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洪源财务或天缘物流有衢州到务源的吗?求长乐洪源财务...

大观区人民政府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洪源源主持召开被单厂改制工作推进会
6月15日,副区长洪源源主持召开被单厂改制工作推进会。区信访局、区经信委、区公安分局、被单厂等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上通报了6月14日被单厂职工集体赴市上访情况,并对各责任单位进行了任务布置。
洪源源要求,一是各责任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决打好被单厂改制攻坚战;二是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成立专班,每十天召开一次碰头会,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三是把握舆情,做好稳控,切实做好信息摸排,发现情况及时报告,确保信访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四是加大宣传和引导,工作组要及时将企业改制推进情况向职工反馈,并做好政策解释工作。(单位:区政府办)
X选择其他平台 &&分享到更多平台... (133)吴洪源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吴洪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前线剧社及六十三军文工团创作员、编导,军区歌舞团创作员,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歌曲编辑部编辑。《词刊》副主编,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
吴洪源简介
吴洪源,1930年生,人。笔名洪源。***党员。1949年就读于育英中学高中二年。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其子为军区歌舞团编剧甲丁。
吴洪源著作与成就
著有长诗集《扎西》,歌词集《颂歌》、《美好的赞歌》、《春消息》,论文集《歌词创作杂谈》(合作),解说集《华夏风采》(合作)等。《学习雷锋好榜样》获1989年五洲杯40年广播金曲奖,《颂歌》获庆祝建国40周年“唤起我美好回忆”奖,《三代民兵》、《看见你们格外亲》均获1964年全军优秀作品奖,解说词《周总理和我们在一起》、《南极,我们来了》均获文化部优秀奖,《墨舞》获第一届星光杯撰稿奖,《松》获林业部1983年好新闻一等奖。[1]
吴洪源经典采访
在亿万中国人中,认识洪源的人不算多,可是不会唱洪源写的歌的人却很少。“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多年来,这首歌唱忠诚和风险的歌曲一直被广泛流传。它的词作者就是我国著名词作家洪源。
一首好歌,可能就是一把利剑,一枚炮弹,一曲冲锋号,洪源老人这样理解歌曲的创作。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歌曲,但能长久流传的歌曲确有一些永恒的东西被人们认同,那就是歌曲要表达生活中的真善美,表达人类发自内心的情感。而创作者只有深入生活,才能滋润手中的笔、心中的歌。
(时至今日,每年三月人们都会几年一个英雄,耳边也会响起一首似曾相识的歌曲。雷锋,一个时代的强者,他的事迹至今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39年前,当他短暂的一生结束的时候,曾有亿万人为之动容,并以他为楷模。吴洪源就是一个曾纪录这段历史的人。)
吴洪源:我觉得这个歌没有什么一点特点也没有,它也没有什么特别抓人的地方,它主要就是雷锋精神深入人心。这个歌呢是借着雷锋这个光,于是乎大家传唱了。大家唱的是雷锋精神唱的不是这个歌。任何作品呢我觉得尤其是这个音乐作品,它都是交给群众让群众利用这个东西作为一个载体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这个歌我觉得没什么特点也没什么好的地方,它主要是这个雷锋精神太深入人心了。
(1949年,吴洪源参加了中国人民,跟随部队转战南北。他创作了许多歌颂共和国和的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是其中流传最广的一首。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清晰的记得创作的那一天。)
吴洪源:说这事已经是三十九年以前了,这回想起这三十九年以前,到现在还真是历历在目,因为那个感觉太深了太深刻了,因为那会儿是3月5号***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一天《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发表了***的题词,正在学习当中。这个军事政治部下达了一个指示,说是***号召我们向雷锋同志学习今天下午我们就要上街宣传,大家就都忙碌起来了。我们当时抽出来以后,就是说起码要写两首歌,那时候群众歌曲是特别那什么的,特别时兴的。什么叫群众歌曲?那就是说写给群众唱的,群众能够唱的,群众大家在一起唱的,这叫群众歌曲。到时候我们想要起码要搞两首群众歌曲,这时候我呢就写词,我就把当时的报纸收集到一块儿,就是苦思冥想,赶紧弄吧!时间太紧了,说这话已经是10点钟了,下午2点就要上街了,还要给人留出谱曲的时间,练唱的时间,我脑袋里特别乱,乱乱哄哄,忽然之间蹦出一个就是叫什么灵感吧。一着急反而倒会蹦出一个东西来,忽然之间我就感觉到好像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就是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号召我们向雷锋同志学习,实际上是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我说干脆就抓住这个“好榜样”三个字来做文章吧。
吴洪源:写出来以后啊已经快12点了,因为2点钟就要用,这个声茂同志连饭也没吃就赶紧谱曲,赶紧谱曲,谱完了以后,板上召集起歌的,大家就马上就学。学,还没背下来歌词大家就要上街了。就是说2点钟准时上街了,我们部队里讲究这个,说2点钟上街就2点钟上街。那时候我们住在,那是一个繁华的大街,上街刚汽车开出不远就被群众给围上了,就看演节目嘛,大家围了一个圈打开一个场子,于是乎就又唱又跳开始。这个歌啊当时合唱队唱开了以后一下不知道怎么就好像引起了特大的共鸣,当时好像就有人来要歌片,我们还没有就给人家在汽车上给人抄。
(吴洪源说当时他没有想到这首匆忙创作的歌曲一下子就被群众接受了。就是唱着这首歌,一场轰轰烈烈的学雷锋运动展开了。)
吴洪源:当时那时候是“学习雷锋运动”开展起来以后啊,那到处都呈现出一种那会儿叫什么“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尤其在小学生当中,那会儿流行一个叫“我在马路边拾到一分钱,交给***叔叔手里面……”那是真事儿,那时候我们到街上去,你不管是坐车也好,你到商店去也好,那会儿人跟人的关系确实是好极了,现在回想起来都特别留恋。这会儿讲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给什么孕妇让座,那时候你到公共汽车上都是互相让座,你觉得那会儿简直是那个社会那个风气太好了!有一种说法
说什么“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这好像雷锋精神慢慢的被人们淡忘了似的,其实不然。你看从这个音乐著作权协会给我的一个清单上可以看出来一些问题。在这一年当中就是2001年一年当中,有15个单位,15个出版单位用过这个歌,那就是说你看人们还在唱这个歌,那就证明雷锋精神是深入人心的,它不会被人们淡忘的,甚至可以说是永存的。
(这首60年代创作的歌曲,一直传唱至今。吴洪源说他这一生创作了100多首歌曲,大多是平庸之作,只有很少一部分流传下来。)
吴洪源:这首歌是用的时间最短流行的时间最长流行的意义也最广。作为一个群众歌曲它多多少少的体现了这个群众的心声,那时候我们始终讲究这个,就是说你写作品要体现群众的心声,群众歌曲难写也就难写在这儿,要代表广大的群众的心声才能被广大的群众所接受,这就是所谓现在的时代的声音,时代的强音。什么叫时代的强音恐怕也就是这个。
(这首歌曾在60年代催人奋进。今天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雷锋精神仍然激励着人们。)
吴洪源:我已经早就被人忘记了,因为我近年来没写什么东西,我已经被人忘记了。就是好多小学生会唱这首歌,但是你问他作者是谁,他不知道。这都无关重要。但是只要有人学雷锋有人唱这个歌,雷锋精神能够传下去以后,那我心里面就舒服极了。 [2]
.东方时空[引用日期]洪源镇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洪源镇为江西省景德镇浮梁县所辖,地处瓷都景德镇西郊,浮梁县西南端,东与陶瓷科技园相邻,南和西南跟昌江区的吕蒙乡、丽阳乡接壤,西面是鄱阳县的金盘岭镇、枧田街乡,北靠三龙镇。截止到2007年5月,全镇人口约23000人,36个党支部,757名党员。下辖13个村委会,3个分场,1个居委会,有69个自然村,74村民小组。镇域总面积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000亩。镇政府驻地金三角物流园,距县城8公里,离市中心仅4公里。
洪源镇乡镇概况
洪源镇系江西省省级重点建制镇和国家重点后备建制镇。小城镇建设取得快速发展,积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效益经营”的“四高”要求,把小城镇放在城市的高度来建设和经营。截止到2007年5月已完成2公里商贸一条街和1.5平方公里工业小区建设。全镇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成为区域性的商贸和人流集散中心,金融、税务、工商、教育卫生等服务设施已全部到位,初步形成了小城镇的发展规模。[1]
洪源镇历史沿革
根据史料记载,洪源镇在清代康熙年间,属安西乡、鱼步都、星搓都。民国初期属浮梁县第四区,建国初期,乡建制未改变,1952年分别属第四区洪源乡、洗马乡,各乡均组成初级社,1956年又转为洗马、洪源、鸣山、高峰四个高级社,1958年成立高峰人民公社,1959年划归国营罗家垦殖场,1963年划归罗家人民公社,1964年更为洪源公社,1984年恢复乡建制,隶属蛟潭区,1989年改属浮梁县,1995年8月经中国国家民政部批准,撤乡置镇,称洪源镇。
洪源镇自然环境
洪源地处黄山余脉丘陵地带,地势西北偏高,东部较平坦,西南地势略低,地质多属红壤土和沙质粘土,土地肥沃东南部多属农田。水资源丰富,境内水系主要有2条:一条是西河支流,从三龙经罗家滩往入昌江;另一条则是西冲小溪,流经洗马、老洪源、桂花、鸣山汇入昌江。全镇自然条件较好,四季分明,全年无霜期289天,全年积温6238℃,平均气温在17.3℃-18.8℃之间,降雨量达到1948mm。
洪源镇交通地理
洪源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有市区4路公交车直通该镇,S304乡道,206国道、景湖公路(省道)、九景高速在镇中心交汇,(国家二级机场)也在镇域范围内,途经镇区停靠的各类班车每天达60多个班次,年客运量200多万人次,年货运量1.5亿吨,是景德镇乃至赣东北的一个交通枢纽,交通优势十分明显。
洪源镇基础设施
为解决洗马村群众饮用水问题,2007年,该镇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并采取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共建的办法,建设了两套120吨的供水设施,村民户户装上了自来水。洗马村村民靠肩挑手提往返半里路到小溪里取水难题得到彻底解决。同时,为改变人民群众反映的洪源街脏、乱、差状况,该镇举全镇之力进行老街改造,人民群众积极响应,主动投工投劳,通过全镇人民齐心协力,完成了1.2公里街道改造工程。截止到2007年底,洪源街竖起了路灯,建起了花池和排水设施,道路宽敞,街道靓丽,秩序井然。[2]
镇域内电力供应充足,属赣东北专线供电网络。通讯发达,建有一个可无限增容的电信端局。截止到2008年,实现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个移动通讯的无缝覆盖。
洪源镇经济建设
洪源镇农业历史悠久,是景德镇地区重要的商品粮蔬菜及鲜、活、特、农产品供应基地之一,每年可提供商品粮600多万斤,商品蔬菜400多万斤。21世纪以来,该镇从履行传统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着手,紧紧围绕城市的“鲜、活、特、美”产品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农业招商力度,积极引进外省、市、县成熟的农业人才,到2007年初步形成了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市场化和特色化。农业结构调整面达40%以上,并初步形成了水面立体养殖,大棚蔬菜、草莓、草坪、芦笋等一大批特色种养业。
洪源镇的工业基础较好,系国家农业部东西合作工业示范区、景德镇高新技术开发区,截止到2007年共有工业企业48家,企业从业人员5600余人,并已开成了以陶瓷、食品加工、瓷用化工、造纸、通讯器材、物流业、大市场为龙头、相关产业为格局的工业体系,产品在区域市场占有一定份额,还远销到东南亚和欧美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年间,该镇致力于工业小区建设,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极其优惠的条件大力招商引资。完成2.5平方公里的小区控制规划,并先后引进国讯通讯有限公司、江西吉尔福工业园、学源路、成博文化园、江西金三角物流中心、枫梁湖生态观光园、众鑫实业、康海实业、东海***等二十多家民营、合资、股份企业,引资近两个亿。
2001年洪源镇实现财政收入575万元,人年纯收入达2564元,人民生活已全面迈入了小康。发展到2008年底,全镇完成财政总收入26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3]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