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传官网灵狼资质传说的智慧+8宝宝能卖多...

广成子是古代的仙人,住在崆峒山(在今河南临汝县西南)的石室中。黄帝久闻他的大名,知他住在这里,便前来拜访。黄帝问广成子:“您在研究世间万物之道方面已达到了顶峰,可否请您告诉我这方面的真谛呢?”广成子答道:“你治理的天下一片混乱。天上的云彩还没有聚集到一起便降下雨来,草木还没有枯黄就纷纷凋零了。以你现在的样子,怎么能够向我问道呢?”黄帝被广成子奚落了一番,他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恭恭敬敬地退了下来,回到住处,暂时摒弃一切政事,反复琢磨广成子说的那番话。三个月之后,黄帝再次来到崆峒山,拜会广成子。他见到广成子正头朝北躺着,便双腿跪在地上,以膝代步,极恭敬地来到广成子面前,叩拜了两次,然后说道:“请您告诉我修身养性的明达之道。”广成子听罢,一跃而起,说道:“你这个问题问得正好。现在我就告诉你‘至道’的精髓。至道的精髓,深远博大,永无止境;至道的极致,静默深沉,不可揣测。得至道者,什么也不看,什么也不听,无求无欲,保持精神上的超脱宁静,就能使身心健康;保持清静的心情,切勿劳累你的身体,耗费你的精力,这样才可长生不老。如果你能做到不让外物影响你的视听,不使外物打扰你的心灵,你的精神就将永远守护你的形体。你要时刻固守你内心的平静,摒弃外界纷繁的干扰。如果过多地了解万事万物,那么就会使你的身心遭受侵害。我一直追求身心的平和,所以我活了一千二百岁,从外貌上看,还显不出丝毫衰老的样子。你若能研习透彻我的道法,就能上为天皇,若能深入理解我的道法,就能下为君王。现在,我将离你而去,到一个没有任何纷扰的地方,进入一个通往无穷无尽境界之门,去遨游没有终极的旷野。我将与太阳和月亮一起放射光芒,与天地融为一体。世上之人皆不能免于一死,只有我才能获得永生。”李白在《古风》中写道:“归来广成子,去入无穷门。”

在古代,“若士”即是“那个人”的意思,后来被用作有道之士的通称。本文所说的若士,是古时的一位神仙,人们不知道他的真名实姓。庐敖是古代燕国人。庐敖游历了北海,并从月亮上经过,进入了入道之门一玄关,最终来到了蒙谷山。蒙谷山是古代传说中的北方山名,以太阳出没于此而闻名。在这里,他遇见了若士。若士长得很特别,他双目深陷,鼻子青黑色,双肩向上高高耸起,宛如老鹰一样,脖子又细又长,上身宽,下身窄,正在那里迎着风忽高忽低地跳舞,显出十分得意的样子。忽然,他发现庐敖正站在不远处注视着他,便马上停止了舞蹈,逃到了山上的一块石碑下面藏了起来。庐敖追上去仔细寻找,终于找到了若士,原来若士正瞋缩在石碑下面的蟹壳中吃蛤蜊(格黎)。庐敖来到若士面前,对他说:“纵观普天之下,只有我庐敖能够独来独往,不与凡夫俗子们为伍。我对天地四方之内的一切事物都看透了,因为我从小就喜好游历四方,直到现在也没有改变。我遍访了各地,终于在这里见到了你,你是否愿意与我交个朋友呢?”若士听完庐敖的这一番自我介绍后,先是表情严肃,继而仰面大笑道:“你不过是来自黄河中游一带的一介小民,以你的本事,你不应该长途跋涉,不远万里来到此地,这就如同小光亮无法同日月的大光明相比一样。我若士从前也曾游历过四方,往南我到过洞??之野,那里有许多岩洞,里面全是清澈的泉水;向北我曾在沉默之乡歇息过,那里荒无人烟,四周一片寂静;西面我到过窈冥之室,那里幽暗而深远,可谓其妙无穷;说到东面,我曾穿越过弥漫无际,连绵不断的光束。我到过的地方,上无天,下无地,举目四望,什么也看不见,侧耳倾听,什么也听不到。说到外面,那里有奔流不息的河流,河水一瞬间就泻到千万里以外。我见过这样奇妙无比,气势磅礴的场面,都不敢说自己有什么本领。现在你无非是云游到了此地,就说自己已经认识了整个世界,看穿了万物的本质,这岂不是孤陋寡闻吗?我看你呀,不过是个平常之人罢了。我与一位名叫汗漫的仙人相约在天的最高处会面,这个地方我是不会久住的。”说罢这一席话,若士双臂向上一举,紧接着身体腾空而起,转瞬间他已消失在茫茫的云雾之中了。庐敖被若士说得瞠目结舌,呆呆地仰望着若士远去的身影,直到看不见为止。过了半天,庐敖才如梦方醒,那副追悔莫及的样子仿佛是失去了亲人,他一边捶胸顿足,一边慨叹道:“我比起若士,就好像一只土壤里的小虫子与天鹅相比一样,真是天壤之别啊。我每日都在奔走,而实际上与诺大的世界相比,无非是走了几小步。可是我却自以为走了很远,认为自己是天下最了不起的人,这确实是个莫大的错误。我真可悲啊。”

沈文泰是九疑山人,九疑山在今湖南省宁远县南。他从长江中的众神仙那里得到了神丹土符,这种神丹可使人返老还童,百服百应。后来沈文泰想到昆仑山休息两千年,行前把神丹秘方传授给李文渊。沈文泰说:“如果不按照土符上指定的方法服药,那么道术就不会灵验,对人没有益处。”李文渊严格按照沈文泰所嘱,依土符所示制成神丹,依法服下后不久,他也得道升天了。今天人们常用竹根水煮丹黄土,用来去除三尸(三尸即道家所指的在身体中作祟的神三,它每适庚申之日,便向天帝诉说人的过错),这种做法即是沈文泰和李文渊传授下来的。

彭祖姓彭名铿,是颛顼帝的玄孙,也是陆终的第三子。到了殷商末期商纣王时,他已活了七百六十多岁,成了大名鼎鼎的老寿星。他虽然高寿,却丝毫看不出苍老的样子。彭祖作为老寿星中的杰出人物,他的养生之道,驻颜之术,一直为后世所称颂。彭祖从小时起就喜静不喜动,他平素安于修身养性,不关心世间一切事物,不追求名誉和荣耀,不讲究车乘和服饰的华丽,只求清心寡欲,澹泊宁静,以从中探索出养生之术和长寿之道。殷王闻知此事,拜他为大夫,但彭祖常称疾不出,在家闲居,不问政事。他善于导引之术,经常服用水桂、云母粉、麋鹿角,以此使容颜永葆青春。彭祖平时沉默寡言,透出稳重的性格,他从来不说自己有超乎凡人的道行,也不做任何令人迷惑不解的事,更不做装神弄鬼,荒诞怪异之事,显出一副无所作为的样子。有时他独自一人外出游历,人们想知道他到哪里去了,就悄悄地盯住他,他却忽然不见了。他既不乘车,也不骑马,身上不带分文,也不准备食物,一走就是几十天甚至上百天。人们无从知道他去了哪里,只是发现他回家之后的衣食住行与普通人一样,丝毫没有产生变化。彭祖修练时,经常盘起腿来,正襟危坐,凝神定气。从早晨到中午,双手徐徐***双目,继而轻轻抚摩身体,舌头慢慢舐住上颚,不时咽下唾液。这样边做边均匀地调整呼吸,直到周身气脉通畅,筋骨舒展,才缓缓站立起来,像练功之前那样谈笑风生。有时彭祖觉得身体不舒服,或是感到疲乏无力,便静坐下来,运行内气,来攻克体内的疾病。此时,内气在体内潜转,从九窍运转到五脏六腑,最后达到四肢及毛发。气血贯通之后,彭祖感到有一股平和之气,轻缓地流淌在身上。这种轻清柔和之气起于口鼻之中,继而达到十指的指尖,不仅驱除了疲劳,同时也治愈了疾病。商纣王听说彭祖是个有道之士,修有长生不老之法,就亲自找到彭祖询问长寿之术,可是彭祖总是闪烁其辞,不愿相告。纣王为了达到目的,又送给彭祖大量金银财宝,总共价值数万钱。彭祖也不客气,全部留下,然后全部用来救助贫苦的百姓,自己分文不要。纣王见金银打动不了彭祖的心,便委托一位名叫采女的女子前去找彭祖请教。采女也叫采石女,年轻时便受高人指点,青春常驻。此时她已有二百七十岁,但看上去却像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女。纣王把采女迎进宫内,用最隆重的礼节欢迎她,为她修建了豪华的宫殿,给她穿上了绚丽多彩、镶嵌金银珠宝的衣裳。纣王此举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请求采女早日从彭祖那里求来长生不老的仙术。采女受纣王之托,乘坐襬车前往彭祖的住处。襬是古代专供妇女所乘的四周有屏障的车。采女面对彭祖,恭恭敬敬地拜了两拜,然后便问起延年益寿的方法。彭祖见采女是有道行的人,便回答道:“如果想腾身上天,进入仙界,成为一名仙人,就必须服用金丹,吃了金丹,人便会像元君太一那样白日升天。但是服用金丹,腾身飞入仙界,需要有很高深的道术,即便是世间君主也不是随便可以做到的。退一步说,即使达不到这一境界,人们也应该爱惜身体,养护精神,服食一些益寿食品,以达到长生不老之目的。但是学会这种层次的道术,不能役使鬼神,也不能自由自在地飞翔。此外若不通晓男女之间的交接之道,即便服食仙药,也于事无益。就以你采女为例吧,你是一位可以修炼阴阳之气的人,阴阳的内在含意你可以推测而得,但是你却不用心思考它,那么你问我长生的奥秘又有什么意义呢?在我出生之前,我的父亲就故去了,我是一个遗腹子。我刚长到三岁,母亲就离开了人世。这以后,我又遇上了犬戎之乱(按:犬戎是古代时戎族的一支,在殷周之时居住在我国西部。周幽王十一年,即公元前781年,申侯引犬戎打入宗周攻杀周幽王,迫使周平王向东迁徒到洛邑,建立东周),流亡到了西域(西域即现在甘肃省敦煌、玉门关以西的新疆和中亚细亚的地区)。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我过了一百多年,生来没有得到双亲的关心与照顾。除此之外,我一生共失去了四十九位妻子,死了五十四个儿子,遭受了无数的生活磨难。这一切,使我体内的平和之气受到了巨大伤害,肌肤失去了弹性和光泽,面容愈来愈枯干衰老,我恐怕难有长久的生命了。我平素孤陋寡闻,恐怕无法传授给你长生之道。在大宛山中,有一位青精先生,据说已活了一千岁,从容貌上看,还像儿童一样,他一天能走三百里,既能整年粒米不进,也可一天吃九顿饭。他精于养生之道,你可以去向他讨教。”采女听到这里,忙问:“请问青精先生究竟是怎样一位仙人呢?”彭祖说:“他只是一个得道之人,并非仙人。所谓仙人,要具备以下条件:或能飞身穿入云端,不长翅膀也可自由翱翔;或能驾龙乘云,直飞天际;或能化做禽鸟,飞翔于青云之上;或能潜游于江海之中,或飞翔于名山之巅;或者以元气为食,或者以芝草为粮;或者徜徉于人海之中而不为人所识破,或者隐身于众人之内而不被人所察觉。只有如此功力,方可称为仙人。仙人的脸上有着奇异的骨相,遍体长着罕见的毛发。他们喜欢孤单而行,深居简出,不愿与凡人相接触。神仙们虽然可以长生不死,但是他们丝毫没有人的七情六欲,没有人的感情和思想,没有人间荣辱与哀乐之情,这就好比小鸟化作蛤蚧,山鸡变成了蜃,都失去了它们的本来面目。正因如此,我可不愿意成为仙人。得道者与成仙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得道者可以照样吃甘美的食物,穿轻盈华丽的衣服,享受男女之间情欲相通的欢乐,还可以具有封官进爵的荣耀。得道之后,人的体魄将越发强健,耳聪目明,筋骨结实,容光焕发,健康长寿,永驻人间。得道之人,寒热风湿病痛无法侵入体内,妖魔鬼怪不能靠近人身,各种兵器,各种虫豸不能伤害身体,不为喜怒哀乐和毁誉所左右,这才是难能可贵的呀。人只要气血通畅,注意保养身体,就算不知道仙方道术,也可以至少活到一百二十岁。如果活不到这个岁数,那么肯定是受到了某种伤害。人如果略微懂得些养生之道,便可活到二百四十岁;再懂得多一些,活四百八十岁则不成问题;如果精于养生之道,即可长生不老,只不过不能成仙罢了。延长寿命、保养身体的根本之道,在于不要伤害自己的身体。具体而言,就是冬天保暖,夏天避暑,随着四季的变化,而调节自身的需要,使身体舒适;对女人的美色和自己的欲望一定要节制,切不可纵欲过度,这样才能保持精神舒畅;高贵的车马,华丽的服饰确实能带给人以威严之感,但是对它们的追求应适可而止,不要贪得无厌,要使心中的志向专一;优雅的音乐,绚丽的色彩,能够使人赏心悦目,心平气和,是养生强身的有效途径。凡此种种,皆可养生,但是如果不加以节制,超过了限度,则不但无以养生,反而会很快招来祸患。古代的圣明之人,唯恐普通人生育的子女,不懂得养生的道理,所以反复告诫他们要断绝戕害身体的灾祸之源。因此才有如下这些教导:高明之士与女人分床而卧,中等之人与女人分被而眠,服药千种,不如独处。绚烂多彩的颜色令人眼花燎乱,各种滋味混合在一起会使人丧失分辨味道的能力,如果能对它们加以节制,把其中不好的因素去除掉,疏通堵塞的部分,不但不会减少人的寿数,而且人们还会从中得到益处。以上这些道理,就像水和火,都是人们离不开的,但是如果用之失当,就会产生灾害。人们往往不注意养护身体,经络血脉受到伤害,气血亏虚不足,体虚乏力,脑力不强等,这些都是生病的原因。身体已经有了致病的因素,就极易被外邪所侵害,在受了风寒,沾了酒色之后便会发作。如果身体一直很强壮,气血充实,又怎么会产生疾病呢?使身体受伤得病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用脑过度伤人,忧郁哀愁伤人,极度高兴伤人,过度悲伤伤人。不切实际的渴望,锱铢必较的心胸,不知适应冷热的环境,不注意男女之间的交合??伤害身体的因素很多,可是人们却往往只注意男女房事一种,这不是很糊涂的事情吗?男人与女人之间相交合,就好比天与地相辅相成一样,非常自然,它能够疏导与养护人的精神与气血,使人体不失去平和。正是因为天与地交接有道,所以才有天长地久;而人们之间交接失道,才受到伤害。若能避开伤害身体之事,遵循阴阳交接之术,人类便会长生不死。天与地在白昼时分离,在黑夜里聚合,一年就有三百六十次交合的机会。而精气交合在一起有四种情况,所以在这个世界上生成了万物,使生命无穷无尽地繁衍下去。人类如果按照交合之道行事,就可获得永生。其次还有服气之法,就中吸取精气时要掌握其规律和方法,这样邪气就不能进入人的体内,这是强身固体的关键所在。其余的养生方法,譬如吐纳导引之术,以及随时想着体内有万神存在,这些神魂在守卫自己的身体,其守卫之法有一千七百余条,此外,还有春夏秋冬四季各有面向何方的要示,以及责备自己,检查过错等等,这些都不是养生的核心,只可以传授给初学者,用来培养他们的意念。爱惜精气,养护身体,服食清新空气,锻炼形体,这些都可以扶正固本,健体强身;如果做不到这些,面容就会枯槁、憔瘁,身体自然也就垮掉了,这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愚蠢的人学习道术,从来不去看其本质,只是追逐细枝末节的东西;人们告诉他道的真谛,他却不以为然,毫不相信,见到道学的精辟著作,他却认为这是浅薄之作而不加理会;他朝夕诵习的,不过是空洞的理论,读这些东西,除了使人感到疲劳之外,到死也不会让人得到丝毫好处,这不是可悲的事吗?人活在世上总有做不完的事,很少有人能够自愿避开尘世,单独住在深山岩洞之中。用顺应道术的方法教导他们,他们不会依照去做,这也不是仁人的本意。如果人们知道了房事中的道术,掌握了闭塞精气,使之不外泄的方法,不为忧伤之事所苦恼,注意节制饮食,那么这个人就可以称得上得道了。我的老师曾写了《九都》、《节解》、《韬形》、《隐遁》、《无为》、《开明》、《四极》、《九室》等书,一共有一万三千多条,都是修身养性,颐养天年的精华,现在我将它们全都给你,作为给求道者的礼物。”采女接过这些道学精要,十分高兴。她马上辞别了彭祖,回到了纣王宫中,把彭祖所讲的话和赠予的书籍交给了纣王。纣王遵照采女所述,参照秘籍所指,依法修炼,效果果然灵验。他生怕别人也掌握这种长生不老,强身壮体的秘诀,便下令全国禁止修炼彭祖的道法,违令者斩。继而他又想杀害彭祖,来个斩草除根,以绝后患。彭祖早已料到纣王的险恶用心,他早就离开了住处,去了一个谁也找不到的地方。七十多年之后,听说有人在流沙的西边见到过他。纣王按照采女所述的彭祖养寿之法,终日练功,颇有成效,在他三百多岁时,仍中气十足,体魄健壮,看上去不过五十岁。后来,纣王荒淫无度,过起了酒池肉林的生活,并宠爱一个妖冶***的郑国美女,生活失去了节制,使先前练就的养生壮体之功倾刻间荡然无存,最后终于纵欲身亡。民间曾有传说,说彭祖的养生之道会害死人,其实那只不过是纣王为了蒙蔽百姓,好让自己独享养生之功而编造的谎言罢了。彭祖离开商纣,远游他乡时,已高寿七百七十岁,而这远不是他的最终寿命。他走后,人们在历阳修建了一幢彭祖仙室,凡是去祈求平安,祷求风雨的人,没有不心满意足的。

白石生是中黄丈人的弟子。中黄丈人是一位力量超群的仙人。当彭祖为人所知时,白石生已活了二千多年了。白石生尽管长生不老,但是却一直不肯修炼升天成仙的道术,他只是求得一种永生的乐趣。虽然他不同于普通人,但是他也不忘享受人间的生活情趣,他平时修炼的主要是男女交接之道,同时也服食金液等养生药。白石生年幼时,家里非常贫困,什么药也买不起。于是他就靠养猪放羊挣钱度日。他平日节衣缩食,努力积攒钱财。十几年后,他终于靠卖货赚了价值上万的金银,并将这些钱全买了能使他长寿的药。他经常煮白色的石头为食物,加之居住在白石山上,所以人们都称他为“白石先生”。白石生不仅吃煮过的白石,还时时饮酒,吃动物的肉干,也吃五谷杂粮。他一天能走三四百里,健步如飞。从面容上看,白石生不过三十多岁,这全靠他平素朝拜仙人,保养精神。不仅如此,他还喜好读养生的仙经及《太素传》等书。彭祖曾问白石生:“你为什么不服仙药,成为神仙到天上生活呢?”白石生答道:“天上的生活并不能带给我在人间享受的快乐。我不求上天为仙,只盼能长生不死而已。况且天上尽是些修道多年,极为尊贵的仙人。与他们在一起生活,还要侍候他们,要比在人间苦得多。”彭祖听罢,连连点头称是。后来人们把白石生称为隐遁仙人,意思是他有成仙的能力,却甘心隐居在人群中。可见,人们对他不受天宫生活的引诱,是颇为赞扬的。唐朝诗人李商隐曾在《玄微先生》诗中写道:“药里丹山凤,棋函白石郎。”

黄山君平时坚持修炼彭祖的养生之功及健身之术,虽说已有好几百岁了,可看上去还像少年那么年轻。像彭祖一样,他也只做地上的仙人,不愿在天宫中生活。彭祖寿终之后,黄山君广泛搜集整理彭祖的养生真言,并将其汇编成《彭祖经》。凡能得到《彭祖经》的人,其寿命就像松树和柏树一样天长地久。

凤纲是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人,经常采集上百种名花异草,用水洗净,然后放在一只陶罐里,用湿泥封好口,埋入地下。一埋就是九个月,从正月开始直至九月末方才挖出,前后长达数百日。花草罐启封之后,凤纲将花草揉成一个个小球,放入锅中煎煮。如果有人突然死去,可将药丸放入死者口中,死者会马上奇迹般地苏醒,得以生还。凤纲自己也经常服用此药,年逾数百岁而不老。后来凤纲去了地肺山,并在那里得道成仙了。

皇初平是丹溪人。十五岁时,家里让他放羊。一天,有位道士见他善良老实,便把他带到金华山的石室中修道。就这样,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皇初平一点也不想念家人了。皇初平随道士修道之后,他的哥哥皇初起便四处寻找他,可是历时多年也没有找到。有一天,皇初起来到集市中,遇到一位占卜的道士,便上前问道:“我有个弟弟叫皇初平,在放羊时失踪了,已经有四十多年未见他的踪影了,也不知他现在是死是活,身在何方,请问您知不知道他在哪里呢?”道士听罢,微微一笑:“在金华山里,有一个牧羊少年,姓皇名初平,我想他就是你多年来一直在寻找的弟弟吧。”皇初起听罢,又惊又喜,他一刻也待不下去了,立即请求道士带他去找弟弟。道士把皇初起带到金华山下。在这里,皇初平、皇初起弟兄果然相见了。久别重逢,自然是百感交集,话语万千,说着说着,哥哥问弟弟:“当初你是在放羊时出走的,那群羊还在不在?”初平回答:“在,它们一直生活得很好,现在就放养在山的东面,离这里近得很。”初起有些不信,心想,弟弟离家四十多年了,那群羊居然还活在世上,不大可能,该不是弟弟与我开玩笑吧。想到这里,初起果真跑到山的东面,去找羊群了。到了那里,初起举目四望,除了青山绿水,和数不清的白色石头之外,根本没有羊的影子。于是他回来问初平:“我去看了,那里根本就没有一只羊。”弟弟说:“怎么会呢,羊就在那里,只是哥哥没看到罢了。我这就带你去找。”兄弟俩再次来到山的东坡,初平对着那片白色的石头大喝道:“你们这群羊,见到我哥哥来了,还不快起来!”接下来的情景简直把初起看呆了,只见那白色的石头一瞬间变成了数万只雪白的羊,悠然地吃着青草。初起对初平说:“哎呀,我的弟弟,原来你已经得道成仙了,你能否把道术也教授给我呢?”初平说:“可以。只要你一心一意地修炼道行,一定会成功的。”于是初起便丢下了家中的妻子儿女,留在金华山中,跟随弟弟潜心修道,服食松脂、茯苓。过了五千天,他的容颜竟变得像孩子般年轻,身体也越发矫健了。有人见到他俩坐在那里,一起身便踪影皆无了,不仅如此,他们在阳光下走路,竟连影子也没有。后来他俩回到故乡,见亲人宗族已死亡殆尽,便仍回到金华山中修道。临行前,他们把修道的方法传授给了南伯逢。以后,皇氏兄弟改名换姓,初平改叫赤松子,初起改称鲁班。此后有人继续按方修炼道术,服食仙药,有数十人得道成仙。

吕恭字文敬,年轻时喜好吃一些可以使人长寿的草药。有一天,他带领一奴一婢在太行山中采药。吕恭在山里采药时,忽然在山谷中遇见三个人。那三个人问吕恭:“看来你想长生不老吧?要不然你为什么不怕艰险登山采药呢?”吕恭回答说:“我确实想长生不老,可惜一直没有找到好的方法,所以只好上山采药,以求它能对延长我的寿命起些微簿的作用。”三人听罢此言,其中一人说:“我姓吕,字文起。”第二个人说:“我姓孙,字文阳。”第三个人说:“我姓李,字文上。我们都是太清太和府中的仙人。我们时常来这里采药,这次遇到了你,当然要诚心诚意地把仙术教授给你这位初学道术之人。况且你与我们其中一人同姓,而你的字中又有一个字与我们字中的一个字相同,算是你与我们有缘,命中注定要长生不老。你如果愿意跟随我们一同采药,我们就告诉你长生不老之方。”吕恭一听这话,高兴得差点跳起来,当即恭恭敬敬地向仙人们施礼道:“我今天能巧遇仙人,实乃三生有幸,不过我担心我生性愚笨,不配接受你们的道术。如果你们真的肯传授给我道术,我下辈子也感恩不尽。”说罢,他便随仙人采药而去。两天之后,仙人们果真传授给了吕恭长生不老的秘方,然后对他说:“现在你已有了长寿的秘方,可以回家去了。你虽然只跟了我们两天,但是这两天相当人间的二百年。”说罢,仙人升腾而去,吕恭回归故乡。吕恭回家一看,家乡已面目全非了,只见满目旷野,昔日的家园早已荡然无存,他的子孙也杳无踪迹了。好不容易他才找到了家乡已隔了数辈的赵光辅。赵光辅不认识吕恭,便叫来了许多乡民,大家七嘴八舌地问吕恭:“你的家在哪里?你是从那里来的?”吕恭无从作答。最后还是赵光辅说道:“我常听我的长辈们讲起,这里从前有个叫吕恭的人,带着一个家奴和一个婢女上山采药,不知怎么一直没有回来,家里人找了很久也不曾找到,就以为他们是叫豺狼虎豹之类的野兽吃了。从那时起到现在,大约有二百多年了。你问的难道就是这件事吗?”赵光辅见对方的眼中闪出兴奋的光采,便继续说道:“吕恭的后代有位叫吕习的,住在城东北十里的地方,是位道士,周围的人都很尊敬他,乐于侍奉他,你去找他吧。”吕恭谢过赵光辅,依照他所说的地址,叩响了吕习的家门。吕习的一个家人问吕恭:“你是谁?从哪里来?”吕恭答道:“这里就是我的家。很久很久以前,我上山采药,遇到了几位仙人,我就随他们去了。从那时起至今,已有二百多年了,是神仙叫我回家来的。”吕恭的这番话,被在屋中的吕习全都听到了。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长辈时常提及的祖先竟然得道成仙,而且就站在自己的屋门前。吕习全家惊喜万分,鞋都顾不上穿,光着脚就迎出了门外,冲着吕恭施礼道:“仙人,您可回来了!”说完,两眼流泪,哽咽着说不出话来。吕恭在吕习家住了很长时间,把得道成仙的秘方传授给了吕习,然后飘然而去。当时,吕习已年届八旬,俨然一位老叟,服完吕恭留下的仙药,渐渐变成了一副孩童模样。他二百多岁时,到山中修道去了。吕习的子孙世世代代都服食祖宗留下的仙药,没有一个老死的,全都得道为仙了。

沈建是丹阳人,他的上辈世代都做长史之官,唯独沈建却只对求仙问道感兴趣,丝毫不看重功名利禄,不肯为官。他曾经学过导引服食之术和返老还童之法。沈建还擅长治病,无论何人,患了什么疑难杂症,只要找到沈建,保证手到病除。因此,沈建成了远近闻名、万人仰慕的名人,甘愿侍奉他的就有上千家。有一天,沈建准备出门远游,行前,他将一名奴仆,一名婢女,以及一头驴和十只羊托付给一户人家代为照料,他在奴婢、驴和羊的口里各塞了一个药丸。诸事办妥,他指着人畜对主人说:“我的奴婢和牲畜就麻烦您照看了,他们只占您家的一些地方,饮食上您不必操心,我已安排好了。”说完就离去了。主人望着沈建远去的身影,心中很奇怪:“这个人真不像话,他托我照料的人和牲畜一共有十三个,却连一点钱都不留,这该如何是好呢?”主人尽管心中不快,却还是尽职尽责地照顾他们。他先给两个奴婢端来饭食,谁知奴婢闻到饭食的气味,差点呕吐出来,谁也不愿碰饭一下。主人只好收拾餐具,转身去给驴、羊喂草料,可是驴和羊同样不肯张口,纷纷调过头去,仿佛是在躲避饲料。主人再去喂它们,它们做出要顶人的样子,主人不禁大惊失色。转眼一百多天过去了,奴婢和牲畜没有吃任何东西。主人细细一瞧,心中奇怪,奴婢二人个个面色红润,身体健壮,气色比刚来时还要好;再看牲畜,驴儿毛顺膘肥,羊儿壮硕结实,个个都像吃了上等饲料一样,活泼可爱。又过了三年,沈建回来了。他感谢了主人的照顾,在奴婢、驴羊的嘴里又各塞入一枚药丸,于是奴婢、驴羊又像从前一样,知道吃喝了。从这时起,沈建便开始避谷,不食人间烟火了。他的身体非常轻盈,可以飘浮在空中,也能自由自在地飞翔。他就这样生活了三百年,然后就踪影皆无,谁也不知道他去了什么地方。

华子期是淮南人,跟随禄里先生学习道术。禄里先生传授给他隐仙灵宝之方。这个仙方分为三种,一种叫《伊洛飞龟秩》,一种叫《伯禹正机》,第三种叫《平衡方》。华子期按照这三种药方配制了仙药,服下之后,竟一天比一天年轻起来,同时他还能一天走五百里路,能力举千斤。华子期在一年里要改变十二次模样。后来,他得道成仙,隐身而去了。

乐子长是齐国人,从小时起就喜好研究道术,长大后到了霍林山,在那里遇到仙人。仙人见他诚心求道,便告诉了他得道的仙方———将胡麻粉和赤松散合在一起服下。仙人告诉他道:“我这种药,蛇吃了立刻变成龙,人吃了当即返老还童。它的功效还多得很哩,它可使人腾云驾雾,也可改变人的形体和容貌,令人气血充足,精力旺盛,长生不死,颐养天年。你若吃了这种药,便可安然地度过今生了。”乐子长听罢,连忙服下仙药。果如仙人所言,乐子长身轻体健,面色红润,都一百八十岁了,看上去还像个少女。他的妻子儿女共九人,都服用了这种仙药,结果是年龄大的返老还童,年纪轻的永不衰老。后来,他们举家涉海登上劳盛山,在那里修道成仙了。

卫叔卿是汉代中山郡人,中山郡即今河北省唐县及定县一带。他因服食云母而修炼成仙。汉武帝元凤(即元封,前109年)二年八月壬长这天,汉武帝正在宫殿上休息,忽然看到一个人,他驾着浮云乘着白鹿而来,停在殿前。武帝大吃一惊,忙问:“来者何人?”来人回答说:“是我,中山郡的卫叔卿。”武帝又问:“中山是我的属地,你难道不是我的臣民吗?”听到这句傲慢的话,来者脸上顿时一沉,没有答话,调转身,骑上白鹿,驾起云朵,转瞬不见了。汉武帝见驾云之人忽然消逝,自忖得罪了仙人,心中懊悔不已。于是立刻派遣大臣梁伯之为使者,命令他无论如何也要到中山郡把卫叔卿找回来。梁伯之奉旨前往中山,但是他遍寻卫叔卿不着,只找到了他的儿子卫度世。于是他便把卫度世带回宫中交差。汉武帝问卫度世:“请你告诉我你的父亲现在何方?”卫度世答道:“我的父亲从小就喜好求仙问道,服食仙药,修炼身体,他潜心修道长达八十多年,越来越年轻。有一天他离我而去,临行前对我说他要去华山修炼。从那时起到现在,有四十多年了,我一直没有得到他的消息,他也一直没有回家。”武帝求见仙人心切,马上命令梁伯之与卫度世去华山寻访卫叔卿。二人不日来到华山脚下,却因连日倾盆大雨而滞留下来,无法上山,眼看日子一天天过去,卫度世便对梁伯之说:“难道我父亲不愿意我带陌生人去见他吗?那就让我独自上山去找吧。”于是度世斋戒沐浴,准备上山。连日的降雨竟一下子停了。卫度世爬到山顶,看见不远处卫叔卿和几个人正在一块大山石上玩耍。尽管有四十多年未曾见面,可卫度世见父亲仍和以前一样年轻。卫度世见父亲坐在一张白玉床上,上有紫云覆盖,周围祥气环绕,几个仙童手持旗幢侍立在其身后。度世连忙走上前去,向父亲恭恭敬敬地拜了两拜。卫叔卿问:“你来做什么?”卫度世答道:“武帝为那天没有礼遇您结果错过了向您讨教的好机会而后悔不已,他特意派遣了一位使者和我一起来找你,请您再度光临汉宫,武帝要当面向您请教。”卫叔卿说:“上次我是奉了太上老君之命,前去警告汉武帝将要发生大灾大难的日期,并传授给他消灾避难的方法,以延续国家的命运,保住他的君主的地位。谁知他自以为是天下第一,居然不把我这个神仙放在眼里,竟敢让我做他的臣下,这种人不配接受我的指点,所以我什么话也没对他说,不辞而别了。现在我要与中黄太一仙人共同商议人间王朝的兴亡更迭之事,没时间再去见什么皇帝了。”卫度世见父亲主意已定,不便再坚持,便道:“请问父亲,刚才与您一起下棋的是谁呀?”卫叔卿答道:“他们都是我的朋友,同为天上仙人,他们是洪崖先生、许由、巢父、王子晋、薛容。现在,人世间马上将面临着一场巨大的灾难,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事情即将发生。数百年之后,将土灭金亡,以土德兴旺的卯金刀刘家王朝必然灭亡,能施行仁政的国君将出现,时间在壬辰那一年,为了使你不受即将发生的灾祸的伤害,我现在告诉你一个修道成仙的方法。你赶快回家,我在咱家房舍西北角的大柱子下面埋着一种可使人成仙的药,你把它取出来,服下后便可得道成仙,长生不死了。那时,你就驾一朵彩云来找我,不要再去做什么汉朝的臣民。”卫度世听罢,朝父亲深施一礼,随即辞别而去。在家里的柱子下面,他果然挖出一只玉匣,打开玉匣一看,见里面放着药方和飞仙香,飞仙香就是五色云母。卫度世服下后果然得道成仙了。他又将此法告诉了梁伯之,两人成仙后都驾祥云去找卫叔卿。他们没有把这个方法告诉汉武帝。

魏伯阳是吴国人,他出身豪门大户,祖上皆为朝廷命官,可是他自小就喜欢研究仙道之术,不愿意像长辈那样入朝做官。他平时在家什么事也不做,只是修身养性,当时谁也不知道他经过刻苦修炼,已经得道为仙了。一天,魏伯阳带着三名弟子进山制做仙丹。仙丹做成了,魏伯阳知道弟子中有心不诚的,便想在服仙丹之前试一试弟子们的诚意。他说:“咱们现在终于炼制好仙丹了,但是它是否灵验,还不得而知。我看不妨先让一条狗代为品尝,如果狗服食之后能够飞升,就证明仙丹名符其实;如果狗吃罢倒地身亡,则证明仙丹是毒丹,无法食用。你们看如何?”众弟子点头称是。魏伯阳在入山炼药时,特意牵来一只白色的狗,又拿来数粒有毒的丹药,这种丹药炼制的火候不足,也未揉合均匀,所以有毒,服食之后会引起休克,看上去像死了一样。伯阳将一粒毒丸塞入白狗嘴里,狗当即口吐白沫,倒地身亡。伯阳故作惊讶:“咱们炼制仙丹恐怕没有成功,你们看,狗吃了之后立刻死去,怕是咱们炼丹之举违背了神明之意,如果坚持吃的话,咱们的命运恐怕也会和这只狗一样。你们说,咱们该怎么办呢?”弟子们说:“先生,您吃不吃这丹药呢?”伯阳说:“我是个违背世俗之人,辞别了家人跑到山中炼制丹药,如果我求不到成仙之道,我也就不准备回家去了。我早已视死如归,现在我就把这药丸吃下去。”话音未落,伯阳已捏起一粒药丸塞入口中,药刚入嘴里,伯阳便倒在地上,气绝身亡。伯阳一死,他的弟子们吓坏了,三人面面相觑,过了半天才说:“咱们跟随先生入山炼丹,是为了求得长生不死之药,谁知先生吃了药就死了,咱们可怎么办呀?”三个弟子愣愣地望着魏伯阳的尸体,不知所措。忽然,其中一个弟子说:“我们的老师不是一般的人,他岂能只因服一粒丹药就死去呢?其中必有缘故。我也豁出去了,吃一粒试试。”说罢,他也吃了一粒药,结果同样中毒身死。其余的两个弟子此时吓得魂飞天外,他们说:“咱们炼丹是求永生,现在是服药即死,这药还有什么用处?如果不吃此药,你我还可在这世上活数十年,咱俩谁也别吃这种药了。”说罢二人转身下山,去为故去的师徒二人寻找棺材去了。这一切,魏伯阳全都看在眼里,他见二个弟子走远之后,便一跃而起,将他自己所服的药丸塞入死去的弟子和白犬口中。须臾,弟子和白犬都苏醒过来,不久即活跃如初了。那位敢效法魏伯阳而服丹药的弟子姓虞,他后来得道成仙,随魏伯阳一起升天而去。行前,适逢有人进山伐木,魏伯阳便写了一封书信,将这次炼丹的前前后后叙说了一遍,请伐木人带回乡里,交给那两位弟子。弟子二人看罢书信,懊悔不已,再回到山中想找师傅,已是人去山空了。魏伯阳著了一本《参同契》,将世上事物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相配,以阐述事理。《参同契》共三卷,它的理论好像是在诠解《周易》,其实它的真实目的是通过《易经》中六爻(姚)相交成象的道理,论述炼制仙丹的方法。而有些儒生不知道神仙之事,便妄将此书以阴阳八卦的理论加以注释,殊不知此举乃极大地背离了作者的本意。15

沈羲是吴郡人,听说蜀地乃有道之人聚居之地,便来此求仙问道。他生性善良忠厚,没有学到炼丹求仙的方法,只学到了医治百病的本领。有了治病的本领之后,沈羲便一心一意地为老百姓治病,但是他自己不晓得服食仙丹妙药。百姓对他的做法感恩戴德,在当地传为佳话。这件事很快被上天知道了,天神甚为沈羲的义举而感动,于是便决定使沈羲得道成仙。一天,沈羲与妻子贾氏坐着车,前往儿媳卓孔宁家,正走在路上,忽然看到前方大路上车尘滚滚。沈羲大吃一惊,忙仔细观瞧,只见道旁停着三驾车,令人惊奇的是,驾车的尽是奇怪的动物:白鹿、青龙和白虎各驾一车。每辆车后面都有数十名侍从,骑着高头大马,身穿红色衣服,手持仪仗,腰挎宝剑,威风凛凛,再配上异兽驾的车,在大道上可谓是神气十足。及双方相遇,对方车队中走下一人,来到沈羲面前,问道:“请问你见到沈道士没有?”沈羲被这句没头没脑的话问愣了,说:“不知谁是沈道士呀。”那人说:“是沈羲。”沈羲更是惊愕万分,他想不出自己不认识对方,对方何以知道自己的名字,他答道:“我就是沈羲,请问你找我有什么事?”对方向沈羲微微一笑,说:“沈羲,你长期以来诚心为百姓治病,为保障百姓的健康立了大功,同时你心中一直想要求仙访道,你的行动感动了天神。我们考察了从你幼年到现在的所有表现,没有发现你有任何过失。你命中注定寿命不长,而且不久即将死去。黄帝和太上老君很怜悯你,今番特意要我们下到凡间迎接你成仙。你看,那乘白鹿车的,是侍郎薄延;那位乘青龙车的,是专门管超度凡人使之成仙的司马生;那位乘白虎车的,是迎宾使者徐福。”沈羲听到这里,激动得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他万万没有想到神仙会主动请他得道升天。这时,从三辆车上走下三位仙人,即薄延、司马生和徐福,他们身穿由鸟的羽毛编织的衣服,手执符节,来到沈羲面前。他们递给沈羲一块白玉板,上面有青玉划分的界限和用红玉书写的文字。沈羲赶忙跪倒叩头,感谢仙人赐福,他接过玉板一看,上面写的字他一个也不认识。仙人对沈羲说:“奉天神旨意,现拜你为碧落侍郎,你从此将主管吴越之地百姓的生死。”言罢,仙人便把沈羲和夫人贾氏迎上车,升天而去。这一幕情景,在田地里耕种的人们看得一清二楚,大家都莫名其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正当他们望着远去的仙人发愣时,一阵浓雾瞬间将他们吞没了。后来,浓雾散去,人们发现自己已到了一处陌生的地方。茫然间,有人看见稻田里有耕牛正在吃草,再一细看,牛原来是沈羲家的,于是急忙跑到他家去报信。沈羲的家人及弟子听后大惊失色,认为一定是妖魔鬼怪将沈羲拐跑了,藏在了山谷里,于是所有的人都去寻找沈羲,在附近百里之内的范围里仔细搜寻了一遍,结果是一无所获。光阴荏苒,一晃四百年过去了,得道成仙的沈羲忽然回到家乡寻找自己的后代。经过一番推寻,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叫沈怀喜的,是他不知隔了多少代的后裔。沈怀喜告诉沈羲:“我听我的祖辈告诉我,说沈家有一位祖先得道成仙,升天去了。可是他们谁也未见祖先的模样,不想今天我有幸遇到仙祖还家。”沈羲找到了后代,也是十分高兴,他在怀喜家住了数十天,把当时升天后的情景细说了一遍。原来那天到达天宫后,沈羲被告知暂不能见天尊,只能先拜见太上老君。他来到老君的住处,只见老君面东而坐,他刚要下跪施礼,老君的侍从连忙告诉他不要惊动老君,让他默默地坐在一旁等候。沈羲坐在那里,举目四望,只见宫殿里云气缭绕,闪烁着五颜六色的光芒,这些绚丽夺目的颜色非常美丽,简直让人无法想象。在宫殿内侍奉的人有好几百人,多为妙龄少女,偶尔可见到几个男童。大殿前庭院深深,甚为广阔,其间生长着挂着珍珠和美玉的树木,金枝玉叶闪耀出夺目的光彩。树间灵草丛生,蓬勃茂盛。云中的苍龙不时盘桓在树间,林中的猛虎时常发出阵阵长啸,它们的出现,使宫殿避去妖邪之气。还有一阵阵清脆的如同铜铁相击的声间悠悠传来,不知源自何物。在宫殿四周的墙壁上,贴满了许多记载神秘符号的符书,使宫墙闪烁出耀眼的光芒。沈羲看完四周的景致,又端祥起太上老君的形象。只见老君身材魁伟,高约一丈,长发披肩,身穿一件宽大的衣服。他的头及脖项闪出万道金光。这时,有位妙龄少女手托金盘玉杯走到沈羲夫妻面前,说:“这杯子里是神丹,吃了它即可长生不死。”沈羲夫妻各取一勺服下,谢了仙女,仙女又给了他们两粒大如鸡蛋的大枣和五寸厚的肉脯,等他们吃完后,便对沈羲说:“你们先回到地上,继续为百姓治病。你们现在已是得道的仙人了,如果想再上天,就将这道神符挂在竹竿的顶端,届时我会来接你们的。”说罢,仙女交给沈羲一道神符和一张仙方,然后向二人吹了一口仙气,沈羲夫妻仿佛进入了梦乡。待他们醒来,已经到了地上。他们只在天上待了一会儿,地上已过了四百年。从此,沈羲继续尽心尽力给人们治病,许多人拜他为师,学得了治病的本领。

陈安世是京兆人,京兆在今陕西西安市以东至华县一带。他是灌叔平的门客。陈安世禀性仁爱慈善,在路上行走时,若看见前方有鸟兽,即躲到路边避让,不敢使鸟兽受惊。他一生没有杀过生,心地十分善良。在他三十岁时,他的主人灌叔平开始喜欢神道之术。一天,有两位仙人装扮成书生的模样到叔平的家里,邀叔平一同外出游玩,想以此观察叔平的诚意,而叔平丝毫没有看出身边的二位书生是仙人装扮的,没过几天他就懈怠下来,二位仙人见状,决定再试一试。这天,叔平在家中与妻子正在做美味佳肴,忽闻有人敲门,便让陈安世出去看看。原来敲门者正是二个装成书生的仙人,他们问陈安世:“请问叔平在家吗?”安世答道:“在,请您稍停片刻,我进去禀告一声。”叔平听说那两个书生来了,忙起身出去迎接。这时,他的妻子叫住他:“那两个穷酸书生又来啦,他们又是来白吃白喝的,咱们别做施舍之人,叫他们走。”叔平听罢,便叫陈安世出去告诉二位书生,说他不在家。两位仙人听完陈安世的答复,问道:“刚才你说你家主人在家,这会儿又说不在,这是为何?”陈安世只好如实相告:“是主人要我这样说让你们走的。”二位仙人心中对陈安世的诚实大加赞许,相视一下,说:“灌叔平多年来辛勤求仙问道,今天神仙送上门来,他反而把我们拒之门外。他无缘得道成仙,是因为他对神仙太无诚意,这次他功败垂成,是其咎自由取。”紧接着他们又问陈安世:“你是否喜好游戏玩乐?”陈安世答:“我不喜好这些。”神仙又说:“那你愿不愿意得道成仙呢?”陈安世忙说:“愿意。可是我无缘与神仙交往,无法得到成仙之术。”仙人相对一笑,说:“如果你真好道,那么你明天一早到路北的大树底下等我们,我们告诉你得道之法。”第二天一大早,陈安世来到路北的大树下面,等待二位书生的到来。可是他从日出等到日落,也不见二人的影子,眼看夕阳西下,他就要回家,说:“唉!那两位书生一定在欺骗我。。”谁料话音刚落,耳边忽然响起两位书生的声音:“陈安世,你为什么来晚啦?”陈安世大吃一惊,说:“我一大早就来等你们了,可是没有见到你们的踪影。”书生说:“我们早就来了,就端坐在你的旁边。”陈安世现在明白了,那两位书生原来是神仙装扮的。这时,仙人又说:“你如有诚意,明天一早还来这里等我们。”第二天一早,陈安世早早便来了,可是仍是终日不见仙人身影。如此三天,陈安世每天早早来此等候。三天过去了,仙人找到陈安世,说:“我们反复考验了你的诚心,认为你确能修道成仙,现在我给你两丸仙药,你吃下后回家。记住,别再吃任何食物,还要到另一个房间去歇息。”陈安世谢过仙人的指教,回去另找一个房屋住下了。二位仙人经常来找陈安世交谈,而且是来无影去无踪。灌叔平感到很奇怪,他问陈安世:“你独处一室,为什么在你的屋子里常听见有人说话,我进去一看又只有你一个人呢?”陈安世答道:“那是我在自言自语。”久而久之,灌叔平渐渐发现了异常之处,他见安世从来不吃饭,只喝水,歇息的地方也经常变换,心中明白了陈安世不是平常之人,而是一位神仙。他自知自己错过了仙人的帮助,悔恨自己有眼不识泰山,慨叹道:“能否得道,是否能成为圣贤之人,不在于年龄大小。父母虽然生养了我,可是没有仙人的传授,我无法获得永生。谁先得道成仙,谁就应为老师。”于是他找到陈安世,不再把自己看成是主人,把陈安世看成门客,而是对安世恭恭敬敬地行了拜师礼,恳求陈安世传授修道之法,为他清洁房屋,打扫庭院。后来陈安世修道成功,在一个白天飞升上天,为仙去了。行前,他把修道成仙的方法告诉了灌叔平,灌叔平按照此法修炼,也成了神仙。

李八伯是蜀人。蜀人不知他叫什么名字,只是历代都见过他。有人计算过,从见到他那天起到当时,他活了至少八百岁,所以百姓都称他为李八百,谐音为李八伯。他行踪飘忽,居无定所,或隐居山林,或栖身集市。他得知汉中有个叫唐公窻的,有心修道,却苦于无高人指点,因此他决定前往汉中,引导唐公窻入道成仙。在传道之前,他决定先试探一下唐公窻的诚意,看看其决心如何。于是,他打扮成一个穷人去唐公窻家作雇工。唐公窻不知李八伯的底细。李八伯干起活来十分卖力,故颇得唐公窻的喜爱赏识。后来,李八伯装出重病缠身、即将死去的样子,唐公窻见状,焦急万分,他立即请来郎中为李八伯诊治,又忙着为他买药、配药。为了治病,唐公窻花费了数十万钱,可他一点也不心疼,毫无嫌弃之意,只是替李八伯的病体感到担忧。紧接着,李八伯浑身又生起了恶疮,伤口溃烂流脓,发出阵阵恶臭,甭说凑近闻了,就是在近处站上一会儿,也感到气味难闻,不可忍受。唐公窻见李八伯病情恶化,十分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你为我家辛勤劳动了数年,我们非常感谢你。而今你身染重病,生命垂危,我为了使你早日痊??,不惜以重金相聘名医来家诊治,孰料你的病情每况愈下,这叫我怎么办呢?”李八伯满脸痛苦,道:“你别太着急,我的病可以治好,只是不能用普通的疗法。治我的病,必须让人用舌头舔我的疮口,方可治??。”公窻听了,将信将疑,忙叫来三位婢女舔李八伯的伤口。婢女们舔了一阵,李八伯又说:“她们是舔不好我的疮口的,只有你亲自舔,我才能痊??。”唐公窻为了能使李八伯早日康复,忍着冲天的臭气,亲自舔了疮口。谁知李八伯一心想考验公窻的诚意,他见公窻舔毕,又说:“光你舔还不行,你还要让你妻子舔我的疮,我才会康复。”唐公窻二话没说,当即让妻子舔了一遍。然后,李八伯又道:“现在我的病好得差不多了,但还需要三十斛(胡,斛是古代的一种量器,当时一斛约合十斗)美酒给我洗个澡,这样才能彻底治好。”于是唐公窻马上让人准备了三十斛美酒,倒在大盆里,请李八伯入浴。洗罢澡,李八伯身上的恶疮全部消失了,肌肤光若凝脂,连一点疤痕都未留下。这时,他才对唐公窻说:“实不相瞒,我不是雇工,我是一位仙人,到这里来是专为点化你成仙的。经过多番考察,我认为你有一颗赤诚、善良之心,确是可造之材。现在,我就把得道成仙的秘诀全部告诉你。”说罢,李八伯让唐公窻夫妇及为他舔疮的三名婢女来到大盆边,让他们在他刚沐浴过的酒中洗浴。浴毕,公窻等人感到***,轻快舒展。这时,李八伯拿出一卷《丹经》,交给唐公窻。公窻拿过经卷,到云台山里制做丹药。他们服罢丹药,直上青天,成仙而去。唐公窻成仙之处,就在汉中。李八伯的事迹后代流传甚广。唐朝时,他被赐号“紫阳真人”。唐代诗人符载在《八百洞》诗中写道:“后世何人来飞升,紫阳真人李八百。”再到后来,李八伯的名字成了仙人的通称。

李阿是蜀地人,蜀人累世都见过他,无论是哪一代人见到他,他总是那副样子,一点也不显衰老。李阿经常在成都的集市上乞讨,每当讨到钱财,他总是毫无保留地送给贫苦百姓。他每到天黑时便离去,第二天早晨又出现在集市上,所以百姓们谁也不知道他住在何处。有人问他以前的事,他总是避而不答。虽然他对往事缄口不谈,但是他的周围却总是围着一群人。原来李阿有一个绝招———以脸色占卜:如果他的脸色轻松愉快,就表现万事皆吉,一切顺利;如果他显出痛苦不堪的样子,则预示上天将降大难,灾祸将临头;假如他双目微合,嘴角带出一丝笑意,那么人们一定会遇到喜庆之事;若听到他发出轻微的叹息声,则是忧患之事将至的预兆。李阿的面容变化,准确地预示着不同事情的发生。由于此举甚为灵验,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也使许多人想跟他学些法术,古强即是其中之一。古强认定李阿是位得道的仙人,便时常追随左右,耐心待奉李阿,想跟李阿一起去其居住的地方,李阿遂带古强来到青城山。青城山在今四川灌县西南,又叫赤城山。道家以此为第五洞天,山上有清泉蜿蜒而下。青城山也是绵延千里的岷山山脉的第一座山峰。在青城山上过了一夜之后,古强又提出跟随李阿一起外出云游,李阿答应了。可是古强身无道术,乃凡夫俗子,害怕遇到虎狼的侵害,便随身带了一把从他父亲那里拿来的长刀,用以防身自卫。李阿看见古强身佩刀剑,非常生气,说:“你与我一同上路,难道还惧怕虎狼吗?”说罢便走上前去,一把夺过古强的刀,用力剁向山石,只听一声脆响,刀已断成两截。古强看状,嘴上没敢说什么,心里却为失去长刀而深感痛心。到了早晨,古强跟随李阿一同外出,由于他心里一直在想着那把刀,所以一言不发。李阿一见,心中便明白了八九,问道:“你是不是在为那把刀发愁啊?”古强答道:“实不相瞒,刀是我父亲的,我怕我父亲知道后会生气。”于是李阿拿出那把断刀,用双手握住使劲砸向地面,瞬间,断刀又复原了。他把刀还给了古强,然后二人回返成都。在回去的路上,他们看见一辆马车飞快地驶来。就在马车朝他们奔驰而来的一霎那,李阿忽然把腿伸向了车轮下,车轮飞快地碾过他的小腿,一下子就把小腿骨压折了。古强被突如其来的场面惊呆了,他望着昏死过去的李阿,竟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可是没过多久,李阿慢慢睁开眼睛,坐起身,用手轻轻***了伤处片刻,伤处居然完好如初,丝毫不影响行路。古强见了这般道术,暗中钦佩不已。当年,古强年方十八,正在年轻,李阿看上去像五十岁的人。若干年后,古强年已八旬,老态龙钟了,李阿却还像以前一样,没有一点衰老的样子。后来李阿告诉别人说,昆仑山上的神仙在召唤他,他应当到那里去,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王远,字方平,汉代东海郡人。东海郡即今山东省郯(谈)城县一带。曾被推举为孝廉。孝廉是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名,孝即孝子,廉为廉明之士。后升为郎中令,逐渐又升为中散大夫。王远学识渊博,精通《五经》,对天文学、谶纬以及《河图》、《洛书》等谶纬之书也有较深的研究。他对天下的兴衰变化,九州方圆之内的吉凶祸福,均能先知先觉,了如指掌。后来,他辞去官职,入山潜心修道。过了若干年,他终于修成道业。汉桓帝刘志(公元147167年在位)听说此事,很想请他入朝为官,可是经过多次征召,王远就是不去。桓帝于是派郡守让人驾车去王远家,硬是把他强行接进了京师。桓帝召见他时,他低着头,缄口不语。后来他在皇宫的大门上提笔写了四百多字,内容是讲述未来的事。桓帝见了,很不高兴,忙叫人用刀把字迹刮去。可是这些字皆入木三分,刚刮去一层,里面又显出一层,弄得桓帝毫无办法。王远没有子孙后代,乡里的人们一代传一代供养着他。同郡有个叫陈耽的太尉,特意在自己的太尉府中为王平修建了一间道室,请王平居住。陈耽天天都恭恭敬敬地侍奉王远。可是他从来不提向王远学习修身养性的事,只是请求王远保佑他阖家平安,使他家幸福和睦。王远在陈耽家住了四十多年。在这期间,陈家一直太平无事,包括奴婢在内,没有人患疾病,也没有人故去;陈家的六畜繁衍不息,收成蚕业成倍增长,陈耽也官运亨通。忽有一日,王远对陈耽说:“我在凡间的气数已尽,即将离开这里,不再住在你家了。明天中午我将动身启程。”到了第二天中午,王远死了。陈耽知道他已修道成仙,真身已飞上了天空,而非真的死去,所以不敢贸然将他埋葬,只是眼泪纵横,痛哭道:“先生离我远去了,我将依靠谁赐给我平安和幸福呢?”哭罢,陈耽准备了一口棺材,一边焚香,一边从床上把王远的尸身抬入棺内,随后取了些王远生前穿的衣服一同入殓。到了第三天夜里,王远的尸身忽然不见了。令人惊奇的是,他的衣服、帽子完好无缺地留在棺内,连衣带都没有解开过,而他的尸体却不翼而飞,像是蛇蜕皮后悄然溜走一样。王远死后一百多天,陈耽也去世了。有人说他得了王远的道术,肉身死去,真身脱壳而出;也有人说王远早就预知陈耽的死期将至,却无法挽救,所以就假托自己身亡而远去他方。王远自从在陈耽处假托亡故之后,便去了括苍山。括苍山在今浙江省东部,由于山上长满了括树,将山体披上了苍翠的衣裳,所以被称为括苍山。在他去的路上,经过吴县,便住在位于胥门附近的蔡经家。胥门即今江苏苏州城西门的名字。蔡经是城中的一个普通百姓,但是他生来长着一副仙人的骨架。王远一看,便知此人可以得道成仙。所以他才选中了蔡经家为落脚点。王远见到蔡经,单刀直入地说:“我是天上的神仙,路过此地,见你有得道成仙的骨相。我本想超度你成仙,让你到天上谋个官职。但是以前你太年轻,不懂得修身养性之道,而今你身上道气太少,凡气太多,无法升上天界。看来只有将你的凡身***开来,方能使你得道升天。在你身体***开的一瞬间,你将感到巨大的痛苦,就好像一个人从狗洞里钻过去一样。”蔡经听罢,连连点头称是。于是王远向蔡经传授了得道的秘要,然后告辞而去。王远走后,蔡经忽然觉得身体燥热难忍,像是在火堆里灼烧一样。于是他便按照王远的吩咐,让家人赶忙打水往他身上浇,水泼到他身上,就好比泼到滚烫的岩石上,顿时冒出一股蒸气。就这样,连续高烧三天三夜,再看蔡经,早已瘦骨嶙峋,只剩皮包骨了。家人忙把蔡经扶进层,让他躺在床上,用被子盖好。忽然,蔡经不翼而飞,瞬间便消逝得无影无踪了。人们前掀开被子,只见一张完整的人皮剩在床上,蔡经的身体已像金蝉脱壳一般,飞到天上成仙去了。十多年后,蔡经又回到家中。家人怔了半天,方才认出是离家十余年的蔡经。他离家时骨瘦如柴,十分苍老,而今身强体壮,一头黑发,像个小伙子。蔡经对家人说:“七月七日,度我升天的王仙人将来咱家。到那天你们要准备数百斛饮食,以供随行而来的官员食用。”到了七月七日,蔡经一家向邻居借了许多锅碗瓢盆,做了很多饭菜,整整齐齐地放置在当院。时候不大,方平果然来了。人还未到,车马及鼓乐之声已远远地传来。蔡家及邻人不知发生了什么事,都惊异地跑出来观看,却不知鼓乐之声来自何方。不久,人们看到王远一行从天上缓缓地向下降。这下,人们都看清了王远的模样。只见他头戴远游冠,身穿朱红色的袍服,束袍的大带和衣服上绣着威风凛凛的虎头,肩头斜挎着五色缓带,腰间佩着一口宝剑。王远面色微黄,长着几根稀疏的胡须,身材匀称,中等个儿,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样。他乘坐的车上点缀着五彩缤纷的鸟羽,驾车的是五条龙,龙的颜色各异,色彩斑斓。在他的前后左右,有许多侍从,举着各式旗帜,前呼后拥。整个场面甚为壮观,这阵势,好像是大将军即将出征。王远随身带来十二只玉壶,全都用蜡和蜜浆封住了口。吹彭手全都骑龙驾麟,神气十足,从天而降而不是从路上来。王远等人降落地面后,其他随行人等全都隐去身形,只有王远端坐在蔡经家里。过了一会儿,蔡经把父母兄弟等一一引见给王远。见过之后,王远派人去请麻姑,蔡经不知道麻姑是哪家仙人。正疑惑间,只听王远对手下人说:“你去请麻姑,就说我王远对她十分敬重。我很久没有到民间来了,这次我来到蔡经家中,不知麻姑能否赏光来此一聚?”不久,派去的人回来了。蔡经忽然听到使者的声音,可是左右观瞧,就是见不到使者的身影。只听那使者对王远道:“麻姑对我说,她给您行礼了,她与大仙已有五百多年未曾见面,她与他尊卑有序,对他崇拜得五体投地。今番蒙大仙盛情邀请,她定前去拜见。现在她正奉天命暂往蓬莱,听到差人相请,她从蓬莱回来后立刻去到您那里。她叫我先回来告诉大仙,希望他暂时不要离开。”约莫过了两个时辰,麻姑果然从天上飘然而下。麻姑来时,也是人喊马嘶,鼓乐齐鸣,只是随从的人数是王远的一半。蔡经一家人仰望着这位从天上飘然而下的仙女,嘴里不由得发出阵阵赞叹。只见麻姑果然不同于一般女子。她年轻貌美,看上去不过十八九岁。她的一头乌发像瀑布般直泻腰际,在头顶上还盘了一个发髻。她的衣裳十分华丽,虽然不是珍奇锦缎,但却光彩照人,尤其是绣在衣服上的五彩花纹,更为她平添了几分俏丽。麻姑穿的衣服,从质地到图案,都是人间所没有的,蔡经一家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所见的一切。麻姑进了蔡经家,拜见了王远,王远连忙起身还礼。两人坐定后,蔡经便召唤厨师摆上酒宴,盛酒菜的杯盘全是用金银珠玉制成的,豪华无比。食物也与众不同,大多是各类花卉果品,居室内外香气四溢,王远拿起一块肉干,掰开,分一半给麻姑。麻姑边吃边说:“自从我与大仙你交往以来,已看到过东海三次变成桑田。刚才我去了蓬莱,见到那里的水比以往更浅,差不多只有平时的一半,是不是东海又要变成陆地或丘陵了呢?”王远笑道:“圣人都已经说了,东海马上就要扬起灰尘了。”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麻姑想见一见蔡经的母亲、妻子和其他家人。当时,正赶上蔡经的弟媳刚生完孩子,才休息了数十天。麻姑见她要起床相迎,忙说:“你躺在那里休息,不要起来。”说完,麻姑吩咐左右拿些米来撒在地上,以冲秽气,顷刻间,米粒全都变成了珍珠。王远在旁边看到了这一切,他笑着说:“麻姑真像个小姑娘,爱搞些小把戏。我老了,没心思玩你们这个年龄的人玩的玩艺儿了。”接着,王远对蔡经的家人说:“我准备送给你们一些美酒,这种酒是天宫里的厨师酿造的,味道醇厚,堪称绝世佳酿。但是这种酒不是凡人俗子所能喝的,因为喝了它,肠胃将被烧烂。你们在饮用时,要多兑些水。请你们不要见怪。”这时,差人把一升酒端上来,并在酒中掺了一斗水,分给蔡经的家人饮用。每人只喝了一升左右,就都醉倒了。过了许久,酒已全部喝光。王远告诉旁边的人:“不够可以再取些酒来。”说完,他拿出一千钱,派人到余杭姥那里买酒。不一会儿,买酒的人回来了,抱来一油囊酒,大约有五斗,并传余杭姥的话说:“地上的酒不如天上的香,恐怕不能满足诸位天尊的口味。”这时,蔡经忽然发现麻姑的手指又细又长,与人手不同,像鸟爪一样。他心中暗想:“麻姑的手指可真尖呀。我的后背发痒时,如果有麻姑的手指来搔痒,一定很舒服。”其实蔡经也就是在心里说了这么一番话,谁知早已被王远知道了。王远瞪了蔡经一眼,吩咐手下取来皮鞭,责令鞭打蔡经。蔡经忙问何故,王远说:“麻姑是天上闻名的仙人,你怎么可以想用她的手指去搔你的脊背呢?”蔡经听罢,顿时慌了手脚,忙向麻姑道歉。他感到奇怪的是,皮鞭抽在自己身上,竟找不到打鞭子的人。谁知他的这个想法也让王远知道了,王远说:“我的鞭子不是随便被人看到的。”蔡经有位邻居,姓陈,名字人们已经遗忘了,只知道他以前曾做过县尉,所以人们皆称之为陈县尉。陈县尉听说蔡经家里来了神仙,便敲蔡家的门,请求晋见神仙。见到王远后,陈县尉纳头便拜,王远问他想做什么,陈县尉说想跟王远学习修道成仙之术,并表示愿终生听从王远的役使,像蔡经那样。王远说:“请你站在阳光里,我看一下。”陈县尉站到院里,使光线照到自己身上。王远从他背后看了看,说:“唉!您心术不正,所以身影也歪,难以传授您仙道之法。我还是教您一些在地上行善的方法吧。”王远在临走时送给陈县尉一只小木箱,里面装有一道仙符和一块木牌,对陈县尉说:“我给你这些东西,虽然不能让你超度凡世,得道成仙,但是它能使你平安、舒适地度过今生,我保证你的寿命超过百岁。但是你要尽心尽力地帮助患病的人,为他们治病。凡是一息尚存的病人,只要他没有犯过罪,你便可为之治疗。治病时,你只须拿着这道神符去其家中,病人将自然痊愈。如果遇到病人被妖魔附体,用神符解决不了问题的话,你就举起这块木牌,它可驱使土地神前来拘收恶鬼。你要知道你所肩负的责任,随时根据病情考虑如何应用。”陈县尉自从接受了王远的教导后,果然热心为周围的患者治病,为他们消灾避邪。被他治好的人数以百计。陈县尉活了一百一十岁,也可算是长寿者了。他死后,其子孙也曾用神符和神牌为人消灾驱邪,可是一点效果也没有。王远走后,蔡经家准备的那数百斛饭食也被吃得一干二净,可是人们并没有看到有谁吃饭。蔡经的父母悄悄问道:“王仙人到底是什么神仙呀?他住在哪里?”蔡经说:“他平时住在昆仑山,时常来往于罗浮山(罗浮山在今广东省增城、博罗、河源等县之间,绵延百余里,有大小峰峦四百多个,景色秀丽。相传在罗山以西有座浮山,是蓬莱山的一部分,后来飘洋过海,来到此地,与罗山合为一体,所以叫做罗浮山。人们传说本书的著者葛洪即在罗浮山得到了成仙之术。罗浮山上有一座山洞,被道教列为第七洞天)和括苍山之间。这些山上都有他的行宫,富丽堂皇得像王宫一样。王远是天上的仙官,一日之内,他要从天到地往返好几次。地上的五岳,人们的生死,都要受王远的管制。王远一般在出行时,并不像今天这样有百官作陪,他只骑上一只***的麒麟,带上数十名随从而已。他每次出巡,都腾云驾雾,离地面数百丈高,参天大树,峰峦叠障,都在他的脚下。所到之处,不论是山神还是海神,都要出来行礼参拜。在这些参拜的神仙中,不乏那些得道千年的高人。”不久,蔡经也离家而去。若干年后,蔡经又暂时回家一次。王远曾写了一封书信给陈县尉,他的字迹相当潦草,写得松散而不整齐。在这以前,几乎没有人知道王远又叫方平,这次有了信,人们才知道这件事。陈家至今还保留着王远所赠之物———书信、神符和木牌,他们把这三样东西放在那只木箱中,珍贵地收藏着。

伯山甫是雍州人。壅州即今陕西、甘肃和青海省的额济纳一带。他在华山上精心修道,服食仙药,并时常回到故乡看望一下亲人。他二百多岁时,看上去还很年轻。伯山甫每到一户人家,都能准确地说出这户人家数代以来都做过哪些善事,或干过哪些坏事,他说的这些全都确有其事,就好像他曾经亲眼看见一样。他还擅长预言未来之事,他测算的吉凶,没有不灵验的。伯山甫见他的外甥女年老多病,便把自己调好的仙药给她吃。外甥女已七十高龄,服药后不久,逐渐返老还童,面如桃花,像个二十岁左右的少女。一天,汉皇的使者路过西河城东,看见不远处有个年轻女子正用棍子抽打一位老翁,老翁跪在地下甘心受杖。使者连忙跑过去,只见被打的老翁头发雪白,满脸皱纹,显得十分苍老。见这样一位老者跪在地上,任凭一个小女子击打,使者十分惊讶,便问女子为何打人。那女子答道:“这个老头是我的儿子。很久以前,我的舅舅伯山甫教给我一个长生不老的秘方。我感觉十分灵验,就想让我这儿子也服此仙药。谁知他就是不听,以致今日这般衰老。你看看,他哪里像是我的儿子呀,简直像我爷爷。就因为这个原因,我才生气地用棍子打他。”见老翁跪在那里,一言不发,使者相信了女子所说的一切,接着又问:“你和你儿子今年有多大年纪了?”女子说:“我今年二百三十岁,他今年七十岁。”使者听罢,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这个女子后来来到华山,修道成仙了。

墨子名翟,是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鲁国人,曾作过宋国大夫,最后死在楚国。故此,也有人说他是宋国人。墨子平素著书立论,主张兼受,非攻,崇尚贤明之政,反对儒家的繁文缛节以及过分的厚葬,提倡薄葬、非乐。他的言论观点主要收入《墨子》一书,该书的大部分篇章是他的弟子或再传弟子整理编纂的。他除了著书立说和周游各国进行政治活动外,还潜心研修道术。公输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能工巧匠,他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人称鲁班。他来到楚国,当了楚王手下的一员战将。他制造了攻城用的云梯等器械,准备以此攻打宋国。就在楚国秣马厉兵之时,墨子得知了此事。他知道,以宋国的微弱军力来抵御楚国的精兵强将,无异于以卵击石,唯一能够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去楚国游说一番,以打消楚王入侵的念头。于是,墨子即刻动身前往楚国。他一路风餐露宿,鞋磨破了,脚掌蹭出了血,他就撕下衣襟包扎一下,然后继续赶路。经过七天七夜的艰苦奔波,他终于来到楚国,找到了公输班。墨子对公输班说:“你制造了云梯,准备用它攻打宋国,我请问你,我们宋国究竟做错了什么事?有哪些地方得罪了楚国?况且,楚国土地广阔而人烟稀少,你们从本来就不多的人口中征召大量军队来攻打宋国,是牺牲不足来争夺有余,不是明智之举;宋国一向安分守己,没犯任何罪过,你们却要攻打宋国,这是不仁义的行为;你知道了你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却不向国王说明,是不忠心的表现;如果你向国王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却得不到同意,那末你就称不上是个强者。”公输班说:“你说得确实有道理,可是我实在无法向国王说这番话呀。”墨子说:“这好办,请你带我面见国王,由我向他解释。”公输班答应了。墨子见到楚国国王,说:“有一个人,放着一辆雕饰得极为华贵、美丽的车子不要,却要去偷邻居家的一辆破烂不堪、无法使用的破车;宁可不要手头的绫罗绸缎,而去偷取邻居家的粗布破衣;不去吃肉饮酒,却要偷吃邻居家的酒糟、米糠等低劣食物。大王您说,这种人应该叫什么人?”楚王说:“如果真是这样,我想此人一定得了疯病。”墨子说:“楚国地大物博,有云梦泽(即今湖南省益阳县、湘阴县以北,湖北省江陵县,安陆县以南,武汉市以西的广大地区),全国上下不愁吃穿,麋鹿遍布全国,长江、汉水里的鱼鳖成群,物产丰富,可称是天下最富饶的地方。反观我们宋国,几乎穷到了极点,不但没有山鸡野兔,连水沟里的小鱼也没有。如果拿两国的财富相比较,就好像鸡鸭鱼肉比陈糠烂谷,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楚国拥有籹、梓、松、橡等上等树木,而宋国连几尺高的小树苗都不多见,论两国的力量,就好比锦缎之于短破的衣衫。我听说大王手下的官员在议论攻打宋国,这和我所说的道理是一样的。”楚王说:“你所说的我完全同意,可是公输班已经为我造好了云梯,他说以此攻宋,可大获全胜。”于是墨子再次找到公输班,看他如何攻宋。为了彻底说服公输班,墨子解下束衣的大带,摆成城墙的样子,摘下头巾,作为抵御的器械。二人就在桌案上演练起攻守之战。墨子一见云梯的模型,心中不禁暗自赞许公输班的智慧。只见云梯以一块巨大的木架为基座,下面***了六只轮子,木架之上安放两个可折叠的梯子,每个梯子有两丈多长,梯子之间有旋转的轴。云梯的四周用牛皮遮掩,里面可以埋伏士兵。将云梯推到城下后,两个折叠的梯子可以变成一支长梯,直伸到城头,梯中的战士则顺梯而上,攻敌破关。经过一番演练,墨子是兵来将挡,水来土屯,云梯虽然是攻城的有利武器,可是墨子总可以化险为夷,并出奇制胜。最后,公输班的着术用尽,而墨子的守城本领还没有全使出。公输班沉默了半晌,说道:“虽然云梯战未能将你打挎,但是我仍然有办法取胜,只是这办法我不能告诉你。”墨子听罢,哈哈一笑,说:“我知道你将用什么办法对付我,我也不说出来。”楚王被两人的这番对话弄得摸不着头脑,忙问:“你们在说些什么呀?”墨子说:“公输班的意思很明显,他用云梯打不过我,就想就地把我杀了,他以为杀了我,宋军之中就没有人能破他这云梯战术了。其实,早在我来之前,我就把这套守城之法传授给了我的弟子禽滑厘以及他手下的三百名士兵,现在,他们正在宋城之上严阵以待。公输班就是杀了我,他在攻打宋国时也不会占上风的。”楚王听说宋军早有准备,再加上刚才被墨子的一席话说动了心,于是就打消了攻打宋国的念头。墨子在八十二岁时,有一天长叹一声:“这世上的事情我都看透了。荣华与官位不可长保,我可以把它付与流俗去享有,我将随赤松子仙人一起云游四方。”说完,他便辞退了所有的门客和弟子,独自入山修身养性,修炼道术去了,他想象着自己有一天能得道成仙。从这以后,人们在夜里经常能听到附近的山里面传来阵阵诵读道经的声音。墨子诵读完经书之后,便躺下休息。忽然,他发现有人轻轻地把衣服盖在他的身上,以免他受风着凉,他连忙起身,想看看是谁,可是周围只传来山林中的风声,什么人也没有。于是墨子决心一定要看看为自己盖衣裳的是谁。他假装睡下,过了一会儿,那人又来了,墨子倏地站起来,说道:“请问来者可是山岳里的神灵吗?或是超度凡人成仙的神人?请您稍停留片刻,我想向您讨教求仙之术。”来人果然是位神仙,他说:“你的品德至高无上,而且你潜心修道,用心专一,我这次就是特意来找你的,请问你有什么要求吗?”墨子说:“我希望长生不死,与天地同寿。”于是神人将仙书二十五卷赠与墨子,这些书是《素书》、《朱英丸方》、《道灵》、《教戒》、《五行变化》等。神人对墨子说:“你与神仙很有缘分,加上你悟性甚高,非常聪明,所以你只须读这些书,不必拜师学道,读完这些书,你自会成仙。”说完,神仙化做一阵清风,转瞬便不见了。墨子望着神仙离去的地方,深施一礼,然后终日诵读仙书。他把读书的心得,汇集写成了五卷《五行记》。不久,墨子便成了地仙。后来,他躲避战国时期的纷争,就隐居不出了。到了汉武帝统治天下时,派遣使者杨辽,带着玉帛、宝玉以及大量金银,去礼聘墨子出山为官,墨子坚辞不受。人们见墨子此时依然身体健壮,面色红润,看上去也就是五六十岁的样子。墨子谢绝了汉皇请他出山的要求,决定到名山大川去游历,仙踪不定。

刘政是沛国人,他博学多才,知识渊博,深知人生在世,享受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若想长生不老,青春永驻,还须求仙问道,修身养性,于是他谢绝了升官之路,潜心修炼道术。他不辞辛劳,遍访名山大川,拜谒各路名士,只要听说强于自己的,不论那人地位何等卑微,即使他是个家奴或门客,刘政也要亲自拜见,并像尊敬老师一样对待他。功夫不负有心人,刘政终于领悟了仙道之术,他精心研读了墨子的《五行记》,并服食了朱英丸。当他一百八十多岁时,看上去还像个童子。刘政的道术颇为高深。他喜好变化和隐去身形,他还能把一个人变成百人,把百人化作千人,把千人化作万人。他可以将浩浩荡荡的三军将士,倾刻间变为一片森林。他能把人变成鸟兽,又能将别人的东西偷走,放在大庭广众之下,而又不被人们所察觉。他还会种植桃、李、杏、栗、枣等果树,树刚种下去,便立即开花结果,累累的果实或生吃,或拿到厨房去做熟,可供上百人食用。他能吹气为风,每当风起,地面飞沙走石,尘土遮天日。他用手随意一指屋舍庙宇、草木山林或各类器皿,这些东西便会被毁坏,而他再一指,它们又会完好如初,不留任何痕迹。他既可变成一位美女,也能变成一个木头人。他能在一天之间,走上千里路。他口含清水,喷将出去,则会化作一朵白云,升入天际。他张开双臂,随意挥动数下,空中便会弥漫起浓浓的雾气。他能将土壤堆积起来,形成一座高山,也能用手指在平地之上挖成一个深深的水潭。他能忽老忽少,或大或小,潜入水中而不湿衣,也能在水面上行走。他可以随时召集江河湖海里的鱼鳖、蛟龙、乌龟等来见,这些平时生活在水中的动物,一听到刘政的召唤,竟会争先恐后爬上岸来。他还能口吐五色之气,弥漫方圆数十里,这些烟气袅袅上升,最后和天连在一起。他能轻松地上下跳跃,每次跳起,距地面都有数百丈高。后来有一天,他忽然消逝得无影无踪,人们再也没有见过他。

孙博是河东人,有优秀的才能。擅长写作,写了一百多篇文章,能够诵读数十万字的经书。到了晚年,他开始研习道术,主要是学习墨子之术。学成之后,孙博的本领果然十分强大。他能使草木、金属、岩石等物燃起熊熊大火,强烈的火光能将方圆数十里照得通亮;他还能在自己身体中燃起火焰,然后从口中喷火,火一旦喷到大树或是杂草上,马上就将其烧成一片焦炭,如果孙博再用手一指,被烧毁的东西立刻又恢复原样;他也能够令三军将士各自烧成一团火焰。一天,有一个人把一个逃亡的家奴藏在军营之中。主人遍寻不着,只好请孙博帮助找寻。孙博听罢,微微一笑,对那个主人说:“我帮您在军营里放一把火,大火一起,你的家奴自然会逃出来,到那时,你再悄悄地捉拿他。”于是孙博从怀中掏出一粒红色的小丸,扔入军营。霎时间,军营里火光冲天,浓烟滚滚,藏在军营里的家奴忍受不住烟薰火燎,果然逃了出来。主人见了,当即将其捉回家中。孙博这时又往火光中扔了一枚青丸,大火顿时熄灭,浓烟也随之消散。再看被火焰吞噬的房屋器物,刚才还是一片焦土,现在却依然如故,丝毫无损。孙博点的火很特别,别人用水浇,无论如何也泼不灭,只有他才能使之熄灭。他能够在波涛和烈焰中自由自在地行走。不仅自己不被火所烧,不为水所湿,而且还能使随行的数百人同避水火。他能让人站在水上不下沉,也能在水面上铺一领席,自己在席上端然稳坐,饮酒奏乐,并让人在席上跳舞,人们在草席上尽情欢乐,却沾不上一点水。人们有了疾病,都来找孙博医治,不用主诉病情,孙博只须用手一指,病即痊愈。孙博还善于隐身,遇到山间的悬崖峭壁或地上的巨石,他便隐于其中,起初还露出后背及双耳,过不久就全都隐去了。许久之后,他才从石壁中出来,好像刚才在石洞中休息一样。他能一次吞下数十把刀剑,他能穿墙透壁,往来自如,如有出入门洞一般。他能变镜为刀,也能变刀为镜,所变之物若无他的命令,可长时间不变形状。后来他在林虑山中服食仙丹,成仙而去。

人们不知道班孟是哪里人,有人说他是个女子。班孟能够终日在空中翱翔,也能隐去身形,端坐空中与人交谈。他还能钻入地下,每当这时,他先是双脚入地,渐渐地腰部和胸部沉到地里,最后,帽子和头巾也从地面消失了,班孟在地里可以待上很长时间。他还能用手指打井———只须在地面上轻轻一划,一眼水井即刻呈现在人们面前,人们便可汲上甘甜的井水。他一吸气,人家屋顶上的瓦片便会被吸入屋内。有一户人家,种植了桑树、果树数十棵,班孟施展法术,把这些树木全都聚在了一起,堆起来有一座山那么高,十多天后,他向这些树轻轻吹了一口仙气,只见树全都各归本位,依旧郁郁葱葱,形同往常。他还能用嘴写字———将纸摊开,嘴里含满墨汁,然后将墨喷在纸上,于是满纸全都是工工整整的文字,细读起来,还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呢。多年之后,班孟炼制了仙丹,用酒服下,当时他已有四百多岁,可看上去仍然非常年轻。后来他到大治山中得道成仙,升天而去。

玉子姓张名震(一说姓韦名震),南郡(今湖北江陵县北)人,从小博学众家经典,满腹经纶。周幽王(宫涅,公元前781至前770年在位)执政时,曾召他入朝为官,他坚辞不从,并慨然叹道:“人活在世上,过一天少一天,离生越来越远,离死越来越近。如果只顾贪图荣华富贵,而不知修身养性的话,那么早晚有一天会因气血耗尽而死去。虽然王侯们享有高官厚禄,金银美玉堆积如山,但我看它们与尘土没有什么区别。只有修道成仙,超度尘世,才能得到永生。”于是玉子拜仙人长桑子为师,广求修道之术,终于炼就了独特的法术,他还写了一百多篇谈论道术的文章。他所创的道术追求完美,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精髓来修身养性,并以此为人治病,消灾避祸。他能使大地上瞬间刮起狂风,风力之大,足以折断大树,吹塌房屋。还能呼风唤雨,变化云雷雨雾,能把砖瓦木石变成六畜及龙虎,使它们立即奔腾跳跃,也能把它们化作成百上千的人。玉子能在长汉、汉水等大河之上任意行走,他含一口水,吐出来立刻变成珍珠美玉,而且永葆美丽的光泽,不再变化为水。有时他凝神定气,摒住呼吸,人们既抬不动他,也推不走他,既不能使他屈身,也无法让他站直。就这样一连数十天,他才缓缓吐出一口气,微睁双目,略舒筋骨,然后又恢复得和往常一样。玉子有众多弟子。每当他和弟子们一同出行时,他都分给弟子人手一块泥,再把泥捏成马的形状,然后命令大家闭起眼睛,霎那间,泥马全都变成了高头大马。他与弟子们乘跨坐骑,飞奔而去,一天能行一千多里。他还能口吐五色云气,云气一经喷出,即腾起数丈高。遇到天空有鸟飞过,玉子只须用手轻轻一指,鸟即坠落地面。他站在湍急的水边,向水中投下一张道符,水里的鱼鳖即会听从命令,钻出水面,爬到岸上。他可以用道术让弟子们个个都变成千里眼,把千里之外的事物尽收眼底,但是这种能力不能持续很久。他施展道术时,先要把器皿盛满水,然后放在两座小土山之间,再吹上一口仙气,水面上立刻发出红光,红光绕着水罐慢慢地升腾,直上云霄。这种水可治百病,内脏有病的人可内服,体表有病的人可沐浴,都将痊愈。后来玉子去了崆峒山,在山中炼制仙丹,炼罢升天而去。

天门子姓王名纲。他通晓补益养生的秘术,所以他撰写的补养之书说:“阳气从每天的寅时生发(按寅时指夜里的三点至五点),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中,此时的阳气代表纯木之精。阴气从每天的申时(按指下午的三点至五点)生发,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此时的阴气代表纯金之精。把纯阳投入纯阴之中,阳气怎能不受到伤害,也就是说阴能害阳。比如一般人喜欢擦洁白的脂粉,这是效法金———金性属阴,白色也属阴,真人道士,尽管也注意驻颜美容,但是他们不敢随意擦抹脂粉,而是精心研究阴阳克制的微妙之道,审查了解阴阳盛衰之理。道士真人行其青龙之法———也就是注意保养阳气,如寅时之气,属阳东方之气属木等,都是青龙之法的内涵之一,而有人却行白虎之法———如申时之阴气,西方之金气,金气与白色相配,脂粉色白,其性属阴,所以真人道士不敢滥用脂粉等物。又比如朱雀属阳,玄武属阴,对于此二者,也应注意阳克阴,不能使阴制阳,这才是不死之道啊。又比如阴人———这里指女人,她的性情有时比男人急躁,但是她如能自知抑制,不肯随便受制于阳,她也能够长寿,这表明阴性之金不受阳性之木所制服压抑。阳性之气的性质是刚躁的,但是阳性———这里指的是男人,如果注意志气恢弘,知其大体,说话柔和,颜色和顺言辞谦虚,这就是自觉地控制其刚躁,从五行的属性上说,表明木性畏金,因而能够获得长寿。天门子把金木水火土五行生克的理论运用到补益养生方面,大得其益,活了二百八十岁,容颜如童子。又注意服食珠粉和醴泉,终于得道成仙,到达玄州。

九灵子姓皇名化,得到了返老还童和胎息内视之法(按:胎息内视是道家用语。胎息指其呼吸如胎儿在母腹中之呼吸。内视又称内照,言在冥思中观察自己的五脏六腑),还得到了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精要。《养生经》说:“这个方术可以使你避免***、戟、弓、剑、戈等多种兵刃的伤害,还可使你免受虎、狼等猛兽的侵袭。它能保障你自身的安全,令你全家平安无事,让你的子孙后代健康成长,还能使你的家人和睦相处。只要掌握了这种法术,别人见了你就喜欢你,见不到你的时候就思念你。这样的人,既宜从军,也利于远行为客,别人算计谋害你,能使阴谋诡计失败,千殃万祸,都将伏而不起。能堵塞奸邪之门,阻断妖怪之路。那些咒诅你的人,他的妖术也将不起作用。用梦魇等蛊惑之术害你的人,其法也不能实行。天下的好人好事,都将归顺到你这里,你将使神灵自动地保佑你,你也将得到百姓的拥护,农桑均获丰收,六畜兴旺,奴婢顺从,疾病痊愈,县官也将解除他的错误宣判,你与人产生纠纷,胜利将属于你。总之,获得此法,将百事皆利。行此道之人,必将大得其中奥妙。”九灵子在人间活了五百多年,容颜一年比一年年轻,后来服食丹石升天而去。

北极子姓阴名恒。他关于养生的一部书中说:“养身的办法是爱惜自己的精神,爱神是养生的第一法宝。养性的办法就更加困难,将经历出生入死的阶段,但是如果能够经常注意养身和养性,就能使自己的生命与天地共存。通过自己活生生的生命去追求长生不老才是真正的养生,这就如同用这块铁去捶打另外一块铁一样,将得到一种真正的铁,也如同用人养人而成真人一样,这种办法才叫做神。”后来北极子服食神丹而得道成仙。

绝洞子姓李名修。经书上说:“弱能克强,阴能胜阳。一个人生活在世上,应该经常像如临深渊、践履高险之地一样,又应如同驾驶奔驰的马车一样,处处谨慎小心,这才是长生之道。”李修按此法养生,活了四百余岁,颜色不衰,写文章四百余篇,汇集成书名叫《道源》,后来服食丹石而升天。

太阳子姓离名明,是与玉子同龄的朋友。玉子学道成功,太阳子便向玉子学习,拜玉子为师,尽弟子之礼,十分谨慎认真,不敢有丝毫懈怠,所以玉子对太阳子特别钟爱。玉子有三十多名门人,没有一个人能够比得上太阳子。但是太阳子喜欢喝酒,每饮必醉,常因此受玉子的责备。太阳子善行五行之术,虽然鬓发斑白,但肌肉丰满结实,面貌润泽,双目有神,三百余岁,仍然如此。玉子对他说:“你应该修身养性,为大伙做出榜样,你却常常酩酊大醉,不修为道的功业,不炼长生不老之药。像你这样,虽然活到一千岁,仍然难免一死。何况你刚刚活到数百岁呢?你的这些做法都是凡夫俗子所不为的,何况是通达道术的人呢。”太阳子回答说:“我性情刚躁,俗人的习惯未能除掉,所以只好用酒去驱除俗性。”他的骄慢态度竟致如此。他练就七宝树之术,此术深得道术之要。他后来服丹成仙,但时时又出现在人间,五百多年过去了,人们见到他,面容竟如同儿童一样。因为他喝酒太多,他的毛发都变白了。

太阳女姓朱名翼,她扩充和发展了五行生克的学说道理,对五行理论加以补充,使它的理论更加精密而可行。人们按照太阳女发展了的五行理论去做事,非常有效验并且获效迅速。她活到二百八十岁的时候,面色还像桃花那样美丽动人,口如含丹,肌肤充实光润,眉毛如同妙手描画的一样,像一位十七八岁的姑娘。她向绝洞子学习道术,绝洞子把炼成的仙丹赐给她,她终于成仙而升

是日出之所,在未有天地之前便已存在。我所到过的地方,上无天,下无地,举目四望而无一物,侧耳倾听而无一音。此外尤有泼泼之汜,那里有与天相连的水流,一瞬间就倾泻到千万里之外,是我尚未能去到的地方。现在你刚刚云游至此,就说自己已经穷尽了整个世界,岂不是太鄙陋了吗。你还是就在这里吧,我与一位名叫汗漫的仙人相约在九天之外的最高处,此地并非我久留之所。”说罢,双臂一举,腾空入云而去。
庐敖只听得瞠目结舌,呆呆仰望着若士消失的地方,直到看不见为止。过了半天,这才如梦方醒,悔恨悲痛如同失去亲人一般,慨叹道:“我比起若士,就如同蝼蚁与鸿鹄一般天壤之别。终日而行,不过咫尺之遥,却自以为走了很远,实在太荒谬了,悲哉!”
得到红泉神丹土符还年之道,修习有成,欲往昆仑山安息两千年,行前传授神丹于李文渊,嘱咐道:“如果不依照土符服药,道术无法修习成功。”遂将土符秘要一并传授给李文渊。李文渊依法修习,其后也得道升天。今天人们常用竹根水煮丹黄土,用来去除三尸,正是从沈文泰李文渊那里流传下来的。
彭祖,姓钱名铿,是帝颛顼高阳之玄孙。至殷商末期纣王时,已七百六十多岁但还未衰老。
彭祖自少年时就性情恬静,不关心尘世间事物,不追求名誉荣耀,不讲究车乘服饰,唯以修身养性为事。殷王闻知,拜彭祖为大夫,但彭祖常常称疾不出,在家闲居不问政事。彭祖善于补养导引之术,常服用水桂、云母粉、麋鹿角,容貌始终保持在很年轻的状态。不过彭祖性情沈稳,从不说自己是得道之人,也不做诡惑变化鬼怪之事,终日悠闲无为。常常独自外出游历,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就算是悄悄盯住他,也会忽然不见。虽有车马但很少乘坐,不带钱粮,一走就是几十天上百天。回到家里则衣食住行又与常人无异。
彭祖常常闭气内息,从清晨至中午,正襟危坐,两手拭目,摩搦身体,舔唇咽唾,服气数十巡,才缓缓起立,言笑如故。若是觉得身体不舒服,疲乏无力,便静坐下来,导引闭气,来攻克体内的病患。心存其身,自头面九窍,五藏四肢,一直至于毛发,皆令其存。从口鼻开始,一直到十指末端,令气行于其中,这样病患处很快就会好了。
商纣王曾亲自询问彭祖养生之术,可彭祖却不愿相告。纣王又送给彭祖大量金银财宝,总共价值数万钱。彭祖也不客气,悉数留下,用来救助贫苦的百姓,自己则分文不留。
在当时,还有一位叫采女的女子。也是年轻时就得道,懂得保养神形的方法,两百七十岁了,看起来还像是十五六岁一般。纣王将采女迎进后宫,为她建造豪华的宫殿,赐给镶满金银珠宝的华服,令她乘坐辎軿去彭祖那里学习长生的道术。古代妇人平时深居闺闼,出门则乘坐辎軿遮蔽其面,辎軿就是四面有屏车之车。
采女接受纣王之托,来到彭祖住处,恭恭敬敬地拜了两拜,请教延年益寿之法。彭祖见采女是有修为之人,便答道:“如果想举形登天,进入仙界为仙官,就必须服用金丹,这是元君太一传下来的道术,可以达到白日升天的境界。但是服用金丹,腾身飞入仙界,需要很高深的修为,并非尘世间君主可以做到。其次,那就应该爱惜养护精神,服食药物,就可长生不老,只是不能役使鬼神,乘虚飞行罢了。但是,若只是做到上面这些,而不通晓阴阳交接之道,那即便服食仙药,也于事无益。你是可以修养阴阳之气的人,阴阳的奥义可以体察推测而得,只是你不用心思考罢了,那又何必来问呢。”
“我是遗腹子,三岁母亲就去世了,又遇上犬戎之乱,流亡西域一百多年。生来没有得到双亲的关心照顾,一生共失去了四十九位妻子,五十四个儿子,遭受了无数的磨难,体内平和之气受到巨大伤害,肌肤干枯,荣卫焦悴,恐怕难以度世了。况且我所了悟的又很浅薄,实在不足以传授。在大宛山中,有一位青精先生,传言已千岁,容貌还如童子一般,能一日行走三百里,既能终年粒米不进,也可一日九餐,他才是真正值得问道之人。”
采女听到这里,忙问:“请问青精先生又是一位怎样的仙人?”
彭祖答道:“他只是一个得道之人,并非仙人。所谓仙人,或竦身入云,无翅而飞,或驾龙乘云,直上天阶,或化为鸟兽,浮游于青云之上,或潜行江海,翱翔名山之巅,或以元气为食,或以芝草为粮,或出入人间无人识,或隐身草野莫之见。面上骨相奇异,体生异毛,他们喜好的东西与凡人不同,从不与凡俗交往。仙人虽然长生不死,但丝毫没有凡人的七情六欲,没有人间荣辱哀乐之情,就好似鸟雀化为蛤,雉鸡变为蜃,都失去了它们的本来。而我,只是一个未能忘情之愚人,所以我并不愿成为仙人。
人道则不同,应当服食甘美的食物,着轻盈华丽的服饰,有正常男女的情爱,有封官进爵的荣禄。耳聪目明,筋骨结实,颜色和泽,老而不衰,延年久视,长在世间。寒温风湿无法侵入体内,鬼神精怪不敢靠近,五兵百虫不能伤害,忧喜毁誉不能劳累身心,这才是难能可贵。人禀天地阴阳气而生,就算不知仙方道术,只要保养得当,也可活到一百二十岁。若不及此,那肯定是受到了伤害。如果稍稍懂些养生之道,则可活到二百四十岁,再加以少量药物辅助,活四百八十岁也不难,若能完全通晓养生之道,即可长生不死,只是不能成仙罢了。保养寿命的根本,不过在于不要伤害自己。冬天保暖,夏天避暑,随四季变化而调节,使身心符合自然,对美色娱乐要有正确认识,切不可贪恋沈迷,惑乱心神,这样才能使精神畅达。车服威仪这些外在的荣显,要知足勿贪求,才能保持志向专一,八音五色,内含五行规律,通过耳目传导至心,能陶冶性情,凡此种种,皆可养生。但,若不能根据自身情况来斟酌判断,则又反而会损伤自身。古代了悟大道之人,唯恐那些才智不够的人,不能真切明白何谓养生,反而误入邪途,所以才干脆说,上士别牀,中士异被,服药千剂,不如独卧之语。虽然五色令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但若能甄别其中好坏优劣,适宜与否,而对其相应地节制、宣通、遏止、发扬,则不但不会减少寿数,还会从中受益。这些道理,就像水与火,用之失当,才会产生灾害。常人不懂养护身体,不知自身经络血脉已受到伤害,气血亏虚不足,髓脑不实,身体内在已经病了,所以才会为外邪侵害,在受到风寒、沾染酒色之后便发作。若身体内在气血充实,又怎会病呢。远思强记伤人,忧恚悲哀伤人,情乐过差伤人,忿怒不解伤人,汲汲所愿伤人,戚戚所患伤人,寒暖失节伤人,阴阳不交伤人……伤害身体的因素很多,可人们往往只注意男女房事一种,岂不是很糊涂吗。男女相成,就好似天地相生一样,能够疏导养护人的精神与气血,使人身不失去平和。天地交接有道,所以天长地久,凡人交接失道,所以反伤自身。若能避开伤害身体之事,修习阴阳之术,则可长生不死。天与地在昼时分离,在夜里聚合,一年三百六十次交接,精气和合又有寒暑温凉四种状态,所以才能生育万物,繁衍无穷。人能以天道规律为法则,就可长存。”
“其次,还可通过服气之法得道,令邪气无法进入,这是治身的根本关键所在。其余的方法,譬如吐纳导引之术,存念体内万神,含影守形之术,有一千七百余条,以及四时首向,责己谢过,卧起早晏之法,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大道,只可以传授给初学者,用来端正他们的心神。爱精养体,服气炼形,身中万神自然守卫,如做不到,体内荣气与卫气就会枯槁憔瘁,身中万神消逝,并非思存可以留住。愚蠢的人学习道术,不懂得从根本上入手,只是追逐细枝末节的东西,告诉他大道的真谛,却不相信,见到简要精辟的著作,却认为浅薄而不加注重,好高骛远,只去诵习那些遥不可及的经文,比如太清北神中经之类,不过以此自疲累而已,至死无益,不亦悲哉!”
“人生在世,衣食营求万事累心,很少有人能避开尘世,独住深山岩洞。若直接以道来教化他们,反因太过高邈而无法实行,这就失去仁人的本意了。但若先教以房中之道,闭气之术,加以节思虑,适饮食,那就可以先得道,然后再进一步向上修习。先师曾着《九都》、《节解》、《韬形》、《隐遁》、《无为》、《开明》、《四极》、《九室》诸经,共万三千首,用来教导那些刚刚得道的初学者。”
采女将这些道术精要全部学会,回去传授给纣王。纣王试着修习,果然有验,便想将其独占为己有,于是下令诛杀国内传授彭祖道法之人。继而又想将彭祖也杀害,以断绝道法流传。彭祖得知,乃飘然离去,无人知道他去了哪里。只在其后七十余年,传闻曾有人在流沙的西边见到过他。
纣王虽然得到彭祖的道术,但是也并不常常修炼,活到三百多岁,体魄仍然强健如同丁壮,就像五十多岁的人。但后来,纣王迷恋上一个妖冶***的郑国美女,荒淫无度,将先前练就的道功耗散殆尽,最终纵欲身亡。
民间传说,彭祖的道术会害死人,那其实是指纣王曾下令诛杀传授彭祖道法之人。
彭祖离开商殷时,年七百七十岁,这并非他的最终寿命。
白石生,是中黄丈人的弟子。
在彭祖那时,白石生已活了二千多岁,但却一直不肯修炼升天成仙的道术,仅仅只是求长生不死而已,不愿失去人间之乐。他所依据修行的,以交接之道为主,而以金液之药为上。
初时白石生家里贫贱卑微,无法买到修炼所需的药物,于是他就养猪牧羊,节衣缩食十几年,终于靠***积累到万金之资,这才能买药修炼。又常常煮白石为食,加之住在白石山,所以当时的人称他为“白石生”。白石生不仅吃煮过的白石,有时也饮酒食肉脯,也吃五谷杂粮,能日行三四百里,从面容上看,只不过三十多岁。性好朝拜存神,还喜欢读各种仙经及《太素传》等书。
彭祖曾问白石生:“为何不服仙药升入仙界呢?”白石生答道:“于我而言,天上并不能比人间更快乐。我不求上天为仙,只求能长生不死而已。天上至尊仙真所在多有。与他们在一起,尚要我相奉事,那就比人间更苦。”
所以当时的人称白石生为隐遁仙人,以其并不急于升天为仙官,如同凡夫不求声名闻达之故。
黄山君,是修习彭祖道术之人。
几百岁了看上去还像少年那么年轻。与彭祖一样,他也只愿做地仙,不愿飞升入天界。彭祖离去后,黄山君搜集整理彭祖之言,汇编为《彭祖经》。能得到《彭祖经》修炼之人,相比凡夫,就如同树木中之松柏一样。
经常采集各种名花异草,盛入器皿内,以湿泥封口埋入地下。从正月至九月末,方才挖出。然后再将其煎制成药丸。如遇人猝死,将此药丸放入口中, 死者会即刻生还。凤纲自己长服此药,年逾数百岁而不老。后入地肺山中,在那里得道成仙。
十五岁时,家里要他放羊,遇见一位道士,见他心地善良言行谨慎,便将他带至金华山的石室中修道。人间岁月长,山中白云多,皇初平只觉翛然自得,转眼间便过四十多年,也不再想念家人。
皇初平的兄长名叫皇初起,初平走后,曾入山四处寻找,经年累月,一直音讯全无,直至一日,在集市中遇见一位占卜的道士,初起上前问道:“我有个弟弟名叫初平,在放羊时失踪,至今已四十多年,不知生死下落,请道长为我卜算一下。”道士听罢,答道:“在金华山中,有一个牧羊儿,姓皇名初平,不知是不是你弟弟。”
初起听到,又惊又喜,当即随道士前往金华山,果然见到弟弟。半世离别再重逢,兄弟二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说着说着,初起问初平道:“当初你是放羊时出走的,那群羊后来怎样了?”初平答道:“那群羊就放养在山的东面,离这里很近。”初起听得如此,也不怀疑,便去山的东面探看。但举目四望,只见群山苍茫之间,唯有白石无数。于是回来道:“东山坡那边没有羊阿。”初平笑道:“羊就在那里,只是哥哥没看到罢了。”于是便同初起一起来到东山坡,对着那片白石叱道:“羊起!”但见那白石点点,转瞬间竟化为白羊万头而起。
初起见此情景,惊道:“原来弟弟已修炼得道,神通如此!不知我可以学吗?”初平道:“只要你能真心向道,那便可成。”于是初起便丢下妻子儿女,留在金华山中,跟随弟弟潜心修道,又服食松脂、茯苓,积万日之功?,能坐在立亡,行于日中无影,面容颜色如童子一般。
其后若干年,两人道成回到故乡,见亲人宗族已消亡殆尽,便仍回到金华山中修道。临行前,将道术授与南伯逢。
两人异姓为赤氏,初平改字为赤松子,初起改字为鲁班。此后传授道术,得道成仙者有数十人之多。
? 四库全书本:忽然不复念家 《云笈七签》卷一0九引《神仙传》皇初平条作[翛然]
? 四库全书本:五千日 汉魏本作[五百岁]《太平御览》卷六六三《地仙》引《真诰》亦作[五百岁],卷九0二《羊》引《神仙传》作[五万日],《仙苑编珠》卷上《初平松脂凤纲花卉》 引《神仙传》作[万日]
吕恭,字文敬,年轻时喜好服食之术。
有一日,带同一奴一婢去太行山中采药,忽然在山谷中遇见三个人,问吕恭道:“你如此不畏勤苦艰险的来此采药,是想要长生吗?”吕恭答道:“是啊,只是我未曾访求到神方仙药,故此只能采集些草药服食,但望能有所裨益。”那三人听罢,一人道:“我姓吕,字文起。”一人道:“我姓孙,字文阳。”一人道:“我姓李,字文上。”
吕文起又道:“我等三人,皆太清太和府仙人,时常来此采药,当以道术教授新学者,你既与我同姓,字中又与我同一字,是你命中注定应当长生。若能随我采药,便传授你不死之方。”
吕恭听闻,当即叩拜道:“今日有幸得遇诸位仙人,实乃三生之福,只恐怕下愚鄙陋,罪祸未除,不足以教授,若能得诸位仙人搭救,是再造之恩,更生之愿也。”即随仙人而去。
两日后,仙人将一道秘方传授给吕恭,并要他回乡省亲。吕恭拜谢辞别,仙人又道:“你来虽只两日,但人间却已是二百年了。”吕恭回到家乡,果然但见一片空野,无复旧时楼台,子孙亦散落不见一人。
后来遇见乡里一位几世的后人赵光辅,便问他吕恭家后人何在,赵光辅奇道:“先生是从何处来?竟然问如此久远之人。我曾听乡中故老传言,先世有位吕恭,曾带一奴一婢入山采药,再未回来过,乡人都以为他被虎狼所害,距今已二百多年了,先生何故问此事呢?吕恭有后世子孙名叫吕习,在城东北十里的地方作道士,附近奉事他的百姓很多,很容易找到,先生不妨去那边寻访。”
吕恭按照赵光辅所言,找到吕习家,敲门打探。奴仆出来问道:“先生是哪里来?”吕恭答道:“此是我家。我昔日入山采药,遇见仙人,随仙人而去两百余年,今日才得回来。”吕习在内听见如此说?,惊喜若狂,连鞋都顾不上穿,跑出来跪拜在地上泣声道:“仙人来归!”言罢流涕,悲喜不能自胜。
吕恭遂在习家住下,过了很久,这才将神方传授给吕习,自己则飘然而去。当时吕习已年八十岁了,服神方之后,渐渐返老还童,到二百多岁时,乃抛弃尘世,入山修道去了。吕习的子孙世世代代服用吕恭留下的仙药,再无老死之人,皆得道成仙。
? 四库全书本:习举家惊喜,徒跣而出 汉魏本作[习闻之,惊喜跣出]
家中世代为官?,唯独沈建好道,不肯仕宦。学习导引服食之术,还年却老之法?。又能够治病,无论多重的病,只要沈建出手,必定药到病除。也因此,附近奉事他的人家,有千余家之多?。
一日,沈建有事要远行,行前将一奴一婢,和一头驴,十口羊,寄托给一户人家,又给人畜各吃了一粒药丸,对那家主人道:“只是占用一下主人家的房屋,饮食上却不劳费心。”说完便辞行了。
主人听了很奇怪,心道:“沈君寄留的人同牲口共有十三口,却一文钱也不留下,这该怎生是好?”
沈建走后,主人拿饮食给奴婢食用,不料奴婢一闻到食物的气味便呕吐,以草料饲喂驴羊,驴羊非但避开不食,甚至还要顶撞主人。主人这时想起沈建行前所言,方才惊奇不已。
如此百余日,奴婢二人面容光泽,体健身强,竟比刚来时还要好,驴羊也肥壮饱满,如同正常饲养一般无异。
过了三年,沈建才回来。又给奴婢与驴羊各吃一粒药丸,吃下之后便又回复正常饮食。
沈建则从此断谷,不食人间烟火,能轻举飞行,或去或还,如此三百余年,最终绝迹不再出现,无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 四库全书本:[世为长史] 汉魏本、《云笈七签》卷一0九引《神仙传》作[长吏],《太平御览》卷六六三《地仙》引《真诰》作[长吏]长吏,官吏也;长史,州长官下属官,官职专称,沈家不可能世世为之,应作[长吏]
? 四库全书本:远年却老之法 [远年]汉魏本、《云笈七签》卷一0九引《神仙传》作[还年]
? 四库全书本:举事之者千余家 汉魏本、《云笈七签》作[奉事]
师从禄里先生,学习隐仙灵宝方。一曰伊洛飞龟秩,二曰伯禹正机,三曰平衡方。华子期将这三个仙方学会,合而服之,之后竟然日见年轻,一日能行五百里,力举千斤,一年之内十次更易其皮?,后来成仙而去。
? 四库全书本:一岁十二易其行 《云笈七签》卷一0九、《真仙通鉴》卷五作[一岁十易皮],《仙苑编珠》卷上作[每一岁十度易皮]
少年时便好道,后来在霍林山遇见仙人,授以服巨胜赤松散方,仙人告诉他道:“蛇服此药,可化而为龙,人服此药,能返老还童。又能升云上下,改人形容,崇气益精,起死养生。你若能按此方而行,那便可以度世了。
乐子长依言而为,果如仙人所言,到一百八十岁时,容貌颜色还如少女一般。妻子儿女九人,皆服此仙药,老者返少,少者不老。后来举家入海,登劳盛山而仙去。
卫叔卿,中山人。因服食云母而得仙。
汉元凤二年八月壬辰日?,汉武帝正闲居殿上,忽然见到一人,乘浮云、驾白鹿来到殿前,武帝大惊,忙问道:“你是谁?”那人答道:“我乃是中山郡人,卫叔卿是也。”
武帝道:“既是中山郡人,那难道不是我的臣民吗。”叔卿听闻此言,只是默然不应,忽然间消失无踪。
武帝见状大为悔恨,当即令梁伯之为使者,前往中山访求卫叔卿。梁伯之来到中山,遍寻无获,只找到卫叔卿之子,名叫度世。梁伯之便带着度世回去见武帝。
武帝见到度世,便向他查问卫叔卿的情况。度世答道:“我父亲从小就喜好仙道,服食修炼八十余年,身体也回转到少壮时期的状态,后来离我而去,只说要入华山修炼,至今已四十余年了,从未曾回来过。”武帝听罢,便又派遣梁伯之与度世前往华山去寻访。
两人来至华山,却遇倾盆大雨,无法登山,那雨连绵数十日不止。度世道:“难道是我父亲不想我同其他人一起上山?”于是将梁伯之留在山下,自己斋戒身心,便独自登上山去。
远远望见,父亲卫叔卿正与数人在一块大石上博戏?,走到前去,只见父亲头上有郁郁紫云覆廕,其下白玉为牀,又有数名仙童手执幢节,站立其后。度世向着父亲恭恭敬敬地拜了两拜,卫叔卿问道:“你来这里做什麽?”度世便将前因后果具陈一番,说道:“武帝因未能与父共语详谈,悔恨不已,所以派遣我与使者来此寻访父亲。”卫叔卿道:“前日我为太上所遣,本欲告诫武帝人间灾厄之期,以及救危之法,以延续汉代的国运,不意武帝傲慢自贵,不识道真,反要我以臣属之礼参拜,实在不足以天机相告,所以弃他而去。现在我要与中黄太一君共同商定人间王朝更迭之事,不能再去见他了。”
度世又问道:“刚才与父亲一起下棋的不知是些什麽人?”叔卿答道:“是洪崖先生、许由、巢父、王子晋和薛容。现在人间将要大乱,民不聊生,以后数百年间,以土德立国、以金德立国的王朝都将灭亡,其后天君来出,时间当在壬辰年。我留有仙方一道,在家中西北柱子下,你回去拿出来,按照仙方所写合药服食,可以长生不死,乘云而行,道成之后,再来此地找我,不要再在人间做汉朝的臣民了。”
于是度世拜别父亲,依言在家中掘得玉函一枚,其上以飞仙之印封住?。度世取出里面的仙方,依法服食,原来乃是五色云母。度世将此方也传授给梁伯之,二人遂俱同成仙而去,也并不告诉给武帝知道。
? 四库全书本:汉元凤二年八月壬辰 汉无[元凤]年号,汉魏本作[元封],元封二年即公元前一0九年,《真仙通鉴》卷七作[天汉二年]
? 四库全书本:望见其父与数人于石上嬉戏 汉魏本作[博戏于石上],《水经注》卷一九作[博于石上],《真仙通鉴》卷七作[博戏于岩上],《太平御览》卷七五四亦作[博戏],下文度世问:[向与父博者为谁][嬉戏]应作[博戏]
? 四库全书本:封以飞仙之香 《太平御览》卷六七六《简章》引《神仙传》及其他引文均作[飞仙之印],[香]是[印]之讹
乃是高门大家之子,性好道术,不愿出仕为官,只是在家闲居,修身养性,当时的人,谁都不知道他其实是一位得道高人。
后来与三位弟子入山作神丹,丹成之后,伯阳知道弟子中有人心不尽诚,便故意道:“今日神丹虽成,但是否灵验,还要先试验一下。先用犬来试服神丹,若犬服后便可飞升,那便可服,若犬死,则不可服。”
伯阳入山时,曾特意带了一条白犬和毒丹,那毒丹炼制火候不足,服下之后会暂死。当下伯阳便将毒丹拿来给犬吃下,白犬吃下后立时倒毙。伯阳便向弟子道:“做丹之时,千辛万苦唯恐不成,现在神丹虽成,但犬吃后却死了,恐怕是做此丹未合神明之意,要是服下,怕也会如同此犬一样,怎么办呢?”
弟子三人问道:“先生吃不吃这丹药呢?”伯阳道:“我违背世俗之见,离家入山修道,若是仙道不成,也不会再回去,或死或生,我都会服此丹药。”说完,便将一粒丹药放入口中,丹药刚一入口,伯阳便倒地气绝而亡。
弟子见状,面面相觑,说道:“炼制神丹本是为了长生,没承想服下后却反而断送性命,这可要怎么办啊!”唯独有一个弟子道:“师尊并非凡常之人,服用丹药而死,难道没有深意在内吗?”说完也服下一粒丹药,倒地身亡。剩下两名弟子,对望一眼道:“之所以跟随师尊炼制神丹,是为了求得长生,现在却服之即死,要这丹药还有什麽用!不吃它,反而还有几十年好活。”当下两名弟子计议已定,便一同下山,去给伯阳和另外那名弟子采买棺木安葬。
两弟子刚一离开,伯阳便站起身,将自己所服丹药,放进死去的弟子和白犬口内,当即便将他们救活过来。那名弟子姓虞,后来与魏伯阳一同成仙而去。
登升前,两人在路上遇见一位入山砍柴的樵夫,于是伯阳写下一封书信,托樵夫带回乡里给那两位弟子,以谢相助之情。两弟子收到书信,这才恍然大悟,追悔莫及。
魏伯阳曾做《参同契》、《五相类》共三卷,假借周易爻象来论述炼丹之意,后世儒者,不知神仙修炼之事,将此书当做论述阴阳的书来注解,未免失去了此书的原意。
曾在蜀中学道,不过他的道术祗能消灾治病,救济百姓,并未学会服食仙药之术。沈羲长期这样治病救人,功德上感于天,一日,沈羲与妻子贾氏去儿媳卓孔宁家,在 路上忽然遇到一乘白鹿车,还有青龙车、白虎车各一乘,数十个骑马的随从,身着朱衣,手执符节,方饰带剑,辉煌显赫。祗见那边走出来一人,问沈羲道:“先生 可有看见沈道士吗?”沈羲愕然道:“在下并不知道谁是沈道士。”那人又道:“沈道士就是沈羲。”沈羲惊道:“在下就是沈羲,不知你们问我是有何事?”那人 道:“沈羲,你平日治病救人,有功于民,并且心不忘道,我们考察过你的品行,从少至今,并未犯过任何过失,祗可惜你寿命不长,算禄将尽,上天怜悯你的苦心 笃行,故此派遣我等下凡来迎接。那边乘坐白鹿车的,是侍郎薄延?,乘坐青龙车的,是度世君司马生,乘坐白虎车的,是送迎使者徐福。”
话音刚落,但见眼前忽然出现三位仙人,羽衣飘飘,仗节而立,将白玉简、青玉册、丹玉字授予沈羲,沈羲连忙跪下接受。接过细看,祗觉古奥难懂,莫明其意。那仙人又道:“奉天帝之命,现拜你为碧落侍郎,主理吴越百姓生死之籍。”言罢,就将沈羲夫妇迎上车,升云而去。
当其时,在路旁田间耕种的人,将这一幕都看得清清楚楚,祗是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就在大家还未反应过来的时候,忽然一片大雾涌来,茫茫然不见天地。等到 浓雾散去,沈羲与一众仙人,早已消失不见。祗见到沈羲所乘牛车的牛,正在田间吃草。有人认出那是沈羲的牛,急忙跑去沈羲家报信,沈家人听见,大惊失色,害 怕是山精邪魅将沈羲掳走,藏在山谷中,急忙发动数百人去方圆百里内仔细搜寻,但却一无所获。
其后四百余年,沈羲忽然还乡,找到一名后世子孙名叫怀喜,怀喜惊道:“据先人相传,祖上曾有仙人出世,今日仙人果然回来了!”
沈羲在怀喜家住了数十天,说到当日初随仙人上天之时,尚未能够拜见天尊,于是先去拜见太上老君。祗见太上老君东向而坐,沈羲正欲拜谢,有左右侍从告诉他不 必,祗需默坐一旁便可以。但见天宫郁郁嶷嶷,光华四射,有如云气般自然凝聚簇拥,五色玄黄,洞焕太空,莫知其名。侍者数百人,多为女子及少男。庭中有珠玉 之树,枝叶繁茂,龙虎辟邪,游戏其间,祗听到一阵阵琅琅清脆如铜铁相击之声传来,也不知是从何处发出。宫殿四壁刻满符书,光彩熠熠。
太上老君高约一丈,披发垂衣,头上散发出万道光芒,瞬息万变,神妙莫测?。有玉女手持金盘玉杯来至沈羲夫妇面前道:“此是神丹,服下之后即可长生不死。服完药可向老君行礼,但不要言谢。?”沈羲与妻子各自将仙药服下。玉女又赐给二枚大如鸡蛋的枣子,脯五寸,道:“你暂且回到人间,救治百姓疾病,想要再来天上的时候,就书写此符,悬挂于杆顶,我便会来接你。”于是将一道符及仙方一张赐给沈羲。沈羲刚一接过,忽然之间祗觉如睡梦一般,已经在地上了。
沈羲此后便在世间治病求人,后来有很多人学到了他的方术。
? 四库全书本:薄延 《云笈七签》卷一0九引《神仙传》沈羲条及其他引文多作[薄延之]
? 四库全书本:数发 汉魏本汉魏本无此二字,《云笈七签》卷一0九引《神仙传》沈羲条作[数变],[发]形近[变]而误
是灌叔平?的门客,生性慈仁,在路上遇到鸟兽,就躲到路旁避开,不惊动它们,从来未曾杀生,就连虫子都不踩死一只。
在他十三岁的时候?, 叔平好道思神,仰慕神仙之事,有两位仙人假托为书生,与叔平交游来观察他。但叔平没有察觉到两位书生是仙人所扮,时间一长,慢慢也就懈怠了。一日,叔平正 在家中做美食,两位仙人来到门外,问安世道:“叔平在不在家?”安世答道:“在。”便入内禀告叔平。叔平正要出去迎接,妻子却叫住他道:“又是这两个穷书 生,想要来白吃白喝,不要理他们。”于是叔平便叫安世去告诉那两个书生,就说自己不在。两位仙人听到安世的答覆,道:“你刚刚说叔平在,现在又说不在,这 是为何?”安世老实回答道:“是主人要我这样说的。?”两位仙人见安世如此诚实无欺,相对而 言道:“叔平多年来辛勤求仙问道,今日我二人来到此处,他却反而懈怠怀疑,功败垂成,这是他自己无缘遇仙。”便问安世道:“你喜欢游戏玩乐吗?”安世答 道:“不喜欢。”仙人又问:“那你好道希仙吗?”安世答道:“我好道,但可惜无缘得知。”两位仙人道:“你若是当真好道,那明早在路北的大树下等我们。”
到了第二日,安世早早便来到路北的大树下,等候两位仙人,可是一直到太阳西下,两人都未出现。安世心想:“原来这两人是在骗我”,便想要回去了。哪知就在此 时,忽然听到那两个书生在耳边叫道:“安世,你怎么来得这么晚?”安世答道:“天刚亮的时候我就来了,祗是一直没有看见你们阿。”祗听得那两个书生又道: “我们就一直坐在你旁边。”安世这才明白,原来两位书生是仙人所扮。仙人又道:“明日一早,你再来此地等我们。”如此约了三次?,每次安世都是早早就到。仙人见此,知道安世是可教之材,便给了安世两粒药丸,告诫他道:“你回去之后,不要再饮食,还要另外找一处单独的地方休歇。”安世依言,回去后另找了一间房住下,两位仙人也时常去往安世住处。
时日一久,叔平察觉到异常,问安世道:“你独处一室,房内怎会有人说话的声音?我去看又祗见你一人,这是怎么回事?”安世答道:“那是我自言自语而已。”
叔平仔细留意,见安世平时从不吃饭,祗饮水,休息时也是一人独处,便怀疑他并非常人,自知错失圣贤,感叹道:“道尊德贵,有道者不在乎年龄大小,性命由父母 所生,然非由师长教化则不可能得到长生,闻道有先后,先闻道者当为师长。”于是以弟子之礼拜见安世,朝夕奉事,洒扫殷勤。
后来安世道成,白日飞升,临行前将道术传授给叔平,叔平后来也得道成仙。
? 四库全书本:灌叔平 汉魏本作[灌叔本],应如《太平御览》卷六六二《天仙》引《神仙传》作[灌叔本],《元和姓纂》卷九《灌》亦云[神仙传灌叔本]
? 四库全书本:年三十 汉魏本作[年十三四],《仙苑编珠》卷上《沈羲三车安世二士》引《神仙传》作[年十三],《抱朴子内篇勤求》云:[陈安世者,年十三岁,盖灌叔本之客子耳]
? 四库全书本:大家勑我去耳 汉魏本作[大家君教我云耳],[大家]乃古代下人对主人之尊称,[去]形近[云]而讹
? 四库全书本:频三期之 其意不明,《太平御览》卷六六二《天仙》引《神仙传》作[三期],恐是
  无人知道他叫什麽名字,祗是历代都有人见到他,当时的人计算过,他应该已有八百来岁了,所以人们都叫他做李八伯。
  李八伯平日或居山林,或隐市鄽,行踪飘忽不定。他得知汉中有个叫唐公昉的人?,有志修道,但可惜未遇明师,想要去教化他,于是便打算先去考察一下。
  李八伯乔装打扮,到唐公昉家受雇当仆人。八伯做事十分体贴周到,不同于普通佣人,唐公昉也就特别喜爱赏识他。后来有次李八伯装作重病缠身,奄奄一息,唐公昉见状心急如焚,马上延医治疗,花费数十万钱,丝毫不以为意,祗是担心李八伯的病情,忧心忡忡。
   没过几天,八伯的病情又发生变化,周身生满恶疮,脓血遍体,恶臭扑鼻,没有人能忍受接近。公昉见到八伯的病情日益沉重,十分难过,流着眼泪说道:“你为 我家辛勤劳累这么多年,现在得了这么重的病,我祗是想能医好你的病,花多少钱也不在乎,但你的病情却每况愈下,这该怎么办啊?”
  李八伯道;“我的病可以治好,如果有人用舌头来舔我的疮口,那就会好了。”
   公昉听了,连忙叫来三个婢女给八伯舔疮口。八伯道:“婢女舔是不能好的,如果你能够亲自来舔,那才会好。”公昉也不犹豫,就用嘴舔舐八伯的疮口,八伯又 说道:“光是你舔还是不够,若能让你妻子也来舔,就会好了。”公昉便叫妻子也来给八伯舔舐疮口。八伯又道:“疮口已经快要好了,但还需要用三十斛美酒来洗 澡,这样才能完全医好。”于是公昉马上就去准备了三十斛美酒,放在大桶中给八伯洗浴。
  八伯用美酒洗完后,果然恶疮尽愈,肌肤如凝脂般 光洁,一丝疤痕都未留下。八伯这才告诉公昉道:“我乃是仙人,听闻你有志于仙道,所以特来相试,既然你心意至诚,定然是可教之材,我自当以度世之诀相 授。”说罢,让公昉夫妇与舔疮口的三位婢女,用自己洗完的酒水沐浴。五人浴毕,即刻变得很年轻,容颜悦泽。八伯乃以丹经一卷传授于公昉。公昉拜受,后来入 云台山中炼制丹药,丹成之后,登仙飞升而去,他成仙的地方,就在今日的汉中。
  ? 四库全书本:[李八伯] 汉魏本作[李八百]
  ? 四库全书本:唐公昉 [昉]《云笈七签》卷一0九引《神仙传》条作
[房]。 宋,洪适《隶释》卷三《仙人唐公房碑》称:“君字公房,成固人”释云:公房为王莽时人,东汉汉中太守郭芝为之立碑于兴元。又云:“盖隶法,[房]字其 [户]在侧,故人多不晓,或作[防]或作[昉],皆误也。”《华阳国志》卷二《汉中志》记《褒中县》(今陕西汉中褒城)有唐公房祠。又《太平寰记》卷一三 八《山南西道六》《洋州》[西乡县]引《神仙传》云:“唐公房昔事李八百,公房患无酒,八百因以仗指崖,酒泉涌出,故后人敬之立祠,甚灵,号曰唐公房”今 本《神仙传》不记此事,而[公房]之名乃当时人所常用。
  蜀人累世都见到他,始终都是那个样子,从未曾老过。李阿常常在成都市中行乞,得到钱粮转手就拿去救助贫穷之人,夜去朝还,无人知道他住在哪里。
  如果问李阿什麽事?,李阿从不回答,祗要看李阿脸上的表情,若是颜色欣然,那所问之事皆吉,若是容貌惨戚,那所问之事皆凶,若是听后微笑,则一定有大喜事,若听后微微叹息,则是忧患将至的征兆。以此为占,没有不应验的。
   有个名叫古强的人,疑心李阿并非凡人,时常追随左右奉事。曾跟随李阿回到他的住处,才知道原来他是住在青城山中。后来古强打算跟随李阿入山修道,但因为 自己并未得道,恐怕会遇到虎狼来袭,所以将他父亲的一把长刀带在身上。李阿看见,怒道:“你跟我一起,难道还怕虎狼吗?”说罢夺过刀来,用力击斩在石头上 将刀折毁。古强见长刀被毁,口虽不言,心下却暗自担忧。
  到了早晨,古强跟随李阿外出,李阿问道:“你还在担心刀坏了的事吗?”古强答道:“刀是我父亲的,我实在是担心父亲知道后会生气。”李阿便将刀取来,在地上左右击打?,那刀便又恢复如故。古强拿回刀,又追着李阿回到成都。
  还未到成都,在路上遇到一辆飞奔而来的马车,祗见李阿突然将脚伸到车轮之下,那车一下就将李阿的腿骨碾断,李阿也当场死去。古强在一旁看见,祗惊得目瞪口呆。谁料祗过片刻,李阿竟然翻身坐起,用手按了按断脚,断脚就完好如初。
  古强十八岁时就见到李阿,那时李阿看起来有五十岁左右,到了古强八十岁的时候,李阿看起来还是当初那样,丝毫未变。后来李阿对人说,昆仑山上的仙真召唤他,是到了该走的时候了,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 四库全书本:或问往事 汉魏本作[或往问事],《太平御览》卷六六六《道士》引《抱朴子》作[人往问事]
  ? 四库全书本:阿即取刀,以左右手击地 《北堂书钞》卷一二三《刀》《取刀击石》条注引《神仙传》、《太平御览》卷三四五《刀上》引《神仙传》作[阿复取刀,左右击地]
  王远,字方平,东海人。
   曾受举荐为孝廉,任过郎中,后又升任为中散大夫,博学五经,尤其精通天文图识河洛之精要,预知天下盛衰之期,九州吉凶,都能了如指掌。后来弃官,入山修 道有成。汉孝桓帝刘志听说后,几次召他进宫,他都不愿出山,桓帝就派地方官前去,逼迫王远上车进京。但王远见到桓帝后,低头闭口,不肯回答桓帝的问话,祗 是在宫门上写下了四百多字,预说未来之事。桓帝看后十分生气,叫人把字从门上削去,可是这些字皆入木三分,削去外面一层,里面一层又显露出来。
王远没有子孙,他家乡的人世代相传奉事他,同郡一个叫陈耽的太尉,专门为王远修筑了一座道室,旦夕朝拜供奉,但是他祗祈求消灾赐福,并未想要学习道术。王远在陈耽家住了四十余年,陈耽阖家上下,包括奴婢在内,从无一人有疾病死丧,六畜兴旺,庄稼丰收,陈耽也官运亨通。
   忽有一日,王远对陈耽道:“我在人间的气运将尽,是应当离开的时候了,不能再住下去,明日中午,我就要走了。”到了第二日中午,王远果然死了。陈耽知道 这是王远坐化飞升,不敢随意搬动他,痛哭流涕道:“先生舍我而去,今后我该如何是好!”哭罢,准备好一具棺木,焚香敬礼,在床上替王远换好衣服。到了第三 天夜里,王远的尸身忽然不见,但衣冠却仍然完整无缺,就连衣带都未曾解开,如同蛇蜕去皮一般。王远去后一百多天,陈耽也死了。有人说他是得到了王远的道 术,也成仙化去;也有人说是王远知道陈耽阳寿将终,所以才如此假借离去。离开陈家之后,王远打算去浙江东南的括苍山,经过江苏吴郡,住在苏州西门的蔡经 家。
  蔡经是个普通百姓,然而从骨相上看却命当成仙,所以王远住在他家。王远对蔡经道:“妳此生命中注定该得道成仙,上界想要妳去补充 仙官的缺额,但可惜妳从年轻时没有修习过道术,而今道气少凡气多,不可能升上天界,祗有用尸解的方法才能成仙,那是一个剧烈的瞬间过程,如同从狗洞中钻出 去一样。”于是王远将道术传授给蔡经,然后就离开了。
  王远走后,蔡经突然身体发热似火一般难耐,祗想要用水来淋,家人见状,都慌忙汲 水向他身上浇,就像浇在烧焦的石头上一样,整整浇了三日,再看蔡经,已经形销骨立了。蔡经回到房里躺下,用被子将自己盖上,忽然之间,竟然凭空消失了,家 人揭开被子一看,祗见蔡经祗留下全身的皮,仿佛蝉蜕一般。
  过了十几年后,蔡经突然又回到家来,身体像青年一样健壮,一头黑发,与十几 年前的苍苍老态截然不同。蔡经对家人道:“七月七日,王远君会来,到时要准备好数百斛的饮食,好款待随行的官员。”交代完后,到了七月七日那天,蔡经家人 借来很多炊具,做好了数百斛的饮食,整齐放置在庭院中。不久王远果然来到,尚未到蔡经家,就听见金鼓箫管人马之声,周围邻居都被惊动,但是又看不到人在哪 里。
  等到了蔡经家,蔡家人全部都看见了王远,祗见他头戴远游冠,身着朱红袍服,带虎头囊?,系着五色绶带,腰悬宝剑。王远面色微黄,少须,中等身材,乘坐羽车,由五条颜色各异的龙驾车,麾节幡旗,前后导从,威仪奕奕如同大将军一般。又有十二队役卒,都以腊封住其口?, 鼓吹手皆乘麒麟,从天而降,悬集空中。众人降下地面之后,随从人等全都隐去身形,祗剩下王远端坐在蔡经家中。稍停片刻,蔡经将家人逐一引见给王远,王远见 过之后,便派人去请麻姑相见,也不知麻姑是何方神圣,祗听得王远要信使敬告麻姑,我很久没有来民间了,今日来到此地,不知麻姑能否暂来一叙?不久,麻姑的 信使就来回话,祗听到声音,却看不到人。那声音道:“麻姑向王远君行礼了,她与王君已有五百余年未见,思念已久,祗是因为尊卑有序,所以一直无法表达她的 敬意,今蒙王君相邀,理应亲来,祗是她奉命正要前往蓬莱?,回来之后立即就来拜见,还望王君暂候。”
   如此,往返蓬莱之后,麻姑果然来了。也是一样先听到人马嘶鸣之声,祗是随从人员祗有王远的一半。麻姑到了之后,蔡经一家人也来拜见,祗见麻姑果然样貌非 凡,年约十八九岁,一头乌发垂散至腰际,头顶上还盘了一个发髻,衣裳绣满纹章但又并非珍奇锦缎,光彩耀目,无可形容,都是世间没有的东西。
  麻姑入内拜见了王远,王远也起身还礼。双方坐定后,便召行厨呈上酒食,金杯玉盘,不计其数,菜肴多是各种花果,屋子内外香气四溢。众人将盘中肉脯取来就食,味如烧猪?,据说是麒麟脯。麻姑道:“自从我接任此职以来,已见东海三度变为桑田,刚才去蓬莱,见到那里的水又比以前少了,祗有往日的一半,难道又要变为陆地丘陵吗。”王远笑道:“圣人都说,海中就要扬起灰尘了。”
   麻姑想要见见蔡经的母亲妻子等家人,当时蔡经的弟媳刚刚生完孩子,麻姑一看便知道了,忙道:“你就在那里,不要上前来。”说完便向蔡经家人要了一些米, 撒在地上,说可以用米来去除产妇身上的秽气。再看那些米,已然变成了真珠。王远笑道:“麻姑果然是少年人心性,我老了,不喜欢再玩这些小游戏了。”说着对 蔡经家人道:“我打算赏赐给你们一些美酒,是天厨之酒,其味醇酿,不是凡俗之人所能饮的,饮之肠烂,所以要用水来中和一下,你们不要见怪。”说完,便用一 升酒合一斗水的比例将酒调好,赐给蔡经家人。每人祗喝了一升左右,便都醉了。过了好一阵子,酒都喝完了,王远告诉左右随从道:“酒不够再去取些来。”拿出 一千钱,派随从去余杭姥那里买酒。很快随从就回来了,用一个油囊,装了五斗酒,传余杭姥的回话道:“地上的酒不及天厨之酿,恐怕不能满足各位尊者的口 味。”
  蔡经见麻姑手指又细又长,与凡人不同,心下暗想:“如果背痒的时候,有麻姑这样的手来挠痒,一定很舒服。”蔡经心里刚刚一想, 王远就已经知道了,当下叫随从把蔡经抓来鞭打,斥责道:“麻姑乃是神人,你怎可以胡思乱想,要用她的手来挠痒呢。”蔡经祗觉得身被鞭打,但又见不到拿鞭的 人,王远对蔡经道:“我的鞭子并非随便拿来打人的,你能得我的鞭打,也算是造化。”
  蔡经有个姓陈的邻居,名字人们已经遗忘了,曾经做 过县尉,后被罢免,听说蔡经家有神人降临,于是跑来登门叩头,希望能拜见神人。王远听说,便叫人将他带到面前来,陈县尉恳求王远让他追随左右,就像蔡经那 样。王远道:“你先起来,站在日光中让我看一下。”陈县尉依言在日光中站定,王远看后道:“唉,你心术不正,所以身影歪斜,不能以仙术教授,祗能给你主理 地上的职务。”临走时,将一符一传装在小箱中,交给陈县尉,告诫道:“此符传并不能令你度世,祗能令你尽其天年,寿出百岁以上。可用来消灾治病,祗要病人 一息尚存,还有那些从无犯罪之人,拿此符到其家,便可痊愈。又若有邪鬼精怪作乱祸害,祗需以此传召社吏,便可将其拘制。你心中也要自知其轻重,视其情况而 治之。”陈县尉以此符为人治病,奉事他的有百余家之多。陈县尉自己也寿至一百一十一岁。陈县尉死后,其子孙也曾用此符传行事,但却不再有效。
   王远走后,蔡经家人准备的数百斛饮食,也都被吃得一干二净,但又见不到有人在饮食。蔡经父母私下问蔡经道:“王远君究竟是什麽神人,住在哪里?”蔡经答 道:“他平时住在昆仑山,时常往来于罗浮山与括苍山,此三山上皆有他的宫殿,就如同王宫一样。王君主管天曹之事,一日之中,要去来天上数遍,人间百谷丰 歉,百姓生死之事,都要先来禀告他。出行之时,未必都带领百官随从,有时祗骑一只***麒麟,将士数十人而已。每次出行,腾空数百丈,山川林岳都在脚下,所 到之处,山海之神皆来奉迎拜谒,有时在路上也会碰见上言申诉之人。”?
  其后数年,蔡经又回家一次,还带来一封王远的书信给陈县尉。信是用隶书写就,内容空泛廓落,字迹大而不工。在此之前,无人知道方平名远,是由于此信才得知。陈县尉家直至今日,世世代代都保存着王远的书信和符传,秘藏在那个小箱中。
  ? 四库全书本:虎头鞶裳 汉魏本、《云笈七签》卷一0九引《神仙传》《蔡经》条作[鞶囊]
,《文献通考》卷一一二《君臣冠冕服章》曰:“汉世着鞶囊者,侧在腰间,或谓之傍囊,或谓之绶囊”鞶囊侧在腰间,以为盛物之用
  ? 四库全书本:有十二玉壶,皆以腊蜜封其口 汉魏本作[有十二伍伯,皆以蜡封其口],《太平广记》卷七《蔡经》条作[有十二队五伯士,皆以蜡密封其口]
,《真仙通鉴》卷五《蔡经》条作[有十二队五伯士,皆以蜜蜡封其口]。汉代役卒谓之伍伯,多为前驱导从
  ? 四库全书本:登当倾倒,而先被记 《云笈七签》卷一0九引《神仙传》《蔡经》条,《真仙通鉴》卷五《蔡经》条作[故当躬到,而先彼召]
  ? 四库全书本:擘脯而行之如松栢炙 《初学记》卷二六《器物部》《脯第十六》引《神仙传》作[如巧狛炙],[狛炙]或作[貊炙]。刘熙《释名》卷四云:“貊炙,全体炙之,各自以刀割,出于胡貊之为也。”王先谦《疏证补》曰:“即今之烧猪”
  ? 四库全书本:或有千道者 汉魏本无此句。《云笈七签》卷一0九引《神仙传》《蔡经》条作[或有干道白言者]
  在华山中精思修道,服食丹药,时常回故乡省亲,如此两百余年,未曾衰老。
  伯山甫每到一户人家,就知道这户人家数代以来的功过善恶,有如亲见,又能预知未来吉凶,言无不验。
  伯山甫有个外甥女,年老多病,伯山甫就给了她一些仙药。他外甥女服药时已经七十岁了,服药之后,渐渐回复年轻,面色红润如桃花那样艳丽。
   一日,汉皇的使者路过西河,在城东见到有一女子正在鞭笞一名老翁,那老翁头发皓白,长跪于地,甘心情愿地接受鞭笞。使者见状,大惑不解,便问那女子是怎 么回事。女子答道:“这是我儿子,以前我舅舅伯山甫,曾教给我神方仙药,我想再教给我儿子,谁知他就是不听,以致今日这般衰老,所以我才生气打他。”
  使者问那女子和她儿子多大了,女子答道:“我今年二百三十岁,儿子今年七十岁。”
  这女子后来入华山中修道,得道成仙而去。
  墨子,名翟,宋人。
  曾任宋国大夫,外治经典,内修道术,著书十篇,世人称其为墨子。当世学习他的人很多,他的学术与儒家不同,务尚俭约,对孔子颇多诋毁,尤其擅长战守之功。
  公输班为楚国将领,制造了一种名叫云梯的攻城器械,准备用以攻打宋国。墨子听说后,徒行赶往楚国,脚磨破了,就撕下衣裳包扎一下,七日七夜,终于赶到了楚国。见到公输班后,墨子说道:“你制造云梯想要攻打宋国,宋国何罪之有?楚国土地有余而人民不足,牺牲本就不足的人民来争夺多余的土地,不可谓明智之举;宋国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你明知此举不对,但又不据理力争,这不可谓忠;若是争辩而不被采纳,那则不可谓强。”公输班答道:“先生所言有理,但我已对楚王说过这些道理,我不可以再去说了。”墨子道:“那请你让我面见楚王。”公输班答应了。
  墨子见到楚王,说道:“今有一人,放弃自己华丽的车驾,想去抢夺邻居的破车;放着自己锦绣绫罗不穿,却要抢邻居的粗布破衣;不吃自己的肥鱼大肉,却要去抢邻居的糟糠劣食,请问这是何人?”
  楚王答道:“若是如此,此人必定是得了疯病。”
  墨子道:“楚国有云梦之泽,麋鹿满之,江汉鱼鳖,富甲天下,而宋国贫苦,无雉兔井鲋之资,与楚国相比,如糟糠之与梁肉,楚国有柟梓松橡,宋国无数尺之木,这就如锦绣之与短褐。我听说大王的臣子在议论攻打宋国之事,这与我前面所讲的不是一样吗。”
  楚王道:“你讲的很好,但是公输班已造好了云梯,他说一定可以攻下宋国。”
  于是墨子要求传召公输班来见。墨子将衣带解下,当做城墙,又以头巾作为守城器械,两人便模拟演练起攻守之战来。公输班用了九种攻城的方法,但墨子都将其一一化解,公输班攻城的器械用尽,墨子守城之术仍然有余。公输班道:“我知道要怎样才能攻破你,但我不说。”墨子答道:“我也知道你要怎样做,我也不说。”楚王问两人缘故,墨子答道:“公输班之意,只不过是想要杀我,以为这样宋国就无法守城,但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早已学会守城之术,用我刚才的守城器具,在宋城之上等待楚军的进攻,就算将我杀了,宋国的守城之术也仍然存在。”楚王听到如此,只好打消念头,不复想要攻打宋国。
  墨子在八十二岁的时候,感叹道:“世间事不过如此,荣华显贵非可长保,我要离开这纷乱的尘世,去追随仙人赤松子云游。”于是谢遣门人,入山精思至道,想像神仙。
  墨子经常在夜里听到左右山间有诵书声,卧下后,又有人来用衣覆在他身上。墨子便悄悄观察,忽然见到有一人前来,赶忙起身问道:“先生是山岳中的神灵吗?还是来点化世人的神仙?请你稍留片刻,以道来教化我。”神人答道:“我知你身有至德,心怀大道,所以特意前来相候,子欲何求?”墨子答道:“唯愿身得长生,与天地同长久。”于是神人授墨子以素书朱英丸方,道灵教戒五行变化,凡二十五卷,告诫墨子道:“你夙有仙分,又聪明智慧,得此便可成道,不必再须师授。”
  墨子拜受道经,和合仙药,果然得到效验。于是撰集其要,写成《五行记》五卷,墨子自己也修炼到地仙的境界,于是隐居山林以避战国乱世。到了汉武帝时,武帝派遣使者杨辽,带着美玉锦缎前来聘请墨子,墨子拒不出山。
  墨子容貌常如五六十岁人一般,周游五岳,并不定居在一个地方。
  高才博物,学无不览,深知人生在世,荣华富贵不过须臾而已,不如学道可得长生。所以绝志仕宦,只求养性之术,勤寻异闻,不辞千里,只要有胜过自己的,就算是奴婢仆从,也必定以师礼奉事之。
  后来修炼墨子《五行记》,兼服朱英丸,一百八十多岁,还如同童子一样。喜欢作变化隐形之事,又能够将一人分作百人,百人分作千人,千人分作万人,还能将三军之众化成一丛树林,或是变为鸟兽。能够将他人器物取走,放在另外的地方,而不被人察觉;能种植各种果树,刚刚种下便可开花结果,召致行厨,可供数百人饮食;吹气为风,飞沙扬石,用手指屋宇、山林、壶器等物,所指之处立即崩坏,再指则又恢复如故,能化生出美女之形,能做木人,一日行数千里,能嘘水兴云,奋手起雾,聚壤成山,刺地成渊;能忽老忽少,乍大乍小,入水不湿,步行水上,召江海中鱼鳖蛟龙龟鼍,所召之物即皆登岸,又能口吐五色之气,方广十里,直上连天,能腾跃上下,去地数百丈,种种神通,后来不知所在,无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才思卓越,善作文章,曾著书百余篇,诵经数十万言。晚年学道,修炼墨子之术,能使草木金石皆化为火,光照数十里。也能使自己身中燃起火焰,从口中吐火,用手指大树生草即能使之焦枯,再指则复原如故,又能令三军将士各变成一团火焰。
  曾有人将一名逃亡的奴仆藏在军营中,主人遍寻不着,于是有请于孙博,孙博说道:“我帮你将他藏身处的营房烧燃,他必会跑出来,你认真看清,自去捉拿。”于是孙博将一粒赤丸掷于军中,须臾火起冲天,果然看见那名奴仆跑出来,被主人捉住,孙博又将一粒青丸掷于火中,火势即灭,已被烧焦的屋舍百物,尽皆恢复如故。
  孙博每次作火,其他人就算用水去浇,都无法熄灭,一定要孙博自己止火,才能将火熄灭。孙博可行于水火之中,不但自己毫发无损,还能令数百人从己而行,水火不侵。又能令人在水上,敷席而坐,饮食歌舞,不没不濡,终日尽欢。若有人生病来找孙博医治,也不需说明病情,只要给孙博指明患处,便可一言而愈。孙博还能隐入山间石壁和地上盘石中,起初还能看见后背和两耳露出石外,不久便全身都没入石中。能吞下数十枚刀剑,能自由从墙壁中出入,就仿佛壁中有孔穴一般。又能化镜为刀,化刀为镜,变化之后就不会再改变,除非孙博自己化解,才能恢复原状。
  孙博后来入林虑山中,合神丹仙去。
  班孟,不知何许人。
  有人说他是女子,能飞行终日,又能坐在空虚之中,与人言语;又能入地中,先是双脚入地,然后至腰及胷,渐渐只只剩下冠帻留在地面,最后全都湮没入土不见。
  若班孟以手指刻地,所刻之处即成泉井,泉水可汲,用气吹人屋上瓦片,瓦片即飞入人家内。有一户人家,种有桑果树数十株,班孟将之聚拢为一,堆积如山,十多天后,吹一口气,就又各归原位。又能含墨作字,将纸在面前铺好,以口喷墨,就成文字满纸,字字各有意义。
  后来服酒饵丹,四百多岁了,容貌仍然非常年轻,后入大治山中仙去。
  玉子,姓章名震,南郡人也。?
  自幼便博览众经,周幽王曾经召他为官,他坚拒不出,感叹道:“人居世间,过一日少一日,去生愈远,去死愈近,而凡人贪图富贵,不知养性,命尽气绝即死,即便位为王侯,金玉如山,又有何益于枯骨灰土?唯有神仙度世方可生生不息,永无穷尽。”于是拜长桑子为师,学其道术,自成一家,着道书百余篇。
  玉子的道术以务魁为主,精于五行之意,以其微妙来养性治病,消灾散祸。能起飘风发木折屋,作云雷雨雾,又能以草芥瓦石幻化为六畜龙虎,立便能行,能够分形为数百千人,能涉行江海之上,?含水而喷,所喷之水立成珠玉,不再变化为水。
  玉子有时闭气不息,这时就举不起他也推不动他,也无法令他身体弯曲,如此数十日,才复起如故。每次与众弟子出行,就将泥作成马的形状分给弟子,令弟子闭眼,转瞬间泥马就变成高头大马,骑上后一日千里。又能吐五色气,高数丈,若见飞鸟经过,用手一指,飞鸟便堕下地来,将符投入深渊之中,就可将鱼鳖召上岸来,又能使诸弟子举眼即见千里之外,只只是不能长久。玉子行务魁之术时,以器盛水,放于两肘之间,?吹而嘘之,水上立现赤光,光耀晔晔环绕而上,以此水可治百病,病在内者饮之,病在外者浴之,立可痊愈。
  玉子后来入崆峒山合丹,丹成,白日升天。
?四库全书本:姓张震有错漏。汉魏本作[姓韦名震],《云笈七签》卷一0九引《神仙传》“玉子”条作[姓章名震]。《仙苑编珠》卷上《王纲二气章震五行》引《神仙传》云:[章震者,王(玉)子也。”又《太平御览》卷六六二《天仙》引《真诰》曰:[章震,南郡人。]可知[张]为[章]之误,中又缺[名]字
?四库全书本:江汉汉魏本《云笈七签》《仙苑编珠》均作[江海]
?四库全书本:两魁汉魏本《云笈七签》均作[两肘]
  天门子,姓王,名纲。?
  尤其精于补养之要,其所著经书曰:“阳生立于寅,纯木之精;阴生立于申,纯金之精。夫以木投金,无往不伤,故阴能溲阳也。?阴人着脂粉者,法金之白也。是以真人道士莫不留心驻意,精其微妙,审其盛衰,我行青龙,彼行白虎,彼前朱雀,我后玄武,不死之道也。又阴人之情也,有急于阳,然能外自戕抑,不肯请阳者,明金不为木屈也。阳性气刚躁,志节踈略,至于游晏,则声气和柔,言辞卑下,明木之畏金也。”
  天门子按照这些道理修身养性,二百八十多岁,看起来还如童子一样,后来服珠醴得仙,入玄州而去。
?四库全书本:姓王名纲汉魏本《天门子》亦云:[天门子者,姓王名纲]而《太平广记》卷五《天门子》条、《云笈七签》卷一0九引《神仙传》《天门子》条作[天门子者,姓王名刚]《四库全书考证》以为[纲]乃[刚]之误。明陈士元撰《名疑》卷四称[天门子姓王名经],明杨慎撰《丹铅总录》卷一七<<wbr>男女小运>云[近观《太平广记》引<王径><天门子>],[经]可通[径],则明本《太平广记》有作[王经]者
?四库全书本:溲汉魏本、《云笈七签》卷一0九引《神仙传》<<wbr>天门子>条、《丹铅总录》卷一七<男女小运>引明本《太平广记》<天门子>文均作[疲],[疲]或是原文
  九灵子,姓皇名化。
  学到还年却老,胎息内视的秘要和五行之道。其经曰:“此术可以辟五兵,却虎狼,安全己身,营护家门,保子宜孙,内外和睦,人见则喜,不见则思,即宜从军,又利远客,他人谋己,消灭不成,千殃万祸,伏而不起,杜奸邪之路,塞妖怪之门,呪咀之者,其灾不成,厌蛊之者,其祸不行。天下之贤,皆来宗己,倾神灵之心,得百姓之意,田蚕大行,六畜繁孳,奴婢安家,疾病得愈,县官逆解,忿争得胜,百事皆利,世有专世,行此道者,大得其妙。”
  九灵子在人间五百余年,容颜越来越年轻,后来服食錬丹,登仙而去。
  北极子,姓阴名恒。
  其经曰:“治身之道,爱神为宝,养性之术,死入生出,常能行之,与天相毕。因生求生真生矣,以铁治铁之谓真,以人治人之谓神。”
  后来服食神丹而得仙。
  绝洞子,姓李名修。
  其经曰:“弱能制强,阴能弊阳。常若临深履危,御奔乘驾,长生之道也。”
  绝洞子四百多岁,容颜却未曾衰老。著书四十篇,名曰《道源》,后来服食神丹升天。
  太阳子,姓离名明。
  是玉子同年之亲友,玉子学道已成,太阳子便师事玉子,尽弟子之礼,不敢懈怠,所以玉子对他也特别喜爱。玉子有门人三十多人,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太阳子。但太阳子好酒,经常喝醉,为此常常受到责备。
  太阳子善于五行之道,虽然鬓发斑白,但是肌肤丰盛,面目光华,三百余岁犹自不改。玉子对他道:“你本应当修身养性,以为众人修行之师,?但你却沉迷酒酿,功业不修,大药不合,这样就算是寿得千岁,最终也难免一死,何况你现在才几百岁?这是连凡常之人都不会作的事,更何况是通达道术之人。”太阳子答道:“晚学性情刚燥,俗人习气未能祛除,所以用酒来驱除。”其骄慢如此。
  太阳子著有七宝树之术,深得道要,后来服丹得仙。时常在世间出没,五百多岁,还是面如童子,因酒喝得多,鬓须都皓白了。
?四库全书本:法司汉魏本作[法师]。法司,原意为司法官署或官吏,此处或应作法师
  敷演五行之道,并加之增益,使之更为精妙,修炼她的道术,效用甚验甚速。二百八十多岁,还是面色如桃花般艳丽,口如含丹,肌肤充泽,眉鬓如画,就如同十七八岁的少女一般。
  太阳女奉事绝洞子,绝洞子丹成之后,赐神丹给太阳女,使之也得道升天。
  太阴女,姓卢名全。?
  为人聪达,智慧过人,喜好玉子之道,颇得其法,但是还未够精妙。因为无明师指点,所以便当道沽酒,希望能访求到贤明之士,但是积年累月,仍然没有遇到修为胜过自己的人。
一日,偶遇太阳子路过饮酒,见到太阴女礼节恭敬,言辞高雅,不禁喟然叹道:“彼行白虎螣蛇,我行青龙玄武,天下悠悠,知者为谁。”
  太阴女听见大喜,忙叫她妹妹前问:“土数为几?”太阳子答道:“不知也,但南三北五,东七西七,中一耳。”妹妹回来告诉太阴女道:“这位客人是大贤之士,至德之道人,我只只问一个问题,就已告诉我五个问题的***了。”
  于是太阴女恭请太阳子入道室,改进珍馐妙馔,盛情款待,向太阳子表明自己求道之心。太阳子道:“你我共事天帝之朝,俱饮神光之水,身登玉子之魁,体有五行之宝,天道无亲,唯贤是举,岂有它怪。”于是传授补道之要给太阴女,并授以蒸丹之方。太阴女精研道术,后来合服得仙,成仙时已经二百多岁了,看起来却还是像少女的模样。
?四库全书本:姓卢名全 《仙苑编珠》卷上<阳女得妙阴女亦成>引《神仙传》作[姓卢名金]。《太平御览》卷六六八<养生>引《集仙录》亦称[太阴女卢金]
  太玄女,姓颛名和。?
  年轻时父亲便去世了,?有术士曾给她们母女相面,断言寿命皆不长久。这之后太玄女便研习道学,修习玉子之术。
  术成之后,能入水不濡,隆冬之际,穿单衣走在水上,颜色不变,身体温暖,能够持续好几天。又能用法术将官府宫殿城市和百姓屋舍迁移至他处,看起来与原来的一模一样,可是她用手一指,便就消失无踪。门户椟柜上的锁,她只只需一指便可立即打开,指山山崩,指树树死,再指则又恢复原状。
  一次,太玄女带领众弟子经过大山,到了日暮时分,太玄女用手杖叩击山石,便见山石上忽然开出门来,打开门进去,祗见其中屋室床几,厨廪酒食一应俱全,虽然行走在万里之外,其中供奉也如同常日一般。
  太玄女能令小物忽大如屋,大物忽小于毫芒。野火漫天,嘘之即灭。能在火中而衣裳不燃。又能化为老翁小儿车马,无所不能。太玄女会三十六种道术,神效非常,经她施术而起死回生之人不计其数。
  无人知道太玄女平常服食何物,祗见到她容貌越来越年轻,鬓发乌黑亮丽,后来一日,忽然白日升天而去。
?四库全书本:姓颛《说郛》卷五八下引《神仙传》、《仙苑编珠》卷上<玄女行厨南极过灵>引《神仙传》作[姓顼]。[颛]、[顼]非姓氏,宋邓名世撰《古今姓氏书辩证》卷九云:[《神仙传》有太原(玄)女颛顼和]《少室山房笔丛》卷四三<玉壶遐览二>称:[太玄女姓颛顼名和]其姓应为[颛顼]
?四库全书本:夫《仙苑编珠》作[夫]。汉魏本作[父]。《墉城集仙录》卷六<太玄女>条云:[少丧父]故下文术人只只相其母子,应作[父]
  南极子,姓柳名融。
  能将粉含在口中,?变化为鸡蛋,吐出来有数十枚之多,煮熟即可食用。将蛋黄取出来,可看到还有少许粉末在上面,取粉涂杯,念动咒语即变成龟,煮熟之后可供食用,五脏六腑都一应俱全。粉杯变成龟后,若将龟肉取出,则龟壳又变回粉杯。若是取水放入粉杯,念动咒语,清水即成美酒,饮之可以醉人。
  南极子又能举手之间就变出大树,若将大树的细枝折下,插在屋间,数日之后都还在,渐渐萎黄,与真的树枝无异。
  南极子后来服云霜丹,成仙而去。
?四库全书本:能合粉成鸡子汉魏本、《太平御览》《真仙通鉴》《三洞群仙录》均作[能含粉成鸡子]
  黄卢子,姓葛名起。?
  善于治病,就算是千里之外,只只只要将病人的姓名寄上,黄卢子便可令患者痊愈,不必见患者本人。
  黄卢子善气禁之道,可禁虎狼百虫使之不能动,飞鸟无法飞过,流水逆流一里。二百八十岁时,仍然能够力举千钧,行及奔马。头上常常有五色云气,高达丈余。若逢大旱,能至渊中将龙召出,催促龙升上天际,降下雨来解除旱情,数数如此。
  后来一日,黄卢子乘龙而去,行前与诸亲友故人一一辞别,从此便再未回来过。
?四库全书本:起汉魏本作[越]。《三洞珠囊》卷一<救导品>引《神仙传》、《太平御览》卷三九四<行>引《神仙传》均作[越]。《三洞群仙录》卷一二<葛期致雨赵炳呼风>引《神仙传》称[黄卢子姓葛名期]
原本姓和,字君贤,?年轻时做过县城的小吏,一次因追捕盗贼受伤,险些丧命,幸亏遇到一个道士用神药相救,这才保住性命。从这之后,马鸣生便辞去官职追随道士,最初只是想学习一些治疗伤病的医术,后来时间长了,发现道士原来有长生不死之术,这才一心长久追随。
马鸣生身背书箱,跟着道士云游四海。向西到过女几山,向北到过玄丘山,向南到过泸江之滨,周游天下,勤苦备尝,终于得到太清神丹经三卷相授。于是马鸣生辞别师父,入深山修炼神丹。丹成之后,因为不愿意即刻升天,便祗服用了半剂,成为地仙。
马鸣生在一个地方住不过三年,便要更易住处,所以无人知道他是仙人,他架屋建舍,雇请仆从,出门则乘车驾马,与常人一般无二。马鸣生如此辗转人间五百余年,很多人认识他,奇怪他为何一直不衰老。后来马鸣生才修炼大丹,白日升天而去。
?四库全书本:字君贤 《云笈七签》卷一0六《马明生真人传》作[字君宝],又卷九八《太真夫人赠马明生诗二首并序》称,临淄小吏和君贤为贼所伤,得太真夫人救治,为报所受,[君贤乃易姓名,自号马明生,随夫人执役]。
是汉代阴皇后的亲属,生于富贵之家,但却不好荣华,一心专研道术。
听闻马鸣生学到度世之道,于是便多方寻求,终于见到马鸣生,为他作奴仆的工作,无论多么卑贱的事情,都亲力亲为而毫无怨言。但马鸣生却不教他度世之道,祗是与他谈些凡尘时事,治生佃农之业,如此二十余年,阴长生丝毫未曾懈怠。与他同时共事马鸣生的有十二人,因为并未学到道术,都逐一离去了,唯有阴长生一人不走,并且还越发尊敬马鸣生。马鸣生这才对他道:“你确实是能够得道之人。”于是带阴长生入青城山中,炼化黄土为金以对天盟誓,立坛四面,授太清神丹经于阴长生,之后飘然而去。
阴长生道成之后回归乡里,合制神丹,但只服下一半,并不马上升天。炼制了数十万斤黄金,布施天下穷苦百姓,不论他认不认识。与妻子儿女周行天下,全家人都年轻不老。后来在平都山白日升天,临去之时,著书九篇,书云:“上古得仙者多矣,不可尽论,但汉兴以来,得仙者四十五人,连余为六矣。二十人尸解,余者白日升天焉。”
抱朴子知道此事后道:“谚语云:‘人不夜行,所以不知路上有夜行人,无缘成仙的凡夫俗子,又怎能知道天下山林间有学道成仙之士呢?’阴君已服神丹,虽然暂未升天,然而物以类聚,同声相应,自然能够与仙人相知相见,所以他才能知道近世成仙者的数目,可是凡俗却不以为然,因为自己看不到,便说这是不可能的事,真是太悲哀了。那些遁迹山林之士,以隐逸为得志,以经籍而自娱,不炫耀文彩,不张扬声名,不求仕途荣禄,不愿闻达朝野,凡俗尚且不识,更何况是仙人呢,又何必让那些满心尘念之人,知道他们的名声事迹呢。”
阴长生在他的书中自序道:“维汉延光元年,新野山北,予受和君神丹要诀,道成去世,副之名山,如有得者,列为真人,行乎去来,何为俗间。不死之道,要在神丹,行气导引,俯仰屈伸,服食草木,可得少延。不求未度,以至天仙,予欲闻道,此是要言,积学所致,无为为神,上士闻之,勉力加勤,下士大笑,以为不然,能知神丹,久视长存。”
于是阴长生在黄绢上写下丹经,一卷以文石之函封之,藏于嵩山;一卷以漆写在黄栌木制成的木简上,封以青玉之函,藏于大华山;一卷刻于黄金之简,封以白银之函,藏于蜀经山;一卷写在白绢上,与临去前所写的九篇道书,合为十篇,交付给弟子,使后代世世都能够有所传授。
阴长生又著书三篇,以示后世学子,其一曰:“唯余之先,佐命唐虞,爰逮汉世,紫艾重纡,余独好道,而为匹夫,高尚素志,不事王侯,贪生得生,亦又何求,超迹苍霄,乘虚驾浮,青腰、承翼,与我为仇,入火不灼,蹈水不濡,逍遥太极,何虑何忧,遨戏仙都,顾闵群愚,年命之逝,如彼川流,奄忽未几,泥土为俦,奔驰索死,不肯暂休。”
其二曰:“余之圣师,体道如贞,升降变化,松乔为邻,惟余同学,十有二人,寒苦求道,历二十春,中多怠慢,志行不勤,痛乎诸子,命也自天,天不妄授,道必归贤,身投幽壤,何时可还,嗟尔将来,勤加精研,勿为俗流,富贵所牵,神道一成,升彼九天,寿同三光,何但亿年。”
其三曰:“惟余垂发,少好道德,弃家随师,东西南北,委于五浊,避世自匿,二十余年,名山之侧,寒不遑衣,饥不暇食,思不敢归,劳不敢息,奉事圣师,承颜悦色,面垢足胝,乃见哀识,遂授要诀,恩深不测,妻子延年,咸享无极,黄金已成,货财十亿,役使鬼神,玉女侍侧,余得度世,神丹之力。”
阴长生在人间活了一百七十年,面色如童子,最终白日升天。
茅君,名盈字叔申,咸阳人
高祖父名叫茅蒙,字初成,?学道于华山,丹成之后,乘赤龙升天,那是秦始皇时候的事了。有童谣唱到:“神仙得者茅初成,驾龙上天升太清,时下玄洲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学之腊嘉平。”这些事情在史书中记载得很详细。秦始皇那时正痴迷于寻求神仙长生之道,听到这些童谣,以为当中的“盈”字是指自己的“嬴”姓,相信自己能够得道升天,于是将腊月改称为“嘉平”,以应童谣,又派徐福带领童男童女,入海中寻找蓬莱仙山,以求神仙之药。
茅盈十八岁即入恒山学道,前后二十年,这才道成归乡,父母都还尚在,见到茅盈回来,怒道:“你这个不孝子,不在家供养双亲,一心痴迷妖妄邪术,浪荡四方,真是荒唐!”说着,举起拐杖就要打。茅盈赶忙跪下,叩头谢罪道:“并非孩儿不孝,祗是此身受天命,应当得道,故此才离家入山,世事难以两全,虽然未能在双亲身边晨昏定省,但是仰仗道力,却能使父母长寿康健,家门平安。孩儿学道已成,不可鞭打,此事非小,恐有意外发生。”
茅盈父亲听见儿子这么说,怒不可抑,举起拐杖就打,但见那杖打在茅盈身上,顿时断为数十截,如箭一般激射而出,射进墙壁柱子里面,应声而穿。茅父见状大惊,茅盈道:“刚刚向父亲禀告过,就是担心这种情况,任何东西打在我身上,都会有损毁。”茅父道:“你说你已经得道,那可以起死回生吗?”茅盈答道:“若是死的人作恶多端,罪孽深重,那就不可以复生;若是横遭劫难,短命夭折之人,我就可令他死而复生。”
茅父听见这么说,便说出左近已死者的姓名,问茅盈谁可以复生。茅盈便施法召来社公相问,茅父祗听得中庭有人声应对,但却看不到人影。茅盈问道:“此村中已死去的诸人,有谁够资格死而复生?”众人皆听得社公答道:“某某可起。”茅盈便道:“那你便快去办理相关事宜,随后我便命人开棺掘尸。”到了晚上,社公回来答话:“事情已经办好了,这就可以掘墓发棺了。”
于是茅盈将事情前后告诉死者家人,将坟墓挖开,看那死者,祗见死者双目睁开,身体已能活动,祗是还不能说话,大家赶忙将他抬出,送回家中休养,三日后,已经能够坐起身,言语如常了。如此,茅盈一共救活了数十人,这些人都活了十年才又死去。
茅盈有两个弟弟,二弟名固字季伟,三弟名衷字思和,都做到了汉朝二千石的官职。将要上任之时,乡里亲友数百人一齐来送行,相聚欢宴,茅盈也在场,他对在座的人说道:“我虽然没有做二千石之官,但也当有神灵之职,三月十八日那天,我便要去上任,各位能来送我吗?”在座众人都相互点头道:“茅君得道为仙官,我们一定会来相送。”茅盈又道:“承诸位厚意,感激不尽,到那日,各位祗要来了就好,千万不要再带礼物,我自有馈赠与大家。”
到了那日,茅家门前数顷之地忽然自动变得平整洁净,寸草皆无,又有青缣帐幄,忽然出现,下面铺以白毡数重,可以容纳数千人之多。远近村民都被这一奇观惊动,顿时四下传开,来送行的人多不可数,数倍于前日送茅盈弟弟之时。
等到宾客都到齐了,茅盈也如常人一样,言笑招呼。众人虽然不见有人奔走整治,但却见金盘玉杯,自动便到面前,各种奇肴异果,美酒珍馔,从所未见,无人叫得出名字,仙乐飘飘,声动天地。众人见此情形,无不豫乐欢畅,人人醉饱。
第二日,迎接茅盈的仙官来到,文官则朱衣紫带,有数百人,武官则甲兵旌旗,器仗耀日,有千余人之多。茅盈便与父母宗亲辞别,登上羽盖车而去,麾幢幡葢,旌节旄钺,有如帝王一般。众仙官所乘之车,都由龙虎麒麟、白鹤狮子所驾,种种奇兽异禽,闻所未闻,飞鸟数万,翔覆其上,流云彩霞,环绕左右。迎接队伍离开十余里之后,忽然之间,全部消失不见,众人见状,莫不感慨叹息。
茅盈为仙官之后,治于句曲山。句曲山中有神仙居住的洞室,茅盈便在此中住下,山下百姓为茅盈修筑庙宇来奉事之。茅盈曾经托身神像,坐在帐内与人言谈,出门的时候,或者带领人马,或者化身为白鹄而去。若有人身患疾病前来祈求,就煮鸡蛋十枚放于帐中,片刻,鸡蛋便从帐中一一掷回,祈求之人将鸡蛋拿回家,剖开来看,如果中间没有蛋黄,那病者就会痊愈,如果中间有土,那病就不会好了,就以此作为征候。
庙中又常常有仙乐异香,奇云瑞气,茅盈来的时候,有仙乐环绕,前后导从,茅盈自天而下,有时会逗留终日才走。住在附进的人,仰赖茅盈之德,从无水旱疾疠,螟蝗之灾,山上也不生剌草毒木,虎狼之属,当时的人,便因此称呼此山为茅山。
后来,茅盈的两个弟弟年老体衰,到七八十岁了,便弃官委家,渡江南下找到茅盈。茅盈教他们服用四扇散,却老还童,两人便在茅山洞中修炼,历经四十余年,也得道成真。
太上老君派遣五帝使者,持天帝符节,以白玉版黄金刻书,加九锡之命,拜茅盈为太元真人东岳上卿司命真君,主理吴越生死之藉。又派遣使者以紫素策文,拜茅固为定录君,茅衷为保命君,三人皆为上真,故又号三茅君。每到十二月二日、三月十八日,三茅君便各乘白鹤,集于茅山峰顶。
?四库全书本:高祖父蒙 《李传》记茅盈家世,称高祖父蒙,字初成。而《史记》卷六<<wbr>秦始皇本纪><集解>引《太原(元)真人茅盈内纪》则云[盈高祖父蒙],各说不同
天师张道陵,字辅汉,沛国丰县人。
本为太学书生,博采五经,到了晚年,叹息道:“祗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无益于延年益寿。”于是四处探访,学习长生之道。得到黄帝九鼎丹经,便在繁阳山上修炼,丹成之后,能坐在立亡,身体也渐渐回复到少年时的状态。后来在万山石室之中,得到隐书秘文,以及制命山岳众神之术,效验非凡。
当其时,正值中土纷乱,当权者都人人自危,张天师见世事如此,便退耕于余杭,鞠躬隐居。汉朝的政治已经日趋衰败,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安居,张天师虽然聚徒教授,但世运沉沦,文道雕丧,已经不足以扶危佐世。
张天师在五十岁时,才从仕途退下来,隐居修道,十年道成。听闻蜀民朴素,可堪教化,又多名山大川,便带着弟子入蜀,在鹤鸣山中隐居。
张天师在山中遇见太上老君,学到飞升之道,于是在隐居之所储备药物,依法修炼。三年之后丹成,但是未敢就此服食,他对弟子道:“神丹已成,若服下当升天成为真人,然而此身未有大功于世,须为国家除害兴利,救济百姓,然后才服丹轻举,这样侍列三清,才能于心无愧。”
太上老君见张天师有如此决心,便派遣清和玉女,教以吐纳清和之法。张天师依法修行千日,能内见五藏,外集外神。于是便行三步九迹,交干履斗之法,随罡所指,以摄精邪,战胜六天魔鬼,夺回二十四座鬼神署所,将之改为神仙居所,名之曰化宇,并将其原来的鬼帅降职为阴官。
过去蜀中魔鬼多至数万,连白昼都敢出来,胡作非为,人间疫疠横行,百姓深受其害。自从张天师将六天大魔降服之后,将其鬼众散逐于西北不毛之地,并与之盟誓:“人主于昼,鬼行于夜,阴阳分别,各有司存,违者正一有法,必加诛戮。”于是从此幽冥异域,人鬼殊途,蜀地百姓终于得到平安。
今日西蜀青城山,还留存有鬼市,天师誓鬼碑,石天地,石日月等物在。
蜀郡太守知道他是有道之士,所以延请他为功曹,并且还以师礼奉事之。又请栾巴显示道术,栾巴同意了。只见他将身一闪,整个人便隐入墙壁之中,消失不见,这时只听得墙壁外的人惊叫起来,原来栾巴已经化为一头猛虎,但见那猛虎径直走回功曹官邸,墙外的人惊慌失措,急忙也追赶进来,却见猛虎又已经变回栾巴了。
后来栾巴调往豫章任太守,在当地有一座神庙,庙中神明能坐于帐中与凡人言谈、饮酒,又能空中掷杯,使江湖分风,种种神异举动,百姓常常耗费资材前去祈福。栾巴听说后,觉得很奇怪,便前往庙中察看,谁知栾巴到后,庙中的神明便消失不见。栾巴见此情形,已心知此是妖邪假冒神明,祸害百姓,便召来山川社稷之神,追问妖邪去处。
原来那妖邪已逃往齐郡,化为书生,继续迷惑世人。当地太守还将女儿许配给他,生下了一个男孩。栾巴于是赶往齐郡,找到那个书生,祭出神符,那书生顿时显出原形,原来是一只狸。
栾巴后来官升尚书,某年正月初一,皇帝召集群臣,大摆宴席,饮酒欢庆。栾巴突然含一口酒,站起身来向西南方向喷去,众人都觉得莫名其妙,栾巴向皇帝奏道:“刚才臣家乡成都市失火,所以才用这个方法救火。”皇帝听见栾巴这么说,便派驿吏前去探问。驿吏回来后禀报道:“成都正月初一确实失火,好在当时有雨自东北而来,将火扑灭,奇怪的是下的雨都带有酒气。”
是故,圣贤终日不违,对任何事情都不提出疑问和反对,如同愚人一般。但若是在内在修养上没有任何成就,而表现出终日不违的话,那就只不过是块然无知之人罢了。
士大夫学道的人很多,然而俗间所流传的八段锦、六字气,这些只不过是导引吐纳之术而已,不明白气血暗藏于身,贵在自然流通,不可胡乱搅动,世间众生那里知道这些道理呢?虽然终日安坐,但心骛于外,为俗事所牵扰,营营然如飞蛾之赴霄烛,苍蝇之触晓牕,心神放荡而不知收心,汲汲逐利而不知避害。有一种海鱼以虾为目,世人都讥笑这种鱼,但却不懂它这么作的道理。
白昼若非日光之照,则不能奔驰,夜晚若无火光之明,则无法视物。是故学道之人,须令物不能迁其性,冶容曼色,吾视之与嫫母同,大厦华屋,吾视之与茅茨同。澄心清净,湛然而无思时,导其气即百骸皆通。抱纯白养太玄,然后不入其机,则知神之所为,气之所生,精之所复,何行而不至哉?
栾巴所著有道书百章,发明道秘,要眇深切,实为修道者迷途之指南。
?四库全书本:蜀人 汉魏本作[蜀郡成都人]。《后汉书》卷五七《栾巴传》云是[魏郡内黄人]
淮南王,姓刘名安,喜好神仙之道,当时有很多方士追随他研习方术。
一日,有八位老者前来拜谒淮南王,那八人容貌苍老,身体枯槁,守门的人见状,便道:“淮南王喜好的是神仙度世长生久视之道,要那些身怀异术之士,淮南王才会接见,你们八位如此衰老,淮南王是不会见你们的。”但老者仍然求见不已,守门人的回答还是那些话,八位老者道:“既然淮南王因为我们容貌衰老而不愿接见,那要变成年轻,又有何难?”但见八人将身一抖,振衣整容,立即就变成少年人模样。守门人见状大惊,马上入内去禀告淮南王。
淮南王听到有仙人到来,大喜过望,飞奔出来迎接,连鞋都穿反了,以弟子之礼拜见八位老者,道:“八位高仙远道而来,可有什麽教授给寡人的吗?”问他们姓氏,老者回答道:“我们名叫文五常、武七德、枝百英、寿千龄、叶万椿、鸣九臯、修三田、岑一峰,能够呼风唤雨,震动雷电,倾天骇地,能够让日月回转,江水停流,能役使鬼神,鞭挞***,出入水火,移易山川,举凡变化之事,无所不能。”
当时淮南王有个叫伍被的小臣,曾经犯过错误,害怕淮南王会杀他,一直惴惴不安,于是偷偷跑去向汉武帝报告,捏造证据说淮南王早有谋反之心,武帝将信将疑,于是派遣大宗正持符节去淮南查探。大宗正到了淮南之后,八位仙人对淮南王道:“伍被本是你的臣属,现在反而做出诬陷之事,违背天道,天必诛之。大王你也是时候该离去了,此是上天之意,若无此事,大王在人间豫乐荣华,日复一日,怎可能有舍得走的时候?”
于是八仙人取来鼎器,练就仙药,给淮南王服下。淮南王亲属三百余人,也服下仙药一同白日升天,有鸡犬舔食到留下来炼药的丹鼎,也都飞升而去。
八仙人带领淮南王升天之处,后世称之为八公山,山上青石磊磊,石上还留有当时人马所踏的痕迹。
大宗正将此事禀告给武帝,武帝听说淮南王成仙飞升,大为懊恨,知道自己错信了伍被,下令将其诛杀。自此之后,武帝四方广招神仙方士,也想要寻求长生度世之药,可惜一直未能找到。直到后来西王母降临皇宫,传授仙经于武帝,密赐灵方,武帝这才终于得到尸解之道。
后来,原本随武帝下葬于茂陵的玉箱、金杖二物,忽在世间出现,而原本武帝随身敛葬的四十余卷道经,也被人在抱犊山中发现,这些都被视作是武帝尸解不死的证据。
李少君,字云翼,齐国临淄人。
年少时喜好求仙问道,曾经去泰山采药,修炼绝谷遁世全身之术,但是还没有修炼成功,染上重病,困顿于山林之中,奄奄一息。正好遇见安期先生经过,见到李少君,少君得知来者就是仙人安期先生,便叩头乞求,希望能救自己一命,安期先生哀怜少君身怀至心,可惜学道未成,重病当死,便以神楼散一匙相赐,少君服下之后,当即病愈。于是请求能够追随安期先生,奉给奴役,以师事之。
安期先生便带着少君云游四海,东至赤城,南至罗浮,北至大垣,西游玉门,周流五岳,观看江山,如此数十年。一日,安期先生对少君道:“我受到玄洲的召唤,今日就要启程,可是你还不能随我前往,所以你我今日就要分别了,六百年后,当于此地迎接你登升。”于是将神丹炉火飞雪之方,誓约口诀授予少君。这时但见数百人乘龙虎导,从天而降,迎接安期先生。安期先生乘上羽车,升天而去。
少君于是回到家乡,斋戒沐浴,然后在市集上做点小***。后来,他走遍六国,有时在官府为吏,有时又作医师治病救人,有时还给人作佣工,改名换姓,居无定所,无人知道他其实身怀至道。
到了汉武帝之时,少君听说武帝四处招募方士,特别喜好道术,而自己因为贫穷一直无法炼合仙药,不禁喟然长叹,对弟子道:“老将至矣,死将近矣,哀哉财不足用,大药难成,即便躬耕力作,商佑奔波,也难有财力置办仙药,更何况我又不擅长商贾经营。听闻天子好道,我想去求见他,请他支持我炼丹,如此则大药可成。此事成则为之,不成则舍之,我在此世已五百余年,若再不权变一搏,终将难免只是虫蚁之粮而已。”
于是少君以仙方上于武帝,并写道:“臣能凝汞成白银,飞丹砂成黄金,药成服之,可以白日升天,永为神仙,身生朱阳之羽,体备圆光之翼,竦身则上淩青云,隐遁则潜藏无间,控飞龙,驾白鸿,九陔八极瞬息而至。冥海之枣大如瓜,钟山之李大如瓶,这些臣都已经吃过。先师安期先生,曾授臣炼丹口诀,所以可保证神丹可成。”
负责招募的官员见少君有如此本领,便将他引见给武帝。武帝见后,对少君十分尊敬,赏赐无数,并且还修筑屋宇给少君居住,认为他一定能使自己长生度世。少君曾经随武安侯一起饮酒,座中有一位老者,九十多岁了,少君说他曾与老者祖父一同在习箭之处游玩,那老者小时候也曾随祖父一同去过,认得少君。众人听见如此说,举座震惊。武帝收藏有一件古代铜器,一次少君见到,便道:“昔日齐桓公曾经将此器放在栢寝台。”武帝检视铜器上的铭文,果然是齐桓公所铸,这才知少君原来是数百岁的仙人,但是看上去却不过五十来岁,面色光华,肌肤悦泽,眉目清秀,唇红齿白,就算十五六岁的童子,也不过如此。诸侯贵人们听说少君能令人长生不死,返老还童,无不向往,赠送的金钱多不胜数。
少君便秘密炼制神丹,丹成之后,暂不服用,求武帝将《五帝六甲左右灵飞》之书十二种符方赐给自己。武帝在元封四年七月,将此书赐予少君。
到了元封六年九月,少君称疾上表,写道:“陛下思心玄妙之术,志在长生,于是招访有道之士,周遍天下,精诚所至,天神感降,若非陛下宿世有缘,岂能如此?然而丹方宝重,天律有禁,需要断绝荤腥,天生万物,动植飞潜,莫不含仁希生, ? 但陛下不能绝奢侈,远声色,杀伐不止,喜怒不除,战士万里裹尸,百姓酷刑流血,如此则神丹大道未可成。臣自入皇宫以来,未曾见陛下诚心问道,而臣年老迈,今又染疾,再欲求闻彭祖丹砂之变,神仙至道之方,恐怕已邈矣。先师安期先生,昔日曾赐有金丹之方,灵验非凡,陛下若按节度,奉法戒,方才可以实行。其郁砂虹飞,玄朱九转,剖六二而流精夺日,探霜雪而月光风卷,徘徊丹霞,沸腾龙虎,投铅锡而黄金克成,刀圭入喉则凋气立反,丹成可驾神龙直上青云,骋云车周游四海,那时自可验证此方之神效,明白小臣并非虚妄胡言。”于是将小丹方附上给武帝,而并非可登真成仙之大丹方。
是夜,武帝梦见与少君一同登上嵩高山,半路上有见有绣衣使者,乘龙持节,自云中而下,道:“太一帝君有请少君。”武帝惊醒过来,马上派使者去探问少君的情况,同身边的近臣道:“如果朕刚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