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与创新精神,科学家、工程师与工匠精神
已有 3213 次阅读
|系统分类:
现在不少媒体开始讨论“工匠精神”。这多少算是一件好事情。多年来,人们对于工匠这个概念几乎没有什么认识,当然也主要是因为人们对于制造业在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缺乏清晰的认识。现在,人们开始意识到工业化、制造业与工匠之间关系密切而且复杂,至少人们开始看到,工匠的作用非同小可,而工匠精神更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工作态度与敬业精神。说起工匠,人们更多地是想起了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这样的形容词。不错,工匠精神中确实也包括了这样的内容。但是人们似乎不太关注、或者不太了解的是,工匠精神本身也包括着强烈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没有这样的创新,也不成其为工匠。中国木制建筑的“斗拱”,还有在木工中普遍采用的“榫卯”结构,都是中国工匠长期以来不断创新的结果。“斗拱”到了故宫的角楼,几乎已经是登峰造极。而榫卯结构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鲁班锁。虽然近代中国建筑中木制结构的情况已经不太普遍了,但这一行并没有完全消失。制造业中的任何一个专业或者行当,都需要这样既保留着传统技艺,同时仍在不断创新的工匠。创新这一项,并不只是科学家与工程师才可以做到的事情,工匠同样也可以做到。过去,我们大力提倡与推广技术革新与技术改造,这其实都是在一定程度上的创新。没有这种看上去不那么起眼的小的创新,那么能够带来突飞猛进的创新也不太可能在某一天突然降临。工匠如此,那么科学家与学者是不是也同样需要这样一种“工匠精神”呢?大约同样是非常需要的。工匠在他们的日常工作中,是不可以马虎一点的,是不允许穷对付一点的。那么在实验室里,在故纸堆中,难道不也是需要同样的精神吗?做实验,相关的实验条件也要按照严格的标准一丝不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也要精心观察、精心操作。任何一点马虎、不认真、穷对付,都不可能得到准确的结果。更不用说那种造假、蒙混、编造数据等恶劣的做法了。做科研是很琐碎的,在很大时间里,没有多少高大上,都是一些平常小事。有的时候,因为不太顺利,会让人心烦意乱、起急冒火,可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做好研究,又不得不耐着性子,忍受着这些不良情绪去精心做好自己的那点事情。这样的科学家,从工作的场景中,与工匠们又有多大的区别?需要阅读大量浩繁的文献的学者们,其实也是一样。那么多文献与资料,看到哪天是个头?其实几乎没有头。每天要做的就是去看、去翻阅。在很多时候,甚至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去阅读古文献档案,那些也同样是记录着琐碎事情的资料,是需要学者们在阅读中发现那些隐藏很深的珍贵的历史资料。阅读文献也是很痛苦的事情。不光要读汉语的,还要读外语的。不光要读近代的文献,也要读古代的文献。外语中也不是都只读英语的,其他语种的文献也都要读。像研究马克思手稿的学者,面对那些极其潦草、很难辨认字迹的学者,同样需要一点一点耐心地去读,去抠,去找,去想,弄清楚这些句子和段落到底是写的什么,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样的活儿有多少是会让人有着极大兴趣的?不能说没有,但看来并不太多。现在有的学者,只看过一两篇文献,就敢下笔胡抡。如此肤浅,如此轻率,实在让人难以置信。可是就是有不少人就是这么做的。由于他们所涉及的专业或者课题并不是为其他领域的人们所了解,所以他们这样的作品还很容易一鸣惊人。可是在这一鸣惊人的背后,到底都有着什么东西?他们对这些所谓一鸣惊人的东西有什么样的了解和研究,其实别人谁都不清楚,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有多大的分量。拿着这些东西去唬人,确实能在一段时间内达到某些目的。可是时间一长,经不起推敲,经不起追问,迟早都会露馅。***说,这种人吃亏在于不老实。不老实的人做不了好的工匠,也做不成合格的学者。真正的工匠,他们成功的因素只有一点,就是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的劳动,对待自己的产品,对待自己的技艺。不老实、耍花活,蒙得了一时,蒙不了一世。迟早倒霉的只能是他们自己。今天我们讲要发扬工匠精神,其实说的也是全社会的一种敬业精神。好的工匠必定敬业。好的科学家与工程师与学者,同样也必定非常敬业。没有敬业精神,做不成一个真正的工匠,也做不成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工程师与学者。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从事工程技术工作、从事学术研究的人们,大约首先应该用工匠的精神来要求自己、管住自己。或许有人说,我们不是匠人,我们从事的是创造性的劳动。这话不错,但创造性的劳动同样需要工匠精神,创造性的劳动并不是没有重复性的劳动。只是创造性的劳动是在某种程度的重复性劳动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真正地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来。忽视平凡的、重复性的,但同时又要求非常严谨与认真的劳动,是不太可能真正得到创新的闪光,也不太可能享受到创新的快乐的。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胡懋仁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9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