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签下脚料变身环保燃料
龙门龙潭大学生茹志仁回乡就地取材发展环保项目
茹志仁在他的工厂里介绍机器如何运作。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我市龙门县拥有丰富的竹资源,全县共有竹林面积30万亩,其中用于竹签加工的竹林83000多亩。竹签加工作为龙门县的传统产业,已注册企业有近200家。据了解,1吨竹子经过加工所制造的半成品仅占用料的6成,剩下的4成都是下脚料。这样算下来,每年将产生大量的竹签下脚料。如何利用这些下脚料进行加工生产,增加其附加值?带着这个问题,3年前,龙门县龙潭镇大学生茹志仁将创业方向投向了生产环保燃料上。近日,记者走进他的工厂一探究竟。
牙签厂出售下脚料激发创业念头
2012年3月,23岁的大学生茹志仁实习期间回乡,到堂兄家串门时,看到堂兄的牙签厂正在出售牙签下脚料。据说该收购商来自公庄,收集原料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当时茹志仁就想,龙潭镇有6万亩竹林,做竹签的大大小小作坊有数十家,每天产生大量的竹签下脚料运输出去,一车只能装几吨;而经过加工压缩后的环保颗粒成品,一车可以装几十吨。这样一来不但大大减少了运输成本,而且经过加工,原料价格可翻倍。
“何不就地取材,自己进行加工呢?这样还省了运输费呢!”茹志仁这个想法得到了堂兄的支持。志同道合的两人开始到附近城市同类型工厂参观学习,并对市场做了全面考察,对这个行业有了更多了解。“创办这样的企业,一是环保,生产过程不会造成二次环境污染,是国家鼓励、扶持发展的项目;二是原料来源于当地,成本低,每吨300元左右;三是产品销路好。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出台,这些产品销路会更好,价格也会随之升高,发展前景非常诱人。”茹志仁说。
同年4月底,茹志仁在家人支持下,投资200多万元办起了公司。厂房占地面积1.5亩,设在路边,交通便利。
“一个月左右,我们收到了来自东莞厂家的第一笔订单,盈利几万元。一炮打响后,就有更多厂家上门订货了。”茹志仁说,公司运营第一年生产产品1600多吨,年总产值128万元,实现年利润30多万元。
机械化生产,环保燃料月产量200多吨
抽风机轰轰作响,一台机器正高速运转着。从机器上传输出来的粉末坠落瞬间弹起的粉尘飘扬在空气中。两台货车上满载着收集回来的竹签下脚料,成品用不同颜色的蛇皮袋装着,整齐地码在厂房一角。两台制粒设备、两辆货车、一辆铲车、一辆叉车,就是这座厂房的家当。
茹志仁的工厂聘请了6名工人,实行两班制。“1人开铲车将原料运送到机器进行粉碎,1人控制主机的同时对成品进行包装,1人开叉车进行载货。厂内实行全面机械化,3人即可保持厂内正常运作。此外,这些工人还负责收集原料,对厂内设备进行检修、保养等工作。”茹志仁说,成品制作的程序比较单一,工人将原料运送进机器进行粉碎,打成粉后由输送带送入另一台机器进行压缩,挤压成型,经冷却后即可进行打包。两台机器每日大功率运转七八个小时,月产量200多吨。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为减少工业用电成本,茹志仁利用白天峰期用电与晚上谷峰用电的差价,由白天生产改为晚上生产,每度电节约0.44元。
记者看到,这种环保燃料直径6~10mm,长度3~5cm,表层光滑,内里的颗粒密集而均匀,如尾指般大小。经燃烧,并未产生任何烟尘,一直燃尽碳化。茹志仁说,这种燃料燃烧效益高,易于燃尽,残留的碳量少。与煤相比,挥发份含量高、燃点低;密度提高,能量密度大,燃烧持续时间大幅增加,可以直接在燃煤锅炉上应用。
遭遇品质产量瓶颈,不断学习解决难题
从懵懂建厂到如今对市场行情了如指掌,和大多数创业者一样,茹志仁也经历过漫长的摸索过程。尽管在购买机器的时候已接受过培训,对机器的操作技术有了初步了解,并掌握了基本的操控,但实际操作中还是有各种难以预料的情况出现。
“当时出现颗粒不成形、产品质量不好、产量不高等情况,因为对机器不熟悉、操作不当等原因时常造成机器故障。”茹志仁说,为了生产高质量的成品及对机器进行全面维护,他花了大量时间进行学习摸索。
在原料选择方面,茹志仁也做了大量尝试。竹制品下脚料、树糠、刨花……在试验摸索过程中他发现,原料的湿度控制很重要,湿度太高或太低都不能很好成粒。“腐朽的树木会影响成品的质量,原料的成分要控制得好才能制造出质量好的成品。”茹志仁说,经过试验他发现,竹签下脚料是最佳选择。
茹志仁说,目前国家对此类产品还没有固定的质量标准。某些厂家为了节约成本,还有可能在生产过程中掺杂牛仔布废料、泥土等。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价格会比较便宜,但燃烧过程中会产生烟雾。“我们追求质量,肯定不会添加这些不好的成分。我一直认为,质量是招揽客户最好的招牌。”茹志仁说。
正考察产品转型,利用深加工提高原料价值
“与面向市场设计制作的产品相比,加工企业的利润并不高。”茹志仁说,燃烧煤炭会产生大量的灰尘、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污染环境;生物质颗粒燃烧时有害气体成分含量极低,具有环保效益。但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市价比煤高40%,商家为节约成本往往可能选择烧煤。“因此,我们的产品销售存在不稳定因素。”茹志仁说,原料不断涨价,而成品却不断跌价;人工不断涨价,利润越来越低。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以争取更大的利润。
茹志仁从机器商家处了解到,现在有一种技术,可以将生物质颗粒直接碳化,制作成活性炭,应用在吸附、除异味等方面。“但目前我们了解到的加工技术还不成熟,对生产加工的机器设备也还不了解,所以还处于观望、考察阶段。”茹志仁说,前段时间,他到福建省一个活性炭工厂进行参观学习,觉得这个行业很有前景,“利用深加工来提高原料的价值,运用这种碳化技术,可以使生物质颗粒现有的价值提高10倍。”
“目前,很多人对生物质颗粒具有高能、环保、使用方便的特性认识不够,所以应用还不够广泛。随着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发展生物质能源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将会凸显。污染型企业最终会被淘汰,环保燃料的前景将非常广阔。”茹志仁说,接下来他会边学边做,花更多时间学习、探索和尝试。
文/图 本报记者费 燕 通讯员黄雪冰 黄锦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