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北极熊多高

北极32度高温,北极熊已无处可逃!人类也逃不掉
今年北半球被高温席卷这件事儿,到现在已经不算是新闻了,
进入夏季以来,全国各地就在持续高温。加拿大也一样,魁北克省高温导致几十人死亡。
BC省的山火很严重,有100多处山火迟迟未能扑灭。
可能你觉得每年都热,今年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不久前的一篇新闻报道,已经让不少有识之士忧心忡忡。
“北极圈出现华氏90度高温”
华氏90度=32摄氏度!!!
这里可是北极圈,全球最冷的地方!
往年同期,北极圈的温度只有10摄氏度。
32摄氏度的高温,足以让巨量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其实,早在今年2月份冬天时,北极地区就因暖流入侵导致温度达到了2?C,比以往正常的气温高出了30?C以上!
要知道,北极地区在每年3月20日之前并无阳光照射,类似于这次的极端暖和的现象在过去非常罕见。
但根据去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自1980年以来,北极地区的暖流入侵现象发生得越来越频繁,而且持续时间不断变长,强度也在增加!
这愈演愈烈的全球变暖趋势导致北极本该严寒的冬季都如此反常,因此到了酷热的夏季所爆发出来的热量更加可怕...
高温对常年冰封的北极地区最显著的影响,莫过于冰川消融,
根据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监测数据显示:在过去的四十年里,北极夏季海冰面积减少了将近一半,只剩下约350万平方公里,
研究北极气象的学者Jennifer预测:“2040年前的某个夏天,北冰洋上的冰层可能完全消失,这比十多年预测的倒计时一下子提前了60年!
如果光看数据可能还不够直观,
我们来看看一位瑞典摄影师Christian Aslund之前在北极拍摄的一组对比图片...
黑白图片是20年代初时拍摄的北极风光,彩色图片则是Christian如今在同一地点100年后,,也就是2002年拍摄的对比图,
仅仅过了100年的时间,原本白茫茫一片如围墙般的冰川,如今却像被魔术变走一样荡然无存!
海冰的消失意味着太阳光线的反射率会随之降低,从而致使全球气温进一步上升,
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极其可怕的恶性循环...
另一位常年在北极进行拍摄作业的野生动物摄影师Paul Goldstein表示:
“气候变化正在对全世界的冰层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我看着北极的冰川在短短的12年内就退缩了1公里以上。”
由于气温上升让冰川融化得更加剧烈,北极海冰层面积测量数据在今年创下了历史新低,
而正以极快速度持续融化的海冰,会直接造成全球海平面上升,如今一些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正在逐渐被海水吞噬...
极地地区原本是地球的“空调”,能调节温度、湿度和天气,但如今它“瘫痪”了,直接被这事影响到的,就是这个星球上的生物了...
根据CNN报道,挪威、瑞典以及芬兰等位于北极圈内国家多地的气温均破历史最高纪录,而且发生了多场严重的森林火灾,
极地的高温对北极当地物种----海豹、鱼、狼、狐狸和北极熊等都造成严重威胁。
高纬度地区的苔原提前变绿,虫卵早熟,迁徙的鸟类因此错过觅食时间,极地动物将面临溺亡的结局。
就像苏格兰海洋协会的极地海洋学高级讲师Finlo Cottier所说:“这就有点像改变你的早餐时间。好比你习惯睡到早上8点,但有一天却变成早上6点提供早餐了,却没有人告诉你。结果就是你会挨饿,这也正是如今整个北极生态系统所面临的问题。”
更可怕的是,海冰侵蚀正在伤害北极生态系统的根基,因为藻类是北极地区整个食物链赖以生存的的基础,而海冰正是藻类不可或缺的主要生长环境因素,
海洋生态学家Tom Brown表示:“藻类会一直徘徊在海冰下面,直到春天开始,它们会迅速生长。然后它们会被微小的浮游生物吃掉,浮游生物则会被鱼吃掉,鱼再被海豹吃掉,最终由北极熊捕获海豹。所以如果藻类数量下降,整个食物链都将被破坏。”
格陵兰海豹都在海冰的雪堆上出生,一旦海冰很薄或者形成得过晚而出现破裂时,小海豹会掉到海里被淹死,
而且海豹正是北极熊的主要食物来源,海冰又是北极熊捕猎海豹及其他生物的关键平台,
也就是说,海冰的大幅度消融间接导致了北极熊数量的减少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预测,到2050年全球北极熊的数量将下降30%以上!
如今,北极不断消退的冰川导致极地动物们不得不向北移动,这个过程使得它们越来越远离陆地,而它们离开陆地的最远距离也必定会有个极限...
许多北极熊在迁移栖息地的过程中,由于找不到足以承受它们重量的浮冰休息而被迫停留在无冰的陆地上,甚至是溺死在海里,
那些“幸运”地找到无冰陆地休息的北极熊们,也因为没有海冰作为它们觅食的平台而难以捕获食物,虽然它们有的会在人类遗留下来的垃圾桶里翻找食物残渣作为食物..
但这种几乎没有营养的“食物”对于体型庞大的北极熊来说,完全不足以果腹,因此它们最终还是逃不过活活饿死的结局...
由于海冰消融的面积增大,人类进军北极圈内的区域也随之深入,这样的行为也会加剧人类和动物直接的冲突。
本周,一群邮轮雇员在格陵兰岛的一个小型科研站----峰会站附近的营地驻扎,在第二天醒来时却发现一只北极熊正在帐篷附近寻找食物,工人们被疏散到安全地带后试图用噪音驱赶它,但这只北极熊可能是太饿了,并没有放弃在帐篷里搜寻食物,
为了保障安全以及取回营地,他们请来了一位当地的猎人,在向北极熊发射了五次警告无果后,射杀了它...
类似的悲剧在如今已不是少数,光是去年8月-12月在格陵兰岛的Ittoqqortoormiit村就发生了21起人类与北极熊的冲突事件。
食物锐减,北极熊甚至开始自相残杀。
这是一只成年雄性北极熊
因为太饥饿,它不顾母熊的阻拦,吃起了小北极熊幼崽。
还有摄影师拍下了一只北极熊,奋力游了232个小时(9天!)才找到浮冰的过程。
它拼命游着,停下来就是死亡。
整整游了687公里、9天的时间没有停歇,才找到了一块可以托起身体的浮冰。
海岸边被发现的北极熊,死因是溺死、饿死。
NASA数据显示,过去40年里北极夏季海冰面积足足减少了一半。
地球的另一端-南极状况也很差。
今年6月,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的气候专家研究发现,过去25年间有3万亿吨冰从南极融化。
其中,50%的冰都是最近5年之内融化的。从2012年至今,南极大陆的冰融化速度翻了三倍。
2012年之前,南极每年失去840亿吨冰。2012年之后,平均每年失去2190亿吨的冰。
融化的浮冰让企鹅失去了生存的场所,赖以生存的食物磷虾大量减少。
根据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数据,一些群落中带帽企鹅的数量已经减少了66%之多。
如果南极永久冻土层也开始解冻,那么被冻在土里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将被释放出来,全球变暖更刹不住车。
还有一些埋在冰层下的恐怖史前病毒,一旦被释放传播,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新闻报道,不是危言耸听
南极和北极的冰再这么融化下去,末日电影里的场景将会成为事实。
冰层大量融化之后,两级蓝色的海水越来越多、白色的冰块越来越少。
蓝色(深色)更加吸热,从此陷入了恶性循环:海水持续增多、冰块加速融化。
极地冰层融化,会打乱洋流,影响各个地区的气候。
没人可以逃离
如果你以为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只是淹没几个小岛,那就大错特错了。
淹没小岛只是第一步,科学家做过假设:假如南极、格陵兰岛冰川的冰层全部融化,海平面会上升近70米(216 feet),淹没绝大部分的沿海城市。
而沿海城市是每个国家人口最集中、最繁荣、最发达的区域。
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南极研究中心主任Tim Naish表示,本世纪末全球海平面上升将会达到2米。
地球并非规则的圆球,因此太平洋和中国沿海地区将首当其冲地被淹没。
冰川融化,还会造成世界特大地震频发、火山爆发。
这次北极圈32度高温,已经是地球在向我们示警。全球变暖的趋势不变,受害的只会是人类自己。
到达地球的阳光,有50%穿透大气层、云层到达地面。
这些光线被以红外线形式辐射出来,90%的热量被温室气体吸收,又重新折回地面被吸收。
温室气体,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而人类的活动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
NASA官网上有这样一段话:“主流气象学家同意这种观点: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就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越来越多,地球的热量越来越难散发出去,它“发烧”了。
人类还是肆无忌惮地排出温室气体、等于给地球再盖上几层被子,让它病情恶化。
我们可以做什么?
社会和国家:
?以天然气替代化石燃料,引进再生能源(风力、太阳能等)
?设计能够自然采光、防晒的建筑物,照明管理
?限制发电厂、炼油厂、化工厂和水泥厂的废气排放
?农业/畜牧业堆肥管理,臭气妥善处理能够减少CH4和N?O的排放
●节约用电、可以减少CO?的排放。少用1度电可以减排1千克CO?。
●购买家电时选择能耗标识1的产品
●少开空调电扇,温度设置不要过低
●购买节能灯、有自然光照时不开灯
●出门、不用时随手关闭插线板的电源
●减少废水、降低废水处理负荷,可以减少CO?的排放。洗衣服的水冲马桶、淘米水浇花等等。
●购买简单包装的商品,减少生活垃圾从而减少碳排放。
●不用一次性餐具,出门自带水杯。
●有条件的可以购买贵一点的、天然有机食品
●购买纯棉、纯麻、真丝天然材料衣物
●少开汽车。建议步行、骑自行车、坐公交。
●农村地区禁止烧秸秆,会排出大量CO?。清明节不要烧纸钱,采取更文明的缅怀方式
(烧纸产生大量CO?)。
●参加植树活动,保护绿色植物,它们能够多吸收CO?。
脱离现代生活,回归简朴自然可以大幅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当你全天开空调、温度设置在18、16度时;当你吃着塑料包装食品、用着一次性购物袋时;当你每天开车排出滚滚尾气时。
想想因为全球变暖失去家园,精疲力竭淹死的北极熊;想想我们即将被淹没的城市。
让其他种族灭绝之后,就会轮到人类自己。
我们都知道,几亿年前地球上是有生物的。恐龙曾是地球上的霸主,却因为自然灾害而种族灭亡。
人类破坏环境,地球迟早会“自愈”。海水淹没城市、地震、森林自燃、火山爆发熔岩滚滚、千里冰封万里飘雪...生态圈有自我调节的机制。
灾难片中的场景一一上映,人类作为“害虫”被清除,剩下干净的地球孕育新的生命。
其实我们不是在保护环境、保护地球,而是在保护自己、保护子孙后代。
地球不需要被拯救,需要被拯救的是人类自己。
文章来源:这里是温哥华,带你游遍英国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