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y妖言水浒暗黑山老妖:九百年前的那场山寨盛世(...

[连载]妖言水浒:九百年前的那场山寨盛世(笑死算自杀)
人工置顶求更新
@暗黑山老妖
18:11:32=====================我是正文的分界线=====================楔子幸福的草民都是相似的,不幸的草民各有各的不幸。有的是因为生逢乱世,有的是因为生逢盛世。有人说,水浒的时代跟今天有些相似。......-----------------------------看看
楼主写的越来越得心应手
顶老妖,你要是和《李逵日记》的作者仓土合作一把那就更热闹了
原来差两个位置我就翻页了
=====================我是正文的分界线=====================41武松这些毁誉参半的传说,李捕头都听说过。不过他对以下传闻更有兴趣。警界关于“武二愣子”的故事相当不少。有人说武松曾经单身缉拿黑老大,三拳吓退百余马仔,黑社会悬赏几千贯买他的人头,他依然不惧。因此今天他忍不住问道:武松,你真干过这些事吗?没想到武松对自己的这段辉煌很不放在心上,说得非常敷衍。“我只不过是管抓人,抓完之后怎么审,怎么判,关我屁事,都是知县干的。”“官府打黑有什么好说的?治不了几个小黑帮,还算什么最大的黑社会?”“在阳谷县的时候,我也觉得自己是个人物。虽然每一个被我抓的人都告诉我:你有一天会跟我一样。但是我根本听不进去。我老觉得自己实在为民除害,是在替天行道,于是越打心越狠,越打手越黑。直到我后来亲手打了另一个人,才回过味来。”“谁?”“蒋门神。”武松大闹快活林,痛打打蒋门神,在水浒传里是一件很轻松很出彩的事。但是武松本人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的回忆录里,这件事被叫做“三打蒋门神”。具体经过大体是这样的。孟州的牢城营监狱长的儿子施恩,半夜在快活林泡吧,不知为何被老板蒋门神揍了一顿。施恩当时大概也就二十来岁,血气方刚,于是就到监狱里找到著名的打虎英雄武松,要他帮自己出气。在去打蒋门神的路上,武松就显得很犹豫。原因很简单,他当时虽然已经万念俱灰,但是还没到厌世的地步。他先说头晕,路上又说肚子疼。后来又提出一个莫名其妙的条件:无三不过望。也就是说,每路过一个酒家,就要喝三碗酒。“俺的功夫,喝一分酒就有一份本事。”武松这么跟施恩解释。其实他是一筹莫展,想喝醉了待会挨打也有个麻醉作用。结果施恩一点也没怀疑,特意嘱咐店家:给武大侠拿最好的酒,最大的碗!于是到了快活林,施恩就发现要打蒋门神,难点首先在如何唤醒武松上。第二回去打蒋门神,武松谢绝了施恩的助阵,坚决要求独自前往。施恩不好坚持,不过还是嘱咐了一句,说武大侠这次要不少喝点吧?结果武松到了快活林时过于清醒,只好以正常人的状态去挑战蒋门神。“那个就是蒋门神。”在别人的指点下,武松看到了一个身高九尺,五大三粗的壮汉。他直接就被吓呆了。蒋门神发现远处有个民工长相的家伙老是愣愣地盯着自己,就过去恶狠狠地问了一句:你干嘛呢傻x?话音刚落,武松鬼叫一声就跑了。第三次打蒋门神,武松接受了教训。这回他喝得刚刚好。证据就是他晃晃悠悠走进了快活林酒楼,蛮横地把小二叫来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们老板姓什么?姓蒋啊。放屁!为什么不姓李?!接下来的武松就砸了酒楼,跟蒋门神打了起来。
=====================我是正文的分界线=====================42关于武松为什么能战胜蒋门神,还有一些需要补充的地方。要论实力,蒋门神是相扑好手,人高马大,力气过人,武松绝对没有胜算。但是俗话说得好,一胆二力三功夫,打架不光是个力气活,胆量很重要。武松当时已经醉得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了,自然没有害怕的概念。而蒋门神就不一样了,他忍不住要琢磨很多事情。“这个傻x是什么来路?别的老板派来的?不能啊,我有张团练的后台,谁有这胆子?”说起这个来,蒋门神不禁觉得很冤。“尼玛我真是倒霉啊。从国家相扑队退役,回了老家大名府给人看场子,结果赶上梁中书打黑,转眼就被定了个黑社会分子;跑出来走师兄弟的关系,拜了张团练当师父----这事说起来真丢人,姓张的比我小十岁,屁武功不会,老子这三届全国冠军倒要给他磕头……尼玛老子孝敬了两千贯,姓张的嘴里说的好听,孟州没有他摆不平的,第一天就来了个姓施的官二代闹事,第二天就来了都监府的检查团,第三天又有衙门突击扫黄……张团练的亲朋好友又天天来着吃饭,我本钱还没挣出来呢……好不容易一一打点好,这个民工又来捣乱,我还做不做生意了?”蒋门神脑子里杂念一多,自然就出起手来畏畏缩缩,把武松摔了十七八个跟头之后,锐气殆尽,而后者依然不屈不挠,一次次冲上来。这时候,第二个场外因素又出现了。施恩经历了前两次的失败,对武松的实力产生了怀疑。他决定自己来看看。但是由于上次被打得太狠,他发现自己一想到蒋门神就两腿发软,因此不得不带点犯人跟着壮胆。这种畏惧是如此强烈,施恩挑人一直挑到三百多才觉得自己能走路了。他带着三百多人浩浩荡荡地来到快活林,给蒋门神带来莫大的震撼:“尼玛坑爹啊,又被这姓张的骗了!不是说这姓施的不敢胡来吗?丫怎么敢带几百人?这是要我老命啊!”于是蒋门神当即从脚底下把武松拉出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爷爷,小的不敢了!!”当然以上几个当事人都无法看到事情的全貌。蒋门神看到的是自己打着打着施恩带着大队人马来报仇了。武松看到的是自己打着打着蒋门神就认输了。施恩看到的是武松打着打着蒋门神跪在地上求饶了。于是他以为自己目击了千载难逢的尖峰对决,在各种场合大书特书,武松痛打蒋门神就成了一个传奇。事实上,传奇的主人公当时并没有感到高兴。武松由于被打出了轻微脑震荡,忽然想起了一些旧事。以前在城里找工作的时候,有时候会遇到一些鬼鬼祟祟的人,问他接不接这样的活:你带几个兄弟,到哪个小区把谁谁给我揍一顿,一人五十文!这种活武松一般不干,但是有时候实在缺钱,也拍了两次。干完这种事,武松感觉很不好,觉得自己像条野狗,别人让他咬谁他咬谁。那天,他晕头转向地坐在地上,耳边回响着蒋门神被施恩狠抽耳光的声音:也不打听打听我爹是谁?你们家***那么难看,还敢要小费?!他不知怎么,就回想起拍黑砖和打黑帮的事情。武松忽然有种顿悟的感觉。原来拍黑砖也好,打蒋门神也好,打黑社会也好,性质是一样的。不是因为自己英雄了得,别人才找上自己。而是这种活太低贱,只有别人看来身份同样低贱的人干着才合适。闹了半天,自己这种农村出身,没根基没关系的愣小子,纵使有千般奇遇,万般努力,依然无法改变狗一般的身份。
=====================我是正文的分界线=====================43行文至此,可能有很多热血青年已经等得不耐烦了,纷纷腾出右手,打字质问:你丫把潘金莲弄哪去了?这里要声明一下,不是我藏私,而是为了还原历史原貌,不得不推迟她的出场时间。因为施耐庵笔下的潘金莲身世,基本上一条都靠不住。据水浒传记载,潘金莲早在武大搬到清河县城时就嫁给了他,具体过程如下:她本是清河县张大户家的使女,张大户追求几年,她誓死不从,结果遭到打击报复,一分钱彩礼不要嫁给了武大郎。这女人过门以后,在左邻右舍招蜂引蝶,导致武大在清河没脸见人,只好搬家了事。我们知道施大爷这人有个根深蒂固的见解,那就是女人是一切麻烦的根源----这种思想可能是他心急火燎地满大街找老军医广告时形成的。因此他笔下的故事一牵扯到女人,就简单粗暴,破绽百出。首先,该情节在法律上就说不通。在宋代,使女相当于小保姆,签的只是劳动合同,张大户绝无可能做主让她嫁给谁。金瓶梅的作者可能意识到了这个荒谬之处,于是解释说,潘金莲不是使女,而是婢女(也就是签了卖身契的二奶)。假如事实是这样,法律上是通了,但是逻辑上通不通,我想请大家自己来判断。想象一下,有一个穷矮丑,四代贫农出身,小学文化程度,暂住证都没有,职业是在二奶村外边摆摊卖烧饼。忽然有一天,一个高富帅把他叫到家里说,这个女人我玩腻了,干脆送给你吧。于是他就抱着一个高挑美女回了家……这么一说,我仿佛听到了几百年前的一个凌晨,某廉租房里传出的叹气声:尼玛,关键时刻又醒了……其实,要把潘金莲与武大的婚事始末搞明白,也不是件不可能的事。只要你别拘泥于史书,而是用常识去推导。试问,以下哪个穷矮丑更有可能娶到二手美女为妻呢?青年A,条件如原著所述,身高一米二,农村户口,面目丑陋,父母双亡,一穷二白,但是心地善良;同时有个青年B,条件如本书所述,身高也是一米二,面目相当丑陋,心灵更加丑陋,但是他弟弟是县公安局长。***是废话,当然是B。因此,潘金莲下嫁武大郎其实是这样一个故事。
=====================我是正文的分界线=====================44若干年前,有个青年女子像无数同龄人一样,离开了农村老家,走进了城市。她把豆蔻年华消磨在手工作坊,没白没黑地站在流水线前往泥坯上刻花纹,每天起码干14个小时。这期间她要忍受干渴,因为不能私自去喝水;如果早上喝水多了,她又要憋尿,因为工作时间不允许去上厕所。碰到严厉的监工,干得慢一点就要受到喝斥,扣工钱。不严厉的监工当然也有,但是这种人一般喜欢来毛手毛脚的沾女工便宜……每天下班后,她拖着麻木的双腿回到监狱一样的女工宿舍,倒头就睡。但半夜又老是从噩梦中惊醒----这种宿舍经常失火,门窗又都用铁栏杆封闭着,每次都会把几十个花季少女烧成一堆焦炭。自打亲眼目睹过一次,她就经常梦到自己成了那副模样。在城里累死累活的打工时,她盼着过年回家。但是回了家,却又在家呆不住。父母看着她上交的那点工钱,很是不满:你怎么就赚这么少的钱?人家那谁谁怎么挣了那么多?她脸上一红,含糊其辞地暗示:那女孩进了城就当了娼妓。没想到老爹黑着脸训斥道:管人家干什么营生作甚,人家家里起新屋了!她心里如坠冰窟。变法十余年,不管城里乡下,风气彻底变了,人人眼里只有GDP,挣不着钱你就算个屁。坚持了两年之后,她终于把心一横,当了***。她就是潘金莲。(***这词在宋代就是***的代名词,赵翼《陔余丛考?***》:“今南方?绅家女多称***,在宋时则闺阁女称小娘子,而***乃贱者之称耳。”)当然如果你去问潘金莲本人,她会告诉你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故事里面总有一个四面漏风的破房子,一个重病缠身却又不肯死去的爹,一个等着盖房子去媳妇的弟弟。这是因为总有些嘴贱的嫖客,喜欢喷着酒气从“***哪里人啊”开始,查户口一样,你不说出“不干这行就活不下去”他不肯罢休。你要是说“打工太累了又赚不着钱,换个活法”,他的脸色就会很不悦。潘金莲脑子不很聪明,但是也不笨。时间一长她就明白,这些人不是真的想了解你,只不过是想听听别人的生活到底能惨到什么程度,好在肉体满足之余,顺便精神上也满足一下。妈的真贱,来嫖娼还想买一赠一。于是她也跟其他***一样,变得满嘴瞎话。潘金莲做***的时候,工作要比打工轻松很多,但是日子也说不上舒心。***在北宋是一种合法行当,不过也有前提,那就是要注册。注册要交一大笔押金,更麻烦的是要改户口,入娼籍。这需要官府行文通知原籍,这样一来她操贱业的事就会在家乡尽人皆知。更何况入了娼籍一辈子都不能改行。潘金莲死也不肯。因为她心里有个童话般的愿望,那就是干几年存够了钱,然后到一个谁也不认识她的小地方,嫁个老实人,做点小***过一辈子。为了这个梦想,什么样的羞辱她都忍了。那时候官府平时假装不知道无照暗娼的存在,但是一缺钱就会想起来。潘金莲先后在数次扫黄行动中被拘留过,被杖责过,被光着身子游过街。更痛苦的是每次落网,她存下的那点钱就会被罚光。政和四年,她幸运地一次都没被抓。她觉得这是个好兆头,于是终于决定洗手不干。她一路向北,几经周折来到一个绝对陌生的地方----阳谷,找到了当地最有名的媒婆王婆,托她给介绍一门亲事。提出的要求是为人老实,温顺善良,有钱没钱无所谓。结果王婆就给她介绍了武大郎。
顶啊,追文好辛苦,希望老妖多更新一些。
青年A,条件如原著所述,身高一米二,农村户口,面目丑陋,父母双亡,一穷二白,但是心地善良;同时有个青年B,条件如本书所述,身高也是一米二,面目相当丑陋,心灵更加丑陋,但是他弟弟是县公安局长。***是废话,当然是B太精辟了...
昨天没有来顶 今天一起顶了
顶就要顶出高潮
顶就要顶翻页
看我直播吧
大家还在看  写得真不错。
  好文章,入木三分
  偶然路过,支持一下老妖异地再发
  好文章,入木三分向社区举报违规内容
  笑了不下十次
  有才!太有才了!  
  顶向社区举报违规内容
  顶,写的不错
  老妖 太有才啦 你在德国哪个城市啊?
  我也在德国 一起吃火锅好不好 哦耶
  顶一次帖,整个人都好多了,腰不酸腿不疼,一口气上5楼气都不喘一下
  @猪喵咪
3:40:00  我也在德国 一起吃火锅好不好 哦耶  -----------------------------  有火锅的话......咱们qq联系
  @道合为友   只是开辟战场
  您好!您的文章《妖言水浒:九百年前山寨盛世》已被推荐至天涯聚焦_文学栏目,感谢您对天涯聚焦_文学栏目的支持!
9:38  感谢鬼话
  再次顶贴  
  顶一顶!
  妖叔,这个版块很适合你
  人才啊,再顶~
  先顶后看
  楼主加油!!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看到这个真亲切!
老妖,我还要看《暗黑青春2》……  
  还有,咱们的群加不进人了……  
  写得赞!春秋曲笔!  
  看的我心酸  
  支持支持  
  楼主赶紧更新呢。
  顶.在杂谈一直在看
  =====================我是正文的分界线=====================  5  杨志这人当时在江湖上无籍籍之名,但林冲很佩服他的武艺,因此问他:阁下可是曾得到名师指点?  杨志听后叹了口气,说:没想到打扮成这样还是瞒不过世人的眼睛。林兄你说,我这气质是不是不太像一般人?  听到这番话,在场的人都在心里回答:说实话,真不像----他此时的形象活脱脱一个叫花子。  杨志自豪地说,我练的是家传武功,在下的先祖就是杨业。  林冲大吃一惊,当即起身抱拳道:“原来你是麟州(陕西)杨老令公之后,失敬失敬。”  朱贵却问:“杨业是谁?”  看过杨家将的人都知道,杨业是大宋初年的第一枭将,身经数百战,人称杨无敌。  作为正牌后代,杨志从慕容族长那里听到的事迹还要多些。  在慕容老祖的口中,杨业曾经温酒斩辽国大将,杀萧天佐诛萧天佑,水淹七国番军,单刀赴金沙滩之会,在万军之中杀了个七进七出,一嗓子喝断白沟大桥,拦住十万契丹追兵......  由于他武艺如此精湛,所以在当时的国际人才市场被人当成一般等价物来使用。  先是后周用三个营从把他聘走,后来北汉又用三万人马把他从后周换走,再后来辽国又提出用十万人马来换他......  最终,杨业没有忘记自己的汉人血统,放弃高薪聘请,毅然回到了祖国,为大宋效力。  杨志前半辈子就是听着这些故事长大,他无数次仰望着正堂挂像里那个全身披挂的白胡子老头,暗暗发誓要成为他这种英雄。  在杨志眼里,杨业几乎是个完人,二郎神一样的人物。  之所以说几乎,是因为就连杨志都怀疑老祖宗没有经济头脑:  放弃了那么多投奔了大宋,结果不但自己丢了性命,子孙后代都跟着倒霉。  杨业回国后的下场是这样的。  由于久居外邦(北汉),他跟同僚有点文化差异,导致了一些很致命的误会。  雍熙北伐中,杨业负责断后。  战局危急时他派人求救,大将潘美回信说“人在阵地在”,负责接应的王?说“敢不从命”。  杨业听了以为真的会有援军,于是死战不退,结果被辽兵包围在陈家峪。  其实宋军里的本土将领都知道这两句话是暗号,听见就会撒腿就跑。  “人在阵地在”的意思就是“如果你发现阵地不在了,那就说明我不在了”。  “敢不从命”的潜台词是“妈的我就是敢”。  评书里说杨业眼看突围无望,就用脑袋把李陵碑撞碎了,当然脑袋也碎了;  史书上的记载是他被辽人俘虏,绝食三日而死。  不管怎么说,辽国人对他很敬佩,就派人把他的首级送回来,并附书一封,说杨业在辽国战俘营里铁骨铮铮,宁死不屈。  结果这封信让杨家倒了一百多年的霉。  据说太宗皇帝看到信里说“(杨)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当场龙颜大怒:  杨业你全军覆没,居然还腆着脸当了俘虏?你好意思活着吗?  你不把责任揽到自己头上也就算了,还说什么有奸臣陷害?  大宋哪来的奸臣?这不是泄露国家机密吗?  伪辽官员来招降你,你不一口唾沫吐在丫脸上以求速死,还他妈绝食?  还他妈绝了三天才死?  你磨蹭什么?在等美人计吗?!  于是他下了密诏:把杨家给我办了!  虽说太宗皇帝这人打仗不行,自杀也不行----在同一场战役中,他也被辽国人杀得全军覆没,却依然好意思只身骑着驴逃回来----但整起人来是一把好手。  密诏下后,北宋所有文件里关于杨业的记载都不见了,杨家几百口人都被安上里通外国的罪名,发配到边远山区。  后来杨家将的故事虽然在民间也有流传,但里面没有他的份,就好像六几年的党史里也没有刘少奇一样。  因此,朱贵这样的普通百姓基本没听说过杨业。
  =====================我是正文的分界线=====================  6  历史上对杨业的记载就到此为止。  但是对杨志来说,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  宋史上说,杨家只有杨延昭一系有后代,这是不准确的。  实际上杨家还有一个旁支。  当年在陈家峪和杨业一同被俘的,除了几百亲兵,还有他的幼子杨延玉。  辽国对这些人百般威逼利诱,许以高官厚禄,但是没有一个人投降,于是过了几年自己也觉得没意思,就把他们都放了。  这些人满怀希望地回到大宋,结果统统被鉴定为“投敌叛国”。  虽然没有掉脑袋,但是余生比坐过山车还刺激。  大宋的皇帝有个特点,那就是治国政策相当灵活多变,比A片里的男优还能折腾。  以杨延玉为例,每隔几年衙门要么来个人把他拉出去游街,要么来人给他道歉,许诺给他平反。  直到二十几年之后,真宗皇帝终于对他失去了兴趣,派了个专案组到他家了解情况,说如果案情不严重就特赦了吧。  结果杨延玉听说东京来人要找他,以为又要被整,终于崩溃了,连夜上吊自杀,特赦也就不了了之。  这事搞得大宋朝廷也挺不好意思,因此假如你去宋史里查杨延玉这个人,所有的记录一律写着“没于陈家峪”。  杨志就是这个杨延玉的后代。
  离LZ好近
  好文,写得透彻。。。
  先顶一个 然后开啃 都舍不得读太快呢 老妖加油吼吼
  老妖加油!
  楼主有才  
  妖兄怎么重发了?原帖河蟹了?  
  @大蛤蟆仙人
17:38:00  妖兄怎么重发了?原帖河蟹了?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  -----------------------------  楼太高了,有人歪楼。只有转移至此了
  马克一下!  
  0430,mark
  楼主威武  
  回复第35楼(作者:@暗黑山老妖 于
18:42)  =====================我是正文的分界线===================……  ==========  泪水涟涟  
  呵呵,不在国内啊,写的很棒,有功底  
  楼主油菜花,楼主加油,小女子坐等更新  
  =====================我是正文的分界线===================  7  林冲由于看过内参,知道杨家的这些事,对他们很同情。  另外还联想到了自己的经历,所以听到这里一时失去了控制,拍案大骂道:昏君无道!昏君无道!  杨志的反应却出人意料:林兄慎言!  “那都是过去的事了......”  “朝廷只不过是受了奸臣的蒙蔽,大方向上还是好的......”  “我们家慕容老祖说了,亲妈打了孩子,孩子难道就不认妈了?”  “我大宋乃是天命所归,百姓的选择,历史的选择。大宋的皇帝是古往今来最英明最雄才大略的皇帝。太宗皇帝的决定我今天也能理解,那是开国初期的非常手段。这是一盘很大的棋,换成我等普通人恐怕只会干得更差......”  要理解杨志这个人,还需要对年代背景做一点补充说明。  大宋的时候没有电视电台,老百姓又大都是文盲,因此朝廷在宣传上办法不多。  以前常常出现皇帝在东京把某人批判了半年,但随后就听说丫在流放地被百姓奉为再生父母的尴尬事。  后来神宗皇帝天才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命令礼部在各地培养了一大批吃官饷的说书人,每天晚间在社区中心宣讲当天的京报。  主要内容一般包括皇帝提倡了什么批判了什么、礼部谴责了什么抗议了什么、变法推进了什么造福了什么、百姓拥护了什么满意了什么、辽国悍然了什么激怒了什么......等等等等。  这档寓教于乐的宣传节目叫做京闻评话。  由于父母早亡,杨志从小受到族长的严格训练,除了每天练武,还从两三岁就开始听京闻评话(所以说不是自己的孩子,就是舍得祸害)。  经过此节目的熏陶,杨志思想政治水平相当过硬,从7岁开始坚持每天读朝报, 先后在西军塘报(军队内部刊物)上发表过100多篇文章,对朝廷的忠诚度比一般人高至少五倍。  要不是因为林冲武功太高,他恐怕此刻早就一个耳光扇过去了。
  =====================我是正文的分界线===================  8  朱贵看到场面有点僵,赶紧插嘴救场。  但是他问个问题也问不到点子上,闹得气氛更尴尬了。  “杨大侠,您脸上的纹身真不错啊!”  杨志咳嗽了两声,答非所问地说,我这次去往东京,虽说是初入江湖,但一路走来已经打出了名气,别人都叫我“青面兽”。  他不好意思说那其实是吃霸王餐让人拿椅子背砸的。  生活在大宋的人都知道,出远门是件很要命的事,处处都要花钱。  杨志动身去东京前自认为准备充分,没想到上路几天盘缠就花光了。  本来他想乘坐驿站的长途骡车。  不巧当时临近年关,一票难求,他排队数个通宵都没买到。  好不容易排到了,他又舍不得买:朝廷已经意识到了驿站运力不足的问题,经户部与太学共同研究,提出了最经济的解决方案,那就是提高票价......  于是杨志选择步行赶路。  但还是有两项费用省不下。  一个是鞋袜。  当时大宋的商品质量跟今天温州地区差不多,新鞋穿上刚好够你走到下一个分店,肯定穿帮。  另一个费用就是吃饭。  杨志记得以前在路上碰到餐馆,进去说两句好话就能得到点剩饭,但现如今这办法也行不通了。  剩饭剩菜全给造地沟油的专业户收走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宋的食用油都改成由泔水提炼,数年下来,全民身体素质大有提高。  据考古发现,北宋末年辽国的细作曾多次向上京汇报:一旦战争爆发,对中国人(当时辽国对宋人的称呼)进行投毒的传统特战方式已经行不通了。  因为“这些丫挺的不管喝什么毒药效果都跟喝蜂王浆差不多”。  最终,杨志不名一文,唯一的选择只有霸王餐。  梁山好汉里吃过霸王餐的人不在少数,比如说后来杨雄石秀在祝家庄吃鸡不给钱,就惹出了一场大麻烦。  至于鲁智深、雷横这种衙门出身的人,下馆子身上从来就不带钱。  相比之下,杨志吃霸王餐的风格与众不同。  他既没有官职在身,也没有吃完撒腿就跑,甚至挨打都不还手。  他只是冷静地顺手拿几个盘子揣在怀里,挨完打默默离开去当铺换点钱。  这些举动说明他为自己这种不光彩的行为深感愧疚。  他在心里安慰自己:这里没人认识我,所以不能算辱没门风。  朱贵听说杨志缺钱,喜出望外,忙问杨侠士去东京可是有急事?没有的话不妨在鄙人这里盘横两日,一起干一票,路费不就出来了?  不料热脸贴上冷屁股,杨志当场拍了桌子:“要我做贼?不行不行!我家世代将门,从来都是报效朝廷,岂能蝇营狗苟,无所不为?!我辈生逢盛世,理当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一顿说辞把朱贵骂傻了,一句话也不敢回嘴,光顾着翻成语词典了。  杨志消了消气,然后说,我这次去东京不为别的,是要去京控。(上访)。
  楼主威武!!
  楼主有才  
  沙发  
  第一次挨着楼主这么近耶!
  老妖新帖啊,支持
  很好看,嘿嘿
  @caimengjia0425  @sf喀秋莎sf  @  @??为君笑  @大雁一行  @兰生49888  @当年日月月  @野猪咆哮天朝   @坏蛋的笨笨  @空流胭语声  @sundarl  @8组8号  谢谢
  恭喜楼主青史留名了!
  我擦!老妖,你在这里开新帖了?  顶上去再说。。。
  @柚子边上有包薯片
20:49:00  恭喜楼主青史留名了!  -----------------------------  谢谢。。。还好,不是永垂不朽...
  妖哥啊,为什么重发了?不是要出版吗?  
  笑着笑着就哭了。……我连天涯带猫扑已经看了四遍了……一定要进行到底啊。  
  好贴啊!
  好文章  
  发到鬼话了?顶  
  发到鬼话了?顶  
  @鸡小肾微
21:29:00  妖哥啊,为什么重发了?不是要出版吗?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  -----------------------------  鬼话不错,来交点新朋友
  马克  
  楼主,你丫太有才了,哈哈,佩服佩服  
  写得不错,出版就有点困难了!大宋的出版署不允许啊!第二部是现写的吗?  
  老妖新帖,一定要顶。再仔细看一遍。  
  还是以前的啊
武松后写谁啊
宋江?小***的沉浮人生,,,
  无意发现,顶一个!  
  老妖也来鬼话了,一来就强推,牛!  
  我靠!人才啊,水浒这么看就对味,嘿嘿
  汗,五道杠都出来了(ˉ(∞)ˉ)……  
  强人强文  
  =====================我是正文的分界线===================  9  林冲听到这话很吃惊。  假如笑傲江湖里的左冷禅比武失败后说:“这剑谱是假的!我要到消费者协会去告岳不群”,令狐冲肯定也会有此疑问:告状?你一个江湖中人告什么状?你练功夫是干吗用的?  杨志却对这个问题不以为然,他说,京控是大宋司法体系的必要成分和有益补充……  我们烈士之后,一向光明正大,对朝廷政策不理解,就走正规程序反映,这有什么不对吗……  此外,告状是一项有杨家特色的传统项目,有着悠久的历史,对它的偏见是非常不可取的……  杨志介绍说,从他的祖宗杨延玉进京申诉投敌问题开始,他们家每一代都要出几个代表人物,一告就是一辈子。  杨延玉为了父亲和自己的名誉京控,但是只坚持到被游街就放弃了。  他的下一代为了他上吊的事京控,一直告到自己被刺配;  然后他的儿子又为了“这次刺配是否合法”开始告状......  就这样一代接一代,杨家的状纸就像地层累积一样越来越厚。  轮到杨志时,已经成了一本书。  林冲拿过状纸来看了几行,就大摇其头。  他当年也去几个登闻院(大宋的信访衙门)值过班,知道那个地方是什么规矩,于是直截了当地告诉杨志,状纸没有这么个写法:  你以为朝廷真是你亲妈,会有耐心看这么长的东西?  林冲的意见是,写状纸就跟今天在天涯上写帖子一样,不当标题党没有出路。  大宋立国一百多年,当官的早就对老百姓那点倒霉事审美疲劳了  你的前几句没有点猛料,他根本不会看。  不过林冲也承认,在北宋末年,这一点越来越难做到,因为在当时的大宋,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归国战俘被迫害?不典型。收兵权那阵子大将都受迫害,战俘算什么。  田产被没收?不典型。因为这事去京控的全国起码有几十万人。  拖欠上百年军属俸禄?更荒唐,人家一看就要把你轰出来:这点屁事去跳楼讨薪就行了嘛!  想来想去,恐怕只有写“我想当皇帝”才能吸引眼球了。  但是杨志依然不相信:有我们家慕容老祖的名字在上面,朝廷肯定会重视。  朱贵终于忍不住问了:你老提的这位慕容老祖到底是谁啊?  杨志一副迷惑不解表情----他觉得地球人应该都认识他们家人才对:是我老奶奶----你连她都不知道?  又琢磨了一会儿,他恍然大悟:哦,你们老百姓管她叫穆桂英!  林冲和朱贵同时愕然:穆桂英?她还活着?
  =====================我是正文的分界线===================  10  据《保德州志》记载,“杨文广娶慕容氏,善战”。  后来“慕容”在民间被误传成“穆”,穆桂英之名就以讹传讹地流传千古。*  当然,真实的穆桂英跟评书里很不一样。  首先,她的老公不是杨宗保而是杨文广。  其次,她也没打过辽国或西夏,也没有死在那里。  据史料记载,杨文广死于1074年,死时大约五十岁。  穆桂英到现在(1111年)八十多的人了还活得好好的。  最后,她可不像评书里那么愚忠。  *(详见《杨家将及其考证》)  当年杨家被发配后,在朝廷和地方衙门的双重关怀下,过上了平静而规律的生活:每天埋头干活,干完活挨批斗,挨完批斗再干活。  对于这种待遇,作为忠良之后的杨延昭杨文广父子很能理解,因为很多大将都曾被这样改造过。  当年呼延赞平反之后只会说一句“太祖皇帝万寿无疆,太宗皇帝永远健康”,韩通一家死在哪儿都没人知道。  但是领导忽视了杨家一个很特殊的情况:他们家的男人似乎专爱娶有暴力倾向的女人。  比如说,杨业夫人佘太君的娘家是有名的兵痞世家*,穆桂英在过门前干脆是个土匪。  这些悍妇在流放地呆了没几年就蠢蠢欲动,开始串联密谋。  最终穆桂英领着全家的女土匪一起发难,把官差杀了个干净,跑到一个山头上竖起杨字大旗,三天两头下山来向附近单位借钱借粮食。  *(佘太君其实姓折,据清光绪年间续修《岢岚州志》卷九《人物?节妇》条记载:(杨业)‘娶折德?女’)。  林冲听罢,拍案赞叹:还是穆老英雄侠肝义胆,宁折不弯!敢问穆老英雄现在可好?  杨志一脸苦笑,说:还好,敢劳挂念。不过穆桂英造反这事要放在特殊历史条件下来看待,不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  上山后杨家过着一种非主流的土匪生活:出去劫道生财的都是女人,男人们却一天到晚什么都不干,一个个并排坐在山前的官道旁边,眼巴巴的看着东京的方向----他们在等招安文书。  假如等不到,就会在夕阳下老泪纵横。  这些事迹流传出去,就成了“杨门女将”的故事原型。  杨文广后来的确被招安了,不过不是他盼来的,而是别人帮他要来的。  要说明白这件事,还需要交代一点时代背景。  北宋时,西军是最有战斗力的部队。  这支部队主要有三支劲旅组成:杨家军,折家军和种家军。  其中折杨两家有姻亲之好,因此杨文广的娘舅通过关系在东京给他游说,说他只是被裹挟,没有造反。  朝廷于是下了谕旨:杨文广免罪,不赦穆桂英。  消息传来,杨文广立刻与穆桂英离了婚。  坦率地说,杨文广的这个决定非常英明,因为他下山后赶上了朝廷翻案,一举翻身:往日的军功又被承认,搬进了西军大院,没收的田产也还给了他们。  史官又拿出旧稿复制粘贴了半天,给他们父子恢复了名誉。  但这并不意味着杨家的中兴:恰恰相反,从那个时刻起,杨家军就已经名存实亡。  跟随杨文广下山的那批人完全成了折家军的附庸,族长也成了折克行。  还有相当一部分因为历史问题成堆得不到招安的杨家子弟----比如杨志一家----则团结在穆桂英周围,继续在山上耗着。  很多年以后,穆桂英终于也受了招安,因为人总有老得拿不动刀***的一天。  跟前夫比起来,她的待遇差了很多:  除了门口一个红色的“军属光荣”的木牌,什么都没得到,逢年过节还要忍受杨家人代表朝廷来慰问:穆老前辈,以前的事都过去了,要向前看啊。  没几年,穆桂英精神就有点不太正常了。
  =====================我是正文的分界线===================  11  关于穆桂英是怎么精神不正常的,杨家人自己也说不清楚。  他们只是觉得老太太有时候满嘴忠孝仁义的大道理,有时候却完全没有顾大体识大局的意识,很像精神分裂;  但又说不清她哪种状态是清醒,哪种状态是发疯。  比如说,杨志的思想教育一直是老太太亲手负责的,成果有目共睹。  但是杨志的文章写的越正气凛然,对朝廷的政策解释得越头头是道,老太太越不拿正眼看他。  有时候还会突然暴怒,抬手给杨志几耳光:教你这些是给你保命的,不是让你当成命的!  杨志的武功也是穆桂英亲手传授。  老太太手持藤条,动作稍有不对就狠抽一顿,说:生在军家,功夫就是吃饭的家伙,不练好怎么出人头地,保家卫国?!  但在杨志十八岁那年,她却告诉杨志:杨家武功的终极奥义我已经趁你喝醉给你纹在了背上了,希望你能铭记终生。  杨志一照镜子,发现只有四个字:尽盅报国。  杨志一开始以为是笔误:“老祖宗,应该是‘忠’字吧?”  结果挨了老太太一个耳光:没错!想当官,推杯换盏全灌翻!不能喝酒你怎么当官?不当官怎么报国?  杨志还有点委屈:可是列祖列宗都是靠一刀一***的真本事杀出来的......  为这话,他又挨了一记耳光:小畜生真是没救了!那些个死鬼,一刀一***,杀出了什么?要不是我们几个寡妇,你们杨家早就死干净了......  总之,说起穆桂英,杨志的感情很复杂。  一方面她是杨家唯一还健在的传奇英雄,不由得杨志不崇拜。  但另一方面,他又痛苦地发现这位女英雄对自己的英雄梦干脆持否定态度。  更痛苦的是,事实证明,穆桂英说的才是金玉良言:  苦练半年的酒量之后,他在酒桌上灌倒了军区的全体中层领导,果然被提拔为制使。
  老妖又挪地方啦  
  谢谢楼主妙文,创意丰富~  
  从新更了!Mark  
  貌似在那看过。  
  好文~码个  
  老妖是个女子同志  
  史曰:苍诘造字,有鬼夜哭。今始信之。神马叫神贴,这特么就叫神贴!!  
  有点意思  
  老妖太有才了。顶顶。
  老妖,又见老妖  
  老妖转移阵地了啊  
使用“←”“→”快捷翻页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