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玄之间美学是如何影响贞子形象塑造的

  内容摘要:川端康成深受日本传统美学影响,在《古都》的创作中对幽玄美学有着独特的诠释。本文主要从《古都》中的天人合一观、"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幽玄美学在《古都》中的体现
  内容摘要:川端康成深受日本传统美学影响,在《古都》的创作中对幽玄美学有着独特的诠释。本文主要从《古都》中的天人合一观、老庄、禅宗思想的影响与空寂哀艳的审美风格这三个方面,分析幽玄美学在《古都》中多维度的体现。 中国论文网 /9/view-5886797.htm  关键词:幽玄 《古都》 川端康成   1968年,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雪国》、《千只鹤》和《古都》“以其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日本人的精神实质”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给川端康成带来这一殊荣的作品之一《古都》,以其缓和的情节、含蓄的语言和优柔幽深的气氛等幽玄美感,在他的著作中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幽玄”是日本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文学概念和审美范畴,是日本文人阶层所崇尚的优美、含蓄、幽深、空灵、余情等审美情趣的高度概括。它追求朦胧深远的意境,具有神秘性和超自然性,和禅宗精神有着深刻的联系。川端康成在《古都》的创作中继承了日本传统文学的审美艺术,充分展示了幽玄美学的理念。   《古都》以日本京都为背景,描写了千重子和苗子这双孪生姊妹悲欢离合的故事,描绘了传统京都的自然景物和风土人情。在小说中贯穿了幽深的悲情的委婉的柔美色彩。   一.天人合一的超自然性   幽玄是从“崇高”中派生出来的一个审美范畴,它追求自然美的幽深,在景物的描写中常常突出了冷艳和风雅的色彩,并带有人与自然融合升华的超自然色彩。   叶渭渠在《川端康成评传》中指出:川端康成“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寓情于景或触景生情,而是含有更高层次的意味。即将他人的思想事情、人的精神注入自然风物之中,达到变我为物、变物为我、物我一体的境界。”川端康成在《古都》中,不但从意象、意境中对自然景物有独特的把握,而且从境界上创造了物我相融、寓故事情节、人物情感于物象之中,自然巧妙地升华小说的审美内涵。   在《古都》之中,常常表现了人物对自然环境融合与眷恋,传递出优美的抒情性,而人物的感情与自然景致也是息息相通的。川端康成曾在他著名的散文《美的存在与发现》中写到:“风雅,就是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已经发现的美,创造有所感受的美。诚然,至关重要的是‘存在于自然环境当中’的‘环境’,自然环境的真实面貌,也许就是美神的赏赐吧。”可见,川端康成特别热衷于这种带有浓厚的日本传统气息的风雅之美,作品中透着浓郁的幽静奥妙之感。   在小说的开头第一句便是“千重子发现老枫树干上的紫花地丁开了花”,妙龄的千重子“不时被树上那株紫花地丁的‘生命’所打动,或者勾起‘孤单’的伤感情绪”。在小说当中,一共出现了四次紫花地丁的描写,这都是故事情节与人物情感的物化,显出了自然的灵性,延伸了情感的表现空间。紫花地丁勾起了千重子的惆怅,为小说定下了幽美伤感的情感基调,也暗示着千重子厌世的心理和是一个弃儿的身世。在川端笔下,凋零的花瓣不只有伤颓,反而另有一番风味,表现了川端对宁静冷寂的审美倾向。   幽玄追求超自然性的“万物有灵观”和“天人合一观”,表现的是与自然感情融合在一起的、深深的宇宙感情。在《古都》中,季节的更换,自然环境的变换贯穿了整篇小说,自然景物外化了人物的精神世界。小说的第一章为“春花”,反映了千重子年轻美丽的生命在寂静地开放。第六章为“秋色”,花的殒落、冷清的气氛暗示了千重子与苗子的阻隔,故事发展到姐妹两人的相遇,却因为身份的差异使二人有着无法跨越的鸿沟。最后一章题为“冬天的花”,千重子把芒草色的杉叶想作了“冬天的花”,“花”成了千重子诗化了的化身。冬天雨雪交加的时节透示了姊妹分离的命运,但千重子在冬天中想象的花,却寄托了一种美好而纯洁的愿景,这种愿景却又是虚无的、徒劳的,透出了一种让人悲叹的幽情。   二.老庄、禅宗思想的影响   佛典中的“幽玄”,意指佛法深奥、难以穷测,以及微妙、不可言喻、心行所灭等境地。佛法以外文献的“幽玄”大体都是老庄的玄虚的意味。川端康成深受佛学思想的影响,其作品常常渗透着佛家“无常”和“万物如一”的观念,带有含蕴深妙之感。   禅宗“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的主张与讲求余韵、闲寂的日本幽玄美学息息相通,因此日本幽玄用含蓄的方式追求余情之美,《古都》中千重子和苗子的命运以姊妹二人的别离而告终,姊妹二人还会否再相见,她们的人生还会有哪些际遇?故事戛然而止,留下了幽深的余情之美。在《古都》之中,作者淡化了情节,而着重表现了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人物之间含蓄的情境交流,余韵无穷。   《古都》中对紫花地丁开与落的描写也体现了空灵的幽玄之美。无常的东西中也有真正的美,因为无常,所以要更加珍爱美的光辉,这就要求人们凝视自己的内心,激发心中的灵性。正因花的凋败,才能让它在开放之时让人感到新鲜和雅致。当千重子为紫花地丁的凋零伤感时,母亲阿繁则安慰她“明春一定还会重新开花的”,而秀男也曾坚定地说过:“花是活的。它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活得绚丽夺目。来年再含苞、开花——就像大自然一样充满生机……”。尽管花开花落,命运无常,但人却因此更要珍惜和把握。幽玄美学受宗教的影响,因此也带有神圣化的特点,要求去除俗气,追求典雅。在《古都》中“花”这一意象贯穿了全篇,几乎每个人物都提到了花,千重子为花伤感传递出她的悲观,苗子并不关注花,与她素净的人生相应,秀男赞美花的生生不息正因他对人生、对爱情有所追求,太吉?不爱花也反映着他人生的苍老与失意。可以说,对花的认识、对自然的感悟,同时也是他们对自身生命的观照,体现了“万物如一”的哲学思想。   三.深寂哀艳的审美风格   幽玄作为表示艺术的标尺,“虚”成为它的特征,而“寂”还表达以悲哀和静寂为底流的枯淡和朴素的美,一种寂廖和孤绝的美,因此,幽玄美学也带深寂空幻的风格特点。   这种空寂感首先表示在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古都》千重子对宁静的自然有着冥冥中的向往。她常常从惜花中顾影自怜,感怀自身。当她身处祗园节热闹的鼓乐声中,却更向往北山的杉林。“比起典礼的伴奏和节日的喧闹来,还是重山叠峦那悠扬的音乐和森林的歌声更能渗进千重子的心坎”借此,千重子那种柔静孤寂、多愁善感的内在性格显露无遗。而苗子从小就是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儿,住在荒凉的杉村,冷清的杉林与苗子化为了一体。   苗子与千重子作为孪生姊妹,因为生活环境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生命质地。秀男原先喜欢千重子,但后来却把两人合为一体,转而向苗子求婚,而苗子则坚持秀男只把自己当作千重子的幻影。这带有象征意味的情感似虚似实,给人空幻之感。《古都》中苗子极力地表示了她的“虚幻论”。“千重子已经听苗子说过三启遍:与其说秀男是把苗子当作千重子的化身,不如说是当作千重子的幻影,才要同苗子结合的”。与化身相比,“幻影”更像是心里的意念想象成的,带有“一切如梦幻泡影”的虚无感。二人虽然孪生姊妹却因成长的分离和生活环境的隔膜而分开,作者强调了一种空寂的生命体验。在别人眼中,千重子似乎很幸福,但她本人觉从未发觉。甚至说:“也许幸运是短暂的,而孤单却是长久的”,体现出一种虚无缥缈的厌世情绪。   这种虚无悲观的审美态度同样表现在千重子的父亲太吉郎身上。他一生都在追求古典的美,但从未成功。太吉?为女儿设计出体现自己父爱的腰带图案画稿,但面对娇艳的郁金香,他一再强调,“花太多了,我有点厌烦”,并得出“色彩过分鲜艳,反而令人感到索然无味”的结论,反映出他颓废的审美倾向和悲观失望的人生态度。实际上,太吉?的形象在作者笔下有典型的意义,小说以《古都》为题,京都也是日本传统文化之都,作者一方面用大量描绘了京都的风俗文化,体现了他对古典美深深的眷恋,另一方面,流露着作者对现代文明给这座城市的古色古香的传统美带来的侵蚀的痛惜之情。太吉?追求古典艺术的失败,也寄托了川端康成对传统美流失的叹惜。   总之,在川端康成的《古都》里,充满了空灵美、朦胧美、虚幻美和深远的余情,表示出幽深空寂的生命体验,体现出作者的虚无思想和颓废情感。在“幽玄”的映照之下,他的作品呈现出一派独特的美学风貌。   庄茵茜,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试验班学生。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论普契尼三部歌剧中的男主人公角色塑造.pdf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论普契尼三部歌剧中的男主人公角色塑造.pdf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6:12:11|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8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论普契尼三部歌剧中的男主人公角色塑造.pdf
官方公共微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