆部分。这可以从征辽田虎王庆居然没有一个108将阵亡看出来,更可以从在征方腊前夕受降的奖励居然全部阵亡最后一个勇猛的孙安居然是暴卒看出来,另外值得一提就是把琼英交待成回家产子,很明显是为了能够衔接上征方腊才不得不做出的选择。而且征辽和田虎部分应该是一个人或者说一个时期补的,因为这两部分很明显的突出了孙立的战功。然后再加上王庆的部分,因为征田虎时招降的一些将领也出现在这部分里。  
能够佐证这几部分不是出自施耐庵之手的另外一个方面是这几部分描写了很多女将的戏份还加上了张清和琼英这一段儿女情长,这很明显不是老施的风格。  
基本上能够确定辽田虎王庆肯定是后加的,方腊部分有可能出自施耐庵之手但是不是的可能性要占到八成。我捉摸着原著要么没有写完要么就是写道招安就结束了。其他部分基本上属于狗尾续貂。
  不得不承认央视版的水浒传是难得的佳作,改编的也很成功,尤其是林冲之死和武松单臂擒方腊,基本上已经可以以假乱真了。  
  继续关注中
  作者:ldl_syh 回复日期: 14:30:51 
    不得不承认央视版的水浒传是难得的佳作,改编的也很成功,尤其是林冲之死和武松单臂擒方腊,基本上已经可以以假乱真了。  ````````````````````````````````````````````````````````````````````````````````````我觉得改编的一般,林冲之死是很大的败笔,电视的意思是什么,林冲想杀高俅报仇还是反对招安,报仇的话鲁智深提出杀回东京时为什么不答应,难道林冲不明白他老婆必死吗?再就是有了刺配牢城的事、梁山受气、火并王伦以及后来被排挤出领导层等事情,以林冲恐怕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吧。反对招安的意思倒是能表现出来,我当时看了就是觉得电视上的宋江更可恨了
  许文杰 (寒塘渡影)   注册   来自 宜兴  
  方腊为韩世忠所擒,正史中曾叙及之。况腊在睦州,不在杭州,其谬可知。元代水浒戏中有著名的《武松独手擒方腊》,事实上武松擒方腊的传说比鲁智深擒方腊要早 ,后京剧的武松单臂擒方腊(又称平江南)出自《后水浒》。   ·······································这可以看出来,这不是和林冲气死一样的改编,而是有着较为广泛的民间传说依据的     
  精彩,做个记号.
  不得不承认央视版的水浒传是难得的佳作,改编的也很成功,尤其是林冲之死和武松单臂擒方腊,基本上已经可以以假乱真了。      鄙人也不认同对林冲的改编。坦率的说林冲的人性并不好,甚至有分裂的倾向。我到是很不希望林冲不死在武松的怀里,而是死在战阵上。
  孙立的问题主要出在水浒传这本书很可能不是施耐庵一个人完成的。从文字功底和情节安排上来看此书后半部分与前半部分差距极大。孙立的功劳基本上都是在征辽灭田虎时所立而在前半部分并不突出。     水浒传征辽灭田虎王庆灭方腊很可能是后人伪作。而且不是一人伪作应该是逐渐添加的,最先加上去的应该是征方腊部分,然后才是征辽和灭田虎,最后才是王庆部分。这可以从征辽田虎王庆居然没有一个108将阵亡看出来,更可以从在征方腊前夕受降的奖励居然全部阵亡最后一个勇猛的孙安居然是暴卒看出来,另外值得一提就是把琼英交待成回家产子,很明显是为了能够衔接上征方腊才不得不做出的选择。而且征辽和田虎部分应该是一个人或者说一个时期补的,因为这两部分很明显的突出了孙立的战功。然后再加上王庆的部分,因为征田虎时招降的一些将领也出现在这部分里。     能够佐证这几部分不是出自施耐庵之手的另外一个方面是这几部分描写了很多女将的戏份还加上了张清和琼英这一段儿女情长,这很明显不是老施的风格。     基本上能够确定辽田虎王庆肯定是后加的,方腊部分有可能出自施耐庵之手但是不是的可能性要占到八成。我捉摸着原著要么没有写完要么就是写道招安就结束了。其他部分基本上属于狗尾续貂。        那确实!前后文风有相当的差异。但是说狗尾续貂有些牵强。鄙人认为后半部更有三国的影子。  另外 祝福各位新年快乐!
  计策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实施对象决定了孙立的命运。孙立之计成功最大的保障是必须利用同窗好友栾廷玉的友情和信任,也就是利用了栾廷玉的义气。因此孙立成功的代价是建立在丧失和出卖朋友之义的基础上。单从纯军事角度讲,这非但不是错过,而是大义灭亲。但在在当时梁山就行不通,因为这和梁山以忠义为本的思想背道而驰。  梁山好汉和兄弟之间的交往彼此都是很坦荡,很光明,很实诚,根本不会防范朋友之间会使诈。这就是义气。梁山靠什么将如此多桀骜不逊、舐血杀人、个性孤傲的好汉们团结在一起的?不就是受“义气”的驱使!手无缚鸡之力的宋江能够镇住这些魔头,就是因为他为人仗义,人人赞颂。因此孙立的出卖义气作为不能不引起宋江的注意和疑虑。  而加重加强宋江注意还有其他一些原因:  一,孙立的小集团达到8人。分别是:孙立、孙新、顾大嫂、解珍、解宝、邹渊、邹润、乐和。其中三人孙立、孙新、顾大嫂都颇有计谋。孙新策反了孙立大闹登州,谋划的很成功。顾大嫂是其中的主要帮手,作用明显,而且在东平府救史进时,担任过特务工作,反应敏捷。加上孙立的人望和武艺,登洲派实力非同寻常。  二,孙立主动献计打入祝家庄做梁山内应,虽然细致谋划的主要是吴用,但具体执行的是孙立,他要随时应付在祝家庄的突发事件,从孙立进庄后立即获得祝家庄的充分信任看,孙立自身应是临机反应敏捷、机智过人的。  三,孙立拖家带口实施计策很凶险,一着不慎,对梁山损失不大,他付出的是整个家庭。因此在狼窝里,他自己要小心又小心,还要时时注意内部不要出现漏洞和破绽。在祝家庄,孙立上下周旋得滴水不漏,显示城府极深。  这个小集团俨然集合了过人的智谋、强大的战斗力、积极的团结力,再加上孙立是个综合素质很高的能人,个人魅力、驾驭能力和可怕的城府都超出梁山中许多好汉,这些在梁山发展时期,无疑是股可怕的力量。  
  当时的发展中梁山大约有三股势力:一是晁盖等原从集团,人数大约在12人左右。二是宋江派系,人数大约在25人上下。三是散客,这伙人人数少,难成气候。  现在孙立集团的加入,在梁山就形成了第四股力量,这个集团原有8人,加上杨林、邓飞对孙立的投缘,集团人数已经达到10人。这不是小势力,力量隐然超过了原从集团,特别是他们的团结力,几乎没有离间的条件。这样的一个团队如能为我所用,谁不喜爱?但是孙立会甘心成为宋江的嫡系吗?或成为他重要的军事帮手、政治联盟吗?  显然宋江很犹豫。孙立清心寡欲,又不贪财好色,收买起来很困难,要获得他的真心就得付出真心实意的感情投资。但是孙立坑害同窗旧友的行为,让宋江产生了一个感觉:对朋友不义的人很难有忠诚。这样没有忠诚的人是不是值得感情投资那?宋江不得不掂量掂量,一方面宋江十分欣赏孙立的能力和本事,何尝不想完全并入自己的集团,加深他在梁山的根基呢?另一方面宋江又缺乏信心,对孙立忌惮,觉得即使对孙立推心置腹,也难保下一个出卖的对象就是自己呢?所以历史上造反的老大,都会选择一个头脑简单的莽汉做自己铁杆兄弟,贴身护卫,也不会选择聪明有城府的人整天跟在身边,做心腹。对于这类人,老大的选择只有两种:一,能用则利用,用完就杀。二,不能用,杀。  在这样复杂的心态下,孙立在梁山的前途就可想而知。  综上,宋江提防他是肯定的,对他有所限制也是必然的。但是排位偏低就一定是宋江压制的唯一结果吗?如果这么看,也太小瞧宋江了。孙立排地煞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  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他丧失了梁山好汉推崇的义气。  
  孙立作为朝廷命官,确实不了解江湖人士的义,特别是梁山的“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对朋友忠诚,不背叛、加害朋友,不对朋友耍什么心眼儿,不会为个人进身而出卖朋友利益。在梁山好汉的中,很多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义气行为,象武松、老鲁等,这才是好汉。而出卖朋友的一般都不得善终,象陆谦等。在梁山好汉看来,孙立的确不讲义气。这样的人在梁山很难有好的生存环境,好汉们是不屑与这样的人为友。失去民心,孙立恐怕连成为潜在的对手都算不上,自然就不是宋江压制对象。宋江在排位时肯定了解众好汉鄙视孙立的心态,他只是做了一件顺应民意的事,给孙立一个和能力不相称的位置,来安抚好汉们的心情、平衡众好汉的关系。至于安排解珍、解宝上天罡,那是带有离间瓦解这个团队,同时对直接打击孙立,而且表明了他和梁山好汉立场一致的目的。孙立位列地煞,只是他在梁山生存状态的真实反映。  孙立也不是没有救自己的办法,如果他有大智慧的话,他应该想办法劝降栾廷玉,或者是想办法保全栾廷玉的性命,其实,他应该知道破祝家庄和杀栾廷玉没有必然的联系,破祝家庄是他在梁山立足的基础,而保全栾廷玉是他在梁山生存环境的保证。从孙立对同学的零作为,可以看出孙立确实不讲义气,或者根本就不知道义气。宋江在破庄后,第一句话就是:只可惜了杀了栾廷玉那个好汉。宋江这句话未尝不是对孙立说的。  上梁山后,孙立仿佛明白了什么,不喜欢显山露水,也不喜欢争表功,不合群,过着明哲保身的生活。由于低调,反而保全性命,受招安后,孙立被封为武奕郎。征方腊后,仍回登洲任职。  送给孙立的结尾:  曾经以为我的家,是一张张的票根,撕开后展开旅程,投入另外一个陌生,这样飘荡多少天,这样孤单多少年,终于又回到起点,到现在我才发现。  哦~ 路过的人我早已忘记,经过的事已随风而去,驿动的心已渐渐平息,疲惫的我是否有缘,和你相依。  不知孙立终点又回到起点做何感想!  
  这贴沉了,唉
  lz的文章不错,期待卢俊义主仆俩
  各位大侠,新年快乐 身体健康!年后继续发贴.过年了  1
  过年好
  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楼主速速更新
  楼主太不仗义了,自己落草去了,就不管弟兄们的死活了.  
  期待更新,楼主加油啊  
  水浒帖留名,UP!
  高唐州之战    打胜祝家庄后,宋江开始真正执掌梁山的大权。但是对付一个小小的祝家庄竟然反反复复打了三次,宋江意识到祝家庄防卫系统确实值得学习,梁山应该加强军事建设和正规化步伐,梁山要打造成军事堡垒。  于是宋江开始对梁山进行正式的人员配置,一方面人尽其才,约束头领和宣布梁山朝着正规军方向发展;另方面该压制的压制,该重用的重用。  尽管有自己的私心杂念,但宋江的安排确实合理,让人挑不出毛病。  孙新、顾大嫂、时迁、石勇、乐和、朱贵,郑天寿、李立,这八人掌管东西南北四座酒店。这四家酒店是梁山的涉外接待处,相当于外交部。他们八个都是社交场合的常人,都基本胜任。且这几人是梁山的边缘人物,属于文职,本事有限,即使能接待拉拢一些英雄好汉,也不会拉帮结派,不存在对高层的危险。  一丈青王矮虎,后山下寨,金沙滩小寨,童威、童猛弟兄两个守把,鸭嘴滩小寨,邹渊、邹闰叔侄两个守把。这几个小寨是梁山的外围阵地,可守可走,他们的功能类似于军事缓冲区,如有强敌来犯时,起到测试了解对手实力、规模、目的等功能,这在稍后的呼延灼进犯时表现的很清楚,呼延灼的连环马一出,这些小寨就放弃了。根据他们能力以及在梁山的地位,即使对进犯之敌的接触造成了失败,也不会对梁山的士气产生大的影响。所以守护人员不必是梁山的主力军。  
  楼主更新要快啊
楼主快更新
  武松一节讲的极好,佩服!   留下脚印,明日再看.
  山前大路,黄信、燕顺部领马军下寨守护。解珍、解宝守把山前第一关。杜迁、宋万守把宛子城第二关。刘唐、穆弘守把大寨口第三关。这可看做是梁山的纵深阵地,一旦敌人进攻过了三关,梁山就危险了。所以这里的守护人员是梁山的基础力量。里面这几人在以后的排位中甚至出现在了天罡。  在梁山大排位后,山前南路第一关,解珍,解宝守把;第二关,鲁智深,武松守把;第三关,朱仝,雷横守把。守护这里的全是天罡,足见这里的重要性。现在,这些人的安排是现今梁山矮子里的高子,也可以说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阮家三雄守把山南水寨。阮家三雄是本地势力,一直掌管水寨,后上山的浔阳的三霸暂时不能对他们构成威胁。阮家三雄有点特立独行的个性,在梁山他们既不拉帮结派,也不煽风点火,一副置身事外的感觉。  吕方、郭盛、孙立、欧鹏、邓飞、杨林、白胜分调大寨八面,他们是大本营核心部分的外围屏障,拱卫中央的安排。这几个人本事一般,气势还可以。  花荣、秦明居旒山左寨内。林冲、戴宗居于山右寨内。李俊、李逵居于山前,张横、张顺居于山后。这些人可以看做是进入了政治局了,这样的安排一是他们的地位上升,二是他们全是宋江的亲信,走动方便。  晁盖、宋江、吴用居于山顶寨内。这里是梁山的核心区,他们几个是梁山的决策层,自然是住的最好,级别最高。  问题就出在他们的贴身守护,也就是中南海保镖:杨雄、石秀。  无论是之前三打祝家庄前,还是之后的排座次,守护中区的一直都是吕方、郭盛,此时由杨雄、石秀接任,做何解释呢?  这两人上山时可是晁盖要杀的人,这在两人心里不可能没有阴影,并且前面也分析过了,他们俩也并不是什么诚实君子。他们两个此时住在这儿,和晁盖低头不见抬头见,怎么都觉得别扭。  宋江这种安排,似有似无的向各位头领传达一个信息:梁山是宋江的梁山。  其它文职:孟康仍前监造战船。李应、杜兴蒋敬总管山寨钱粮金帛。陶宗旺、薜永监筑梁山泊内城垣雁台。侯健专管监造衣袍铠甲旌旗战袄。朱富,宋清提调筵宴。穆春、李云监造屋宇寨栅。萧让、金大坚掌管一应宾客书信公文。裴宣专管军政,司赏功罚罪。这些都是专业技术人才。各守责任。  总的来看,宋江的安排滴水不漏。颇有军事集团的味道。其中的猫腻也只有少数几人知道,只是晁盖天王的地位已经是岌岌可危。  另外从这里可以看出,施公具备一定的军事常识。  
  一直俗事缠身,难得清净呀.  
  留个记号
  高唐州之战起因的描写完全是文学爱好者写作的范本。  先是梁山大局渐渐安定下来时,各个职位都安排好后,  (注意:此时主持大局是宋江和吴用,天王只能旁听的份。)雷横来投;雷横为什么来投?他杀人了。他杀的什么人?知县的小情人。结果呢?知县定要他偿命。他是怎么跑掉的?朱仝放的。那么,朱仝私放重大杀人犯后呢?朱仝上下使透了钱,结果被发配沧州。  书中对这些情节的描写是娓娓道来,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情节其实是为了后面的高唐州之战做铺垫。雷横已经上山吃香的喝辣的怎么不能把义薄云天的朱仝也带上来快活呢?于是按照梁山好汉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朱仝理应也上来享受,于是他们就把这个标准强加给了朱仝,如果你拒绝,就是你还没看清世道的丑恶,总之就是一句话:我们都是为你好!是不是很熟悉的说法?  于是有了这个正大光明的理由,一切罪恶的勾当都无所谓,一切泯灭人性的计划都被洗刷得苍白平常。于是乎,一个天真活泼的稚童就被李大爷的大斧毫无顾忌的砍成两半。这样做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告诉朱仝:我们都是为你好!快上梁山。  李逵砍杀幼童应该是梁山最没有人性的行为。  连宋江和吴用都不愿意承担这样的恶名。书中交代:  只见吴用,雷横从侧首阁子里出来,望着朱仝便拜,说道:“兄长,望乞恕罪!皆是宋公明哥哥将令分付如此。若到山寨,自有分晓。”……这是吴用的解释,显然他将自己的责任推的一干二净,他说的意思是:这都是宋江的主意,他只是执行。  而宋江是怎么解释的呢?请看:宋江与朱仝陪话道:“前者杀了小衙内,不干我李逵之事;是军师吴学究因请兄长不肯上山,一时定的计策。今日既到山寨,便休记心,只顾同心协助,共兴大义,休教外人耻笑。”宋江的意思更明白:那个恶毒的计划是吴用自己一时定的计策,既是临时的计策,就没有跟他商量,所以他根本不知道。  当然这也只是两人的狗咬狗,因为有一句话隐约可以推断出,这个计策两人是商量过的。书中写道:  朱仝道:“如今做下这件事了,知府必然行移文书去郓城县追捉,拿我家小,如之奈何!”(朱仝明显很无奈,还在犹豫,或者说寻找拒绝的借口。)  吴学究道:“足下放心。此时多敢宋公明己都取宝眷在山上了。”(老吴对这套驾轻就熟,早就有预算。至于他不说晁盖而是宋江已经取宝眷,只是在暗示整个计划是宋江安排的。)  吴用既然如此肯定,可以说明,整个事件的全部过程宋江是心知肚明,而且朱仝上山后,他的家人就已经在梁山了,更说明宋江对朱仝上梁山有十足的把握,所以整个计划他是知道的。  这两人的真是一丘之貉,难分伯仲呀。  生性淡定的朱仝怎么可能会与李逵为伍?于是吴用将李逵留在了柴家庄。这是为高唐州之战埋下直接的引子。没多久,就出事了。  柴进的叔叔得罪了高俅的弟弟----高唐州最高长官高廉。高廉依仗高太尉之权势,令其妻舅殷天锡强占柴进之叔父柴皇城的花园、住宅。柴进闻讯,与李逵来到高唐州。李逵见殷天锡蛮横无理,一气之下,将殷天锡打死。柴进被捉,打入死囚牢。  高唐州的原因看似是权贵咬权贵,狗咬狗,内情并不简单。  
  水浒传这本小说对中国的影响颇大.消极面大过积极面.书中不务正业匪盗之气贯穿其中.更有甚者宋江之辈利用黑社会妄图提高自已的作法更被许多当今人士引用.用现代话说晃盖是个黑老大.白胜是鸡呜狗盗之辈.鲁达是个好打不平之人.真正值得同情的是林冲.该原谅的是武松.扬志.李逵是个草包.卢俊义算个正统人.而一些人本来就是贪图亨乐的强盗.这部书毒害了中国好几代少年人.其程度不亚于烟草之害流入中国.徒增许多肺癌患者.
  又见瑜公,握手。
  所谓的梁山地形,一直感觉跟反动书籍荡寇志里描写地形的手段、目的全一样,只不过是为了服从小说目的,与实际地理全无关系。因为,所谓的三关,压根就没发挥过什么效用,要么在水浒里固若金汤外人休想打破,要么就是在荡寇志里变成土鸡瓦狗,呵呵。一家言也。静待瑜公指正
  庆祝楼主继续
  喻公不更新的日子里,一直在听百家讲坛鲍鹏山的《新说水浒》,感觉鲍老师的分析与喻公的见解有异曲同工之妙
  票兄:梁山三关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险要雄关,他更大意识上是象征性的,或者说是对好汉们潜移默化的教育.一是,梁山已经不是单纯的土匪,而是准军事堡垒性质了.潜在的意义是:让原来的草莽收心,从而感觉自己是真正意义上的军人而自豪.二是,开始培养等级观念.梁山要发展不能真的是一律平等,必须有等级管理和约束,进而培养更大的荣誉感.梁山依下而上的关卡设立,明显带有好汉区分作用.越上的关卡重要性约强,地位也响应的提升.  
  《新说水浒》很具体细致,值得欣赏,鄙人也很喜欢.水浒真的有很多值得分析和推理的地方,到现在,我相信没有谁说,真正读懂了水浒.  
  柴家在北宋一代是第一高贵家族,远着说是龙子龙孙,属于老虎屁股摸不得。看柴进的作为就知道,但有作奸犯科之人,柴进都敢明着收留,而当地官府并不敢把他怎么样。这次柴进闹得并不是很大,一直在走程序,也没有过分,为什么高廉敢死整呢?  首先,殷天锡看中了柴皇城的花园、住宅就很可疑。柴皇城诺大的家院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出事,为何殷天锡一来就找茬呢?殷天锡即使是个混人,看见这么大的家院也知道来头不小呀,即使看中,他也会估摸着这是什么人的。如果真是什么权势巨大的贵族,弄不好偷鸡不成还折米呢。照想他回去后一定跟姐夫高廉商量了,说什么看中什么房子了,而高廉注定找了师爷什么的打听了情况。听说是柴家的,他心里犯了嘀咕,毕竟他家跟大宋皇家的关系特殊,万一逼急了,自己丢官可划不来。于是他向哥哥高俅说明情况,然后得到高俅的默许,于是他才敢要妻舅殷天锡妄为的。这是第一个猜想,由下到上的惹祸。  第二个猜想是:高廉来高唐州之前一定把高唐州的情况了解非常清楚,就象红楼梦的贾雨村上任时必须熟计什么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等一样,这些权贵家可是得罪不得。他定然知道了高唐州柴皇城的身份。于是上任之初就想高俅请求为官之道,例如如何安抚柴皇城等权贵世家。高俅在京城,没少听到官吏打柴家的小报告,估计猜想大宋皇帝历经几代后,对柴家已经不耐烦了,甚至对柴进的胆大妄为很恼火,所以暗示高廉冷淡处理,或者就便宜处之杀杀柴家威风,这是自上而下的指导意思。高廉只有得到这样的指示才会作出抢柴皇城宅院,进而收拾柴进。看看殷天锡说的话:“便有誓书铁券,我也不怕!--左右,与我打这厮!”高廉听到柴进说有誓书铁券后,还是说:这厮正是抗拒官府!左右!腕头加力,好生痛打!这两人不是傻子,应该知道誓书铁券的威力。  
  柴家在北宋一代是第一高贵家族,远着说是龙子龙孙,属于老虎屁股摸不得。看柴进的作为就知道,但有作奸犯科之人,柴进都敢明着收留,而当地官府并不敢把他怎么样。这次柴进闹得并不是很大,一直在走程序,也没有过分,为什么高廉敢死整呢?  首先,殷天锡看中了柴皇城的花园、住宅就很可疑。柴皇城诺大的家院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出事,为何殷天锡一来就找茬呢?殷天锡即使是个混人,看见这么大的家院也知道来头不小呀,即使看中,他也会估摸着这是什么人的。如果真是什么权势巨大的贵族,弄不好偷鸡不成还折米呢。照想他回去后一定跟姐夫高廉商量了,说什么看中什么房子了,而高廉注定找了师爷什么的打听了情况。听说是柴家的,他心里犯了嘀咕,毕竟他家跟大宋皇家的关系特殊,万一逼急了,自己丢官可划不来。于是他向哥哥高俅说明情况,然后得到高俅的默许,于是他才敢要妻舅殷天锡妄为的。这是第一个猜想,由下到上的惹祸。  第二个猜想是:高廉来高唐州之前一定把高唐州的情况了解非常清楚,就象红楼梦的贾雨村上任时必须熟计什么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等一样,这些权贵家可是得罪不得。他定然知道了高唐州柴皇城的身份。于是上任之初就想高俅请求为官之道,例如如何安抚柴皇城等权贵世家。高俅在京城,没少听到官吏打柴家的小报告,估计猜想大宋皇帝历经几代后,对柴家已经不耐烦了,甚至对柴进的胆大妄为很恼火,所以暗示高廉冷淡处理,或者就便宜处之杀杀柴家威风,这是自上而下的指导意思。高廉只有得到这样的指示才会作出抢柴皇城宅院,进而收拾柴进。看看殷天锡说的话:“便有誓书铁券,我也不怕!--左右,与我打这厮!”高廉听到柴进说有誓书铁券后,还是说:这厮正是抗拒官府!左右!腕头加力,好生痛打!这两人不是傻子,应该知道誓书铁券的威力。  
  更新啦!!沙发之
  高氏新兴,柴家没落,高之凌柴,固其宜也。只不过高廉之出场稍有突兀,仅一句“叔伯兄弟”,便生生造出一个厉害知州。
  其实很多观点以前看过的
  各位,有必要再介绍下誓书铁券:柴进的祖宗是大名鼎鼎的五代十国时期后周世宗柴荣。柴荣是本人非常钦佩的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军事上,他严明军纪,赏罚分明,又检阅禁军,裁汰老弱,选留精锐,又募天下壮士,选取优异。政治上,他严禁贪污,惩治失职官吏。经济上,招民开垦逃户荒田;颁《均田图》,大力发展经济等。世宗柴荣统治下的后周很快就雄霸一方,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改革及成就,为北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他有句名言:寡人如有三十年,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就凭这句话也可以看出的抱负和志向。  正当他东征西讨要结束分裂,统一天下时,天妒英才,在正欲乘胜进取幽州时,因病驾崩,终年仅三十九岁。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历史不可以假设,如果可以给他三十年时间,又何尝会有北宋政治上羸弱,军事上的溃败?有他在,燕云十六州又如何会被大宋视为噩梦?扯远了。  他死后,天下传给了年仅七岁的儿子柴宗训,致使赵匡胤篡位成功。赵匡胤或者是内心愧对待他如亲弟弟的柴荣,亦或者是为堵天下之口,于是给柴家颁发了丹书铁券。  据记载:在宋人笔记中说,赵匡胤在太庙寝殿的夹室里,镌立了一块七八尺高的石碑,名为“誓碑”,并规定,春秋庙祭及新天子即位,参拜列祖列宗后,礼官要奏请皇帝恭读誓词。这个仪式颇为神秘,皇帝默颂誓词时,身边只留一名不识字的小黄门官(太监),因而除了皇帝谁也不知道誓词的内容,直到金兵攻占开封以后,太庙遭洗劫,碑文才流传于世,一共三条:   1.柴(荣)氏子孙,有罪不得处以刑罚,纵然犯谋逆大罪,只可于狱中赐其自尽,不得在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2.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3.子孙有违此誓者,天必殛之。  这就是丹书铁券由来。看似很简单,却用意极深:一是避免过分张扬,束缚后世子孙的手脚;二是对后世子孙产生一种特殊的约束力。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三条一直在起作用。  第一条是历史上绝无仅有免死圣旨。  第二条为大宋重文轻武定下严律。他为大宋文化的强势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也是大宋为什么会涌现那么多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的原因。而文官政治让大宋一片繁荣。大宋认真负责地保护知识分子,让漫长中国封建历史丰富起来。   将柴家利益置于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之前,可以看出柴家的尊贵。有这个,谁还敢动柴家?  那时皇帝放个屁,底下的人也要战战兢兢的接着,何况誓书铁券是有莫大权力的,是皇权的象征。殷天锡高廉等能如此藐视,说明他们定有背后人的撑腰。牵涉到要侵犯皇权,撑腰的除了大宋皇帝,谁还有这个胆子?不过大宋皇帝也没有要杀死柴进的意思,只是要教训教训他,不要太过分,否则高廉真要报仇杀柴进,机会借口多的是。  所以柴进即使把丹书铁卷带在身上,同样还是会被抓,只是高廉等会另寻一个借口,比如丹书铁卷的真假等等。因为要整他的是大宋皇帝。  
      作者:许政天 回复日期: 20:15:09 
    其实很多观点以前看过的        很多观点我原来也看过,不然,不会去思考这部巨著的内涵.
  genxin ne
  俺小时候看的水浒
      现在重新再看楼主的研究
      果然有所收获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