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意买传 世无双的强 上古世纪装备强化符号,谁有?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10084|回复: 14
汉字举世无双的特点
本帖最后由 土木乙博 于
21:46 编辑
漢字文化圏.jpg (74.39 KB, 下载次数: 0)
21:45 上传
中国汉字的特点 (一)中国的语言文字不同于世上任何一个国家,甚至比他们的衣着更为奇特。中国没有字母,不要拼字,没有文法,也没有词类;这个世界最古老、最优秀、人口最众多的国家,竟然没有这些困扰西方年轻人学习语文的麻烦东西,这实在令人惊奇。也许在很久很久以前,中国的文字也有语尾变化、动词变化、格、数、时态和语气;但当我们一追溯到它的存在的时候,这些性质已不存在。每一个字可以做名词、动词、形容词或副词,这视它的上下文和语调而定。因为中国的语言只有400到800个单音语,而这些单音语必须要表现4万个字,那么每一个语就有所不同。由于表现的形态和上下文可以增加这些音调,可以使每一个音调有好几种用法;所以,一音可以代表69个字中的任何一个,Shi可以代表59个字,Ku可以代表29个字。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
语言一开始就这样的复杂,这样的精微,这样的简洁。中国的文字甚至比口语更奇特。从河南掘出的商朝古物显示,上面所刻的文字,本质上与今天所用的一样。所以,除了那一部份现在仍说古埃及语的埃及土人(Copt)外,中国人应算是说世界最古老语言的民族,而且中国的语言也是分布最广的一种语言。我们从老子的一段话推知,中国人最早是用结绳来传播音讯。后来,也许因为道士要画符,陶工要在陶器上作记号,而导致成象形文字的发展。这些象形文字即那600个符号的原来形式,这些记号即今日中国书写的基本单字。其中大约有214个部首,它们是构成几乎现在所有单字的元素。现在的单字已变成极端复杂的符号,这是由于原先的象形文字再加上其他的形式进去,以便能特定出意义来,通常是用声音来表示。不仅是每一个单字,有它自己的符号,即每一个概念,也有它自己的符号;有一个符号代表一匹马,另外一个符号则表示“一匹腹部有白色的棕色马”,另外一个则表示“一匹前额有白点的马”。有些单字非常简单,在一条直线上有条曲线,(即太阳在地平线上的意思)表示“早晨”的意思;日和月并起来表示“明”,口和鸟并起来,表示“鸣”;宀下面加女,表示“安”……
从某种观点来说,这实在是一种原始的文字,经过极端的保护,才一直沿用到今天。它的缺点显然多于优点。据说,中国人要花10年到50年才能熟谙这4万个单字。但当我们了解到这些字不是字母,而是意思(ideas),且所指要花这么多时间才能精于运用这4万个意思,或甚至这4万个单字,我们认为我们用时间来与字数相较,实在是不公平、不正确。我们认为要精通这4万个意思是需要花50年的。在实际应用上,一般中国人都能运用个符号,它们可以从这些符号的部首,很快的就可以学会。这种文字——只表现意思,不表现声音——最明显的好处是,韩国人、日本人与中国人一样,很容易了解其意义,而成为远东地区的一种国际文字。中国方言之多,达到了彼此不能互通声息,而其文字则全国上下统一,每一个的念法各地不一。
中国这种一统文字的好处,不但可以从空间看出,亦可从时间获得明证。中国文字历经几千年,并没有什么改变,但是从文字而分出的口语,则达几百种以上。两千年前用这种文字写成的中国文学,虽然,我们不能确知这些古代的作家怎么读,怎么说这些文字,但到今天,只要识字的人,都可以看得懂。虽然处在这种不断的创新和变迁的方言下,中国文字的持久不变,保存了中国的思想和文化,同时,对于保守主义也产生了极大的保护力量;古老的思想仍然在舞台出现,雕塑了青年人的心。中国的文化就是中国文字的象征:它在变化和成长中保持的统一,它的深邃的保守主义,以及它的举世无双的连续性。
这种书写的系统乃是一种极高智慧的成就。在几百个部首加上1500个显著的符号,即可包罗整个世界的事物、活动和性质,在它们的完整形式下,它们可以代表在文学上和生活上的所有思想。我们可不要深以为我们那种千变万化的语文,会优于这种显然是原始形式的文字。17世纪的莱布尼兹(Gottfried Wilhelm von Leibnitz,德国哲学家及数学家)和现代的罗斯(Sir Donald Ross)都曾梦想有这么一种文字符号的系统,这种系统能独立于口语中,超越了国家、时间和空间的差异分歧,因此,能在不同的民族中,表现相同的思想,走上互相了解的途径。但是,如此精确的这种符号的语言,在已历经了几千年,并有全世界1/4 以上的人民正在用的这种文字,已经存在于远东。总之,这种东方的文字是合乎逻辑的,值得发扬的:世界上其他各国应当一起来学中国语文。
引用要思考。所谓科普特语和所谓古埃及语同源是欧洲所谓比较语言学的奇葩观点,是为了所谓破译古埃及语言张目的假设前提。至于汉语难学,记住,只要1000个常用字,你就可以畅所欲言,不是4万字!&


「好文!打赏鼓励」
中国汉字的构成特点及汉字独具的哲理和智慧
六书是汉字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这种造字法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出来,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如日、月、山、水等四个字,最早就是描绘日、月、山、水之图案,后来逐渐演化变成现在的造型。
瓜是一个象形字。“瓜”字中,两撇表示藤,中间竖钩表示瓜,捺表示叶。“葫芦科植物的统称”就是“瓜”的本义。“形状像瓜”,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像瓜形的,比如,“瓜皮帽”是帽子的一种;“瓜皮船”是船的一种。“像切瓜一样”,瓜的命运是要被切分的,由此引申出此义。人们用“瓜分”表示分割或分配。又指若干强国联合起来分割弱小或不发达国家的土地。“傻瓜”,表示不聪明,这一词来自古代的“瓜子族”,春秋时期生活在瓜州(甘肃敦煌一带)姜姓人被称为“瓜子族”,他们十分勤劳,受人雇佣时总是一刻不停地干活,可是有些人把他们这种老实的习俗看作“傻”,于是就有了“傻瓜”了。
指事:这是指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用象征的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上符号来表示某个词。所谓“各指其事以为之”是也。如人在其上写作“上”,人在其下写作“下”,“刃”,在刀口上加一点,表示这里最锋利,这就是刀刃,等等。
形声:就是文字内以特定形状(字根)表特有的音。例如胡。这个字也可为一个字根,结合不同的属性字根,可合成为:蝴、蝴、湖、葫、瑚、醐等等,而以同样的发音(也有的只有声母一样),表达不同的事物。形声是汉字里造字最多的方法和神韵,自大一点就是“臭”,“富”有田的人,“穷”靠用“力”打工,“贱”的繁体是“贱”,右边两个“戈”,为钱而争斗,自然是“贱”。
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有三种组合方式:
左形右声:指、诗、估、格
左声右形:救、歉、剑、钦
上形下声:空、露、花、崭
上声下形:盂、货、娶、基
内形外声:闻、问、闷、瓣、辫、辩
内声外形:园、囤、病、衷、阁、匣
有些形声字,随着汉字的改革表音部分的读音有了变化,已经不起表音的作用了,如果再读半边就要闹笑话。现在“山东秀才有边念边无边胡猜”又成了对“秀才”们读错字的讽刺。
会意:这种造字法,是用两个或几个字组成一个字,把这几个字的意义合成一个意义。如“日”和“月”组起来,就是日光加月光变成“明”。“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过去所言有信,就是这个人很遵守自己说过的话,“休”,“人”和“木”合在一起,一个人靠在树上,表示休息。
有些会意字是两个或几个同样的字重叠组成的。二字重叠的多是左右的并列结构,三字重叠的多是塔型的上下结构,看起来像体操活动中的叠罗汉。例如三个“人”组成“众”;三个“火”组成“焱”;三个“木”组成“森”;三个“日”组成“晶”;三个“直”组成“矗”;三个“水”组成“淼”;三个“口”组成“品”等。
会意字由于字形的变化太大,现在已看不出它们的字源了。这类不容易看出字源的字相当多,人们叫作“破体字”。
“她”是现代汉语里常用的一个人称代词,专指第三者的女性。我国古代没有这个字,只是到了20世纪20年代才出现了它。
转注:这是用于两个字互为注释,彼此同义而不同形,汉代许慎解释道:“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这怎么说呢?此二字,古时“考”可作“长寿”讲,“老”、“考”相通,意义一致,即所谓老者考也,考者老也。《诗经•大雅•棫朴》亦云:“周王寿考”。
假借:此法简言之,就是借用一字,去表达别的事物。一般来说,有一个无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个发音接近或是属性近似的字根,来表达这个新事物。例如“又”,本来是指右手(最早见于甲骨文),但后来被假借当作“也是”的意思。又如“闻”,本意是用耳朵听的意思,《大学》中就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后来被假借成嗅觉动词。 总结以上六书——前两项,“造字法”也;中两项,“组字法”也;后两项,“用字法”也。总而言之,以上原理是古代文字学学者们群策群力归纳出来的文字学理论,其所含的汉字构成法则,并非一人独创,是人们在使用过程中长期演化而成,是一代又一代集体智慧的结晶。摘自《中国汉字构成》根据以上知识,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中国的汉字,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甲骨文是有文字记载保存到现在的最早的汉字。中国汉字经过了几千年不断的演变和完善。说起汉字,秦始皇的功绩不容埋没,不仅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统一的封建制国家,还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这也是汉字得以保存和发展并继续演变和传承的基础。中国汉字构成特点,主要分象形、会意、形声等几种类型。 “种”子的种,禾统指一切田间的作物,最中心、最重要的部分是果实,这就是种子的“种”的构成来源。“种类”构成词组,古代先民,在种植作物时,要选择质优饱满的种子。这就是要进行选择挑选,特点就是选择米中的大的,而进行分类,这就构成了汉字“类”。这两个字是典型的会意字。也就是说中国的汉字的构成是与古代先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儒”字的思想核心是“仁”爱人。强调以人为本。贵为一国之尊的皇帝或国王要爱惜自己的臣民,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得民心者得天下,唐太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君舟也,民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秦始皇虽然统一了文字,却没有理解“儒”字的真正内涵,这是他人生中最大的悲剧。孰不知,通过一时武力能夺取天下,而一味地通过武力和暴力来治理天下却是行不通的。他所犯的最大的一个错误便是“焚书坑儒”,埋没和杀戮的仅仅是物质和生命个体,但却扼杀不了人们到对真理和真知的追求,这种对真理的渴望和对真知不懈探索和追求的精神是永远埋没不了的。一种好的思想和文化会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们的思想进行感染和渗透,继而进行提炼和传承,并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和接受。不知是那位哲人说过:人类要想在二十一世纪生存,就必须到二千五百年前的孔子那里寻找***。儒家思想不仅是皇帝或国王需要的一种思想,而是人人都需要的一种思想。儒家思想崇尚的是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适应社会和融入社会。人在社会上首先要爱人,父母爱子女、子女爱父母、爱长辈、上级爱下级,下级爱上级,整个社会形成一个“爱”的大氛围,社会才能和谐和文明,才会不断进行与发展。儒家思想是在人类社会中人人都必须拥有的一种思想,这也是“儒”字的构成。“人需”,人人都必须。会意字。
“孩”字的孩这要从十二地支和十二生肖的构成来看。子、丑、寅…亥。鼠、牛、虎...猪。“子鼠”鼠,胆小,“亥猪”猪嗜睡。这最符合婴孩生理特点。“孩”子的孩由子与亥组成最合适不过了,会意字,也就是说中国的汉字构成是有一字的寓意的。
“雪”突出的是物理特征。这是雨的另一种形态最终要化为雨水,雪能覆盖于山尖之上,能漫山遍野。
“雷”字只要打雷,田间就是有雨,必竞光打雷不下雨的只是少数。
汉字中蕴含着很多人生哲理。比如“人”字典型的象形字,人生天地间,一撇一捺构***。人要昂首挺胸,大步向前,永不回头,才能完满地走完自己的一生。简单两笔,形象而又具体地点画出了“人”的形体特点,做“人”两手下垂,紧贴身体,保持谦虚的态度,必恭必敬,不要不指手画脚,不要张牙舞爪,这就构成了人的原形。以及做人的基本准则,谦虚谨慎,永往直前,先人造字真是巧妙而又神奇。汉字人字与英文“people”想比汉字“人”,简单
而又易记,形象而又具体。一人为人,双人为从,三人为众,人要从众,要合群。
“电”字,先人造字也有一字的局限性。闪电要放射出光,误以为由日,太阳化生而来,由现在已知的物理知识而得知,闪电是带异种电荷的云块相互接触而产生的电火花,与太阳无关。假如先人早知道闪电成因,不会将“电”字这样来造。
“星”,古人直觉认为,星很小,看上去比太阳“日”小得多,误认为是太阳的派生物,故为“日生”,根据天文观测得知,在浩瀚无穷的宇宙中,有的星星比太阳还大、还热、还亮。古人要是知道这些天文知识,我以为会将“星”字造为“日同”。一代女皇武则天,就造了一个字“曌”,日月同辉,足见其胆识和气魄。而正是这样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为自己立了一个无字碑。功过由后人评说,这种做法真是大彻大悟。也只有这种大智慧的人,才会有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举动。
“妇”字特征是女人与男人结合,妇女指已婚女人,山属阳,指男性,女与山结合成妇。会意字。
“男”田间劳力,妇女以家庭劳动为主,田与力组成男字,会意字。
“女”、“山”一看便知典型的象形字。口、鸟、飞、心、耳、手、鼻象形字。
“子”是一个象形字,子由胎儿发育而来,胎儿的形状就酷似“子”,横折代表头形,弯构代表躯干,“横”代表两只手臂,与胎儿的状态最为相似。“子”一个典型的象形字。中国的汉字构成真是博大而精深。
“乳”指妇女的哺乳状态,用手抓着婴儿“子”,身体要伏下成弯钩状,进行哺乳,一个典型的象形字。
“花”由草化生而来,草形旁,化声旁,形声字。
“人”张开双臂敢于担当为“大”,加上两点“眼”为“头”,男人的形体加点阳性为“太”,太极,大无外小无内,要说大,没有比它更大的,包罗万象,要说小,放不下任何一点东西。没有比它再小的。“太”指阳性,组成词组:太子、太阳。再大大不过“天”,“夫”为妻、妇的对称,女人为半边天,夫为妻妇的顶梁柱,男子汉大丈夫,顶天立地,“夫”大于“天”。 “目”象形字,要张开眼睛,要将眼皮睁开。口为眼眶,中间两横为上下眼皮。
眉:象形字,方位在“目”之上,眼眉的形状为“尸”,眉毛用一根表示一下就可以了。眉目,即有眉就要有目。
眼:“山根”位于鼻子根部,两眼之间,是鼻子的起点。鼻子是人体最高的部位,形体为山。八封中“艮”为山,眼在“艮”的一侧,构成“眼”。
垦,山下才会有土,山顶上有土毕竟很少。也无法开垦。
沙,水少的地方才能露出“沙”。
足,口止,少说多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要空谈,要付诸行动,实践出真知。 笔,上为竹,下为毛毛笔的制作构成特点,古代书写工具以毛笔为主。
胃,田间作物的消化器管。
卡,上下不分为卡。
鸡,又鸟,鸡。
鲜,鲜,鱼和羊是非常鲜一种食物。
善。羊是一种温柔并且善良的一种动物。
旦,日,太阳,跃出地平线或海平面为旦。通霄达旦。
书,书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台阶,脚踏实地,才能达到人生和事业的顶峰,一点点的进步和跨越都是来之不易的,需要付出努力和
坚辛,离成功的顶点总是有那么一点距离,成功靠得是意志和毅力。书字的字形告诉我们“学无止境”、“书山有路勤,学海无涯苦作舟”。
泪,泪为目中之水。
睡,目垂为睡。两眼一闭一睁为睡了一觉,两眼一闭没有睁,为永垂不朽。
果,树木,果木,只有在太阳的照耀下进行光合作用,才会结出果实。
德,直心为德,正直之心为德,行走在路上,一心直视前方为德。道德是正人君子必生的追求。
首,为头,上为头发,用两点表示一下就行了,目为眼,发与目相连,便为成为首的一部分,部分代表整体,表示首。
网,象形字,捕鱼的工具,为什么要开口向下?便于捕鱼。以前渔人捕鱼多以甩网为主,站在岸边向水中一甩,网就会向下张开落入水中,当与水下地面接触开口就会有周边重物作用下慢慢收缩,鱼儿就会无处可逃,收入网中。所以网要开口朝下。
八斗文学()
甲骨文中六书俱全,已经是高度发展的文字,即便如此,一样有发展源流。反观所谓古埃及、楔形文字,则缺少这种源流,更不是白皮所谓的字母文字。&
「好文!打赏鼓励」
汉字的特点是什么?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对周边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是其它文字的母字。它是记录事件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所以,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具有独特的魅力。汉字是汉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美的享受。
汉字更是民族灵魂的纽带,在异国他乡谋生,汉字便是一种寄托,哪怕是一块牌匾、一纸小条,上面的方块字会象磁铁般的吸引着你,让你感受到来自祖国的亲切。因为那中国人的情思已经浓缩为那最简单的横竖撇捺。每一笔,都是饱蘸着华夏碧血写就的。在海外,无论你功成名就还是漂泊沦丧,只要有方块字的伴随,你就会有几多慰籍几多寄托,因为无论是象形还是指事,无论是会意还是形声,每一个字都有深远的来历,每一个中国人就是那一撇一捺,已经成为方块字的魂魄。
相较拼音文字
当今世界上使用的文字中,汉字和水书属于非拼音文字。在人类的历史上,比汉字更早的文字有两河流域的钉头文字和埃及的圣书文字,但是它们早已灭绝了,所以汉字是最古老的文字。世界各国使用的文字分为两大类,即非拼音文字(汉字和水书)及拼音文字(其他文字)。有人说汉字是中国五大发明,真是一个奇迹。
现今文字中,汉字是从商朝开始使用并演变至今。梵文字母是创造宇宙之神大梵天所创造并授予人类(详见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二的记载)其他文字很多都是借用四大字母系统的文字。波罗米系列字母(不严格的称呼是梵文字母)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阿拉伯字母被称为世界四大字母体系。印度、西藏、尼泊尔、孟加拉及南亚地区用波罗米系列字母。英语、法语、意大利语等使用拉丁字母,可见是从拉丁字母借用的;俄语、保加利亚语、塞尔维亚语等使用基里尔字母(或斯拉夫字母),是希腊字母改造而成的;拉丁字母也是希腊字母改造而形成的。阿拉伯字母的祖先——阿拉马字母(Aramaic)及希腊字母的祖先——迦南(Canaanite)字母也不是他们祖先直接创造的,而是借用了小方闪米特人(Semites)的文字(小方闪米特字母)改造而成的。这种字母借用了苏美尔人(Sume)的楔形文字,并经过改造而成的。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创造的,圣书文字是埃及人创造的,汉字是中国人创造的,中国少数民族创造的水书,它们都不是拼音文字。四者之中只剩下汉字和水书,其他两者都已经消亡了。
汉语的另一个奇特之处是它的超方言特性及超语言特性。语言学家把中国各地的方言分为八大方言区。有人说,如果没有汉字,中国早就分裂成几十个国家了。欧洲的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罗马尼亚语之间的差别比中国方言的差距小得多,但是他们绝不愿意承认各自的语言是“罗曼语”的不同方言,因为它们都是独立的国家。
汉字在世界历史上,作为其它后发明的文字的母字,如越南、朝鲜和日本都曾经用汉字来记录着它们的语言。日本人至今还使用汉字和假名的混合文字,使用汉字,还有另一项重大发明,就是写中国字,读日本词。只要其他国家愿意,他们也可以这样做。如果真是这样做了,汉字就成为国际通用的语言符号了,就像数学符号一样,只表意,不表音。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据统计,使用汉字和汉语的人数达到16亿以上。
上个世纪初叶,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有人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汉字是罪魁祸首,主张将汉字废掉。到了上世纪后半叶,计算机科学急剧发展,又有些人认为汉字阻碍了科学的发展,方块字无法输入电脑,又有一阵要废除汉字的鼓躁。后来,这方面的问题解决了,质疑声也随之消散。
汉字是现在仍在使用的历史最悠久的文字。现在能看到而又能认读的最早的汉字是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这已是相当成熟、相当系统的汉字了。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字像汉字那样历尽沧桑,青春永驻。古埃及5000年前的圣书字是人类最早的文字之一。但它后来消亡了,有记载的古埃及文化也被深深的埋藏起来了。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也有5000年的历史。但在公元330年后,它也消亡了。历史上衰亡的著名文字还有玛雅文、波罗米文等等。而汉字不但久盛不衰,独矗世界文字之林,还不断地得以发展,影响也越来越大。
白皮对所谓古代文明符号的破译是无耻的,前提是附会的,理论上破译就是不科学的,只能考释。和汉字对应发现的萨珊波斯文字,白皮为什么不敢破译?几个德、日专家只能老实地考释,不敢定论的。&
「好文!打赏鼓励」
汉字常识和汉字使用规范
一、 汉字的特点
1.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长期劳动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2. 汉字有六种构造方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即“六书”。前四种属于造字法,后两种属于用字法。形声字是最重要的造字方式,在汉字中占90%以上。
3. 汉字在数千年的使用过程中产生过的主要字体有七种: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朝着简单易写的方向发展。
4. 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这是汉字的一个重要特点。
5.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世界上的文字基本分两大类,一类是表音文字,一类是表意文字。
6. 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少数例外,儿化音中的“儿”就不代表一个完整的音节。
7. 汉字记录汉语不必实行分词连写法(拼音文字),词与词之间没有明显的空隙。
二、汉字的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结构单位)
现行汉字的构造单位有两级:一是笔画、二是偏旁。偏旁是由笔画构成的,所以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
1. 笔画:构成汉字的点和线。从落笔到起笔所写的点或线叫一笔或一画。五种基本笔画是横(一)、竖(丨)、撇(丿)、点(丶)、折(乛)。
2. 偏旁:又叫部件,是构成汉字的预制构件(构字单位)。分为成字偏旁(山、石)和不成字偏旁(宀、疒)。
3. 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大都具有表示义类的作用。(带有“山”的“峰、峻、峭”等都与“山”有关)
说明:部首也是偏旁,但偏旁不一定是部首,偏旁的数目远比部首多。偏旁除了一部分表示词义类别外,更多的是表音成分。如:“洋、河”中的“氵、羊、可”,“氵”是“洋、河”所属的部首,“羊、可”只是表音的偏旁,而不能说是部首。
4. 笔顺:书写汉字时下笔的先后顺序。笔顺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笔画的走向
(一、丨),二是笔画出现的先后次序(基本顺序: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
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里,先外后里再封口,先中间后两边。特殊情况特殊记忆)。
三、 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一) 汉字的整理
1. 简化笔画。
原则:约定俗成,稳步前进。
方法:简化偏旁、保留局部、同音代替、草书楷化、换用简单符号、另造新
字或采用古体。(六种主要方法,举例)
2. 精简字数。
原则:从俗和从简 。
方法:废除一部分异体字。
(二) 汉字标准化(四定)
1. 定量:规定现代汉语通用汉字的数量。1988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与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共收通用汉字7000个,其中3500字是常用字。
2. 定形: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字形。
3. 定音: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字音。
4. 定序: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排列顺序。主要有音序法和形序法。
(一)使用规范汉字
1. 规范汉字和不规范汉字
(1)规范汉字:1986年10月发布的《简化字总表》中收录的简化字;1988年3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收录的汉字。
(2)不规范汉字:《简化字总表》中被简化的繁体字;1986年国家宣布废止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简化字;在1955年淘汰的异体字(其中1986年收入《简化字总表》中的11个类推简化字和1988年收入《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的15个字不作为淘汰的异体字);1977年淘汰的计量单位旧译名用字;社会上出现的自造简体字及1965年淘汰的旧字形。
2. 掌握简化字
掌握简化字,就要认真学习《简化字总表》,它分三部分:第一表收350个不做简化偏旁用的简体字;第二表收132个可做简化偏旁用的简化字和14个简化偏旁;第三表收1753个应用第二表所列简化字和简化偏旁得出来的简化字。
第一表:干〔幹〕儿〔兒〕(倪、霓);第二表:贝〔貝〕员〔員〕财〔財〕 狈〔狽〕责〔責〕厕〔厠〕;讠〔言〕?〔訢〕许〔許〕论〔論〕讼〔訟〕 (图 片举例)
好,以上就是今天培训的全部内容,非常感谢公司领导和同事们给予我的这次机会和对我的信任,希望通过此次学习交流能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讲解有误之处,还希望大家予以批评指正。此次培训只是公司全年培训体系的开始,而我也只是起到了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相信在接下来的培训中,各部门的资深讲师定会给大家带来精彩而又深刻的培训。借此机会,也希望我们广大员工凭借公司提供的学习交流平台,能够快速成长,跟上公司前进的步伐,有更多的普通员工能够走上讲台,在共同学习进步中,提升我们的产品质量,赢得社会赞誉,使金星书业永远星光璀璨,同时也希望我们能将祖国的语言文字所蕴含的龙文精神发扬光大。
「好文!打赏鼓励」
汉字的造字方法
一般来说,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我国古代对造字法有“六书”的提法,除了上述四种外,还包括转注和假借。但严格说来这两种应属于用字的方法。
关于汉字的造字法,从汉朝以来,相沿有“六书”的说法。六书之首,就是象形法。
[编辑本段]【字体类型】
1. 所谓象形法,象形字当中,也有一些不是直接用来表示具体实物,而是用来表示与实物有关的概念。例如:“大”字,原来是像一个正面直立的人的形状,手足展开,就表示“大”的意思了。这种从名词推广到形容词的造字法,是后来发展出来的。象形字虽然起源最早,但数量却最少。因为宇宙间的事物很多,不可能按每一事物的特征都造一个象形字,很多抽象的概念根本画不出来,而且即使画得出,这种依样画葫芦的造字法也太笨了。后来为了克服象形字的局限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又发明了另一种造字法——指事法。
2. 所谓指事法,就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图形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这种造字法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性的符号,即不成图形的符号(成了图形,就是象形字了)。另一类是附合在图形上的符号。
用指事法造字,这是汉字从象形发展到表意的第一步。但这种方法还不能普遍地应用到很多的事物上,而且作为符号的点、横等跟其他笔画混在一起不容易分辨,于是我们的祖先又想出了一个办法,用几个图画合起来表示一个意思,即会意法。
3. 所谓会意法,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
汉字发展到这一步,还不能满足表示的需要。因为有些意思画三四个图还不能解决问题。要是画五六个或七八个图才能解决问题,那就不像一个字,倒像是一幅年画了。要是真的这样,那今天我们写起来多麻烦啊,写一篇短短的文章,就等于编一本厚厚的连环画了。我们的祖先有着无穷的智慧,他们想到了文字是记录说话的,说话跟声音有关,那么文字是不是可以把声音记下来呢?于是就又发明了形声字。
4. 所谓形声法,就是由形旁和声旁拼合而成的造字法。形声字是在象形、指事、会意的基础上产生的。尽管它还属于表意性质的文字,但已突破了汉字形体的束缚,沟通了方块汉字与语音的联系,这是汉字从表意迈向表音的一个重大发展,成了汉字发展的主流。今天我们所用的汉字,80%以上都是形声字。用形声法造字非常方便,与金木水火、鸟兽虫鱼有关的字以及叹词、拟声词,几乎都是形声字。这种造字法,直至今天还可以不断地造出新字来。比如较近发现的化学元素“镅、锔、铹”等,都是用新造的形声字来命名的。拿简化繁体字来说,形声法也是被优先采用的,如“优”、“响”等等,举不胜举。
“六书”当中除了上面讲的四种造字法以外,还有两种:转注法和假借法。
5.所谓转注法,过去的说法很多,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为了适应方音分歧和语音的发展而采取的一种造字法。如原有一个“老”,表示年纪大的意思,而由于时间和地区的不同,又有用kǎo这个音表示老的意思,于是又造出了一个与“老”字部首相同、读音相近和意义相同的“考”字。但“考”字的形旁是“?”,声旁是“?”,因此,“考”字就其造字法而言,也是形声字。
6.所谓假借法,就是借用同音字表示新义的一种方法(“假”也是借的意思),如“汝”本是水名,借为第二人称代词。这种假借现象,当初大多是因为没有本字而暂借一个同音字替代,但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久借不还,鹊巢鸠占了。有的字本身的意义,倒是后来另找出路才有着落的。例如“然”,本是烧的意思,底下四点已经是火了,可是被“然否”借用后,只好自己在旁边再加一把火,变成“燃”字(形声)。
由此可见,转注法和假借法并没有造出新字来。汉字造字法,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
[编辑本段]【构造特点】
六种构造条例解说
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艸”(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三”则由三横来表示。这些字的勾画,都有较抽像的部份。
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份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篮”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制物品,声旁是“监”,表示它的发音与“监”字相近;“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相近读音。
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属于“用字法”。不同地区因为发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阂,以至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当这两个字是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词义一样时,它们会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例如“考”、“老”二字,本义都是长者;“颠”、“顶”二字,本义都是头顶;“窍”、“空”二字,本义都是孔。这些字有著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及解析,读音上也是有音转的关系。
假借就是同音替代。口语里有的词,没有相应的文字对应。于是就找一个和它发音相同的同音字来表示他的含义。例如“自”本来是“鼻”的象形字,后来借
作“自己”的“自”。
「好文!打赏鼓励」
范文六:汉字的特点
汉语即中文、汉文,属汉藏语系分析语,有声调,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丰富、最发达的一种语言,是联合国指定的七种语言之一。在中国,除汉族使用汉语外,其他少数民族也使用汉语。在全球上,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会说汉语的人大约有16亿,居世界人口数量使用语言第一(占世界人口使用语言五分之一)、使用广泛度居世界第二(英语广泛度第一,有5000多万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1、汉字的造字方法 一般来说,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我国古代对造字法有“书”的提法,除了上述四种外,还包括转注和假借。但严格说来这两种应属于用字的方法。关于汉字的造字法,从汉朝以来,相沿有“六书”的说法。六书之首,就是象形法。
(1)所谓象形法,象形字当中,也有一些不是直接用来表示具体实物,而是用来表示与实物有关的概念。例如:“大”字,原来是像一个正面直立的人的形状,手足展开,就表示“大”的意思了。这种从名词推广到形容词的造字法,是后来发展出来的。象形字虽然起源最早,但数量却最少。因为宇宙间的事物很多,不可能按每一事物的特征都造一个象形字,很多抽象的概念根本画不出来,而且即使画得出,这种依样画葫芦的造字法也太笨了。后来为了克服象形字的局限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又发明了另一种造字法——指事法。
(2)所谓指事法,就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图形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这种造字法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性的符号,即不成图形的符号(成了图形,就是象形字了)。另一类是附合在图形上的符号。用指事法造字,这是汉字从象形发展到表意的第一步。但这种方法还不能普遍地应用到很多的事物上,而且作为符号的点、横等跟其他笔画混在一起不容易分辨,于是我们的祖先又想出了一个办法,用几个图画合起来表示一个意思,即会意法。
(3)所谓会意法,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汉字发展到这一步,还不能满足表示的需要。因为有些意思画三四个图还不能解决问题。要是画五六个或七八个图才能解决问题,那就不像一个字,倒像是一幅年画了。要是真的这样,那今天我们写起来多麻烦啊,写一篇短短的文章,就等于编一本厚厚的连环画了。我们的祖先有着无穷的智慧,他们想到了文字是记录说话的,说话跟声音有关,那么文字是不是可以把声音记下来呢?于是就又发明了形声字。
(4)所谓形声法,就是由形旁和声旁拼合而成的造字法。形声字是在象形、
指事、会意的基础上产生的。尽管它还属于表意性质的文字,但已突破了汉字形体的束缚,沟通了方块汉字与语音的联系,这是汉字从表意迈向表音的一个重大发展,成了汉字发展的主流。今天我们所用的汉字,80%以上都是形声字。用形声法造字非常方便,与金木水火、鸟兽虫鱼有关的字以及叹词、拟声词,几乎都是形声字。这种造字法,直至今天还可以不断地造出新字来。比如较近发现的化学元素“镅、锔、铹”等,都是用新造的形声字来命名的。拿简化繁体字来说,形声法也是被优先采用的,如“优”、“响”等等,举不胜举。
“六书”当中除了上面讲的四种造字法以外,还有两种:转注法和假借法。
(5)所谓转注法,过去的说法很多,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为了适应方音分歧和语音的发展而采取的一种造字法。如原有一个“老”,表示年纪大的意思,而由于时间和地区的不同,又有用kǎo这个音表示老的意思,于是又造出了一个与“老”字部首相同、读音相近和意义相同的“考”字。但“考”字的形旁是“?”,声旁是“?”,因此,“考”字就其造字法而言,也是形声字。
(6)所谓假借法,就是借用同音字表示新义的一种方法(“假”也是借的意思),如“汝”本是水名,借为第二人称代词。这种假借现象,当初大多是因为没有本字而暂借一个同音字替代,但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久借不还,鹊巢鸠占了。有的字本身的意义,倒是后来另找出路才有着落的。例如“然”,本是烧的意思,底下四点已经是火了,可是被“然否”借用后,只好自己在旁边再加一把火,变成“燃”字(形声)。
由此可见,转注法和假借法并没有造出新字来。汉字造字法,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
2、汉字的特点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事件的书写符号,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
从汉字字形来说,我国的文字保存着比较原始的状态,每一个字变成一个方块字,正因为在字形上保持方块的体形和结构上的平衡,使每个字像一个建筑物一样,有平衡、对称、和谐的特征,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以至中国文字的书法与雕刻艺术在世界各种文字中独一无二的。
从汉字音来说,汉字是读音最动听的文字之一。汉字一字一音,每个音又分为四个音调,读起来清晰响亮,附有节奏和音乐美感,特别是中文诗讲究平仄,押韵等,如《沁园春•雪》朗读起来铿锵悦耳,抑扬顿挫,节奏特别鲜明。
从汉字的义来说,它直观达意,而且形声字多,这是汉字系统的又一个重要结构特点。汉字独体字少,合体字多;在合体字中,形声字最多。据有关研究统计,汉字中的形声字约占80%以上,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是:形旁标义,声旁标音,如:“菜、彩、踩、睬、蛟、蟹、蜻、蝗”等字,在字形结构上大都有基本字(声旁),基本字加偏旁部首(义旁),就构成新的合体字。这就是汉字中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和特点,使汉字易于学习、掌握,也是汉字的优越性。
汉字单音节字多,构词潜力大,这是汉字系统的又一个重要结构特点。词作为语言最小单位,主要用二次构词法进行复合构词,即把原来具有独立意义的单音词结合构成双音词、多音词。如“和气”一词单独拆开后可造成很多词,和平、和睦、讲和、和解、和盘托出、暖和、温和、气体、气象、正气、天气、生气、福气等等。
从汉字书写的结构看,书写有规律,形差度(形体差异度)高,这是汉字书写系统的重要特点,英文字母仅有26个,而汉字偏旁部首不下于500个。汉字形差度高这一结构特点,不仅字与字区分明显,个性突出,还有助于学习认记,而且汉字极便于高速阅读。汉字的形体书写系统不仅有它的独特之处,而且也是有规律的。汉字的基本笔画只有五种,由基本笔画组成的一些部件也是有限的。
「好文!打赏鼓励」
汉字的特点与中国思想界的深刻分裂
汉字的特点与中国思想界的深刻分裂
中国的汉字实际上是非常强大的描述性字汇体系, 不是西方那种有毫无本义的字 母所组成的单词, 这样的单词只有经过定义并广为人知之后,才能完成其交流工 具职能, 相比较而言,西方仅仅具有表音功能的单词其内涵只能是建立在社会契 约之上,是一种典型的“契约文字”。西方单词由没有本义的字母组成,所以能 够方便地进行定义,方便地进行推理和演绎,相对容易满足形式逻辑的要求--因为内涵狭隘和理解的分歧少。而汉字做这样的推演就明显具有问题,比如“心 之官则思”其中的“官”字,既可以当作名词性的词汇去理解为“功能”,也可 以作为动词去理解为“控制、主宰”,而且都不能说是错了,最好的理解是两者 都包含在内,这样才比较全面和具有汉语特有的韵致和美感。
如果考虑到在社会科学领域并不存在所谓的“真理”,对社会秩序的认同主要来 自对自身利益受到关注的体认,那么形式逻辑和数学模型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追求形式上的完整性和真理性实际上是转移了对内容和实质的重视, 所以老子一 针见血地指出“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过分注重形式逻辑实际上是为了否认和 掩盖事实的逻辑。 从来就没有一种所谓的科学的学术, 能够得到人们长久的信赖, 并最终帮助了社会秩序的长久稳定。革命者并非不知道“造反是杀头的罪名”, 问题在于革命者总是被一个个逼上梁山, 一种为特定制度进行论证或者辩护的言 说,无论在形式上如何完整与规范,看起来多么具有真理特征,也永远代替不了 事实上的利益争夺和矛盾激化所带来的深刻不认同。在这个方面,中国 2000 多 年来的古圣先贤都重复了差不多的内容,实际上是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供发现, 孔子时代的人们看到的社会问题和设想的解决方法与路向,始终无法被突破。假 如文字真的决定思维, 那么汉字就是这样方便地供人们迅速地接触到事情的本质 和要害,孔夫子时代人们看到和描述的东西,今天仍然还在起作用。
()如果要进行 “伪装真理” 的意识形态学术过程, 汉语确实不是不如西方语言合适, 但是要描写纷繁复杂的人类社会中的“伦常日用”,汉字则是非常合适的。按照 孔子的说法他自己是“述而不作”,汉字显然也是适合用来“述而不作”的,汉 语适合于描述与传递信息,而不适合进行人文领域的“真理”创造过程---论证 与推理。 西方的意识形态呈工具性的分工发展,今天在美国其财政专家与金融专 家都使用各自的专业术语, 不能够完全顺利地进行沟通,因此这样文字其基本的
功能作用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至于说到文明成果的保留和传承,西方的符号 文字更是难以望汉语之项背,100 年前的英语,非专家根本就不能解读,而 2000 多年之前的《论语》,笔者今天还是能够比较通达地理解,而且还有所感悟,并 且笔者的感悟绝对不受历代注释家的干扰, 从这里可以看到汉语是一种民主的文 字, 而非西方那样经过严格定义的概念化的 “专制文字” 特别是中国古典诗词, 。 只要用很少的文字, 就能够营造出一个很完整的意境,传达非常完整的人们内心 信息,这是任何其他文字都难以比拟的。汉字容许人们去感悟,也能够方便地传 达人们的心志,这是只有一个非常强大的语言体系,才能做到的。
至于说到汉语的不精确, 乃是一种肤浅的说辞。汉语用来翻译西方近代的全部自 然科学的先行著作, 从来没有出现什么误解和不足,中国的科学家使用汉语进行 思考和交流, 也从来没有什么障碍和困难。而且汉语的方便性还在于即使是不同 的学科,人们也能够非常方便地相互交流,这在西方是不可想象的,一个老记者 要完整记载一场心脏病手术, 并传达有用的信息给医生的同行们,那绝对是不可 能的,除非是医生自己动手写文章。在汉语中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汉语实际 上是一个非常平民化的语言, 也是交流与传承功能非常强大的语言。对于那些五 四之后的中国知识精英群体而言,怨言主要在于不利于少数人的职业利益,不方 便他们垄断社会科学领域的真理或者叙述权利, 中国人每个人都可以方便地进行 政治经济方面的网络辩论, 而且许多东西从生活中来,明显比所谓的专家和智囊 更加切合问题的要害,这使得他们感到一定的威胁---要是汉语有英语那样方便
()进行话语权垄断就好了! 所以说汉语不精确,难以适应形式逻辑的应用是胡说九 道, 实际上是汉语不方便进行意识形态或者话语权垄断, 明显地妨碍了所谓的 “人 文学者”们的职业利益最大化。因为中国知识精英群体从五四以后,由于阶层对 立的长期尖锐存在, 确实感到说服大众不可能,因说服有困难就想要采取压服手 段, 通过工具措施来把多数人排斥到对话的圈子之外去。对汉字长期进行贬低的 主要根源就在这里,这个所谓的“不精确”或者理解上的分歧,实际上是因为知 识精英群体无法方便地把不同的见解和对立的主张, 从汉语学术圈子里完全排斥 出去的结果。 其实就算是把汉语消灭以英语代之,在中国因为社会阶层分裂带来 的意识形态分裂依然会存在, 互不服气和买帐的情形一样不会消失。从汉语在自 然科学的表达上看
, 凡是不涉及社会阶层的利益划分与立场的歧异,汉字就不存 在所谓的“不精确”问题了。
中国人只要学会 6000 个汉字,大概毕生就不会遇到多少生字了。而西方的大学 毕业生,在 5-10 年之后,其掌握的词汇量常常要翻两番,达到 8-10 万个,才能 在专业领域跟上形势。***选集四卷有 66 万多字,在分析了中国革命的背景 与现实之后,再全面阐述中国革命的战略战术、政策策略问题,使用的全部单字 只有 2981 个!汉字虽然数量很大,《汉语大字典》共收单字 56000 个。但是, 实际通用的汉字并不很多。根据专家统计,3500 个常用字就覆盖了现代出版物 用字的 99.48%。也是因为汉字传载信息的作用特别强大,所以厚厚的番邦原著 翻译过来之后, 就只剩下薄薄的一本了。大概美国出版业要使用 3000 万吨纸张, 才能与中国使用 1000 万吨纸张发布的信息量相当(如果使用文言文的话,估计 只需要 300-400 万吨纸张),所以汉字是一种节省资源的环保型文字。
至于汉字在入门阶段,在学习和书写方面相对要难度大一些,这是一个事实,但 是完成了识字过程之后就可以受用终生,这样的努力和投入过程并非不值得。而 英语在字汇上都是非要 “活到老学到老” 不可的。 想想看, 小孩子不学习干什么,
()难学的书写, 正好可以磨练和砥砺其意志和性情,这本来就应该是个人成长过程 中的重要训练内容。中国历代都有在书法上下死工夫,以修身养性为乐的人,看 起来学习除了在困难之外还是有乐趣的,强调一个方面显然是不全面的。
在文字起源上看, 汉字从甲骨文开始就比较成熟了,后来又在上千年的长期发展 过程中逐步得到修正和完善, 是经过了许多人的长时间的协商与磨合过程,是经 过广泛的“民主”讨论并与多数人的生活过程相适应的结果,所以汉字具备特别 强大的描述功能, 其基础在于文字产生过程中很好地适应了多数人在生活与生产 中进行表达与传递的需要。 而番邦文字基本上是少数人闭门造车的成果,是一种 独裁的文字,而且是使用过程中,有话语权的人又随时任意更改,完全没有多数 人参与的机会, 是一种封建专制和贵族式的文字。 而且因为职业利益和个人方便, 不同的学术圈子又任意使用定义方式,更改文字的内涵与外延,更多地体现了为 了少数人行文表述方便,因而妨碍了文字的表述与交流功能。与汉字相比,番邦 文字更多地照顾了少数人的职业利益需要,更少兼容对社会现实的适应与调整。
西方的意识形态的“科学性”为西方社会多数人所信奉所接受,实际上在于西方 社会的物质财富相对富裕,缓和
了社会矛盾,因此瓦解了工人的阶级意识,结果 在表述上就没有了对立和不可调和的分歧, 因此有了多数人接受同一种意识形态 表述基础上的社会科学繁荣。 而中国就因为社会财富短缺,精英阶层总是想要依 托政治、 经济和文化上的优势地位走极端, 而工人农民总是对他们的说法不买帐。 最大的分歧就体现在对***的态度上,知识精英拼命妖魔化***,而工人农 民则更加深切地怀念他,这实际上是一种深刻的社会叙述或者意识形态上的分 裂,根源乃在于物质利益分配上的互不兼容和排斥。中国社会科学领域的争论, 也许体现在语汇使用和理解的歧异上,也许体现在文人相轻上,也许体现在适应 中国的人文学科体系与框架尚未完成建设过程上, 但是根本问题和起最后决定作 用的是:社会认同不存在,阶层对立很深刻。换句话说,就是在社会科学上的广
()泛而深刻的分歧,是来自人们的心中,而不是来自人们使用的语言工具上;是因 为人们的立场和主张相互对立,而不是说法欠妥。按照庄子的说法是“道术将为 天下裂”。 比如在网上我一向反对精英主义,推崇***,那些反驳我的人就硬说我 是要反精英, 还振振有辞地追问***是不是精英。 其实并非什么理解上的错误, 也不是阅读与把握上的歧异,因为我多次非常清楚阐述我是要反对精英主义的, 并且把精英主义定义为“利用自身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优势地位,追求短期利 益最大化, 从而破坏多数人的基本生产条件与生存条件,激化社会矛盾有引发革 命的危险” 但是如此鲜明的说法怎么可能还有误解呢?所谓的误解实际上是观 , 点与立场的差距带来的,这些反驳我的人,并非不理解我说的东西,而是他们更 愿意说“只有把少数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带来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到 底精英主义制度实际上给中国带来的是发展还是倒退, 我倒是愿意与这些人进行 认真的讨论, 但是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个这样的人;他们说精英主义带来了西方的 富裕发达, 我也愿意和这些人认真讨论西方发达是不是精英主义制度带来,也没 有人愿意来认真讨论;有一点是清楚的,他们需要的精英主义制度,以及为精英 主义制度辩护的所谓“普世价值”,至于精英主义制度在中国的成效到底如何, 这显然不是他们有兴趣讨论的。所以汉语不是不能用来
汉字的特点及优势
人类的文字大体上有象形文字与拼音文字两中。 人类社会最早发明 的文字几乎都是象形文字,后来其它国家的象形文字都相继湮灭,为拼 音文字所取代。汉字则是唯一保留下来并且广泛使用的象形文字
()正是这个原因,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一派学者认为人类的文字 必然趋向于拼音化,或者认为文字的拼音化是人类走向现代化的原因。 所以他们制定了一个汉字改造计划。 首先发明拼音以作为未来汉语文字 的字母,然后进行汉字化简,最后把汉字取消,完全使用汉语拼音作为 书写和阅读的工具。这一个工作自从上世纪四十年***始探讨,在五十 年代正式启动。 发明了汉语拼音, 取代了二十年***始使用的注音符 (台 湾目前使用的注音符,是朝末年开始设计,在二十年代确定的,为汉字 标音的符号)然后进行第一版简体字的推广。文革之前曾准备用汉语拼 音取代简体字。但由于时局动荡,这个计划不了了之了。1978 年,又推 广了第二版简体字,但这一次由于对汉字的改动太大,而推行不下去。 第一版简体字一直使用到今天。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汉字拼音化的这个话题再未被提起。这是国 人对本汉字认识的一个巨大转变。 汉字是所有人类发明的文字中最特殊的文字。不仅与拼音文字不 同,而且与其它相形文字也有巨大的差别。如古埃及的文字属于实体相 形文字,要表达一个“牛”字,就必须画一个牛的形状。这样的文字写 法复杂,而且不容易变化。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待表达事物的增多, 这种文字必然陷入尴尬的局面。 今天在美州发现的玛雅人的文字也属于 这类的实体相形文字。古巴比伦的文字是楔刑文字,这种文字的线条直 而硬,有点像中国早期的八卦文字,更是难于变化。
()中国的汉字在很早以前就由象形转变成象意,或象事了。既把具体 事物或事件的形状或精神抽象出来,用简单的线条来表达。即:可以用 曲线来描绘物象、意象与事象。这样的表达可以将汉字无穷地扩充。后 来又在已有汉字的基础上加上一个象声的部分,变成新的汉字,又增加 了汉字的扩充能力。所以现在的汉字可以分为象形字、形声字和会意字 等。汉字的表现力是无穷无尽的。 汉字的起源无从可考,但在殷虚中出土的 4000 多年前所使用的甲 骨文,已经具有上述的汉字规则了。也就是说在周朝以前,汉字就已经 确立了具有丰富表现力的造字原则。自此以后,汉字就处于不断的改造 和演进中。 一般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汉字的造字期。 这个时期无论是民间还是 各国的官方都在不断造字或字体的调整。哪一个字被社会广泛认可,那 么这个字就变成了通用的汉字。 但是各地区, 各国家所认可的汉字不同, 所以经常出现一个意义的汉字有十几种,甚至二十几种写法。 秦统一中国以后,也强制各地使用统一的汉字。当然政府规定汉字
的固定写法,其它的写法通通被取缔。这样汉字就完成了统一的工作。 但是秦朝使用的纂字, 笔画曲折, 书写并不方便。 到了汉朝就改用隶书。 这一次汉字改革,并不是由政府强力推行的,而是民间自发产生的。因 为隶书书写方便、美观,所以大多数知识分子书写时都使用隶书。这样 汉字的基本形体也被确定了下来。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汉字的形体,与隶
()书相近。汉墓中出土的文物,只要认识繁体字,了解文言文的人,都能 够很流畅的读下来。 后来由于造纸术的发明,书写工具发生了改变,书写方式也发生了 改变。 原来所使用的隶书就失去了其方便的意义。 又经过书法家的创作, 汉字形成了楷书、行书、草书等几个主要字体,取代了隶书,完成了字 体的改造。虽然后期的字体有所改造,但基本形状和结构却没有变化。 也就是说,汉字在汉朝时期就已经稳定下来了。唐朝以后,汉字就更加 稳定,以后的千年里,几乎没有多少变化。当然有个别汉字也在简化, 也有个别汉字变得更复杂,但这都是个别的调整。不是汉字不能变化, 而是汉字不用变化。汉朝以后的汉字就足够表达万事万物了。 汉字这种文字很特殊,它既可以表意,也可以表声,所以它的表现 力极强。唐朝时期中国曾经向西方学习佛教,大量地翻译佛经。印度的 梵语中的词汇有很多无法与中国词汇相对应, 中国人就用汉字的表声能 力直接用汉字表示梵语。比如:佛、浮屠都属于此类。清末民初,中国 学习西方文化,也有很多时候采用这样的翻译方式,如:浪漫、引擎等 词汇都是直接表声的。 汉字的表意特征更保证了汉字的稳定性。 人类的口语发音是不断变 化的,尤其是古代没有传媒的时候,更是如此。古人有“十里不同音” 的说法。中国若大的国土,每隔十里,发音就有差异了。但是由于汉字 表意的特征,无论什么发音,想表达特定的意思,都使用特定的汉字。
()正是这个特点保证了中国文化的统一。 同时保证汉字可以在如此广漠的 国土里,如此悠久的历史中,几乎不需要变化。 拼音文字就不具有这样的稳定性。因为拼音文字完全是表音的,其 表意能力很弱。所以当发音改变的时候,文字也要求随之变化。所以今 天人讲英语三十年一小变,一百年一大变,就是这个原因。 有些人看到西方文字一直都在发展变化中, 就认为人类的文字必须 变化。这种观点其实是对汉字缺乏认识的结果。人类的文明确实在日益 进步,但是记载人类文明的文字如果一直在变化,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首先是词汇量的扩充。英文词汇量的膨胀已经成为严重的问题。语言学
家发现如今不知道掌握多少英文词汇才能算真正学会英语。 由于各地用 词习惯不同,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英文单词来表达是很普遍的现象,而 且随着语言的发展,表达同一个意义的词汇越来越多,而且相互之间没 有任何联系。英文中的“海洋”,可以用 sea 来表达,也可以用 ocean 来表达。这有点类似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汉字的状况。但是因为拼音文 字的特点,这个问题几乎是不能解决的。 早期的汉字也有类似今天英文的状况。如:牛是一个字,母牛又是 一个字,公牛又是一个字,那个时候汉字数量膨胀很快。后来中国人聪 明了,不用创造那么多汉字,而是把汉字进行简单的组合就可以表达意 思了。因此汉字基本稳定在一万个左右,而常用字只有四千个左右,日 常生活用字只有两千个左右。英文单词由二十六个无意义的字母组成。 而汉语词汇由数千上万个有意义的汉字组成。任意汉字都可以进行组
()合,组成新的词汇。其表现力由此可知。所以汉字无须像英文那样不停 地变化。 其实文字的变化并不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 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翻 译工作,必须不断地翻译历史文献。因为每一百年,其文字就发生一次 重大变化。所以今天要翻译一百年以前的文献,一百年以后又看不懂今 天的翻译品了,还得重新翻译。当然,那时又增加了这一百年中新文献 的翻译工作。随着文明的积累,翻译量会逐渐加大,否则普通人就看不 懂。今天普通的英国人,看一百年以前的文字很吃力,五百年前的文字 几乎看不懂,一千年以前的文字,除非文字学家,否则没有人能认识。 大量的翻译工作,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而中国却避免了这种状况。只要认识汉字,稍微训练一下文言文能 力,就可以通读古今一切文章。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绝大部分书籍都是 汉朝以后的。先秦的著作也被汉朝翻译成了“今文”(汉朝的文字叫今 文,先秦文字叫古文)。所以经过稍微训练的人,都能通读中国历史的 一切文献。 秦朝焚书,先秦典籍所剩无几,汉朝人都用今文整理出来。自此以 后,中国就再也没有过翻译历史典籍的工作(有整理,没有翻译),翻 译只是翻译外来的文献。这其实对人类文明进步非常有利。可惜近几十 年, 中国却进行了一些翻译古代典籍的工作。 把古文翻译成简体字, 如: 把十三经翻译成白话文。其实这是人为的多余的工作。翻译成简体字, 很多句子意思反而看不懂了;翻译成白话文,与原来的意思多少都有出
()入。所以希望今后对随着对汉字认识的逐渐加深,能够避免这些无用的 浪费。
字母文字或是注音文字,本质上是次生文明的文字,就如所谓日文、朝鲜文一样。把原生文明的形体文字当字母文字去破译,请先来破译中华现代汉字试试!无耻的白皮阿。&
「好文!打赏鼓励」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啊!但对于学文的来说也是一种折磨,当年学先秦文学时大部分时间都是一脸懵逼的表情。
「好文!打赏鼓励」
中文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字。
没有之一。&
「好文!打赏鼓励」
本站声明:本网站所有转载之内容只代表作者本人之观点,本网站纯粹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转所转载之内容,无任何商业意图,如本网站转载稿件涉及版权、著作权等问题,请您来函与本站管理员取得联系(联系方式: (只收手机短信) 周一至周六 8:30-17:30 或者电子邮箱)。
Powered by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