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对音乐评论怎么写

小学音乐作业与评价
(&酒泉市小学数学一班 )
评论数/浏览数:
发表日期:
小学音乐作业与评价
1、教师对学生学业评价的意义何在?
教学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测定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种种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对照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质量及个性发展水平,运用科学发展作出价值判断,进而调整、优化教学过程的教学实践活动。是课程实施的关键,是真正实现课程改革的途径,是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杠杆,教学评价直接影响着课程目标的实现,正确认识和实施教学评价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关注的问题。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评价改革势在必行,完善原有的学生评价体系,已成为推进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举措。
2、学业评价的新理念和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新课程倡导,既要发挥评价的甄别功能,又要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与激励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的过程,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倡导学业评价促进公平,关注学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注重张扬学生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同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本讲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学业评价的功能(音乐学业评价具有激励性,音乐学业评价有反馈性,音乐学业评价有鉴定性)。
第二,学业评价的新变化(学生变成了评价的主体,家长变成了评价的参与者,社会人士参与评价,教师不再是评价的主宰者)。
第三,学业评价的新理念(音乐学业评价要立足发展,音乐学业评价要注重过程,音乐学业评价要提倡多元)。
第四,学业评价的基本原则(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第五,学业评价要关注内心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评价学习态度,教师评价自己对待学生的态度,作业是评价学生情意指标的好形式)。
第六,学业评价要关注师生沟通(互动中沟通,探究中沟通,实践中沟通,情感交流中沟通)。
第七,音乐学业评价要关注教师成长(要认真钻研教学艺术理论,要发展创造性思维,要使教学带有审美性,要积极开展观摩活动)。
第八,学业评价的常用艺术(分层评价技巧,延缓评价技巧,语言评价技巧,情景评价技巧,过程评价技巧,代表作评价技巧)。
第九,教师的评价艺术(善于因势利导,善于随机应变,善于对症下药,善于掌握分寸)。
第十,教师的评价手段(幽默式评价,触摸式评价,无声评价)。
学业评价必须遵循一定的评价原则,才能真正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评价目的。
1. 评价的统一性原则
2. 评价的科学性原则
3. 评价的激励性原则
4. 评价的可操作性原则
3、你在音乐课中常用的评价技巧有哪些?对你的教学有何促进作用?请举例说明。
(1) 课堂观察记录。课堂观察就是应用课堂观察记录表,有意识地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然后加以整理和分析。对正确的给予鼓励和强化,错误的给予指导与矫正,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对学生突出的一两个方面做出记录,有针对性地解决。
(2) 成长记录袋。建立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可以在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中收录反映学习进步的重要资料,建立成长记录袋能有效地记录正规考试所测验不出的内容。它向学生传递了学习过程才是最重要的信息,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一些特别有意义的活动,教师可以拍照,记录学生的活动过程,让学生留下成长的足迹。
(3) 多主体参与评价。新课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应多方参与,以充分发挥不同主体的作用。同时,过程评价要把评价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我评价,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初步学会自我调控。
例如在进行《玩具音乐会》教学时,按照学生成长记录内容,我采用学生都感兴趣的举措,将教室布置成玩具国,手拿玩具:
师:小朋友,你们发现今天的音乐教室有什么不同吗?
生:教室里有很多玩具。这儿就象一个玩具国。
师:对了,欢迎小朋友们来到玩具国,今天我们将在这儿和玩具们一起举行一场特别的音乐会。小朋友坐好,音乐会开始了。你们看!
师:洋娃娃的歌声真美。她的歌声把谁引来了?
生:小狗、小马、木偶、小猪等。
师:谁了学学玩具走路的样子?
(请两人上台学)
师:你模仿得真像。让我们一起随着洋娃娃的歌声神气地走一走吧!
师:小朋友走得真精神,接下来是谁为我们表演呢?大家一起瞧瞧吧!
(课件出示玩具熊敲乐器的声音)
师:我这儿有一面大鼓,不可能让每一个小朋友都来敲。看看谁最聪明、想想你身边有哪些东西发出的声音像大鼓?赶快找一找,敲一敲。
(学生自由探索)
师:我们一起敲“自己的大鼓“为洋娃娃伴奏吧!
师:玩具熊的节目我们也能表演了,下面又该谁出场呢?
(课件出示碰铃,并按同样的方法来学习。)
师:小朋友真聪明。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小话筒也来参加,它对着谁,就谁来把歌接着唱下去,看谁接得好。
(师生一起做游戏)
师:哪些小朋友来当歌星?你们边唱边表演,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唱起来、敲起来!同学们准备好,玩具音乐会现在开始。
学完歌曲后,小结:师:小朋友学得真像。今天的音乐会非常成功,每一个小朋友的表演都很棒。
在课堂中,我需要随时观察,掌握孩子们的情绪,既不能沉闷,又不能让孩子们太激动,影响课堂纪律。在过程中和总结中,穿插对孩子的评价与鼓励,使孩子们在掌握歌曲的同时,学会自我调控。
4、《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你在实际教学中是如何做的?
音乐是充满感性的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一个任凭想象肆意弥漫的无限空间。中小学生正处于想象力丰富的时候,如何让他们敞开心扉,用自己的独特的心灵去独立地感受音乐的魅力所在,产生多姿多彩的个人感悟,这就是鼓励学生对音乐有与众不同感受的本质所在。
( 1 )改变教师观念,摒弃课堂主宰,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 2 )改变欣赏模式,鼓励自由欣赏,给学生以充足的听觉冲击。
( 3 )改变赏析要求,关注个体差异,给不同的学生配置不同的目标。
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要关注到细微的变化,给与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要求: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给与他们更大的想象与展示空间;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则需要降低标准,比如只要求他们说出自己听完音乐后的情绪是快乐的还是悲伤的,节奏是跳跃的还是舒缓的,等等。这种简单的交流不仅能维护学生的自尊,更重要的是关注了学生持久学习音乐的兴趣。所以,根据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欣赏目标是最为科学也是很有教育价值的教学方法。
( 4 )激发学生独特见解与感受 ,当学生听完一段音乐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听音乐进行个性描述,如画面描述法、故事描述法、情绪描述法、演奏描述法、动作描述法等。
( 5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采取文字表达、画面抒臆、面部表情等形式传递感受,总之只要是能让学生自主表达感受的方式我们都要及时给与肯定,适时适地地予以观察与指导。
5、让学生获得完整的音乐体验需要聆听具体的音乐作品并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实际教学中你是通过对哪些音乐表现要素的学习来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
音乐表现要素涵盖以下四个方面: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的感受与体验;对人声(童声、女声、男声等)和乐器声(常见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等)的感受与听辨;对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要素的聆听与体验;对音乐结构的感知。这四个方面内容的学习,有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如人声的分类、各种乐器的介绍等),但更多的内容是交叉在一起的,需要结合音乐实践和具体音乐作品进行整体性的音乐学习,才能有益于学生获得完整的音乐体验。
1. 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的感受与体验,学生由静心聆听、感受声音到回忆交流生活场景,到给平时观察到了但很少模仿的场景配音,再到借助物品创作声音,引导重在发散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评价要侧重于他们对生活与自然界声音的观察力、模仿力、想像力,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关注其创造力。
2. 对人声和乐器声的感受与听辨,人声与乐器声对于人们来说是最熟悉不过了。小孩子能从嘈杂的环境中听出妈妈叫他吃饭的呼喊,与乐器打交道的人则能从众多演奏的乐器中听出他所熟悉的旋律,两者之间的共同之处就是他们抓住了声音的特点并能很快地听辨出来。
3. 对音乐要素的聆听与体验,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和音色。由这些基本要素相互结合,形成音乐的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曲调、和声、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音色等。构成音乐家的形式要素,就是音乐的表现手段。音乐的最基本要素是节奏和旋律。
4. 对音乐结构的感知,音乐结构感知是引导学生用音乐的方式去思维,探索乐曲内部的基本结构及外部形式,且从不同的音乐形式中提炼出某些共同的音乐表现规律,是一种融听觉、视觉、言语觉、运动觉于一体的综合协同活动。对于缺乏音乐欣赏经验的学生来说,如果让他们接触一段旋律或倾听一首乐曲后就要说出音乐中蕴含的一些规律,这会使他们产生一种茫然的感觉,无助而彷徨,需要我们用不同的策略循序渐进地来促进学生对音乐结构的感知能力的发展。
6、你认为对学生音乐创造的评价应从哪几方面着手?
1.探索音响与音乐
“探索音响与声音”环节主要看学生参与的态度是否积极,寻找声源的方式是否独特,对音乐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还要从其发出声音的节奏感与强弱控制力上给予适当的要求。
2.即兴创造活动
( 1 )评价建议。即兴创造中的综合性艺术表演是对学生音乐即兴表现能力的一种检阅,它不限制学生表现的专业程度有多高、合理性有多强,更关注的是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创作灵感与即兴表现,是课堂中瞬间的精彩与闪光。所以在评价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生成,予以激励性与肯定式的评价,对学生的要求就是思维的发散、发散、再发散!具体体现为学生大胆的表演、自信的模仿、自由的创作和投入的演唱,使学生大胆表现的欲望、奇思妙想的发挥和随心所欲的创作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为终身热爱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 2 )音乐创编。音乐创编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主动参与、体验探索和创编音乐的过程,它的目的旨在激发学生对音乐创编的兴趣,逐步掌握音乐创编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学生的创编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与活动设计、开展相关活动实践密切相关,音乐创编应该多以活动为主,把学生组织起来,使其创编能力和意识在活动中得到提高。对高年级学生可以开展简单作曲和创编音乐剧等活动。
提高学生编创能力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创编音乐剧来实现,教师可以根据自愿组合、简单调整的原则把全班学生按音乐水平高低、节奏感强弱、有无舞蹈基础及语文写作水平高低分成编创小组,共同合作创编音乐剧,并在班上公开展示。每个小组都有音乐编辑、编剧、舞蹈编排和旁白等工作分工,最后大家可以通过自编、改编的形式合作完成一个可展示表演的音乐剧。通过合作创编与展示,可以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得到最大发挥,发散性思维得到最大开拓,从而提高其审美能力和自信心。
在评价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参与创编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敢于尝试创作的勇气,关注学生对事物的细致观察,把作品的质量列入评价的一个指标,通过合作创编式、前后作品对比式的正面评价激发学生的创作动机,为真正的音乐创作做好铺垫。
3.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
( 1 )节奏或节奏短句的创作。在评价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生活节奏的分析与提炼能力,关注学生对节奏规律的发现,关注学生对多种节奏的组合排列能力。
( 2 )旋律或旋律短句的创作。教师要经常向学生暗示创作就在身边,让他们克服那种“只有大师才可作为”的思想。在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创作勇气、积极探究的能力和对旋律组合的敏感度。
( 3 )为歌曲选编前奏和间奏。为歌曲选编前奏和间奏是教师很容易忽视
的而且学生也从不关注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去关注这些不起眼却很重要的环节呢?这就需要教师强化它们的重要性,评价时要关注学生对旋律走向的流畅感,关注学生选择前奏和间奏旋律的合理性,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尝试让他们用较为专业的方式进行前奏和间奏的创作。
( 4 )记录声音、情绪和旋律。记录声音、情绪和旋律对于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技巧性,教师应该多方拓展学生的创新记忆与思维,只要是符合记忆规律,便于学生记忆的方式都应该给予肯定,对那些想出更多新方法的学生要予以“智多星”、“智慧王”等形式的奖励。
( 5 )自由创作歌曲或者用电脑创编音乐。教师在评价时要注重求异思维,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中创造性因素的闪光点,要鼓励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思维过程,敢于去尝试从未经历过的新鲜事物,关注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重视他们的音乐体验感受。
7、中学音乐课堂学习过程评价中,课堂及时观察评价的三种不良倾向是什么?课堂问答评价中存在的误区是什么?
1、研究尚欠广泛,尤其缺乏可操作的具体的实施方案
有学者通过网络搜索发现,在教育研究方面发表的论文中,关于学业评价方面的文章所占比例不足 10% 。而且从研究方法上看,主要是理论上的思辨和分析,研究评价实施的文章少得可怜。目前,一些研究部门从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入手,把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综合起来评价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教师教的情况,这种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办法,给我们开拓了学生学业评价研究的新思路。质性研究,包括课堂的教学指导研究、教师的个案研究、教师的叙事研究等。定量研究,包含试卷测验、学生问卷、教师问卷等。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学科内,对学生应该知道什么,能够做到什么,不同年级的学生能够做到什么,对这些方面的描述还欠细致,欠研究,并且还欠用实践来验证研究的成果。对这样的评价内容进行细化,有助于我们评价的实施,也有助于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善。
2、评价功能的混淆
首先,用考试成绩代表学业成就的现象,仍较为普遍。目前,在评价学生、教师、学校,甚至于评价教育时,一个常用的标准,就是看这个学校的升学率。例如一些家长,对学校的教学质量的评价,单纯的评价标准就是,看这所学校的高考升学率,看这所学校“一本”的上线率,看这所学校,是不是有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应该说中考、高考与我们所说的学业评价,其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中、高考实现的是区分、甄别的功能,而学业成就评价的功能是要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所以我们在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的时候,就要分清楚不同类型考试的功能,功能不同,我们用于评价结果的分析也要有所不同。如果一味地、单纯地用考试成绩,用中考、高考这样一种利害性的考试的结果,来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就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会造成学生过分关注对事实性知识的一种单纯的记忆。有些地区在中考或者高考的考试说明的后面,都附有一些词语表,有些学生就不厌其烦地把词语表当中的所有汉字,按照辞典分别进行注音,并且把这些词分别从字典中抄出它们的解释,而且每天要给自己规定一定的量来进行背诵。试问当学生把字典都背下来之后,是不是他的语文就学好了呢?其实不是,这种做法恰恰是剥夺了学生进行更多的语言实践的时间和精力。
其次,如果一味地追求用这样一种高利害性考试的结果来评价学生,极容易造成学习的肤浅,使师生局限于机械的训练之中,阻碍着高等级的思维品质的培养。例如,有些数学老师指导学生,进行“看到圆心和切线就连半径”的机械式训练,这种训练就可能成为学生思维拓展的障碍。看到圆心和切线就连半径,不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唯一的办法,而其他方法可能还有很多。探寻这些方法正是高等级的思维能力训练的有效途径。而上述的机械训练,往往使得学生丧失了发展的机会。又例如,机械训练可能使学生形成这样的思维定势,只看已知,从已知推导出他们所能导出的东西,而不善于由已知看可知,由未知看须知,把已知和须知联系起来看,寻求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一种思维品质正是数学学科所要培养的品质。这种判断推理的高级的思维技能,也正是我们学科要进行培养的一种能力。忽视这样的能力,就会造成学生学习的肤浅。通过让学生下题海,让学生反复从事一种机械的训练,最终会扼杀学生这种高等级的思维品质的形成。
再有,一味地追求高分数,也会使得部分学生失去信心,甚至于对某些学科的学习产生厌倦心理。例如,童话大王郑渊洁对数学的恐惧,就来源于他小学的一位数学老师。在那位数学老师的眼里,郑渊洁是最笨的孩子。有一次,老师提问道:“郑渊洁站起来,将我刚才讲的课重复一遍”。这时候,郑渊洁当然无法回答,于是 老师让他站到前面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郑渊洁没出息,说一百遍。在老师面前,孩子永远是弱者。站在教室前面,郑渊洁咬着牙一遍遍地说了,真的说了一百遍,因此郑渊洁对这位老师恨之入骨。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那样的日子如噩梦一般。郑渊洁绝望了,他相信自己真的没有出息,在学校里就像老鼠一样,见人就躲,有时候干脆就逃课。我们可以看,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它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影响到学生对学科的学习,甚至于影响到学生今后的成长。我们要客观地看待结果,要深入地分析产生这样结果的过程,以及产生这样结果的影响的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这样一些办法,其实是更有益于学生的学习。
3.忽视对评价结果的运用
对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老师在课堂上随时随地地开展的即时评价,应该具有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思考的作用。可有,据我观察,这种评价往往流于形式。比如,当学生积极发言的时候,老师更多地是肯定学生的参与,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上,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老师一味地称好,这样的评价肯定了学生的参与度。但是,学生参与得究竟如何?他们在参与过程当中暴露出学习上的哪些差距?老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来缩小这些差异?这些才是我们课堂评价应该给力的地方。在我们一味的“好好好”“是是是”的评价当中,这些具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的评价被忽略了,而这些恰恰是我们对学生评价的目的所在。所以说我们要恰当运用评价结果,很好地发挥评价的作用。
4.随意的提高评价标准
目前我们实施的是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包含着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国家课程的标准就是我们所常说的“课标”,而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课程标准,需要结合地方的具体情况和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定。而有些地区随意地提高或降低课程标准,使得评价出现了随意性,甚至出现了无法评价的后果。比如校本课程的评价,它有别于我们对国家课程的评价。对于校本课程的评价,我们不仅仅要评价学生学的结果,同时还要对课程开发的实施者进行评价,对课程本身进行评价,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同时在这些评价的基础之上,再来看对学习效果的评价。这样一种评价体系的建立,更多的是有赖于我们教师,有赖于教研部门来制定评价标准。由此我们更可以看出,对于标准的制定要先于我们的课程教学,也就是要先有标准再有内容,这样才能进行课堂教学。而不是说有教学没有标准,甚至于是无评价,那么这样的课程,这样的校本课程就会形同虚设,达不到非常好的一个效果。应该说建立科学的评价体制,是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必不可少的条件。
5.问责体系与评价结果的关系不密切
目前学生评价的问责体系大多是和我们学生的中考、高考的成绩密切关联,比如说有些学校要用中高考的成绩来问责教师,甚至于有些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用中高考的成绩来问责学校,问责校长。这样一系列的问责,对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引导教师更多地去关注这种利害性考试。而学业评价与教师和学校之间的关系,应当如何建立,这是一个我们目前所遇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地去研究、去完善、去进行实践。这样一个过程,其实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要亲身经历的,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我们要注意下面三个问题。
首先,在实践过程当中,我们要先确定我们评价学生的标准是什么,这是我们实现评价功能的一个标杆,也是我们的一个工具。
其次,我们还要能够深入地挖掘数据,寻找发现线索,综合地分析问题,客观地看待结果。也就是说,对于数据来讲,我们看到的不应仅仅是学生的最后一个成绩,而应当是一种综合性的数据。我们要以数据为线索,发现数据后面更多的信息,更多的影响因素,以及数据后面所产生的差距,由此进一步地分析问题,来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简简单单地把目标盯在数据本身上。
第三,要把我们的评价随时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当中,而不是作为最终的对学生的结果的判断。要力图能给学生提供出有益于学习、有益于缩小与标准之间差距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的学习的方法。这样一个过程,其实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结合我们学校的具体的情况,结合我们学生的具体的情况,在以课程标准为基础为依据的前提之下,认真地来进行研究,研发出适用于我们学校、适用于我们的学业评价的具体标准和内容,愿我们都成为这样一个研究当中的实践者。
课堂问答评价的误区:在教学过程中监控学生的进步,并及时给予反馈是重要的评价原则之一。一些教师也许会认为只有在一个单元结束时才能进行评价,但笔者认为,边教学边评价能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这种形成性评价与教学完成后的总结性评价相对而言,前者更有价值。研究表明:形成性评价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效果,可以与“一对一”家教这种高强度的教学相媲美。形成性评价的正常运行需要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教师不仅要明确教学目标,还要将教学目标告诉学生。音乐课堂上的教学目标往往与表演相关。即使年龄小的儿童也能理解并掌握像准确演奏乐谱这样的目标。当学生们在彩排中知道了什么是最重要的因素,他们也就更加理解什么是成功的表演。
第二,教师给学生的反馈,要能具体地指导学生怎样做才能缩小现有水平与目标之间的差距。教师应采用一些具体的策略或方法以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并最终获得成功。
第三,学生要有机会将老师的反馈信息付诸实践,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缩小差距。一旦学生接到了教师的反馈,或者获得了新的学习策略,他们应该拿出实际行动来不断地练习,反复强化这些反馈信息。
8、命题是音乐测试的重要环节,根据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音乐命题时有哪些注意事项?试卷分析主要包括几方面内容?
注意事项:
1、确定目标,让教师在脑海中对教学最终要达到的效果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教师就可以以目标为基础,选择适合的音乐、材料及课堂活动进行命题。
2、了解学生的原有水平,教师们应了解学生们已经掌握的音乐技能,以利于教学计划的开展。较高的学生和教师的流动性,再加上音乐教育中典型的螺旋式课程设计使得诊断性评价成为必需。准确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及其潜力,有助于教师设计出既对学生有一定挑战性又不至于挑战性过大而对学生造成压力的教学指导。
3.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 。
4. 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5. 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试卷分析包括:
一、试卷的结构分析, 1.内容结构分析:基本概念和原理、各类知识点、计算、实验等方面的内容比例乃至每一方面知识的结构分析。2.目标水平结构分析:按照考试标准所列水平(通常分为知道、理解、应用、综合运用等)种类,分析它们的组成比例。3.题型结构分析:各类题型的比例分析。4.分数结构分析:内容—分数和水平—分数。5.难度和时限结构分析:对难度测验作难度分布描述,对速度测验作时限分布描述。6.试卷特点及横向、纵向比较:就试卷是否符合考试(教学)课标规定、是否反映学科特点和内在联系、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合理性、适宜性以及其他特点作出描述和判断。横向比较可以在学校—学校或地区—地区间进行,纵向比较可以在不同学年间进行。进行结构分析时,分析者要对测验各项目逐一分析和作出判断,因而结构分析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分析者对项目的判断跟编制、设计者不一致的情况经常会发生,对于比较复杂的综合题尤其是这样。为此可以把试卷结构分析结果跟编制试卷的结构设计进行比较。除了难度结构分析跟答卷情况有关,只有在考试实施之后才能进行外,其他各项分析跟答卷情况无关,在考试实施之前就可以进行,属于试卷的“静态”分析。
二、答卷情况描述, 1.成绩分布情况描述:列出频数分布表或频数分布图。2.统计量描述:列出平均分、优分率和低分率以及某些因素间的相关系数综合指标等数据,各分值段人数及其比例等,以便从中发现问题。3.分布形态判断:判断总体分布是正态还是偏态或其它形态。4.由样本统计量推测总体参数(总体平均成绩、总体标准差等)。 
三、试卷质量分析,1.试卷的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2.整卷难度分析。3.试卷质量评价:就考试目的和试卷内容、结构、形式的合理性、适宜性、有效性和可行性等对试卷作出全面评价。 四、教学分析和教学建议,从得分、失分情况以及某些部分之间的比较、分析,发现教师、学生以及命题等方面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为了使试卷分析全面、可靠和有效地发挥应有作用,试卷分析工作应实行教师分析和学生自我分析结合、“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简明、扼要、有重点地写出试卷分析报告。
本文章还没有评论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