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到新疆伊犁新疆建设兵团团 团里 哪个快递...

寻访奎东农场&兵团九建基地&730矿工生活区&现状&日
中国首次核试验50周年,参加核试验和核武器原料生产加工制造实验测试的老兵们还好吗?
1956年3月,新疆依然严寒。刚刚成立的二十五分队组织包括苏联专家的两个小队奔赴新疆北疆开始铀矿伽玛普查,同年十月发现白杨河中心工地矿化点;
1959年,白杨河矿点落实矿床规模,初战告捷。消息传到北京,二机部部长宋任穷、副部长雷荣天、三局副局长刘鸿业均先后到白杨河地区检查工作,给予巨大的支持和鼓励。
白杨河矿床是我国最早发现的古火山岩型铀矿,位于周围一二百公里没有居民的戈壁荒原上,扎营探矿,条件异常艰苦。普查分队自己搭帐篷,挖地穴,住地窝,从几百里外运粮,一个月只吃几次菜,所有探矿设备全靠人拉肩扛。就是靠这种“白杨河”精神,不到一年队伍就发展成一支新疆铀矿地质的主力军。
1957年1月,519队将普查分队改编为普查揭露分队,代号为新疆519队24分队。
为落实“全民办铀矿”的方针,根据二机部日通知,24分队组织职工家属“土法炼铀”,在简陋的条件下生产出“111”产品。“为国家初期的核燃料生产提供了原料,进而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赢得了时间”,1987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发行的《当代中国的核工业》一书如是评价当时铀矿地质单位的“土法炼铀”。
1960年,前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专家。面对重重困难,24分队坚持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又发现新西工地矿床和周边10多个铀矿化揭露点,把白杨河矿床发展为五二?矿田,确立了雪米斯坦铀成矿带找矿新概念,实现了我国西北铀矿找矿工作的历史性突破,填补了我国热液型铀矿床的空白。带着这个成果,分队代表参加了全国矿床会议、核工业部工作会议,受到***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国家急需核原料。根据***和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1959年11月,宋任穷亲自带二机部三局519队,对新疆和丰县境内边境纵深山区进行原子铀勘探,勘探处该地质为520矿床,属花岗岩铀矿,矿石含放射性铀高达千分之七。
中国发现国内最大的世界级铀矿 TITLE="寻访奎东农场&兵团九建基地&730矿工生活区&现状&日" />
日按照刘杰部长关于新疆铀矿工业建设拟采取积极稳妥分期分批的知识,掩护代号定名730矿,成为第一批土法上马的建设基地。人员先后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调入全副武装各兵种的24各连队;从沈阳军区调入工兵连250余人:根据{1967}总政保联第一号征兵标准,征集了15-17岁的448名学校中学生入伍进入矿区,并于同年六月由中央军委批示编入疆字908部队。 TITLE="寻访奎东农场&兵团九建基地&730矿工生活区&现状&日" />
730矿在成立的时候,是以(1966)机12字第736号文(宋仁穷签字)、(1966)垦计齐字49号文(王震签字)批复给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归二机部、农垦部双重管辖的军工企业(公章代号02),属军劳结合,战时随新疆军区和塔城军分区的紧急调遣。后来兵团撤销,交给自治区管理,
1978年新革发(号文决定调雅满苏矿转产未果后,于1979年以新革发(号文件决定关闭730矿,在兵团恢复之后又将已经关停730矿交给兵团管理。矿撤项后,1800余名原子铀采矿工被遣散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下属农场和红山煤矿。
为了找到铀矿,生产中国的第一颗原子核武器,白杨河铀矿的工人先辈们土法上马提炼铀,当时的生产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采矿没有发电设备,矿石的搬运都是人工肩挑背扛,冶炼的工作程序都是以人力为主模式土法生产,我们只带纱布作的口罩,穿着过膝的胶筒,光着脊背在硫酸池中翻动矿石。粉碎机是自己焊制,因为功率达不到,就由女工们坐在矿石堆上用铁锤进行人工碎石。饭就在矿坑里吃,没有碗,就用铲矿石的铁锨当碗,吃的是在测量含铀量的池子中腌的咸菜和矿石上烤的窝窝头,生活用水是倾倒了矿渣的矿业废水的白杨河河水,案板床及家具也都是车间里报废的木头做的。
当时提出的口号是:男女老少齐上阵,革命加拼命,要铀不要命,打破洋框框,旧框框,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力求以较小的代价,较快的速度,较高的水平,取得较大的经济成果;。1963年选矿冶炼并将生产出的产品代号为“111”保密产品送往国家二机部,1966年以后送往湖南株洲。国家二机部十二局军管会曾派员来矿,传达中央***的知识:“要早拿多拿快拿及准备打仗”。
由于没有任何起码的防辐射设备和安全保障措施,导致这些工人及家属子女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核辐射侵害,甚至有些职工丧失工作能力生育能力。后代也大多体弱多病,有些生理机能不健全,天生无发、缺齿、智障、痴呆、畸形,更有一些得了不知名的查不出的怪病瘫痪在床或过早的离开了人世。尤其是女工,在矿上不但得不到国家文件规定的应有照顾,得不到任何营养补给,甚至在例假孕期和哺乳期都更承担者大强度放射性高毒危害工种,使他们的身体遭受巨大侵害。
位于奎屯火车东站的兵团九建基地(原来的工一师八团)就是安置当年730矿工的生活区。在中国罗布泊试验场首次大气核试验50年后,走近这些蘑菇云背后默默无闻的工作者们居住与生活的地方,他们现在还好吗?
奎屯市公安局哈密路派出所的牌子在路口
正对面是学校
路两边是一个市场
还有一些工厂
奎东农场中学
奎东农场中学
奎东农场中学
学校旁边的房子
学校门前的一条路
居住的房屋,砖房带瓦
年代久远,已经有些损坏经过了加固
还是靠烧煤取暖,门口的土路还是和三十年前一样
有的房屋比较破旧,孤单的狗满眼都是好奇
不知道房子的主人还好吗
这个白色的房子还是很新的吗,是的,这个房子是奎屯火车东站的房屋,铁路上的。
学校操场旁边的厕所
已经无法从厕所墙上的字来区分男女厕所了。似乎和二十年前一样
留下了多少那个年代的记忆
三十年前,砖房还是很高大上的
土坯房都快破败了,也许还在被使用
以下文字转载青山童子
新疆原730原子铀职工应当按军工对待,给予行龄补贴待遇安置
新疆原730原子铀矿的1066名职工及相关人员的基本民事权益问题,从1978年新革发(号文决定调雅满苏矿转产未果后,于1979年以新革发(号文件决定关闭730矿,至今已32年了,他们的人,以每月一个半人的速度死亡,经权威部门统计有92.16%的人受到严重核污染,在生产铀期间,妇女生321个孩子,84个怪胎(无鼻、无口、无肛门、像蛇等),18个痴呆(20多岁的大姑娘身上一线不沾,手捧自己的乳房让人吃等),还有肌萎缩、肌无力等多人,问题至今没有基本解决。从1990年开始,这部分人先后有数百人去北京上访,到乌鲁木齐人民广场静坐、下跪,一次数百人徒步去北京上访,在2009年11年到12月,数百人在兵团农七师师部门前进行20余天的群体访,有人向上级报告是游行示威。群众的要求是按照温总理及中央领导的批示解决他们的问题。有关主管领导表态,“群众要求合理,程序合法”,问题没有解决才进行的群体访。
但进行在解决的时候,在行龄补贴问题上又卡了壳。
现在这个问题统称是“新疆原730矿的历史遗留问题”。
这个问题的提起,是在2003年12月下旬,原730矿的几个群众代表,聘请一个姓尹的律师作为他们的代理人,要求行政诉讼。那位律师通过调查取证,并与自治区高级法院有关领导交涉,法院认为不好立案,立了案不好判决,判决了不好执行。该律师无奈,写出《关于新疆原730原子铀矿1066人悲惨命运的调查报告》,报向胡总书记和温总理,之后,又请《南方周末》编辑部向国务院发了内参。当中央领导批示解决原730矿的问题之后,由几个部、委、办组成工作组到奎屯调查,因没有调查原奎屯市内原农七师化工厂的铀污染,律师在2004年7月又写紧急报告给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兵团司令部,之后又提出环境治理方案,国家环卫总局抓紧工作。但对人的问题,却迟迟不给解决。经过马拉松式的折腾,中央派下六、七次工作组,决定彻底解决新疆原730矿1066人及相关人员的历史遗留问题。
消息传开,原730矿还活着的群众及其子女们热泪纷纷,打着大幅标语感谢党中央,感谢国务院,呼着一系列万岁的口号。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30年的企盼啊,他们的不少人受到了很不公正的对待,为了争取大家合法的民事权益,有两个退了休的职工在1991年还被判了缓刑!他们的人,因受核污染英年早逝的达300多人!
我们两弹一星用的粗铀就是他们生产的,这是我国第一代原子工人,在我们年轻的共和国备受帝、修、反欺凌的时候,他们为了党和国家,为我们中华民族坚强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健康和生命啊!是我们共和国的功臣啊!
但是,在解决他们具体问题时,却是另一会事,对于他们的行龄补贴问题,不按军工对待,不按他们的小弟弟、***妹731……735等矿对待。先有的730,然后才有731……735等。
730矿是开拓者,他们受的苦,受的核污染催残,是后来的小弟弟、***妹们无法比的。这在律师的那篇《调查报告》中讲得很明白。
730矿在1982年兵团恢复之即,自治区人民政府以新政办(号决定将该矿交给兵团管理。
该730矿在成立的时候,是以(1966)机12字第736号文(宋仁穷签字)、(1966)垦计齐字49号文(王震签字)批复给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归二机部、农垦部双重管辖的军工企业(公章代号02)。后来兵团撤销,交给自治区管理,在兵团恢复之后又交给兵团管理。兵团恢复时去掉新疆军区的“军区”二字,但那时730矿已经关停,《新政办(1990)17号》文件确定了同类行业同等对待。
731……735属自治区企业,按军工对待,对划给兵团的企业却不按军工对待,表现了国家的一个政策两个标准。
不按军工对待这一错误决定的来源是2006年财政部办公厅的“财办农(2006)38号”文,该文说“如果对现已不是军工企业的原730铀矿职工按军工企业异地安置政策给予补助,会引起没有享受异地安置政策的军工企业以及其他非军工企业的攀比。”
财政部的这个意见,一是没有充分调查而产生的误判,这个误判来源于有关方面在向才政部报告的时候没有报告在199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新政办(1990)17号》文件,该文是对兵团一个报告的批示,其基本内容是对730矿问题的处理,比照自治区的同类企业同等对待。二是没有注意到在新疆的特定条件下形成的同一政策两个标准。
有了17号文件,就不存在财办农(2006)38号顾虑的攀比问题,因为“17”文件是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行为,谁有条件“攀比”!
这是原730矿1066名职工及相关人员基本利益可否实现的重要一项,每个人可以得到5----10万元不等的补偿,这点钱是他们的救命钱。
新疆原730矿的问题,扯32年了,被人认为是新疆的不稳定因素之一,曾经被列入新疆的重中之重事件,产生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没有同等行业同等对待。而且,就同等行业来讲,原730矿是老大,为两弹一星用铀的贡献最大,他们的基本要求,党和国家最高领导认为是合理、合情、合法,由于具体操作中发生的问题离开基础,这个问题不合理解决,被认为新疆不稳定之源之一的原730矿职工仍然不能平稳下来,不解决只有等到他们那一代的人死完了,就平静了。
请中央领导重视这个问题。
现在的核心就是按照自治区同类行业同等对待,与他们的小弟弟、***妹们同等的给予行龄补贴安置。
当年矿工们争取补偿旷日持久,8023部队的老兵也同样波折漫长。
日,各团场原730 矿代表聚集在农7师司令部大楼前和信访局大门前又走向漫漫上访路。
&这种上访可未马拉松式的长达近30年,真可上世界史了着实罕见,可它却在新疆农7师上演着。730铀矿的工人为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从90年***始至今已有30余载,不间断的上访,从农7师到兵团,在到中央。农7师的领导欢了一茬又一茬,对730铀矿工人所反映的问题,就是不给解决。管信访的要员也是一颗平常心【你是你的,我听我的】到时间下班,什么事也没发生
30多年的上访,说明了什么/?我们不仅要问,是底层的人们出了问题,还是我们中间领导层出了问题,730矿的工人是疯了还是吃饱撑的,这个问题该有人出来问问了,因为他们所受到的伤害,常人很难理解,有多少人英年早逝,有多少人受核辐射的伤害年轻青的就被剥夺了【性福】,又有多少人饱受疾病缠身的折磨,,,,,,这是激起730矿工人掘犟的力量的根源,一定要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
***主席说【我们的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的党是一个伟大的党,我们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现在农7师的领导是否忘记了这一点,把730铀矿工人所反映的问题,要吗不当回事,要么就是压,【如果再上访,就拿你们的子女开刀】这是各团领导对730矿工人说的话,这些话听起来不知变成了什吗味道。我们党和政府该给他们上上课了,我们党的宗旨是什么,【人民群众无小事】离开这些就不能称其伟大的党。
真不知730铀矿工人上访路还有多远,何日是个头
还有人在这里住吗
奎屯东站的门牌
垃圾坑& 青年和& 狗
原来的 医院
几公里外的一二五团砖厂旧址
砖厂大门,现在倒闭了
原来的G312线,现在的 S115线
沙湾县的博尔通古牧场
建设初期的地窝子住宅
&&建设初期,位于伊犁天山深处的731矿,职工们都住在干打垒、地窝子中。
&&铀矿挖掘开采初期,工人在土法炼铀。
&&我1950年毕业于新疆大学,随后在新疆军区军干校学习了9个月的俄语后,被分配到中苏金属公司工作,后来调到新疆有色局阿勒泰矿。1964年,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即以后的核工业部)成立新疆矿务局,那年,我35岁,被派至下属的731矿任职。
&&731矿是一座铀矿,位于伊犁的天山深处,离伊宁市约90公里。这座铀矿是1956年被新疆519队找到的。新疆519队是1955年我国悄然组建的两支铀矿专业地质勘探队伍中的一支,还有一支是中南309队。731矿附近还有一座铀矿,代号735。1958年,中国的核工业全面上马,原子弹正式开始研制。当年,从内地抽调了一千多人来到这里生产。1959年,国家决定缩短战线,由于新疆交通不便暂停开采,大部分人又都返回内地,只剩三百人留守。一直到1964年,国家再次派人进驻开采铀矿。
&&我们去时,之前留守的三百人为了生活一边自己种菜种粮食、一边不忘工作,进行土法冶炼。这种最原始的方式就是,将矿石砸碎,放进桶中,用硫酸反复浸泡沉淀,最后将溶液慢慢烤干,提炼出铀。在这过程中,工人要用纱布进行过滤,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对身体的危害很大。
&&1964年,光是从我所在的新疆有色局就调进1400多人,同时还有二机部内地厂矿职工、转业军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等。这些人进驻矿区后,把地窝子、干打垒修补修补住进去。
&&后来731矿和735矿之间要建一个冶炼厂,代号734。职工们早起晚归,凭着大锤、钢钎、十字镐和抬把子等工具,硬是修通了连接两矿一厂和衔接省道的公路,总长76公里。
&&住的问题和交通问题基本解决后,所有人员开始打井为开采铀矿做准备。当时有几十部黄河汽车往矿区送生产资料,包括打井需要的钢材、水泥、木材等。光731矿打井一年需要的木材就是3000多立方米。
&&铀矿的建井和一般的煤矿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但铀矿具有放射性,按照规定,在具有放射性危害岗位工作的人,是六小时工作制,24小时四班倒,两个星期休息一次。工人上岗之前先换工作服,工作服就是普通的工作服,里面一件衬衣、外面一件外套,质地和现在的牛仔布相似。连续在井下工作六小时后,上到地面要先洗澡,换衣服,防止放射性物质持续对身体造成伤害。那个时候,我们的工业区和生活区相距两公里。工人每天都是步行上下班,再加上当时处于特殊的年代,每天早请示、晚汇报,批斗会都不能免,工人劳动强度非常大。
&&通过铁路专线运产品
&&经历了几年建设时期,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开始开采矿山。当时,工程技术人员有一种仪器,这种仪器在接近具有放射性物质时,会嘀嘀嘀地叫,说明此处有铀矿。731和735两个矿的工人下到井里开挖,挖出来的含有铀金属的矿石当时代号为101。101产品运到734冶炼。734当时有4个主要车间,焙烧车间、萃取车间、化验车间、机修车间。101产品先是焙烧,就是把煤烧成灰,之后用化学原料浸泡,再萃取提炼出来的物质就是铀初级产品,代号111。111产品经过化验合格后,就会装进500公斤装的铅罐,通过汽车运送到乌鲁木齐,再通过铁路运送到内地。
&&因为铀是放射性物质,必须有单独的车站,铁路局当时为矿务局铺设了专线,位于如今的乌鲁木齐新客站附近。目前,这条专用线早已拆除。铅罐送到专用线后,装到专用的火车上,到几个省转一大圈,浓缩再浓缩,就会变成121、131……最后成为了铀235。当时,新疆矿务局乌鲁木齐车队有数十辆车,负责从外地拉远化学原料,将生产出的111产品运到专用线。
&&那个年代,国家处于经济甚为困难时期,科学技术水平也相对落后,对接触放射性污染的人群没有特殊的防护措施。但就是这样,职工们干得热火朝天,没有别的私心杂念,一心一意搞生产,年年都能完成任务,有时还超额完成任务。
&&保密规定严格
&&铀矿开采属于国防工业,保密规定比较严格,我们各级职工都不能暴露自己单位的性质,不能对外说自己在什么地方从事什么工作。
&&随迁的家属在矿区的行动不受限制,但要遵守保密规定。但在外地的职工亲属,如要来探亲,是不允许进入厂矿区域的,只能在两矿一厂各自位于伊宁市的招待站见面。单位对外有信箱代号,731是1号信箱,职工在外面的亲属来信只能写新疆伊宁市第1号信箱某某收,而职工给家人写信落款也只能是这个地址。
&&两矿的资源随着开采接近枯竭,再加上老旧的开采成本过高,1985年,矿区停产,矿务局开始为矿区职工找出路。为了安置职工,投资建设了奎屯棉纺厂、伊宁亚麻纺织厂、新宁糖厂。两矿一厂约70%的人转到了这三个单位。另外,单位还在河北省离北京市区最近的燕郊镇买了300亩地,建设了服装厂、印刷厂安置职工。
&&日,我国政府发表声明从日起暂停核试验,因为从日第一次核试验起,经过30多年的努力,已经建立起精干、有效的核自卫力量。中国发展核武器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决定,而暂停核试验也是顺应时代要求。这些年我看着中国一步步实现着和平与发展的目标,完成着捍卫世界和平的使命,心里特别安慰,当年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人甘愿隐姓埋名在深山苦干,为的也是两个字----和平。
&&(文/晨报记者 侯惠燕 图/采访对象提供)
&&(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本文应老人要求,使用了化名)
&&几千人开发铀矿
&&今年10月16日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50周年,50年前的这一天,中国震撼了全世界,位于巴州境内的马兰基地,作为中国核武器研发的“摇篮”,也渐渐为世人所知。制造原子弹,主要材料之一是铀235,存在于天然矿石中。很多人知道原子弹在新疆试验,却不知道在与马兰基地相隔约600公里左右的新疆伊犁天山深处还有一片铀矿,从上世纪五六十年***始有一大批人员聚集于此,开采矿石,提取出铀矿初级产品。值我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0周年纪念,一位在矿区工作了20年的老干部王安,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这个矿厂的经历。
&&王安今年85岁,退休前是新疆矿冶局乌鲁木齐办事处主任,住在北京南路中核发展大厦背后一个小区内。虽然已经离开岗位20多年,王安依然保持着当年“绝对保密”的工作态度,在采访中,对记者的一些问题,有的他坚决回绝:“这个是秘密,我不能告诉你。”有的他会斟酌一下,然后说:“我离开岗位时间长了,这个现在能不能公开,我不太了解。还是不说为好。”
&&《金色年华》周刊推出《口述史》版,由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口头讲述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或人生经历,还原一段历史。
&中国第一代原子铀军工的自叙
我叫田世群,今年67岁,1966年3月我19岁,随夫从沈阳军区集体调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当时男同志调到边疆修建筑入侵工程妇女搞房,工程结速后奉命调入730矿。
&730矿地处边境深山,气候寒冷,生存环境恶劣,。可我们是***的尖子部队最听党的话,【那里艰苦那安家】,我们去730铀矿工作,当时困难重重,男同志进洞采矿,妇女选矿石,拉运铀矿用的是人力车,身上穿的是一套粗布工作服,无任何防护设备,。因为没电,进矿井点的是石油灯,也无任何防护设备。矿井内滴水不断,只能穿雨衣,短胶筒,采出一车一车铀矿石。提炼出的铀为原子弹爆炸做出贡献。当时国务院总理还给我们发来贺电,还说【祖国人民不会忘记你们】
因为有国家领导人的鼓励,那怕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能克服。我们当时睡在矿石堆旁,只能吃咸菜,腌菜是519队测铀看的池子里腌出来的。妇女有了小孩也没地放,在矿上乱跑。住的是简易的木板房,因为有【祖国人民不会忘记你们】这句话。
可是现在、、、、、、1972年整体调125团连队种地,因为受核辐射影响,经常住院治疗,完不成连队生产任务,曾返老家,因老家农村早没了户口,只的又返回,现每月1020元,还不够吃药费,还得打工度日.....
(这是范钦贤,现已痴呆,生活不能自理,是1964年进730矿的,身边没有自己亲生的孩子,独自一人生活。)
以下转载40与40的功与过
铀,是一种核燃料、放射性物质,有毒、有害。国家为了能让铀这种污染的毒害达到最低点,经过多年研究,现已达到40次回收利用,使该有毒物质的污染达到了最低污染值。&&&&&&&&&&&&&&&&
&&&&原730矿的矿工们是直接和铀这种东西接触的,40年前挖矿,每天6个小时井下挖矿,矿石含量千分之六,防护设施几乎是零。40年过去了,国家为了不让核病毒害人民,使铀40次利用,减少毒害,但40年前干这种活的人,却没有人过问,近20年的上访,被视为扰乱社会秩序,成了兵团最不稳定因素之首。可悲!可叹!
&&&&40年前的这批人,为了保家卫国,准备打仗,为国献身的热血男儿,后来不打仗了,被拉到当时国家保密单位的730矿,从事着艰辛的劳动,为哦了国家的核武器,拼命不要命。同时数字40,难道原730矿活着的人,还要把自身受到的的污染和精神上的折磨继续带下去吗?
&&&&希望对处理原730矿不负责任的决策者们,你们有空查查资料,看看铀是一种什么物质,日本广岛,长崎的历史悲剧&,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的生存者&,还有一块几十年什么东西都不长的新疆奎屯市化工厂的一块让人心寒的一块白地!&&&&&&
为两弹一星做出巨大贡献第一代原子铀工人
刘友翠:66年调入730矿装卸工,1990年自治区放射学会卫生防护监督所对730矿检查,其夫朱元红730矿装卸工患职业病,时隔三月去世,未享受任何待遇。现高龄生活不能自理,月养老金1200余元供养&四口人三代同堂,以布隔墙居住。
ALT="寻访奎东农场&兵团九建基地&730矿工生活区&现状&日"
TITLE="寻访奎东农场&兵团九建基地&730矿工生活区&现状&日" />
赵宗虎:根据{1967}总政联保第一号征兵标准15-17岁学生调入730矿,担任各种工种。从730矿分流后,人年轻。修铁路。公路、水利设施等等&。由于岁月年增至身体多病,居住在70年代土木苇把子房顶小窗小门、的危房中。回忆着艰苦一生、为国争光、晚年的凄凉。
ALT="寻访奎东农场&兵团九建基地&730矿工生活区&现状&日"
TITLE="寻访奎东农场&兵团九建基地&730矿工生活区&现状&日" />
宋新荣:{730矿采矿工张志建之妻}2010年8月丈夫去世,留下妻。子、二人。妻多种病缠一身,子、智力差、体弱生活不能自理。生活无来源,生存处境相当悲惨。&
ALT="寻访奎东农场&兵团九建基地&730矿工生活区&现状&日"
TITLE="寻访奎东农场&兵团九建基地&730矿工生活区&现状&日" />
周永贤:70年调入730矿,当采矿工。居住在危房中,身体致残行走不便,一月养老金1250元供养全家四口人。家属曹开容因病缠身衣、食、住、行十分困难。&
ALT="寻访奎东农场&兵团九建基地&730矿工生活区&现状&日"
TITLE="寻访奎东农场&兵团九建基地&730矿工生活区&现状&日" />
张国运:730矿采矿工,身患肺矽病。其妻双目失明,生活过的十分凄凉。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程度为四级。&
ALT="寻访奎东农场&兵团九建基地&730矿工生活区&现状&日"
TITLE="寻访奎东农场&兵团九建基地&730矿工生活区&现状&日" />
赵付合:70年代独一团三营&炮连,调入730矿采矿工,以军劳结合固守边境,72年井下工伤未享受任何待遇。79年分流至131团砖厂由于核辐射伤害和工伤,致使无力承受重体力劳动,生活一直在疾病中生存。家中有一子智呆、未婚。居住在70年代土木结构用木头顶着的危房中度日。
ALT="寻访奎东农场&兵团九建基地&730矿工生活区&现状&日"
TITLE="寻访奎东农场&兵团九建基地&730矿工生活区&现状&日" />
郝国友夫妇现居住的环境!&
ALT="寻访奎东农场&兵团九建基地&730矿工生活区&现状&日"
TITLE="寻访奎东农场&兵团九建基地&730矿工生活区&现状&日" />
郝国友:独立团警卫连70年调入730矿,分配到冶炼车间穿背心赤足操作,产品送湖南,可现在病魔缠身,居住在70年代简陋土木结构危房中和老板靠微薄养老金度日。&
ALT="寻访奎东农场&兵团九建基地&730矿工生活区&现状&日"
TITLE="寻访奎东农场&兵团九建基地&730矿工生活区&现状&日" />
魏庆生:70岁、69年由战备独立团奉命调入730矿采矿工。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日夜奋战。后停产分流至团场承包土地,由于身体原因,衣食住都在70年代50余平方危房中度日。一月养老金1200余元维持家境,并有一名智力低下的子女
原730矿采矿工马强居住的房屋这是原730矿采矿工,现已60多岁的马强居住的房屋
蒋昌友,今年75岁。这是一个在沈阳军区入伍的老军人老党员。上个世纪60年代,中苏、中印关系紧张时,来到新疆修筑国防工事,后和250名军人集体转业到730矿成为采矿工。
冯爱芝是原730矿的碎石工人,今年73岁。她丈夫是原730矿的采矿工,患肺癌已去世多年,她女儿从小体弱多病,无法正常就业,现只能从事街道清洁一类的简单工作。
樊化卿:78岁65年由边境农场调入白杨河工矿队{730矿小厂}519队测绘白杨河原子铀矿,撤离矿上后第一批看矿人员,靠一月低薄的养老金供养三代人。任碧芝:72岁系樊化卿之妻,采矿工。
徐兰英:71岁,丈夫采矿工,癌症已故。其子王顺41岁,在730矿失去求学的机会,孕期受到辐射影响智力差腿有残疾未婚。母子二人吃住在三十平方房子内,已布隔墙,维持年老终身
朱玉书58岁70年去730矿系采矿工,84年分流至奎屯市运输公司,由于身体和智力关系该公司后在市场经济中无法生存和爱人华美兰养几头猪维生,居住在危房中度日。
唐永钊:59年入伍沈阳军区工程兵,是一名优秀***员多次获得荣誉***。集体护送来农七师参加阻击边境入侵工程,后调入730矿采矿先驱。因生活贫困病魔缠身,06年新华社记者采访,其妻刘兴辉靠每月微薄养老金
伍班太:***员,59年入伍沈阳军区工程兵,其妻刘道秀集体转业农七师,参加阻击边境入侵工程后投入730矿第一批采矿工。多年以来以拐杖维持生存,其妻同样在病魔中挣扎。
邓国珍:随夫舒远见从沈阳军区工程兵转业至农七师第一批原子铀采矿工人。常年多病去年去世。其女舒巧红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靠母微薄养老金生活,
邓国珍和她的痴呆症女儿 母女靠邓国珍微薄养老金度日。
伍班太居住的家!
据说像一个包袱一样被推多次的730职工们在奎屯得到了安置住房,经过艰苦卓绝的无数次争取得到的权益,十年前我在马兰部队工作的时候,那里的士兵是有核辐射的补贴的,虽然原离试验场。但是在那个讲究一不怕死二不怕苦,奉献光荣的年代他们的后半生会得到应有的回报吗?
&&& 祝他们健康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