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怎么加速 急求贷款

救治心梗提速何如家喻户晓拍打急救
“我国每年新发急性心梗患者70万人,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95%的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疗”。而每年召开的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开到第19届,专家们还在坐论“急性心梗救治怎样提速”,依旧要求“患者突发心梗,拨打‘120’求救”,但又无法根治全国心梗患者250万而“医疗资源绝对不足”、“急性心梗诊疗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基层患者多,但救治理念更新慢,医疗水平落后”、“农村急救车缺乏”等诸多医救痼疾。英国医学期刊
5月3日公布的研究发现“医疗过错是美国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第3大死因”也警醒世人:切勿高估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却在求医呼救之际低估医疗过错致死的风险。而拍打肘窝内关能防治或自救心梗猝死等许多急症,且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北京全科医生杨俐称之为“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不下手命丧”;电影导演吴天明认定拍打急救“极有用----务必看----记记牢”,但令人痛惜的是,他翌日心梗不适却“知而不用”,坐等救护车送医反酿悲剧,以生命代价留给世人的特殊遗嘱堪称前车之鉴----
救治心梗提速何如家喻户晓拍打急救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统计,全国心梗患者有250万,而第19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还在就“我国95%的急性心梗患者错过了黄金救治时间”坐论“急性心梗救治怎样提速”(
5月3日健康报),“专家们集体”所“开处方”也令人痛感与现实脱节,大有杯水车薪贻误救治众多心梗患者性命之虞。
健康报报道举出“一个真实的成功救治病例”也无法一俊遮百丑,更无法掩饰并根治“患者从发病至呼叫救护车的时间平均为80分钟”、“基层患者多,但救治理念更新慢,医疗水平落后”,以及医救资源不足、水平参差不齐等沉疴痼疾。
5月6日健康报披露的安徽“农村急救车缺乏,急救半径超60公里”、“救护车都集中在城市”的现状更是一个缩影,凸显“急性心梗救治提速”流于空谈:对安徽省内8个市县急救现状的一项调查表明,2014年的急救呼叫量达42万人次,但实际出车量只有12.5万车次;很多县没有专门的急救机构,急救车辆配置严重不足,很多乡镇卫生院缺乏急救车辆,一些农村地区急救服务半径达到60公里~80公里,严重拉低了急救成功率……
去年5月,健康报根据第18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专家观点发表《急性心梗救治渴望“提速增效”》报道坦承,“我国每年新发急性心梗患者70万人,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急性心梗救治现状突出表现为救治少、救治慢、救治乱”,“在全国1200多家能开展介入治疗的医院中,只有30%的急性心梗患者得到有效治疗”,“我国急性心梗救治存在各自为政问题,缺乏主动组织的体系和网络”……
论坛专家认为“急性心梗黄金救治时间只有120分钟”,但另有专家观点和医学调查统计与此大相径庭,认为心梗发作的黄金有效急救时间只有4~6分钟,“超过6分钟者成功率仅为4%,10分钟以上者抢救成功的希望几乎为零”……
尽管专家和媒体都认为“对急性心梗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但“急性心梗救治怎样提速”尚属纸上谈兵,一年来不知已有多少万急性心梗患者在“我国急性心梗救治现状突出表现为救治少、救治慢、救治乱”、“救治理念更新慢,医疗水平落后”甚或在“急救车能在16.5分钟到达”延误救治下坐以待毙……
更令人惊诧发人深省的是,据新华社2015年6月报道,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聂绍平主任称“在过去的十年中,心肌梗死住院人数翻了5倍,但院内死亡率却没有改变”,“公众缺乏心梗的急救常识,没有抓住救命的‘黄金四分钟’”聂绍平还在同年7月18日光明日报发文指出,“急性心梗救治面临5大挑战”,显见急救心梗提速言易行难遥遥无期。
健康时报同年8月报道《我国心梗死亡率10年没降》则称,“急性心梗是我国人群的主要死因之一,尽管国家对其诊疗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幅投入,但患者的治疗结局却没有发生改善,十年来院内死亡率基本维持在10%到11%”,究其原因,“院前延误问题在过去十年间都没有得到任何改善”……
电影导演吴天明就因心肌梗塞救治延误而不幸去世。他感觉不舒服“想去医院看病”,但等急救车赶到打开房门,吴天明已无生命迹象;歼-15研制现场行政总指挥罗阳、上海高院副院长邹碧华突感胸痛不适,及时送医救治,竟都抢救无效;大连超越队球员王仁龙在训练慢跑时突感不适倒地,救护车送至医院抢救无效死亡。301医院医生张永刚胸闷阿斯发作,120做心肺复苏、朝阳医院及301医院抢救全然无效;山东医生蔡国栋做完第三台手术感觉胸口不舒服,近水楼台检查发现大面积心肌梗死,抢救两小时(120分钟)也无济于事;北京941路公交车司机杨勇突发心梗,急救车赶到将他送往附近的301医院也抢救无效,医生初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更应令人警醒的是,纵有定期体检也靠不住。据报道,吴天明“每年都有一次体检,各项指标都没有问题”;罗阳“每年都做体检,但没有发现心脏方面的问题”;邹碧华“每次体检,各项指标都没问题”,9月(生前3个月)体检还“一切正常”;王仁龙生前“体检并没有查出其它脑部或心脏的疾病”……
何况心梗会引发心源性猝死,慢说“公众缺乏心梗的急救常识,没有抓住救命的‘黄金四分钟’”,即便是各地的专业医疗救治也乏善可陈----
据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对将近5年间89例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急救分析,医务人员到达急救前死亡72例,急救后死亡17例,各占4/5和1/5。换言之,急救成功率为0。“超过6分钟者成功率仅为4%,10分钟以上者抢救成功的希望几乎为零”。
据2014年《中国急救医学》发表的《深圳市心源性猝死院前急救的调查分析》称,对2009年9月~2012年8月4762例心源性猝死病例统计分析,全市整体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率仅3.0%,出院生存仅3例。
据中国循环杂志报道,2012年,医疗急救系统确认了北京城区的9897例猝死,其中3/4的人在急救人员到达时没有了生命体征。在心原性猝死的1693人中,仅有11%的患者接受了心肺复苏。到达医院存活的患者仅4.2%,最终能活着出院的患者仅1.3%。
据原北京市朝阳区急救中心院前急救主治医师张元春自称,他“在从事十年急救工作中,只救回一个心脏呼吸骤停的病人”。
健康报曾发表第四军医大学专家的文章,明言溶栓术急救风险甚大,“病人心肌梗死后,会紧急做动脉导管插管溶栓术将血栓解除。栓塞解除后的数分钟内,由于心脏的缺血后再灌注产生的心肌损伤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危及生命”!
健康报2015年11月27日报道又披露,“2013年我国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45万例、心脏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8万例,且呈逐年增加趋势”,“部分患者在手术后仍有胸痛、胸闷、活动耐力下降、焦虑抑郁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去年11月曾报道指出:“在我国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上升的严峻形势下,针对不同级别的医院、不同级别的医生、不同严重程度病情的心肌梗死患者,如何有效降低心肌梗死病死率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据中国循环杂志今年1月报道,“一项最新分析表明,过去10年,在无条件进行PCI(导管技术介入治疗)的医院,静脉溶栓状况不理想,适宜接受静脉溶栓的心梗患者大多并未从中受益”,“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住院死亡率没有下降”……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坦承:面对“心血管病死亡率持续攀升,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控制不佳”的严峻现实,“我国投入的医疗资源却绝对不足,同时还存在相对浪费的现象,有效利用比较少,急性心梗诊疗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
胡大一多次指出,“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主要用于心脏事件发生后的急诊救治与器具或手术操作,反复住院、反复造影与介入治疗以及高手术费用,导致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及患者对医疗结果的困惑与不满”,“医生只觉手术很成功,但患者或比术前还难受”……
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曾在全国政协联组会上推荐《无效的医疗:手术刀下的谎言和药瓶里的欺骗》一书。书中对众多案例的剖析读来触目惊心。
例如,心导管检查做诊断“并不是完全无害的,当中有1%的几率出现严重并发症”,“大约每千位患者会有一位死于这种干预”,德国每年会有“650人成为这种导管的受害者”;“2003年,全德国心导管检查数量激增到65.5万次”,“德国心导管产业的年收入达到5.31亿欧元”,而瑞士导管“手术少了1/3,但死于心肌梗塞的几率却少上许多”。如果“免除这种危险的手术”,“医生就无利可图了”,“如果每年心导管检查少于1000次,心脏外科就等于没有利润,所以……要把心导管做到有利润为止”。
一项“对780位心血管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手术研究”结果是“术后七八年间,接受手术组的死亡率竟比未接受手术组还高”。旁路手术令人失望的原因:“旁路手术的致死率向来就是1%;在心肌上的操作可能会引发心肌梗塞(在研究中这种情况的发生率超过了6%);对血管的修补仅仅减轻了症状,却不能防止动脉硬化的恶化”。有专家指出,这项侵入性医疗手段昂贵,结果“非常令人失望,且发人深省,手术的费用和它的效果并没有必然的关系”。
1977年开发的球囊扩张术在德国大行其道,“2003年则达到不可思议的222668次。这可算是德国心导管产业最大的收入来源,平均做一次扩张术要3600欧元,一年就能累计出8亿多欧元”。德国有约8成的病例在球囊扩张术时会植入血管内支架,“其中有2~4成病例在几个月后,植入支架的血管部位就会故态复萌”,新的干预的“成功率就更小”,“所以手术后又需要手术”。“球囊手术根本不能降低心肌梗塞的风险”,“每5次球囊扩张术就有一次是在缺乏明确医学根据下进行的”!一位柏林医生在《柳叶刀》学刊发文指出:“许多心脏外科医生在乎的不是患者,而是自己的经济收入……”
在对920位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组做手术侵入性治疗和保守治疗的对比研究发现,“一年后,两组的存活率不相上下。在出院后的前几个月,情况则有所不同:手术患者发生心肌梗塞和死亡的几率是另一组的3~4倍”!
浙江金华医院网站对PCI(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通俗介绍大同小异,也令人惊悚:医生在患者手臂或腿部动脉上切个小口,慢慢把一根导管沿血管插到血管狭窄或堵塞处,给导管一端的收缩气囊充气,气囊外套的收缩金属网(支架)慢慢将血管狭窄处撑开,使血管重新畅通。但支架撑开会使内皮有小小破损,为打消血小板修补损伤,让血管内皮细胞慢慢长起来,就要服用抗血小板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需要一起吃至少1年。否则,血小板上去又会形成血栓,下一次手术可能更复杂。文章强调,“发作过一次心肌梗死,而再次心梗的危险是普通人的3到5倍。所以,一定不能忽视抗血小板的治疗”。
健康报报道《急性心梗救治怎样提速》举出“一个真实的成功救治病例”,却罔顾患者术后是否会再次心梗再做手术。但别忘记,去年10月25日胡大一教授在高铁上救助并一路陪护推进医院手术室抢救的突发心梗患者李翔就是安过两个支架,因擅自停药导致心梗复发的!
相比来看,拍打急救则简便易行,且能立竿见影,救人活命的事例越来越多,而且不胜枚举。
2014年10月31日,奔波于海内外推广拍打拉筋法多年的萧宏慈发表博文《》宣称:拍打自愈心血管病不是个案,而是成千上万,甚至上百万。仅仅医行天博客上登载的案例,就足以证明这是迄今为止全人类救治心血管病的最好办法,而非“之一”!其中上百案例是急救案例,很多人已经做过手术、搭了支架、***了起搏器,也有人临手术前因为拍打拉筋而取消了搭桥和安支架手术。所有这些患者都常年服药,但拍打拉筋后多数不吃药却效果更好。“用拍打急救心脏病猝死的案例,到目前我还没见到过一例失败的”。
例如,何绯在德国太极拳比赛场用拍打急救救了心脏病突发的长春队队员张群英,使他轻松加入团队比赛;(详见《拍打急救太极高手》)。
柳州医生马文玉用拍打急救使倒地猝死已无生命迹象的女大学生起死回生,而她在医院工作9年,用心肺复苏“没救活一例心脏猝死的”患者(详见:《猝死用拍打急救成功》)。
连11岁的柳州小学生钟颖玲用拍打急救也救了突发心梗的奶奶一命(详见《11岁小姑娘拍打急救心梗奶奶》)。
四川曹科富等人用拍打急救救活心梗或昏厥的5人(详见《曹老大趣谈(20)拍打急救5例心梗病人》)。
保加利亚人Lazarina在飞机上用拍打急救让不省人事的心脏病突发患者苏醒过来,并安抵达目的地(详见《老外空中拍打急救心脏病起死回生》.cn/s/blog_5dc946a60102w4pr.html)。
山西晋城大医院急诊科医生段伟生在爬山途中突发心脏病倒地,并非医生的刘凯军当即拍打急救使他转危为安,段医生坐起来对刘凯军感谢之余感叹:“我们西医离开医院什么也做不了。”(详见)
拍打肘窝简便易行人人可为,能防治或自救心梗猝死等许多急症。北京全科医生杨俐一再肯定拍打是防治和急救心梗猝死的“有效疗法”,“能使急救的位点前移”,“不但可以救命,还可以救人”,不会“延迟救治”,称之为“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不下手命丧”。
吴天明本应逃过心梗死劫:他当晚一见拍打急救心梗的文章就转发给友人,注明“极有用----务必看----记记牢!!!”并拜托“把它转寄出去,别把它存档!”,可惜他“闻道”未能“勤而行之”,翌日感到心区不适,也未记起用拍打自救。
吴天明“知而不用”拍打自救而是坐等救护车送医救治,结果以生命代价为世人留下特殊遗嘱:拍打急救心梗“极有用----务必看----记记牢!!!”。
各地媒体报道的这类悲剧重演只是冰山一角。这些悲剧不仅凸显“我国95%的急性心梗患者错过了黄金救治时间(120分钟)”之说责任错置,也让人看清专家所说的“黄金救治120分钟”是否真能普遍奏效----
例如,北京电视台曾播出“急诊室的真实故事”:76岁王老太太突感心口憋闷,坐急救车到阜外医院看急诊,不料在医院里心跳骤停,瞬间失去意识,护士、医生轮流按压急救,强心剂、加急血气检查、麻醉机纯氧供给、机器按压等手段用尽,抢救4小时徒劳一场。抢救的医生感叹:“我们的医学也没办法拯救所有的生命……”(详见:
3月10日,勉县男子汤润武因胸闷心慌去勉县医院看急诊,医生先让交检查费做心电图,病人等了18分钟栽倒在地,医生才赶来救治,汤润武却因心脏骤停身亡。
倘若“黄金救治120分钟”可以起死回生,救治汤润武应当绰绰有余,为何病人等了18分钟栽倒在地后,医院仅在“抢救30多分钟后宣布(患者)死亡”?
邹碧华突感“胸口疼”马上送进瑞金医院,做心电图检查贻误救治晕倒后才被送入抢救室,并在打强心针、压胸(心肺复苏)、抽血送化验处、切气管上呼吸机等系列抢救下躺在病床上含泪去世。
三级甲等的上海瑞金医院检查救治5个小时尚且抢救无效,更遑论各地众多中小医院救治水平参差不齐,不知有多少心梗患者也难逃死劫。
4月21日近18时,安徽广德县人民医院骨科医生杜勇因劳累过度倒在手术台旁。医生和护士将他抬上手术台抢救,医院所有精干力量陆续增援,并紧急请来专家会诊,“21时55分,杜勇经抢救无效永远离去……初步推测是心源性猝死”。(4月25日健康报)
5月6日晚10点,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张立新因突发心梗,经抢救无效去逝,年仅49岁。(5月11日健康报医生频道)
连医生心梗猝死接二连三,纵有近水楼台的救治之便,为何也一再抢救失败?
《》披露了鲜为人知的原因之一,北京集中了最优质的医疗资源,但医疗质量千差万别:对北京39家三甲医院400万住院患者的死亡分析发现,“绝大多数医院的医疗设施非常先进,医务人员的技术高超”,但“最好的医院和最差的医院的(急性)心梗住院死亡率差异达到了6倍”,前者住院死亡率2.37%,后者14.48%,平均为6.23%!
医学专家甚至无法解释,研究发现,2001~2011年,城市医院虽比农村医院拥有更先进的医疗设施和诊疗方案,医疗资源更有优势,但10年来为何带给心梗患者的健康效益平平,心梗患者“城乡医院住院死亡率无差别”。
何况专家宣称“我国心血管病患者数量增长趋势预计还有持续15年”,到2030年“中国心肌梗塞患者预计将增至2260万”,医院的级别不能反映医疗质量,现状是“中国心血管疾病诊疗质量低位徘徊”。以此诊疗质量救治,未来15年间不知还将贻误多少心梗患者的性命!
若用简便易行人人可为的拍打法急救,汤润武、邹碧华岂会均因医院诿过卸责的“心源性猝死”而非“检查救治失当”枉送性命?!杜勇岂会经医院所有精干力量近4小时“抢救无效永远离去”?!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北京“2015心梗救治日”活动上,身为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主席的心血管病专家霍勇指出,介入治疗技术和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是非常有效的技术,但是并没有彻底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情况,原因是大部分患者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整个社会层面上,只有5%的患者得到有效治疗,95%的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疗,这种延误甚至缺少最基本的治疗情况比比皆是……
健康报5月3日报道也称:“急性心梗黄金救治时间只有120分钟,而我国95%的急性心梗患者错过了黄金救治时间。”
即便1%的死亡率对医院或专家而言也是司空见惯无足轻重,但对心梗患者及其家庭而言,则是100%的“人财两空”!
要害问题在于:我国既有急救心梗“非常有效的技术”,为何迟迟“没有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情况”,甚至高达“95%的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疗”?为什么2014年中国心脏大会上权威人士还要呼吁“面对心血管疾病高发的严峻挑战,我们需要更多创新的防治技术与治疗手段较快地‘转化’用于临床实践”,要求“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心血管病防治策略和安全有效且负担得起的防治措施”?
“我国95%的急性心梗患者错过了黄金救治时间”不无言外之意,即责任并非医院救治不力,也非救治技术不佳,而是心梗患者咎由自取,即最近两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上专家强调和呼吁的“患者为什么在家等80分钟才呼救是值得反思的”,“急性心梗患者要有急救意识,胸痛要呼叫救护车”……
而不少西方医学博士则出书披露大多数公众忽略的内幕和真相:“医生对患者身体造成的伤害,有时候远远大于疾病。把身体健康完全寄希望于医生,是极端危险的。”《别让医生杀了你》一书列举美国卫生署的统计,在100名尸检证实为心脏病发作死亡的患者中,生前只有53人得到确诊,而在这些得到确诊的患者中,也只有半数得到正确的治疗。
5月3日,英国医学期刊公布《医疗过错是美国第3大死亡原因》令世人震惊: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发现,在美国,手术失误、药品种类计量错误等医疗不良事件每年大约导致25万人死亡,是美国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第三大死因……
这些游离于公众视野之外的严峻问题也警醒世人:切勿高估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却在寻求医疗救治时低估医疗过错也会致死的风险。
网上不乏有关医院印制的溶栓、急性心梗再灌注治疗,以及原卫生部推荐使用包括心脏介入手术诊疗在内的各种《医疗知情通知书》,上面明言患者及家属须知且须自担可能“危及生命”或“手术不成功”及患者知情“并未得到手术百分之百成功的许诺”等成串“潜在风险”;有些医院甚至写明:“经救治后即使出现残废或死亡,院方仍将按规定收取医疗费用,医院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患者或家属及单位同意治疗签字后,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后果自负,患者或家属及单位不得以任何经济或责任理由与院方纠缠……”
2014年2月“探讨溶栓治疗疗效”的一篇“临床研究”论文让人得以管窥对33例急性心梗患者的治疗过程及利害得失,溶栓的总成功率为81.8%(摘要)或84.8%(结果),死亡率为9%(摘要)或12.1%(结果);而非专家所说的“如果发现早,救治及时,成功率可以达到95%以上”。
据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报道,对2002年至2011年间61971例首次心梗后出院30天的患者中位随访3.5年研究分析发现,心梗后进行抗凝治疗,同时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出血和血栓形成事件风险增加。研究期间,29.2%的患者死亡,8.5%的患者发生出血事件,30%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
综上所述,坐等专家们研讨“急性心梗救治怎样提速”,“集体‘开处方’”依旧要求“患者突发心梗,拨打‘120’求救”,“一旦发病就应立刻停止任何活动,马上舌下含服1片硝酸甘油,并立即拨打急救***”,而专家明言“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时间的早晚,将直接决定患者救治的效果甚至成败”,却避而不提为何送医抢救无效的悲剧一再重演,让人不得不心存忌惮:心梗发作坐等送医救治未必能够确保活命,甚或不乏手术后心梗复发再次手术的诸多风险……
与其依从国内专家上述医嘱或坐等急性心梗救治提速,何如让拍打肘窝或内关部位防治或急救心梗之法家喻户晓,以便患者及其家人在胸痛不适之际先行试试拍打自救互救?
对此,国家无需大幅投入,但不该高度关注并责成有关部门宣传推广这一简便易行人人可为又安全有效的急救法,以此挽救数以百万计的难获有效医疗救治的急性心梗患者吗?
相关阅读链接:
拍打拉筋若纳入国家战略推广&
有望遏止心脑血管病高发态势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