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困难职工帮扶系统中心以后发展这么样?

转贴于论文联盟
欢迎浏览更多 →
相关文章 & & &
   同意评论声明
   发表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论文写作指导、论文发表请咨询***老师
内容分类导航
本栏目Digg排行
本栏目热门文章
本栏目最新更新当前位置:& & && & && & && & &
困难职工帮扶的做法和成效
困难职工帮扶的做法和成效
  困难职工帮扶是工会履行维护职能的重要载体。从最初为特困职工解决生活困难到为全部建档困难职工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帮扶,我州困难职工帮扶工作走过了一条“温暖”而坚实的发展之路,形成了“两中心、四季送、全覆盖、常态化、社会化”的困难职工帮扶长效机制和工作格局,成为全州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工会组织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服务职工的品牌工作和形象标志。
  一、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发展历程
  工会组织的性质决定了工会必须把关心、解决职工群众的现实困难作为基本职责。从1973年阿坝州总工会成立以来,对困难职工进行帮扶就一直没有间断。近40年里,我州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经历了建立、发展、完善、创新四个阶段:
  建立阶段:主要是指1973年至1991年这段时期。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体制变革大、社会变动多,职工群众生活普遍较为困难。各级工会组织广泛发动职工互助互济和生产自救,主要采取由各级工会出资和组织职工捐资捐物,对特殊困难职工和受灾职工进行补助;在基层工会推动建立职工互助储金会,开展职工互储互借,解决职工临时困难;组织边远林区职工养猪种菜,解决职工吃菜、吃肉难问题,协助行政建立职工集体福利设施,满足职工日常生活需要等形式切实为职工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年,全州各级工会组织累计为职工39393人(次)发放困难补助161.26万元;年,全州44个基层工会扶助贫困职工636人,有197人摆脱贫困境况。在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下,有效缓解了职工生活压力,减轻了企业和单位的负担。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帮扶力量分散,帮扶措施单一,救助范围狭窄,制度建设缓慢,有较强的群众性、临时性和救济性。
  发展阶段:主要是指1992年至2001年这10年左右的时间。进入90年代,我州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全员劳动合同制度等改革措施深入推进,部分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受市场变化、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生产经营陷入困境,下岗、转岗职工逐年增多,部分职工出现生活困难,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迫切需要工会加大困难职工帮扶力度。1992年,根据上级总工会的部署,我州各级工会广泛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送温暖活动。此后,每年两节期间,各级工会深入到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家庭,开展大规模的送温暖活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1994年,根据形势发展和困难职工的需求,开始把一年一度的送温暖活动拓展为送温暖工程,大力开展职工扶贫解困工作,积极推进职工互助互济活动,协助政府为失业职工再就业创造条件,逐步兴办群众性公益性互助性基金组织,帮助把特困难职工纳入“低保”范围,推动送温暖活动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1998年,我州国有企业改革全面推进,对职工的思想和职业稳定造成强烈冲击,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停产、停业、亏损企业和生活困难职工的数量有所增加,困难程度也相对加深。全州各级工会把实施“再就业工程”与解困工作紧密结合,积极促进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重新就业,对特困职工继续承担起帮扶“第一责任人”职责,送温暖工程的重点从帮扶特困职工向维护困难职工群体合法权益延伸,并与促进企业发展相结合。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由最初开始的两节期间工会开展送温暖活动,升级到党政主导、工会运作的常年性送温暖工程;帮扶内容不断发展,并逐步与建立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紧密结合;帮扶范围由特困职工延伸到困难职工群体,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逐步走向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
  完善阶段:主要是指从2002年到2006年这5年左右的时间,这一阶段也是职工困难帮扶中心建设阶段。从2002年开始,各级工会结合党政所望、职工所需、工会所能,积极建设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通过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困难职工子女入学救助、就业援助、法律援助、政策咨询等形式,对困难职工进行“***、一站式”服务和帮扶。2006年,为进一步加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依照省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全面启动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标准化建设工程全面实施,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软硬件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成为工会为困难职工提供综合***务和多方面帮扶的枢纽和平台。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加强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建立完善困难职工档案;困难职工帮扶由常态化向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帮扶对象从职工拓展到农民工,实现了建档困难职工帮扶全覆盖;帮扶内容从单纯的生活救助扩展到医疗、就业、子女入学、法律援助等方面。
  创新阶段:主要是指从2007年以来这5年左右的时间,这是我州创造性地整合群团和社会资源,大力推动惠民帮扶中心建设的阶段。2007年,全州各级工会按照“党政主导、群团主抓、部门配合、社会参与、项目运作”原则,以把惠民帮扶中心打造成党委了解社情民意的中心、政府帮扶困难群众的平台,工会和其他群团部门服务大局、深化帮扶工作的重要阵地和窗口为目标,按照“1+X”(1为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X为参与群团组织和部门)的模式,全面推进惠民帮扶中心建设。目前,全州惠民帮扶中心已在13县建成,形成了惠民帮扶工作“逐级负责、上级支持、上下联动”的多渠道、多层次帮扶体系。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整合各方帮扶资源,完善帮扶体系和机制,加强工会困难帮扶中心和惠民帮扶中心建设工作;由制度化、规范化向社会化、网络化、立体式发展;并逐步形成帮扶工作由“输血”式向“造血”式发展,帮扶对象进一步拓展到更多需要救助的困难职工群众。
  二、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具体做法
  近40年的工会困难职工帮扶,20年的“送温暖”活动,10年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5年的惠民帮扶中心建设生动勾勒出工会组织全心全意服务职工群众的工作轨迹。几十年的探索发展,为困难职工帮扶开劈了一条通向现代化的快车道,在造福职工群众的同时,为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其工作流程和主要做法是:
  (一)建立完善困难职工帮扶档案
  1996年以前,对困难职工的帮扶,主要采取上定标准,下报名单,适当补助,重点帮扶的方式。1996年12月,全总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建立生活困难职工档案制度暂行办法〉 的通知》后,州、县级总工会和基层工会以困难职工家庭为对象,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作为划线标准,初步建立了特困职工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到2006年全总办公厅《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制度暂行办法》的下发,州、县困难职工档案建立与管理进入了规范化时期。州、县总工会和基层工会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职工;家庭人均收入略高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但因下岗失业、重大疾病、子女教育、意外灾难等原因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职工;因遭受各类灾害、重大意外事故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职工,分别建立了包括职工和家庭基本情况、困难程度、致困原因、技术特长、就业要求、帮扶需求等内容的困难职工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综合帮扶。2007年,全州各级工会启用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软件,实现对困难职工档案和帮扶工作信息化管理。截止2011年底,全州共有7000余名困难职工家庭电子档案。困难职工档案制度的建立,对于准确掌握困难职工的底数,推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普惠困难职工群众,推动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增强帮扶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工会参政议政和党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依据。
  (二)建立健全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机制
  困难职工帮扶是一项长期性民生工程,关系广大困难职工的切身利益,必须有完善的制度机制支撑。根据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特征和帮扶工作中矛盾问题的集中点,相继制定了《阿坝州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人员职责》、《困难职工生活救助工作程序》、《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子女入学救助工作程序》、《职工再就业援助工作程序》、《职工法律援助工作程序》等,对帮扶范围和对象、帮扶方式和内容、帮扶标准和程序进行了规范,并根据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不断修改完善,确保了帮扶工作廉洁、优质、高效运作。建立了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和政府(行政)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就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难点问题与政府、企业沟通协商、达成共识,为困难职工帮扶争取到了更多资源和手段。
  (三)细化完善困难职工帮扶措施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加快,维护职工队伍团结稳定的政治责任对困难职工帮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州各级工会组织立足自身职能,着眼职工需求,一边“做大蛋糕”,通过争取上级支持和政府拨款、加大工会经费投入、募集社会捐助等多种形式筹集资金,保证了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需要;一边“分好蛋糕”,从细化完善帮扶措施入手,深入开展“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系列活动,实现对困难职工全时段、无缝隙帮扶。设立工会小额无息借款,为下岗、失业人员创业提供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方面帮助,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帮扶。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和“就业促进行动”,最大限度消除致困因素。积极推动职工住院医疗互助保险和女职工大病医疗互助保险,为职工筑起一道抵御风险的屏障。深入开展“劳模关爱周”和“劳模宣传月活动”,让劳模精神和物质双丰收。组织困难职工、环卫工人、接触职业危害职工体检和女职工“两癌”筛查,从细微处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在一线倾听职工心声,在一线解决职工困难,进一步加强工会与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
  (四)筑牢困难职工帮扶阵地。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和惠民帮扶中心(简称“两中心”)是工会帮扶工作从暮后走向前台,在对困难职工和困难群众提供“集成式”帮扶的同时接受社会监督的标志。2003年和2007年,州本级和13县分别建立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和惠民帮扶中心。前者由工会管理运作,主要为困难职工提供信访接待、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等方面帮助和服务,与有关部门配合,帮助解决困难职工在就业、医疗、生活、子女上学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依法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后者集合了工、青、妇和部分政府部门的帮扶和服务项目,面向全体困难群众开展帮扶和服务工作。建设总投入为718.997万元,其中:财政投入691.317万元,工会投入48.2万元,其他部门投入21.86万元。目前,“两中心”成为党政工实施惠民帮扶行动和困难帮扶的重要平台,每年接待困难群众上万人次。
  (五)依法依规管理使用帮扶资金
  帮扶资金凝聚着党和政府、工会会员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怀和爱心,必须全部、安全、高效地用于困难职工。为此,我们按照上级工会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州实际,制定了《阿坝州总工会帮扶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帮扶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安排使用会商决定,实名制兑付,接受同级和上级经审组织和财政、审计部门监督检查。帮扶对象公开。州总工会在加强对下级工会财务培训的同时,不定期对下级工会帮扶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抽查适量受助困难职工核实,以保证帮扶过程合法合规,帮扶结果真实有效。
  (六)特殊时候彰显工会帮扶职能
  2008年以来,我州自然灾害频发,维稳任务繁重,因灾致困职工人数剧增,因企业发展受影响导致职工工资难以保障的现象时有发生。州总工会及时把这部分职工纳入困难职工档案,积极向上级工会争取资金和州总工会自筹资金,对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受灾职工、“8.14”等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以及部分维稳重点县职工进行帮扶救助、慰问。仅2008年下拨抗震救灾资金1000余万元,帮扶10533名困难职工,支助1009名困难职工子女就学,帮扶抗洪救灾受灾职工2415名。“5.12”汶川特大地震、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州总工会领导第一时间深入灾区相关县和企业,开展慰问、帮扶。
  三、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主要成效
  由于我们坚持以发展的眼光、战略的思维、创新的举措全力推动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并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一是在制度上不断规范,成为了工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渠道。最初的特困职工帮扶和送温暖活动主要是在重大节日的临时性活动,如今,临时性帮扶活动已经升华为常态化帮扶,并于2010年纳入了党委政府民生工程。送温暖工程、帮扶中心的服务工作,确保了职工群众话有处说、怨有处诉、难有处解、事有处办,与政务中心、信访中心并列成为直面群众、服务群众、帮扶群众的平台和阵地,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心,体现了新形势下党和政府惠民、富民、亲民的形象和作为。工会干部在搭建平台上强化配合,在资源整合上争取主动,在职能发挥上注重创新,使工会组织服务中心工作、惠及困难职工群众的整体能力得到大幅提高,使工会干部得到了有效锻炼,培养、造就了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的优秀人才,为党委政府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锻造了一支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者队伍。
  二是在内容上不断丰富,成为了工会组织推动民生改善的重要窗口。帮扶内容由送慰问金、慰问品,发放慰问信等单纯的生活救济和思想抚慰拓展到送医疗、送就业、送教育资助等内容。40年来,各级工会紧扣时代脉搏,突出时代特征,适应职工需求,满怀深情送温暖,带着责任抓帮扶,为党政分忧,为职工解难,铺就了一条充满爱心、充满阳光、充满力量、充满希望的温暖之路。40年的坚守,全州各级工会用爱心温暖民心,用行动帮扶职工,使工会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成为党政重视支持、社会影响广泛的德政工程,成为持续时间最久、职工受益最多的民心工程,成为服务困难职工群众、推动民生改善的前沿窗口。
  三是在主体上不断多元,成为了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途径。从工会组织独立运作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到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和政府相关部门参与同建惠民帮失中心,有效地汇集了各类公共帮扶资源和社会各方面的帮扶力量,为困难群众特别是困难职工建立了共享帮扶资源的公共空间。通过资源的整合,各部门的帮扶工作相得益彰,互相促进,融合创新,使原来相对独立的帮扶资源相互衔接、相互补充,丰富了帮扶内容,创新了帮扶举措,加深了服务意识,形成了帮扶功能全面、运转协调的救助体系,推动了新时期社会管理和创新。
  四是在对象上不断拓展,成为了工会组织服务职工群众的重要抓手。帮扶对象从特困职工到建档困难职工、农民工全覆盖,到所有需要帮扶的困难群众,帮扶主体和对象远远超越了工会和职工的范畴,初步形成了社会化帮扶网络,活动影响迅速扩大,帮扶效果日益明显。“送温暖”活动开展20年来,全州工会组织共筹集资金2946.96万元,慰问困难职工108735人次;“金秋助学”开展14年来,资助困难职工子女5431人,金额达542.6万元;设立工会小额借款10年来,滚动发放小额借款资金47.5万元,扶持95名下岗失业人员走上自主创业之路;1998年至2011年,培训职工10312人次,帮助4359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职工住院互助保险参保人数达4034人,赔付7.4万余元,女职工大病互助保险参保人数13920人,赔付58万元;1998年至2011年累计发放劳模“三金”222.8万余元;2012年组织6987名困难职工和环卫工人、接触职业危害职工参加健康体检,补助体检费209.61万元。
  40年来,全州工会始终履行帮扶困难职工第一责任人的重要职责,做细做实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形成了“四季送”、工会小额借款、维权帮扶***等一系列帮扶品牌,涌现了一批全国全省帮扶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树立了工会组织真情服务职工群众的良好社会形象,彰显了工会组织的作为。面向未来,我们将紧紧围绕州委“发展为要、稳定为重、民生为本、团结为根、党建为基”的总体要求,围绕广大职工群众谋求幸福生活、体面劳动的强烈愿望,以更加开放的思想,更加豪迈的激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积极的作为,奏响全州工运事业的时代强音,为构建和谐阿坝作出积极贡献。
主  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委员会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承  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规划维护: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办公室
网络实名:阿坝州政府、中国阿坝州、中国九寨沟&&|&&
中文域名:阿坝州.政务 阿坝州.政务.cn 阿坝州.中国 阿坝州.cn
联系***:  工会下属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是参照单位吗,将来会如何改革?_百度知道在省总工会、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在市总工会的领导下,中心于2003年8月正式挂牌成立。一年来,中心设立“困难救助、信访接待、法律援助、就业贷款、免费职介”五个服务平台,全体工作人员“全天侯”、“直面式”、“人性化”接待来访和求助的困难职工,为他们提供快捷的帮扶和“一站式”的服务。一、发挥中心服务职能,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1、中心发挥工会维权职能,采取集中救助和平时救急的方式,对全市3万困难家庭和到中心求助的困难职工进行帮扶。在中心的指导和部署下,04年全市各级工会组织走访慰问9648户特困职工、劳动模范、离退休职工、退转军人和伤病残职工家庭。元旦、春节期间,举行“爱心一日捐”活动,共筹资221万元。其中155万元注入市总本级送温暖基金,用于中心开展救助,全年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家庭2148户,发放慰问金、物品100.55万元。05年两节期间安排各级工会组织对全市困难职工进行救助帮扶达13200户,发放慰问金和救助物品总价值241万元。帮扶中心一次对1200户困难职工进行集中救助,发放款物52万元;对100户没有过冬煤炭的特困群体发放两节取暖煤105吨。自成立截止05年3月份,平时救助生活难以为继、遭受意外灾害、患大病无钱医治的受困职工1646户,总救助金额56.43万元。其中:助学救助470户,救助金额48万元;医疗救助52户,救助金额4.12万元;其它救助76户,帮扶金额4.31万元。2、中心成立以来,共接待困难求助、下岗求职、法律援助、政策咨询等方面的来访者和职工来信6330人次,其中:接待来访人员2728人;处理来信736件;接听求助咨询***2236个;为630人提供法律政策咨询,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8起。3、为全市特困职工缓解生活压力,代市政府为特困职工发放《特困职工家庭优待证》3500户。04年为其补助水电费23.6万元,帮助其子女就学减免学杂费13万元,减免有经营活动的特困职工工商管理费82万元,住房房租补贴136万元。05年两节期间还为800户特困职工免费发放电影票1600张,丰富了他们的节日精神生活。4、帮扶中心开设介绍服务平台,在“三个一”工程的基础上,与县(区)职介机构联网,指导安置就业。一年来,免费介绍各类人员就业3120人,中心本级建有2个再就业示范基地,安置下岗职工230名。支持下岗职工再就业小额贷款1063万元,贷款人数2755人次。中心通过一件件实际问题的解决,一桩桩具体工作的落实,在党和政府与职工群众之间筑起了一座桥梁。为工会争得了地位,赢得了职工群众的信任和赞誉。04年4月,市委、市政府在张家口劳动模范和模范集体表彰会上授予帮扶中心“模范集体”荣誉称号;5月,帮扶中心的小额贷款项目被全国总工会表彰为“全国工会小额借款项目示范点”;11月还分别获得河北省政府表彰的“河北省再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省总工会表彰的“劳动争议处理先进集体”和张家口市人民政府表彰的“再就业先进工作单位”荣誉称号,今年3月又被市推荐授予“全国优秀职介所”称号。二、建立五项长效机制,构筑快速反应的帮扶体系今年,我们根据省总工会工作安排及市总对中心“提升地位、扩大影响、放大功能、打造品牌”的要求,在帮扶中心建立长效机制,长期为全市职工办好事实事,目前以建立五项长效机制,构筑起快速反应的帮扶体系1、预警机制:中心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通过12351职工***,直接接待全市每一位来求助的职工。全市工会系统建立了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和组织,颁布了《实施办法》,通过基层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劳动法律监督机构,及时掌握职工的生活、就业、劳动关系等动态。与县(区)及街道办事处工会建立承办联系制度#from 本文来自 end#,逐步形成了层层核实、层层复查、层层办理、层层落实的预警和预测体系,使帮扶中心逐步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预警中心”。2、分析机制:中心通过市委“社会调查”的调研结果,掌握了11万下岗职工和3万困难职工家庭的基本情况,实现了社区、街道办事处、工会三级建档。由中心实行数据库统一管理,能够及时对困难企业和求助的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和劳动关系矛盾情况进行分析,及时掌握动态,及时做出处理,及时帮扶救助,为中心有效开展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依据。3、救助机制:中心提高办事效率,实行首问接待,限期办理制度。工作人员与来访者面对面交流,及时核实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做到问题不过夜,帮扶即到位,提供高效快捷的一站式服务。通过一年的运作,已成为全市特困职工心目中的“110”,真正发挥“救助中心”的作用。4、再就业机制:中心通过工会系统的“三个一”工程,指导帮助全市工会系统对下岗职工开展创建自救基地,实现再就业工作。中心帮助建立了“阳光食品有限公司”和“维利食品厂”两个再就业自救基地,均由下岗职工自己担任法人,全部安置下岗和特困职工就业。中心还在北京建立了“进京劳务人员维权服务中心”,通过这个窗口向京、津两地输送家政、月嫂及饮食服务人员,安置大量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5、服务机制:中心坚持“有限的职责,无限的服务”宗旨,采取全方位、一站式、亲情化服务方式,要求中心工作人员服务“三个到位”,“两个及时”。即感情到位,维护到位,工作到位;及时化解矛盾,及时理顺情绪。接待每一名来访者都能主动让座,笑脸相迎,送上清茶一杯。有不少来访者因下岗失业生活困难,心情郁闷,到了帮扶中心时而大吵大闹,时而哭哭啼啼,市总要求中心要成为困难群体情感发泄的“出气筒”,不满情绪的“泄洪区”。中心建立以来,没有与来访者发生一起冲突事件,真正已成为特困职工的“倾诉中心”。三、与时俱进、探索创新,不断提升帮扶服务内涵。1、窗口前移。中心本着面向职工、快捷准确、因地制宜、长期坚持的原则做好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不断探索帮扶救助形式,力争把帮扶中心窗口前移。先后与市内两个社区筹建“爱心超市”“爱心救助站”,面向特困职工长期提供日常生活必须品的补助,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从而使救助工作日常化。2、扩大内涵。为了缓解特困职工因病致困的压力,中心积极与医疗机构进行沟通,先后把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院、解放军二五一医院和市第三附属医院,作为我市特困职工医疗救助定点医院,为特困职工提供各种医疗救助。3、利用载体,做好十件实事。05年,中心将为全市困难职工办十件实事,即:继续开展对全市200户困难职工的“一帮一”帮扶活动;对特困劳模、单亲女职工及残疾儿童、特困老党员、困难转退军人等进行日常和节日慰问救助;对考入高校的特困职工子女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对2000户特困职工家庭发放《特困职工家庭优待证》,落实有关部门优待政策;年底对1000户特困职工开展送温暖活动;帮助3000名下岗职工进行培训、推荐、安置工作并完善职介网络;对权益受到侵害的职工开展法律援助,免费为其代理、、参与仲裁活动;扩大小额贷款覆盖面,指导有条件的县区建立小额贷款服务站,帮助实现再就业;合作筹建一个综合性“爱心超市”,缓解特困职工基本生活压力;协助政府制定“困难职工大病医疗救助办法”和“救助细则”,力争年内实施。中心通过一年多的运作,打响了“工会维权”的品牌,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但我们感到仍有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深化。在健全制度、规范运作、延伸服务、扩大筹资上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切实把帮扶中心建成我市困难职工的“社会救急中心”。张家口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二○○五年四月二十日 工作汇报:看完本文,记得打分哦:很好下载Doc格式文档马上分享给朋友:?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相关工作报告:网友评论本类热门48小时热门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