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的图片和资料:
桃花源系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国家森林公园,国AAAA级风景名胜区。拥有157.55平方公里面积,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西南15公里的水溪附近,距常德市34公里。前面有滔滔不绝的沅江,后面是绵延起伏的武陵群峰,境内古树参天,修竹婷婷,寿藤缠绕,花草芬芳,有石阶曲径、亭台碑坊装点,宛若仙境。要居衡山、君山、岳麓山、张家界、猛洞河诸风景名胜中枢,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桃花源得以吞洞庭湖色,纳湘西灵秀,沐五溪奇照,揽武陵风光。集山川胜状和诗情画意于一体,熔寓言典故与乡风民俗于一炉。 编辑信息模块 中文名: 桃花源 别称: 世外桃源 所在地区: 湖南 常德 地理位置: 湖南省桃源县西南 保护级别: AAAA级景区 所属国家: 中国 著名景点: 桃花山牌坊、桃花溪、桃树林等
位置景界区划
地壳岩层地貌发育山川特征
水域溪流气候
森林植被古树名木野生动物大气质量地震影响
桃仙岭景区桃源山景区桃花山景区秦人村景区沅江风光带
5.1地壳岩层
5.2地貌发育
5.3山川特征
7.1森林植被
7.2古树名木
7.3野生动物
7.4大气质量
7.5地震影响
8.1桃仙岭景区
8.2桃源山景区
8.3桃花山景区
8.4秦人村景区
8.5沅江风光带
桃花源[湖南省常德市] - 简介
桃花源桃花源系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拥有157.55平方公里面积。其中“世外桃源”主体景区15.8平方公里,“武陵渔川”沅水风光带水域44.85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区96.9平方公里,主体景区包括桃花山、桃源山、秦人村、桃仙岭。风景资源16类。其中山峦、岩体、水体、河洲、洞穴、峡谷、天象、生物景观8类;标准景点95个,内部景界分布丘峦脊岭35条,峡谷19条,溪涧18条,水库池塘72口,涌泉32穴。总之,人文景观古老神秘,自然景观丰富多彩,内部景界幽奥秀美,外部景界雄浑壮阔。桃花源在历史上就是中国古代道教圣地之一,有第三十五洞天、第四十六福地的美誉。千百年来,桃花源咸集文人墨客,忙煞古今游人,陶渊明、孟浩然、王昌龄、王维、李白、杜牧、刘禹锡、韩愈、陆游、苏轼等都留下许多珍贵的墨迹。解放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视察桃花源、关心桃花源。日,***主席视察桃花源并题字。1990年以来,桃花源开始了规模宏大的修复开发高潮。修复开发后的桃花源,有神话故乡桃仙岭、道教圣地桃源山、洞天福地桃花山、世外桃源秦人村四大景区近百个景点。每年一届的桃花源游园会,是湖南省“三节两会”的重要活动之一。 桃花源[湖南省常德市] - 历史沿革
陶渊明桃花源这个名胜古迹,神洲大地家喻户晓,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诗并序》中描绘的“世外桃源”,环球之内尽人皆知,久负盛名的桃花源究竟在何处?权威工具书在有关“桃源山”条目的解释中明确指出,桃源山“在湖南省桃源县西南,下有桃源洞,又名秦人洞,白马洞”,是东晋陶渊明所记桃花源的遗址。公元前2000多年,桃花源风景区在三一九国道境内,风景幽寂,林壑优美。据传说,上古唐尧时,善卷先生由中原南下,隐居在与桃花源一水(沅江)相依,相距不足百里的今常德德山,这位虞舜以天下相让而受德高望重隐者,给湘沅之地带来了中原文化,人们把他隐居的山称为“德山”,因而民间流传有“常德德山山有德”之说,善卷先生晚年经桃花源到溆浦,寓居庐峰山,后又移居大酉山。常往来于两地,影响和教育两地人民。夏,商两代,这里属百濮,同朝时,周成王大封诸侯,封熊绎为楚子,楚国是子爵,姓熊,故有“熊楚”之称,楚国处于南荒,王化所不及,可以擅自开拓疆土,于是楚子侵占百濮,将这一带改为“黔中”,桃花源即在黔中境内。春秋后期,楚平王(公元前528-516年在位)在今桃源县境内筑了采菱城,从发掘出的采菱城遗址来看,桃花源这一带虽属南荒,但开发较早,文化相当发达。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今桃花源之地被纳入黔中郡,西汉初年改黔中郡为武陵郡。桃花源就在武陵郡的临沅县境内,当时叫乌头村。及至宋朝,桃花源得到了更大的开发与修复,成为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宋太祖(公元963年),朝庭把有名胜古迹的桃花源的沅江中下游两岸地域从武陵县析出,另置一县,并以“桃源”为县名。明代,桃花源时修时毁,时兴时废。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桃源住持道士尚维德在废墟上有所兴建。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刘禹锡所题“桃源佳致”碑。历经清代260多年,桃花源陆续得以修复,但远不如唐宋兴盛时期。清初,邑人罗其鼎倡修渊明祠(又名靖节祠),并于祠前种桃树。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桃源知县王增华倡修桃川宫书院于桃川宫附近,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桃源知县屈宜伸增筑桃川宫书院围墙。光绪十八年,知县余良栋重修渊明祠,并布置亭阁,按陶诗,记题名为问津亭,穷林桥,延至馆,水源亭,桃花潭,渔人进入处,豁然台,寻契亭,高举阁,渔人辞去处,即出亭,向路桥十二处。新中国成立后,***和人民政府非常重视桃花源的保护,修复和开发。1959年,湖南省公布桃花源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湖南省政府公布桃花源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列入省十大风景名胜区之内,省文化部门拨款40万元,修复高举阁,1990年竣工。桃花源虽经文化大革命期间损毁,到20世纪80年代末,已经展现出自明,清以来没有过的新规模,新容貌,新活力和新意境。从1991年至1997年,这7年成为桃花源历史上修复开发的又一鼎盛时期。2001年,桃花源风景名胜区已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保护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示范单位。 桃花源[湖南省常德市] - 发展
1990年以来,桃花源开始了规模宏大的修复开发高潮。修复开发后的桃花源&,有神话故乡桃仙岭、道教圣地桃源山、洞天福地桃花山、世外桃源秦人村四大景区近百个景点。每年一届的桃花源游园会,是湖南省“三节两会”的重要活动之一。
桃花源这个名胜古迹,神州大地家喻户晓,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诗并序》中描绘的“世外桃源”,环球之内尽人皆知。久负盛名的桃花源究竟在何处?权威工具书《辞海》在有关“桃源山”条目的解释中明确指出,桃源山“在湖南省桃源县西南。下有桃源洞,又名秦人洞,白马洞“,是东晋陶渊明所记桃花源的遗址。”
由于陶渊明《桃花源诗并序》的深远影响,凡唐之著名诗人,文学家,士宦,道人等,对桃源山,桃源洞,桃源观几乎都向往顷心向往。据史记记载,在桃花源留下诗文的唐代名人多达四。五十名,其中有:孟浩然。张旭。王维。李白。刘长卿,刘禹锡。王昌龄,李群玉等。及至宋朝,桃花源得到了更大的开发与修复,成为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宋太祖(公元963年),朝廷把有名胜古迹的桃花源的沅江中下游两岸地域从武陵县析出,另置一县,并以“桃源“为县名。其后不久,朗州改名为鼎州,桃源县境内桃花源遂属鼎城州。(公元1165年),鼎州改为常德府,桃源县及所辖桃花源随之属常德府,从宋初开始,桃花源大兴土木,广建道观。淳化元年(公元990年),朗州官奉诏修建五百仙人阁,竣工后命令名为望仙阁。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宋徵宗亲赐“桃川万寿宫“匾额。
新中国成立后,***和人民政府非常重视桃花源的保护。修复和开发。1959年,湖南省公布桃花源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湖南省文物部门拨款修整穷林桥。玩月亭等建筑,并对桃花源其它古迹进行了修缮和油漆,1973年省文化部门也拨款修复桃花山牌坊,蹑风亭。集贤祠等建筑。1975年,桃花源文物管理所恢复。1976年重修桃花观山门。1977年县政府拨款建桃源佳致碑。1982年月日983年省文化部门拨款修复水源亭,新建碑廊,并将历代碑刻17方移至碑廊迈内。1983年春,县委。县政府组织县直单位各级干部在桃花源种桃一星期共种4310株。1984年省水电拨款十万元,建怡然桥。1986年整修游路,再度维修蹑风亭。穷林桥筹建秦人宅宾馆。1988年湖南省政府公布桃花源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列入省十大风景名胜区之内。省文化部门拨款40万元,修复高举阁。1990年竣工。桃花源虽经文化大革命期间损毁,到20世纪80年代末,已经展现出自明。清以来没有过的新规模,新容貌。新活力和新意境。
当时代步伐迈进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盛世春风吹绿了桃花源这方神奇的山水田园。从1991年至1997年,这7年成为桃花源历史上修复开发的又一鼎盛时期。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关怀下,***常德市,市政府,桃源县县委,县政府直接领导了这次规模修复开发工作。1991年,批准成立了湖南省桃花源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由原来的股级升格为副处级管理机构。1991年冬至1992年春,完成了第一期修复开发工程,修复和新建了桃花源跨国道大牌坊、渊明园、桃花湖、刘禹锡草堂、咏归亭、花影亭、双星亭、五柳湖、水府阁、问津亭、黄闻山庄、秦人洞、豁然台、秦人居、竹廊、公议堂、奉先祠、延至馆、自乐桥、奇踪馆、傩坛等景点。1992年冬至1993年春,完成了第二期修复开发工程,修复和新建了桃川万寿宫(上宫)。天宁碑院。悠然圆。八仙亭。秦城。秦人古洞。玄亭等景点。此外,还修建一批供食宿的宾馆。餐馆等旅游设施及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1996年-1997年,展开了以挖掘桃花源文化内涵,开发沅水风光和完善景区功能配套为重点的第三期修复开发工程。修复,修整和配套了一部分景点,包括桃林。渊明祠。集贤祠桃花观。水府阁。观景台。天宁碑院。沅水风光线等处。7年时间,三期工程共投入10万平方米,封山育林300余公顷,植树50万株。2001年在各级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对桃花源的修复和开发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使现的桃花源的总面积扩大到157.55平方公里,其中“世外桃源”主体景区15.8平方公里,“武陵人捕鱼为业”的沅江风光带水域44.85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区96.9平方公里。 桃花源[湖南省常德市] - 地理概况
位置桃花源桃花源,亦称桃源山,雅称“世外桃源”。春秋战国时期,该区先属楚国黔中地,后属秦国黔中郡。《后汉书》载:黔中郡于汉高帝五年(前202)更名武陵郡,“在洛阳南二千一百里”。陶渊明《涂口》诗称:“遥遥至南荆”,即此。唐杜光庭《洞天福地记》云:三十五洞桃源山,在朗州武陵县。宋《舆地广记》云:“乾德元年(963)析武陵县置桃源县。有桃源山。明《一统志》载:桃源山在常德府桃源县西南三十里,其西南有桃源洞。亦名秦人洞。《辞海》1989年版第1466面载:“桃花源”亦称“桃源”,参见“世外桃源”。在湖南省常德市水溪附近,面临沅水,背倚群山,风景优美。中国科学院、湖南省综合科学实验基地县考察队,《桃源县综合考察报告集》载:桃花源属于湘赣丘陵的一部分,地处雪峰山、武陵山隆起带的东北端,及中生代西洞庭湖凹陷的西南角。《湖南省桃花源风景名胜资源调查评价报告》载:桃花源主体景区的地理位置,为东经110°25′--27′,北纬28°47′--49′。景界
桃源县为桃花源的当然媒介区。西与怀化市沅陵县、张家界市慈利县、永定区接壤,东与常德市临澧县、鼎城区交界,北抵常德市石门县,南倚益阳市安化县。桃花源景界呈锤子形,斜置于桃源县西南。景区面积157.55平方公里。其中,桃花源主体景区15.8平方公里,桃花源沅水风光带水域44.85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区96.9平方公里。景界一般超过区界。桃花源主体景区,东倚重丘与鼎城区尧天坪乡相闻,西枕沅水与桃源县剪市镇相望,北观桃源县漳江镇,南傍桃源县桃花源镇。内含国有湖南省桃源桃花源林杨、桃花源镇桃花源村、三合村、茶庄村、双峰村、青山村和桃花源居民委员会。桃花源沅水风光带水域,沿途可观桃源县陬市、木塘院、枫树、车湖垸、青林、漳江、桃花源、郑家驿、寺坪、剪市、凌津滩、兴隆街、燕家坪等乡镇所属独立景点。区划
凭山水走势和地貌特征,将桃花源主体景区,区划为5个自然区:避秦处(秦人村)、灵境湖、桃花山、桃源山和桃仙岭;将桃花源沅水风光带水域,大致区划为4个自然段:一线天风光段、夷望溪风光段、凌津滩风光段和武陵川风光段。避秦处景区,位于嶂山西南,含施家冲自然村。灵境湖景区,位于嶂山东南,含江家冲、艾家冲2个自然村。桃花山景区,位于嶂山归鹤峰正西,含天尊崖、叶家湾2个自然村。桃源山景区,位于黄闻山,含其山主体及八叠坡、白马渡山、青龙嘴、白虎嘴等尾余部分。桃仙岭景区,含汪家冲自然村上部红岩山峪。一线天风光段,位于燕家坪乡高都驿上下,含一线天和上天龙等山石景观。夷望溪风光段,位于夷望溪下游,含鲤鱼跳龙门和水心岩等山石景观。凌津滩风光段,位于凌津滩、瓮子滩处北岸,含穿石和钦山等山石景观。武陵川风光段位于白鳞洲至陬市洋洲,含三日同辉、白马雪涛、绿萝晴画、梅溪烟雨、楚山春晚、漳江夜月、浔阳古寺、艟舫晚渡和“三阁”(白佛阁、文昌阁、漳江阁)、“三塔”(回风塔、楚望塔、文星塔)等著名人文和自然景观。 桃花源[湖南省常德市] - 地质地貌
第一层,元古界冷家溪群板页岩。为县内出露最古老的水成岩。主要出露于桃花源主体景区嶂山、黄闻山中上部。层理发育。总厚度7100米以上。岩层倾角30°--50°。易滑坡,但利于植物富积。第二层,下第三系红砂岩。主要出露于嶂山、黄闻山之间的岗地,如华儿台、白虎嘴、青龙嘴、铁耳冲和桃仙岭一带。总厚度1353米。主要岩相为紫色砂质泥岩、砖红色块状岩和紫红色块状粗砾岩。第三层,第四纪网纹层、砂砾岩。主要出露于绿萝山以东的梅溪桥、文石山一带。金刚石、砂金、玛瑙石富积。地貌发育
10亿年以前,桃花源及其周边地区,均在大海碧波覆盖之下。元古代冷家溪时期(距今约10亿年)嶂山、黄闻山以及桃源南部山区的乌云界、仙池界,早已陷为海槽,其内浅海相泥沙碎屑久为沉积,轻度变质,层理发育。后经强烈的武陵运动,平坦岩层发生褶皱,进一步变质加硬,形成海底地形。震旦纪时期(距今7.5亿--5.7亿年)嶂山、黄闻山中上部分,随乌云界、仙池界崛起,露出海面。海西时期(距今4.05亿--1.37亿年)桃花源及其周边地区,脱离海洋环境。燕山----喜山运动时期(距今1.37亿--0.15亿年)流水搬运山体剥蚀物,陆相堆积运动空前活跃,在炎热干燥条件下,变成下第三纪红色岩系。穿石、钦山、绿萝山等亲水陡岩出现雏形。其中,燕山运动晚期,以断裂为发育。一线天、鲤鱼跳龙门、水心砥柱等地红色山石开裂,在流水切割之中塑造发育。第四纪时期(距今250万年)五强溪地区隆起之后,即被沅水横切。上天龙、一线天、穿石等山石景观日趋完美。沅水下游旁蚀堆积日盛,形成一系列江心洲。江汜枝分,构成迷津。山川特征桃花源桃花源山川自然妙造,有3个明显特征,以致成为内有避秦绝境,外有水网迷津的物质基础。第一特征,山生绝境。主体景区的低丘地貌,因流水切割与冲积并盛,升降交替,形成嶂山东南麓多条峡谷,和峡谷之中状如串珠的山间小盆地。盆地首尾山口狭隘、其势回迂束逼,远望则仿佛若有光。内中土地平旷,与世隔绝。其中,以青山冲、施家冲、江家冲、艾家冲和茶庄冲,发育最为典型,堪称绝境。第二特征,水造迷津。沅水桃源段凌津滩以下,河床开阔,河水略浅,不断旁蚀堆积,形成营盘洲、南阳洲、白鳞洲、关门洲、洞洲、吴家洲、赵家洲、艟舫洲等10个江心洲,使沅水水面分了又合,合了又分,出现几十公里长的连环水网。陌生渔舟到此河段,往往难识水道,不知从来,不知所去,故忘路之远近。第三特征,山回水复。嶂山、黄闻山,均由沅水及其支流水溪、厮罗溪环抱,水系往往绕山180°--360°。其间重峦迭嶂,山体发育反差不足,而律韵有余,自然标志极不明显,走到哪里都像山重水复。 桃花源[湖南省常德市] - 水文气象
沅水桃源段风光带水域,约占桃花源景界的三分之二,有41个独立景点。历代骚人韵士屈原、陶渊明、李白、刘禹锡、陶弼、袁宏道等,俱曾流连其间。沅水自黔东南云雾山发源,蜿蜒黔东南5县市,湘西北10县市,注入西洞庭湖。全长1050公里,流域面积90000平方公里,其中桃源段长99公里,年平均流量2080立方米/秒,相应迳流量655亿立方米。桃花源沅水风光带水域,即《桃花源诗并序》所述武陵人捕鱼为业的地方,是沅水桃源段中的一段。自一线天至艟舫洲,长69公里,落差15米有余,高低水位变幅14.38米。水面达43米以上标高时,即发生倒灌现象,两岸崇山峻岭之间,则易为水乡泽国。平均含沙量0.197公斤/立方米。秋冬水色碧蓝。一线天至夷望溪段,河宽约500米,水深4--15米。夷望溪至凌津滩段,两岸高丘耸峙,河谷较窄,水深8--19米,水面平坦如镜。凌津滩以下,河宽500--1000米,水深5--10米,河道平均坡降0.185‰。溪流
与桃花源风景名胜资源相关的溪流有3条。第一条溪流,夷望溪。郦道元《水经注》载:“南出重山,远注沅水。”发源于桃源县西安镇黄牯井,于水心岩峡谷注入沅水。全长70.2公里。流域面积734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5.1‰。其下游鲤鱼跳龙门至水心岩,两岸山势相逼,山体鬼斧神工;河宽20--30米。水深4--10米,水面与沅水持平,常年通舟。第二条溪流,水溪。发源于安化县黄毛尖,于黄闻山南面的乔望嘴注入沅水。桃源段长37.5公里。流域面积288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4.5‰。其下游支流施家溪,发源于秦人古洞,经避秦处自乐桥、唐诗桥峡口与水溪会合。沅水倒灌时,避秦处景区下段,可与沅水通航,联系洞庭湖水系。溪口有桃花源村,户户备有渔舟。第三条溪流,厮罗溪,即撕罗溪,乃冲破罗网之意。它源于陶渊明诗“密网裁而鱼跃,宏罗制而鸟惊”的反义。唐、宋诗人称为桃花溪,为嶂山和黄闻山之间的小溪。发源于嶂山山系最高峰青峰岭(现有地图上谓金刚岭,实误)西麓,经佳致碑、桃花山牌坊和五柳湖于关门洲东注入沅水。全长约4公里。流域面积约1.2平方公里。今五柳湖中下段,原为厮罗溪咽喉地段,有两个才通人的石峡小口,即陶渊明《桃花源诗并序》所述的“山有小口”。第一个石峡小口叫“黄獭捕鱼”,简称黄獭口,亦名刘家巷。由嶂山余脉烈马回头山和黄闻山余脉岩坡嘴相峙而成。峡口高7--8米,宽不到1米,侧着身子方可通人。下临坝。坝西畔有渡船码头。码头内侧有2--3人合抱的古樟。下有土地祠。第二个石峡小口叫“美女现羞”,简称美女槽,又名蜈蚣口。由嶂山余脉浸水坡和黄闻山余脉蜈蚣嘴相峙而成。峡口高6--7米,宽约1米,刚可通人。下临小田茶盘后。上接青山冲一片众山环拱的平畴。平畴中有佳致碑、定风槠和清风桥。黄獭口和美女槽之间,有段长30--40步、深7--8米的溪沟,两岸长着弯弯曲曲的鬼柳和一丛丛的桂竹。民国6年(1917)续修的桃源剪市《仙源陶氏族谱》第二卷第十六页,有两首纪事诗描述这两个石峡小口。一首曰:“一水穿岩走碧沙,沿溪&木卧龙蛇;分明便是桃源洞,不见溪中流落花。”另一首曰:“一湾流水出岩泉,前洞沉沉后洞连;可惜秦人不曾到,空留名绩在桃川。”然而,近代文明往往是以生态环境作为昂贵代价的。民国22--24年()修建湘黔公路,此处山体受到局部破坏。1963年湘黔公路桃花源段改道傍山,此处的相峙山体余脉全部破坏,唯两个石峡小口孤立残存。1974年在黄獭口和美女槽上下,增辟稻田15亩,自此石移沟平,竹树无存。1992年在黄獭口遗址筑堤蓄水,汇成上面120多亩水域的五柳湖。厮罗溪下游修筑堤垸,出口被堵。原有溪流改直傍山。至此即成今貌。气候桃花源桃花源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其特点是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春多寒潮阴雨,夏有暴雨高温,秋季昼暖夜凉,冬季罕有严寒。山水调节,别有洞天。年平均气温14.2℃--15.7℃,比桃源县城低0.8℃--2.3℃,与张家界的12.2℃--15.2℃相似。年极端高温39.8℃(7月),年极端低温-11.5℃(1月),均与张家界近似。年降水量毫米,以水调温作用显著。历年日照时数1501.5小时,比桃源县城少28小时&。历年雾日37.7天,比桃源县城多7.6天。晨昏低层浅雾多达130多天。袁宏道说:“丘陵时变海”,乃为真实写照。
天气状况良好。灾害性天气频率不大。自唐永贞元年(805)到2002年的近20个世纪中,大旱特旱灾害天气平均约40年一遇,沅水大水、特大水灾天气平均约27年一遇。日降水量100毫米以上暴雨天气,平均每年0.8次。宋建炎三年(1129)农历四月,“朗州桃源洞大水,巨石随流而下。”7级以上大风,每年平均9.3次。冰雹天气,每年平均2次左右。罕有雪暴。惟明嘉靖二年(1524)农历十二月,“大风雪,死者甚多”。罕有冰冻。年的48年中,出现冰冻天气2次,平均每24年一遇。 桃花源[湖南省常德市] - 生态征状
位于中亚热带北缘湘鄂川山地植被区和江汉洞庭湖鄱阳湖平原植被区的过渡地带。桃花源主体景区森林覆被率70%以上。桃花源沅水风光带两岸森林覆被率50%以上。森林树木以松、杉、栲、青冈栎、檫、枫香、杜英、毛竹、桂竹为主。桃花源主体景区嶂山、黄闻山一带,遗存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天然次生林,颇为典型。其一,树种结构比较复杂。有木本植物446种,为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62.3%、南岳风景名胜区的79%、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86.4%、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的145.7%、国有桃源牯牛山林杨的132.3%。自然分布衡山青冈、厚皮香、红果猴欢喜、大叶栎、斛栎等树种。其二,植物层次比较丰富。从苔藓到高大乔木,垂直分布达16层以上。其三,热带季雨林根象零星出露。冬桃板根高数十厘米。柳杉气根长10多厘米。其四,暖生湿生植物充盈山谷。西双版纳代表植物海芋在此有自然分布,高2--3米。石菖蒲、吉祥草、翠云草铺山卷地。胶股兰、灵芝菌、方竹生长良好。其五,历史记录的古树根大数十围。常德《旧郡志》载:“桃川宫旁有梧桐树,根大数十围,(中空处)可坐十余人”。古树名木
清末以前,桃花源全为古树名木掩蔽,不见天日。空心杉:位于桃川万寿宫前。为历代名家吟唱不绝。陶渊明称它“独树众乃奇”。宋姜夔《昔游诗》云:古杉晋时物,中空野人住。外围四十尺,内可十客聚。明代中叶,杉毁。明弘治甲子(1504)举人印伟,《重修桃源万寿宫记》云:上有空心杉……存之日不知高几许。明正德至万历年间()古杉遗根萌发新株2本而复荣。明万历七年(1562)太学杜维耀《桃源洞说》载:空心杉传云翠而复荣者。明龙德孚《空心杉》云:翠云还复空心树。清光绪《桃源县志》载:桃源之山有杉焉,空心而荣枝。1988年经桃源县林业科学研究所考察,第二代空心杉两株,相距7.05米,大致符合第一代空心杉根际直径。其中南株高11.5米,胸径62厘米。北株高14米,胸径56厘米。1996年南株枝叶尽萎,失去生机。摩顶松:古摩顶松为桧柏,位于桃川宫中宫遗址。清罗天经《摩顶松》诗曰:“百尺干霄顶欲摩,山中甲子历偏多,柏庭去后无消息,只许清风明月过。”树空多穴,蛇鸟出没。1960年8月毁于牧童***。今摩顶松为马尾松,位于归鹤峰下山肩。树高20米,胸径76厘米。树干上多有雷击遗痕。罗汉松:两株,位于桃花观院内。植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稍后,树龄390余年。南株高12.5米,胸径64厘米。北株高12.3米,胸径43厘米。方竹:《湖广通志》载:武陵桃源山产方竹,四面平整如削,可为杖。桃源旧志《桃源山水记》载:桃源洞陇间,尽生方竹,无虑数千万竿,亭亭翠郁。今遗数丛。其中一丛位于方竹亭后,日,***中央总书记***亲手抚摩竹竿,见其角圆而面方,故品评说:“真有那么一点意思”。紫藤:位于漳江镇甘潭村,距桃花源牌楼约4公里。胸径50厘米,主干长约40米,两杈分野处可容人舞,藤上可坐数十人,为桃花源保护地带的尤物,1999年枯死,今另植新株于原址。野生动物
《宋书?孝武帝纪》载:南朝宋大明七年(463)沅南县(今桃源县属其境)白獐见。唐贞元元年(785)符坚《黄仙师瞿童记》载:洞西行一二里,有巨蛇,威猛甚盛,自道中拖腹横据,势不可近。唐元和十四年(817)韦乾度《桃源观石坛记》载:巨兽有犀、虎、&象。宋姜夔《昔游诗》曰:昔游桃源山……狙猿纷上下。明薛暄《桃花洞》云:岩头树挂玄猿啸,洞底人惊白鹿归。明嘉靖《常德府志》载:府内有虎、鹿、獐、兔、猴、狸、獭、野猪,间有狼、熊。明万历进士江盈科《秦人洞说》云:洞水中有龟(鹰嘴龟)钩吻如鹦鹉。桃源县旧志均载:南部山区有?(即长臂猿)。民国二十年(1931)《湖南各县物产调查笔记》载:桃源县常见野兽有狐、兔、狸、獾、鹿、山羊、虎、豹,常见鸟类有雉、鸠、鸦、雀、翠鸟、竹鸡、画眉、猫头鹰等。1955年,水溪村民在桃川宫遗址捕获云豹一只。年,华南虎为患桃源南乡,死伤10余人。年,国有桃花源林场职工燕金枝、邬昌海,先后发现桃花观、水源亭一带有巨蛇。它戏水时水花高溅数尺,人莫敢近。年,经桃源县林业科学研究所考察,桃花源主体景区常见成群野生哺乳动物有黄麂、果子狸、香狸、花面狸、黄鼬、竹鼠、野兔、刺猬、野猪、猪獾、鼠、蝙蝠等15种以上,有锦鸡、环颈雉、竹鸡、斑鸠、猫头鹰、猴头鹰、红嘴兰鹊、大山雀、八哥、乌、画眉、凫、乌鸦、喜鹊、麻雀、啄木鸟等30种以上,有龟、蛇等爬虫类15种以上,有青蛙、雨蛙、蟾蜍等两栖动物12种以上。年,嶂山谷地相继发现观赏价值很高的六眼龟(其中4只假眼突)、小金龟、有新闻见于报端。1990年以来,五柳湖岸、水溪桥头多次出现娃娃鱼,大者10--15公斤。年,黄闻山猕猴为患粮果,村民持火***追吓不止。1999年,黄闻山奇观台下,五步蛇出露。是年,骚人冲(今秦城街内西)出露1条两头蛇。大气质量桃花源1993年经桃源县环境保护局监测,桃花源主体景区大气质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二氧化硫含量0.132mg/m3,氮氧化合物含量0.02mg/m3,每平方公里日降尘量4吨,总悬浮微粒含量0.156mg/m3,每立方米负离子浓度平均20500个(其中,秦人古洞15000个/m3,黄闻山庄23500个/m3,遇仙桥25000个/m3,避秦处竹廊21000个/m3,桃花湖18000/m3),为城市绿化街道的50倍以上。地震影响
桃源县属于弱震、少震区,为湖南省内预测近百年非地震危险区。查西汉建昭二年(前37)至1979年《桃源县二千年自然灾害史稿》得知,省、市、县范围内,影响该区的有感地震10次。其中烈度在6.5级以上的地震大致为2000年一遇。明崇祯四年(1631)七月已丑(十七日)常德大地震。椐当时奏报称,“湖广常德府夜半地震有声,从西北起,其响如雷。须臾黑气障天,震撼动地,井泉喷溢,地裂孔隙,浆水涌出,带有黄沙者6处,倒塌荣府宫殿(明荣定王朱翊珍府第)及城垣房屋无数,压死男妇六十人”,此次地震,震中在今鼎城区太阳山带,最远的破坏距离达200公里,最大有感范围达600公里。自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至2002年,发生在桃源县境内的有感地震3次,均无破坏性记录。 桃花源[湖南省常德市] - 主要景点
桃仙岭景区刘禹锡草堂桃仙岭景区现有面积1.5平方公里,景区里,巍峨的牌楼,灿烂的红挑,俨然是一副典型的田园风光画,真是一座人间仙境。传说这里是织女下凡洗澡和牛郎初恋的地方,后来牛郎织女银河遥隔,永无会期,织女才叫喜鹊传讯,劝牛郎回到了这初恋的地方。织女又暗中派桃花仙子把这里建成了一座人间仙境。传说齐天大圣孙语空也相中了这里,偷来蟠挑种下了蟠桃树;再说,桃花仙子是桃花神,特别爱桃花,所以这里的桃花特别多,特别美丽。据说陶渊明游武陵时,挑花仙子曾托梦给他,告诉他这里曾发生过武陵渔朗的故事,并托他写一篇《桃花源记》,因此,陶渊明便写出这千古不朽的奇文。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任朗州(今常德市)司马时,经常寓住于此,吟诗伴赋。今有刘禹锡草堂,室内到有其千古传诵的《陋室铭》。刘禹锡草堂位于桃仙岭景区鸡鸣峪口。茅草屋顶,土墙玄柱。黑色双门,简窗陋室,面阔15米,进深5米,含一明间两次间两落翼。明间塑刘禹锡像,并附诗文碑刻数块。居前临池,泉镜新磨。秦人居后临峰,松涛旧唱。左右悬崖相逼,垂有危径通高。双星亭位于悠然园东峦,为杉皮圆顶双环亭,红柱青栏,龙凤天花,亭基石台阶高37厘米,亭径540厘米,居高临下,因借景界辽阔,为观览桃花山和桃源山胜状的最佳视点。近周桃、李、桐、茶翳接,梯田垒土相?,季相如同锦绣。秦人居“花下常迷楚客船,洞中时见秦人宅”。这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笔下的秦人居宅,秦人居为秦人村村民居所。已开发的有几处。均为秦代建筑式样,可供游客观赏。村民热情好客,如游客走进秦居,主人会用擂茶迎客,而且游客还可能发现许多不同于外界的生活方式。花影池悠然园因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得名。位于双星亭下,占地20余亩,为桃花源百花园中的一奇,悠然园因势就形,以形造园,园内有名菊数十种,梅花数万株,植各类桃树。园内一游,摘南山之桃,采东篱之菊,见高举阁之雄,望桃川宫之伟。悠然心会,其乐无穷。花影池池周高岭峻坡,松杉涌翠,举头而望,但见坡上由桃树组成的“花”字;影入池中,笔画清晰,神妙说“花”字是桃花仙子池边梳妆时,用玉簪做笔,脂水为墨,信笔书就。池旁筑有花影亭,供游人赏景小憩。桃源山景区桃川宫面积约2.5平方公里。已开放的景点有10余个,其中,水府阁高踞江畔山顶,直观印象超过江西南昌的藤王阁,誉为江南第一阁。桃源山景奇佳。一条幽碧神秘的大河从山脚流过,一条得道成仙的小路在山中婉蜒,一个少年英雄的故事在这儿诞生;过去,有一条白鲇鱼精,在山前潭中兴风作浪,淹没庄稼,吞吃生灵。少年英雄黄闻智降鲇鱼精,自己也被压在海底。从此这儿山更碧,水更幽,传说更神奇。从此天下游客纷至沓来,登高临远,临流赋诗,幽谷听泉,仙径漫步,使这儿成为了扬名天下的风景名胜区。唐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裁:“神仙所居的名出胜境有‘十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桃源山为白马玄光之天,”桃源山景区的主要景点有:后门洞、问津亭、缆船洲、桃川宫、水府阁、空心筏、炼丹台、清风桥、仙径亭、沦鼎池、功德亭、中日友谊亭、天宁碑院。面积约2.5平方公里。桃源山是道教的圣地,文化的中心。从西晋到晚明,以桃源山为主的名胜古迹,代有声名。西晋末叶桃源山上始建桃源观,中唐逐渐扩大,到北宋而称极盛。这里有潇湘一阁的水府阁,江南一宫的桃川宫,华夏一院的天宁碑院等。当您朝圣“桃川香火”之暇,足以尽情领 天宁碑院略道宫聚紫、高阁流霞、渔舟唱晚、仙气缭绕的沅湘风情。栖霞园位于黄闻山东侧,占地60人余亩;因势就形,以形造园;其园入口处置自然岩体,入口造设具有江南园林特色的圆拱门。园内古树参天,花卉色块分明;园景错落有致(石桌、石椅、游步道交错相通),蛙鸣鸟语,泉鼓风吟。桃川宫即桃川万寿宫,始名桃源观,为桃花源最早建筑。《常德府志》(嘉靖版)载:“桃川宫,晋人建”。桃川宫至唐代已初具规模,宋明两代,规模已有极为宏伟,宋代修五百仙人阁,新建景命万年殿,增创武当行宫。明人邢祚允《仙人邑里集》云:“因地高下为梵宇,凡千三百余楹”,民间传说的“四十八层庵,走马关山门”都是描写桃川宫当时的盛况。历代诗人词家纷纷泼墨于宫墙,万千香客信徒日日膜拜于观中,一时香火之盛,独步天下,致使桃花源成为中国古代四大道教胜地之一。惜所有宫观,元末皆毁于兵火。后虽修复,规模大不如前,明末,沿江所修复寺庵,远胜又毁于兵燹。清代桃源山泠落不堪。1993年修复竣工的桃川宫上宫,规模于前,道观宏敞,古木垂荫,水咽笙簧,云连屏障,望之蔚然深秀。今重开道场,又燃香火,实为桃花源修复史上的一大盛举,对弘扬民族文化、光复道教圣地具有重要意义。黄闻山庄天宁碑院以唐代载记的天宁书院更名,分三梯布局,由碑坊、碑屏、碑石、碑亭、碑廊、碑室等组成仿古院落式建筑群,碑院集民间石艺之大成,汇桃花源文化之精华,纳五湖山水于一堂,交四海骚客于一隅,对历代于桃花有贡献者,将收录于志,铭刻于碑,藏立碑院,流芳百世而不朽。黄闻山庄因座落黄闻山得名。传为黄闻童子牧羊处。庄前远山如黛,碧水东流;庄后溪壑流风,松竹滴翠。依纳清凉,无蚊虫叮咬;冬避严霜,有三春和暖的小气候环境。真是不可多得的避暑胜地。水府阁亦名黄闻阁,传为黄洞源黄道真二人闻道处。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改建,为三层砖木结构古典建筑,曾祀杨泗将军,毁于1961年。近年重修,占地1740平方米,高36.3米,为重檐歇山式四层楼阁。水府阁高踞于黄闻山吻顶,悬崖如削,壁位千仞。杰阁宝顶耀金,琉离呈丹,鸱啄空,与高举阁南北相望,与潇湘八景之一“渔村夕照”隔江对峙,下瞰桃川,前临白马,东望洞庭,西顾壶头;木排飘摇,渔唱晚,江天空阔,气势雄深。誉为潇湘第一阁。桃花山景区桃花山牌纺现有面积约2平方公里,有30余景,历代自然的和人为的灾害毁去了桃花源不少的风景名胜,唯有桃花山景区越过历史的沧桑,大部分完好地保存到今天,这里,山美,有千年古松、万杆翠竹;水美,有幽涧呜泉、碧湖波光;路美,有小桥流水,古道斜阳;建筑美,观阁争奇、亭轩比幽;历史美,文星集贤、僧道留踪;亦有神话美,灵龟钻井,陈碧劈洞等。桃花山景区主要景点有:桃花山牌坊、桃源佳致、五柳湖、桃花溪、穷林桥、菊圃、碑廊、方竹亭、遇仙桥、水源亭、水源洞、白云轩、御碑亭、临仙馆、高举阁、摩顶松、渊明祠、既出亭、寻契亭、问路桥、桃花观、蹑风亭、玩月亭、秦人宅、集贤祠。面积约2平方公里。桃花山是福地洞天,山水的中心。自明迄今,以桃花山为主的名胜古迹越过历史的沧桑,风景迷恋过一代又一代骚客游人。这里以红树青山、斜阳古道著名,山中幽谷深深,曲涧潺潺,藏风聚气,泻灵溢韵。“水迥青嶂合,云度绿溪阴”,当您沉浸在“偶闻黄发石中语,时有白云衣上生”的意境,自会有一种幽深恬静之感。桃花山牌纺始建于公元1943年,后倾塌,1973年按貌规复,坊上石刻,介绍了桃花山概况,坊额题“桃花源”三个大字,两碑廊边有“红树青山,斜阳古道;桃花流水,福地洞天”对联。碑廊位于桃花山景区菊圃与方竹亭之间。面阔26米,进深2.8米。廊亭皆四角四脊,藻井绘饰龙凤天花。靠墙横列自唐迄明著名古碑18块,规格悬殊,高低不一。李群玉、杜牧、胡曾等所题唐碑,困年深月久,字迹模糊。唐王昌龄,明袁宏道、江盈科等诗辞碑刻为复制品。全廊构件精美,色调和谐。瓦底苔藓映绿,屋面楠桂垂芳。遇仙桥桥原系横卧涧上的天然巨岩,传为渔郎遇仙处,桃花源内八景之一。明天启年间(),桃源主薄孙廷蕙于此建石拱桥;清初,湖广提督俞益谟于桥上建遇仙桥。桥端葛萝低垂,菖蒲丛生,松竹覆荫,溪流嘎玉,游人至此,恍然如入仙境。桃花观的左右有玩月亭和蹑风亭,为湖南省三大古建筑群之一,观踞挑花山主峰天尊崖上。始建于唐初。昔人记云:“历石瞪数百级始至山巅,岿然尊秀”,“俯视诸峰,攒列如星”,远望“山尖万点,如午风晴浪,裂痕无极”。明万历三遇仙桥十七年(公元1609年),湖广巡抚郭显忠重建,名大士阁。1914年改名桃花观,正厅两侧,各有罗汉松一株,古色古香,堪称珍品,观内有历来名人所题对匾,石到诗文及近代名家书画、绣像,琳琅满目。蹑风亭亭得名于陶诗“愿言蹑轻风”旬。1914年,桃源知县杨瑞膻建亭,内外壁间嵌有历代名人诗文石刻。亭左平台下有仙葡萄一架,传为吕洞宾手植,亭为四方形两层砖木结构古典建筑。宝顶耀金,玻璃呈碧,鸱吻啄空,雕粱飞丹,厅内正壁立有桃花石《桃花观序》碑,介绍了该观几度兴废的经过。内外壁间嵌有历代名人诗文石刻,亭楼有游廊,内没桌凳,以供游人憩息,品若对奕,各从所好,凭栏远眺,桃花山西峰古木扶琉,如天然画屏;俯视修竹万竿,摇曳多姿。五柳湖因陶渊明别号五柳先生而得名,位于桃花山和桃源山毗邻之处,湖岸迂回,周可行车。湖垂翠柳,波映红桃,二桥飞越,一亭独秀。湖中有田田莲叶,亭亭荷花,湖光山色,湖中九曲、静影二桥,有两山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奇观,美不胜收。秦人村景区&秦人作坊2.5平方公里,其中有长1000余米的竹廊,形式古雅,结构精巧,堪称天下一绝。沿景点线索,即可步武陵渔朗踪迹,游览人间仙境。穿过秦人古洞,就进入了世外桃源。洞外是一个荒古神奇的世界。秦时明月,照耀着远古;晨钟暮鼓,传递着苍凉;良田美池,流淌着自由;黄发垂髫,共享怡乐。那古朴的秦居,芳香的擂茶;那深巷的犬吠,桑颠的鸡呜;那戏台的古典,牧童的村笛;那油榨的“吭啃”,水车的轻摇;那秦剑楚刀,石磨瓦罐;那拈藤老树,谷风幽泉,真乃天下奇景。秦人村景区主要景点有:秦人古洞、豁然台、秦人居、竹廊、公仪堂、奉先祠、余阴堂、秦人作坊、自乐桥、奇踪馆、延至馆、傩坛。面积约2.5平方公里。秦人村是世外桃源,民俗的中心。幽处武陵山深腹,四围重山阻隔,堪称先秦文化的野史余情在江南的一枝独秀。洞中多少岁月,尘世几度春秋?与世隔绝的秦人村,以古、土、野、奇的面貌和晨钟暮鼓,向天下游客一声声倾诉着久远的历史和岁月的苍凉。 竹廊秦人作坊为仿秦代建筑,内有碾房、碓、磨、犁、锹、斧、刀、剑、戈、箭、弓、斧、桔槔、油榨、网、弹弓、车轮、纺车、织机等。这些秦物,有的可视赏,有的可操作,摇一摇辘轳,撞一撞油榨,吃力而有趣。世外桃源相传为渔郎从入处。洞长67米。洞口奇石怪松,古色苍然,曲径通幽,仿佛若有光,恰合陶记意境。出洞就进入了秦人村,到了另一个世界。竹廊誉为天下一绝,全长1168米。廊亭相联,结构精巧,造型奇特。远观蛇行龙腾,气势飞凡,古意野趣,淋漓尽致。廊内高挂诗词对联,两旁栽植各类花竹。一览可饱平生之眼福,一行竟越千年之沧桑。秦人村竹廊,已经成 奉先祠为天下一绝。秦人村有良田数十亩,千丘池两处,可供游入观赏。傩坛秦人村村民全姓秦,大概是避秦而来,不改姓氏。秦氐世传巫教,奉祀傩王。离此不远,还有傩王湾。坛址四面环山,高出云霄,不但秦村诸景尽在眼中,翅首以望,还有世外看室内的奇绝感受。傩坛前有钟楼、鼓楼各一座,晨钟暮鼓,响彻秦村。奉先祠为秦人家奉祖先祠堂。每逢盛会佳节,婚丧嫁娶,秦入都在此祭祀祖先。建筑古朴典雅。室内陈设,一切仿秦。祠旁田园桑竹,古意苍茫,恍入秦代。沅江风光带&三千里沅江自西向东注入八百里洞庭,流经桃花源风景区长达69公里,学峰、武陵山脉一南一北夹峙两岸,使沅江既有三峡之险,又有钱塘之秀,号称“湖南的漓江”,也是“捕鱼为业”的武陵渔川。这条三湘四水中最长最清的河流,永远闪耀着历史和文化的光芒。历代著名的文豪武将如涉江的屈原、征蛮的马援、流放的李白、摘守的王昌龄、贬官的刘禹锡、宦游的袁宏道等临清流而赋诗,这一连串日夜奔涌着的自然历史和文化遗迹无不增添了她的凝重。沅水两岸那极富湘西民居特色的吊脚木楼也许是人们憩息的家园。从桃源县城到五强溪,百里沅水风景如画,被誉为武陵渔川。两岸岩峰如林,映江而出,争奇斗趣,时而亭台楼阁,隐弱于万山丛中。江边岸壁,翠屏花坂,苍艳入画,形成了一道天然秀丽的沅水风光线。马石悬棺靠近七星洞。沅江北岸绝壁上,凿有许多方形石洞,保存较好的有8窟。传说悬棺所葬为马援征“蛮”得瘟病而死的将士。竹园竹海距夷望溪7.5公里,景名“群峰奇影”。库内深山幽谷,碧水回环;湖中山体林相,云影天光,似在明镜之中。誉桃花源为“沟似九寨沟”,“水如漓江水”,“湖胜西子湖”。沿途星布香火飘袅的鼓鸣幽庵,像刀剑直指云天的奇峰“剑断南天”、溪谷幽深的“沉湖飞峡”、桃江村边的“虾洲思鹭”、猫儿湾畔的“青球戏龙”、彭家洲前湖面宽阔的“西子还童”和水打沟中的“水漫金沟”等景观景点。七星洞七星洞象七颗星星镶嵌在马援石室东北山崖壁上,曲径如垂,形势险峻。马援驻军营盘洲,黑夜于洞间点灯以迷惑“五溪蛮”。现存6窟保存完好。桃源山河秀丽,名胜古迹甚多,博得古今游人赞赏。漳江镇是一座古老的集镇,是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紧靠沅水,对面是林茂草丰的双洲,集镇内外有黄花井、漳江阁、文昌阁、关帝岩,渔父祠、渔父公园、宝洞湖水上乐园、万寿休园等一批古迹名胜。 桃花源[湖南省常德市] - 民风民俗
喝擂茶喝擂茶喝擂茶,是桃花源独有的风俗。无论是炎热的夏季,或是寒冷的冬天,这里的百姓一般不吃中午饭,而是摆上一桌擂茶;家里来了贵客,也要摆上一桌擂茶。擂茶是用生姜、生米、生茶叶擂制而成,所以擂茶又名“三生汤”。做押茶的时候,先将上述3种原料(米必须用水泡胀)放在擂钵中用木棒擂制成桨,称“擂茶脚子”。这木棒非山楂木不可。用山楂木擂捣,可以在擂茶中留下一股淡淡的持久的香味,也可使“脚子”日久不腐。擂茶实际上是一种饮料,由于“脚子”是擂制而成,所以取名擂茶。后来,人们在擂茶中放上芝麻、盐,以增加其色、香、味,渐渐,擂茶便远近闻名了。戏舞古桃花源巫风炽盛,至今犹有遗风,戏舞便是其中之一,是一种由巫术手段向娱乐形式转化的文娱活动。常德花鼓戏盛行常德、临澧、澧县、汉寿、津市、桃源等县。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它的戏曲语言由常德语系提炼而成。唱腔音乐属曲牌连缀体,包括正调、打锣腔和小调三类。生、旦、净、丑都有本噪和小噪相间演唱,俗称“克克腔”,这是正统常德花鼓戏的主要特征。以石订亲桃源北边一带,风行以石订亲,这是桃源北路一种古老而朴实的订亲方式。订亲发喜这一天,男方从头到脚装束一新,然后挑着的担装着稻草纸的笆篓到女方去送礼。女方全家经过对草纸一张一张地检验和评定,认定合格,才许订亲。作为定亲礼品的这担稻草纸必须是男方从头到尾亲自制作,中间绝不许外人帮助和代替。倘有违犯,日后查出,定是鸡飞蛋打,人财两空。因此,谁也不敢做出欺骗女方的事来,只有一招一式苦练造纸的过硬功夫。送纸订亲的一般都是当天去回,对方是不留宿的。回到家里,急忙打开笆篓一看,里面放了一双布鞋;探手一摸,鞋里藏着两个红纸包,包里各有一颗石子,那就算是女方答应了,这门亲事有门了!如果布鞋里摸不出石子,这就说明男方还有不能使女方满意的地方,必须查找原因,迅速改正,过一段日子,再挑一担草纸去订亲。当然,也有连布鞋都不放的,这就是说,女方压根没有同意,那就休想再提这门亲事了。这两颗用红纸包着的石子,就叫“订亲石”。“石”与“实”同音,表示婚事落“实”了,心里实在了。[1] 附图
为本词条添加视频和组图相关影像
参考资料:
[1]^官网 引用日期:
& 以上材料来自
Copyright&
皖ICP备号.
Hosted on Aliyun | Cached at
08:31:42 | Processed in 1.26 秒
致力于普及鸟类知识,发布鸟类资讯,唤起更多的人来关爱鸟类、保护生态.
旗下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