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2中的战车能否实现人车一体中国空降战车?

原标题:美军新型战车欲实现无人机一体化

美军新型战车欲实现无人机一体化

远望智库技术预警中心 乐天

据“防务快报”网10月9日报道,通用动力公司(General Dynamic)和无人机制造商航空环境公司(AeroVironment)当日宣布,他们已经建立了“战略关系”,为美国陆军新型装甲车提供一体化的无人机发射和控制系统。当然,这一切都取决于美国陆军的决定。

此前,美国海军陆战队有意于装甲侦察车携带一架无人机,并以巡航导弹或无人机对目标进行打击。

航空环境公司主管战术无人机系统副总裁大卫?夏平(David Sharpin)称,“最初,这是由海军陆战队推动的,他们想要一种无人机和巡航打击能力的综合体。这就是开始合作伙伴关系的真正原因。”但是美国海军陆战队没有为研发提供任何费用。

“我们都是靠自己的钱来做这件事的,”Sharpin说,“有时候,消费者在真正看到它之前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海军陆战队对未来装甲侦察车(ARV)的概念描述

通用动力和航空环境两家公司希望位陆军下一代战车“植入”无人机。制造M1 / A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和“斯特赖克”(Stryker)的通用动力公司正在为NGCV 提供格里芬 III (Griffin III )装甲战车。

小型无人机嵌到装甲车辆上的想法自未来作战系统(FCS)出现以来就一直存在,而FCS是一次从1999年开始的采办灾难,当时的陆军参谋长埃里克?辛塞基将军(Gen. Eric Shinseki)启动了一个为期三年的项目,开发更小、更轻的空中和地面装备,包括有人驾驶战车和无人机。由于担心来自支持重型作战车辆的领导人的抵制,辛塞基将军要求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启动FCS。DARPA资助的项目之一是“尾座”(“Tail-sitter”)垂直起降无人机,这些无人机将与新的战车一起使用,直到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在2009年取消了FCS。

通用动力和航空环境公司并非首先建议使用无人机配备新型战车的公司。电子巨头雷神公司和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展示过Lynx 装甲车, 配备一系列套件,其中包括雷神公司研制的管式发射“郊狼”(Coyote)无人机。

精心设计的Shrike 2可携带9连发开关式巡航战术导弹,该无人机采用混合动力,结合了三个多旋翼飞行器技术,用于垂直飞行和可拆卸机翼。垂直起飞后,两个位于机翼前方挂架上的旋翼向前倾斜以进行水平飞行,而双叶片垂直尾部旋翼则停止,其叶片与机身对齐以获得空气动力学效率。在着陆时,前旋翼过渡到向上倾斜,尾桨重新啮合并旋转。航空环境公司将Shrike 2称为“混合动力”,因为用户可以以悬停状态飞行,虽然飞行时间从60分钟缩短到30分钟,但可以保证精确关注特定区域。

Sharpin说:“这是一架三翼直升机,你可以在打开或关闭机翼的情况下操作。你可以做大量悬停飞行,或者你想在某物前面巡航。”

据称,Shrike 2可能要到2019年第三季度发布,目前制造的两个原型正在进行飞行测试。与此同时,航空环境将使用该公司的RQ-20B Puma侦察无人机作为Shrike 2的替代品,将在今年11月为海军陆战队进行系统演示。尽管Puma可以手动发射,但其体积是Shrike 2的两倍,且没有垂直起降能力。

Shrike 2重2.65磅,翼展4.3英尺,长2.7英尺,高不到10英寸,最大载重量可达0.66磅,最大巡航距离为12英里,它有效的操作范围为6英里。根据航空环境公司网站显示,该无人机自2011年起主要由特战部队使用。

Sharpin说,海军陆战队还没有接受这一系统,但他们已经让外界知道,“他们基本上只想按下按钮,让它执行任务,然后返航着陆”。

对于如何将小型无人机与它正在考虑的各种作战车辆结合在一起,军方有着不同的看法。

美国陆军对小型无人机如何与各种战车进行整合有着不同的看法。陆军下一代战斗车辆跨功能小组主任理查德?考夫曼上将(Richard Coffman)在一次媒体圆桌会议上表示,其中包括:

――可选载人战斗车 (OMFV),用于替换M2布拉德利作为陆军全副武装和装甲部队的载体(步兵战车IFV)。

――装甲多用途车 (AMPV),由BAE系统公司研制,以取代M113履带运兵车。

――机动保护火力(MPF)轻型坦克,用于支援空降部队和其他步兵。

――机器人战车,对此考夫曼表示,“现在只是一个概念”,可能包括轻型,中型和重型型号。

――M1 “ 艾布拉姆斯 ” 主战坦克 替代型 ,可能看起来不像坦克:关键因素是它能够提供“决定性杀伤力”,即重型火力。考夫曼称,他并不关心它是否会使用磁通电容器 ,他正在考虑所有选择。

科夫曼肯定地说, “我们希望能够从可选载人战车控制无人机。” 责任编辑: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伞兵自诞生以来,就被誉为“飞行步兵”。他们总是出其不意地降临在敌后战地,给对方带来极大的心理震慑和猛烈的火力打击。但是,伞兵面临的危险也非同小可,由于人和战车分开空降,伞兵不仅在飘空期间容易被射杀,危险指数爆表;落地后还要冒着炮火找战车,势必困难重重。
能不能让人车同时空降呢?俄罗斯的BMD-4空降战车给出了漂亮的***。


BMD-4是俄罗斯大名鼎鼎的伞兵战车,它能载着伞兵们从上千米的高空一跃而下,落地后直接投入战斗,避免了人车分开空降,需要人找车的麻烦和尴尬。那么,BMD-4是如何实现这一炫酷特技的呢?
这种人车同降的方法有个专业名词,叫“人车一体化”空投,靠的依旧是降落伞,但却不是普通的降落伞。为了撑起战车十几吨的体重,军械师为BMD-4加装了“瓜田-U”多伞伞降系统,这好比是请了一个降落伞团队来助阵。“瓜田-U”拥有10~12个主降落伞,单伞面积达350平方米,所有的降落伞一旦打开,伞面足有10个篮球场那么大。
在实际空投训练中,当运输机飞抵目的地上空,领航员会打开飞机货舱门,按下“投放”按钮。随即,挂在BMD-4车尾的牵引伞会被抛出,在气流的作用下打开充气,将战车拉出运输机的货舱。等到BMD-4出舱后,牵引伞会和战车分离,并迅速拉开辅助引导伞,随后,主降落伞一一打开,拉着战车向目的地飘去。
其实,战车成功空降早就不是什么难事了,难的是,如何能让载有驾驶员和危险弹药的钢铁巨兽在降落时,人员安好,弹药不会爆炸,落地后还能立刻机动奔跑作战。
为了保护车内乘员的人身安全,BMD-4的军械师们在车内***了可以平躺的减震座椅,用来保护车内成员的脊椎。除此之外,他们还想尽办法为战车加装了缓冲装置。
最开始的缓冲装置采用的是火箭制动系统,在战车触地前点燃火箭,借助火药燃烧产生的气体提供的反推力,抵消战车落地瞬间的巨大撞击力。这种装置虽说还算有效,可成本高、设备复杂、维修困难,后来被气囊缓冲技术替代了。空投前,气囊缓冲装置被折叠起来放在战车下面。空降时,空气从下端进入气囊,将整个气囊装满,等到着陆的瞬间,气囊先着地,随着内部的空气被快速排出,来抵消着陆的冲击力。
实际上,无论是借助哪种缓冲技术,“人车一体化”空投的总体成功率最高也只有95%。这意味着,每空投100辆战车,就会有5辆坠毁。而且,战车上的成员需要被固定在专用减震座椅里,一旦意外发生,连逃生的机会都没有。这可太让人揪心了,完全是赌命嘛!
作为一辆陆战战车,BMD-4的底盘性能出色,具备在山地、丘陵、沙漠、泥泞和沼泽地带执行任务的能力,并能适应4 000米海拔高度的作战环境。它装备了2V06型水冷柴油机,最大功率450马力,最大公路速度70千米/小时,最大陆上行程约500千米。它还采用液压悬挂系统,可在150毫米~530毫米范围内调整车底距地高度,爬坡时就像兔子一样敏捷。
这样一辆战车外加空降特技,已经十分了得,谁曾想,BMD-4竟然还能在水中泅渡。它的车前有防浪板,车尾装有两个喷水推进器,在水上行驶最高航速可达10千米/小时,续航8小时。有了这项本领,BMD-4就是名副其实的“三栖战车”,直接将其空投到海面上,也能指望它自己游上岸去执行作战任务,太省心了。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主要是这种武器定位尴尬,实际效果也好不到哪儿去,最后就被放弃研发了。而现在其实也有飞行坦克,不过是广义上的,比如空降坦克。

早在二战时期,苏联就曾有过飞行坦克的项目,苏军在T60轻型坦克的基础上,为其加上巨大的滑翔翼,在飞机的拖动下飞到一定高度,然后脱离牵引飞机,滑翔到预订作战地域,然后以坦克形态作战。

但是后来苏军立刻就放弃了这种武器的研发。首先,受制于吨位限制,更大型的重型中型坦克无法改造成飞行坦克,而轻型坦克防护薄弱,生存力低下。同时,轻型坦克的火力也很薄弱,根本无法产生有效的攻击效果,而且缺乏步兵保护或者足够的数量,仅仅数辆轻型坦克也没有什么战斗力。即使是用于侦察,其效果也不如侦察机、特遣队等这些的效果好。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坦克不能飞,比如二战中美军就用运输机运输轻型坦克协同空降部队作战,提升其战斗力。冷战之后,随着飞机技术的进步,空降坦克也成为了可能,比如美军的M551轻型坦克,就能用于空降。而如今俄罗斯等国,也有人车一体空降技术,可以将伞兵战车等直接从空中投放,落地就能作战。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