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西游法师神通60生套好还是死套好

佛法讲座专区
      
佛教导航子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内容
生西法师:《入菩萨行论》讲记 第60课
       
发布时间:日
来源:&& 作者:生西法师人关注&&&&&&
生西法师:《入菩萨行论》讲记 第60课
  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第二堂课的内容。这个科判(寅一、身本体无有所贪精华)告诉我们怎么样观察身体的真实相或者怎么样灭除贪身的方法,了知身体没有所贪的精华后,可以消灭这种非理作意。现在所讲是通过智慧分析从表皮到骨髓之间的本体,从而了知身体是不净、臭秽的自性。
  复解诸骨骼,审观至于髓,
  当自如是究,何处见精妙。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从表皮到肌肉之间没有任何一种精华所在。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智慧去观察,一方面也可以借助一些其他的手段加深理解:比如通过解剖的方式,就可以把皮肤下的表皮、真皮、血管、肌肉、筋腱一个个了知得很清楚。身体除了这些构造之外,没有额外的所谓精要之处。还可以借助观修尸陀林获得一些体验,如天葬师把尸体的皮肤割开,把内脏取出来之后,我们也知道里面没有什么精妙的东西,除此之外,它也没有清净的自性,是比较臭秽的。
  有些时候我们会想,解剖尸体当然很臭,因为毕竟是死的;尸陀林中的尸体也很臭,因为已经死了很多天,当然会有很大的臭气,但是我们会认为活人没有这种臭的本体,是不是呢?其实平时我们自己对于人身上的臭味多少还是有所体验的。比如有时人身受了伤,里面的血液喷出来或者内脏流出来也是很臭的。即便是活着的时候,身体也是非常臭秽的自性,只不过死人的臭气和活人的臭气不一样而已,但都同属于臭秽的自性。不能说死人才是臭的自性,活人是不臭的自性。
  所以我们稍微观察一下,就知道不管是活人的身体还是死人的身体,实际上都同样是臭秽的自性,这方面完全一样。我们借助其他一些工具来分析观察,也可以得出这种结论。
  &复解诸骨骼&,前面把骨头以外的身肉、血管都已经分析了,现在开始分析或者***所有的骨骼。三百六十个骨节也好,或者说大大小小的头骨、胸骨、脊椎骨、盆骨、大腿骨、小腿骨等等,我们观察分析所有骨头,除了骨架之外它的确没有什么精华,没有什么可贪著之处。
  现在很多地方还保留有一些骨架,在西藏的一些天葬场也有一些骷髅,国外一些地下建筑中有也成排的人头骨和完整的骨架。实际上,不管是名人的骨架,还是一般老百姓的骨架,看到这些骨架时,没有任何人会觉得这是一个精华的、可以贪著的东西。如果观察我们自己的骨头,也会发现没有什么精妙之处,就怕不仔细去观察,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的确没有任何精妙之处。
  把骨头骨节观察完之后,&审观至于髓&,再把骨头劈开,看里面的骨髓,它也是一种臭秽的自性。观察到骨髓的阶段,我们仍然没有发现精妙之处。虽然说骨髓的&髓&字从字面上看好像有一种精华、精妙的意思,但其实真正分析它的组成部分或者它的形状、颜色、气味的时候,我们都没办法在里面寻找到一个真正可贪的一种所谓精妙之处。所以说&当自如是究,何处见精妙。&我们从表皮开始,把表皮、肌肉、血液、内脏、骨头、骨髓,从外到内,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分析了一遍之后,何处见精妙呢?根本就没有见到任何精妙。
  为什么此处要出现&精妙&,下一个颂词当中也会出现&精妙&呢?这和我们生贪的对境有关。对于精妙的东西我们会产生贪欲,对于臭秽的东西或者丑恶的东西,我们就不会产生贪欲。通过理性的观点、智慧来分析的时候,我们对身体这么贪执,按理说身体应该有一个精妙的东西,或者整个人身应该是个精妙的东西,否则我们怎么可能付诸一生精力为了维护身体付出这么多代价呢?所以我们要观察一下,到底是整个人身有精华呢?还是在人身当中某一个地方有什么精华?
  从整个人身来看,人身就是由表皮、肌肉乃至于骨头、骨髓各个部分组成的,它没有一个所谓整体的概念。再把这些别别的东西一个个观察:表皮没有什么精华可贪著,假如把一个人的人皮整个剥下来,堆在一个地方;然后再把身上所有的肌肉剔下来堆成一堆;再把血液用盆子装起来,放在一个地方;再把这个骨头一个一个地剔下来堆成一堆;再把里面的骨髓用器具盛起来放在一起。我们再一个一个观察,好的地方到底在哪里?是觉得这张人皮好呢?还是觉得这样一堆肌肉好?还是觉得这一堆骨头好?还是觉得这盆血液好?还是哪个地方好?还是一个内脏好?这样看起来的时候,每一处都是让人作呕和恶心的臭秽之处。这样仔仔细细地分析下来,没有一个地方找得到让我们觉得非常值得贪著的精要之处。
  如果我们没有发现一个精妙之处,那么我们为什么又会产生贪著心呢?实际上这纯粹就是一种妄执而已,就怕我们不认真仔细地去分析和观察。借助《入行论》的智慧,对我们所贪的人身做一次从外而内的仔仔细细的检查,我们就会发现我们错了,大错特错。我们在身体里面没有找到一个真正的精妙之处、精华之处和坚实之处,身体全是一种不清净、臭秽的本体。
  上师在讲记中讲,人生起贪心、嗔心都有一定的所缘,对于悦意的东西就产生贪,对于丑恶的东西就产生嗔,对一般的东西就产生愚痴。我们就看到底是哪个东西让我们对身体这么耽著?真正认认真真观察时&&没有。身心是分离的,身体也不是我,而且它现在是一种非常臭秽的自性,它怎样引起了我们这么大的执著和这么强烈的贪执呢?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是勤寻觅,若未见精妙,
  何故犹贪著,爱护此垢身?
  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认认真真、努力地寻找之后,如果没有见到任何一种精妙之处,&何故犹贪著&?就开始问我们的心了:愚痴的心识啊!为什么你还这么贪著这个垢身,这样爱护这个垢身呢?实在是没有什么道理。
  我们在身体上没有找到它的精华之处,没有找到不外乎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就是我们通过上面这种寻找的方式,对于身体的里里外外寻找完之后,没有找到精华。没有找到精华是什么原因?是不是因为漏掉什么了?就是虽然它有精华但是我们没有观察到,会不会是这种情况呢?如果是这种情况,我们就看到底是哪个地方漏掉了,如果有漏掉的我们就把它拿出来,再观察到底有没有精妙之处。但不管用什么方式来观察,或者说从众生的执著方式来讲,从表皮到里面的骨髓之间,我们再也找不到其他东西了,我们可以执著、可以认知的东西,除了表皮到骨髓之间还会有什么隐藏呢?
  通过现代医学解剖的方式也可以观察,通过解剖寻找我们所执著的到底是什么。在这些表皮、肌肉、骨头、骨髓之外,还有没有一个额外的什么东西?一个没有观察到的精华的东西,藏在我们身体的最深处被我们漏掉了?但观察下来的确没有,所以这个可能性就可以排除了。并不是实在有一个精妙的东西,但是我们没有找到。这种情况可以排除。
  第二种情况就是的确没有精妙。我们找了之后,发现它本身没有什么精妙,也没有找到什么精妙。如果是第二种情况,本身没有什么精妙的东西,我们也没有找到什么精妙的东西,就可以肯定,身体里里外外的确没有一个精妙之处。
  那问题又来了,假如是第二种情况,的确没有什么精妙,那么寂天菩萨就问&何故犹贪著,爱护此垢身&?寂天菩萨就觉得很奇怪,既然我们里里外外都没有找到一个可贪著的精华之处,为什么我们还要盲目地去贪著、爱护这个身体呢?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妄执,就是属于一种典型的颠倒作意,非理作意,只有这样解释才比较合理。按照正常的标准来看,如果真正找到了一个精华我们去贪著它,那还情有可原,但是不管我们怎么去努力寻找,再再寻找,根本找不到真正的精华,根本就没有精妙之处。既然没有可贪之处,那为什么我还会生起贪心?这就很奇怪。
  诸佛菩萨以前就很奇怪,因为他们证悟之后就觉得众生很可怜、很莫名其妙。以前我们是不知道,不分析我们也没有发现这个问题,但现在我们借助佛菩萨的正见观察分析之后,我们也知道的确没有什么可贪著的东西,那为什么还对身体这么贪著呢?自己也可能会觉得很奇怪。
  《四百论》有一个注释是月称论师写的,上师仁波切在讲《四百论》的时候也引用了,这个故事说明了这个问题:有一个人晚上走夜路,看不到东西,不小心踩到了一堆大便。最初的时候他没发现,停下休息的时候突然发现了,就特别不高兴产生了嗔心,非常厌恶。然而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后来突然又对大便产生了一种贪欲之心,觉得很好。
  这个故事实际上寓意很深,它说明一个什么情况?第一阶段踩到大便不知道继续走,说明我们平时不了知我们的身体构造,是一种舍心的状态,我们继续使用这个身体。这是第一个阶段不了知,情有可原。那么第二个阶段,他发现踩到大便了,觉得很脏很臭生起了嗔心,这也是正常的心理。比如我们观察身体这么脏,觉得很厌恶,产生一种很臭秽厌恶的感觉,这也是合理的。最不合理的就是第三个阶段,怎么突然对这个脏东西产生了一种爱执呢?会觉得它很可爱,很值得贪恋呢?这就莫名其妙了。
  我们现在就是处在这个状态,观察、分析这个身体明明是不清净、臭秽的自性,在这样的状态当中居然对它产生了一种爱恋和贪执,这是非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个不可思议的事情居然在我们身上发生了,天天都在发生。月称菩萨这个比喻真是非常好,以这三个阶段对比我们自己对待身体的三种态度:首先是不知道,然后知道它不清净之后不高兴,最后又莫名其妙地对这个脏东西产生了一番爱执,除了用颠倒作意和妄执来解释之外,没有什么解释可以行得通。
  通过颂词、故事也好,通过理论分析也好, 我们可以下个结论:现在我们贪著身体、极度爱护身体是一种盲目的、过度的、不合理的执著。既然它是不合理的执著,为什么还要在这种妄执当中延续下去呢?我们要纠正它,再再地思维它的不净,思维不应该过度贪著身体,就能通过修持和不断的如理思维,把这种非理的妄执降低到最低的层次,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我们保护这种身体是不是要使用、享受这个身体呢?也不是的。
  若垢不堪食,身血不宜饮,
  肠胃不适吮,身复何所需?
  贪身唯一因,为护狐鹫食。
  前四句分析了我们贪著的这个身体的作用和必要性到底是什么?这个身体是非常臭秽的,那么我们贪著它、保护它是不是我们自己要使用这个身体呢?是不是要食用这个身体呢?实际上也不是。为什么呢?&若垢不堪食&,我们分析身体里里外外是一种不清净、污垢的本体,污垢的东西我们是不想食用的。以当年印度人的观念来看,在人肉、马肉、狗肉诸多不净肉当中,人肉排第一位,所以人肉是绝对不能食用的,最脏的就是人肉。寂天论师当年就是在这种背景当中造这个论典,所以我们也必须交代一下,才可以对颂词的认知更清楚。即便是在中国,即便是在现在,可能都没有几个人认为人肉是很干净的、可以食用的。除了在个别极端的背景环境之下,比如说发生大饥荒,粮食绝收,才会出现人吃人的情况。报道的时候,都是说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用骇人听闻这些字眼。人们的普遍观念,都不会认为人肉是可以食用的。
  这种血液也是&不宜饮&的。它不能饮用,是很脏、臭秽、血腥的状态。然后就是&肠胃不适吮&,它的大肠小肠、胃也好,也不能食用。所以从这方面观察的时候,&身复何所需?&爱护这个身体,执著这个身体,到底是什么需求?我们这样去保护它、执著它,是不合理的。
  最后两句:&贪身唯一因,为护狐鹫食。&贪恋、保养这个身体的唯一因,是不是为了保护狐狸或者鹰鹫的食物?我们把身体保护好,死了之后发心把身体布施给鹰鹫,实际上我们也没有这样的想法。我们把这个身体保护好,并不是为了给狐狸这些动物保留一个很好的食物。把身体养得白白胖胖,然后让狐狸多吃一点,让鹰鹫吃得更饱一点,我们也没有这种想法。但是我们把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分析观察之后,到底是什么东西,让我们去额外保护这个身体呀?真正来讲就是不合情理的。
  如果不合情理,我们就要对这个不合情理的情况做一个决断。本身是不合情理,我们是继续不合情理下去,还是做一个调整呢?我们不能够让这样的情况再延续下去了,要做一个调整,把以前的妄执和错误观念调整过来,安住在如理作意当中。
  寅二、依身当修法:
  第二个问题就是第二个科判:&依身当修法。&通过前面的颂词,我们已经对身体里里外外和保护身体的错误都有了比较清楚的认知,下面我们就看第二个&依身当修法。&因为已经对身体有了一个准确的定位,在准确定位之后,该怎么样使用身体去修行佛法呢?这才是得到暇满人身之后的正确使用方式。
  故应惜此身,独为修诸善。
  纵汝护如此,死神不留情,
  夺已施鹫狗,届时复何如?
  这六句分两段。第一段就是&故应惜此身,独为修诸善。&前面刚刚讲了我们不能够爱护自己的身体,有很多过患。而这个科判第一句就讲&故应惜此身&,实际上后面这句很重要&&&独为修诸善&,我们也要保护这个身体。虽然前面讲了很多我们不能爱护身体或者不能过度贪著身体的理由,但这里马上出现了应该保护身体、爱惜身体的句子,它的目的就是&独为修诸善&。二者之间没有矛盾的地方,因为侧重点不一样。
  针对过度贪爱的情况,佛陀就指出过患,让我们平息对身体的过度贪执,有这个必要性。假如有些人过度摧残身体(有些众生思想容易走入极端),觉得身体这么臭秽,不值得保护,干脆就摧残它,早早了结自己的生命。如果有些人的思想走入这种极端,佛也会说法去调整他的观念。如果出现对身体有自虐的倾向,或者是想要自杀,佛就会告诉他,身体实际上有很多的功德:可以修善法,可以修三乘的教义等等,二者之间是不矛盾的。身体可以作为修法的所依,这是事实;它本体不清净,有很多过患,也是事实;身体可以和心配合起来,去修持很多善法,这也是事实。
  所以佛陀教育我们不能走入两个极端。如果我们对身体过度贪著,就让我们通过修法打掉过度贪著。那么如果我们对身体的价值,没办法发现,佛陀又会告诉我们它的过患。上师在注释当中也引用了《四百论》的教言:&虽见身如怨,然应保护身,具戒久存活,能作大利益。&&虽见身如怨&,虽然我们通过前面的观察分析,了知身体有很多过患,就好像自己的怨敌一样,有很多不悦意的地方,&然应保护身&,但还是应该保护自己的身体。虽然发现了它的过患,虽然它是肮脏、臭秽的自性,但还是应该保护身体。为什么呢?&具戒久存活&,如果身体具足清净的戒律长久存活,&能做大福德&,也可以修集很多大福报,比如说作为发菩提心的所依,做顶礼、闻法等等。
  所以关键是我们对这个身体有怎样的态度。过度地贪著固然不正确,但是过度地厌烦,乃至想要过早地去抛弃它、残害它,也不是佛陀告诉我们的正确心态。讲戒律的时候,佛经当中有这样一个公案:当年佛陀给很多比丘宣讲了不净观,观身不净。之后很多比丘依法观修自己的身体不净,认知了身体非常不干净后,产生了强烈的厌烦心,出现了很多比丘拿刀自杀的情况。佛陀了知之后,就在大众当中宣布比丘不能杀人,也不能自杀,制定了戒律。
  那么我们分析这样的情况,这些比丘在修持身体不净时,产生了强烈的感受,这是对的。但是后面自杀的决断是错误的,没有真正了解佛陀宣讲不净观的必要,没有领会佛陀的密意。佛陀告诉弟子观身不净,是为了打破我们对身体的过度耽执,是打破对身体的过度执著,而不是灭掉身体。因为戒律也好,修法也好,都是以身体作为所依,必须要有人身才能够修持正法。
  所以在很多事情上,我们不能片面地去理解佛陀的密意。虽然修持不净观是对的,产生强烈的觉受也是对的,但关键是我们要领会佛陀讲这个法的必要。其实就是让我们对这个身体正确定位,不能够过度贪执,也不能够过度残害。认知它的不净,这是事实,然后就把它作为一个修善法的所依。有了这个心态,我们在修法的过程当中,一方面可以正确理解佛经论典的含义,一方面可以有一种正确的心态去面对我们的身体。
  到底应该怎么去看它呢?有些地方讲应该厌恶身体,因为它不净;有些地方讲应该保护它。如果我们应该保护它,那么这种保护和前面讲的盲目保护,二者之间有没有差别呢?怎么样去体现呢?虽然同样都是保护,但是这个保护的方式、保护的规格不同。
  我们打个比喻,比如说一个人要请客吃饭。第一次请的是国王大臣,第二次请的是乞丐。同样是请客,但是请国王的规格、标准和请乞丐的不一样。如果是请国王,那你付出的精力、财力和准备可能就大不一样了。也许你在一整天乃至一个星期当中,所有的精力都要投进去,或者你为了做好这次请客的准备,要付出大部分乃至于所有的财力。如果请一个乞丐,对待他的规格、标准就不一样了,付出的时间就少,给他吃的东西一般。国王的标准应该是很高的,高规格接待。如果是乞丐,标准就是以吃饱为原则,给他的衣服,穿暖就可以了,给他吃的东西,吃饱就行了。他又没有很多的希望,也没有很多这样的要求,你就不需要做高规格的接待。同样都是请客,但标准规格不一样。
  通过这个例子说明什么问题?保护身体也有不同的规格和标准。如果我们保护身体就像请国王吃饭一样,肯定我们投入的时间、精力就多得多。有可能我们为了这个高标准、高规格的款待,把所有的精力、时间都放在保护身体上了。还有就是低规格的保护,虽然也要保护,但是规格不一样,就像请乞丐吃饭,只是解决温饱问题。如果我们了知身体的过患,只是把它作为一个修道的工具和所依,保护身体的标准就会低得多,就可以过一种很简单的生活。
  为什么呢?因为只是保持这个身体不受损害、维持温饱,这样我们就赢得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投放到修行正法上。前面我们破斥了国王这种高规格的保护,要付出我们一生的精力,代价就太大了;还有一种是请乞丐吃饭的规格,就是颂词讲的&故应惜此身&,怎么样去爱惜它?怎么样去保护它?不要让它生病就可以,不要让它冻,不要让它饿就可以,这样的标准是很低的。假如我们可以满足这个标准,我们就不用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为了维护身体付出更多的代价。因为标准很低,所以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修行正法。我们的精力、方向全部放在修法上面,这就完全不一样了。
  前面两个地方讲到爱惜身体,意义完全不一样。此处讲了&独为修诸善&,怎样才能做到&独为修诸善&?只有把我们对待身体的规格降下来,降到温饱的程度就可以了。当然并不是说,如果你有条件,没有用很多的时间,通过前世福报的显现,轻而易举可以获得高品质的生活,但是你还要过低层次的生活,并没有这个意思。一般来讲,普通人如果把温饱问题解决之后,我们就可以有时间精力去修法。因为修法问题才是长远的、生生世世的重大问题。而满足身体的要求,必定是次要的、暂时的一个问题。二者之间真正通过智慧来分析比较,并不可以相提并论。
  第二段&纵汝护如此,死神不留情&,就是说我们依靠身体要修法,不应该用身体过度去做其他事情。原因就是&纵汝护如此&&&纵然我们像以前那样过度地去护持、保护身体,但是死神也不会因为我给这个身体付出太多的精力、时间而留情。所以你说:死神哪,请你手下留情,因为我的身体不是一般的身体,我是投入了太多精力关注的,所以你要留情哪!死神是不会留情的。
  虽然你尽了一切时间去保护身体,但在死的时候,死神仍然会不留情地把它夺走布施给鹫狗。按照天葬的习俗规矩,就是把身体布施给老鹰、饿狗食用。按照火葬来看,夺过来之后是一把火烧为灰烬。土葬相当于是埋在土下面给虫类食用。所以说&届时复何如?&那个时候你又怎么办呢?虽然你在世的时候,辛辛苦苦地去保护那个身体,投入了最多的精力关注,但是死的时候,还是无可奈何被死神夺去布施给鹫狗。
  这个结局我们要提前认识到,不能说等到死了之后,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因为我们提前关注和最后关注不一样,如果我们对这个问题提前关注,我们的意识、态度可以发生转变,对这个身体的态度改变之后,我们可以用这个身体去修善法,而不会继续去为了让身体过得再好一点付出太多的代价。我们要提前了知情况,之后只用这个身体作为修善法的所依,这是最大意义。除此之外,我们尽量避免用身体去造罪业,也不要为了这个身体而过度地享受、消费,浪费了暇满人身和大好光阴。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个地方。
----------------------------------------------------------------------------------------------------
----------------------------------------------------------------------------------------------------
欢迎投稿:
QQ: &  &&&&&&&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还没有任何项目!
佛教导航@1999-更好的生活你该立刻扔掉的60样东西 最后一样亮了
  扔扔扔比买买买重要多了!
  生活中扔掉后会过得更好的60样东西,
  欢迎对号入座~
   1只剩一只的袜子、有洞的和没松紧的袜子。
   2已经枯萎或者快要死掉的绿植。
   3干洗店和买衣服时送的廉价衣架。
   4不再需要的旧数据线。
   5已经不用的老电脑、手机和各种旧家电。
  6不戴了的眼镜和太阳镜。
  7零钱。(集了一罐就去银行换出来吧~)
  8坏掉的和洗不出来的玩具。
  9不戴的围巾。
  10已经很久没用过的老地毯。
[责任编辑:      我生在隋南地区老猫村,村子之所以叫这个名,跟一个古老的习俗有关。  老猫村超过60岁的老人,要被强制带到南山的老人洞自生自灭,这种洞也叫做寄死窖,自死窖,陪同老人一起进洞的,还有一只猫,这只猫一般是老人55岁到60岁之前精心饲养的,据说养出感情的猫,跟随老人进洞后,还会经常去帮老人从外面找食物,让老人活得久一些,所以在我们老猫村有句俗语:养猫防老。  老人洞基本都是建在娘娘崖上的,娘娘崖脚跟下就是惠江,惠江的江水波涛汹涌,每年的雨季到来时,江面涨高数十米,将老人洞也整个淹没,等江水退去,洞里干干净净,不留丝毫痕迹。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八十年代初期,在政府的干预下,这个习俗慢慢消失,我生于1985年,本是无缘见证这个古老而骇人的习俗的,谁曾想,身份特殊的爷爷,却用他自己的余生,给我留下了永生难忘的记忆,也让我踏上了一条不寻常的人生道路。
楼主发言:14次 发图: | 更多
  1991年,我爷爷57岁,我七岁,年幼的我还不太懂事,只知道我爷爷在村里人的眼中,是个让人敬畏的人,后来才知道,我爷爷算是半个风水先生,平日里会帮乡亲算算命,选选房子地基或者祖坟,那年夏天吧,一大早爷爷和奶奶二老就去镇子赶集去了,回来的时候,爷爷的怀里就抱着个黑色的猫,说是路上捡的,快要饿死了,见它可怜就给捡回来了。
  的确,当时看那只猫的时候,已经奄奄一息了,身上的毛色也发暗,比较脏,眼睛都没什么精神,在家里养了几日,毛色发亮,活蹦乱跳的,而且格外的好斗,经常跟村里的其他小猫小狗打斗,别看它的个头小,但是战斗力特别强,比它大很多的猫狗见了它都会退缩,我想着,这可能是跟它的眼睛有关吧,毕竟它的眼珠子特别亮,露着精光,有时候晚上看的时候,还有点渗人,后来爷爷就给它取名,黑虎。
  黑虎长得特别快,两个月就长得跟成年猫一样大小了,而且它不像其他的猫那样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不会长了,它的身子一个劲的猛涨,三个月的时候,看上去就像是一只半大的黑狗,而且更好斗,经常跟村子里的狗打架,抓破了不少的狗舌头和狗耳朵,还有些村民也被黑虎伤过,渐渐的,就传出谣言,说黑虎是个邪物,养不得。
  那时候我就经常被村里的小伙伴指着鼻子骂,说我家养了个鬼东西,有些年纪大些的青年还聚集到一起去捉黑虎,想打死它,不过没有一次得逞,反而好几次让黑虎咬伤了人,后来就有人用耗子药毒黑虎,在我的记忆力,黑虎一共被耗子药毒害过三次,但最后都脱离了生命危险,着实奇怪。
  黑虎为患,爷爷却对这件事不以为然,我父亲也劝说过爷爷好多次,说现在又不是以前,养猫有啥的用,留着尽祸害相邻,不如害死它得了。  爷爷听了很生气,还警告父亲再说这种胡话,就别认他这个爹,父亲无奈,只好作罢。  黑虎一度在村里横行霸道,人家人怕,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94年,我爷爷60岁那年。
  爷爷的生日是三月初一,那年离着他生日还有几日的时候,爷爷就变得古怪起来,吃饭的时候总说些胡话,还总是去院子里的角落,把嘴凑到黑虎的耳朵边,说着悄悄话,我父亲说他是老了,糊涂了,但是我奶奶却不这样想,奶奶的脸色那几日很难看,我还经常看到她偷偷哭泣。
  那时候在农村,60岁的生日,过的也很简单,爷爷生日那天的晚上,一家人都发现爷爷不见了,跟着不见了的还有黑虎,父亲和叔叔们就着急的出门找,我只记得奶奶就一个劲的再里屋哭,不管我怎么安慰她,她都是哭个不停。
  没人看吗
  @象骨 6楼
13:20  黑虎为患,爷爷却对这件事不以为然,我父亲也劝说过爷爷好多次,说现在又不是以前,养猫有啥的用,留着尽祸害相邻,不如害死它得了。  爷爷听了很生气,还警告父亲再说这种胡话,就别认他这个爹,父亲无奈,只好作罢。  黑虎一度在村里横行霸道,人家人怕,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94年,我爷爷60岁那年。  ------------------------------  精彩,是真实的么。楼主继续
  我当时就寻思,我奶奶可能知道些什么,但是问她啥她都不说,我年纪又小,也不懂得那么多,就没再问什么了。  一直到了很晚,父亲他们才回来,一点线索也没有,因为我们本地以前有老人洞的习俗,爷爷消失的又这么离奇,所以家里人觉得,爷爷可能是去了老人洞。  不过这也有几个疑点,第一,哪有人好端端的去寻死呢?习俗取消了对老人来说是件好事,爷爷为何要去老人洞?  第二,老人洞都在山崖下,没有几个青壮年用绳索吊下去的话,我爷爷是没办法进入老人洞的。
  第二日一大早,父亲他们就又出去寻找了,虽然怀疑爷爷是去了老人洞,但是鉴于上面两个疑点,大家觉得可能性不大,就没有去老人洞寻找,只在村子附近找寻了一番,可是一点收获都没有,第三天,父亲才找了相亲,决定去娘娘崖看看。
  前排留爪  
  头一次赶上直播啊!  
  姑  
  娘娘崖下面的老人洞不是很多,但也不少,一个个找下去,还是要花费不少时间的,差不多花了半天的时间,下面的洞都找遍了,也没有发现爷爷和黑虎的身影,我三叔说爷爷可能是带着黑虎出走了,没有来老人洞。  对于爷爷的出走,家里人一头雾水,觉得没理由,至于我奶奶,依然是在家里哭,当我父亲问她是不是知道点什么时,我奶奶就叹了口气,说:罢了罢了,随他去吧。
  再问的深入些,奶奶便闭口不提了。  爷爷和黑虎就这样消失了,村里也过了一段安生的日子,平日里那些躲着不敢出来的猫啊狗啊的都出来撒着欢的玩耍。  没多长时间,家里就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对于爷爷的失踪,也归结于出走,这年深冬,我在放学的路上,意外的看到了草窝里有个黑影。
  好多广告
Mark等肥  
  当时我就看见路边枯萎的草窝有个黑影在动,隐约觉得是个黑狗,毕竟那时候也调皮,就从地上捡起块土块,砸了过去,就听见啪的一声响,那黑东西瞬间跳了出来,当我看清它时,愣住了,有点像黑虎!  只不过比当初的黑虎要大很多,眼睛也更有神了,我当时激动,顺口叫了声黑虎,但那东西嗖的一声就朝着远处的荒野跑去了,片刻功夫没了身影,我回家后就将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隐约觉得,我爷爷回来了。
  记号一个  
  楼主加油更  
  听老人讲我们这有个说法,叫六十花甲子,不死就活。  还有一些“元宝坟”。就是那时候有的孝子不忍卖掉自己家的老人,就在地下挖个坑,地面上砌一个留有小口的坟,通过预留的小口给下面的老人送饭。这才有了“元宝坟”的说法。  
  求更新  
  回复第24楼(作者:@耳朵动动 于
15:25)   听老人讲我们这有个说法,叫六十花甲子,不死就活。   还有一些“元宝坟”。就是那时候有的孝子不忍…… ==========前排!  
  速度更新!!!挺你了  
  加油  
  前排,楼主速更  
  速度  
  求更新
  真有这样的事情啊
  快更新o  
  肥不了了
  楼主快更阿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