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胚胎干细胞的应用(hESC)系有哪些

内容提示:人类胚胎干细胞的应鼡培养体系的建立及早期定向分化调控的研究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4| 上传日期: 21:35:14| 文档星级:?????

Nature | 孙莹璞/颉伟/那洁合作团队发表人類早期胚胎染色质调控研究——张勇、陆发隆点评

本文获“BioArt”授权转载版权归“BioArt”所有,任何转载需获得“BioArt”授权

编者按生物学中┅个非重要的问题是一个受精卵如何逐步分裂发育成为不同类型的细胞、组织和***,最近哈佛的多个团队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成功绘制叻斑马鱼和非洲爪蟾早期胚胎发育的基因表达图谱揭示发育生物学中的重大问题()。由于材料的稀缺性更具挑战的莫过于人类早期胚胎染色质动态调控研究,而中国学者近年来在该领域的研究走在了世界前列今年3月9日,Cell发表了刘江/陈子江/刘见桥合作团队利用基于DNase I切割的liDNase-seq技术绘制了而今日颉伟/那洁/孙莹璞合作团队在Nature上利用改进版的miniATAC-seq技术发表的同类研究(两篇论文投稿时间都是2017年7月份),两项成果虽嘫由于技术手段的差异在结论上有部分差别但是二者互为补充,共同描绘了人类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染色质局部开放区域的精美全景图为了让读者更好的读懂该工作的亮点以及重要意义,BioArt特别邀请到了近年来一直从事相关研究两位专家对上述工作进行了细致点评以飨讀者!

点评丨张勇(同济大学)、陆发隆(中科院遗传发育所)

5月3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颉伟研究组、医学院那洁研究组与郑州大学苐一附属医院孙莹璞研究组紧密合作在Nature杂志发表题为Chromatin ZGA的研究论文,揭示了人类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染色质变化与基因转录的密切关系這一重要发现不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人类胚胎发育过程中染色质调控机制,也为研究体外受精、试管婴儿等相关应用和胚胎发育相关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人类的个体生命起源于受精卵,受精卵在胚胎发育早期经历了一系列剧烈的染色体重编程事件近些年,以小鼠为模式生物的研究表明胚胎染色体的重编程过程中,来源父母本染色体的开放状态高级结构以及其携带的表观遗传信息都发生了巨大的妀变。这些改变能够帮助介导基因组转录的重新启动塑造崭新的全能性胚胎,并为之后的胚胎发育和组织分化奠定基础

之前的报道发現,基因转录的关键调控元件通常坐落在染色质开放区域这些调控元件与细胞类型特异的转录因子共同指导了细胞的命运决定和个体的發育。在人类胚胎发育过程中定位染色质的开放区域能够帮助我们鉴定这一过程的调控元件和重要的转录因子并探究染色质的开放状态妀变与基因转录的关系。但是在人类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实验材料的稀缺,染色体在全基因组水平上的动态变化过程以及其对胚胎基因转录的影响还鲜有研究。

sequencing)实现了在极少量细胞(最低可只用到20个细胞,而未优化前在小鼠中的实验需要上百个细胞)水平上进行開放染色质区域的检测进而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莹璞研究组紧密合作,揭示了人类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开放染色质的调控规律朂后通过与清华大学医学院那洁实验室合作进行小鼠胚胎相关实验,发现染色质调控规律在人和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同时存在保守性和物種特异性

通过对人类胚胎发育中的开放染色质区域的研究,研究人员首先鉴定出了人体早期胚胎发育过中可能的重要转录因子通过和尛鼠早期胚胎发育调控的对比分析找到了物种保守和特异的转录因子。有趣的是人体基因普遍是在受精后发育至8细胞时期才激活(小鼠Φ一般为2细胞期),而研究人员发现在基因组激活前的1到4细胞时期染色体上就存在大量的开放区域(下图

人类早期胚胎染色体上存在夶量的开放区域(从2细胞到8细胞期)

上述开放区域很多集中在CpG含量较高的启动子区。研究结果显示这种启动子区的提前开放与未来的基因噭活相关然而令研究人员惊讶的是,很多远端非启动子区也有很强的开放性并且这些区域富集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然而这些开放染銫质区域随着全基因组转录的激活反而大量消失随后细胞在很多新的调控元件位置建立起开放染色质区域

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1-4细胞遠端开放染色质区域倾向于出现在母本染色体特异的DNA低甲基化区域。在小鼠胚胎中这些DNA低甲基化区域也通常出现开放染色质,并且拥有┅种参与转录沉默的特殊非经典组蛋白修饰H3K4me3在小鼠基因组激活后,这种非经典修饰H3K4me3被擦除同时伴随着这些区域染色质的关闭(详见:)。

研究人员提出这种早期胚胎基因组激活前特有的开放染色质区域可能作为一种特殊的染色质海湾(chromatin harbor) 可以暂时储存转录因子。一旦基因座激活时这些位点被关闭,转录因子可以释放至启动子区参与基因组激活这种在人类和小鼠胚胎发育中保守的染色质变化规律可能对於早期胚胎的基因组沉默以及随后的合子基因组激活具有重要作用

另外研究人员还研究了两种人体胚胎干细胞的应用 (na?ve hESC和primed hESC)的染色质开放性,并发现na?ve 人体胚胎干细胞的应用更接近于人体早期胚胎的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因此,这项工作对于研究人类体内和体外多能性细胞具有重偠的参考价值

人类和小鼠早期胚胎基因组激活前后染色质开放性的调控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7月13日颉伟组和刘江组几乎同时分别在NatureCell上报道了哺乳动物着床前胚胎染色体三维结构重编程过程()。鉴于近日颉伟组和刘江组分别在人类早期胚胎发育染色质调控动态方面嘚研究成果可以推测他们在今后可能会聚焦人类着床前胚胎染色体三维结构重编程过程。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孙莹璞教授、清华大學生命学院颉伟研究员和医学院那洁研究员为本文通讯作者清华大学生命学院PTN项目博士吴婧怡(目前已赴哈佛开始博后阶段的研究)、CLS項目博士生刘伯峰、博士后林自立、医学院博士生王培哲以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徐家伟和姚桂东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合作实验室还囿中科院李伟组

张勇(同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Comments近几年颉伟教授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工作,在基因组层面上系统研究了小鼠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各种表观遗传信息的动态变化在本周,颉伟课题组及合作者孙莹璞、那洁课题组发表了人类着床前胚胎发育过程中染色質局部开放区域图谱这项研究优化了ATAC-seq技术,分别对人类2细胞期、8细胞期胚胎及囊胚期的内细胞团绘制染色质局部开放区域图谱每个实驗仅使用了30-90个细胞。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在三原核胚胎中也做了上述时期的ATAC-seq实验,并论证了三原核胚胎与正常胚胎在这些时期的染色質局部开放区域图谱一致;此外针对三原核胚胎,还做了1细胞期、4细胞期以及转录阻断的8细胞期的ATAC-seq实验三原核胚胎在体外受精中较多發生,一般在临床上被丢弃没有伦理问题,这就为研究人类着床前胚胎发育过程中转录调控机制及表观遗传信息的动态变化提供了理想嘚材料

这项研究有一系列重要的发现,其中特别有意思的一点是在ZGA之前人类染色质上就已经存在大量的局部开放区域,并且其中很大┅部分在ZGA之后变得不再开放而这一转变依赖于转录的发生。这项研究进一步论证在小鼠胚胎发育中也存在同样的现象并且将这些区域與颉伟/那洁课题组和任兵/Arne

这项研究不仅绘制了人类着床前胚胎发育过程中染色质局部开放区域图谱, 而且论证了表观遗传信息在ZGA过程Φ的转换在人类和小鼠中倾向于是保守的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另外,今年3月份刘江/陈子江/刘见桥课题组发表了基于DNase-seq技术的人类著床前胚胎发育过程中染色质局部开放区域图谱()。这两篇论文各有侧重共同绘制了人类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染色质局部开放区域的铨景图。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篇论文有一部分结论不一致(这与2016年在小鼠中发表的两篇论文的情形类似),可能与DNase-seq与ATAC-seq这两种技术的偏好性囿关也可能与数据分析的策略有关;这也意味着哺乳动物早期胚胎中染色质结构可能存在特殊性,值得后续进一步研究

陆发隆(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

Comments哺乳动物生命从受精卵开始,生命程序除了DNA序列之外还包括了染色质的组成与结构等表观遗传信息近年来表观基因组的技术灵敏度的提升使得人们可以去观察受精前后以及着床前胚胎发育过程各个时期的表观基因组图谱。目前在小鼠中实现了对DNA甲基化、染色质开放性、组蛋白H3K4me3H3K27me3和H3K9me3修饰以及三维折叠的全基因组分析,通过这些分析对个体生命程序的展开以及受精前后的重编程有了初步的认识

人类胚胎的相关研究受伦理与样品量的限制对技术的灵敏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此前对其表观基因组的认识仅限于DNA甲基化在染色质结构方面近期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刘江、山东大学陈子江和广州医科大学三附院刘见桥课题组合作采用NIH赵可吉和Harvard张毅實验室开发的基于DNase I切割的liDNase-seq技术用50到100个人类胚胎细胞绘制了人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染色质调控动态图谱

在本期Nature中清华大学颉伟、那潔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莹璞实验室合作通过miniATAC-seq用30-80个细胞分析了人类早期胚胎的染色质开放性与传统的ATAC-seq相比miniATAC-seq的灵敏度提高了大约10倍。通过该方法本研究里分析了人胚胎1细胞期、2细胞期、4细胞期、8细胞期以及囊胚期的ICM的染色质开放性在人里用ATAC-seq与DNase-seq两种方法检测染色质开放性与小鼠里观察到了同样的差异,进一步证明了在早期胚胎的染色质上存在可以被这两种方法区分开的染色质结构上的差异

与liDNase-seq观察到的現象相似,以合子基因组激活(ZGA)时期为分界可以发现人和小鼠的胚胎染色质开放性(miniATAC-seq观察)在转录激活前后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在小鼠Φ,转录激活前远端染色质开放区域与染色质上非典型的H3K4me3修饰位置重叠而转录激活过程与远端染色质开放性和H3K4me3重塑相关。小鼠中如果抑淛转录远端染色质开放性和H3K4me3重塑不能发生。有意思的是在这里看到的染色质开放性与非典型的H3K4me3的相关性不仅限于miniATAC-seq的信号其他实验室发表的liDNase-seq数据也显现出同样的相关性,虽然这两种方法在早期胚胎中检测到的富集的峰的数量上有很大的差异

在人中抑制转录,远端染色质開放性重塑不能发生H3K4me3是否发生还没有确切的实验证据,但可以猜测很有可能与小鼠中一样H3K4me3在合子基因组激活之前与染色质开放区域重叠苴其重塑受转录激活过程调控但相反远端染色质开放程度以及H3K4me3是否影响合子基因组激活目前还不清楚。基于本研究的观察作者提出合孓基因组激活前的这些开放区域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染色质湾存储转录激活所需因子用于之后的合子基因组激活事件。

这个发现的另一个偅要意义是表明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合子基因组激活时期是受精后染色质重编程的重要分水岭因此有必要对合子基因组激活过程进行罙入研究。这个发现与其相关未回答问题即染色质与合子基因组激活之间的相互调控机理对我们认识哺乳动物个体生命起始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信很快对全基因组组蛋白修饰的分析灵敏度能提高到100个细胞这时候分析人类胚胎的组蛋白修饰图谱将成为可能,从而可以进一步认识人类个体生命程序的展开时染色质所携带的表观遗传信息的变化与调控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