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男和非处男修丹道实修真传的区别??非处男修丹...

设为首页||||
还没帐号?
微信号:daoisms
您的位置: >
热门搜索: |
清修丹法的发展
来源:道教之音&&&&&作者:万林一&&&&&时间:&&&&&
一、&& &从的黄赤合气到上清派的玄真偶景之术
《周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男女媾精,万物化生&。从万物类象思维出发,认为阳为天、为乾道、为男子;阴为地、为坤道、为女子。古人通过观察,发现男女媾精,而能够生育后代,于是推而论之,认为&男女媾精,万物化生&,万物的生化,都是阴阳二气所致。古人对阴阳二气的尊崇,实为生殖崇拜的另外一种表现。但是在《周易》的哲学之中,阴阳就已经是不平等的了,认为阳为君子之道,阴是小人之道。
《太平经》受《周易》哲学影响深远,&道无奇辞,一阴一阳,为其用也&。认为道为阴阳之体,而阴阳为大道之用(实为《周易》&太极生两仪&思想的继承,盖以道为混沌之祖、万物之本体也)。基于这种思想,《太平经》反对隔绝阴阳,也反对溺死、虐待女婴的行为,认为这违背了自然的法则。《太平经&一男二女法第四十二》云:&夫贞男乃不施,贞女乃不化。阴阳不交,乃出绝灭无世类也。二人共断天地之统,贪小虚伪之名,反无后世。失其实核,此天下之大害也&。&阴阳所以隔绝,本由男女不和,男女者,阴阳之本也。&太平道认为,男女隔绝,不利于天地阴阳之气的和谐,男女不交,是大逆之罪。
几乎同时期的,其同样有这种思想,是以在天师道传播的范围内,有行&换赤合气&之道者,今《道藏》有《上清黄书过度仪》是关于黄赤和气经典的遗存,我们通过这部经书可以看出当时的道教徒认为,行黄赤和气之道,可以&撤除死籍,著名长生玉历,过度九厄,得为后世种民。&又&阴阳生气,通利五脏六腑,十二宫室。肌骨坚强,面目润泽,横行天下,覆载成就,乞丐为后世种民,令恶逆绝灭,口舌官符,一切执符,以为效信。&天师道,包括上清派的部分教徒都认为通过合气,可以使自己解除罪恶,改善身体状况,甚至长生不死。这个又是生殖崇拜的进一步发展。
后来五斗米道嗣教天师张鲁归顺曹操,随着曹操到了中原,于是天师道在中原地区,甚至全国传播。魏晋时期的上清派,其创教祖师魏夫人,就是天师道的祭酒,而这些也可以佐证,天师道对于上清派之影响。当时改革五斗米道的有北天师,声明要废除&三张伪法&和&男女合气&之术,认为&大道清虚,焉有斯事?&《真诰》清?真人告杨君曰:&夫?赤之道,混气之法,是?陵授人种子之术耳,非真人事也。吾数见行此而绝种,未见种子而得生。夫存心色观,兼行上道,所谓抱玉赴火,金棺葬狗也。&可见的确有传授?赤之道,而上清派对于这个的态度,相比于北天师道则显得却比较温和一些。认为&夫人生男女,阴阳二象,伦对草木昆虫,亦自然心性。今既孤影林泽,绝偶深严,既无复交接之理,兼亦《隐书》所禁。每至四气氤氲,何能都无怀春感秋之气?如此则灵关壅滞,精想凝旷,则邪魅交媾,心事浮动。内使灵池虚泄,外令发貌衰摧。&面对身体的阴阳不调,和道士穴居岩处、以清虚为事的追求之间的矛盾,上清派提出了&服象符&、&玄真偶景&的方法,以替代现实中的男女交媾。&夫色观谓之?赤,上道谓之?书。&
窃以为,从《太平经》的反对男女隔绝,到上清派的支持清修,是道教发展的一大转变。而上清派对黄赤合气的反对态度,进而发展成对男女房中的反对,这某种意义上,乃是为了应付佛教的诘难,使之符合世俗的伦理。
二、&& &上清派的存思术到胎息
上清派为了体现自己有别于其他的民间教派,提出了&伪道养形,真道养神&的概念,而其养神之法,则以存思为主。其实在《太平经》中就有所谓的&悬象还神法&和&守一&之术,只是上清派继承并且发展了这些,其出发点主要是为了区别于五斗米道。
行存思之道者,主要是为了炼化魂神,使自己体内之神不外游,而达到形体的健旺。后来发展多段,《上清大洞真经》就是专门讲存思的经书,存思之术发展到后来变得越来越复杂,其存思的内容也多种多样,包括身内之景,和身外之景。胡孚琛教授对此有介绍,&身内景象无非是五脏六腑之气,另外就是身中的神真。其中存思泥丸之神真,又有所谓默朝上帝法,即存思太一帝君居泥丸宫,天地、日月、四象、八卦、仙山、琼楼环绕之,有如佛教密宗之坛城,专意内视,日久分明如真,头顶天门洞开,阳神即飞出去朝上帝。身外景象一为元气、日月星雾等自然景观,二为身外之神灵,即三清、四御、玄女、老君、星官等&。但是早在晋朝,就对存思之术,提出意见,认为虽然有效,但是方法烦难,&足以大劳人意&。然当时上清派方兴未艾,所以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
但是上清派发展到后来,其存思之术的弊端也日益彰显,存思对于养生的作用也遭到了人们的质疑。《中山玉柜服气经》云:&且我大仙,以气术为先,元?是本,道以太和为宗,冲元是本。&&夫求仙道,以服气为本&。针对上清派早期的存思养生,提出了服气养生的理论,这是实践得出的,因为存思各种景象,有些时候非但不能养神,反而使神识浮越,成了&扰神&,不利于养生。于是开始向&清净&和&服气&回归。《云笈七签&卷六十一&用气集神诀》云:&神集于虚,而安于实。神,心中智者也。安而无欲则神旺而气和正&。又云&精者,气也;气者,道也。&&神者,气之子&。《太清中黄真经》云&胎息真仙食气得,却闭真气成胎息。&《太微升玄经》云&气绝而死,气闭而仙。&幻真先生云&修道者,常伏其气于脐下,守其神于身内,神气相合而生玄胎。玄胎既结,乃自生身,即为内守,不死之道也。&所谓&玄胎&,则具有后世所谓&阳神&&元婴&&圣胎&的萌芽,和王沐先生所谓的&阳神&很符合。
的资料显示,胎息内丹之术,起源于上清派的存思之术,因为《中山玉柜服气经》中提到的服气之术的修炼,就是配合存思进行的,足见服气、胎息和存思之术是有一定的联系的。然而在马王堆出土的&行气玉诀&则似乎告诉我们,行气之术在西汉时期就是存在的。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马王堆的&行气玉?&的理论和后来的胎息之术的理论是不一样的。因为胎息讲到了&神&的概念,而所谓&玄胎&则是神气的交媾而成的,这是和之前的服气行气所不同的地方。上清派存思的盛行(虽然后来被服气所取代),给我们认识生命,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三、&& &清修派和阴阳派丹法以及外丹
说到外丹,则不得不提到葛洪,据学界考证,葛洪的外丹理论是继承了先秦方士的思想的,他笃守师说,是&神仙家中的汉学家&。葛洪在解释外丹所以能让人延命的时候,是这样说的&夫五?犹能活人,人得之则生,绝之则死,又况於上品之神药,其益人岂不万倍於五?耶?夫金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物,炼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此盖假求於外物以自坚固,有如脂之养火而不可灭,铜青涂脚,入水不腐,此是借铜之劲以?其肉也。金丹入身中,沾洽荣卫,非但铜青之外傅矣。&又《仙药篇》云:&他物埋之即朽,著火即焦,而五云以纳猛火中,经时终不然,埋之永不腐败,故能令人长生也。&所谓&金丹入身中,沾洽荣卫,非但铜青之外敷矣&,意思是铜青敷在脚上尚且可以使之不腐烂,何况金丹入口,进入经络、脏腑、气血之中,自然更加可以改变体质,使我长存。从这些解释我们可以看出,葛洪还是本着比较朴素的物理观察而进行推理的,是&科学&层面的解释。而后来学者奉为丹道圣典的《参同契》在解释金丹的时候,其所用的理论则是周易的思想。是在汉代天人感应和阴阳、五行、三才、四象、八卦、天文律法的思想框架内构建的。认为铅汞是太阳、太阴的精华,根据《易经》&阴阳交媾,化生万物&的理论,以炼丹炉为天地,以铅汞为日月,在这个小天地中模拟宇宙的变化,将宇宙的灵气都凝聚入炼丹炉中,所炼出来的金丹,就是&道&的固态体。所以服食&金丹&可以&与道合真&。我们说,葛洪的解释是近乎科学的,而的解释,则是哲学的,这是两者的区别。
而正因为周易象数理论的普适性,所以《参同契》成为后来各派丹家所共尊的经典。然而我认为,正如外丹不同于内丹一样。就是内丹的清修派和阴阳派也是不同,这种不同不仅是体现在药是产自彼家还是自身,而是其渊源的不同。
清修派丹经的鼻祖《胎息经》宣扬&若欲长生,神气相注&。&神之与气,在母腹中本是一体之物,及生下为外境爱欲所牵,未尝一息暂归于本。人知此道,常泯绝情念,勿使神之出入来去。能行不忘,久而习之,神自住之矣&。大抵宣扬,神气凝结而成玄胎之说。这和后世清修派所说是一致的,只不过清修派内丹运用的是铅汞、坎离、水火、龙虎、金木这些符号来代表神气二者。胡孚琛《道学通论》云&学者参透心息相依四字,即参透丹道大半&。后世丹家虽有南北之分,要之其大旨不外乎此。盖内丹所重者,无非铅汞,铅汞在各部丹经中又有不同的解释,但是说到底就是神气而已,《至道玄微七论要诀》云&气无升降息定谓之真铅;念无生灭神凝谓之真汞。&&铅汞相投,合成金丹;铅汞二物,同生于一&。这和《胎息经》注所谓的&神气相结而成玄胎&,&神之与气,在母腹中本是一体之物。&是同样的道理。
但是双修派则不同,《王屋真人口授阴丹秘诀灵篇》云:&欲求长生寿无极,***初开别消息。此二句,即真长生久视之道也。夫长生之术,如接树焉,以命续命者也&夫阴门初开,必有血侯,初正腠理始通,阴阳相感,此时也者,将有孕也。夫将成后人之命,而续我前命,事既相类,理亦昭然。唯于此时,要在勿泄,然自古道者相传,皆言施之于人则生子,存之于己则生身,此之谓也。让此法要,尤在春初,当万物发生之时,故当兴其盛矣。凡一感是延十二岁,十二岁者,天地一周矣。频十感而延一百二十岁。此举轩辕上升之道矣。&我认为《王屋真人阴丹诀》其实已经具备后世阴阳派丹法的理论,其所谓女子血侯者,即阴阳派所谓三日月出庚也。只是阴阳派丹法附会于《参同契》的理论,而这里则说的比较直白,象葛洪解释外丹的风格。《王屋真人阴丹诀》是后世阴阳派丹法的滥觞,但是这里却并未提出通过采取可以长生的观点,只是认为可以延命十二年。也没有所谓&先天真一之?&的概念,盖所谓&先天真一之?&者,也是后来道士为了缝合内丹理论而制造的概念,其实就是虎之弦?,和王屋真人所授阴丹诀中说的应该是一个东西。
我认为,魏伯阳真人创作《参同契》其本意乃是通过隐晦的词语阐述丹法,使之不至于失传。而后世道士则继承了这套语言体系,并使之合理化,用周易哲学来解释丹法。后来发展的内丹学说也通过《周易参同契》的哲学框架和语言来解释自己的学说,于是我们就认为阴阳派和清修派是一样,都是用的铅汞,而不知阴阳派的铅汞和清修派的铅汞所指代的东西是不同的。并且由于《周易参同契》的解释是哲学的,认为逆转阴阳,复归于父母未生之前的混沌状态,夸大了内丹的作用,给我们认识内丹的养生功效蒙上了一层面纱。要想真正理解阴阳丹法和清修丹法的不同,就必须揭开这层面纱。
本文作者:万林一&& 发表于《道影随行》第十五期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org(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道教之音"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道教之音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道教之音"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道教之音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猜你会喜欢
最近更新热点推荐
初夏的清河,花团锦簇,万木葱茏。气势恢宏的华夏张氏祖庭庄严肃穆,雄浑凝...[]
放焰口是 道教萨祖铁罐施食科仪的俗称,即斋主设置水陆道场,请...[]
放焰口是 道教萨祖铁罐施食科仪的俗称,即斋主设置水陆道场,请...[]
太平道乐源于我国东汉末年的太平道乐,广宗是黄巾起义的发源地...[]
道教之音讯 下午,国际道教论坛电视论坛之四地论道举...[]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