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 > 千古风流人物之岳飞篇
千古风流人物之岳飞篇
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二州自古就是风流繁华之地,尤其是杭州,因宋人林升一首《题临安邸》的诗而名动天下,成了富庶美地的代名词。戍子暮春时节,余独自一人来到杭州,悠闲地逛了三日,虽然十分用心地玩味,且有朋友一路相伴指点,却还是像以往一样,没有真正体味出杭州的好来。倒是岳王庙前那副大名鼎鼎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让我愤愤然有些冲动。面对旖旎的杭州景物,竟有一种落寞的感伤在胸中翻腾。像岳飞这样的人物,怎可生于宋金动乱之世?又怎可来到临安这样的城市?打记事起,岳飞的故事便充盈于耳且烂熟于心,始终认为他更适合北方剽悍之地,不宜与柔美的临安城扯在一起。北宋南宋虽然都是赵家天下,可两宋却有天壤之别:一个是雄踞中原的北宋大王朝,一个是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据传柳永一阕《望海潮》中的“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一语,让金主完颜亮心驰神往,让扬州变成他的王土!其实,有没有柳永的《望海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金兵一定要南下。谁都会为江南金碧辉煌的宫殿眼红,西夏如此,辽人如此,身居北地的金人,他们早就垂涎江南花花世界了。由于金兵南下,宋金争战烽火四起,国无宁日,民不聊生。岳飞就在这种动乱的时刻,登临历史舞台上,演绎了他短暂而又轰轰烈烈一生。岳飞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在百姓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千百年来,饭后茶余,岳飞***挑小梁王、大破朱仙镇的故事,被渲染得精彩纷呈以至神奇,中国人喜欢“精忠报国”的忠臣,痛恨卖国求荣的汉奸!在中国这个多民族的国度,要把握好“民族英雄”这个度很难,但是任何人否定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伦理道德观。岳飞是民族英雄,这是历史的定论,更是一种精神象征。这是谁也别想否定的。公元1103年(宋徽宗祟宁二年)二月十五日夜里,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当时的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永和乡悌里的一间农舍里,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他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岳飞。传说岳飞是天上大鹏金翅鸟转世,因此根据相士指点,岳飞的名和字都与金翅鸟有关。岳飞从小就勤奋好学,“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宋史?岳飞列传》)。他师从周侗,小小年纪就炼成了一身好武艺,在同乡少年中显得出类拔萃。岳飞生活的年代,是一个祟文尚武的年代,像他这样文武双全的少年俊才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路就是寒窗苦读,“学而优则仕”。另一条则是投军从戎,到前线去杀敌立功这一条途径。当时,宋辽争战多年,北宋王朝最大的敌国是北方的辽国。十九岁的岳飞因家贫而不能读书,他选择了投军参加抗辽战争,就在他准备大显身手之际,父亲岳和却突然病逝,生性至孝的岳飞,只好按当时的风俗,放弃军中的大好前程,退伍还乡守孝三年。1126年,宋王朝另一劲敌北方的金国灭了辽国后,大举南侵,守孝期满的岳飞再次投军,这一年他23岁。从此,岳飞就开始了他长达16年的抗击金兵、保家卫国的戎马生涯。岳飞二次从军,就抱定了为国效忠的信念,传他临行时,老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岳母刺字”的故事,在中国不仅仅是家喻户晓,可谓是深入人心。然而,我们在正史里却找不到关于此事的只言片语,宋人笔记和野史均无此记载,包括岳飞曾孙岳珂著的《金陀革编》里也没有记录。最早见于史的是元《宋史本传》:“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元一代杂剧盛行,且多民间演义成分,无史可考的剧目繁多。怀着对胡人(北方游牧民族)的仇恨和抗金英雄的推崇,剧作者杜撰“岳母刺字”的故事也是合情合理的。以此推断,“岳母刺字”一事并不存在,“精忠报国”只是民间心声,只是它已真实地存在于中国人的心目中。岳飞的家境贫寒,父母亲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乡下农人,他的四个哥哥都因生活所累,先后夭折,自父亲去世以后,生活重担全压在母亲姚氏身上。老母亲意图让岳飞早点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在他十六岁那年就给他说了一门亲事,夫妻俩共同生活了八年,为岳飞生下了长子岳云和次子岳雷。岳飞第二次从军后,夫妻俩长期天各一方,聚少离多,加上岳家生活困窘,上有年迈的婆婆要侍候,下有两个幼子要抚育,在这种情况下,刘氏被迫抛下老母幼子改嫁他人。第二任妻子李娃比岳飞大三岁,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上孝顺婆婆姚氏,下慈爱刘氏所生的岳云、岳雷,还为岳飞育了岳霖、岳震、岳霭(后改名岳霆)诸子,使这个原本人丁并不兴旺的家庭变得兴旺起来。岳飞后来在抗金战场上屡建功勋,应该说与李娃的支持理解是分不开的。二是夜,暮春的杭州下着淅沥的春雨。花园里,遍地落红。伫立西湖畔,我回到了八百年前的临安。诚如彼时林升所说“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在宫墙柳丝荡满春意的歌舞声中,整个南宋的官场都是一个莺歌燕舞、肉林酒池的娱乐场,而岳飞,却置身于宋金争战最前线。靖康元年十二月初一,宋康王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师,陈亨为元帅,汪伯彦、宗泽为副元帅,宋军按编制分为前、后、中、左、右五路大军,岳飞属前军统制刘浩麾下,当了一支侦察小分队的头。当天,岳飞奉命率三百名骑兵前往大名府魏县李固渡侦察敌情,被金兵发现,所部三百骑奋力拚杀,岳飞杀死敌方一名将领,因功升“寄理保义郎”。同月十六日,岳飞再率一百轻骑到敌占区滑州侦察,所部不畏艰险,一直深入到开封府地界,初步掌握了金兵布防虚实,返途中,与金兵遭遇黄河冻冰上,岳飞沉着应战,以少敌多,亲自劈杀一名金将,敌兵后退,又因功升“从八品秉义郎”。岳飞两次深入敌穴,出色完成了侦察任务,他的果敢与胆识,深得当时副元帅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靖康元年十二月下旬,宗泽承担了救援开封的重任,当时的最高统帅(大元帅)赵构只给了宗泽一万人马,岳飞首次成为宗泽部将。在救援开封的战斗中,宗泽所部连战十三场皆捷,岳飞更是射杀金军两个执旗手,并率骑兵多次突击敌营,缴获大批军需物质,再次因功升“正八品修武郎”。虽然宋军有宗泽、岳飞这样的将帅,但由于军队最高统帅是军事“白痴”赵构,开封最终未能保住。靖康二年二月,金兵攻破开封,俘获徽、钦二帝,北宋王朝灭亡,史称“靖康之变”。同月,宗泽病逝,高阳关路安抚使黄潜善接任,这个黄潜善原本与秦桧是一丘之貉,心胸狭窄又无真才实学,其劣迹人生《宋史?奸佞传》有载。此时的宋王朝,虽然还拥有半壁江山,军队也还有十万之众,但一国无主,加之军队的指挥权又落入黄潜善之流手中,各军互不相援,各自为政,全国乱成了一锅粥,根本组织不起像样的抵御,更谈不上主动出击收拾沦陷地了。靖康二年五月初一庚寅日(建炎元年五月初一庚寅日),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今河南商丘),是为高宗,后迁都临安,建立南宋继续抗金。这个时候,身在黄潜善部的岳飞,眼看国破家亡,作为军人又无仗可打,心中的郁闷可想而知。好不容易盼到新主即位,本以为有了指望,便急不可待地上书皇帝请战,要求出兵收复失地。谁知他的奏折还没到皇帝手中,就被黄潜善、汪伯彦之流斥为“小臣越职,非所宜言”,并将其革掉官职,削除军籍。时年24岁的岳飞,满怀悲愤和无奈,只好改投河北招讨使张所,得张所赏识,很快又升他为“从七品武经郎”、任统制,随张所大军转战太行山一带抗击金军,屡建战功。不久,张所又因从前弹劾黄潜善而被贬,河北西路招抚司撤销,岳飞又成了流浪儿。其间,他先投奔王彦领导的“八字军”,因难以和王彦共事,又改投东京留守杜充,配合杜充把守开封一线防务。建炎三年(1129年)春,金兀术率金军再次大举南侵,岳飞接到杜充命令撤往建康府(今南京)。岳飞苦劝杜充:“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复取之,非数十万众不可。”但杜充迫于金军淫威,不顾岳飞苦苦哀劝,终弃开封仓皇逃窜。无可奈何的岳飞,面对故土和逃难的父老乡亲,忍不住泪雨横飞,他心中暗暗发誓,终有一天,我岳飞会打回来的。建炎三年秋,金兀术继续南侵,兵临建康城下,已改任建康留守的杜充不战而降,金军乘机渡过长江天险,又很快攻下临安、越州、明州等地,高宗被迫流亡海上。直到这时,宋王朝才真正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候。国难之时方显英雄本色!在这个国家存亡的危急时刻,岳飞高高举起了抗金的大旗,他率领不足三千人的队伍坚持敌后作战,先在广德攻击金军后卫,六战六捷。又在金军进攻常州时,率部驰援,四战四胜。并在牛头山设伏,大败不可一世的金兀术,迫使骄横的金军北撤,并一鼓作气收复了军事重镇建康。从此,岳飞威名传遍大江南北,声震河溯。建炎四年七月,因军功卓著,岳飞升任通州镇抚使兼知泰州,拥有了上万人马。后来,在不断抗击金军的战斗中,岳飞将这支上万的队伍,逐渐打造成了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绍兴三年,岳飞率“岳家军”剿灭“军贼游寇”李成、张用。次年四月,抱定抗金复国雄心壮志的岳飞,第一次挥师北伐,捣毁了金傀儡政权伪齐,收复军事重镇襄阳、信阳等六郡,岳飞因功升任清远军节度使,并被宋高宗褒奖为“精忠岳飞”。绍兴四年十二月,“岳家军”在友军的配合下,又大破金兵于庐州(今安徽合肥),迫使金军渡江北还。从此,长江以南再无金兵,南宋与金的对峙局面初步形成。可以说,是岳飞举一人之力,苟延了南宋三十六年江山。绍兴六年,岳飞雄心勃勃第二次挥师北伐,此时的岳家军已是一支军纪严明、战斗力极强的南宋精锐之师,在岳飞的率领下,岳家军一路高歌猛进,先后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进军陈、蔡地区,已逼近当年金兵南侵时宋金国界,举国一片欢腾。但岳飞却突然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后勤保障,他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休整待命。此次北伐,岳飞在一路势如破竹的大好形势下,却壮志未酬,心中万分悲愤,传其慷慨悲歌,写下千古绝唱《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阕《满江红》不管是岳飞所写,还是后人所托,真是一首热血恣肆的好词!二次北伐后,岳飞升官了,他当了太尉。但他明显感觉到了不协调,甚至不舒服。因为他屡次向皇帝建议兴师北伐,一举收复中原,但都被赵构以种种理由拒绝了。他实在弄不明白,皇上心里在想什么?绍兴九年(1139年),赵构派秦桧与金人议和,南宋居然要向金国称臣纳贡!这使得抗金常胜将军岳飞异常愤懑,他立即上表请求“解散兵务,退处林泉”,以示抗议!以岳飞为首的一干军队高级将领坚决反对议和,又是上表又是跪谏,但鬼迷心窍的赵构等人哪里理会他们?金人见宋朝皇帝主动称臣议和,暗自高兴,做出议和成功的表象,第二年,缓过气来的金兀术就撕毁和约(另一说秦桧已被金人收买成了汉奸),再一次大举南侵。猝不及防的赵构,一度吓得半死,重新起用岳飞,命其率军抗金。岳飞即刻率岳家军奔赴一线,对金军实施了最强有力的一次反击,很快就收复了中原重镇洛阳、郑州,并在郾城大破金军精锐铁骑兵“铁浮图”和“拐子马”,乘胜进占了朱仙镇。金兀术所领之军,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精锐尽失,只得率残兵败将退守开封。金军士气受到严重挫伤,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面对宋军的强大攻势,金兀术只得死守开封,不敢出城迎战。岳飞意气风发,他看到了收复国土的希望,雄心勃勃地在朱仙镇招兵买马,联络各地义军,积极筹划北渡黄河,直捣金廷“黄龙府”。他激动地对手下的人说道:“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随着宋军节节胜利,此时的赵构又害怕起来了,秦桧知道皇上的心思,迫不及待地向赵构鼓吹“宋金修好”。就在岳家军群情激昂准备北渡黄河之际,赵构连发十二道金字牌班师诏,命岳飞火速退兵!岳飞见到一道道接踵而至的诏令,大惑不解,抑制不住内心的悲愤,仰天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此时的岳飞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继续北进吗?友军已全部撤离,岳家军纵然骁勇善战,也是独木难支啊!撤离吗?好不容易打出今天的大好形势,如不乘胜追击歼灭金兀术,让他有了喘息之机而死灰复燃,必将是大宋王朝的灾难。就在岳飞举棋不定的时候,身边的人不断前来告诉他,张浚撤军了,吴?撤军了,连韩世忠也撤军了。岳飞听后,泪流满面,不得不下令班师,向南撤军。当地百姓闻讯,万分惊恐,纷纷拦阻在岳飞马前,哭诉道:“我等戴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辈无噍类矣。”岳飞闻言心如刀绞,含泪取诏书出示:“吾不得擅留。”于是哭声震野。岳飞决定留军五日,以保护当地百姓南迁,“从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汉上六郡处之。”回到临安,岳飞就被革除兵权,改任枢密副使。绍兴十一年八月,赵构派人向金求和,被岳飞打怕了的金兀术简直心花怒放了,他提了一个先决条件:“必先杀岳飞,方可议和”。摸准了金人脉搏和皇上心思的秦桧,乃诬岳飞谋反,将其下狱。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三十九岁,其子岳云及部将张宪(岳飞婿)同时被害。在风波亭中,岳飞写下了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史书载“金人所畏服者惟飞”,当岳飞死讯传到金国时,“诸酋闻其死,酌酒相贺!”当真是亲者痛仇者快!一直以来,在我的臆想中,南宋的天空都阴晦多雨,我想肯定与岳飞冤死有关。岳飞死了,南宋最后的支撑也没有了,整个南朝,就进入了阴湿而充满霉味的雨季。三文章写到这里,突然停下了笔,“莫须有”三个字如一根鱼刺卡在喉上,让人十分难受。,也许有,不见得没有,这是什么罪?岳飞是以“莫须有”罪名致死一点不假,史著者们照实录就行了,偏要扯上秦桧,一忠一奸,这种平衡谁最需要?当然是统治者了。秦桧背了千古骂名,那些污七糟八大大小小的事就有了说法,好像岳飞就是秦桧害死的一样。结果混淆视听,以至于后来的戏剧这么演,评书也这么说,连老百姓也认为岳飞就是秦桧害死的,搞得来连那些姓秦的后人都抬不起头,“自从相后愧姓秦”!秦桧是汉奸卖国贼一点不假,谁也翻不了这个案,问题的关键是,当时的岳飞,抗金事业如日中天,在老百姓心目中,他就是国家的顶梁柱、大救星,即使秦桧与岳飞真有些过节而要害他,手中没有尚方宝剑,定然是万万不可能的。那么,岳飞为何如此不能见容于当朝?观其一生,或许能够找到我们所需要的***。岳飞是农家子弟,艰苦朴素是他一生的行事准则。岳府上下近五十人,没见有人穿金戴银,甚至连绫罗绸缎也鲜有人穿。妻子李娃为了应酬,做了一件绸衣,岳飞知道后,对她说:“皇后与众王妃在敌国过着艰苦的生活,你怎能穿如此豪奢之衣?”李娃便将绸衣送给婆婆姚氏作寿衣,自己终身再未着绫罗。有一次,岳飞受地方官员之邀,吃到一种类似包子的“酸饼”,惊叹道:“世上竟然有如此美味的食物。”便不肯吃自己那一份,坚持带回去与家人共享。岳飞的举动,惹得在场的达官显贵们个个哈哈大笑,谁都知道南宋抗金将领个个富得流油,张浚论官位不及岳飞,军功更无法相提并论,他却为了防盗,铸“没奈何”大银球一千两一个,堆满大屋,退休后还有年俸六十万石租米。而岳飞被害抄家时,总家产只有区区三千贯(约二千多两银),数千匹麻布,这些麻布显然是岳家军的军备物资。岳飞太清廉了,史书上记载,为褒奖他杰出的抗金功绩,高宗皇帝要为他在杭州修建一栋豪宅,他却坚决地谢绝了:“北虏未灭,臣何以家为?”岳飞除了自己俭朴淡泊、刻苦励志外,对子女教育尤其严格。宋时有“任子恩例”,官员品级越高,子女可享受的官衔越高次数也越多。岳飞却勉励儿子们“自立勋劳”,长子岳云屡立殊勋,他却多次隐瞒不报,连张浚都说他虽然廉洁,却不见得公正:“岳侯避宠荣至此,廉则廉也,然未得为公也!”岳飞却说:“父之教子,怎可责以近功?”翻开一部宋史,南宋诸将中,只有岳飞坚持一夫一妻制,并且从不去烟花柳巷纵欲。同在抗金前线,名将吴?见岳飞时常孤身一人,身边无人照顾,花二千贯买了一名读书人家的女子送给他,岳飞遣人将她送还吴?。部将们谏阻说不要伤了吴大人面子,岳飞答道:“而今国耻未雪,岂是大将安逸取乐之时?”吴?得知后,越发敬重岳飞。“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是岳家军的口号,也是真实的写照。损坏庄稼,妨碍农作,***不公,估吃霸赊……斩!史载岳家军所到之处,民众无不欢欣鼓舞:“举手加额,感慕至泣”。岳家军之所以有以一当十的战斗力,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好的领导,岳飞首提出“武官不怕死,文官不爱钱”,从他投军从戎那天起,大小数百战,莫不是身先士卒,冲杀在最前头。如果他是普通一兵或下级军官,冲锋陷阵尚可理解,作为部队的高级将领,依旧冲锋在前,这就不只是个人勇敢了,更是一种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崇高精神的具体彰显。岳飞的文采自不必说,有他数十首诗词为证。他的书法颇佳,时人称其“室有邺架”,“字尚苏体”。在战争闲暇时,岳飞从不与他人饮酒作乐,游山玩水,而多数时间都与士子文人在一起,清茶清谈,交往甚欢。由此可见,其生活情趣高洁素雅,确非一般武夫所能比拟。岳飞一生,上孝顺父母双亲,下体恤士兵百姓,唯独不谄媚权贵。特别是在国难之时,更是力主抗战,坚决反对与金议和,屡次上书反对秦桧之流乃至皇上的投降行为,表现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岳飞,一生忠君爱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论是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他都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楷模,一个受子孙后代景仰的民族英雄。那么,为什么他就成了“莫须有”的牺牲品了呢?纵观大宋一朝,不论北宋还是南宋,其国力都富而不强,君主懦弱,官场阴柔,民风温和。在这样一个大的柔弱群体里,偏偏出了一个岳飞这样的超人,就好像遍地是狗的世界里,突然跑来一只老虎,结果呢?这只老虎就被狗们视为怪物,群起攻之,直到将其咬死!谁叫你洁身自好而不同流合污?谁叫你不合时宜而孤芳自赏?更何况,我赵构能当皇帝,正是托了金人的福,不是他们将两个老不中用的家伙掳去,这金銮殿我坐得成吗?好你个岳飞,你作为臣子,一点不理解寡人的苦衷,一门心思要收复失地,要迎什么二圣回家。还是小桧子懂事,朕什么也没给他说,他就晓得朕想的啥子!他替朕收拾了你,不光除去了朕的一块心病,还给朕留下了回旋余地,果然后人把秦桧两口子弄来跪起,我赵构还是“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往事越千年,当历史的车轮驶进二十一世纪,一段时间有人极力否定岳飞的民族英雄地位。理由之一是岳飞抗击的对象,是女真人建立的大金政权,女真人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一员,弘扬岳飞,不利于维护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的和谐。其实,这个问题早有定论。作为女真人后裔的满族人,当他们入主中原成了国家的执政者后,第一个要面对的问题,就是民族认同感的问题,这里面肯定要涉及到对岳飞的评价。正是那位胸怀四海的康熙大帝,在杭州重修了岳王庙,岳飞民族英雄的地位才逐渐提高。连几百年前的古人,尚有如此心胸,何况今人乎?第二个热议话题,就是岳飞的“忠”。岳飞之所以能得到上至帝王下至百姓的拥戴,就在于他的赤胆忠心。而在我们一些人眼里,忠孝节义是封建余毒,岳飞的忠是“愚忠”,赵构那样的皇帝不值他誓死效忠。其实,“忠”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是维系儒家秩序的一个核心部件,更是维系中华民族传统的关键法宝。岳飞“忠”的对象是具体的、现实的宋王朝,这是每一个大宋国民最起码的道德行为准则。“忠”就是一个人为国家付出的人生态度和思想境界。为国家为民族的付出,不需要条件,也不论国家是否强盛。岳飞之所以成为包括汉、满等各个民族崇拜的民族英雄,已经不再是因为他的抗金业绩,而是在他身上,体现了一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核心的价值观,那就是“忠”,为国家为民族加倍付出的“忠”。历史是一面镜子,如果用功利的眼光去看历史,那你面对的肯定是一面哈哈镜,连你自己都扭曲得没了人形。历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过去,是先人们活动的事实,只有首先尊重事实,我们才能认识和认同历史。否定岳飞是中华民族英雄,就在于片面地理解了“民族”的内涵和外延。“民族”从宏观上说,她应是国家的代名词,中华民族就是在当前我们所生存的这片土地上,由众多族群通过不断融合而形成的“民族”概念,无论是从地域角度还是族群的多少来说,中华民族都是一个向前发展、向后包容的一个族群。这种发展和包容的特征在民族英雄方面就表现为:族群和英雄人物会随着历史发展而消亡,而传承下来的是族群和英雄人物的精神和信仰,那些优秀、积极、正义的英雄精神千古流传下,必然为一个国家所有族群共享!由于国家(大民族)的继承性,我们决不可因为政权更迭、朝代替换而让民族精神断代甚至消失,更不会因为岳飞是汉人、成吉思汗是蒙古人、康熙玄烨是满人(后金人)就否定他们。如前所述,岳飞们代表的是优秀、积极和正义的精神,今天否定了一个岳飞,明天就会否定像岳飞一样的所有族群中的英雄,这些英雄所代表的精神将无所依存,中华民族的英雄观也必将灰飞烟灭!那么当国家危亡、民族危亡之时,谁去冲锋陷阵?谁还会去争当英雄?辩证地吸收各族群英雄的可贵之处,与时俱进,是中华民族赖以生生不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岳飞作为中华民族英雄的典型代表,更应该永久供奉在每一个国人心中,并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本栏目责任编辑 肖痕
欢迎转载: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