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星的具体gps坐标得到具体位置在什么位置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说明]判断北斗七星与北极星的位置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说明]判断北斗七星与北极星的位置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你观察过北斗星和北极星吗?晚上观察一下,把它们的位置画下来。 - 跟谁学
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你观察过北斗星和北极星吗?晚上观察一下,把它们的位置画下来。 你观察过北斗星和北极星吗?晚上观察一下,把它们的位置画下来。 科目:最佳***“略”解析 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_百度百科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美国、俄罗斯、欧盟,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服务,并具短报文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日,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正式版1.0正式公布,北斗导航业务正式对亚太地区提供无源定位、导航、授时服务。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一周年新闻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召开,正式发布了《北斗系统公开服务性能规范(1.0版)》和《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2.0版)》两个系统文件。日,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认可的航行安全通函,这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成为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的组成部分,取得面向海事应用的国际合法地位。中国的卫星导航系统已获得的认可。[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历史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示意图
卫星导航系统是重要的基础设施。中国高度重视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系统。2000年,首先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的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汶川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建设与发展,满足全球应用需求,我国启动实施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原则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与发展,以应用推广和产业发展为根本目标,不仅要建成系统,更要用好系统,强调质量、安全、应用、效益,遵循以下建设原则:
1、开放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发展和应用将对全世界开放,为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免费服务,积极与世界各国开展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各卫星导航系统间的兼容与互操作,推动卫星导航技术与产业的发展。
2、自主性。中国将自主建设和运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独立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系统构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由5颗和30颗组成,中国计划2012年左右,“北斗”系统将覆盖亚太地区,2020年左右覆盖全球。中国正在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已成功发射16颗北斗导航卫星。根据系统建设总体规划,2012年左右,系统将首先具备覆盖亚太地区的定位、导航和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2020年左右,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发射列表 发射时间火箭卫星编号卫星类型发射地点日
日04时11分
长征三号甲
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M1)
长征三号丙
第二颗北斗导航卫星(G2)
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G1)
第四颗北斗导航卫星(G3)
日05时30分
长征三号甲
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I1)
日00时26分
长征三号丙
第六颗北斗导航卫星(G4)
日04时20分
长征三号甲
第七颗北斗导航卫星(I2)
日04时47分
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I3)
日05时44分
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I4)
日05时07分
第十颗北斗导航卫星(I5)
长征三号丙
第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
长征三号乙
第十二、第十三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一箭双星”)
长征三号乙
第十四、十五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一箭双星”[3]
日23时33分
长征三号丙
第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4]
日15时29分长征三号丙第五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5]
  日23时30分长征三号丙第二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6]
  卫星组成
废弃卫星轨道
废弃卫星轨道
地球静止轨道 85.3°E
废弃卫星轨道
中地球轨道~21500km
正常,测试星
35594 x 36036 km 漂移
地球静止轨道 140°E
地球静止轨道 84°E
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倾角55°
地球静止轨道 160°E
倾斜地球同步轨道 倾角55°
倾斜地球同步轨道 倾角55°
倾斜地球同步轨道 倾角55°
倾斜地球同步轨道 倾角55°
地球静止轨道 58.5°E
中地球轨道~21500km
中地球轨道~21332km
中地球轨道~21332km
中地球轨道~21332km
地球静止轨道 110.5°E
 星座构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计划由35颗卫星组成,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27颗中地球轨道卫星、3颗倾斜卫星。5颗静止轨道卫星定点位置为东经58.75°、80°、110.5°、140°、160°,中地球轨道卫星运行在3个轨道面上,轨道面之间为相隔120°均匀分布。至2012年底北斗亚太区域导航正式开通时,已为正式系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16颗卫星,其中14颗组网并提供服务,分别为5颗静止轨道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均在55°的轨道面上),4颗中地球轨道卫星(均在55°的轨道面上)。
长征三号甲
中地球轨道,高度21559公里,56.8°
试验星未使用
长征三号丙
有误差的,高度36027公里,倾角2.2°
失控未使用
长征三号丙
地球静止轨道140.0°E,高度35807公里,倾角1.6°
长征三号丙
地球静止轨道110.6°E,高度35809公里,倾角1.3°
北斗-IGSO1
长征三号甲
倾斜地球同步轨道,高度35916公里,倾角54.6°
长征三号丙
地球静止轨道160.0°E,高度35815公里,倾角0.6°
北斗-IGSO2
长征三号甲
倾斜地球同步轨道,高度35883公里, 倾角54.8°
北斗-IGSO3
长征三号甲
倾斜地球同步轨道,高度35911公里, 倾角55.9°
北斗-IGSO4
长征三号甲
倾斜地球同步轨道,高度35879公里, 倾角54.9°
北斗-IGSO5
长征三号甲
倾斜地球同步轨道,高度35880公里, 倾角54.9°
长征三号丙
地球静止轨道58.7°E,高度35801公里,倾角1.4°
长征三号乙
中地球轨道,高度21607公里,倾角55.3°
长征三号乙
中地球轨道,高度21617公里,倾角55.2°
长征三号乙
中地球轨道 ,高度21597公里,倾角55.0°
长征三号乙
中地球轨道,高度21576公里,倾角55.1°
长征三号丙
地球静止轨道80.2°E,高度35803公里,倾角1.7°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覆盖范围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导航系统是覆盖中国本土的区域导航系统,覆盖范围东经约70°~140°,北纬5°~55°。北斗卫星系统已经对实现全覆盖。[7]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原理
35颗卫星在离地面2万多千米的高空上,以固定的周期环绕地球运行,使得在任意时刻,在地面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同时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
由于卫星的位置精确可知,在接收机对卫星观测中,我们可得到卫星到接收机的距离,利用三维坐标中的距离公式,利用3颗卫星,就可以组成3个方程式,解出观测点的位置(X,Y,Z)。考虑到卫星的时钟与接收机时钟之间的误差,实际上有4个未知数,X、Y、Z和钟差,因而需要引入第4颗卫星,形成4个方程式进行求解,从而得到观测点的和。
事实上,接收机往往可以锁住4颗以上的卫星,这时,接收机可按卫星的星座分布分成若干组,每组4颗,然后通过算法挑选出误差最小的一组用作定位,从而提高精度。[8]
卫星定位实施的是“到达时间差”()的概念:利用每一颗卫星的精确位置和连续发送的星上生成的导航信息获得从卫星至接收机的到达时间差。
卫星在空中连续发送带有时间和位置信息的无线电信号,供接收机接收。由于传输的距离因素,接收机接收到信号的时刻要比卫星发送信号的时刻延迟,通常称之为,因此,也可以通过时延来确定距离。卫星和接收机同时产生同样的,一旦两个码实现时间同步,接收机便能测定时延;将时延乘上,便能得到距离。
每颗卫星上的计算机和导航信息发生器非常精确地了解其轨道位置和系统时间,而全球监测站网保持连续跟踪。[8]
卫星导航原理
踪卫星的轨道位置和系统时间。位于地面的主控站与其运控段一起,至少每天一次对每颗卫星注入校正数据。注入数据包括:星座中每颗卫星的轨道位置测定和星上时钟的校正。这些校正数据是在复杂模型的基础上算出的,可在几个星期内保持有效。
卫星导航系统时间是由每颗卫星上原子钟的铯和铷原子频标保持的。这些星钟一般来讲精确到()的几纳秒以内,UTC是由美国海军观象台的“主钟”保持的,每台主钟的稳定性为若干个10^-13秒。卫星早期采用两部铯频标和两部铷频标,后来逐步改变为更多地采用铷频标。通常,在任一指定时间内,每颗卫星上只有一台频标在工作。
卫星导航原理:卫星至用户间的距离测量是基于卫星信号的发射时间与到达接收机的时间之差,称为。为了计算用户的三维位置和接收机时钟偏差,伪距测量要求至少接收来自4颗卫星的信号。[13]
由于卫星运行轨道、卫星时钟存在误差,大气对流层、电离层对信号的影响,使得民用的定位精度只有数十米量级。为提高定位精度,普遍采用技术(如DGPS、DGNSS),建立地面基准站 (差分台)进行卫星观测,利用已知的基准站精确坐标,与观测值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一修正数,并对外发布。接收机收到该修正数后,与自身的观测值进行比较,消去大部分误差,得到一个比较准确的位置。实验表明,利用技术,定位精度可提高到米级。[8]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精度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欧洲伽利略之后的全球第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定位效果分析是导航系统性能评估的重要内容。此前,由于受地域限制,对北斗全球大范围的定位效果分析只能通过仿真手段。
由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和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杜玉军、王泽民等科研人员进行的这项研究,在年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期间,沿途大范围采集了北斗和GPS连续实测数据,跨度北至中国天津,南至南极内陆昆仑站。同时还采集了中国南极中山站的静态观测数据。为对比分析不同区域静态定位效果,在武汉也进行了静态观测。
科研人员利用严谨的分析研究方法,从信噪比、多路径、可见卫星数、精度因子、定位精度等多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北斗和GPS在航线上不同区域、尤其是在远洋及南极地区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定位效果。
结果表明,北斗系统信号质量总体上与GPS相当。在45度以内的中低纬地区,北斗动态定位精度与GPS相当,水平和高程方向分别可达10米和20米左右;北斗静态定位水平方向精度为米级,也与GPS相当,高程方向10米左右,较GPS略差;在中高纬度地区,由于北斗可见卫星数较少、卫星分布较差,定位精度较差或无法定位。
“现阶段的北斗已经实现区域定位,但还不具备全球定位能力,北斗与GPS在定位效果上的差异,主要是由卫星数量和分布造成的。”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泽民教授说,“截至文中研究数据采集结束时,北斗系统在轨卫星数为11颗。上个月,我国成功发射了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北斗系统在轨卫星数达到了17颗。随着北斗系统全球组网拉开帷幕,相信今后的实测数据一定会更加精彩。”[9]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系统功能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四大功能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短报文通信:北斗系统用户终端具有双向报文通信功能,用户可以一次传送40-60个汉字的短报文信息。
可以达到一次传送达120个汉字的信息。在远洋航行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精密授时:北斗系统具有授时功能,可向用户提供20ns-100ns时间同步精度。
定位精度:水平精度100米(1σ),设立标校站之后为20米(类似差分)。工作频率:2491.75MHz。
系统容纳的最大用户数:540000户/小时。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军用功能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军事功能与GPS类似,如:运动目标的定位导航;为缩短反应时间的武器载具发射位置的快速定位;人员搜救、水上排雷的定位需求等。
这项功能用在军事上,意味着可主动进行各级部队的定位,也就是说大陆各级部队一旦配备“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除了可供自身定位导航外,高层指挥部也可随时通过“北斗”系统掌握部队位置,并传递相关命令,对任务的执行有相当大的助益。换言之,大陆可利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执行部队指挥与管制及战场管理。[7]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民用功能
个人位置服务
当你进入不熟悉的地方时,你可以使用装有北斗卫星导航接收的手机或车载卫星导航装置找到你要走的路线。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示意图
北斗导航卫星气象应用的开展,可以促进中国天气分析和、气候变化监测和预测,也可以提高空间天气预警业务水平,提升中国气象防灾减灾的能力。
除此之外,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气象应用对推动北斗导航卫星创新应用和产业拓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道路交通管理
卫星导航将有利于减***通阻塞,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通过在车辆上***卫星导航接收机和数据发射机,车辆的位置信息就能在几秒钟内自动转发到中心站。这些位置信息可用于道路交通管理。
铁路智能交通
卫星导航将促进传统运输方式实现升级与转型。例如,在铁路运输领域,通过***卫星导航终端设备,可极大缩短列车行驶间隔时间,降低运输成本,有效提高运输效率。未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提供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高可靠、高精度的定位、测速、授时服务,促进铁路交通的现代化,实现传统调度向智能交通管理的转型。
海运和水运
海运和水运是全世界最广泛的运输方式之一,也是卫星导航最早应用的领域之一。在世界各大洋和江河湖泊行驶的各类船舶大多都***了卫星导航终端设备,使海上和水路运输更为高效和安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在任何天气条件下,为水上航行船舶提供导航定位和安全保障。同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特有的短报文通信功能将支持各种新型服务的开发。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示意图
当飞机在机场跑道着陆时,最基本的要求是确保飞机相互间的安全距离。利用卫星导航精确定位与测速的优势,可实时确定飞机的瞬时位置,有效减小飞机之间的安全距离,甚至在大雾天气情况下,可以实现自动盲降,极大提高飞行安全和机场运营效率。通过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有效结合,将为航空运输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卫星导航已广泛用于沙漠、山区、海洋等人烟稀少地区的搜索救援。在发生地震、洪灾等重大灾害时,救援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了解灾情并迅速到达救援地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导航定位外,还具备短报文通信功能,通过卫星导航终端设备可及时报告所处位置和受灾情况,有效缩短救援搜寻时间,提高抢险救灾时效,大大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2014年10月,北斗系统开始在青海省牧区试点建设北斗卫星放牧信息化指导系统,主要依靠牧区放牧智能指导系统管理平台、牧民专用北斗智能终端和牧场数据采集自动站,实现数据信息传输,并通过北斗地面站及北斗星群中转、中继处理,实现草场牧草、牛羊的动态监控。2015年夏季,试点牧区的牧民就能使用专用北斗智能终端设备来指导放牧。[7]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产业配套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芯片
日,国家正式宣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试运行启动,标志着中国自主卫星导航产业发展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其中,卫星导航专用硬件结合国产的方案,成为北斗卫星导航芯片一项重大突破。该处理器由中国本土IC设计公司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已实现规模应用,一举打破了电子终端产品行业普遍采用国外处理器局面。
卫星导航终端中采用的导航及芯片,是技术含量及附加值最高的环节,直接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发展。在导航基带中,一般通过导航专用ASIC硬件电路结合应用处理器的方案来实现。此前的应用处理器多选用国外公司ARM处理器芯片核,需向国外支付使用许可费用的同时,技术还受制于人,无法彻底解决产业安全及保密安全问题。
而通过设立重大专项应用推广与产业化项目等方式,北斗多模导航基带及射频芯片国产化现已实现,中国人自己的应用处理器也在北斗多模导航芯片中得到规模应用。
BD/GPS多模基带芯片解决方案中,卫星导航专用ASIC硬件结合国产应用处理器打造出了一颗真正意义的“中国芯”。该应用处理器为国内完全自主开发的CPU/DSP核,包括、等软件工具链以及所有关键技术,均拥有100%的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其拥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多线程处理器架构,可共享很多硬件资源,并在提供相当多核处理器处理能力的同时,节省芯片成本。
而基于该国产处理器卫星导航芯片方案的模块,是全球体积最小的BD/GPS双模模块,具有定位精度高、启动时间快及功耗低等特点。
与单纯的北斗芯片厂商相比,手机芯片厂商对终端定位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包括:基站辅助卫星定位技术、多种定位方案的融合、定位芯片与应用处理器或基带处理器的集成等。积极扶持国内手机芯片厂商进入北斗芯片研发领域,并积极研发综合定位解决方案,壮大完善北斗产业链。鼓励国内手机芯片厂商开展与北斗芯片厂商的多样化合作,共同推进手机终端北斗定位技术的应用。[10]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检测认证
日,解放军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北京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中国将用3年时间建立起一个“法规配套、标准统一、布局合理、军民结合”的“北斗”导航检测认证体系,以期全面提升“北斗”导航定位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确保“北斗”导航系统运行安全。
北斗导航系统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已经有11颗卫星在轨运行,拥有12万军民用户。到2020年前,“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卫星数量将达到30颗以上,导航定位范围也将由区域拓展到全球,其设计性能将与美国第三代GPS导航定位系统相当。
随着“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建设发展,“北斗”导航应用即将迎来“规模化、社会化、产业化、国际化”的重大历史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军地双方签署的协议,中国将在2015年前完成“北斗”导航产品标准、民用服务资质等法规体系建设,形成权威、统一的标准体系。同时在北京建设1个国家级检测中心,在全国按区域建设7个区域级授权检测中心,加快推动“北斗”导航检测认证进入国家认证认可体系,相关检测标准进入国家标准系列。
建立起“北斗”导航检测认证体系,既是“北斗”系统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具体举措,也对创建“北斗”品牌,加速推进“北斗”产品的产业化、标准化起到重要作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市场应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应用
日至23日,国务院总理访问期间,中巴双方签署有关北斗系统在巴使用的合作协议。日前,巴基斯坦媒体报道,中国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将斥资数千万美元,在巴基斯坦建立地面站网,强化北斗系统的定位精确度。  其次,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部部长日前透露,2013年将中国在东盟各国合作建设北斗系统地面站网。而根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最新预测数据,到2015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产值将超过2250亿元,至2020年则将超过4000亿元。
日,来自泰国、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老挝、朝鲜、巴基斯坦等八个国家的19名学员代表赴武汉中国光谷北斗基地,参观学习中国最新的北斗技术。他们是由中国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主办的“2014北斗技术与应用国际培训班”的学员,均为各国卫星导航、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探测相关专业或从事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人员。活动为东盟及亚洲地区国家提供了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主的空间信息技术培训,使中国北斗科技加快进入东盟及亚洲国家。[1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国内示范
2014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2014年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区域重大应用示范发展专项,成都市、绵阳市等入选国家首批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区域重大应用示范城市。[1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准制订
北斗接收机国际通用数据标准的制修订是北斗全球应用和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与卫星导航接收机密切相关的差分系列标准、接收机交换数据格式、接收机导航定位数据接口等通用数据标准几乎是世界上所有卫星导航接收机都必须遵守的通用标准。然而,全球有多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接收设备技术标准制定组织,参与其中的中国企业和机构却寥寥无几。例如,成立于1947年的国际海事无线电技术委员会(RTCM)目前有130多个成员,却只有2家中国企业成员。成立于1957年的美国国家海洋电子协会(NMEA),535个成员中只有1家中国企业成员。对于正式提供服务近两年的北斗系统而言,参与国际标准的建设任重而道远。[13]
全国北斗卫星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14年成立,15项北斗应用基础标准正在制定中,部分关键标准计划在今年底对外发布。届时,北斗系统将完成北斗产业链中标准规范关键环节的布局,北斗应用也将进入标准化、规范化以及通用化的快车道。[13]
在国际方面,在中国民航局、交通部海事局、工信部科技司等部门指导下,依托、、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武汉导航与位置服务工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先后启动了北斗系统进入国际民航、海事、移动通信、接收机通用数据标准等国际标准工作。经过各方协作和配合,北斗国际标准工作捷报频传。()同意北斗系统逐步进入ICAO标准框架;()批准发布了《船载北斗接收机设备性能标准》,实现了北斗国际标准的‘零’突破,完成了北斗系统作为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WWRNS)重要组成部分的技术认可工作,有望在今年底成为第三个被IMO认可的WWRNS;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化伙伴项目(3GPP)支持北斗定位业务的技术标准已获得通过。北斗已经开启了走向国际民航、国际海事、国际移动通信等高端应用领域的破冰之旅。[13]
日至9日,国际海事无线电技术委员会第104专业委员会(RTCM SC-104)全体会议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市会议中心召开,来自Trimble、Novatel、Geo++、USCG(美国海岸警卫队)等全球20多个GNSS高精度知名企业(机构)和重要用户单位的30多位专家代表与会。武汉导航与位置服务工业技术研究院和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有限公司组团参加,圆满完成各项既定任务。[13]
RTCM SC-104主要负责全球卫星导航系统(DGNSS)系列推荐标准的制修订,以及参与接收机自主交换格式()、接收机导航定位数据输出接口协议(-0183)等国际通用数据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该委员会由全球从事卫星导航设备生产、技术研发、系统服务的知名企业机构成员组成,下设GLONASS 、Galileo、RINEX、NMEA、BDS等工作组。武汉导航院为BDS工作组主席单位,北斗专项应用推广与产业化专家组专家韩绍伟博士任BDS工作组主席。[13]
会上,武汉导航院韩绍伟博士代表BDS工作组,向委员会全体会议汇报了对BDS NH码的处理方法,澄清了对NH码实现过程中因符号规则理解差异造成的差***算失效、接收机无法兼容等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并获得委员会一致通过。该问题的解决打消了国际社会对BDS高精度可靠应用的疑虑,对促进北斗高精度全球应用具有重要作用。另外,韩绍伟博士代表BDS工作组就BDS导航电文数据组识别符的研究进展向委员会全体会议进行了汇报,对其组成、产生、判别方法等进行了探讨,该识别符是BDS实现可靠实时差分应用的重要因素,也是北斗进入RTCM差分标准的关键参数。BDS工作组将就该问题继续与有关各方深入合作,寻求最终解决方案。[13]
最后,BDS工作组提议-12日在中国西安召开RTCM SC104全体会议,并邀请专家参加-15日在中国西安召开的第六届(CSNC2015),该提议获得委员会成员的通过。这是中国首次获得RTCM SC104全体会议主办权,标志着以中国企业为主体推动北斗加入 RTCM 、RINEX、NMEA等国际通用数据标准工作得到国际认可,显示了国际社会对北斗高精度全球应用的期待和信心,必将有助于加速北斗进入系列国际通用数据标准工作。[13]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国际认可
中国北斗卫星已获联合国正式认可 可媲美GPS
在日至21日的会议上,联合国负责制定国际海运标准的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正式将中国的北斗系统纳入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这意味着继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后,中国的导航系统已成为第三个被联合国认可的海上卫星导航系统。专门研究中国太空项目和信息战争的加州大学专家凯文?波尔彼得表示,北斗系统能在其覆盖范围内提供足够精确的定位信息。[14]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社会评价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的卫星导航系统已获得国际海事组织的认可。这是该系统向其目标迈出的重要一步:被全世界接受,可媲美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15]
在日至21日的会议上,联合国负责制定国际海运标准的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正式将中国的北斗系统纳入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这意味着继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后,中国的导航系统已成为第三个被联合国认可的海上卫星导航系统。专门研究中国太空项目和信息战争的加州大学专家凯文?波尔彼得表示,这是“承认北斗系统能在其覆盖范围内提供足够精确的定位信息”。[16]
.新浪网[引用日期]
.北斗网[引用日期]
.军事网.[引用日期]
.搜狐网[引用日期]
.中国经济网[引用日期]
.凤凰军事[引用日期]
.凤凰网.[引用日期]
.网易[引用日期]
.腾讯[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扬子晚报[引用日期]
.新浪网[引用日期]
.北斗网[引用日期]
.新浪网.[引用日期]
.测绘[引用日期]
.凤凰网[引用日期]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中国通信学会
中国通信学会
原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互联网中心
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中国移动设计院
首席架构师业务总工程师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百度公司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通信学会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评审专家委员会
中国通信学会是全国通信...
提供资源类型:内容
企业信用信息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