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唐走出的一代宗师一线天是谁是谁?

我的家乡----高唐(二)
孙大石美术馆
孙大石,原名孙瑛。1919年生于三十里铺镇孙庄村。自幼爱画。“七"七”事变后从戎。1949年去台湾。1974年旅居美国。1982年回国定居。是位爱国爱家、德艺双馨的画家。是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理事、文化部侨联主席、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家协会会长、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
孙大石美术馆隶属高唐县文化体育局。座落在这风景秀丽的东北湖北岸。1992年由高唐县人民政府和孙大石先生共同投资修建。占地面积2088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200平方米。2004年春县政府再次投资200多万元开工北扩,扩建后总面积达364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400平方米。整个建筑为青砖仿古二进庭院式风格,后院为二层建筑。除院内一览阁和东跨院大石居室外,其余建筑由长廊连为一体。内设值班室、办公室、三座大型展室、接待室、学术报告厅、书画创作室、休息室、碑墙和库房。
展室设备齐全、高档。2004年4月,按国际标准通过了国家旅游局的创优检查验收。一览阁底层藏有“天下第一砚”。这块龙腾巨砚是河北省易县古砚雕刻厂给孙大石的赠品,孙先生将此转赠高唐县政府。此砚重十一吨,由匠师五人精雕三年而成。整方巨砚透雕有三条大龙,代表当时的三个直辖市;二十八条中型龙,代表二十八个省、自治区;五十六条小龙,代表五十六个民族。另有长城、黄河、瑞云、峻石等雕刻,做工精细,立意深邃,堪称天下奇观,石雕一绝。
孙大石美术馆落成十多年来,已举办各类展览六十余场。举行书画笔会四十余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吴官正、北京军区司令员李来柱、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张世简、著名画家许麟庐、台湾画家陈丹诚及省地各级领导都曾到馆参观。
馆内除收藏孙大石的精品画作和八十多件珍贵文物外,另有丰子凯、李苦禅、启功、李可染、欧阳中石、范曾、沈鹏、刘海粟、孙轶青、赵少昂、于希宁、武中奇、胡昌炽、刘炳森等诸多名家大师的力作。
孙大石美术馆,经几年的经营,成为高唐县最高雅的一处景观.
巧成桥中桥
走出孙瑛画院南大门,沿湖边路西行二十步,左转九十度,蹲下来面南平视。那是东湖大桥,它威武安详地卧在水波中,宽阔的脊背任行人车辆自由来往,便便的桥腹就是那圆鼓鼓的三个桥洞。透过桥下中孔,视线直达南湖南岸,其半湖风景尽被扫描。再看东西两桥洞,两洞之内景象基本一致,若同一底版印出的两幅扇面形彩画。画面中都有一座玉石小桥。大桥腹中的这两小桥是鱼丘山西侧斜堤中的那两座白玉石桥。这一景观正好表明了三桥之间的母子和孪生关系。
这一桥孕二子、桥中桥的景观,并非故意造景,也不是设计效果,而是极其偶然的建后巧成。
如是夏天,雷阵雨过后,成朵成块的浮云乱飞,其云影也在水面上奔驰。如两小桥被云影所遮,便形成半透明的青白色,呈现“一对玉桥孕母体”的景观;如两小桥走出云影披上阳光时,便涂上了金灿灿的***,呈现出“一双金桥藏母身”的景观;如一小桥在阳光中,另一小桥在云影中一黄一白的两桥便形成“金桥、银桥戏母腹”的难得的瞬息奇景。
双日戏玉带
玉带桥,位于鱼丘湖之东北湖与西北湖之间。该桥是由省水利勘测设计院设计,高唐水务局建筑***公司承建,县政府投资380万元人民币,于日开工,到9月28日竣工的九孔景观大桥。采取井柱双曲拱桥结构。桥长192米,宽1
4米。两边护栏为汉白玉石雕制,栏板上有《水浒》浮雕。承载力为汽车10吨。
玉带桥的建成,不但方便了城区的南北往来,也给县城增添了一道风景线。尤其“双日戏玉带”,更为人们传为奇观。
每年逢4月1日或闰年的2日,鱼邱湖上便出现玉带桥被刚刚露出地平线的太阳戏弄一番的奇特景观。
这天清晨,若遇风平浪静,地不起尘,大气清澈,天无片云的好天气时,在鱼邱湖西岸与玉带桥中孔成垂直方向的临水石阶上,你可席地而坐,将目光平视投向东方,等待奇观的出现。
五时五十分,天空灰灰,湖面茫茫,湖东的高层建筑全呈黑影,不论前后,不分左右,参差不齐地连在一起,宛然一幅三色木刻画。六时,天空放亮,水面生光,建筑黑影渐显层次。六时五分,可见东方地平线上出现一抹白色。迅速扩展,慢慢转红。六时九分,红色的天际下方出现窄窄的一道淡紫色的雾气,在紫色与红色之间突现一线橘红色下扣的弯钩,很快变成半圆,几秒钟之间便成了圆圆的边沿清楚的太阳了。此时的太阳有光无芒,血红血红,也不晃眼,甚是好看。一正一倒的两座九孔玉带桥在水面对接,九个桥孔形成九个从中间到两边依次减小的银盘,垂立在桥的黑影中。太阳慢慢升起,将光明洒向人间,黑影渐渐隐去,把彩色还给世界。透过玉带桥的中孔,可以看到太阳已被湖东建筑物托起。一道大红色的光道,从正对太阳的水面上粼粼闪闪地通过玉带桥孔向西铺伸过来,在水面上形成一条从脚下起直达太阳的赤金大道。六时十一分,太阳慢慢地在玉带桥的中央上方露了出来。随着太阳的升起,那条金光大道瞬间便回缩到桥孔之下,成了太阳在水中的倒影,不偏不斜地蹲在桥影中间的那个白盘子中央。此时桥上有个太阳,桥下同时克隆出了另一个太阳,分列在玉带桥中央的上下方。六时十二分阳光渐强,桥的轮廓边沿逐渐模糊,像泼墨渲染的国画。太阳始有光芒,被双日夹挟的桥面熔化式地变细、断开了,同时出现蒸腾样的虚幻感觉。此时若有伴侣牵手路过断桥时,会出现身影变形、肢解式消失,然后又组合式恢复的奇怪现象。这不能不使人联想到此景比重庆丰都鬼城愿来世再做夫妻的伴侣携手迈过奈何桥还有仙情,还有神秘感。十秒钟后,桥上的太阳升高了,桥下的太阳移位了,天空湛蓝湛蓝,湖面湛蓝湛蓝,一切恢复了客观原貌。
圣殿环灵光
文庙,亦称孔庙。宋时高唐的文庙不在城内,而在城东十里园附近。后晋末,契丹入中原,有一孔氏家族北迁,后周时,该孔氏家族又南归,欲回故里。路过城东十里园时,因爱其风土,便于高唐城东寄居下来,今张庄乡的孔氏家族便是该家后裔。他们安家之后,修孔庙,塑孔像,其后便在孔庙办学。宋末孔庙倾倒。到元朝至元年间,选址在县城中心鼓楼西北侧重建文庙。初名文昌宫,改名启圣祠,人们俗称孔庙或文庙。是供奉圣人孔子的地方。经明洪武三年(1370年)、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和乾隆七年(1742年)多次重新扩建,最后形成较标准的县级文庙规模。南由灵星门进院,迎门有半圆形泮池,过得池上拱桥,便至正有大殿、旁有廊房的供奉大院。正殿供有孔子灵位,东西廊房供有七十二贤及本县去世之著名学士牌位。院后还有配院配房。正殿就是现存的这座孔庙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为歇山式建筑。顶部正脊前后以灰瓦为底,中间以黄绿色琉璃瓦各砌出三个菱形图案。檐下斗拱,四出挑角,美观大方。原来的东西厢房各有前厦,内无隔墙,五间相通。灵星门、廊房、正殿所有墙体均着红色,太阳一照,四面对映,反复回射,满院彤红。离庙远观,丹色外溢,故称此为“灵光环庙”,亦谓“圣殿环灵光”。
这圣殿真的有灵光是指它对教育事业的贡献。清末以后,学堂逐渐替代私塾。文庙便成了高唐县第一所洋学堂----文庙小学。此后较长一个历史阶段,文庙成了高唐人才的摇篮、栋梁的苗圃。高唐的名人均从此走向社会,当代国画大师李苦禅就曾在此读书。
光阴荏苒,文庙在天灾人祸中倾圮。只剩下这一座大殿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两次拨专款对其维修。正脊、垂脊、戗脊全部更新。正面恢复了通天木格式门窗。使这座古建筑,显出了原有的古朴庄重面貌。2002年被聊城市政府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有高唐县政府立碑喻众。
最具保护价值的是原立于大殿前的“大观八行碑”。碑高二点二八米,宽一米,厚零点一二米。此碑为宋代大观年间立于城东十里园原孔庙之殿前。蔡京提碑额为“大观圣作之碑”。碑文是书学博士李时雍奉旨摹写的瘦金体楷书。其碑文内容讲述了诸士应有的孝、悌、忠、和、睦、娴、仁、恤等八种行为。元朝至元七年高唐城内修建文庙之后,此碑即移之城内大殿之前。明景泰元年因碑之趺石淹没且毁,以西郊闲置趺石匹配,胜其原美。
这通圣作之碑于1958年躲过了充当石灰岩烧制石灰的火炼之灾,却没有被“文化大革命”的浩劫饶恕,被“红卫兵”推倒、砸断。其后又因保护失当,除身断三截外,其碑面剥脱甚重,字迹能辨者不足一半,已由县博物馆保存。&&
李苦禅艺术馆
位于高唐县城南湖景区北岸,南与仿唐建筑大觉寺隔水相望,北依走走看看就长知识的文化广场,西南与书画研究院遥相呼应。李苦禅艺术馆占地面积12382平方米,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高唐县第二建筑***公司施工。
李苦禅先生是高唐县卅里铺镇李奇村人,为中国当代画坛一代宗师。其画风大气磅礴,笔精墨到,妙趣横生。艺术馆总体形象创意以充分体现李苦禅先生人格画风为主旨,建筑形象上采用中国传统坡顶建筑图式,使整体建筑与湖光环境浑然一体,并与周边参差错落的古建筑群体相呼应,形成优美的沿湖风光。
艺术馆主体大楼四面墙壁由三色砖砌成,楼顶覆以绿色琉璃瓦,楼体通高25.18米,自楼之地面至楼顶(地下展厅除外)高20.18米,东西长122.1米,南北宽41.2米,古朴高雅。
根据艺术馆的功能,主体楼地下层高5米,分别设B、C、D三个展厅;底层高6.8米、设第一展厅(即A厅)、学术报告交流厅、贵宾厅和商店;第二层高6.8米,设办公室、四个画室、大教室和藏品库房;第二层以上为坡式楼顶,高6.58米,以增加楼之美感。大楼东西两侧建有露天平台,提供室外活动空间。
主体大楼两侧各设置下沉庭院,南北长为31.1米,东西宽27.2米,使室内外展览空间相互融合,并与室内相连结,组成流畅的参观线路。西侧庭院院墙屏闭掉较为嘈杂的外部环境,形成相对幽静的古典庭院空间。内植李苦禅先生所喜爱的修竹等花卉。东侧庭院则对外开放,同样遍植花卉。自东面进入庭院,然后可步台阶进入底层的第一展厅,此厅为轮展展厅,用以举办各类书画展览。东侧下沉庭院与轮展展厅组合起来,可对外单独使用。
李苦禅艺术馆处于文化建筑区域的中心位置,加之其建筑风格卓尔不群,古朴典雅,与周边建筑相互融合,更增加了城区的文化氛围。
书画文化市场
址在鱼邱湖南湖景区北侧,北临鼓楼路,坐西面东,与文化广场隔南湖湖心路相望。占地面积l1.6亩,总建筑面积7717平方米,总投资3000万元。由曲阜古建筑设计院设计,聊城市方正监理公司监理,高唐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监督,高唐县第二建筑***公司施工,高唐县第二建筑***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
为适合书画和古玩市场的要求,市场全部为古建筑风格,即明清式建筑风格。整个文化市场由五区组成,共有房屋28套间,分别为单一层,一、二层,一、二、三层和一、二、三、四层。专用以书画、古玩、文房四宝经营。
文化市场的楼房均为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采用古建筑中单檐歇山式建筑样式。起脊、挑角,顶覆仿古青灰瓦。楼脊、挑角均饰以鸱吻、螭首、仙人、瑞兽等。仿木架结构,规整简洁,扦檐、椽子均饰以彩绘,池子、吊檐板均绘以苏式花卉、鸟禽彩兽画。楼厦由仿木柱承负,外圈为檐柱,内圈为内槽柱,均饰以红漆。自二层至顶层均围以护廊栏杆,栏杆和护栏板均饰以花纹浮雕。楼体之歇山屋顶举折平缓,翼角舒展轻逸。为增加其美感,均为殿顶,楼体最高处,为十字架顶。整体建筑高度不一,错落有致。
整体建筑因是明清式风格,柱、梁、门窗涂漆及绘制彩画多用红、绿、***,另配以蓝色。同时以清式建筑风格为主,明式为辅。斗拱、梁、栋、门窗雕镂细致,饰件较多,装饰华丽,给人以富丽堂皇之感。
行宫大觉寺
十八世纪之前,高唐为南北通衢,明、清诸帝或巡察,或狩猎,南北往来,多取道高唐,且多驻跸。高唐有行宫两处,一是城南三里有回銮殿,即今皇殿村;一是城内大觉寺。回銮殿只有明成祖、明宣宗先后两次驻跸,其余皇帝多次巡察均驻跸大觉寺。有史可查,明清两朝五帝九次驻跸高唐,即明朝的成祖、仁宗、宣宗和清朝的康熙、乾隆在出巡或回銮时来过高唐,同时对高唐有所赠赐。
明朝永乐丁酉年(1417年)三月,成祖出巡,驻跸高唐大觉寺,赠僧正员道神僧传经袱;永乐已亥年(1419年)四月,仁宗巡视,驻跸高唐大觉寺,赐主持僧道宝钞二十锭。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帝南巡过高唐;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帝又过高唐;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帝再过高唐。三次驻跸大觉寺,并分别御书唐诗三首,赐当时高唐州知州龙图跃。
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三次出巡路经高唐,均驻跸大觉寺。留有《高唐怀古》和《十里园》诗两首.并赠高唐州知州马而良御笔书扇。&
高唐怀古春风偶此经齐邑,
行雨非关梦楚王,
见说东风待金马,
何如盼于守高唐。
玲珑日影标穹塔,
卫水波流簇远樯。
为忆绵驹能变俗,
深惭刑措让成康。
高唐北十里,
厥有十里园.
一例村社中.
名幽地较偏。
绿树团郭外,
新水流门前,
场圃筑于旁,
菜畦开其边。
讵夸亭台丽,
而于农桑便,
想有幽人居,
颇宜诗老传。
昨来苦风尘,
车帷曾未搴,
今日策马度,
景物看暄妍。
绯桃花已开,
绛杏蕾早嫣。
韶今与行人,
争进无留延,
几曾飞落英,
胡至武陵源。
即景有会心,
稍为停吟鞭。
来往皇帝所以驻跸大觉寺,一因佛之圣地,清净。二因群体建筑美观。既能使皇帝安然度时,又能容下仪仗、护卫等随行人马。大觉寺是皇帝较理想的行宫。
大觉寺为唐贞观年间创建,同时修塔。塔十三级,高三十六丈,平面八边形.周长二十五丈四尺(此为古时的丈、尺,比现在丈尺小得多)。宋朝元丰五年(1082年)和元二年(1087年).两次对大觉寺扩建、维修。后毁于兵燹。
元朝延六年(1319年)重建。元末寺院建筑又毁于兵,独宝塔完好无损。
明朝洪武初,开始复建大觉寺,经永乐、正德、嘉靖年间的重修和扩建.再由清朝乾隆十九年和二十一年的维修,大觉寺成为鲁西北一带规模宏大的名寺。前有山门,门内东首有宝塔一座。门内中路自南而北建有金刚殿、天王殿.天王殿之后为寺院中心,
建大佛宝殿,宝殿之后有千佛阁,阁之西建地藏王殿,殿中塑地藏王及阎罗十帝。千佛阁后,中建法堂,东建观音堂,西建禅堂。此为进得山门后的中路建筑。其东西两旁各建有廊庑若干间,分别为僧房、廪舍、厨房等。全寺共计有殿舍二百余间。当时各尊&&&
塑像金碧辉煌,幡幢隐映,钟鼓相设,塔矗入云,寺外树茂,环境幽雅,是高唐县著名景观。
清乾隆之后,经济衰退.寺院无人维修。晚清又多兵乱,日久寺庙倾圮。古塔自明朝嘉靖举人梁公加铁宝瓶封顶之后,再无人关注。春秋频更,风霜久度,圮坏渐重。道光九年(1
829年),因地震塔身微倾。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塔倒。2003年在湖中岛上重建大觉寺。由曲阜专业工程队施工,用曲阜仿古建材,以超越明、清两朝的气势建欲成鲁西北最大的寺院。现已建成山门、围墙及方丈院。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是高唐的著名旅游点。
鲤鱼跳龙门
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唐为周,因此她非常忌讳”唐”字。于公元693年(武周长寿二年)改高唐县为崇武县,崇拜武则天嘛!中宗李显复唐后,于705年(神龙元年)复名高唐县;908年(后梁开平二年),皇帝朱温,又名朱晃,因“晃”与“唐”同韵,改高唐县为“鱼丘”县。到924年,后唐替代了后梁,才恢复高唐县名。改称“鱼丘”县,是因城东有土山,形状像鱼,称鱼丘,故县借山名称鱼丘县。斗转星移,沧海桑田,鱼丘山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消失了。直到2002年,县政府投资1300万人民币,深挖、疏浚东南湖,将44万立方米废渣、弃土按设计在湖之东南畔堆积成连亘的五个土山丘,最高者为21.7米。其势东高较陡,西坡较缓,宛若刚从湖中跳出的几条鲤鱼,恰成史迹的恢复。2005年又在最大的两座土山上修建了挑角仿古亭,给这鱼丘山增添了秀气和灵气。
如逢盛夏的过午,西方雨过天欲晴,东方积云正行雨,东半天必然出现弓顶在头上、两端插天际的气势磅礴的彩虹,绝像东开的天之龙门。此时再看龙门之下的鱼丘:雨后植被一新,丘之间轮廓相界分明,极似几条弓腰展鳍神情自信的大鲤鱼,正欲离地而飞,跃向“龙门”。
逢遇此景,人们便齐聚鱼丘之西,边观边大喊大叫曰:“鲤鱼跳龙门了!”“这是飞黄腾达、官运亨通的象征。”不管口中说什么,不论心里何期盼,均为主观遐想。只有眼观的实景是客观的,真实的,无比的美丽动人。
庄严肃穆--纪念广场
位于高唐县金城路与滨湖路交叉口西南角,东承老城区、西接开发区,占地面积70亩。日动工,日竣工。总投资500余万元。广场由天津大学提供设计方案,山东筑铭建筑设计公司设计图纸,高唐县总建公司、金星建安公司施工。
整个广场建筑坐西向东,分东西两区。东区为休闲娱乐区,西区为纪念展览区。动静分离,彼此互不干扰而又自然过渡。整个广场硬化、绿化面积各占二分之一。
广场的主入口处设于滨湖路西侧,广场东端。进入广场,即是一个圆形花坛。花坛内的植被与圆形花坛共同组成钟表的形状,名为植物钟。植物钟直径约10米。植物钟的西边是依次排列的三个圆形建筑物,此为“时光隧道”,比喻时光流转。植物钟与时光隧道两侧为宽阔的石铺路面,直达广场中心。路的南边为大片草坪,并建有凉亭,北面也有大片草坪。
中心广场东半部为半圆形,西半部为方形。方形广场中部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上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宇。碑高
19.46米。纪念碑的底座由960块花岗岩叠砌而成,象征高唐县面积960平方公里,相当于全国面积的万分之一。纪念碑底座宽阔坚固,形成上下两个层次,上层内收。两层都建以汉白玉护栏。护栏柱雕以云纹,护栏板浮雕梅兰竹菊图案。纪念碑四面均有石砌台阶。拾级而上即达纪念碑下。纪念碑底部.东面刻国徽,西面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南北两面刻青松浮雕图案。纪念碑南面的草坪上立有一组人物群雕,雕塑着高唐近现代革命时期的英雄代表人物,有工人、农民,也有知识分子和学生。北面与群雕相呼应,为一长方形花池。内植垂柳三棵,象征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寄托着高唐人民对革命先烈的追忆和缅怀之情。
纪念碑后面是革命传统教育展览馆。是现代风格的建筑,平面呈弧形,屋体巍然屹立于高大的台基之上。台基为两层,上层内收,两层均建有民族风格的汉白玉护栏,护栏上的浮雕图样与纪念碑护栏浮雕相同。沿19级石砌台阶,拾级而上,步入展览馆,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展览馆整体为平顶,顶部中间为圆形穹窿顶,钢架结构,覆以玻璃幕。这样既增加了整体建筑的美感,又增强了采光效果,使室内明亮。展览馆大门两侧的墙壁上悬挂着四幅锻钢浮雕。图案主题依欢是传播革命理论、谷官屯暴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展示了高唐县波澜壮阔的革命史。展览馆内陈列着介绍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的图版和革命先烈的遗物。&
纪念广场是高唐县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露天课堂--文化广场
位于县城鼓楼路与北湖路相交的丁字路口南侧、南湖景区的中枢线上,南临李苦禅纪念馆,西靠书画文化市场,占地45亩。此广场由天津大学设计,高唐县金星建安公司施工。日开工,日竣工。
整个广场以中间的圆形下沉广场为中心,周围由若干小型广场围绕。自丁字路口南行,即进入广场。中间为一绿色草坪,草坪两侧为两条宽阔的石板路,直通圆形下沉广场,圆形广场中心,为一座不锈钢雕塑,名曰“龙腾盛世”,以象征高唐经济如巨龙腾飞。圆形广场往南,是由一块块石板平铺压砌而成的叠水台。叠水台由北而南逐层升高。每层的平面上刻有高唐自春秋以来的历史大事。叠水台最上端为圆形水池,水池中心为叠泉,叠泉中央为风水球,寓意高唐风涌水起,人民长富久安。圆形水池南端为扇形午台。扇形午台后部、中间矗立着一座华表,此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象征。华表东西两侧各有两根盘龙柱。
文化广场西南角有浑天仪,东北角有日晷,均为广场之装饰物。
音像水画--金城广场
金城广场位于高唐城中心最繁华的黄金地段。东靠天齐庙商城,可选购所需商品;西临官道街,可眺望鱼丘湖胜景;南有高层建筑,可感城市崛起的气息;北临金城路中段,可观车水马龙。金城广场的建设体现了城湖水画特色,适宜男女老少休闲。使居民茶余饭后有去处,文体活动有场所。
广场除搬迁费用外,另投资一千五百万人民币,于2003年3月开工,同年10月竣工,向居民开放。建成后的广场,南北长约三百米,东西宽约一百五十米,占地七十亩。整个广场由入口广场区、喷泉广场及舞台区、休闲广场及观水区、商业步行街、中轴广场区、运动休闲及林荫广场区、滨溪戏水区和南端广场及停车场共八个场区组成。其中三万余平方米的硬铺装,为居民提供了广阔、平整、清洁的休闲空间;一万六千平方米的绿地和水体,为居民打造了一个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小桥流水、长廊台阁的大花园。
纵横三条书画长廊及其中央高耸的风景亭充溢着高雅、幽然的书画艺术气氛。
位于广场西北角的次入口处,高十米的《远航》雕塑,其造型是由“高唐”首写拼音字母变化成三个鼓满劲风的红色风帆所组成,道出了高唐人民放眼世界、乘风破浪、奋勇前进、再创辉煌的心声。
广场内千余盏照明灯在四十米高的广场中心组合灯光下,或卧或蹲、或立或悬吊;似明柱,若花束,反照如银盘;有淡绿、有乳白、有荧光藤黄,绝无直射强光。各色各类的灯具造型及灯光色彩,为广场烘托出温馨、静谧、安然、平和的氛围。
传声设备像人体的经络,遍布全广场的每个角落。在广场内的任何一个地方,也能清楚的听到统一播放的音乐,其声音圆润悦耳,高低适宜,既不振耳,也不需侧耳。
可供万人同席的座位更有特点,分别适应各类不同人群的需要。绝大部分为木质座垫,夏天炎日下不过热,冬天风雪中不太凉。愿散步,脚下有曲径;愿歇息,身旁有座位。有些相距较远的双人同座,是为热恋中的相依相偎的伴侣所设;有些三人连座,是为小两口带一宝贝的小家庭所备;有些四边可纳十多人的方台座,是为愿将天伦之乐带进广场的大家庭所建;还有四人或六人能对座亦能靠背的磨光石台,是为会亲友准备的去处。另外,所有台阶均按看台设计,一层台阶可容三、五十人。整个广场的台阶可容五千人同时就坐。
广场外沿,铺设了长达千余米的卵石小路,专供穿薄底鞋,进行脚下穴位***的人散步所用。
广场南端建有四层楼高的特大电视屏幕,人称“齐鲁第一屏”,为居民播放精彩节目。其最佳视听范围可达二百米方圆,每晚有千余人的眼球被其吸牢。北有舞台区,除纪念文娱活动外,还有消夏晚会等活动经常在这里举行。
金城广场最热闹的地方是音乐喷泉区。欣赏喷泉是一种特色的享受,人们将此景誉称为“雾雨造仙景”。喷泉在广场入口处,喷池直径二十多米,有八圈九十四组千余射水眼组成。每组射眼均配有集光和散射的彩色灯光。喷泉四周设有等阶看台,可容两千人同时观看。看喷泉的最佳时间是能使彩灯发挥作用的晚上。每天晚饭后,人们从四面八方、甚至从很远的乡村汇集拢来专为看喷泉。
喷泉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披着五颜六色的灯光,水体形象千变万化地喷发将人们带入似梦如幻的境地。
古塔浴晨曦
新中国成立以来,两次拨款对梁村塔进行维修。1986年拨款加固塔基;2001年,对塔体进行大手术式的维修。遗憾的是没有修旧如归,而是少了两层,外观像是宋塔了。但高度没减,威严尚在,“古塔浴晨曦”的景观未受影响。
夏末秋初,天高气爽,刚刚在雨季里冲刷过的天空蓝得透明。天空的流云,不像夏天那样灰灰青青,低垂翻滚,匆匆来去,眨眼便掩日遮空;也不像春冬那样,如丝如纱,或鱼鳞形,或搓板状,高高贴在远空,看不出动意。初秋的云若茧若棉,成朵成团,边沿清晰地在空中慢慢变换着形状。尤其是黎明观云,更为有趣:只见东方欲晓,朵朵白云在橘***的天幕中跑动,有的像猴,有的像狗,有的像头大象。一会儿像马,一会儿像牛,眨眼变成一颗大树……似正月十五观转灯,若童年儿时看皮影,真乃七月八月看巧云。如在梁村塔西观此景,又别有一番风味。
在曦光初露之时,于塔西二百多米的一处高岗上,屏息东望,高高的十三级古塔,以版画般浓重的份量印在黄中透红的天幕上,其棱角边沿十分清晰。塔顶宝葫芦基处多枝杈的小榆树就看的清清楚楚。那千变万化的天幕上,组成一幅幅不断翻新的画面,出现一个个生动美丽的镜头。
由于浮云的移动,光线时隐时现,天空出现忽明忽暗、此明彼暗的奇观。天幕上的古塔黑影也时而镶上黄边,时而换成红沿,其色调与浮云、天幕完全一致地变换着,俨然是一幅变色的重彩油画。
太阳还没露脸,塔顶的宝葫芦首先沐浴在阳光中,亮了起来。随即,第十三层、第十二层……由上至下逐层被阳光涂上金黄的亮彩。第三层、第二层亮了,太阳从东方的地平线上跳出来了。整个古塔被阳光脱掉了黑装,洗出了本色模样。阳光渐强,浮云远去,古塔开始鸟瞰新一天高唐百姓的行踪。
清平迎旭门
现清平镇政府所在地是原清平县城,其县城东门就是迎旭门。
清平,前汉置县,县城设在水城屯,曾名厝县、贝邱县、甘陵县、清河县、清阳县、清平县。隋朝大业间(605-617年)废清平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又置清平县。后唐改县为镇,宋初又改镇为县。宋元丰年间(078-1085年),黄河决口,县城由水城屯迁明灵寨即现址)。1940年(民国29年),清平县城迁往康庄,原址改建旧城区。1956年,清平县撤消,旧城区规划高唐县。1984年改建为旧城镇,后又改称清平镇。自宋元丰年间为县城起至1940年县城迁往康庄止,清平做为县城865年。
清平县城原为土城,宋宣和七年(1125年)始建,金、元重修。清康熙元年又重修。嘉庆元年春开始改建砖城,至三年秋竣工。城墙高1.8丈,底宽2.2丈,顶宽1.4丈,周长852丈。城池四门颜额:西门曰:“生明”;南门曰“望鲁”;北门曰“拱辰”;东门曰“迎旭”。解放战争中,城墙陆续被拆除,墙砖大量流失,只剩迎旭门洞和墙基仍巍然矗立。
时至1996年,承含迎旭门的覆斗式方形台座砌砖大部脱落,有随时倾斜之险。于是镇政府筹资修复。台座四壁和两侧角门及门内登楼台阶通道,全部用从民间征集回收的原城墙青砖维修和重建。台座面上四周环筑女儿墙。门洞上方的台座上复修两层式城门楼,环设檐柱、内槽柱,单檐歇山式,飞檐挑角,绿色琉璃瓦覆顶。楼脊装有仙人瑞兽。建筑结构保持清代风格。修复后的迎旭门,成为高唐的一景观。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也曾借此门拍摄镜头。
位于原清平县城内东北角,现清平中学校院内。清平文庙建筑,现仅存大成殿和影壁。
清平文庙始建于金大定十三年(1173年),后经历代16次修缮和增建,其殿宇设置与各县文庙大致相同。也与各县文庙命运一样,大部建筑毁于天灾人祸。
现存的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占地面积278平方米。单檐灰瓦歇山顶,五架梁,前后廊。虽经多次维修,其结构基本保留了明代的建筑风格。只有外观是清代最后一次维修时保存下来的面貌。
影壁在大成殿南100米处,高5米,宽10.25米。整体用长方形青砖压端留孔砌成。影壁中间有一方形琉璃饰件,该件由12块构件拼砌而成。面南饰件中间嵌“太和元气”四字,字周围环似***园圈,面北饰件已毁。影壁每块用砖上都有“乾隆二十五年”戳印。
大成殿和影壁之间,原有参天巨柏百余棵,近些年,高粗者渐少,现只剩存有自金至清四朝所植的柏树15株,虽然已散置无序,但枝叉健劲树冠葱郁,相守相望,有风穿吹,松涛依然。仍是高唐县唯一的古建与古树相映成趣的一处景点。
阎咏留翰林院期间,回乡省亲时,将阎寺村南的两千亩农田全部收买,赠与资其求学的辛兴店乡亲万二。因地之主人姓万,这带连片农田,至今称“万家洼”。同时,为报阎寺乡亲之恩,接村之北舍新建房院数座,供乡亲居住,使阎寺成为含2200户人家的大村。现今阎寺村,虽然户稀人少,总人口不过百人,但村周围满是颓垣断壁之痕迹,碎砖烂瓦的废宅地北延里余,至今还能寻出村子的宏伟规模。
阎咏终于河南任中,葬于原籍。墓位阎寺村南略偏东两千米处的万家洼农田之中。封土呈缓坡土丘状,其上多年耕种,坡度逐年递减。封土平面呈椭圆形,南北长82米,东西宽53米,高5米,占地6.3亩。根据封土形状乡众戏称其为“鳖盖子”。
阎咏后裔多为朝官,居于京都。相传曾有乡亲前往求助,当阎咏后裔问及状元墓时,乡亲习惯地随口说:“你说的那个鳖盖子啊……”,因此得罪了阎氏后人,此后便无往来。故当今阎寺无有阎姓,亦不知阎咏后人如何。只有阎咏墓仍卧在万家洼,成为荒野中的孤冢。
万家洼因排渍不畅经常积水,庄稼长不好,满地碱蓬棵。唯独状元墓,封土虽位万家洼,从未被水淹,虽处盐碱窝却从不生盐碱。封土之上庄稼旺盛,很少欠收。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为排水改碱,挖渠筑台,形成台田隔水望,水渠纵横连的新田貌。使不少地块有了较好的收成,但终未根除由地下水生成的盐碱,仍有不少地面只生蒿蓬芦草,尤其道边沟旁,荆棘载途,野草遮渠。
因多有积水,洞穴难成,故鼠兔不见,鼬狸难存,成了飞禽的天堂。崖头埂顶常见鸟巢,野鸪鹌鹑三步两遇,鸭叫鸟鸣此起彼伏。十分珍惜的山内林中的野生锦鸡,也拖着五彩长尾携妻带子飞临万家洼安家落户了。
因地势较低,草絮保暖,气温略高,万家洼中,早春植被提前返青,夏秋花团绚烂一片,冬天可觅傲霜野花。四季有鸟,高低飞旋,形成了“状元孤坟,荒野珍禽”的远古自然环境的罕见景观。
渠畔田埂有十余种营养价值高、纯野生、纯自然、纯绿色、可减肥、能养颜的野菜,一年四季随处可见。
--(非原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