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舞团 胡椒醛的合成怎么合成? 种了一大堆 这...

The requested resource (//adhtml/index_ad_t.html) is not available
阅读模式:
1、胡椒 为胡椒科Piperaceae植物胡椒Piper nigrum L.
木质攀援藤本;茎、枝无毛,节显著膨大,常生小根。叶厚,近革质,阔卵形至卵状长圆形,稀有近圆形,长10-15厘米,宽5-9厘米,顶端短尖,基部圆,常稍偏斜,两面均无毛;叶脉5-7条,稀有9条,最上1对互生,离基1.5-3.5厘米从中脉发出,余者均自基出,最外1对极柔弱,网状脉明显; 叶柄长1-2厘米,无毛;叶鞘延长,长常为叶柄之半。花杂性,通常雌雄同株;花序与叶对生,短于叶或与叶等长;总花梗与叶柄近等长,无毛;苞片匙状长圆形,长3-3.5厘米,中部宽约0.8毫米,顶端阔而圆,与花序轴分离,呈浅杯状,狭长处与花序轴合生,仅边缘分离;雄蕊2枚,花药肾形,花丝粗短;子房球形,柱头3-4,稀有5。浆果球形,无柄,直径3-4毫米,成熟时红色,未成熟时干后变黑色。花期6-10月。
药材性状:
黑胡椒 呈球形,直径3~6mm。表面暗棕色或灰黑色,具明显网状皱纹,顶端有细小花柱残迹,基部有自果轴脱落的疤痕。外果皮较松浮而脆,易剥离。剥去外果皮,内果皮呈灰白色或淡黄白色。质坚硬,纵切面为淡黄棕色或黄白色、坚硬面稍带粉性的外胚乳,靠近顶端有细小的胚及胚乳。气芳香,有刺激性,味辛辣。气味均较白胡椒浓烈。
黑胡椒以粒大、饱满、色黑、皮皱、气味浓烈者为佳。
白胡椒 果实呈圆球形或略呈长圆球形,直径3~4mm。表面灰白色或淡黄白色,平滑而微有光泽,顶端稍平,并有微凹陷的小圆脐,基部有小凸起,可见明显的纵向脉10~14条,质坚硬,断面黄白色,粉性。手感质地较黑胡椒重,气味辛辣,但不及黑胡椒浓烈。
白胡椒商品中,习惯将泰国、印度等地所产称&洗水椒&或&暹椒&,其商品色略带棕黄;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所产则称&清水椒&,商品色略带青白。
白胡椒商品以粒圆、个大、质坚实、白色、气味浓烈者为佳。
混淆品种主要有:
白胡椒与黑胡椒在市场上一般不存在伪品与混淆品,但有小部分商家偶尔会将南五味子掺杂在黑胡椒里面进行交易。
南五味子 来源于Kadsura longipedunculata Finet et Gagnep.)种子,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径4~6mm。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干瘪,皱缩,果肉常紧贴于种子上。种子1~2,肾形,表面棕***,有光泽,种皮薄而脆。果肉气微,味微酸。
生态环境:
属热带温湿型植物。适生长于年平均温度22-28℃及年降雨量mm的地区。旬平均温度15℃时基本停止生长。苗期和定植初期需荫蔽,成龄期要阳光充足。蔓技攀枝生长,怕大风危害,宜选静风环境栽培。要求土层深厚、肥沃、通气、保水力强、微酸性的土壤,过湿或积水易发生水害和瘟病。胡椒多生长于隐蔽的树林中。
产地分布:
胡椒现己遍及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和福建等五省(区),其中海南省共有14个市县种植胡椒,主要集中在琼海、文昌、万宁、海口、定安和屯昌。海南胡椒产量占全国产量94%。
性味归经:辛,热。归胃、大肠经。
功效主治:温中,下气,消痰,解毒。治寒痰食积,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清水,泄泻,冷痢。并解食物毒。
主要成分:
据研究,胡椒果实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主要是吡咯烷类酰胺生物碱)、挥发油、有机酸、木脂素、酚类化合物和微量元素等。
有机酸主要包括:葵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罂酸、油酸、亚油酸、斑鸠菊酸、锦葵酸、苹婆酸等。
微量元素主要包括:Ca、Cu、Mn、Fe、Zn、Pb、Cd 等。
生物碱主要包括:胡椒碱、胡椒油碱 A、胡椒油碱 B、胡椒油碱C、胡椒林碱、胡椒新碱、胡椒油酸A等,其中含量最大且活性最高的是胡椒碱。
胡椒挥发油成分主要是一些不同结构的单萜类化合物、单萜类氧化物和倍半萜类化合物共约 50 种,其中含量较多的是:蒈烯、柠檬烯、可巴烯和石竹烯,在这些成分中石竹烯、3-蒈烯、&-水芹烯、胡椒烯、&-榄香烯、1-甲氧基-4-(2-丙烯基)苯、&-蒎烯、&-?草烯、&-荜澄茄烯等是胡椒的主要风味成分。
药理作用:
胡椒碱及其衍生物的降血脂作用
胡椒碱衍生物均有降血脂作用,10,20,40mg&kg-1胡椒碱甲酯明显抑制高胆因醇饲料所致的大白鼠血清TC,TG的升高和提***DL-C水平;20 mg&kg-1显著提高大白鼠血清LCAT的活性,有效地抑制Triton-WR-1339诱发的小鼠血清水平的升高;80mg&kg-1则显著降低诱发高胆因醇血症小鼠的血清TC的升高,提示胡椒碱甲酯降低血清TC的作用与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促进胆固醇的脂化和排泄有关。胡椒酸乙酯对高脂饲料所致的昆明品系小白鼠高血脂具有显著的对抗作用,胡椒酸甲酯的作用较显著,胡椒酸乙酯组虽不及胡椒酸甲酯,但也显示了一定的降血脂作用。
胡椒碱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胡椒碱是一种广谱抗惊厥药物,对多种实验性癫痫模型均有不同的对抗作用。虽然睡眠的机制和原发性癫痈的发病机制目前也未完全明了,但已知有很多物质参与睡眠的调节和抗惊厥,许多资料表明其发生可能与中枢神经递质含量有关。胡椒碱10、20和40mg&kg-1剂量,对小鼠自主活动无显著影响,但明显减少小鼠自主活动,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并且显著延长戊***钠诱发的小鼠睡眠时间,镇静睡眠作用都比2%聚山犁酯-80强,此作用剂量相关,且作用可能减少小鼠脑内5-HT的含量有关。不同剂量胡椒碱对多种实验性癫痫动物模型均有不同程度的对抗作用,对癫痫大发作模型MES,小发作动物模型Met和小鼠脑室注射(icv)KA形成的额叶性癫痫动物模型的对抗作用较强,但士的宁引起的强迫性惊厥3-巯基丙酸和兴奋性氨基酸引起的阵挛性惊厥均无明显的对抗作用。这可能明显增加小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5-HT的含量和明显降低Glu和Asp含量有关。由此可见胡椒碱对广谱选择性,有明显量效关系的抗惊厥药物之一。
胡椒碱的抑制胆结石的作用
目前关于胡椒有效成分与结石形成关系的研究尚不多。20世纪80年代Schweisinger等发现适量摄入乙醇可能通过影响胆汁酸合成和降低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抑制胆结石形成;近年来Moren又证实食物纤维能降低肥胖人群胆结石的发生率。最近李艇,祝学光等研究证明胡椒碱对高胆固醇饮食诱发的新西兰兔子实验性胆结石有预防和抑制作用。目前了解,在生理情况下,胡椒碱主要通过降低肝APN的表达及胆汁APN酶的活性抑制APN的促成石作用,而预防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止痛、消炎、抗溃疡的作用
胡椒根提取物,按1,2 g生药&kg-1,灌胃给药3 d,最后1d给药1 h后,于一侧正反两面涂一层二甲苯,2 h后处死小鼠,剪下两耳,测肿胀长度,结果表明,胡椒根醇提取物大剂量对小鼠耳肿胀有显著拮抗作用。
对SF-21细胞株的杀伤作用
早在20世纪初,HARVILL等报道黑胡椒(Piper nigrum L)果实中提取的胡椒碱,对家蝇(Musca domestica)的毒力比天然除虫菊酪粉剂还要强,但迄今为止,尚未见有关胡椒碱的离体昆虫毒理研究报道。最近研究证明用不同浓度的胡椒碱处理SF-21细胞,对SF-21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IC50)为95.37&g&ml-1,且毒性作用强度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强;胡椒碱浓度在10&g&ml-1以上时可诱发SF-21细胞形态学改变,表现为细胞呈多形性、细胞间有间隙、胞质内充满颗粒,以后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胞质出现空泡、染色质凝成粗大颗粒或无结构大块、大片细胞脱落、崩解、死亡;低浓度胡椒碱(5&g&ml-1)对SF-21细胞增殖没有影响,较高浓度胡椒碱(10、20、40&g&ml-1)则对SF-21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强度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去除药物作用后,受抑制的细胞又重新恢复生长、分裂。由此可见,胡椒碱对昆虫细胞有较强的毒性作用和生长抑制作用,可作为新型杀虫剂的功能物质。
胡椒碱是采用科学的工艺提取、浓缩了胡椒科植物的药物精华。它具有镇静安神、消炎止痛功能之外,更为明显的降血脂作用。有温中散寒、开胃下气、调五脏、壮肾气的作用,可以治疗癫痫、癌症、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风湿、白癜风、肥胖症,高脂血症和肠胃疾病。并促进药物的吸收、减少药物的用量,增强功效。胡椒碱是一种药物必需的原料和中间体。胡椒碱也可以作为香辛料添加剂,应用于酿酒和食品制造业。
【毒性】 胡椒碱给于大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348.6mg/kg。
生物学特性:
常绿藤本。茎长达5米许,多节,节处略膨大,幼枝略带肉质。叶互生,叶柄长1.5-3厘米,上面有浅槽;叶革质, 阔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8-16厘米,宽4-7厘米,先端尖,基部近圆形,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苍绿色,基出脉5-7条,在下面隆起。花单性,雌雄异株,或为杂性,成穗状花序,侧生茎节上;总花梗与叶柄等长,花穗长约 10厘米;每花有一盾状或杯状苞片,陷入花轴内,通常具侧生的小苞 片;无花被;雄蕊2,花丝短,花药2室;雌蕊子房圆形,1室,无花柱, 柱头3-5枚,有毛。浆果球形,直径4-5毫米,稠密排列,果?画柱状,幼时绿色,熟时红***。种子小。花期4-10 月。果期10月至次年4月。 
生长习性:
生长于荫蔽的树林中。生长慢,耐热、耐寒、耐旱、耐风、耐剪、易移植。不耐水涝。栽培土质以肥沃的砂质壤土为佳,排水、光照需良好。
胡椒怕积水,应选缓坡地、排水良好的平地和透水好的土壤种植。椒园面积不宜过大,一般3-5亩为宜。椒园最好为长方形,东西走向,周围营造防护林或保留原生林带。椒园应有排水系统,排除积水。椒园四周离防护林2米,离胡椒2.5米,挖大沟,沟宽约100厘米,深80厘米;园内约每隔15株设一条纵沟,宽60厘米,深50厘米;行间设小沟,使互相连通,以利排水,减少水害和病害。
先划出防护林带,接着深耕30厘米,除净园内树桩、树根、杂物等。坡度在5&以下的修大梯田,田面宽6米种二行。坡度有5&以上的修小梯田,种一行。梯田内侧挖一条小排水沟。在平地、缓坡地和大梯田,也可采用垄栽,有利于排水和防病。植穴宽80厘米,深60厘米,挖穴时表土和底土分开放置。曝晒一个月后回土,施充分腐熟、干净、细碎的有机肥30公斤,过磷酸钙0.25-0.5公斤,与表土充分混匀踏紧,做成土堆,准备定植。
提供胡椒攀缠生长的树叫活支柱。采用的活支柱有刺桐、厚皮树、牛尾棱、苹婆树、槟榔、椰子、菠萝蜜等。采用活支柱应注意修枝和施肥管理。
还有一种支柱是石柱。一般石柱茎部粗13-15厘米,端部粗10-12厘米,长约3米(包括入土部分70厘米)。且大小比较均匀。石柱靠近地面部分的直径如小于12厘米则容易被强台风刮断。
3.繁殖和育苗
采用优良插条定植,植株生长快,结果早,产量高,寿命长。
优良插条标准为:长度30-40厘米,5-7节;蔓龄4-6个月,粗0.6厘米以上;气根发达,且都是&生根&;插条顶端二节各带一个分枝和10-15片叶,腋芽发育饱满;没有病虫害和机械损伤。一般按整型的要求割下主蔓,立即按标准切取插条,切口要平滑,防止破裂。插条要边切边蘸水,置于阴凉处,准备育苗或直接定植。育苗的苗圃地宜选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砂质土壤。苗圃四周要挖排水沟,起畦高25厘米,宽1米,畦面要平整。育苗时按行距20厘米开成50&的斜面,在斜面上按株距10厘米排列插条,使气根紧贴土壤,插条顶端二节露出地面,盖土后压紧,随即淋足水和荫蔽,荫蔽度90%左右。常淋水保湿,直至成活。插条培育一个月左右便可出圃。
(1).栽植密度和时期。一般株行距2&2.5米。土壤肥沃可用2&3米,瘦瘠地可用2&2米。定植在春秋两季较为适宜。定植宜在阴天和晴天的下午进行。土壤湿度过大时不宜定植。
(2).定植方法。定植方向应与梯田的走向一致。定植时距柱20厘米,挖穴深30厘米,坡面成50&斜面,并压实。种单苗时,种苗对着柱放置;种双苗时,种苗对着柱呈&八字&形放置。每条种苗上端1-2节露出土面,种苗根系紧贴斜面,分布均匀,自然伸展,随即盖土压紧,在种苗两侧施腐熟的在机肥5公斤,然后再回土做成中间呈锅底形的土堆,盖草、遮荫和淋足定根水。荫蔽度80%-90%为宜。植后1-2天淋水一次,成活后淋水可逐渐减少。定植一年内都要保持荫蔽,切勿让太阳晒坏椒头,引起幼苗死亡。植后如有死株,要及时补种。椒苗抽出新蔓时,要及时栽支柱。此外,要注意松土、除草、施肥和绑蔓。
5..管理养护
(1)施肥管理
(a)幼龄椒施肥,应以含氮较多的水肥为主,配合有机肥和少量化肥,贯彻勤施薄施,生长旺季多施的原则。春季施有机肥和磷肥。每株施腐熟的牛粪堆肥30公斤,过磷酸钙0.5公斤,并结合施肥时进行扩穴改土。在植株两旁和椒头正面轮流穴施。初次肥穴在椒头一方,穴内壁离椒头60厘米,使肥穴和植穴连通。肥穴宽30厘米,长80-100厘米,深70厘米。施肥时选将表土回穴至一半,然后下肥,将表土和肥料充分混匀,回土时要压紧,并稍高出地面,以防肥穴积水。扩穴改土应在植株封顶放花前完成。
(b)生长正常期,每隔20-30天施水肥一次。水肥由人畜粪尿和绿叶沤制而成。一龄椒每次每株施2-3公斤。如果水肥浓度低,每担可加复合肥0.2公斤。水肥一般在植株正面和两旁轮换沟施。在每次割蔓前施一次质量较好的水肥和每株加强复合肥0.1公斤,以促进植株生长。冬季一般不宜施速效氮肥。应施钾肥和复合肥。每株0.1公斤,也可施火烧土,每株10-15公斤,以提高植株抗寒能力。
(c)结果树施肥:应根据胡椒开花结果的各个物候期对养分的需求进行。一般每个结果周期施肥4-5次。每株施肥量大致为:牛粪或堆肥30-40公斤,饼肥1公斤,水肥40-50公斤,尿素0.2-0.3公斤,过磷酸钙1.5公斤,氯化钾0.4公斤,复合肥1公斤。
(2)整型修剪
中国主要植椒区,一般采用留蔓6-8条,剪蔓4-5次的整型方法,植后2-3年封顶投产,产量较高。
中小椒抽生新蔓时,多余的芽和蔓要及时切除。结果椒顶部树冠过大和枝条过密时,必须把顶部的老弱枝和徒长枝剪除,外围过长的枝短截,保持树冠上下平衡,大小一致和通风透光,使其充分利用光能和减少病害的发生。
(3)绑蔓、摘花
中小椒及时绑蔓,能使气根发达和牢固地吸附于支柱上,在新蔓长出3-4节时,每隔10-15天绑蔓一次。用柔软的麻皮在蔓的节下将几条主蔓分布均匀地绑于支柱上,尽量使主蔓每节都紧贴于支柱上。在换柱的方向,主蔓间的距离要宽些,便于以后更换支柱,结果椒每年绑蔓1-2次,每隔50-60厘米用塑料绳绑一道。
胡椒一年四季都可开花结果。中小椒必须摘花,才能使植株正常生长。二龄植株,冠幅达120厘米以上时,可保留植株下部花穗,让其结果,但要加强施肥管理,才能保证植株正常生长。结果椒,在海南省一般留春花,湿度较低的地区,一般留春花、夏花。其他季节抽生的花穗,一律摘除。
胡椒怕积水。在雨季,必须及时做好椒园的排水工作。在干旱季节应及时灌水。最好采用喷灌,起畦栽培的,也可进行沟灌。沟灌水位不能超过垄沟的2/3,让其慢慢渗透。一般不宜采用淹灌,防止水害和病害传播。 
(一)胡椒瘟病
胡椒瘟病亦称胡椒基腐病、速衰病、黑水病,是世界胡椒种植区最重要的胡椒病害。1926年在印度桑德腊曼首次发现,以后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柬埔寨和南美与非洲的一些国家相继发生。在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多次发生大流行,造成胡椒大量减产和重病椒园被迫荒弃。我国海南省1960年首次大面积流行胡椒瘟病,摧毁了大片胡椒园;到1969年胡椒面积才恢复,但年又遭胡椒瘟病为害,78%的胡椒园又被此病摧毁,给我国胡椒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此病在广东、云南、广西的胡椒种植区也有发生。
症状:胡椒植株的根系、主蔓基部、枝蔓、叶、花、果都受侵害。以主蔓基部(称为胡椒头)受害造成的损害最大,常引起整株胡椒萎蔫和死亡。在主蔓基部离地面上下20cm已经木栓化的部位受害,染病初期外表无明显症状,当刮去外表皮时可见内皮层变黑,木质部呈浅褐色。纵剖主蔓见到木质部导管变黑,有褐色条纹向上下蔓延,病健交界处不明显。后期,外表皮变黑、腐烂、脱落,从腐烂的木质部流出黑色液体(黑水病因此得名),中柱分裂成一束松散的导管纤维。挖检病株,可见接近染病地下主蔓处的根系染病、变黑、腐烂,逐渐向根尖护展,而下层其他根系尚未受害,这与胡椒水害、肥害先从根尖开始坏死,以后大根腐烂的症状有明显区别。主蔓基部染病腐烂的植株,整个叶蓬变得无光泽,叶色暗淡,呈失水状,叶片凋萎和脱落。如天气干热,这类病株可在几天之内骤然青枯,最后和嫩蔓一起转为黑色,枯死的嫩蔓可一节一节地脱落。
在植株下层枝蔓上的叶片最先感病,开始为浅褐色或灰黑色水渍状斑点,斑点迅速扩大成黑褐色、圆形病斑,边缘呈放射状扩展,轮廓不明显,环境潮湿时在病叶背面长出白色霉状物,即病菌的菌丝和孢子囊。气候干燥时霉状物消失,病斑变成灰褐色,病叶最后脱落。嫩枝蔓染病皮层产生水渍状、墨绿色病痕,重病时一节一节的脱落。花序和果穗染病一般由顶端开始,产生水渍状斑,以后变黑、干枯。
病原:病菌是真菌,学名为辣椒疫霉和寄生疫霉。属藻状菌亚门,霜霉目。在中国胡椒种植区这两种疫霉菌的出现率大致相等,都是胡椒瘟病的主要致病菌。
侵染循环:两种疫霉病原菌均能在胡椒植株的病组织内和土壤中存活。含菌土壤、病(死)植株的病残组织及其它寄主植物均可提供初侵染菌源。病菌主要借流水(泾流水、灌溉水)和风雨传播,人、畜、农具、种苗和大蜗牛也能带菌传病。孢子囊或游动孢子的芽管可从寄主的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亦可直接穿入幼嫩组织,接种木栓化胡椒主蔓,潜育期15~20天,接种嫩叶或嫩蔓,潜育期2~5天。
流行规律:胡椒瘟病的流行与胡椒园的土壤类型、地形地势、栽培措施及当年的降雨情况有密切关系。一般土壤粘重、排水不良或低洼积水处发病早、病害重;反之土壤沙质、排水良好的病害轻。椒园集中,又无防护林,或换柱绑蔓时扭伤椒头,或雨天在病园除草,或不及时清除病株和喷药预防的胡椒园,在多雨年份,特别在台风多的年份常易发生流行。本病在1年中的发生的流行大致可分为中心病株(区)阶段、普遍蔓延阶段、严重发病大量死亡阶段和流行速度下降阶段。每年3~4月份开始在少数植株上发病,8~11月是瘟病流行时期。
防治方法:为控制胡椒瘟流行须采用农业措施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病措施。
1、农业预防措施
(1)选址建园 新建胡椒园要搞好土地规划和农田基本建设。即选择透水性好和易排水的土地种胡椒;胡椒园不宜过于集中,每个椒园面积以3~5亩为宜,四周种好防护林;园内要修好梯田或等高起畦,挖好环园排水沟和行间小排水沟,防止病菌借流水传播;低平地段筑土墩种椒。
(2)使用无病种苗 不在病园剪蔓作插条材料,并且应在无病的地块育苗。
(3)加强抚育管理 除草、施肥应在晴天进行,并注意不伤椒头和根系;适当修剪贴近地面的枝蔓,降低椒头湿度和减少下层叶片染病;及时培土使椒头高出地面,防止椒头积水和病菌随流水侵害椒头;及时清除园内的枯枝落叶和病、死的胡椒头;不偏施氮肥;椒园行间种植覆盖植物或用干草作死覆盖,以减少病菌流水传播和下雨时溅散传播。
(4)及时掌握病情,做好病区隔离 病害流行季节,特别是台风雨期,要派专人检查各园病情,一旦发现病株应及时施药防治,并封锁和隔离病区,禁止人畜进入,病区用过的农具不要带到无病园。田间管理时要先无病园,后病园。雨天土壤湿润时停止在病园除草、施肥等农事活动,以减少人为传播。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应对发病中心区(株)及周围植株喷施1%波尔多液,或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100倍液,并且用1%硫酸铜溶液或1%波尔多液喷洒病区的行间土壤。及时挖除病死植株,运出园外烧毁,病穴土壤要挖开暴晒或淋灌1%硫酸铜溶液消毒。
(二)胡椒细菌性叶斑病
胡椒细菌性叶斑病是胡椒种植区的重要病害之一。1962年在我国海南省的一些胡椒园
开始零星发生,1966年后此病逐渐普遍和严重。70年代初在海南省万宁县大面积流行,重病植株叶片落光,枝蔓干枯而失去生产能力,直至整株死亡。在一个重病农场,36个胡椒园的病株率73.8%,死株率35.5%,减产50%,给胡椒生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症状:此病在各龄胡椒园均有发生。以大、中椒发病较多,叶、枝、蔓、花序和果穗均受害,主要侵害老熟叶片。叶片染病初期产生水渍状病斑,几天后变成紫褐色、圆形或多角形病斑。病斑扩大,或多个病斑汇合成1个灰白色大病斑。病健交界处有1条紫褐色分界线,边缘有一***晕圈。在潮湿条件下叶背面病斑上出现细菌溢脓,干后变成一层明胶状的膜。枝蔓受害时病菌多从节间或伤口侵入,呈不规则形紫色病斑,剖开病枝可见导管变色。果穗染病初现紫褐色圆形病斑,后整个果穗变黑。叶、枝、花、果重病时均易脱落,而只剩下光秃的主蔓,最终主蔓也变干、枯死。本病原细菌除为害胡椒外,还侵染萎叶、?、假?等胡椒科植物。
病原:病菌是细菌,学名为蒌叶叶斑病黄单胞菌。菌体为短杆状,末端钝圆,大小为0.4~0.7um&1.0~2.4 um,单个或成双排列,有的3~5个排成短链,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反应。无芽孢,无荚膜,单根鞭毛极生。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培养7天,菌落圆形,直径1~2mm,表面光滑,闪光,边缘完整,乳酪状,稍凸起,半透明或不透明,有乳白带,无荧光色素。 该菌除侵害胡椒外,还能侵染蒌叶、假?、海南?。
侵染循环:本病在胡椒园内整年都存在。病组织上的干的细菌溢脓遇水溶解,借风雨吹送或水滴溅射传播,昆虫、人员作业也能传病。该菌通过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潜育期10~14天。
流行规律:在1年中,旱季雨水少,相对湿度低,田间只有零星病叶;雨季开始雨水增多,相对湿度高,露水大时,大量出现新病斑。病斑扩展迅速,一般在1次较大降雨过程后1个月左右会出现1个发病高峰,如出现短时期干旱,新侵染的病叶明显减少,病情下降,表现为1年内有多个发病峰期。降雨和高温度是本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条件,特别是台风雨的袭击给胡椒植株造成的大量损伤有利于病原细菌的传播和侵入,如果风后又遇到连续降雨,本病就会积流行。在土壤粘重、排水不良、株行距过密、空气湿度高的胡椒园容易发病。在没有防护林的胡椒园,特别在迎风面的植株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1、搞好胡椒园规划和基本建设 椒园不要过分集中,面积3~5亩为宜,四周种好防护林,挖好椒园内外的排水沟。
2、种植无病苗 严禁从病区引进种苗,培育和种植无病胡椒苗。
3、定期查病,及时消灭中心病株 雨季到来前应将园内感染细菌叶斑病的病叶全部摘除并集中烧毁,下雨后要及时检查,发现病株,及时摘除病叶,并用1%波尔多液或40%三乙膦酸铝(乙磷铝)可湿性粉剂100倍液喷射病株及其邻近植株,病株的地面要同时喷药消毒,连续喷施几次。对重病植株病叶太多、人工摘除困难的,可喷施1%硫酸铜液促使整株叶片脱落,然后增施肥料、适当遮荫,使期恢复生长。有些落叶严重,顶端枝蔓裸露的重病株,也可将上部枝蔓全部切除,留下1/2植株,然后增施肥料和加强抚管。在流行期对发病椒园可定期喷施波尔多液或乙磷铝药液,10~14天1次,连喷几次。
(三)胡椒花叶病
胡椒花叶病亦称胡椒病毒病,是胡椒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省(区)的胡椒园普遍发生此病。染病植株的株型矮小,生长势衰弱,其生长量只及正常植株的1/2~1/3,重病园的病株率高达80%~90%,造成干胡椒产量损失27~43%。
症状:本病一般表现两种类型的症状。一种是植株矮小,主蔓节间缩短,叶色斑驳、花叶,叶片皱缩,变厚、变小、变窄、畸形、卷曲,果穗短、果粒小且少、产量低;另一种是植株高度和叶片大小接受正常植株,只是顶部嫩叶变小或叶色浓淡不均,表现为普遍的花叶症状。
病原:病原是病毒,学名为黄瓜花叶病毒。该病毒的质粒球形,直径为27~30mm。黄瓜花叶病毒的寄主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花卉、庭院树木、杂草等在内的一些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已知侵染胡椒的黄瓜花叶病毒也能侵染假?、萎叶和假酸浆。
侵染循环:此病主要借带毒的插条(种苗)传播到新植的胡椒园。也可通过嫁接和蚜虫在椒园内传播。棉蚜和绣绒菊蚜是胡椒花叶病的两种主要传毒介体。据报道,棉蚜和绣绒菊蚜不能直接传毒给胡椒植株使其发病,而是要经过中间寄主假酸浆才能传病。已经证明机械汁液接种均不传病。
发病规律:由于胡椒生产主要靠用无性繁殖的插条苗作种苗,因此种有病园植株的切蔓繁殖的种苗,发病早且严重。一个椒园花叶病的流行强度与所用带毒种苗的数量有密切关系。另外,花叶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相关密切,特别是高温干旱期间割蔓繁殖,植株的生长和新梢抽发缓慢,加上高温干旱期蚜虫的发生数量多,有利于此病的传播、蔓延。
防治方法 :
1、加强产地检疫 严防病区繁育的种苗传入新的胡椒种植区。即使在有病地区,也不得从病株上切取枝蔓繁育种苗。
2、注意抚育管理 定植胡椒前要施足基肥,植后要定期追肥,新植园要经常检查及时补插荫蔽物,直到幼苗的枝蔓能荫蔽椒头时(约在第二次整型割蔓后),才能除去荫蔽物。割蔓,特别是植后第一次割蔓,宜在雨季的阴天进行,以利新枝蔓能快抽出和生长健壮;要避免在高温干旱天气割蔓。
3、清除病株 植后1~2年的幼龄期应定期检查,发现有花叶症状或矮缩的病株应挖除烧毁,然后及时用健壮种苗补植。成龄结果椒株如有表现明显花叶症状的枝条,应剪除病枝、增施水肥,以促使新梢抽发。
4、治蚜防病 在干旱季节和嫩梢多、有利蚜虫发生和传病时期,在蚜虫发生季节可喷施40%乐果乳油1000倍液等杀蚜虫药剂,铲除传毒蚜虫以控制花叶病蔓延。
(四)胡椒枯萎病
胡椒枯萎病又名慢性萎蔫病、慢性衰退病、黄化病,是仅次于胡椒瘟病的一种重要病害。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在印度尼西亚的邦加岛发生严重的黄化(枯萎)病,损失胡椒2200万株,损失率90%。印度因枯萎病损失10%的胡椒植株,圭西那损失30%,在马来西亚、文莱也造成严重损失。在巴西由腐皮镰刀菌引起的胡椒枯萎病比胡椒瘟病造成的损失更严重,是巴西胡椒生产中的第一大病害。近十年来,在我国海南省的文昌、琼海、万宁、儋州、琼中、白沙、乐东等县市和广东省湛江地区的一些胡椒园,也先后发生了胡椒枯萎病,多数是在结果的胡椒园发生,其分布地区比胡椒瘟病更广泛,其造成的胡椒植株的损失一般达5%~15%,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症状:染病植株的一般表现是叶子褪绿、变黄、生势不旺、植株矮缩,严重时整株呈萎蔫、衰退状。病株的地上部份,开始是部分叶片失去光泽,逐渐变黄,随后出现大多数叶片变黄;部分黄叶萎蔫、下垂、脱落、嫩枝回枯,花穗干缩;最终整株萎蔫、死亡。病株的地下部份,先是小根变色、腐烂,或靠近地表的茎基部略微变色,维管束开始变褐色;进而是侧根变黑、坏死;严重病株茎基部和主根腐烂、死亡,潮湿时在茎基部长出粉红色霉状物。
胡椒枯萎病与胡椒瘟病的区别在:有的胡椒瘟病株虽然也出现黄叶、萎蔫症状,但整株死亡迅速。而胡椒枯萎病从部分叶子变黄、萎蔫到整株死亡常持续半年到几年时间。有的枯萎病植株表现地上部一半枯死、而另一半仍存活,呈缓慢的衰退症状。胡椒瘟病株多半发生在离地面上下20厘米范围的主蔓上,接近染病地下主蔓处的根系染病、变黑、腐烂,逐渐向根系扩展,此时下层根系尚未受害;而胡椒枯萎病最先传染病是小根,以后逐渐向上蔓延。
病原菌是真菌,学名为腐皮镰孢和尖镰孢二种镰刀菌。有人报道镰刀菌和线虫复合侵染引起的胡椒枯萎病更为严重。
发生流行条件:气候及土壤因素均会影响病害发生。高温、干干湿湿的气候有利于本病的侵染和扩展。土壤PH在6以下,沙土或沙壤土,肥力低,排水不良,土壤结构疏松,下层土渗透性差以及线虫发生数量较多的田块,均有利于本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 :
1、注意选择植地,做好胡椒园排灌系统,既防土壤渍水、也防土壤干旱。
2、选用无病健苗种植。
3、合理施肥、施足基肥,增施有机肥,不偏施化肥。栽种时的底肥、特别是火烧土不要与根系接触;追肥时要用腐烂的有机肥以免发生肥害。
4、线虫数量多的胡椒园应施用杀线虫剂,减少线虫伤根、降低枯萎病发生率。
5、对枯萎病初发病株喷施和淋灌&灭菌灵&1:250倍液,每隔7-10天一次,连用3次。或淋灌40%多菌灵与福美双1:1:500倍液。
(五)胡椒根结线虫病
胡椒根结线虫病分布广泛,是世界胡椒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国海南、广东、广西、
云南和福建各胡椒种植区都有此病发生。被害植株的根系受到破坏,地上部出现生长停滞,
节间变短,叶片无光泽,变黄、萎蔫,落花落果,甚至整株死亡,幼龄胡椒受害尤为严重。
症状:胡椒的大根和小根都能被根结线虫寄生。根结线虫侵害根部,多数开始从根端侵入,在受害部位形成不规则形、大小不一的根瘤,多数呈球形。如果幼根生长点末遭侵害而继续生长时再受侵害而产生根瘤,常使被害根上的根瘤呈串球状。初形成的根瘤呈乳白色,后变成淡褐色或深褐色,最后呈黑褐色。旱季根瘤干枯开裂,雨季根瘤腐烂。
病原:胡椒根结线虫病的病原为根结线虫属的南方根结线虫和爪哇根线虫。该属线虫雌雄异体,世代重叠,终年均可为害。
雌虫:外形似梨状,有突出的&颈部&及膨大呈球形的&胴部&。体长0.8~1.0毫米,直径0.6毫米左右,固定生活于根瘤中。
雄虫:体细长,呈鳗状,具线虫标准形式。体长1.0~1.5毫米,暂时营游离生活于土壤中。
幼虫:第一期幼虫初孵化时暂在卵囊内,不久从卵囊端部外出,鳗状、无色透明,运动活泼,营暂时游离生活,能对寄主根部发动侵入。第二期幼虫是第一期幼虫侵入寄主根部组织后,即时脱皮而形成。第二期幼虫性***逐渐发育,&胴部&逐渐膨大形成梨状雌成虫,另一些雄性幼虫变成鳗状的雄成虫。
卵:卵椭圆形或卵圆形,长径0.09毫米,短径0.04毫米,无色透明,卵在卵囊内排列整齐,多数是纵行排列。
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和流行:根结线虫的分布广泛,寄主植物很多,据报道根结线虫的寄主有1700多种。在海南岛除为害胡椒外,还侵害香蕉、菠萝、番木瓜、番石榴、甘蔗、茶树、咖啡、可可、香茅、西瓜、辣椒、茄瓜、丝瓜、苦瓜等等,因此在种过根结线虫寄主植物的土地上种胡椒容易发生胡椒根结线虫病。在海南土壤中终年都可找到根结线虫的第一期幼虫,因此,寄主植物的被侵染也是终年发生的。第一期幼虫大多集中在寄主根系范围内及根围土壤中。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和流行与土壤类型,气候和栽培管理等有关。一般在勇气良好的砂质土中发生较严重,栽培管理差,缺乏肥料特别是缺乏有机肥,土壤干旱的椒园易发生,在旱季寄主地上部症状表现更明显、严重。
防治方法:
1、注意选地。避免选用前作(寄主)感病的地段培育胡椒苗或种植胡椒。选用无病种苗。
2、深翻土壤。开垦的胡椒园,在干旱季节将土壤深翻40厘米以上,反复翻晒2~3次。在近水源处,也可引水浸田两个月以上,排干水后再整地种胡椒。
3、加强抚育管理。进行厚复盖,多施腐熟的有机肥,采用深穴施肥,把胡椒根系引入到40厘米以下的土层。如果胡椒在苗期和幼龄期能得到良好的抚育管理,根系发达,生势旺盛,能增强植株对线虫的抵抗力,只要渡过幼龄期,成龄植株即便有根结线虫侵害,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和结果。在抚管过程中须适当施用磷、钾肥。
4、化学防治。通过施用适当的杀线虫剂或土壤熏蒸剂,如二溴氯丙烷熏蒸土壤、或用丰索磷、克线磷、涕灭威、丁硫克百威、米乐尔等处理土壤,可以收到一定的防治效果。最近新开发的一种杀线虫剂&杀线灵&在防治辣椒,香蕉上的根结线虫病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也可用来防治胡椒根结线虫病。
(六)胡椒的其它病害
1.胡椒炭疽病
胡椒炭疽病是一种分布广、又常见的胡椒病害。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所有胡椒种植区的每个胡椒园都有发生。主要侵害胡椒叶片,严重时引起大量落叶而影响生产。
症状:嫩叶染病初期产生暗绿色水渍状斑点,后病叶变黑、焦枯,严重时落叶。在老叶上多数在叶缘和叶尖产生灰褐色,后变成灰白色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大病斑,外围有黄晕,病斑上有众多小黑粒,常排列成同心轮纹。
病原:为真菌,学名盘长孢状刺盘孢,胡椒刺盘孢,属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分生孢子盘多在叶面斑上散生,直径100~250um。盘内有刚毛和短小的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单生,无色,椭圆形或圆筒形,有油点,大小为12.2um&4.0um。有性世代为围小丛壳。该菌生长的最适湿度25~30℃。分生孢子萌芽需要水膜和100%相对湿度。寄主范围广泛。
侵染循环:植株上的病叶或落地叶片提供侵染菌源,病菌孢子借风雨传播。落在叶面上的孢子在高湿条件下萌发、侵入,潜育期3~6天。新的病叶又产生孢子,再散播、为害,1年内有多次的再侵染。
发病条件:此病整年发生,在高温多雨季节流行。生长势差的植株或受风害损伤的叶片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加强施肥管理,增强植株抗病力。
流行期喷施1%波尔多液,或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每7-14天1次,连续喷施2-3次,可以控制此病的流行。
2、胡椒根腐病
症状:染病植株的地上部呈现生长停滞,叶片失绿、黄萎、脱落,严重时整株死亡。病株的根部(地下蔓和根)的表面有菌索、菌膜。根据受害根部的菌索、菌膜的颜色和形态特征可区分为红根腐病、褐根腐病和紫根腐病。
红根腐病 受传染的根部,表面粘有一层泥沙,用水洗湿根部和洗去泥沙后,可以看到根表有层红色至枣红色菌膜。
褐根腐病 病根表面粘着泥沙,凸凹不平、不易洗脱,其间有铁锈色绒状菌丝体和黑褐色薄而脆的菌膜,削去皮层,在木质部有蜂窝状褐纹。
紫根腐病 在主蔓基部,常见有紫色松软如海绵状的菌膜(子实体)紧贴着,病根表面不粘泥沙,但有密集的深紫色菌索覆盖着。
病原菌:为三种担子菌,分别为灵芝菌、层孔菌和卷担菌。
防治方法:
(1)开垦胡椒地时,要彻底清除染病的树头和树根。
(2)不宜采用易感病树种(如木麻黄、台湾相思、厚皮树、凤凰木等)作胡椒支柱或防护林树种。如用木支柱,应剥去树皮,埋入地下部分要用火烧使其炭化,或用煤焦油涂刷,最好采用石柱或钢筋水泥柱。用过的旧支柱柱要经过处理再使用。
(3)病株处理。小心将病株椒头周围的土壤挖开,用小刀刮去病部、曝晒2-3天或涂敷杀菌剂,填回新表土。重病树刮治处理后要适当修剪地上部的枝蔓和叶片。
3、胡椒线疫病
症状:病菌主要为害植株的低层叶片和枝蔓。枝叶感病后布满白色菌丝体。后期病叶变黑、干枯、脱落后被菌丝连结在一起悬挂在枝条上。
病原菌 为鲑色伏草菌。
防治方法:
(1)清除染病枝蔓、叶片并集中烧毁。
(2)病株及周围植株喷施1%波尔多液。
4、胡椒菌核病
症状:叶片受害后形成不规则形或多角形的黑褐色病斑,斑点较大,染病叶腐烂枯死,在病叶背面及枝条上,有白色蛛网状的菌丝体,菌丝体常将干枯的病叶和健叶粘联在一起。天气潮湿时在枯叶上产生一些直径不到1毫米的圆形褐色至黑色的小菌核。
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菌丝呈蛛网状,有隔膜,粗8~12微米,初期无色,呈锐角分枝,小枝与主枝连接处稍内缩,其上有横隔;老熟菌丝为黄褐色,呈直角分枝。
防治方法:
(1)加强抚育管理,避免过于密植和荫蔽,适当修剪贴近地面的枝叶,清除田间的枯枝落叶。
(2)化学防治,喷施波尔多液、多菌灵、代森锰锌、托布津等有一定防效。
5、胡椒藻斑病,又名红锈病。
症状:在被侵害叶片、枝蔓和果实上产生圆形、铁锈色的小斑点,其上长出红锈色毛毡状物,即寄生藻类的营养体和繁殖体。
病原 为寄生藻类。
防治方法:
(1)加强抚育管理,增施肥料,清除胡椒园内的枯枝落叶,集中烧毁。
(2)喷施波尔多液、多菌灵、代森锰锌等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在国外胡椒植区有危害胡椒果实、叶片、茎节和根系的重要害虫,如胡椒蛀果象甲和胡
椒蛀茎象甲,在我国胡椒上尚未发现。目前我国植区常见的胡椒害虫有粉蚧、盲蝽、蚜虫和刺蛾,给胡椒生产造成一定损失。
(一)粉蚧类
1、长尾粉蚧
该虫为害胡椒叶片及刚抽出的嫩梢,被害叶片长大后其上有持久的裉绿斑,幼小果实被害后停止生长、最后脱落。 该虫体长不超过3.5毫米,未对刺孔群有两根大的圆锥形刺及较多的三孔腺,有一条长于或等于体长的尾蜡丝,蜡丝向前渐变短,最短的几乎等于体宽的一半。
雌虫产卵于小卵囊中,若虫卵出后从卵囊爬出寻找合适的取食场所。20天后易于区分出雌、雄若虫,雄若虫聚集在一起,编织一个粗糙的茧,在其内变成具翅芽的静止不动的若虫,脱皮有具有十分发达的翅芽,约10-14天后,在茧中形成雄虫。雌若虫随着发育长大,分泌的蜡丝逐渐增多。该虫在胡椒叶上聚集成小群落,在海南岛4-6月旱季该虫的虫口密度大。随着雨季来临虫体被真菌大量寄生,虫口密度大大下降。
防治方法:(1)喷洒0.1%-0.3%乐果药液;(2)保护和利用瘿蚊、飘虫等天敌。
2、桔腺刺粉蚧及臀纹粉蚧
这两种粉蚧为害胡椒嫩梢和果穗。
桔腺刺粉蚧的雌成虫卵圆形,外被白色蜡质分泌物。桔臀纹粉蚧的雌成虫长椭圆形或宽橄榄形,虫体外被白色蜡粉。
这两粉蚧在旱季发生较多,雨季虫口密度显著下降。开始发生时有中心虫株,以后渐向四周扩散,不适当的喷施杀菌剂如波尔多液可引起它们的发生。
防治方法:(1)清除胡椒园内及周边的野生寄生刺桐,也不用刺桐作支柱;(2)喷射40%乐果500倍液。
该虫危害胡椒的根部,它的若虫和雌成虫生活于胡椒根部,胡椒植株受害后轻则生势衰退、造成减产,重则烂根整株死亡。
根粉蚧雌成虫椭圆形,体长2.5-3.5毫米,宽1.2-1.5毫米,背稍隆起,虫体呈紫色,但背面被白色蜡粉。雄成虫橄榄形,黄褐色,长1.0-1.3毫米,宽0.3毫米。
此虫以若虫在胡椒根部湿润土壤中越冬,翌年平3-4月为第一代成虫时期,6-7月为第二代成虫盛发期,世代重叠,一般完成一代约需60多天,卵期2-3天,若虫期50天,雌成虫寿命15天,雄成虫寿命3-4天。一般喜欢在茸草及灌木丛生、土壤肥沃疏松、富有机质和稍湿润的植地发生。主要靠蚂蚁传播。
防治:将对二氯苯撒埋入植株根旁离土表5厘米的土中有一定防效。
(二)丽绿刺蛾
幼虫吃食胡椒叶片,造成不规则的缺刻,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完。
成虫体长10-17毫米,翅展35-40毫米,翅绿色,胸部背面有一较大的褐斑,腹部及后翅***,前翅基部近前缘深褐色,近外缘有深褐色直线形阔带。卵椭圆形,扁平、光滑,淡黄绿色。幼虫体近长方形,老熟时体长约长25毫米,黄绿色,各节均生有4枚刺突,上生刺毛。蛹椭圆形,长约13毫米,茧壳坚硬,灰褐色。
此虫一年发生2-3代。卵期5-8天,幼虫共8龄历时27-53天,蛹期5-40天,成虫寿命3-10天。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卵产在叶背,聚生成块,呈鱼鳞状排列,上覆蜡质物。初孵幼虫具群集性,常数头聚集在叶背,从叶缘开始取食。老熟幼虫在藤蔓分叉处或在叶柄基部结茧化蛹,茧圆形、褐色。
防治方法:(1)人工摘除虫茧。(2)发生期喷洒90%敌百虫2000倍液、或80%敌敌畏2000倍液喷杀幼虫。
(三)腰果角盲蝽
腰果角盲蝽又名点腿锤角盲蝽、台湾刺盲蝽、茶蚊子。除为害胡椒外,还为害可可、腰果、番石榴、茶、红毛榴莲等。成虫和若虫吸食胡椒嫩梢及嫩叶组织,在被害部位产生多角形黑斑,最后呈干枯状。
雌成虫体长6.0毫米,体宽1.5毫米,长形,土***,头小,后缘黑褐色。雄成虫虫体稍小,体长5.2毫米,体宽1.2毫米,前胸背板黄褐色。卵近圆筒形,白***,长0.9毫米,宽0.2毫米。若虫共五龄,第1龄体长1.4毫米,长形,体红色,第3龄体长2.8毫米,体红色带土***,第5龄体长5.2毫米、长形、体土***稍带红色。成虫、若虫喜在隐蔽处本息,当受阳光照射时立即转移。
防治方法 (1)抚管时合理修剪使植株不致于过份荫蔽。(2)加强田间调查,及时除去带卵的枝叶,以降低下一代虫的密度。(3)发生量大时可喷洒80%敌敌畏2000倍液,或90%敌百虫1500倍液加以防治。
(四)桔二叉蚜
桔二叉蚜又名茶二叉蚜,除为害胡椒外,还为害茶、咖啡、可可、腰果、香蕉、菠萝等多种作物。其成虫、若虫均吸食胡椒的嫩梢、嫩叶及果的汁液,造成叶片卷曲、皱缩,嫩梢枯死,并诱发煤烟病。
有翅胎生雌成虫,体长1.6毫米,黑褐色,翅无色透明。无翅胎生雌成虫,体长约2毫米,近圆形,暗褐色或黑褐色。有翅雄蚜和无翅雄蚜均与它们的雌体相似。若虫外形与成虫相似,体长0.2-0.5毫米,无翅,浅棕色或淡***。
该虫1年发生10余代,以无翅蚜或老若虫在胡椒上越冬,次年3-4月开始取食为害嫩梢嫩叶。25℃左右和少雨是其最适宜的环境条件。雨水过多或气候干旱均不利于它的发生。
防治方法 (1)桔二叉蚜有多种重要天敌,应很好地加以保护和利用。(2)在冬春大量发生前或初发生时,喷施40%硫酸烟碱800-1000倍液,加入0.3%的肥皂可增加防效。在蚜虫大发生,可喷施2.5%功夫乳油倍液,24%灭多威(万灵)水剂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
三、生理性疾病
胡椒的生理性疾病包括各种营养元素的缺乏症、肥害、水害等生理异常现象。由于这类生理性疾病的表现常常容易与寄生性病害的症状相混淆,从而影响正确诊断这些病害的病因和影响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致影响到防治效果,因此,认识和掌握这类生理疾病的不同表现很有必要。
(一)营养缺乏症
1、缺氮:抽梢时缺氮,叶色变黄绿色,叶小,梢短,花穗短,稔实率低。叶老熟后缺氮,叶片均匀褪绿,常提早脱落,果实变小、早熟。但是氮素营养过量时,枝条徒长,叶片肥大,花穗发育不良、花量少,有时生理落果严重。
2、缺磷:刚老熟叶青绿色至暗绿色,叶尖和叶缘后坏死,根系生长不良,花穗发育不正常。
3、缺钾:较老叶尖端和叶缘组织坏死,质地变脆,还会发生枯顶现象。但钾素过量常引起植株缺镁。
4、缺镁:较老叶的叶缘、叶尖浅***,叶脉间变黄,主脉保持绿色,以后小脉间有坏死斑点,坏死斑点扩大汇合成坏死斑块。叶片脱落。缺镁植株落叶严重,只在枝条顶端有少量未成熟的缺绿叶片,果变小,落果,甚至出现枝条回枯脱节。高产胡椒园容易缺镁,可施用钙镁磷肥或硫酸镁加以纠正。
5、缺钙:较嫩叶片边缘褪绿,其上出现许多细小的棕色坏死斑点,坏死斑扩大,每个斑点周围有***晕圈。叶片背面主脉间有棕色坏死区,叶片过早脱落。有时蔓尖出现回枯。
6、缺锰:嫩叶脉间褪绿,后褪绿区由浅***变成棕***,叶脱落。
7、缺硫:嫩叶浅绿至银白色,后转为均匀的***,其上有大量坏死斑点,后叶尖形成黑色坏区,叶成熟前脱落,蔓顶回枯,植株生长矮缩。
8、缺铁:顶部2-3片嫩叶脉间褪绿,逐渐向下部叶片扩展。细小叶脉褪绿,而沿主脉仍为绿色条带。叶成熟前脱落,植株生长矮缩。
9、缺铜:?叶脉间褪绿,后扩展到包括叶脉在内的整个叶片。叶尖、叶缘形成暗褐色坏死斑点,下卷,脱叶,植株生长受阻。
(二)胡椒肥害
肥害轻的植株,嫩叶变白,叶尖、叶缘干枯变黑,成熟的叶片褪绿,枝蔓生长缓慢,吸收根根尖变黑、枯死。肥害严重植株,嫩叶萎蔫,根系变黑,腐烂,部分叶片脱落,枝蔓生长停滞,蔓节短缩,后期叶片枯黄,没有光泽。受害特别严重的植株,施肥的当天出现嫩叶失水、下垂,三天后叶片坏死、脱落,吸收根、侧根、大根及地下蔓腐烂。
(三)胡椒水害
水害植株的叶片失去光泽,顶部枝条停止生长,随后嫩叶、嫩枝脱落,严重时全株叶片变黄、脱落。挖检根部看到下层根系发黑、腐烂、有臭味。
1、病害 苗疫病:由真菌中的一种疫霉菌引起。以菌丝体及孢子附着于病叶残株上越冬,翌年4月浸染发生,5-8月气温高,育苗地过于荫蔽,通风条件较差,湿度大,低洼积水易发病。发病后叶呈半透明水渍状下垂。严重时,迅速蔓延至叶鞘和下层叶片,使全株叶片干枯而死。防治方法:选择排灌方便,通风条件较好,荫蔽度适中的地方育苗;播种前,用20%福尔马林溶液喷畦消毒;3-4月及时调节荫蔽度,搞好排水,增施草木灰;及时拔除病苗烧毁,再喷洒1∶1∶300波尔多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10天1次,连续2-3次。
叶斑枯病:由真菌中一种半知菌侵染叶片和叶鞘,终年发病。管理粗放,种植地过于曝晒或长期阴湿、积水,苗群长势差的情况下易发病,冬季干旱,霜冻后发病尤为严重。防治方法:结合割苗清除病株烧毁;保持适宜的荫蔽度,增施草木灰;冬旱适当喷水,促使植株健状;发病初期50%托布津或50%代森铵1000倍液,或50%胶体硫150倍液,每10天1次,至控制为止。
果疫病:俗称果腐病。由真菌中的一种藻状菌引起。多发生于高温多雨季节,植株密度大,荫蔽度高,低洼积水,养分积累不足的情况下。主要危害果实和果序,造成落果,甚至腐烂。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达50%以上。防治方法:每年10-11月收果后和翌年2-3月清除枯枝落叶,割除病、枯、弱苗,集中烧毁,控制合理植株密度,施含过磷酸钙的有机肥,并施1∶2-3的石灰、草木灰混合粉,每亩15-20公斤,促苗群健壮,增强抗病和抗寒力;春季挖排水沟,注意排除积水;幼果期把苗群分隔出通风道,改善通风条件;果实发病时,尽量提前收获加工;幼果期用1%福尔马林或0.2%高锰酸钾溶液每亩50公斤喷洒,或50%托布津或多菌灵1000倍液喷雾,每10 天1次,连喷2-3次。
2、虫害 黄潜蝇(钻心虫):以幼虫蛀食砂仁幼笋,使生长点停止生长或腐烂,造成枯心。干旱少雨季节或地势较高的植地发生较严重。防治方法:及时剪除被害幼笋,集中烧毁,加强检查,在成虫盛发期,卵盛孵期喷药,用40%乐果,每隔5-7天1次,连喷2-3次。
田鼠:主要是大板鼠。于每年4-8月为害砂仁花及果实。危害后花残缺不全,果实被咬碎,种子被吃光,严重影响产量。防治方法:可利用鼠夹、鼠笼于傍晚设置于砂仁地里进行人工捕杀;亦可用炒香的谷、糠或杂粮、炼熟的植物油及磷化锌以100∶3 ∶4拌匀,制成毒饵进行诱杀。
采收及加工:
胡椒成熟后,及时采收加工,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重要一环。
胡椒采用矮化栽培,种植后隔年就有收获;采用支柱栽培,随整型方法而异,一般植后3-5年便可收获。若人为控制放花,每年只收获1次;自然开花的,全年都有少量果实成熟。胡椒果实成熟的标志是果实变红,为了减少脱落和被鸟啄食,采收的标准是,当果穗上的果实转黄并有3-5粒变红时就可采收;过早采收会影响产量和质量。胡椒果实成熟不一致,要随熟随收,一般每隔7-10天采收一次,整个收获期采收5-6次。
胡椒的加工,分为黑胡椒和白胡椒两种。黑胡椒的加工:把鲜果直接晒干而成。将采收的鲜果放在席上曝晒3-4天,果皮皱缩时,就可以用木棒捶打脱粒,除去果梗杂物,以后再晒1-2天,便成商品黑胡椒。白胡椒的加工:白胡椒是除去果皮、果肉的胡椒籽晒干而成。加工过程有三:首先浸泡。将成熟的果穗放在竹箩、麻袋里、在流水中浸泡7-10天,直至果肉腐烂为止。其次洗涤。将已浸泡好的果实放入大木桶、竹箩或池中踩踏,然后用水冲洗,除去果皮、果肉、果梗等残物,直至洗净为止。再则干燥。将洗净的胡椒籽放在晒场或晒席上,晒3-5天至充分干燥为止。经过风选就可以装袋,成商品白胡椒。
炮制工艺:
胡椒:拣净杂质,筛去灰屑。用时打碎,或研成细粉。
储藏养护: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胡椒多作为食用香料使用,也常用于驱避玉米象、赤似谷盗和绿豆象等害虫。
本品为胡椒科植物胡椒的果实,又名味履支(段成式《西阳杂俎》),浮椒(《东医宝鉴》,玉椒(《通雅》)。
本品首载于《新修本草》,谓:&生西戎,形如鼠李子。调食用之,味甚辛辣。&《西阳杂俎》云:胡椒出摩伽国,呼为味履支。其苗蔓生,茎极柔弱,叶长寸半。有细条与叶齐,条上结子,两两相对。其叶晨开暮合,合则裹其子于叶中,形似汉椒,至辛辣。六月采。&《本草纲目》谓:&胡椒,今南番诸国及交?、滇南、海南诸地皆有之。蔓生,附树及作棚引之。叶如扁豆、山药辈。正月开黄白花,结椒累累,缠藤而生,状如梧桐子,亦无核,生青熟红,青者更辣。四月熟,五月采收,曝干乃皱。&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本品为胡椒科植物胡椒Piper nigrum L.的干燥近成熟或成熟果实。秋末至次春果实呈暗绿色时采收,晒干,为黑胡椒;果实变红时采收,用水浸渍数日,擦去果肉,晒干,为白胡椒。
【性状】黑胡椒 呈球形,直径3.5~5mm。表面黑褐色,具隆起网状皱纹,顶端有细小花柱残迹,基部有自果轴脱落的疤痕。质硬,外果皮可剥离,内果皮灰白色或淡***。断面黄白色,粉性,中有小空隙。气芳香,味辛辣。
白胡椒 表面灰白色或淡黄白色,平滑,顶端与基部间有多数浅色线状条纹。
【鉴别】 (1)黑胡椒粉末暗灰色。外果皮石细胞类方形、长方形或形状不规则,直径19~66&m,壁较厚。内果皮石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直径20~30&m;侧面观方形,壁一面薄。种皮细胞棕色,多角形,壁连珠状增厚。油细胞较少,类圆形,直径51~75&m。淀粉粒细小,常聚集成团块。
白胡椒粉末黄白色。种皮细胞、油细胞、淀粉粒同黑胡椒。
(2)取本品粉末少量,加硫酸1滴,显红色,渐变红棕色,后转棕褐色。
(3)取本品粉末0.5g,加无水乙醇5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胡椒碱对照品,置棕色量瓶中,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4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丙酮(7: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和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
【检查】水分 不得过14.0%(附录Ⅸ H第二法)。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77:2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43nm。理论板数按胡椒碱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胡椒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置棕色量瓶中,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20&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中粉约0.1g,精密称定,置50ml棕色量瓶中,加无水乙醇40ml,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20kHz)30分钟,放冷,加无水乙醇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置25ml棕色量瓶中,加无水乙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胡椒碱(C17H19NO3)不得少于3.3%。
【性味与归经】辛,热。归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温中散寒,下气,消痰。用于胃寒呕吐,腹痛泄泻,食欲不振,癫痫痰多。
【用法与用量】0.6~1.5g,研粉吞服。外用适量。
【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胡椒商品规格标准
本商品规格标准参照康美中药网e药谷胡椒品种交收标准。
本品呈球形,直径3-6mm,表面灰白色或淡黄白色,光滑,顶端与基部间有多数浅色线状条纹,断面黄白色,粉性,中有小空隙。气芳香,味辛辣。
一等品 交收替代品,干品堆积密度每升不小于700g。
二等品 交收标准品,干品堆积密度每升不小于650g,直径3.3mm以上者不得少于90.0%。
三等品 交收替代品,干品堆积密度每升不小于600g。
药材总体仍可作药用,但性状上与常规正常药材相比存在一种或多种缺陷,包含但不限于破碎果、黑果等,不得过4.0%,其中黑果不得过2.5%。
来源与规定不相符的有机杂质或无机杂质,如外果皮、果穗渣、沫子、枝、叶、杂草、沙石等,不得过0.5%。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S].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7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彩色图集(1995年版)[S].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4
[3]郑宏钧,詹亚华 主编.现代中药材鉴别手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第页.
[4]刘红,曾凡逵,赵建平,谭乐和.胡椒加工研究现状[J].中国调味品,-38+102.
[5]邬华松,杨建峰,林丽云.中国胡椒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科学,9-2480.
[6]韦琨,窦德强,裴玉萍,陈英杰.胡椒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与卡瓦胡椒的对比[J].中国中药杂志,-16.
[7]刘屏,索婧侠,于腾飞.胡椒碱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9.
[8]仝其根,黄少婷,周敏.提取分离胡椒油及胡椒碱的研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221+259.
[9]刘红,赵建平,谭乐和.胡椒碱的研究进展[J].中国调味品,-36.
[10]崔光志.胡椒、紫草对正常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与初生物质成分分析[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
[11]李祖光,高云芳,刘文涵.黑胡椒风味成分的研究[J].食品科学,-131.
本文为康美中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康美中药网&并附加超链接&.cn&,不允许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下以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若经发现,本站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本文为康美中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康美中药网&并附加超链接&.cn&,不允许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下以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若经发现,本站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