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征噶尔丹丹的“驼城”是什么样的 图片?

现在的位置:
康熙是如何平定葛尔丹叛乱的?
1,135 views
康熙亲自统兵三路亲征噶尔丹
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的厄鲁特蒙古分为和硕特、准噶尔、杜尔伯特和土尔扈特四部,他们以和硕特汗为首,长期与清政府保持着友好的关系。但这种和平友好的局面很快就被打破了。野心勃勃的准噶尔台吉噶尔丹在沙俄的支持下,先后吞并了其他三部,并于康熙十七年(1678)越过天山占领了“回部”。康熙二十七年。噶尔丹又东犯与清政府关系密切的喀尔喀蒙古,占领其地。喀尔喀蒙古人不得不南下请求清政府的保护和赈济。次年,康熙派尚书阿尔尼谕令噶尔丹罢兵,并责其归还所占喀尔喀土地。噶尔丹阳奉阴违,继续集结兵力,并与沙俄加紧勾结。
  为了维护祖国统一,康熙皇帝决定出兵平叛。康熙二十九年六月,康熙亲自统兵三路亲征噶尔丹。八月,两军在乌兰布通展开决战。噶尔丹设下“驼城”,清军则以炮火为前锋,骑兵、步兵继后,噶尔丹大败而逃,仅剩残余几千人。次年,康熙召开了多伦会盟,加强了对喀尔喀蒙古的统治,孤立了噶尔丹叛乱势力。
  噶尔丹逃回新疆后,并未死心,试图东山再起,继续发动叛乱。康熙三十五年、三十六年,康熙皇帝又两次亲征,取得了昭莫多大捷,几乎全歼噶尔丹所部。噶尔丹众叛亲离,走投无路,被迫自杀。
  噶尔丹叛乱平定后,蒙古高原恢复了宁静。清政府把蒙古各部分编为旗,又在科布多、乌里雅苏台设立了将军和参赞大臣,进一步加强了对蒙古的统辖,巩固了中国北疆。
文章编辑:问学堂
发表日期:日
五万种教辅类电子书 题库 视频课程
日志:1483篇
评论:1345条
分类:10个
标签:601个
网站运行:3136天
最后更新:日内蒙古自治区文史研究馆
关于文史馆
当前位置: >
漫话归化城的驼运业
&&& 南临黄河、北靠阴山、矗立于土默川平原之上的归化城,因其&西北风雪连九徼,古今形势重三边&(清王循《七律&归化城》),自1575年(明万历三年)建成起,就是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政治、宗教中心和军事重镇,也是蒙明通关的主要场所和重要商埠。到了清代,归化城的地位更加重要。城内既驻有统辖军政、&屏藩朔漠&的&安北将军&(1739年移驻在归化城东北五里处新建的绥远城,改称绥远将军),又驻有管理土默特左、右翼两旗的都统衙门(后改为副都统衙门),乾隆初年设归绥道,隶属山西省,下辖归化城理事同知厅等数厅(相当于县),专管日趋增多的汉、回等族事务。时人称归化城&商贾骈集,泉货交通。荒莱既垦,黔黎茂育。兵革之余,倏成繁华之地&(《归化城抚远大将军费公祠堂碑记》,费公指清初名将费扬古)。
&&& 在繁华的归化城中,有一兴旺的行业为驼运业。被誉为&沙漠之舟&、&旱船&的骆驼,最适宜长时间、远距离的货物运输。其外形为&鼠耳、牛脊、虎爪、兔唇、龙须、蛇眼、马鬃、羊胸、猴峰、鸡凤、狗踵、猪尾&,酷似十二生肖。骆驼的优点也实在太多,不仅体形高大,肌肉发达,嗅觉灵敏,负重量大,而且能忍饥挨渴,耐粗饲粗放,不惧严寒酷暑,善走沙漠戈壁,尤其是性格温顺,善解主人意图,且忠心耿耿,因而又有&义畜&之美称。骆驼乘、挽、驮兼用,日行最多可达一百二三十里,挽用时每车可拉一千七八百斤,驮用时可载三百多斤,荒路上一周不补水草仍行动自如,而且从7岁成年后可役用30年之久。史载:&寒北无江河舟楫,天生驮驼,军中贾人曰&旱船&。&这既是对骆驼的赞颂,也说明自古塞外就有随军行动的商人驼队。
&&& 归化城的驼运业,就是随着清初&兵革&即统一北方的战争而兴起,随着清中叶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繁荣,又随着清末和民国期间时局动荡、日本侵华战争以及现代交通工具出现等多重压力而走向衰落。在此200多年间,归化城的驼运业促进了内地与蒙古高原各民族密切往来与物资交流,方便了各民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推动了农牧,工商各业的发展。
&&& 森森万骑历驼城沙塞风清碛路平
&&& ?摇?摇&&归化城驼运业的兴起
&&& 森森万骑历驼城,沙塞风清碛路平。
&&& 冰泮长河堪饮马,月落大野照移营。
&&& 邮签纪地旬余驿,羽辔行边六日程。
&&& 天下一家无内外,烽销堠罢不论兵。
&&& 这首七律,是清初康熙皇帝第三次出塞亲征,彻底消灭噶尔丹叛乱势力后所作《出塞诗》的一首。诗中大手笔地描写了在外蒙古、新疆平叛战事结束、政治统一、社会稳定、驿路通畅的情景。归化城的驼运业,正是在清初平定噶尔丹战争取得胜利后开始兴起的。而要讲清其兴起过程,又要从明末清初蒙古高原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形势说起。
&&& 明末后金时期,蒙古分裂为漠南、漠北喀尔喀、漠西厄鲁特(卫拉特)三个互不统属的区域,各大区域内又分成各自为政的不同部落。漠南蒙古部落众多,主要的大部落有科尔沁、察哈尔、土默特、内喀尔喀、鄂尔多斯等,并先后归顺或内附后金(1636年改国号为&清&)和1644年入主中原的清朝。清初在漠南蒙古采取&分而治之&办法,一是将归顺早的24部编为6盟49扎萨克旗,一是将其他部落编为总管制旗,委派都统或总管负责管理。漠北喀尔喀蒙古分为车臣汗部、土谢图汗部和扎萨克图汗部,三大汗部独立并存且长期不和。漠西厄鲁特蒙古分为和硕特、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四部。清初准噶尔部噶尔丹篡夺汗位后,在沙俄的怂恿和支持下,野心膨胀,发动叛乱,先是尽行霸据厄鲁特四部,后又占领漠北喀尔喀三部。三部首领和哲布尊丹巴活佛率部南下漠南蒙古,康熙下令发放归化城、张家口、多伦淖尔等地的仓储予以救济,并临时划出部分草场妥行安置。
&&& 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噶尔丹率强劲骑兵、驼兵2万余人,长驱直入,南下到距京城只有900里的乌兰布通(今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境内)。在此生死攸关时刻,康熙皇帝急命各路清军迅速集结,并御驾亲征。在乌兰布通战场,噶尔丹把军中一万余峰骆驼集中起来,捆扎卧地,背负木箱,蒙盖湿毡,环列为营,号称&驼城&。此役清军猛烈火炮攻破驼城,大获全胜,噶尔丹率残部败退漠北。第二年五月,康熙在多伦淖尔亲自主持会盟大典,漠南蒙古24部49旗和漠北喀尔喀蒙古三大汗部王公贵族参加,漠北喀尔喀蒙古正式归清,被编为34旗。贼心不死的噶尔丹于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卷土重来,纠兵东掠。康熙第二次亲征,还曾在十月驻跸归化城11天,在此调兵遣将,安抚民众。后清军将噶尔丹追至漠北蒙古昭莫多(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双方血战结果,噶尔丹主力悉数被歼,狼狈窜回新疆,清军取得决定性胜利。第二年,康熙又第三次亲征,噶尔丹在众叛亲离、走投无路中服毒自尽。至此,漠北蒙古和新疆平靖,喀尔喀蒙古三部返回故土。清军平定噶尔丹的战争,路途遥远难行,所需大量粮草、军马、军用物资及官兵日用品,主要依靠征用驼队运输,而拉驼人又多为山西人。他们吃苦耐劳且头脑灵活,有的甚至学会了蒙语、满语。在随清军行动过程中,他们一方面拉运军事物资,收集和提供军事情报,一方面沿途和蒙古民众作以物易物的***,逐步积累了资本,进而开设商号。如山西太谷县的王相卿、张杰、史大学三人,始在驻防杀虎口(今山西右玉县)的费扬古部队服杂役拉骆驼,后又随这支部队参加乌兰布通大战。战后形成了小商伙,在张家口以&吉盛堂&为堂门,粗具商号雏形。几年后又随费扬古部队进入漠北蒙古,在乌里雅苏台(今蒙古国扎布汗省省会)设立了大盛魁商号,以后又在科布多(今蒙古国科布多省省会)、归化城设立了分号,除经商贸易外,还经办军政需品供应、王公进京纳贡值班等事务。至晚在雍正年间,总号迁到归化城。归化城类似&大盛魁&这样发家的商号还有不少,如老三大号&天元号&、&宏图号&、&范家号&,与大盛魁并称为新&三大号&的元盛德、天义德。这些商号家乡的后人,门庭上往往悬挂着&思亲总觉汾水冷,念祖常怀驼道难&的对联。
&&& 清朝入主中原之初,对内地和蒙古高原实行严格的封禁政策。只允许蒙古封建主一年派一次贡使商队,远道跋涉到北京或张家口、归化城、多伦诺尔等指定地方进行贸易,不准平民往返长城内外互市贸易。在多伦淖尔会盟期间,漠北王公贵族就向康熙提出放宽对内地旅蒙商人到塞北蒙古高原商贸活动的限制。康熙鉴于漠北蒙古已经归清,并为进一步笼络蒙古各部,因而&允其所请&。
&&& 多伦淖尔会盟之后,清廷首先在漠南蒙古设立了五条驿路,并以长城处的关口命名,从东到西依次为:喜峰口、古北口、独石口、张家口、杀虎口。其中张家口驿路一条向西到归化城,一条向西北到茂明安旗(今达茂联合旗);杀虎口驿路到归化城后,一条向西北到乌拉特西公、中公、东公三公旗(今乌拉特前、中、后三旗),一条向西南到鄂尔多斯各旗。在平定噶尔丹、漠北喀尔喀三部返回故土后,又在漠北建立了北路驿站,一条到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一条到大库伦和恰克图。这些驿路的开通,密切了京城与漠南漠北蒙古各部的政治军事联系,同时也对蒙古高原与中原内地的人员经济往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 此外,清廷理藩院还向对朝廷有功劳、实力雄厚的商号颁发允许其到蒙古高原进行商贸活动的&龙票&,也就是国家级的经商执照。据传,&龙票&是用一尺三四寸的白麻纸制成,周围印有龙纹,中间盖着御玺,上面用满、蒙、汉三种文字记载着商号名称、经商地点、经营货物的品名、数量及有关规定条文。持有&龙票&的商号,同时可领取手铐脚镣等刑具,在蒙古经商时遇有滋事扰乱者有权铐上送其到当地王爷府予以惩处。当地王爷对&龙票&商人,也是待遇有加,不仅以高规格的礼节予以接待,而且对他们的经商活动予以保护。另一方面,清廷对持有&龙票&的商号,也有严格的规定,如不得到批准范围外的地区经商,商人不得携带家属,不得与蒙古妇女结婚等。如有违犯,轻者处以罚金,没收货物,重者收回&印票&,驱除蒙境,甚至处以刑罚。&至于无印票私入蒙境者,一经查处,枷号两月,期满鞭笞四十,逐回原籍,货物一半入官。&对其他商号,发给普通票照。乾隆中期以后,票照管理权限放宽,办理手续简化,规定执行松弛。到清末,票照发放权力进一步下放到蒙古各旗,地点和范围都没了限制。总之,清朝平定噶尔丹叛乱的胜利,北方辽阔疆域社会的稳定,内地商人赴蒙古草原经商政策的放宽,以及蒙古族上层人物、广大牧民和清军驻军对内地商品需求的激增,促进了蒙古草原和内地之间商贸活动的发展,因此漠南蒙古各商埠的长途运输业&&驼运业也应运而生。而归化城作为漠南蒙古的重要商埠和军事重镇,驼运业更是很快繁荣起来。
&&& 马嘶风壮出边城,千里川原一望平
&&& ?摇?摇&&归化城往返的驼运路线
&&& 马嘶风壮出边城,千里川原一望平。
&&& 白日鼯鼪跳客路,斜阳驼马走荒程。
&&& 遥岑影与云天合,极寒光分沙水明。
&&& 大地渺如江海阔,远来车骑若帆轻。
&&& 清人宝琳这首七律,生动形象地描写驼队离开边城,在川原荒路上行进的情况。那么,从归化城出发的驼路都通往什么地方呢?归化城的地理位置重要,驼运路线也是四通八达,但主要的驼路有四条。往北到外蒙古,俗称北路;往西到新疆,俗称西路;往东到北京,俗称东路;往南到太原,俗称南路。北路主要通往乌兰巴托、恰克图、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乌兰巴托时称大库伦或大呼勒。清顺治年间,外蒙古哲布尊丹巴活佛在这里建立了寺庙,成为外蒙古的宗教中心。康熙平定噶尔丹后,在库伦派驻办事大臣,成为外蒙古东北部的政治中心。嘉庆年间库伦办事大臣始节制乌里雅苏台将军,库伦又成为整个外蒙古的政治中心。随着库伦地位的提高,商业贸易日渐兴旺。道光年间嫁给满族宗室的喀尔喀蒙古女诗人那逊兰保在其兄奉使库伦的送别诗中写道:
&&& 成吉有遗谱,库伦余故疆。
&&& 弯弧十万众,天骄自古强。
&&& 夕宿便毡幕,朝餐甘湩浆。
&&& 幸逢大一统,中外无边防。
&&& ?摇?摇?摇(注:湩,音冻,湩浆即乳汁)
&&& 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库伦人口就已达10万左右,人们过着和平而安宁的生活。到清代后期,在库伦的内地商号已达400多家,俄罗斯商号50多家,形成了西库、东营两个并列商肆。从归化城到大库伦约2500里,单程需1个半月左右。出归化城翻越大青山进入达尔罕旗(俗称百灵地),再穿越外蒙古的茫茫戈壁,方能到达。恰克图又称***城,位于大库伦正北800里,当时的中俄边贸城市(今属俄、蒙两国,俄国仍称恰克图,蒙古国称阿尔丹希拉克)。特别是1727年(雍正五年)中俄在这里签订《恰克图界约》,规定恰克图为两国通商口岸后,这个边境小镇很快繁荣起来。道光年间曾任刑部侍郎的满族官员斌良写诗道:
&&& 戈壁苍茫万里途,盘车北上塞云孤。
&&& 海龙江獭鱼油锦,贸易新通恰克图。
&&& 来自江南水乡的海马、水獭和丝织锦缎,都源源不断地输入万里之遥的恰克图,可见当时货运之通畅,交易之兴旺。一些实力雄厚的商号,还派出驼队经恰克图深入到俄罗斯内地进行贸易活动。
&&& 乌里雅苏台位于外蒙古西部,1733年(雍正十一年)这里始设&定边左副将军&,又称乌里雅苏台将军,统辖喀尔喀蒙古四部(后从土谢图汗部析出赛音诺颜部)军事。1767年(乾隆三十二年)筑城,成为漠北蒙古军事要塞,时称前营。相沿日久,前营成了乌里雅苏台的别称。前营在归化城的西北方向,相距约4000余里。沿途除沙漠戈壁外,前营东南还有雪山、峡谷,道路更为艰难,一般驼队到前营单程要3个月。科布多又东距乌里雅苏台1000余里,1727年(雍正十一年)这里始设参赞大臣,统辖阿尔泰山南北两麓厄鲁特蒙古诸部和阿尔泰、阿尔泰乌梁海两部,也是一座军事重镇,俗称后营。大盛魁在过春节时曾贴出过这样的一副对联:
&&& 戴月披星似鹏程,历尽沙漠极边路;
&&& 栉风沐雨若豹变,鸿开乌科万世基。
&&& 从这一对联中,可以看出归化城到乌里雅苏台、科布多驼路的漫长与艰难,也说明乌、科两地重要的商业地位。大盛魁在这两地设有分庄,还曾将货物远运到俄罗斯和中亚国家进行贸易。西路是指从归化城到新疆的驼路,又分大西路和小西路。大西路是从科布多进新疆,往南1000里是古城子(今奇台县),往西南1000多里是迪化(今乌鲁木齐市),从迪化再往西1000多里是伊犁。小西路是指从归化城经阿拉善、额济纳两扎萨克特别旗(直属清廷理藩院管理,不设盟)到新疆哈密、古城子的驼路。西路是同治年间开辟的。当时西北地区回民起义,清廷派左宗棠率军镇压。光绪初年,左宗棠又奉命西征进疆,平定阿古柏在俄、英支持下的叛乱。这两次战事,均征用包括归化城在内的驼队用于军事运输,开辟了大西路。待军事敉平,此路开始兴旺,但路线更长,支路更多。从归化城到迪化,单程就需4个月。东路是指到北京,路线是丰镇&&张家口&&道口(今北京丰台),从归化城启程,20天左右可达道口。另从张家口还有一条通往内蒙古东部的支路。驼倌们常说的&西口到东口,再到喇嘛庙&,就是指归化经张家口到多伦淖尔的驼路(多伦淖尔因有康熙敕建的汇宗寺、雍正敕建的善因寺而俗称喇嘛庙)。南路主要是指到山西太原及周边地区的路线,南往和林格尔经杀虎口进入山西境内再继续南下。因在归化城大的商号,人员多为山西籍,而且大商号在原籍一般设有分号,负责从中原和南方组织货源,从蒙古各地购回的活畜及肉、皮、毛等畜产品,又经这些分号往中原和南方运销。因此,南路驼队的规模虽小,但也十分繁忙。
&&& 六月驼毛飘满地浑疑春尽洛阳花
&&& ?摇?摇&&归化城骆驼的饲养和交易
&&& 望中宫阙隔云霞,叹息今年负物华。
&&& 六月驼毛飘满地,浑疑春尽洛阳花。
&&& 诗下自注:&驼于五、六月脱毛,
&&& 塞上处处皆有,风吹展转如杨花也。&
&&& 这是康熙年间曾任礼部侍郎的浙江杭州人高士奇《塞外杂咏》中的一首。作者在塞外虽看不到京城的美好景色,但漫天飘舞的驼毛犹如古都洛阳的杨花。&驼毛出在驼身上&,可见塞外养驼之盛,景色之奇。史载,归化城驼运业兴盛时走外蒙古的有骆驼14万峰,走新疆的骆驼4万峰,可谓名符其实的&万驼之城&。
&&& 蒙古族饲养骆驼有着久远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并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清初官员钱良择在其两首诗中形象地描写了蒙古族牧民游牧养驼的情景。
&&& 其一:掣马驱驼半妇人,白羊黄犊亦随身。
&&& 不愁终日离家去,翻爱他乡水草新。
&&& 其二:置儿鞍背等怀中,絮里函盛络绎从。
&&& 遇便开襟来哺乳,全家相对在驼峰。
&&& 当年归化城大的商号都自养着骆驼,其养驼数量占了归化城的大头,并自开驼运店。如大盛魁商号盛时养驼至少2万峰。其中在百灵地靠近大营路的地方,养着2000多峰骆驼;在乌里雅苏台分庄的驼场,养驼少的时候1500峰以上,多的时候超过3000峰。科布多分庄的驼场,经常养有5000峰。此外,在大北路沿途各旗众多的梢子(蒙语庄子之意)中,也有属于大盛魁的骆驼。大盛魁长期雇有大量的驼倌饲养的骆驼量多点广,沿路随时可以补充顶替,所以它的驼队是换驼不换人,一般驼队从归化城到前营单程3个月,它的驼队只用2个月。归化城汉回等族人民,也加入到养驼行列中。规模大的驼户,有数百甚至上千峰;规模中等的,有数十峰;也有养三五峰的小驼户。大体上是汉民驼户少,每户养驼多;回民驼户多,每户养驼少。他们根据驼数量多少,组成大小不等的驼运店,自办短途运输或被雇用。
&&& 养驼是件很辛苦的事。母驼孕期13个月,一般春季产羔,接羔保育需十分精细。春季又要剪驼毛,一般每驼产8&10斤。清明前后,要给骆驼灌大黄、绿豆汤、麻油等,以利清热消火。驼队回来后,要给骆驼放青,使其恢复体力。此外,还要常对驼鞍、驼屉(用驼毛制成的垫子)进行修理备用。归化城牲畜交易的场所叫&桥&,位于城区北面。每逢集市,各地的骆驼,包括从外蒙古贩回的骆驼,汇至驼桥,进行交易。归化城还成立有驼桥福庆社,专门协调办理骆驼交易行的事务。骆驼价格时有波动。光绪初年,牲畜的价格为:每峰骆驼白银20&30两,普通马7&9两,公牛约8两,羊1两3钱。一峰骆驼约相当3匹马、3头牛或15&20只羊的价格。
&&& 驼队组成灵活定职责分明规矩严
&&& &&驼队的组织和人员分工
&&& 由归化城向外运输的驼队,根据实际需要机动灵活地组织配备,而不是完全固定不变的。一支驼队,时称一顶房子,是由有关人员和驼、马、犬共同组成的临时集体。有时驼队中还有随行的掌柜和客人,一般者骑驼,尊贵者乘驼轿。大的商号,每年能派出十几顶房子。这里的房子,是由人的住所引申为活动帐篷,一般为两面坡型,比蒙古包折装方便,按容积分大中小三种,分别为1?郾55丈、1?郾35丈、1?郾15丈(5?郾16米、4?郾5米、3?郾83米)见方。后来,房子又转义为驼队的代称。驼队的领队人叫领房子的,或简称领房。领房的职责,是确保驼路上人员及牲畜货物安全,并将货物完整无缺、如数按期地运送到指定地点,可谓是任重道远。驼路上,领房是驼队中说一不二的核心人物。他全权决定行进方向、路线、起程和歇息的时间,出面与路上所遇所求的各类人员交涉应酬,并临时处置人畜受伤、货物受损等意外情况和遇到天灾、匪盗、野兽等突发应急事件。在驼队中,他的话就是命令,其他人必须无条件地执行。另一方面,能当上一个领房子并不容易。他不仅要对沿途路线、水源、牧草等情况烂熟于心,而且要能在阴天夜间、沙漠戈壁上辨别方向,能预见到天气变化,还要有熟练的蒙文蒙语,有普通的医疗知识和兽医常用诊疗技术。更重要的是机警灵活,善于周旋,临危不乱,有勇有谋,能够带领驼队化险为夷,转危为安。领房人的这些本领,既有家传师承,更主要的是靠自己在驼场上的长期摸爬滚打、用心熟记和不断总结,是驼倌中千里挑一的难得人物,在社会上也极受尊重。归化城大的商号,都有自己的领房人,也有的是自由领房人,临时被商号雇请。在驼路上,领房人骑马不骑驼,有时往返巡视,防止驼倌打盹、驮架松散或驼缰脱落。领房不仅沿途吃香喝辣,倍受照顾,而且拿着普通驼倌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报酬,更重要的是掌柜能允其自带几峰骆驼,自行运货贩卖,收入归己。但若驼队出现人为损失,则要包赔,若货物尽失,则要以自家性命作抵,自行了断。
&&&& 领房的下面是先生,根据驼队的大小设1或2名,他是领房的副手,除了办理领房交办事项外,侧重负责到达住宿处后架设帐篷、挖土安灶、捡点用具,组织骆驼饮水、给骆驼治病、给马钉掌等事务。先生也是骑马不骑驼。先生的下面是驼倌,也称驼夫。每支驼队所用的驼倌和每个驼倌牵引的骆驼数量不等。驼队是以把子计算。一般来讲,走外蒙古和新疆的驼队,是大中房子。大房子由8把子骆驼组成,每把子分成两链子,每链子18峰骆驼。每链子用1个驼倌,共16人,288峰骆驼。中房子由四五把小骆驼组成,驼倌8&10人,每链子仍为18峰驼,每顶房子骆驼少为144峰,多则180峰。走内地的因路程短且道路狭窄,为防止损害农田庄稼,一般为中小房子。每顶中房子为四五把,但每链子骆驼成为10峰,每顶房子骆驼在80&100峰。至于小房子骆驼在几十峰,主要承揽零星就近的短途运输。上首的驼倌,则称为把头,具体组织管理驼倌,一般也是骑马。当一个驼倌也很不容易,不仅需要体格健全,吃苦耐劳,脑子灵活,而且要&熟悉蒙古语、熟悉蒙古情、熟悉蒙古人&,归化城曾有&十个汉子里才能挑出一个好驼倌&的说法。驼倌能够被大商号长期雇佣或临时聘用,也有许多要求和条件,如需要一家铺或有声望的人士作保;必须无条件地遵守该家的规定;货物未交清前没有休息天等。驼倌中还有两名锅头,他牵引的骆驼拉的不是货物,而是全房子途中的口粮、副食品、炊具、大水桶、牲畜精料以及饮驼用的水槽等用具。口粮主要是白面、莜面、干馍、炒面、炒米,副食品主要是黄酱、黑酱及肉炸酱。如有客人与驼队随行,还要驼客人所需的各种点心。到了宿营地后,锅头要承担搭锅做饭及相关杂务。
&&& 在驼队中,还有一支小狗群,八九只到十来只不等。归化城大的商号都有自己的***场,***数百只,驼队出行时抽派。其中走外蒙古、新疆的是&巨獒&。巨獒是外蒙古种,体形壮大,性格凶猛,用以沿途保护驼队安全。当驼队遇有匪盗和野兽时,巨獒舍生忘死,拼力保护,多有死伤。有时巨獒还能承担&信使&作用。
&&& 驼倌沿途生活艰苦,报酬却低。报酬方式有多种。以清末归化城走后营为例,一种是月得白银1两2钱,但分给1峰骆驼由其自行起运贩卖,收入归己,免除运费,成为一趟驼路收入的大头;一种是月得白银2.5两,也可带一些货物自行贩卖,收入归己。若行前缺钱购货,商号还赊给一些,回来后结账,所欠之账则按月计息;还有一种是月得白银4两,但不许本人携带任何货物。驼倌在驼路期间用的日常伙食、夏衣冬衣及毛鞋毡被等,由驼主供给。
&&& 驼倌的结局反差很大。有的驼倌终其一生,因种种原因始终处于贫困状态。也有的驼倌因走驼路而发家致富。
&&& 拉骆驼呀苦难言春夏秋冬没消闲
&&& &&驼倌在驼路上的艰辛生活
&&& 拉骆驼呀苦难言,春夏秋冬没消闲。
&&& 日头晒呀沙子烤,一天一天真难熬。
&&& 吃苦受累都好说,就怕天阴下大雪。
&&& 风绞雪呀疯狂吼,浑身发冷腿发抖。
&&& 大雪封山一片白,拉骆驼呀苦难挨。
&&& 走一步呀挪一步,悠悠晃晃不到头。
&&& 走弯腿呀累弯腰,家里缺吃又缺烧。
&&& 风里来呀雨里去,走不完的路受不完的罪。
&&& 这是归化城的驼倌,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编唱的爬山调,道出了驼路上的艰辛生活。当时还有&赶车下夜拉骆驼,世上三般无奈何&的顺口溜流传。当商号或驼运店揽妥货物、组成驼队、决定起运日期后,全房子的人就要迅速做好各项准备。对驼倌来讲,主要是绑好货驮子。一峰驼驮左右两个货驮子,货驮子必须绑紧绑牢,而且两边的重量要相等。为保护驼背,装货驮子时,先给骆驼身上披一个驼屉,上面再垫一块薄草垫子,然后装货驮子。驼倌自身,要从脚到小腿裹好用细驼毛线织成的裹脚带子,再穿上肥又大的牛鼻子鞋。冬天则要穿老羊皮裤,上身内穿夹袄、小羊皮袄,外穿短皮袄,头戴毡帽,外包一条蓝布巾,这身穿戴足有三四十斤重。驼路上驼倌除了自身穿戴没铺没盖,只有一个长方形布口袋,内装自用的碗、筷、针钱包及骆驼用的鼻郎、节槽子(拴鼻郎用的短毛绳)和驼缰绳等用品。驼队一上路,前后蜿蜒几里长,打头的骆驼货驮子插着商旗,驼铃在风中叮当作响,构成一条独特的风景线。
&&& 驼队一般日宿夜行,每到一个住宿地,驼倌首先让骆驼卧倒,卸下货驮子,然后分三班轮流给骆驼放牧和饮水。其余驼倌则在先生的带领下,有的负责搭架帐篷,挖土垒灶,有的则到四周拾拣柴火和牛、驼粪作燃料。放牧骆驼在夏季且遇有水草好的地方比较容易,但须察看草场,如有种醉马草,骆驼十分爱吃,但吃后就会东倒西歪,走不了路,方法就是给骆驼灌两碗醋;还有种爬地草,骆驼吃了就逐渐消瘦甚乃衰弱,驮力下降。另外冰雹打过的草骆驼也不能吃,吃了则泻肚不止。在冬季或在沙漠戈壁路上,放牧骆驼就要走很远的地方。人畜饮水,要防止误饮苦水、咸水甚至毒水。到了冬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井水冰凉,驼倌打水饮完所有骆驼,手臂都并冻成硬棍。如遇雨雪天干柴火找不到或找不足,全队人员就只好拌炒面就酱凑合。驼路上的天气变化无常,特别是在沙漠戈壁上,烈日当空时,滚烫的沙粒可煮熟鸡蛋,人热得难以忍受。有时瞬间会狂风大作,飞沙走石,甚至能将人畜和货物刮得无影无踪;有时又会雷雨交加,将人畜淋得浑身湿透,打颤发抖。一旦遇上此类天气,就得迅速就地住下,以保人畜货物安全。在去往新疆的驼路上,有时十几天没有水,全靠驮的水维持生命。驼路上还出现骆驼生病死亡等情况,这就要把这些骆驼所驮的货,放在一起派人看守,走到下一站后再派驼倌牵引骆驼拉回,让其余骆驼分担,这就延长了行程的日期。
&&& 驼路上还可能出现其他意外情况。有时遇到匪盗来抢人掠物,驼队防卫抵抗过程中会人畜伤亡。军阀混战时代还有一些地方私设税卡,征收各种苛捐杂税,甚至派武装人员寻找驼队强行收税扣货,使驼队苦不堪言。
&&& 驱驼市马语哗然乞布求茶列帐前
&&& &&驼运进出的主要货物
&&& 驱驼市马语哗然,乞布求茶列账前。
&&& 但得御寒兼止渴,生涯初不赖金钱。
&&& 这是清初康熙年间当过外交官的钱良择所写《竹枝词》的一首,生动地描写了草原市场上蒙古族群众赶来驼、马出售兼寻购布匹茶叶的热闹场景,而且盛行以物易物的方式。史籍还载:&塞外不用银钱,专喜黑茶、青蓝梭布,往往牵牛羊驼马来易。&(清&张鹏翮《奉使俄罗斯日记》)。这说明,茶叶、布匹是驼运进去的大宗货物,而牛羊驼马等牲畜是购回的主要产品。
&&& 蒙古高原畜牧业发达,活畜及肉、皮、毛等畜产品十分丰富,皮毛加工、金银铜器制作等手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广袤富饶的大地上,生长着许多珍贵的野生动植物,野兽皮张、野生药材、木材等,都为内地所需。此外,还有金、银、盐等矿产,虽然内地也有,但贩运回来&其利最广&。而内地农业和手工业发达,茶叶、布匹、绸缎、粮食、生烟和各种日用品,均为蒙古族所需。一般牧民能够&御寒兼止渴&即已满足,而王公贵族、宗教上层人物和清廷驻当地的官衙军营,迎来送往,交际广泛,用度奢华,生活铺张,对内地商品更是要求种类繁多、务求精美。因此,各驼队都是根据蒙古高原需要组织货源。货源既有归化城或内蒙古地区生产的,更多的是从内地组织的。大盛魁就号称&集廿二省之奇货裕国通商&,&以其所有易其所无&,驼运的商品&上自绸缎,下至葱蒜&,几乎应有尽有,无所不包。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1)茶烟酒糖、海味等副食品类;(2)粮油及粮油制成品类;(3)布匹、绸缎和其它棉丝织品类;(4)木器、铜器、铁器、竹器、瓷器等日用品类;(5)药品药材类。
&&& 茶叶无疑是运往蒙古高原的最主要产品,因而归化城通往外蒙古、新疆乃至俄罗斯、哈萨克等地的驼路,又被称为&茶叶之路&。大盛魁的小号&三玉川&设在山西祁县,也是该县最大的茶庄,在湖南、湖北采制各种砖茶。因驼队装砖茶的箱子大小固定,按装箱块数,分别称二四茶、三六茶、三九茶。大盛魁根据蒙民口味,对砖茶制作不断改进。相沿日久,蒙民对&三玉川&品牌砖茶极大信任,尤喜&三玉川&的三九砖茶。砖茶因质量重量稳定,又发展成具有货币性质的等价物。如清末乌里雅苏台的市场上,一块三九砖茶可换15斤绵羊肉、两张绵羊皮、7斤绵羊毛,14块三九砖茶换1匹马。大盛魁每年往外蒙古运输5000箱左右砖茶,盛时上万箱。此外,还有花茶、红绿茶、龙井、毛尖、普洱、米心茶(用红茶末制成)等,称为细茶。
&&& 从外蒙古和新疆采购运回的产品,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类:(1)活畜和肉、皮、毛等畜产品;(2)野生动物裘皮,如貂、狐、豹、狼、灰鼠、獾子等皮;(3)土特产类,如外蒙古所产鹿茸、羚羊角、麝香、贝母、枸杞等珍贵药材,新疆所产哈密瓜、葡萄、香梨、石榴等瓜果;(4)盐类,主要是草原上的池盐;(5)木材类,主要是外蒙古乃至俄罗斯的板材。
&&& 活畜及畜产品始终是商号从外蒙古购回的大宗产品。向归化城返回时驼队还要有专门的马把式、羊把式,负责沿途赶马赶羊。俄罗斯人波兹德涅耶夫1892年(光绪十八年)来蒙古高原考察后所著《蒙古和蒙古人》一书记载:
&&& 呼和浩特商人用商品从蒙古换回骆驼、马、牛、羊,再赶到离呼和浩特500俄里(1俄里约等于1?郾0668公里)以外的蒙古草原上,并交给呼和浩特城市的&贩子&,由他们与买主作价卖出。骆驼主要卖给&专门从事运输业的中国内地和长城以北的一些商号,马匹运往长城以南地区,远到上海、广东一带&;牛的销量不大,几乎全部供应呼和浩特本地之需;&羊则供应北京、河南、山西及其他地方&。牲畜贸易额很大,仅羊一宗,呼和浩特本地就销售20万只,北京几家商号买走50万只。但是,这样的销售量与十几年前相比,已然大大下降了。
&&& 驼队除了给指定商号运送货物外,有时还做零星售货的生意。在蒙古草原,有的组织驼队,带着帐篷,驮着大量货物出去;有的用三五峰骆驼,住在蒙古人家中做生意。骆倌们从外面贩运回来有自主处置权的物品,则在归化城内批发或零售。
&&&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而且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外蒙古封建主在沙俄策动下宣布&独立&,归化城在外蒙古商号的财产货物被烧毁抢掠不计其数,不少商铺被迫撤离,元气大伤。
&&& 1921年,外蒙古发生革命又一次宣布&独立&,封锁了通往内蒙古的主要路口,归化城到外蒙古的驼路逐渐断绝,少数驼队转向前往新疆的小西路。1913年,中华民国政府设置绥远特别行政区,改绥远将军为都统,又将归化、绥远两城合并称归绥,土默特副都统改为土默特特别旗总管。
&&& 1921年张绥铁路通车,1923年又延伸到包头,京包铁路全线贯通,同时修通多条公路,汽车也逐渐增多,归绥与内地的驼路大都被铁路、汽车运输所取代。1927年国民政府将绥远特别行政区改为绥远省,定归绥为省会,改都统为省政府主席。1930年军阀称霸新疆,西路又日益衰落。只有少数驼队往返于绥远省内及宁夏、甘肃承揽短途运输。此期间军阀混战,归绥过往驻扎军队繁多,军纪败坏,商民负担沉重且损失巨大,称雄二百余年的大盛魁也于1936年倒闭。
&&&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0月归绥沦陷。在日寇统治的8年间,为达掠夺中国资源、&以战养战&之目的,规定所占地区的各种牲畜、畜产品、粮食等必须由日本公司或日本控制的伪政权公司经营,完全垄断了归绥的商业,驼运业也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多种原因相互交织的结果,归绥市到1949年解放前夕,仅余1300峰骆驼。
&&&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将归绥市剩余的驼户组织起来,成立了驼运合作社。1954年,绥远省合并于内蒙古自治区,归绥市改为呼和浩特市。随着包(头)&兰(州)、集(宁)&二(连浩特)、兰(州)&新(疆)等铁路干线的修通和公路交通的飞速发展,呼和浩特市的驼运业于50年代中期彻底告别了历史舞台。如今,人们只有在城市公园、草原沙漠旅游点,才能见到骆驼的身影,或领略骑驼的感受。至于想见到成群的骆驼,则要深入到呼伦贝尔、锡林郭勒、鄂尔多斯、乌拉特、阿拉善等草原的深处。
&&& (作者为本馆馆员)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蒙ICP备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63号院
技术支持:
邮编:010055 电子邮箱: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