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游戏机里玩,控制三国志刘备传刘备一帮人,...

以前插卡游戏机上面玩的一个游戏关于三国的 懂的就进来看看 我记得是一个角色回合制的三国游戏 刘备_百度知道麻烦各位三国迷了 突然想玩几年前的一款三国游戏应该是7.8年前了。好像只能选刘备当背景的。_百度知道小时候玩的一个插卡三国游戏,刘备,曹操,孙权,在地图上掷骰子走,一开始要占领城池,打仗可以野战,付_百度知道帖子主题:走进三国,刘备教您一眼看穿一个人!
共&6&个阅读者&
军号:6986224 工分:5784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走进三国,刘备教您一眼看穿一个人!
并不认识(备与亮非旧),没把这个年轻人放在眼里,只当作一般士人接待(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座谈完了,众人散去,只有诸葛亮留了下来。刘备也不问他想说什么,顺手拿起一根牦牛尾巴编起工艺品来。诸葛亮便说,的难道就是编牦牛尾巴吗?刘备知道诸葛亮不是寻常人等了,就说这是什么话!我不过是“聊以忘忧”罢了。——《品(上)》第一百四十九页在上面这段话之中,有一句话(刘备知道诸葛亮不是寻常人等了)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要问一句:那时,刘备知道诸葛亮不寻常吗?(图)《三国》中的诸葛亮,剧照,陆毅(饰)我们先来看一看史书记载。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注引《魏略》记载,刘备在樊城屯驻。这时候,刚刚平定河北,诸葛亮知道荆州将是曹操下一个进攻的目标,而刘表性格“缓和”,不懂军事。诸葛亮于是向北拜见刘备。刘备与诸葛亮不是旧交。刘备因为诸葛亮年轻,便把他当作一般士人来对待。宴会结束后,众位宾客都离开了,只有诸葛亮留了下来。刘备也不问诸葛亮想说什么。刘备喜欢用牦牛尾巴编工艺品,便顺手编起来。诸葛亮于是对刘备说:“将军应该有远大的志向,难道只是喜欢用牦牛尾巴编工艺品吗?”刘备知道诸葛亮不是一般人(备知亮非常人也),于是放下牦牛尾巴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只不过是用它来忘记忧愁罢了。”诸葛亮问道:“以将军看来,刘表与曹操相比,那一个更厉害呢?”刘备说:“刘表赶不上曹操。”诸葛亮又问:“将军您自己与曹操相比,又怎么样呢?”刘备又说道:“我不如曹操。”诸葛亮说:“现在两人(指刘备、刘表)都赶不上曹操,将军手中只有几千人。用这些人来抵挡强大的曹操,是一个好办法吗?现在荆州的人很多,但是拥有本地户籍的人很少。因为如此,政府征调,他们内心非常怨恨。将军您可以告诉刘表,去做一件事:给那些流民都上本地户籍。这样,荆州才可以富强起来。通过这件事,刘备知道诸葛亮是一个人才,便用上客的礼节来对待他。上面的译文只是让大家了解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为了不影响大家对这件事的看法,我将原文摘在下面。原文如下:刘备屯於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適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对于上面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称之为“登门自荐”。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在本节开始所提出的问题(那时,刘备知道诸葛亮不寻常吗?)。在一般人看来,我此举是无事找事。不论是《魏略》,还是《九州春秋》,这两本史书之中都有明确记载。其中,我一度怀疑的部分(“备知亮非常人也”)也写得明明白白。我想问一问自己:难道我的看法真的错了吗?我现在仍然是半信半疑。我怀疑这句话是假,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有较为充分的理由。下面,我就详细的来说一说我的个人看法。我们来看一看我究竟是不是为了满足人的好奇心。(图)《三国》剧照第一点,尽信书不如无书。书是由人来写的。犯错误是人人所不能避免的。既然这样,那么人在写书过程之中就不可避免的犯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下面,我们就来举一个例子论证一下。我们现在是在探讨三国,就来说一说与其密切相关的史书《三国志》。《三国志》是晋代人陈寿所著。陈寿出生于蜀汉的巴西安汉。他年少之时,曾经拜谯周(“谯周误国”说的就是他)为老师。公元280年,晋朝灭掉东吴,全国实现统一。陈寿参考相关史书记载,精心整理,用十年的时间写成《三国志》。陈寿是一位良士。他治学严谨、秉笔直书。虽然是这样,但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史书《三国志》之中出现错误也在所难免。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问题。据《三国志·武帝纪传》记载,曹操是“汉相国参之后(汉代初期相国曹参的后代)。查阅相关史书,我们知道曹操的“祖父”曹腾是西汉初年曹参的后代。这与曹操何干呢?曹操的父亲曹嵩只是曹腾的养子,不是其的亲儿子。两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由此看来,曹操不是“汉相国参之后”。“汉相国参之后”一处记载应为诈语。这是《三国志》中的硬伤!对于读书,我们并不要“随波逐流”、“听之信之”,而是要具有大胆的怀疑精神。我们在读书时,应该多问一个为什么。第二点,记载未出正史。关于诸葛亮“登门自荐”一说并不是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的正文,而是裴注所引的《魏略》。这一段记载在《魏略》、《九州春秋》之中都有记载。对于史书,我们有相关分类。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属于正史,而《魏略》、《九州春秋》这两本书属于野史。正史与野史是有很大区别的。说白了就是一点:正史所记载的史实可信度较高,而野史的可信度较低。正史好比是市场上的正宗品牌,而野史就是那些“山寨货”。我们知道陈寿治学是十分严谨的。他在整理史书材料,只选用可信度较高的,对于那些“水货”直接淘汰。在这其中,诸葛亮的“空城计”被淘汰就是一个有力的代表。陈寿喜欢与看好诸葛亮,但不并等于什么乱七八糟的材料都要用上。在选取时,陈寿是十分谨慎小心的。正因为如此,其所著的《三国志》才会如此精短。第三点,一句话不能代表什么。在诸葛亮“登门自荐”一说之中,记载可谓清清楚楚。在诸葛亮登门自荐以前,其与刘备是互不相知的(即“备与亮非旧”)。此时,刘备并不知道诸葛亮的个人才能。在宴会之后,诸葛亮主动留了下来。刘备不问诸葛亮为什么要留下,便开始编起工艺品。这时,诸葛亮说:“将军应该有远大的志向,难道只是喜欢用牦牛尾巴编工艺品吗?(即‘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在这以后,史书上的记载就是“刘备知道诸葛亮不是一般人(即‘备知亮非常人也’)”。事情真的是这样吗?不可能。大家现在就把自己当作那时的刘备。大家自己想一下,刘备在诸葛亮说完那句话后就知道其不是平凡人吗?这是不可能的。从这里看来,这段史书记载之中作者硬生生的将自己的个人理解加入其中了。理解可以加入,但也要符合逻辑。这样以来,就引出了我的第四个理由。第四点,史书有文学。首开史书之中有文学的人是大家所熟知的司马迁。在其所著的《史记》之中,司马迁用文学笔法写历史。正因为如此,史记之中的很多文章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之中。司马迁开创了用文学写历史的时代。后代许多人纷纷效仿。记载诸葛亮“登门自荐”的《魏略》(或者说《九州春秋》)都多多少少受到《史记》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备知亮非常人也”这句话就被记载在了史书之中。刘备在那时不可能知道诸葛亮“非常人”。再说,刘备也不是神,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陈寿说曹操“汉相国参之后”是《三国志》中的硬伤。你只要细读与揣摩《三国志》,就会发现许多硬伤。这次我就不在这里提了,以后有时间定会细说。原标题:《三国志》硬伤和刘备不是神!*作者:李玉广,90后历史作家,已出版图书《皇帝的微博》、《微信民国》。鱼羊秘史原创专栏作家。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走进三国,刘备教您一眼看穿一个人!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斯大林的 禽兽也想不出的办法(转)
总页数1第1页&[共有1条记录]&分页:
&对走进三国,刘备教您一眼看穿一个人!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您当前的位置: &
从战争、皇权和人物控制看三国游戏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时间: 18:20:40 
理想中的--战争篇本文虽名为&理想中的&,但实质还是试图探讨一下真正的古代战争,时代只不过是一个具体背景罢了。  几乎在所有的古代战争的中,战争被描绘成遥远的事物,玩家以第三人称视角来看待战场上发生的一切,似乎生死离你我很远很远。你操纵的人物不是你,哪怕他周围全是飞溅出来的鲜血与你也毫不相干,因为你关心的只是他身上的一些数字。在这里,他的思想,他的情感你丝毫没有玩味到,你控制的不过是一具充满了数据的容器,武力、智力、统御、政治。(扯远了,抱歉)真正的人物是要融入到人群当中,通过眼睛、耳朵去和别人交流。所有的信息是要由别人告知你,你才获得的,其中有真有假,有虚有实,而不是隨时隨地都能掌控第一手资讯。(反例则同在中的战争画面上,你可以看到别人的一举一动,当对方做了动作后,你才对人的部队发出命令。)  伟大的孙子说得好:&知己知彼。&当进入战地后,情报成为最重要的东西。你要派无数的细作出去侦查敌情。一段时间后,细作回来了,告知你在何处发现了敌军,至于敌军的具体状况,则看细作的能力如何,而细作的能力又是与你直接相关。平时你是否注意训练他们侦查情报的能力(忍术?),你给他们的行动经费是否充足(用这笔钱去贿赂对方内部人员),在提供了重要情报后你是否给与了他们应有的奖励以保持积极性(不赏钱给老子?),你是否有足够的人格魅力或拉拢手腕来保持住他们的忠心(别在自己内部出了个双重间谍),等等。(当然还有自然因素在其中,风霜雨雪、高山大泽)  探子回报的情报是极其重要的,但从传到你手中的那一刻起,它便开始贬值,隨着时间的流逝,它的准确性越来越低。也许前一刻的情报还显示某敌军在甲地,而此时对方已在乙地与你的分部队作战了。你所做的不是去相信或怀疑某一份情报,应该把搜集到的信息显示在沙盘上,从纷杂的信息里,找到对方的行动意图,进而作出大胆的预测,并付诸于行动。当然已方部队侦来的情报是可以供你共享的。  跟据情报所做出的命令出来以后,就得由传令使者传达到直属的分部队,再由分部队根据指令具体操作。分部队在接到你的新命令之前,是会一直按原命令行事,或是在巨大的压力下自行更改行动方针。除此之外,还有敌方对地域的封锁(敌人把你的传令兵抓住了),敌方就此所施的计策(派人假扮你的传令兵传伪令),这些都影响你的命令的传达。  同样,你的部队把他们所搜集到的情报反馈给你也要面临一样的危险。  分部队终于接到你正确的命令了,他们将如何贯彻你的命令?此时,你所要面对的就不再是简单的下令:前进。它就一定会前进的。分部队的统兵将领也有他自己的性格,他鲁莽他就一个劲得向前冲不计后果;他胆小他就尽力避开激烈的地方不参加进去。(光荣9里已有体现)而在你可以控制的范围内,则是战前对战术战法的训练,令你的部下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该用怎样的方式去战斗。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在你亲眼看到一切前,什么都是未知的,哪怕是下属上报的情报也有可能是不完全正确的。  综上所述,名将之所以成为名将,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大条件,即:完善的情报网,通畅的命令传达机制,以及能够确保正确执行命令意图的部下。除此之外,才是战法、勇猛等个人因素。  最后,再补充一点细节。当最终你本人要亲自面对敌兵,亲自上沙场杀敌时,用第一人称视角(CS)或仿第一人称视角(真.无双)进入对阵画面,那届时你关心的就不再是一大堆数据了,而是満眼的矢石交加,隨手可拾的人血肉块以及震愦耳膜的哀号凄惨声......  这些是我对此的一些思考,其中必然有欠妥之处,望广大有相同爱好兴趣的朋友指出,大家一起讨论研究,完善出一套合乎史实的架构来。 理想中的--人物控制篇在讨论这个话题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一个社会是由什么组成的?钱、粮、权力?  我觉得是,人--一个个的人,许多的人。  对于某一个人而言,就是他自己和周围他所接触到的人,所有的关系都建立在这上面。  在现实生活中,你所能控制的只能是你自己,要做什么事得自己去做。如果你想要别人为你做事,这个&别人&得是你的亲人、朋友、同事、下属,反正是相互间有种关系在里面。他们也有自己的思想,会去判断须不须要为你去做,有没有时间去做,有没有能力做好,然后再来答覆你的。这里面相关的因素有同你的关系、利益、他个人的性格、能力、信念。  上述的几点确定了就好发挥想象来设想心中的人生篇。  你,控制的是你自己。在没有任何外人帮助时,你得自己去种田作工养活自己。当你有亲人朋友在身边,假如他愿意,由他来资助你的生活,你可以去忙些别的事,读书习武锻炼自己,然后找个势力出仕。这样,你会被统治者根据才干、忠诚、还有关系(中国最具特色的事物)分配个官职。你就得当什么样的官干什么样的活儿。哪怕你出身将门武艺超群而对农事一窍不通,他却叫你当个屯田校尉,你也得干,除非你下野。(也许他是要你用木棒和鞭子帮他镇压住那批心怀怨恨的佃户呢?!谁也说不上。)  在当官的过程中,除了干份内事儿外,还要与同僚们交往。他们当中也许有的关心你,有的排挤你,有的表面上同你笑呵呵但背地里使刀子,有的你需要他的帮助但他却对你N冷淡,这些都要你从各种蛛丝马迹中辨出善恶以结交。除这些之外,还有朋友、顶头上司因为你手中掌握的便(bian去声)宜的权力来请托帮忙时,你会违反你的为人原则去帮他做损害别人利益的事吗?  当你顶住了别人的排挤,积累了足够的功绩,还有必不可少的上司的提挈,终于升了官后,做的事不再是最底的了,恭喜你!你手下有一伙啰啰兵可供你使唤了。你不必再扎根基层,要做的只是根据他们的才能特点去安排他们不同的事做。而这些啰啰兵有的服你愿意听你的,有的不服偏和你南辕北辙,你怎么办?另外,希望在你手底下别做出那种派不懂农事的人去劝田的荒唐事,不过假如你想报复某人,或黑着良心要压制能力比你高比你强的人的话,那尽可放手去做。  随着时间不断的流逝你的官越来越大,已经到了除非立了旷世奇功,否则很难再升上去的位置。你的选择是什么?埋头苦干还是拼命拉关系,和所有人把关系搞到&敬爱&,特别是主公?  我想你不会去叛乱吧!  哦,你还是个人,不是一具只会向上爬的做事机器,你有你的情你的爱。在亲朋好友遇难或过逝时,你会流下伤心的泪水,哪怕是在心中暗暗的流淌。当离别时,当重逢时,你也会和他在夕阳拂柳长亭下重又奏起那许久没有吹过的长笛。这一幕幕会在你脑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以至于暮年会时时不经意得回想起,引发你的唏嘘叹息......(比如樱花大战里的&蒸汽照相机&功能)  也许有一次你和朋友们在一家酒馆喝酒吹牛,忽然被一股清新的风所击中,是她......尽管她出身平凡甚至低微,为了爱情你义无反顾得和她交往。终于有一天最现实的问题摆在你面前,当你勇敢,做出个性化的选择后,你要为你的行为所导致的后果去承担责任。你的家族会因此蒙羞而驱逐你,你的朋友会不理解并远离你,你的政敌则会抓住机会攻击你......当风雨狂作时,你的上司(更有可能是主公)再也承受不了压力作出革职决定时,面对你的很有可能就是在饥寒交迫中终老一生,昔日治世平乱的远大志向从此将长埋于黄土堆下。当然,也有另一种情况。欣赏你的上司诚邀你去他家吃顿便饭,席间,一位美丽女子为你斟过酒后,上司欣然把其女许配与你,从此又一桩门当户对的好婚事将记入了你们家的家谱,被后辈所传颂。  看着自己心爱的儿子女儿快乐得成长,你要为他(她)选择何种道路?(养成类的从此并入的庞大身躯中)    各势力间的斗争越来越激烈,同邻近势力的磨擦越来越大,战争终于不可避免得爆发了。你,一位已身居高位的大人,自然要率领麾下的精兵勇将上前厮杀。但你在享受了都市的舒适生活后,还能适应战场的恶劣条件吗,不会因此而染病吗?两军交阵,你固然用心指挥着一支支部队前行后退猛攻坚守,但心中实实放得下家里嗷首期盼你完整归来的父母妻儿吗?在死战则得胜,怯战则必亡(作&逃&意)的情况下,你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吗?也许人性的软弱稍稍占点上风,跟随你的数千数万将士将死的死,伤的伤,俘的俘,亡的亡,千万人的痛苦换来的,是你带着満脸的灰土烟尘狼狈逃回家中。  其实,我低估了你,你并不会作出如此重大的失误。也许你还会带着些许遗憾远离尘世,留在身后的是功功过过是是非非,任由后人评说了......   (以主人公的病逝结束。百年后,第一部记述这段历史的断代史作成,你是否在其中居有一席之地,是名传青史还是位列恶传就看你生前的所作所为了......呵呵)  这些是我对此的一些思考,其中必然有欠妥之处,望广大有相同爱好兴趣的朋友指出,大家一起讨论研究,完善出一套合乎史实的架构来。理想中的--皇权篇  从初一开始玩&中原霸主&到现在的&志IX&己八年,其间,玩过的没三十个也有二十个,可我始终觉得没有一款是真正和我心意的。首先要说明的是,我是个史实派(+正统派),对于我追求绝对的附和史实、追求尽可能贴近真实的状况。而纵观目今的,撤出那些特意改写乱编的,其它模拟历史的都或很多或不少(真是废话)与史书有相违背的地方。  举个大头--光荣的系列。3--9(3以前的没玩过),大部分都是经典(除了7这个半成品),在模拟政治、军事、各势力间关系等方面都很不错,看得在努力平衡性与历史性。尽管有细节还是处理得不好,如:九代里的城池路线距离问题;(从汉中出兵安定竟要绕到长安城下走,充其量经过陈仓嘛!)八代里的兵种装备问题;(打完一仗那些马、***全不见了,总不会全耗光了吧!)七代里的战争格子问题;(那一格代表几里?)不多举了......但这些毕竟还属于技术上的事,毕竟是考虑了这方面只是做得较粗糙罢了。真正令我不能接受的是,在中国古代这个历来中央集权的社会,至高无上的皇权竟几乎没有反映,有皇帝在手与没有似乎没什么区别。(只要我地盘大,哪怕从来没有和中央打过交到,皇帝自己就会派人来封官)这是个严重的缺失!  我想,光荣是不是把日本战国给中国化了,把各大名当成汉末的地方割据势力,把中央集权的大汉皇帝当成如同精神领袖般的日本天皇一样,空有名分却没有半点权力。但事实可是,哪怕在汉末最乱的时候,各地的主要官员还都由皇帝任命,如州牧、刺史、太守、相(封国)还有各级将军,这种权力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才会出现汉献迁都许昌后,袁绍上书威胁,抢了曹操的司徒,迫使曹操只能退而求其次当大将军;刘备伐吴,孙权向曹丕求救,曹丕欲封孙权吴王时,刘晔劝道:&孙权乃残汉骠骑将军、南昌侯之职&的话等关于汉朝官爵(也即皇帝任命官员)的情况。这些很明显得说明当时割据军阀除了相互攻伐外,还要向朝廷&要官职&,必须得到朝廷的任命书才是合法的统治者,而得到任命书也是某些人争夺地盘的正当理由。如,刘表是被任命为荆州牧后才去荆州设计除豪强夺权的,朝廷不任命的话,荆州谁理他?!朱皓也是在被东汉朝廷任命为豫章太守后才有资格向刘繇借兵夺回豫章的,而当时的豫章太守诸葛玄是袁术任命的,没朝廷的大!  虽然汉末是军阀割据的时代,但那只是实质,表面上大部分的割据势力头上都顶着大大小小的官爵,只有在合法的官爵下,才能名正言顺地管理地盘。所以皇帝在那个时代(其实是在任何时代)都是不可缺少的,不是空有名分。地方势力也不是只靠军队,地盘就可以目中无人的,至少要向朝廷巴结个官位过来。  除了这朝廷对地方之外,还有地方对朝廷的。比如,向中央进贡,每隔一段时间要向中央上个折子报告情况,或是有重大事件发生时奏个本。另外,两个势力间开战,为赢得政治上的优势,向中央上奏对方的不是,表明自己正当的开战理由,总可以起点效果。  再看看现在的,有几个注意到这些方面。只有光荣6、8代、富甲天下3有少量的涉及,其它的要么只是象征性的没有任何作用,要么就根本没有这方面内容。各位不觉得这活脱脱是中国版日本战国吗?只须把人名地名换一下,要素间的架构关系差不多是雷同的。中丝毫没有体现出中国社会独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特点!  综上所述,我认为应加强朝廷方面的内容。1,地方势力除非能挟持天子而一举换化成代表中央的势力,否则平时就应和朝廷保持联系(像刘表、刘焉父子),不给控制天子的中央势力以借口(不进贡)攻伐自己;要么就干脆煽动民众自立为王(如张角,区星之流);再阴谋一点,诱劝个汉室宗亲为王(如刘虞?被诱劝的)自己掌实权。  2,而各个势力都是在一定的名号下统治管理当地,并根据这个名号再分派给下属相应的官位去做与官位相一致的事,故会积极与朝廷联系以取得更高更多的官爵。  3,发动战争时都要先从政治上列举对方的错误陈述己方的理由,上表朝廷以求得中央支持,提高自己在中央的形象,削弱对方在中央的映象,也许哪天朝廷就会派人责罚对方,降他的官。以此打击对方。为此将衍生出更多的外交争斗。比如设计陷害对方,让自己有理由打他。(陈琳的檄文,妙哉妙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味道也就更浓了。  4,同样,各地方势力也可为了对付挟持天子的中央势力,便在靖难这个名分下合法地集合在一起共同讨伐。(再现反董卓联盟?)或是地方势力接到皇帝的衣带诏,奉诏讨贼。(马腾、刘备、王子服)  5,控制了天子的势力也可有三种选择:(1)废了天子,自立为王,天下从此大乱,或再也没有天子了,或其它的皇室宗亲被别的势力扶持为天子,如西晋亡东晋立;(2)挟持天子或另立新天子,独掌朝政,容易引起地方势力围攻和保皇派的叛乱,面临内外双重压力,成功者如曹操,失败者如董卓;(也许袁绍就因为害怕出现这个情况而没去接汉献);(3)光复汉室,还政于天子,最高统治者变为天子,自己只是获得天子授与的官爵,并根据官爵从事相应的事务,(如果还是汉中王时的刘备打下洛阳,定会选择3)地方势力面临是归顺朝廷还是保持独立的选择。只是(2)、(3)条在地方势力眼里不好区分,天知道你是不是真正还政于皇帝!但这样恰恰是真实的。就像唐后期的藩镇,有的忠于唐皇室,有的不听中央的,自己干自己的。   这些是我对此的一些思考,其中必然有欠妥之处,望广大有相同爱好兴趣的朋友指出,大家一起讨论研究,完善出一套合乎史实的架构来。
点击复制文章地址,推荐给QQ和MSN上的朋友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