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漫游地图有几次

杜甫漫游在越州
那秋生_网易新闻
杜甫漫游在越州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杜甫漫游在越州
《朱子语类》中,一反常态地列举出了中国历史上可称为“伟大”的五个人:诸葛亮、颜真卿、杜甫、韩愈、范仲淹。朱熹评价说,他们都是光明正大,磊磊落落,是在人格层面堪称楷模的人。杜甫(712—770)在二十岁时,刚刚举行完***礼,时任兖州县令的父亲杜闲不但没被“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古训束缚,而且鼓励杜甫辞亲远游,他甚至在杜甫临行前还千叮咛万嘱咐地说,到了南方一定要抽空拜访两个人,一个是杜甫的叔父杜登,另一个是杜甫的姑丈贺撝。就这样,青年杜甫怀揣一颗梦想飞翔的心,意气风发地上路了。他首次出游是去山西,接着到了洛阳、江宁一带,后来又到了浙江东部的绍兴、天台山等地。这一次漫游大概持续了四年多,期间杜甫拜访名人,寻访古迹名胜,濡染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闻。其诗云:“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入小舟。”(《卜居》)漫游对于唐代文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这是进入仕途之前的必要准备和历练。杜甫以为,通过游览各地,可以了解到不同的风土人情,真正地接触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还可以结交朋友,拜访权贵之士,扩大自己的影响,从而为自己积累丰富的人际资源。冯至的《杜甫传》明确记述了杜甫到过吴越的情况:“杜甫往江南,不是没有人事上的因缘,他的叔父杜登是武康县尉……杜甫的亲属与江南是有一些关系的。”据学者何天行考证:“杜甫的姑父贺撝曾在会稽为官。”那么,杜甫在漫遊吴越時,很有可能会到叔父、姑父处做客、遊学的。明代田汝成的《西湖遊览志》中,也有宋、明诗人咏杜甫遊吴越的詩句。杜甫所作的《壮游》长诗中,有一段是专门记述越州之行的,诗曰:“枕戈忆勾践,渡浙想秦王。蒸鱼闻匕首,除道哂要章。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其中有著名的“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妙句,原来正是诗人亲眼所见肤色白皙的江南女子,同时杜甫形容的“白”还使人联想到美女西施。一路上饱览鱼米之乡秀美的湖光山色,使年轻的杜甫平添了许多美感和豪情。在《全唐诗》中还可以找到杜甫的一首《白丝行》,诗中有“缫丝须长不须白,越罗蜀锦金粟尺”的句子。“越罗”是丝绸纺织品,早已声闻天下,诗人也见证了越中的著名物产。杜甫念念不忘少年的越中之游,《东坡志林》中记载,晚年时的杜甫在给友人画中题诗时发出了这样一声浩叹:“貌得山僧似童子,若耶溪,云门寺,吾独胡为在泥滓,青鞋布袜从此始。”可以想见,绍兴的若耶溪与云门寺给他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啊。如今在杭州的良渚博物院附近,就有一个“杜甫村”,在《杭州都图地图集》中有“杭县第十都第二十一图瓶窑区杜甫乡都图”,还标明了“杜甫桥”、“杜甫庙”、“杜甫桥东”等处。村里的人说,诗人杜甫曾经到过现在的杜甫村待了十天,就投宿在费姓家里。当时,杜甫村叫“郎家里”。后来郎家里的费姓发展壮大,他们挖井、开塘、治理河水、发展贸易往来,开始建造一座南北跨向的石桥,为了纪念杜甫,故取名为杜甫桥,后来还建造了杜甫庙,郎家里也改名成杜甫村。另外,绍兴上虞道墟镇也有一个叫“杜甫村”的地方,该自然村依山傍水,毓秀钟灵,盛产乌饭果、枇杷、木瓜、葡萄等。杜甫在唐诗中是个例外,他诗里多的是悲愤的写实,多的是无奈的叹息,这就如同鲁迅的作品,那些伤痛就像是满天浓浓的乌云。没有了风花雪月与醉生梦死,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真实的呐喊,杜甫便是直面现实,记录现实,为后代留下珍贵的史实。因此,杜甫获得了“诗圣”之美誉,他的作品成为“诗史”而万古流芳。
(原标题:杜甫漫游在越州
本文来源:浙江在线-绍兴县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杜甫一生中七个尴尬的时刻;一、李白给他的尴尬;公元744年,刚刚从吴越齐赵漫游归来的杜甫,回到;从此之后,二人竟然再也无缘谋面,但李白的名字成了;英国作家哈代说:“呼唤人的和被呼唤的很少能互相应;二、李林甫给他的尴尬;杜甫为了求取功名,困居长安数十年,在这十年当中,;在这十年当中,他一方面拼命结交达官贵人,四处请求;这些年当中,他曾经参加过科举考试,但他生不
杜甫一生中七个尴尬的时刻
一、李白给他的尴尬
公元744年,刚刚从吴越齐赵漫游归来的杜甫,回到了洛阳姑母的家里,准备去长安参加科考。这时,被唐玄宗赐金还山的李白失意地离开长安东进,到了洛阳,与杜甫相遇。关于这次相遇,文学史家们总是大书特书,津津乐道,视为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实际情况虽然并没有值得大肆渲染的地方,但确实很有些意思:李白不知施了什么魔法,竟然令已经三十出头而且正准备应考的的杜甫神志颠倒地跟着他跑了,跑到王屋山上求仙去了。求仙未果,杜甫有随着李白跑到了梁宋大平原,遇到了高适,于是,三人结伙,携美姬,登高台,醉酒垆,着实潇洒狂放了一阵子,然后风云四散。
从此之后,二人竟然再也无缘谋面,但李白的名字成了杜甫魂牵梦绕的一个情结,和李白的交往,成了杜甫一团浓得化不开的记忆。在此后的二十多年的时光里,杜甫想李白、梦李白、哭李白、忆李白,先后写下了将近二十首关于李白的诗歌,但是,李白一生中,除了他们相会的时候写过一首戏赠杜甫的诗作,一直到死,再也没有提到过杜甫。给人的感觉是,杜甫仅仅是他身边的一个匆匆过客,在杜甫完成了陪伴李白一程的任务之后,就应该消失得干干净净!
英国作家哈代说:“呼唤人的和被呼唤的很少能互相应答。”不幸的是,杜甫被他言中了。杜甫热情的呼唤,丝毫没有引起过李白的回应,这不能不说,李白给杜甫带来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尴尬。
二、李林甫给他的尴尬
杜甫为了求取功名,困居长安数十年,在这十年当中,他无依无靠,无以为生,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
在这十年当中,他一方面拼命结交达官贵人,四处请求引荐,一方面频频向皇帝献诗献赋,以期引起皇帝的注意。这期间写成的《三大礼赋》便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作。
这些年当中,他曾经参加过科举考试,但他生不逢时,偏偏遇上了一代奸相李林甫。在李林甫把持的那次考试中,他构织了一场天大的阴谋:一个士子也不录取!然后给皇帝上表:野无遗贤。天下有本事的人已经全部被朝廷录用了,参加这次考试的人,没有一个可用之材。 对于这场阴谋,当时的人都明白:李林甫为了擅权,要掐断大唐王朝选拔人才的唯一渠道。后来的历史学家、杜甫研究专家等出于道义,也都对李林甫口诛笔伐。因为,李林甫的玩笑开得太大了,大得令杜甫尴尬无比,大得令杜甫一生落魄。一个怀有“致君尧舜上,再
使风俗淳”的远大理想的人,几乎一夜之间被李林甫剥光了裤子,几乎没了一点点做人的本钱。
不过,实在不是想为李林甫平反昭雪,也无心亵渎杜老夫子,但有一个令我们无比尴尬的事实是:据文学史专家考证,和杜甫一同参加这次科举的学子,后来几乎没有一人在官场上混出些名堂来。换一个堂皇的说法,就是几乎没有人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只有一个元结,混到道州刺史的位子,也没有什么耀眼的业绩。
杜甫的遭遇,是说明了唐代科举的精准呢,还是说明了唐代科举的黑暗?
但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科举考试是为朝廷选拔官吏的,而不是选拔艺术家的。而且,从杜甫的一生看,他虽然没有做过什么像样的官职,但就他担任官职——比如左拾遗——期间,为宰相的事骂皇帝,也显示了相当的迂腐和偏执,看不出有什么大局观和政治识见。
三、安禄山给他的尴尬
安史之乱爆发前,杜甫一生中终于有了一次精准的预感:大唐王朝要出事了。于是,家庭观念特强的杜甫忙将妻儿送到了远离长安的奉先县。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带着老婆孩子历尽艰辛,几乎九死一生,终于避开了叛军,逃到了郛县。后来,听说太子李亨在灵武继位,立马要去投奔新皇。不幸的是,他路上遭遇了叛军,被抓到了长安。
但他是被抓去的还是混入百姓之中被驱赶到长安的,杜甫没有细说,史料中语焉不详。但我个人倾向于后者。
理由如下:(一)他没有被安禄山任用,没有担任安禄山的任何官职。同时的很多文人,如王维,做了安禄山的官,被唐玄宗誉为“诗书画三绝”、和杜甫私交甚好的郑虔做了安禄山的官。杜甫没有得到这样的“礼遇”,可能是因为他在玄宗时只担任过右帅府兵曹参军(八品官),官位太小,政治影响有限,安禄山看不上他,所以也不会抓捕他。(二)杜甫羁縻长安期间,写过许多诗,在诗歌中,他到过曲江,到过自己的旧宅,私会过郑虔,“参观”过叛军得胜归来的场面,可见,他是自由的。也就是说,安禄山没有把杜甫当回事儿,没有关照过他,也没有刻意迫害他。
诚然,跟着安禄山做事,不见得是什么好事。长安被收复后,王维、郑虔等人后来都受到过处罚。但是,是否被安禄山录用,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这些人在安禄山眼里的分量。
杜甫的这段经历,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恐怖,也不值得夸耀。这样一个自视甚高的诗人,竟然被安禄山如此冷落,不能不说是他的又一种尴尬。
四、肃宗皇帝给他的尴尬
杜甫从长安逃出来,跑到了肃宗所在地凤翔,一双麻鞋,一袭烂衫。见了肃宗,杜甫不
仅号啕大哭,而且边哭边诉,说自己如何忠于圣上,即使身陷贼手,依然赤心不改。说自己如何历尽艰险,风餐露宿,宁死也要见到皇上。肃宗刚刚趁着马嵬坡事变,逃脱父皇的控制,跑到大西北,宣布登基即位,也刚刚为自己的小朝廷草草拼凑起一套班子,正缺人手,于是,肃宗毫不犹豫地授予他左拾遗一职。品味虽低,却是皇帝身边的近臣。
这时,杜甫应该说是颇受皇帝信用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岑参从边塞回来,杜甫连忙给皇帝上了一道奏章,保举岑参做右补阙,皇帝立即答应。
杜甫在新朝廷里应该说也是很舒心的:他的布衣之交房琯做宰相,几个义气相投的朋友王维、严武、岑参等人经常跟他诗酒唱和。
但好日子不久便结束了,导火索是宰相房琯。 提起房琯跟杜甫的关系,还需要一大段补叙:据《旧唐书·房琯传》记载,房琯,河南人,早年隐居在首阳山下读书,年轻时长期活动在洛阳一带的杜甫与房琯结交,被称为“白衣之交”。后来,房琯仕途颇顺,很快成为唐玄宗朝中的要臣。安史之乱爆发,玄宗仓皇出逃四川,很多地位名望都在房琯之上的高官延宕不行,独房琯一路风尘,追上玄宗。玄宗大悦,即日拜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赐紫金鱼袋。
这之后,太子李亨逃出四川北上灵武宣布继位,远远地给自己的父亲玄宗皇帝封了一个太上皇的头衔。玄宗无奈,便命房琯诸人到灵武传玉册,册立李亨。于是,以“顾命大臣”的身份出现在肃宗皇帝李亨身边的房琯,自然是一言九鼎。
这个时候,朝廷里出现了改变了房琯,也改变了杜甫命运的两个人:颜真卿和贺兰进明。房琯不耻于贺兰的为人,拖延迟滞朝廷对他的官职任命。贺兰进明是个小人但不是个无足轻重的脚色,他是在河北跟安禄山打过仗的人,虽然从未取胜过,但靠着骗取颜真卿的功劳,不仅保了命,也成了名人。这个人就在肃宗面前说房琯的坏话。什么是阴险狡诈,老奸巨猾?能配得上这八个字的,一定是那些不动声色几句话,取人项上首级的人物。
原来,房琯等册立肃宗的时候,也带来了他替玄宗筹划的定国大计:肃宗守西北,其他皇子分守江南等地。后来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了:守江南的永王李璘造反了。
肃宗对这种安排起初并不在意,但经不住贺兰进明三言两语“点拨启发”:以枝庶悉领大籓,皇储反居边鄙,此虽于圣皇似忠,于陛下非忠也。琯立此意,以为圣皇诸子,但一人得天下,即不失恩宠。又各树其私党??推此而言,琯岂肯尽诚于陛下乎?” 上由是恶琯。
房琯是个明白人,朝廷里自己混不开了,那好,俺不跟你们斗了,俺找安禄山斗去。
肃宗平时多次聆听房琯滔滔不绝地谈论行军打仗的的韬略,打心眼里佩服这位“战神”,虽然心里烦他,但身边并无得力大将,就毫不犹豫地将自己辛辛苦苦纠合出来的六万人马全部交给房琯。
这老人家并非吃素的,得了将令,踌躇满志,当夜,月黑风高,房琯高点红烛,打开兵书,一行行地翻阅下去,突然,三个火红的大字跃入眼帘:火牛阵!
房琯大喜过望,一拳击在腿上,高叫道:“安禄山,你完了!我大唐,有救了!” 翌日,两军对垒,房琯命军士牵来2000头犍牛,牛角绑上锋利尖刀,尾巴系上蘸透了桐油的棉布。战鼓擂响,房琯一声令下令,立即点燃棉布,刹那间,烈焰熊熊,犍牛奔腾,直扑叛军。
对面的叛军一见这等阵势,纷纷哀嚎:哎吆,白花花的刀子冲过来了。
但很快他们看清了是牲口,忍不住笑了:玩牲口,爷们是祖师!爷们就是跟牲口同吃同住一块长大的!
叛军将领一声令下,所有战鼓齐擂,顿时鼓声震天,山摇地动。那狂奔而来的犍牛受此惊吓,猛然转身,朝出发的地方冲杀过去。正在翘首引颈期待大捷的的唐朝官军,哪有提防?转眼之间,牛踏连营,刀刺人马,六万大军全线奔溃,叛军趁机掩杀过来??
这就是唐史上著名的陈涛斜惨案!
肃宗忍无可忍,要收拾房琯。杜甫不干了,连夜给皇帝上了一道奏章,责骂皇帝,桀纣之主也!
我们敬爱的大诗人杜甫,被关了以来。而且享受了唐代历史上几乎没有哪位诗人能够享受的待遇: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三衙门会审。这就是江湖上令人闻风丧胆的“三司会审”。掌管三司会审的关键人物是谁?颜真卿!颜真卿既是刑部尚书,又兼任御史大夫,而当时的大理寺卿又是颜真卿的老部下。
据说,唐肃宗是动了杀机!那个忠君爱国誓死不移的颜真卿一定忠实地贯彻皇帝的意图。后来,虽经宰相张镐力保,杜甫保住了一条命,但被肃宗彻底地赶出了长安。从此,他一辈子再也没回来过??
五、颜真卿给他的尴尬
杜甫作品中提到过那个时代很多著名的文化人物,有诗人,比如李白、高适、王维、岑参。有画家,比如郑虔、曹霸、王宰。有舞蹈家歌唱家,比如公孙大娘,李龟年。有书法家,比如草圣张旭,太守李邕。不管是缘浅缘深,既然入了老杜的诗,就说明老杜跟他们打过交道。但就颜真卿来说,他曾经师承张旭,其书法造诣和成就以及政治地位和社会声望不亚于
张旭李邕,而且,杜甫和颜真卿同朝为官,俗话说,抬头不见低头见,二人无论如何打过交道,可是杜甫从没有在诗歌里提到过颜真卿。
这也不难理解:一个三品尚书,一个八品谏官,中间隔着不止一堵高墙。但依笔者臆测:老颜看不上老杜,老杜打心眼里憎恶老颜。为什么呢?还是因为房琯!
杜甫上疏救房琯,除了私交,还因为杜甫对房琯评价甚高,期许甚高。杜甫认为,房琯“少自树立,晚为醇儒,有大臣体??位至公辅,康济元元”。《(奉谢口敕放三司推问状》),所谓爱屋及乌,爱房琯,就要爱他的缺点,而且处处捍卫他的形象。
但颜真卿不这么干,他整房琯。倒不是因为他不爱房琯,实在是因为房琯毛病多。颜真卿先是弹劾了房琯的小酒友谏议大夫李何忌,有的史书上载,理由是“在朝班不肃”, 有的史书上说,理由是“不孝”。估计不是什么原则问题,有可能是他的名字惹的祸,“何忌”,荤素不忌,谁都不怕!
后来,颜真卿直接抓捕董庭兰。老董又是谁?房琯的门客,盲琴师。若是只看这两个头衔,也不觉得这人多大能耐。但别忘了,房琯爱听小曲,董庭兰小曲弹得十分高妙,因此,房琯十分宠爱这个老琴师(一个既盲且老的男人),房琯又是宰相,于是,董庭兰便是宰相身边的大红人。
于是,朝官往往走董庭兰的门子见宰相,这个眼盲心不盲艺术家感觉到了白花花的银子的气息,自是亦大肆招纳货贿,奸赃颇甚。
但董庭兰惹毛了两个连房琯都惹不起的人:一个李光弼,一个颜真卿。董庭兰低价收购劣质大米卖给军队,谁的军队?李光弼!李光弼正在河北把脑袋挂在腰带上跟安禄山史思明拼命呢,血流干了,汗流尽了,偷空喝完米汤,黑的,又苦又涩。李光弼要杀人,可他一时半会到不了长安!得找人啊!找谁。有个铁哥们颜真卿正管着砍人的事。要说这两铁哥们,不是一般的铁,当年在河北,颜真卿做太守,他带领平原郡军民勒紧腰带,硬是给李光弼省下了半年的军粮,后来颜真卿收养河北故旧亲眷遗孤,弄得家徒四壁,还找李光弼借过粮食。这件事,看看颜真卿的书法名作《乞米帖》全清楚了。 后来,房琯倒了,我老杜也给弄三司去了!皇帝要砍我老杜的脑袋,你老颜板着个脸,一副公事公办的摸样,也要弄我的脑袋,何必呢?况且,咱们日后都是文化名人!
当然,杜甫不会这样说,但可能会这样想。
六、房琯高适给他的尴尬
房琯有一子房乘,目盲。据说,杜甫早年为治疗此子目疾,亲自足蹬草鞋,身负背篓,攀上首阳山采草药。后来,杜甫又为救他爹,差点丢了脑壳。再后来,房琯仕途有升有迁,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专业论文、外语学习资料、应用写作文书、杜甫一生中八个尴尬时刻37等内容。 
 尴尬 黯然陨落 忽然开 朗 C. 倔强 烦燥 聚精会...(1) 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 (2 分) (...八上同步学习及素质训练之四 一、课文追踪 杜甫诗...  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望岳》中意思与之相近的 ...D、尴尬(ɡān) 潮汐(xī) 伧俗(chānɡ) 在劫...塔的每层八个飞檐的翘角上部悬有一个金***的铜铃...  [9].人们常用杜甫的“ , ”一句来形 容老师对...() 高大宽敞, () 房间里却乱七八糟,狼藉一片...青年人手持酒杯一下子愣住了, 既尴尬 (gāngà) ...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