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中学教材标准学案政治 高二(上册)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雏凤清于老凤声》一诗中写道:“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该诗包含的哲理是
A.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
B.内因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C.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D.应将远大理想和埋头苦干的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黄冈题库练考新课堂高二政治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诗句中,有许多包含着辩证法的哲学道理。据此回答1~2题。
1.“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这首诗蕴含的主要哲学原理是
A.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系的
D.寒冷的冬天过去就是春天的到来
2.唐代诗人李商隐在《雏凤清于老凤声》一诗中写道:“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该诗包含的哲理是
A.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
B.内因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C.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D.应将远大理想和埋头苦干的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科目:高中政治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雏风清于老凤声》一诗中写道:“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风清于老风声。”该诗包含的哲理是[&& ]&
A.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
B.内因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C.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D.应将远大理想和埋头苦干的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政治教研室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雏风清于老凤声》一诗中写道:“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风清于老风声。”该诗包含的哲理是[&& ]&
A.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
B.内因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C.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D.应将远大理想和埋头苦干的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 & & & & & & & & & & &
第B01版:专 页
桐花万里丹山路
----九江职业大学不断创新谋求跨越式发展纪实
&&&&熊细滚&&&&六月的九江,青衫凉笠,活泼清新。走进九江职业大学的校园,绿树成荫,书声琅琅,师生忙而有序,笑意盈盈。把重品行放在首位,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足实用、有用、受用,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合并重组后的九江职业大学用了短短8年时间突破重围,从校舍简陋、设施陈旧到整洁优美校园环境;从三校区办学到即将搬迁至设施完备的花园式新校区;从不足4000学生到14000人的办学规模;从顺利通过办学水平评估到成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江西省文明单位……硬是在环境受限、历史欠账多、办学条件差的情况下,通过不断创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跻身江西省高职院校的第一方阵。&&&&&&&&一、润物无声,创新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重在建设,贵在创新。九江职业大学不断创新校园文化的形式和载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润物无声,立德树人,取得了明显成效。&&&&营造氛围,聚集校园正能量。&&&&***中央总书记习***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九江职业大学将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主要内容、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通过抓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程中的宏观主导和驾驭作用,形成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师生学习效仿的良好氛围;通过抓文化活动,开展““践行价值观、弘扬主旋律、聚集正能量”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到熏陶。&&&&明确路径,循序渐进求实效。&&&&九江职业大学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并贯穿于教育教学事业发展的各个阶段,融入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渗透于实践教学,坚持文化引领,以文化人,使校园文化在学校的办学实践中潜移默化,引领着师生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成为了学校跨越发展的不竭动力。针对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学校探索出了“文化引领,习惯养成、素养提升、德操涵养、全面发展”的立德树人新路径。“文化引领”是理念,“习惯养成、素养提升、德操涵养”是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循序渐进具体路径,“全面发展”是最终目标。&&&&树立榜样,潜移默化育英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九江职业大学非常重视挖掘师生中积极因素,树立榜样,大力宣传,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和激励作用,让榜样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力量。2014年3月,一则“路遇老人昏倒,九江职大大学生毫不犹豫施援手”的报道被中国教育网、中国高校教育网、江西新闻网、江西晨报网、江西校长网、九江新闻网等各大网站转载,九江职业大学学生徐林面对昏倒老人,用行动对“扶还是不扶”做出了正面的回答。徐林无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也是九江职业大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文化引领,润物无声,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例证和缩影。&&&&二、以人为本,更新办学理念&&&&大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以及所持的教育观念和哲学观念,先进的办学理念具有前瞻性、引导性特点,它植根现实又超越现实,成为大学的办学动力所在。&&&&“四个一”的人本举措,将关爱学生落到实处。今年的端午节,住校的学生都领到了浓香的粽子和可口的咸鸭蛋,像中秋的月饼一样,这已经成了九江职业大学的惯例。在校领导的眼里,学生利益无小事,“一个电灯泡不亮,一个水龙头不开,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这其中都有学生的利益所在,不能小视,马虎不得。”学校提出了“四个一”(关心学生从一餐饭、一瓶水、一节课入手,决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辍学)的人本举措。卢志鹏校长要求全体干部和教职工必须要从维护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从自己的“一言一行”上体现学校的形象和管理水平,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强化服务意识,履行岗位职责,提高工作质量。“我们从细微之处入手往往能打动他们,学生们感觉到学校很替自己着想”,校党委书记王原平说,“这些小事都有关学生利益,抓好每件小事已成为学校的品牌。”&&&&着眼终身发展,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与培训的根本区别在于:教育着眼终身发展理念。或者说,培训更多地显现功利的性质,而教育则更多地具备人本的性质,所以,职业教育在指向职业性就业的同时,又指向教育性发展。每年的5?12国际护士节,九江职业大学护理学院都要为即将毕业的学子举行授帽仪式,这不仅是一种仪式,而是在仪式中让学生接受一次职业道德的洗礼,传承护理文化,提升职业素养,塑造职业形象。与此相呼应的是,在这些学生的课程表中,除了护理学等专业课程外,还有护理礼仪、人际交流与沟通等提升人文素养的课程。&&&&积极搭建平台,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每年的“主持人风采大赛”是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活动中得到尽情展现。九江职业大学依托校院两级社团开展主持人风采大赛、社团文化节、辩论比赛、演讲比赛、书画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在活动中学生或培养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或锻炼了能力,培养了特长;或培养了爱心,积累了经验,或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情操。学生社团已经成为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丰富课余、拓展素质、彰显特长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三、完善功能,打造崭新校园&&&&“这里是图书馆、这里是体育馆、这里是文科楼,它是目前省内高校最大的单体建筑……”,站在新校区规划图前,九江职业大学师生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今年9月,学校将结束三校区办学的历史,整体搬迁至濂溪路88号美丽的新校园。&&&&打造崭新校园,既是九江市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整合教育资源的客观需求,也学校跨越发展,完善功能,提升办学能力的必然选择。新校区坐落在庐山北麓,靠江临湖,山水交融,环境优美。占地1000余亩,建筑面积38万多平米。新校区本着生态校园、文化校园、和谐校园的设计原则,以学校的公园、公园的学校为设计理念,把学校当做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构筑一个山、水、建筑相融的绿色生态校园。&&&&新校园以风水理念作为切入点,功能布局上采取两心、两轴、七区的布局模式,行政、教学、实训、活动、生活等功能区相对独立,互不干扰。各项教学、实训、生活设施完备,功能完善。学生宿舍为标准四人间公寓,网线、空调、独立卫生间一应俱全。现代化的建筑、园林化的绿化、完备的教学、生活设施、浓郁的大学氛围为在这里求学的学子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四、内涵发展,革新教学模式&&&&抓好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办好高职教育的前提,合并重组以来,九江职业大学以以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和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加强教师队伍、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以制度文化建设为抓手,在内涵建设中锤炼制度文化,提高管理水平,培养具有九江职业大学特色的校园文化。走上了一条内涵建设的发展之路。&&&&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专业是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接口”,是保证人才培养适销对路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结构调整应与地方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相适应。&&&&如何有效整合几所学校的优势资源,发挥学科优势和规模效益,卢志鹏校长提出“三个主动适应”(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与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办学发展方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立足江西省,尤其是九江地区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紧贴市场,淘汰一些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就业率低的专业,开设一些新专业,在建立了机电一体化、学前教育、语文教育与国际贸易实务四大专业群的基础上,又开设建筑工程技术、护理、农产品检测、汽车维修等市场前景看好的专业。在着力建设品牌特色课程体系同时,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和校区合作,力求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调整及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经过几年的建设,学校已经形成了与其他高职院校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以教改为切入点,促进三个转变。&&&&“擂台赛”、“小组PK”以及“抢答加分”……你很难相信,这在九江职业大学的课堂上已很常见。这源于学校教务处启动的“实现一个目标,构建两个体系,促进三个转变”的教学改革。实现三个转变:即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由一堂好课向一门好课转变,由知识加技能向教学做一体化转变,培养社会实用高端技能型人才。&&&&教师是内涵建设的关键。2013年学校以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为抓手,以“学生本位”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大力推进全校范围内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课堂教学改革充分体现两个本位(学生本位、能力本位)、两个渗透(德育渗透、文化渗透)的思想理念,通过制定课堂教学标准、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有效督查课堂教学情况、推进课程标准质量检查以及技能考核工作等六个方面的齐头并进,保持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力度和深度。通过表彰“学生本位”课堂教学改革十佳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几个。如今在九江职业大学,越来越多的老师通过精心合理的课堂设计,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了“学生本位”的教学理念。提升了教学效率。&&&&结语&&&&毕业生就业率是检验学校办学成果的最好试金石。九江职业大学在培养学生***成才的同时,加强就业指导教育,帮助学生找准定位,把握良好的就业心态,既要胸怀理想,又要脚踏实地。积极倡导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循序渐进就业创业观,学生就业率在95%以上,幼师、护理等专业达100%,软件外包等专业学生毕业当年年薪就超过8万元。&&&&风生水起才知天高云淡,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国家日益重视职业教育的今天,在职业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九江职业大学坚持脚踏实地,不断创新,已得到了学生、家长、社会的广泛认可,在立德树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征程中一定会脚步更坚定、道路更宽阔!阅读《草木有本心》宁以安 - 免费试读 - 手机阅读 - 书评
手机扫描阅读
梧?凤栖 凤皇鸣矣,于彼高冈。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萋萋,雍雍喈喈。 ----《大雅?生民之什?卷阿》 梧桐有青桐和泡桐之分。开出紫色花朵的是泡桐,为玄参科泡桐属;而青桐又称中国梧桐,为梧桐科梧桐属。这里要说的梧桐,指的是青桐。 梧桐是落叶乔木,树皮幼时呈暗绿色,老时呈灰绿色,故又称为青桐、碧梧、青玉。古代喜欢将青桐栽于园林中,尤其是水井旁边。因此又称“井桐”,有“金井梧桐”之说。 梧桐夏天开花,花小,为淡黄绿色的五瓣单性花,排列成圆形花序,并不显眼。《本草衍义》对梧桐有很细致的描述,说它“四月开淡黄小花,一如枣花。枝头出丝,堕地成油,沾渍衣履。五、六月结桐子,今人收炒作果,动风气。” 梧桐是良木,有高洁品性。《庄子?秋水》中说凤凰“非梧桐不栖”。宋代邹博的《见闻录》说:“梧桐百鸟不敢栖,止避凤凰也。”《韩诗外传》记载:“皇帝即位之日,凤乃栖于东园梧树上。”凤栖梧,乃是祥瑞之兆。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初时躬耕于南阳,刘备三顾茅庐,欲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诸葛亮几次避而不见,让弟弟诸葛均托歌传音,“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于是这凤凰栖于梧桐,成了贤臣投靠明主的象征。 李商隐的《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云:“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遥远的丹山道上,美丽的桐花覆盖遍野,花丛中传来一阵阵雏凤的鸣声,这声音比老凤的鸣声来得更清圆。丹山路上桐花万里,表达的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意。 《毛传》说,“梧桐,柔木也。”梧桐生长快,木质柔软,所以被称为柔木。而我愿意把它理解为一棵温柔的树。梧桐用来做焦尾瑶琴,有清音。《后汉书》记载,蔡邕被贬到吴地,一天听到有人燃桐木为炊,听其燃烧爆裂之声,断定这绝非一般的木材,而是制琴良材,于是从火中取其残木,制成琴。琴制成后,其音清越,果然有美妙的音色。而在琴的尾部,仍有焦痕,时人名之“焦尾琴”。此后“焦尾琴”便成为良琴的代称。 全唐诗中无名氏的《听琴》诗,有“六律铿锵间宫徵,伶伦写入梧桐尾”之句。“梧桐尾”就是指梧桐制的良琴,其音清越。 梧桐可知音,梧桐亦可知人。中国文化中的梧桐,听取了多少寂寞凄清之人的心声。它听取了小楼月光下,李后主深院锁清秋的寂寞;听取了李清照黄昏的雨水中无可排解的愁绪。 元代白朴所作杂剧《梧桐雨》,全名为《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取自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之句。剧写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故事。安史之乱,明皇仓皇逃出长安去往蜀地。杨贵妃自缢于马嵬坡,宛转蛾眉马前死。 后来李隆基返回长安,在西宫悬贵妃像,朝夕相对。一夜梦中与杨妃相见,记起旧时场景。 长生殿那一宵,二人对着梧桐树并肩斜靠,说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盟誓,尽言词絮絮叨叨。 沉香亭那一朝,玉环在梧桐树荫下,笑语盈盈地看着他,在翠盘上跳起霓裳羽衣舞,笑整缕金衣,红牙箸手中敲。 今日梦境中寻找逝去的美好幻景,却被梧桐雨声惊醒,“那窗儿外梧桐上雨潇潇。一声声洒残叶,一点点滴寒梢”。“空对井梧阴,不见倾城貌。”梧桐秋雨声,一点点滴得人心碎。 “到如今翠盘中荒草满,芳树下暗香消。”往日梧桐树下的两情缱绻,歌舞升平,梦回后只见荒草碧梧、雨滴残叶的凄清。这逝去的美好情事,与如今物是人非的凄凉之景形成鲜明的对照。 这暮年的老皇帝,身历过至盛的繁华,品尝过最销魂彻骨的温柔,经历了劫难,失去了爱人,在廊檐下伴着梧桐,寂寞地听雨,捱过漫漫长夜。“斟量来这一宵,雨和人紧厮熬。伴铜壶点点敲,雨更多泪不少。共隔着一树梧桐直滴到晓。”这无眠之夜相依的梧桐,该是懂他的。 这梧桐可解人情,亦是知时。 《花镜》记载,通过梧桐的叶片生长情况,可知月之正闰,梧桐“每枝十二叶,一边六叶,从下数一叶为一月,有闰月则十三叶。视叶小处,即知闰何月也”。梧桐每枝平年生十二片叶子,闰年生十三片叶子,从下往上数,最小的一片叶子即是闰月。 不仅如此,梧桐叶落,还能昭示秋日的到来。《广群芳谱?木谱六?桐》里说,立秋之日,如某时立秋,至期一叶先坠,故云: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写下这则文字的时候,正是立秋。在室内昏昏昧昧,不知今日何日。不知外面梧桐是否落下了第一片叶子? 茑与女萝?相依 有者弁,实维伊何?尔酒既旨,尔肴既嘉。岂伊异人?兄弟匪他。茑与女萝,施于松柏。未见君子,忧心奕奕;既见君子,庶几说怿。 ----《弁》 鹿皮礼帽真是好看,为何将它戴在头上?你的酒浆如此甘醇,你的肴馔如此美味。来的哪里有外人,皆是兄弟不是别人。茑草女萝藤蔓长长,攀援依附在松柏树上。未曾见到君子,我内心忧虑不安宁;如今见到君子,我心中喜悦满溢。 朱熹《诗集传》认为这首诗是“燕兄弟亲戚之诗”。描写一个贵族请以美酒与佳肴宴请他的兄弟、姻亲。全诗以赴宴者的口气写来,描画出了气氛的热烈、宴席的盛况,亦写出了贵族间如藤蔓般彼此缠绕的关系。 诗中有赴宴者对同主人亲密关系的陈述:您是松柏一样的高大树木,而我是攀附于您的枝干之上的蔓生植物。 关于这亲密如兄弟的关系,诗中用了茑与女萝攀援于松柏的比喻。 女萝,即松萝,又叫松上寄生、松落、树挂、天棚草、雪风藤、龙须草、天蓬草。为浅黄绿颜色,非常柔软,多附生在松树上,成丝状下垂。 《楚辞?九歌?山鬼》中便有“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的句子。唐代元稹在《梦游春》诗中吟道:“朝?玉佩迎,高松女萝附。”古直在《哀朝鲜》诗中则说:“女萝附松柏,妄谓可始终。” 茑,即茑萝,又叫密萝松、五角星花、狮子草、绕龙草、游龙草、锦屏封、金丝绒、五角星花、狮子草、茑萝松。为一年生的草质藤本植物,旋花科茑萝属,茎能攀缘到别的树木上。 茑萝的深绿色叶子细细如羽毛状,开五角星形状的小喇叭花。开花时节,一点点小红花点缀在繁盛叶丛中,如闪烁的小星星,如跃动的小火苗,红绿交映,非常鲜明亮眼。 茑和女萝,二者彼此缠绕、相依相偎,攀附于乔木的形态,大概容易让人联想到亲密无间的关系,因此诗人用此来比喻亲戚关系。 《红楼梦》中说到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之间的攀附关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诗中欢会的贵族间的关系,亦正是如此。 艾草?一日三秋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王风?采葛》 因相思之情,你对时间的感受会产生变化,一天的时间长度在你的感受中会被无限地拉长。因思念而产生的深情与孤意,在这时间的逐渐增长中,愈发浓烈。 这思念,如艾草的香气,弥漫在你的四周。不至于撕心裂肺,却温和而钝重地包裹着你,经久不散。 艾草有古中国的气息,民间的气息。古代君子所佩的是兰蕙芳草,艾草则多为平民所佩。它满含人间烟火气,包含着日常生息的智慧。 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叫香艾、苦艾。初春之时,乡野间遍地生长。茎叶跟蒿草有些像,叶是羽状的,叶背是白色的,开***花。 早在诗经时代,艾草已经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其芳香气味可辟秽驱邪。据《荆楚岁时记》记载,端午节有将艾草与菖蒲插于门楣上的旧俗,以借其浓烈芬香的气味禳除毒气。 艾草还有一个古雅的名称,叫“冰台”。《博物志》记载,把冰削成圆形,举着朝向太阳,用艾草承接日影,便可以取火。 艾草又被称为“医草”。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为纯阳之性,可通十二经、走三阴,可以温经脉。把采好的艾草悬挂起来晾干,用石杵捣碎,留下细软的艾绒,可以制艾卷、艾条,以作针灸之用。艾灸在古代,可预防瘟疫等疾病。 艾草与香附、吴茱萸、当归、肉桂等中药相配,又可散寒止痛,养血调经,治疗女子月事不调、小腹冷若冰霜、日久不孕的病症。 生长时间越长的艾草,药效越好。所以《孟子》有“三年之艾”的说法。艾草可以长久生长至三年,因此诗中的采艾者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叹。 艾草也可食用,用作药膳。采集来的新鲜艾叶,可煎艾草茶,煲艾草汤,熬艾草粥。艾叶又可用来制作各式精致的点心,如艾糍、艾粑。把新鲜的嫩艾叶切碎煮熟后,榨汁,和糯米粉,在中间包入豆沙、花生或芝麻馅料,团成一个个绿绿的小团,放入锅里蒸熟。色泽青翠可爱,散发浓郁香气。旧时清明前后有食用艾糍的旧俗,因此艾糍又有“清明果”之称。 食用这有艾草清香的植物,不仅仅是一件风雅的事,而且可开胃、暖胃,增进食欲。 艾草是温和的,抚慰着中国人的身体和心灵。可疗百疾的艾草,可否治得了这“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相思病症? 桃花?欢宜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国风?周南?桃夭》 诗经中的桃花开得灼灼,开了几千年也不见有疲倦的样子,一直开到今日。开出了崔护的人面桃花,开出了“桃花流水鳜鱼肥”,也开出“竹外桃花三两枝”,还开在了《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桃花行》里。 而桃花最原初的样貌,还是在《桃夭》里。中国传统文化中,那种温柔敦厚的风致,从这桃花上飘来几缕。我读《桃夭》,便为这满纸的欢喜浸染。 春日明媚日光下,新嫁娘的酡红双颊如桃花,眉梢眼角漾满笑意。一年的时令、桃花的花期、女子的年华,恰恰好,都到了最好的时候。 真是普天普地,无一处不妥帖。 热闹闹婚礼上,围着看新娘子的邻里乡亲都羡慕得紧,纷纷交头接耳地发着议论,新娘子可真俊俏呢,这户人家几世修来的福气。 桃花在轿子里听到了,抿嘴儿笑了一下,也并不因此而骄矜。 桃之夭夭,有其实。你看桃花转眼结了满枝累累的桃子。桃花做了人家的媳妇儿,也有着能生育的好身体。生了儿子又生了女儿,且一个个都身体饱满,神情明亮。 夫婿也是满心满意地夸赞自己的娘子,自从你嫁来了我家,一家人都和和睦睦的,小日子真是越过越美满呀。 桃花为人有着热心肠,料理家务是一把好手。她可操劳可持家,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繁杂家事被她一双巧手打理得清清爽爽。公公婆婆都把她做贴心小棉袄,逢人便要说,我们待桃花真是比女儿还要亲几分呢。 《桃夭》诗中反复咏叹的,正是桃花样女子的宜室与宜家。 朱熹《诗集传》释云:“宜者,和顺之意。”这里面有一种非常和气的、世俗的喜悦。 桃花是温润的、明艳的,有着喜气却不张扬。而且它又没那么高蹈,它是家常的,与百姓的日常生计有着贴心贴肺、知心知意的那种亲。非常体贴。 桃花明艳照人,骨子里却又天然朴实。桃花样的女子,适合过家常日子,她是你邻里的一个姐妹,是家里的小女儿。到了生命中花开正好的时刻,她们便成了被男子敲锣打鼓娶过去的新妇。 梅兰竹菊,有君子风骨。桃花低眉间,只是女子温婉情态。 桃花亦不是一笑倾城,再笑倾国的绝世美人。桃花不似莲花是怀揣着高洁韵致的出尘女子,落落寡合于世;不似牡丹嫁得显贵奢华,做了贵妇人。 她只是寻常人家院落中长成的俊俏姑娘,日后嫁为人妻,过得也只是自己殷实的小康日子。她每一日皆有需用心料理的日常生计,也就没时间去滴泪到天明。桃花从不做怨妇,从不自怨自艾,伤春悲秋。她对人对事温柔和气,眼里飘着笑影儿,很欢实。 桃花满身满袖的,都是人间烟火气。要娶妻,桃花真是最相宜。桃花是中国人的媳妇儿。 桃之夭夭,其花灼灼。此时春日暖阳下,门前小花园中,枝上桃花也开了千朵万朵。这里面都是世俗生活的那种好,弥漫着寻常日月的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