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里,最受欢迎的单机游戏,前提是什么?钱,对么?

为什么有些人玩游戏充很多的钱?是因为土豪还是愚蠢
核心提示:而且那个服第一的人居然充了2万块。我也不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以前玩游戏也充过,当时小不懂事,狗屁不通。要我说游戏就是用来娱乐的,没事玩玩图个乐呵就行了,没必要为了玩个游戏弄那么多钱吧………这个社会我真...
是因为土豪还是愚蠢,为什么有些人玩游戏充很多的钱?
最近两天玩了个游戏,卧槽一进去个个都是vip,不过是虚拟的东西,就算充钱了又不能吃不能喝的。而且那个服第一的人居然充了2万块。我也不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以前玩游戏也充过,当时小不懂事,狗屁不通。要我说游戏就是用来娱乐的,没事玩玩图个乐呵就行了,没必要为了玩个游戏弄那么多钱吧………这个社会我真是越来越看不懂了。
游戏头条君解惑
之前有朋友在37wan做过页游运营,对,你没看错,就是看视频的时候广告上的那种,用二逼的声音----“秒杀boss,怒刷装备!”傻逼的大胸半裸妹子做的宣传视频。刚入职的时候觉得这种傻逼广告等同于强奸我的眼睛,这渣渣游戏也会有人玩?入职三个月后我发现我错了……
当时做的是烈火战神这款游戏,仿传奇,现在不知道还在开新区没有,当时一天开三个区,每个区开区的时候能有百来个小号,开区三天后攻城的时候多的剩20玩家左右,少的就几个,20个人基本都是有首冲10元,前10的基本都冲50以上,前五300,前三500,第一的上不封顶。以上都是一般情况,题主觉得他们都是傻逼富二代么?你错了,我们对大客户都是有专人维护的,别人不知道,我有个客户,公司CEO,老区来新区被我遇到,进去从2万,我说的是人民币不是元宝,玩了一个星期后比较忙,专门招个秘书帮他充值,有活动必充值,玩过页游的都知道,页面上方两行图标,都是充值活动,呵呵,赤裸裸的框钱,可就是有人冲。
例子多的是,有小学师冲几千的,结婚蜜月冲十几万的,专职母亲冲上万的,等等数不胜数,不光这个游戏,所有页游,基本都是这个运营模式,都在赤裸裸的框钱,为什么?我也不知道,因为我也是玩手游冲几百的二逼。
一、不要拿你的年薪挑战别人的零花钱
一个农民说,你说蒋委员长每天都吃什么饭?肯定是顿顿捞一碗干面,油泼的辣子还调的红红的呢!还有你说城里人怎么买鞋都那么贵呢?肯定是城里人人傻钱多,哈哈哈哈,没错,一群二愣子
快餐文学爱好者反驳道,你说大人物整天都干嘛呢?肯定天天享乐玩秘书,我要是能虎躯一震得个异能当上大人物就好了,那样我也能天天玩秘书!
或许你们是在想,那些玩游戏充钱的人都是什么心态?肯定全是傻x,游戏里的东西又不能吃不能喝,要是我有钱,肯定就先买辆qq车,倍有面子呢!
而我要告诉你的是,你的需求还在刚满足了温饱的地方,而充钱玩游戏的人们,至少到了去追求更高的阶段,随随便便一天冲几万的那些主们,已经不追求生存需求了,衣服全是名牌子,而像思聪那种,连内在需求都没了,穿着随随便便,发型略low,这是他喜欢的,当然你可能听不懂我在谈论什么。简单的来说也就是说你层次不够,怎么能懂有钱的任性?
二、我不是土豪,但也想花钱买到幸福感
当初我网游跟你是一样的想法,觉得给游戏充钱的绝对都是脑子有病,当时我会为了永恒之塔里面一把破天弓,每17个小时定一次闹钟,喊帮会里所有人起床帮我打,有时候是半夜三点,有的帮会兄弟孩子还在睡觉也起床帮我,真的谢谢他们,整整两个月的时间,才打到全服第二把,后来玩龙之谷,每天准时刷三头狗,为了全服第一把魔力弓,当时5173上交易价格是1500RMB;至于到了天下三,为了合成一个好珠子,每天开好几个号刷副本,这一波下来三四个小时过去了,最后在区里也不过刚好能上排行榜而已,等等等等,这些都只是简短的一个小片段而已,但却是浓缩了很多普通玩家的游戏追求,甚至有些人还达不到这样的水平,还在更底层挣扎。
而对我来说,这一切的一切建立在两个前提上,第一,我有时间可以挥霍,第二,我没有赚钱的能力。
等到上班了,我才终于体会到游戏里面那些老板的想法,玩游戏纯粹是为了放松,为了在游戏里逃避一下现实的纷扰,不想玩个游戏还跟上班一样,每天要那么多任务事情要做,可能我只是想上来跟朋友聊聊天,或者看看风景,或者开开箱子看看自己运气如何,而且,为了那一个装备浪费的时间,还不如去直接买一个,因为可能一件顶级装备花的钱还不如前两天请客吃饭花的钱的十分之一,或者我为游戏浪费的精力还不如我在旁边刷一个股票赚的多,你可能觉得有些网页游戏特别傻叉,什么无限刷怪,自动练级,装备一点就送等等,但就跟花钱去个夜总会一样,无非就是花钱买个舒服而已。
三、游戏生态圈就是如此,没有他们就没有游戏
游戏是一种选择性的消费,跟购物是相同性质的,题主的问题在购物中等价于“包有一个能用就行,为什么有的女人还要买LV的呢?”从来没有任何人强迫过你进行消费,如果你确实觉得这款游戏太坑,那么不玩直接换一款游戏就好了。
你不充钱程序员都饿死了,大家都没有游戏可玩,你可开心?玩免费游戏的人总是有种优越感,觉得游戏里的土豪都是傻蛋,是傻多速。
殊不知你认为作画精良,人物精美,pve丰富的网游,就是单机买过来你也是得花钱的,如果你是下载的盗版单机,那么你就是犯法了。合法的玩免费游戏,是把每一个免费玩家的钱分摊到“傻蛋”一个人帮你支付了,人家花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被人仰慕的心理,强大的pvp能力等等)。而你都合法免费享受这么多资源了,给人家当个陪练怎么了?还来过来bb秀优越,也是很自信。
充不充钱,值不值得都是自己的事,我玩的开心就可以了。再者,如果没有为游戏充钱的人,那么请问这款游戏的出路何在?任何一款游戏都是:R玩家在养非R玩家!!!作为一个非R玩家,你能继续玩游戏,本就是得益于R玩家不断的为这个游戏花钱。请问非R玩家是哪来的优越感嘲笑R玩家,是谁给你的勇气?
游戏头条覆盖了数十万最忠实的游戏玩家,微信公众号游戏头条(toutiaoyouxi),合作可联系QQ: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迪士尼砍掉游戏部门,大公司创新在什么情况下注定失败?_娱乐_好奇心日报
社交账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上传头像拖拽或者缩放虚线框,生成自己满意的头像预览 忘记密码
娱乐迪士尼砍掉游戏部门,大公司创新在什么情况下注定失败?
我们试图回答为何在多年投入之后,一家大公司最终决定终止创新,以及,这是一个大公司规律,还是唯有迪士尼是如此?
如果要为“大公司创新失败”这个课题编一本教科书的话,迪士尼最近贡献了一个完美的教学案例。
这样说可能有些不近人情,毕竟。不过迪士尼自己也就是在财报的一个脚注中轻描淡写地提及了这件事:2016 年第一季度,由于停止了自行研发的游戏业务,包括迪士尼无限这款互动玩具产品在内,迪士尼记录了 1.47 亿美元的财务减计。
翻译一下这句话,它意味着迪士尼砍去了自 1995 年以来不断追加投入的游戏部门(其间有中断,于 2004 年重启,并在 2008 年更名为“迪士尼互动”)。
在此之前,一切都显得按部就班。比如在 2015 年 8 月举行迪士尼粉丝大会(D23)上,迪士尼专门为游戏单独开了一场发布会,迪士尼自主研发的几款游戏以及《迪士尼无限》都获得了充足的展示时间。今年年初,还有消息称《迪士尼:无限》这款互动玩具也已经成为市场上销量最高的互动玩具。
为什么迪士尼要砍去一个眼看就要成功的产品部门?(假设成功的定义是市场占有率的话)如果要为此做个简单粗暴的回答,可能是:不赚钱。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篇文章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我们试图回答为何在多年投入之后,一家大公司最终决定终止创新,以及,这是一个大公司规律,还是唯有迪士尼是如此?
先别急着提起克里斯滕森的《创新者的窘境》,我们可以看看大公司创新失败一共会经历几步。
迪士尼游戏部门正式成立,包括 200 名初创员工。
收购由微软创始人 Paul Allen 创立的 Starwave 软件公司。
收购搜索引擎公司 Infoseek;注册 go.com 网站,希望能够和雅虎或者美国在线竞争。
迪士尼宣布 go.com 的亏损超过 10 亿美元。
Infoseek 和 go.com 相继被迪士尼关闭。
迪士尼出售 go.com 公司和 Infoseek 相关的股份。
迪士尼游戏互动业务,以 Starwave Mobile 为名开始开发游戏。
迪士尼收购 Living Mobile, 一家欧洲游戏开发商和发行商。
迪士尼互动收购 Playdom 和 Tapulous 发展手机游戏业务。
迪士尼关闭 Propaganda Games 工作室,并且裁员 200 人。
迪士尼互动推出迪士尼无限;宣布 Junction Point 工作室关闭;互动部门首次实现盈利。
迪士尼互动裁员 700 人,原因是因为 Facebook 游戏受欢迎程度下降,随后进行战略调整将更多的重心放在授权游戏上。
迪士尼互动和消费品部门合并。
迪士尼宣布停止互动玩具生产,同时停止全部自主研发发行游戏业务改为授权经营。
第一步:野心,以及与野心匹配的投资
大公司做事总是这样的:如果内部无法培育一个有竞争力的产品,那就收购一个。
迪士尼游戏部门自 1995 年创立之后,2 年之内都毫无起色,200 名初创员工似乎无法贡献任何突破性的创意。于是在 1997 年和 1998 年,迪士尼相继收购由微软创始人 Paul Allen 创立的 Starwave 软件公司以及搜索引擎公司 Infoseek(顺便一提,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曾是这家公司的员工)。
接下来的故事很悲惨,迪士尼花了 10 亿美元试图打造一个叫 go.com 的产品,然而以“低估一个网站所需要投入的内容和资源”告终。
然而故事并未到此结束,迪士尼重整旗鼓,于 2004 年重启业务并展开一系列收购,其中包括 Living Mobile、Playdom、Tapulous 等开发商,如果你还记得当年 iPhone 唤起的游戏热潮,你应该能料到这些大名鼎鼎的公司都估值不菲----。当然,这笔钱导致迪士尼过于重视 Facebook 这个平台,这个恶果可以稍后再提。
由此,Playdom 的创始人 John Pleasants 成为了迪士尼互动部门的联合总裁,而他此前曾经在 EA 担任过首席运营官。另一位联合主席 James Pitaro 则是被迪士尼从雅虎分管媒体的副总裁的位置上挖过来的。Tapulous 的创始人之一,Bart Decrem 则担任了迪士尼互动部门高级副总裁,今后畅销全球的《鳄鱼小顽皮爱洗澡》就出自他的手笔。
虽然迪士尼完全不懂电子游戏,但是从这个团队的阵容看,它至少找到了一群懂游戏的人替它工作。美好未来的第一步就此确立:有人才、有资本,还有一个刚刚兴起的广阔市场。
第二步:了不起的新东西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来,2011 年迪士尼推出的《鳄鱼小顽皮爱洗澡》都是一个了不起的产品。
从迪士尼的视角看,此前历次游戏都是利用灰姑娘等现成的人物形象来开发,而这一次是一个全新形象。Bart Decrem 当时接受媒体采访时颇为强调这一点:“我们发现在过去成功的游戏中,没有哪个游戏人物是来源于电影和电视的,他们都是为游戏而生的原创人物。”
考虑到迪士尼针对的玩家市场,小鳄鱼具备一个成功游戏应该有的元素:萌物、适度的挑战、流畅的体验。以至于两个月之后,这款售价为 1 美元的游戏就成为 79 个国家苹果商店付费游戏排行榜冠军,下载量超过 300 万。到了 2012 年 3 月,苹果宣布仅在中国地区,这款游戏的下载量就超过 2500 万次。但是被它挤下排行榜冠军的,是同样炙手可热的《愤怒的小鸟》。
迪士尼也对小鳄鱼的形象寄予了厚望。2012 年夏天,一部以小鳄鱼为主角的动画短片将在 YouTube 上播出。
一切正在沿着迪士尼熟悉的套路进行:围绕着形象,开发电影、电视、衍生品等等。何况《鳄鱼小顽皮爱洗澡》的成功看上去为迪士尼找到了一条新的开发动画形象的方式----不再是从以往的电影和电视动画出发,游戏这个以往处在迪士尼产业链末端的环节也能够成为动画形象的来源。
我们必须在这个时候提一下另一家公司:施乐。这个当年苹果和微软的有钱邻居有更了不起的创新:全世界最早的个人电脑阿尔托(Alto)。有一个箱子的大小,还有一个屏幕,专门给个人使用,用户通过键盘的敲击,不用几毫秒就显示在了屏幕上。硬件方面,为了方便输入,施乐还开发出了键盘和能够滑动点按的鼠标。对了,还有一个可以联通其他计算机的局域网络,叫做以太网(Ethernet)。
PARC(施乐在硅谷 Palo Alto 研究中心的简称)的工程师们还想好了这个计算机里面要做点什么----他们开始开发一些文字编辑和图像处理软件,还建立了一个图形化的界面(GUI)而不是通过口令行这种极客的方式来操控计算机。从现在看来,PARC 计算机科学家们提早了 20 年就描绘出大众数字生活的蓝图。
这就是当年施乐的原型机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迪士尼在 2013 年推出的互动玩具“迪士尼:无限”,它就是一个手办的样子,里面存有芯片,可以为配套的游戏实时存档。
正式上市不到一年的时间,“迪士尼:无限”全球销售额就超过了 10 亿美元。2015年 8 月,3.0 版本正式发售,半年时间仅仅是基础套装就卖出了接近 200 万份,其中光是“星球大战系列”的销售额就超过 2 亿美元。去年底,有报告指出,《“迪士尼:无限”是销量最高的互动玩具产品,超过乐高、任天堂、以及动视。
你是不是又想起了那个问题:业绩这么好,为什么不要了呢?
第三步:大公司盲目,而小公司野蛮成长
故事必须从施乐接着讲,这样你会明白迪士尼遇到的问题大致是什么。
1977 年施乐董事长彼得?麦克洛和九位职务最高的下属一起到访 PARC,现场观看阿尔托进行技术演示。PARC 的计算机图形专家罗伯特?弗雷格尔问麦克洛:“听说您刚看了一次程序演示?感觉怎样?”施乐这位最高行政长官的回答仅仅是:“我还从未见过一个男人打字那么快呢。”
他并不明白个人计算机的意义。也正因为如此,1979 年,施乐甚至给苹果团队开放了最高级别的保密级产品参观。之后我们的世界就被改变了,但是变革者不是以打印机为主业的施乐----那些本来仰望着 PARC 研究员技术实力和想法的苹果工程师们,把图形界面(GUI)以及键盘和鼠标输入信息的整套产品学了回去。后来,比尔盖茨也根据施乐的技术,发布了图形界面的个人电脑操作系统 Windows。
迪士尼的问题要比这个稍微复杂一点,因为没有证据证明他们盲目到了如此视而不见的地步。但是有一个共同点是,正如个人电脑不是打印机公司施乐的主营业务,游戏也不是家庭娱乐公司迪士尼的主营业务。迪士尼做游戏仅仅因为它意识到这是个抓住未来消费者的产品,这个意识如此淡漠,以至于它终究还是敌不过一点市场质疑。
2013 年,迪士尼发行了《小鳄鱼顽皮爱洗澡》的第二代游戏,并没有重现第一代的成功。
“游戏行业变化太快了。”迪士尼 CEO Bob Iger 在财报发布会的分析师会议上这么说。此话不假,2012 年 8 月,《部落战争》正式上线。一年以后,开发了这款游戏的芬兰公司 Supercell 宣布全年营收为 8.92 亿美元,增长了近 9 倍。在 2014 年还能够为 Supercell 带来每天超过 500 万美元的收入。就在不久前,《部落战争》还发布了自己的衍生游戏《皇室战争》。
还有 Flappy Bird。这款控制一只小鸟在马里奥风格水管中穿行的游戏在 2014 年初突然爆红。安卓和 iOS 版本的累计下载量超过 5000 万,一些业内人士估计由此带来的广告收入每天超过 5 万美元。爆红带来的困扰还让开发者阮哈东最终选择在 2014 年 2 月将这款游戏下架。
在这些小公司以野蛮姿态迅速成长的时候,迪士尼看到的只有不确定的未来,它们内心如此害怕华尔街的质疑,以至于把任何追加的投入都视为风险。
“我们实在没有自信能够自己研发一些游戏,并且带来稳定的收入。” Bob Iger 补充道。大公司就是如此脆弱,其实 2013 年 10 月,互动部门已经首次盈利了,不过它犯了战略性错误,这个一会儿再提。
插播一下:什么样的大公司创新注定失败?
1)产品作为防御性的存在
迪士尼早期进入互联网行业对标的是美国在线、雅虎这样的门户,同时希望能够丰富自己的 IP 运营,直到大规模收购的后期,才希望在快速膨胀的游戏市场里分一杯羹。
2)它是一个花钱的部门,不是一个盈利的部门
迪士尼游戏部门在 2008 年到 2013 年造成了 14 亿美元的亏损,使得迪士尼游戏部门在整个公司中的地位下降,吸引到的资源投入和人才降低。
可以与之对比的是 Google 的相关实验项目带来财报数字上的压力。前任首席财务官 Patrick Pichette 表示:“我没有必要在这些实验性项目上花太多时间,比如关心一辆自动驾驶的汽车。”为了避免沦为赚钱机器并保持创新能力, Google 在去年 8 月宣布重组,包括无人汽车、生命科学、智能家居等实验性部门单独成立子公司,并和原来的 Google 一起成为 Alphabet 公司的一部分。
3)产品太过超前性和实验性
尽管 VR 热潮在最近一两年兴起,但任天堂其实在 1995 年就开发出了第一款虚拟现实硬件 Virtual Boy,然而当时的技术并不成熟,最终仅卖出 14 万份。
4)出于对既有资产和技术的保护
柯达在 1990 年代就研发出了数码摄影技术,然而对于柯达来说,传统的胶片业务更加重要,也让柯达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放在胶片业务上。错过了数码摄影的柯达最终在三星、索尼的冲击下宣布破产。
同样,诺基亚早在 1992 年就斥资数十亿美元投入智能手机相关技术研发,包括手机电子邮件、触控屏和更快速的无线网络,并于 2004 年设立了一个为智能手机创建多媒体服务的集团。然而,功能机才是诺基亚最重要的业务。2006 年,智能手机业务被并入功能手机。
就像克里斯滕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写的那样:“管理良好的企业之所经常遭遇失败是因为推动他们发展为行业龙头企业的管理方法同时也严重阻碍它们发展破坏性技术,而这些破坏性技术最终吞噬了它们的市场。”
5)因为依赖旧体系,所以看不见新受众
在智能手机这个市场里,诺基亚忽视了服务才是智能手机的卖点,并选择和软件数量较少、开发也并不完善的 Windows 手机系统合作,使得诺基亚在两年市场份额缩水 90% 。
6)所有这些的结果,是丧失了对市场需求的判断
尽管开发出了最早的个人电脑,但是施乐完全没有意识到个人电脑可以满足的需求。直到 IBM 发现快速的运算能力会带来的变革,来自于商务用户对于数据存储的需求、企业用户对于办公的需求、个人家庭娱乐的需求最终催生了一个 240 亿美元的产业。
第四步:原本的创新莫名其妙成了不重要的东西
其实迪士尼游戏部门的悲剧在诞生的第一天就是注定的。因为它的存在并不以革新游戏业为己任,也不致力于家庭娱乐,甚至不是为了贡献收入。它仅仅是为迪士尼运营以及创造 IP (知识财产)而存在,否则在这个部门运作的早期,他们不会总是采用那些现成的人物形象去开发一些没有什么新意的休闲游戏。
如果我们回头看迪士尼的两个核心错误,其中之一是在 2010 年收购 Playdom 之后,把游戏的重心过多放置在 Facebook 之上。2014 年 3 月,迪士尼互动宣布裁员 700 人,因为 Facebook 游戏受欢迎程度下降,它们决定将更多的中心放在授权游戏上----这是变得保守的第一步。
而第二个错误,倒也不能完全算是失误,就是给迪士尼带来不错声誉的“迪士尼:无限”。在这次宣布业务终止时,迪士尼给出的理由是“互动玩具市场增长停滞以及开发成本高企”。
其实“迪士尼:无限”技术含量并不算太高,至少和索尼、任天堂这样的游戏主机硬件差远了,但市场萎缩意味着盈利风险加大,更关键的是,迪士尼并不是一家以硬件见长的公司,在一切都可能增加风险的时候,终止这项产品看起来像是止损。错过了个人计算机的施乐公司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的收入只有 46 亿美元,净利润也只有 2 亿美元。98.4 亿美元的市值和苹果的 5445 亿美元以及微软的 4135 亿美元之间天差地别。这家公司直到今天也只是一家复印机公司而已。
还得提一下柯达,目前柯达每年的销售额为 20 亿美元,而在 1990 年其年销售额曾达到 190 亿美元。由于担心自己开发的数码技术会对自己的胶片技术形成冲击,柯达把颠覆整个行业的机会拱手让给了索尼、三星、佳能、尼康,自己也就成了被颠覆的那一个。
相比之下,迪士尼的境况要好不少。它不过是砍掉一个旁枝部门而已。电影、电视、玩具、乐园这些迪士尼在运作的其他生意看上去仍然欣欣向荣。停止自主研发游戏对于这家公司来说没什么大不了的,损失的钱也完全在这家年收入超过 500 亿美元,利润超过 140 亿美元的公司承受范围之内。
唯一遗憾的地方,可能是它永远告别了充满活力、但又“不太迪士尼”的那个部分,比如小鳄鱼和“迪士尼:无限”----它们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惊喜,但无法让迪士尼和华尔街满意。
附:“大公司病”在迪士尼游戏业务都体现在何处?
游戏的付费人群主要是青少年和***,然而迪士尼的游戏针对的大多是低龄人群。
如果你自身是技术人才或者年轻的设计师,你更可能选择 Google 或者创业公司而不是大型传媒巨头。
Epic Mickey 这款电子游戏花了六年时间策划,因为当中的一个角色需要数个管理人士的批准,在这段时间他们选择的平台任天堂 wii 的受欢迎程度下滑,而且也错过了感恩节促销季。
内部人士表示,由于互动部门不能推动股价,所以在内部话语权很小,无法吸引公司内部的人才。
Jessica Reif Cohen 美林的高级分析师表示,对于传统传媒公司来说,数字化是完全不同以往的技能。
每年迪士尼游戏要开发很多不同的项目,以至于没有足够的经历开发精品游戏,其中最成功的《王国之心》系列就首次影响质量下滑。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分享至:
没有更多啦
好奇心微信公众号news center
米克尔森不受17号洞蛊惑 一号木直攻果岭机会为0
近日,围绕“不结盟运动首脑会上新加坡炒作南海问题”一事,新加坡驻华大使罗家良杠上了《环球时报》和该报总编胡锡进。双方你来我往,已针锋相对论战了四个回合,说法截然相反。那么,真实的情况究竟如何?  交锋  事情起于《环球时报》日刊登的《不结盟运动首脑会新加坡妄提南海仲裁》。该文指出,在第17届不结盟运动峰会中,“新加坡曾执意要求塞入为菲律宾南海仲裁案背书的内容,企图强化成果文件涉南海内容,由于多个国家明确反对未能得逞。”  9月26日,罗家良指责该报21日的报道罔顾事实。他表示,关于提议在成果文件中增加南海共识内容一事,“不是临时决案或任何单一东盟国家主张的”,“是东盟一致和共同的立场,也是东盟十国根据第49届东盟外长会议联合公报所达成的共识。”——意思就是,这是东盟全体的事情,不能赖到新加坡头上。  罗大使还指出,“东南亚相关段落,包括涉及南海的内容,自1992年起就已纳入不结盟运动峰会的最终文件,并以东盟共识为基础定期进行更新”,峰会轮值主席国伊朗和东道国委内瑞拉拒绝此提议的做法,不符合不结盟运动的惯例。  9月27日,胡总编复信称,“《环球时报》记者是根据参加不结盟首脑会议的知情人士介绍情况写成此文的,信息源严肃、可靠,文章写的就是真实情况,因此不能同意罗家良大使对此报道的指控”。他在信末还提醒到,“您的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做过头了”。  9月28日凌晨,罗大使再次致函。他强调,报道依据的是只言片语的、匿名的不完整信息,而新加坡全程参与了峰会的讨论;他还出示东盟主席国老挝的信函称,“不结盟运动峰会主席国并没有拒绝新加坡的要求,而是不合规矩地拒绝了东盟要求以东盟共识更新有关东南亚地区段落的内容。”  尽管细节还有待披露,但基本事实还是很清楚的。新加坡和东盟国家试图在不结盟峰会成果文件中增加东盟内部达成的关于南海问题的新共识,被峰会拒绝。综合各种信息看,《环球时报》和胡的叙述基本属实,但可以补充更多细节;罗虽然辩论套路占优,但回避了根本的问题,显得有些虚伪——他的论述始终没有触及实质:究竟新加坡有没有这个想法、有没有这样做?  套路  罗大使所谓“新加坡没有在提议上面做太多的工作”的说法,说服力并不大。这只是面子上的套路。稍微懂点常识的明眼人都不难了解,此类成果文件的磋商功夫更多的是在幕后,在走廊或咖啡馆,而非在正式会议上。  作为东盟外交方面的“灯塔”或精神领袖,新加坡积极推动此事责无旁贷。没有新加坡等国的压力,老挝断然没有理由做此提议。新加坡即便不是该提议的主导,也是非常重要的参与者。  事实上,27日,中国外交部也间接证实了这一点:“不结盟运动并非讨论南海问题合适场合&&事实很清楚,极个别国家坚持要求在成果文件中片面渲染有关涉南海内容,但这并没有得到不结盟运动绝大多数成员国的赞同,有关内容也没有反映包括中方在内的南海问题相关方的共识”。  基于新加坡在南海议题上的一贯表现,加上《环球时报》和外交部披露的信息,我们可以推测出一个故事的梗概:新加坡确实在台前幕后推动了这个提议,虽然具体做法可能未必那么露骨和业余。  在岛叔看来,问题的实质在于:新加坡明明在南海问题上已经选边站了,却还在强调自己“不持立场、只坚持基本原则”。  炒作  这并非新加坡首次在国际上炒作南海议题。  比如,今年4月,李显龙表示,“在中美亚洲争霸过程中,亚洲国家心向美国,如果举行&秘密投票&的话,每一个国家都会赞成美国在亚洲地区有更广泛的介入,不管他们在公开场合怎么表态”;6月的玉溪会议上,新加坡巡回大使表示,中国似乎“在干涉东盟内部事务”、“分化亚细安(东盟)”;8月,李显龙访美时更是公开表示,“临时仲裁庭的裁决对各国的主权声索做出了&强而有力的定义&,希望各国尊重国际法,接受仲裁结果”。这一次交锋,也是新加坡南海政策的一次余波。  说起来,新加坡并非南海争议相关方,近年来却不遗余力的推动南海问题多边化与国际化,甚至比部分争议方都要积极,且在建设基于国际规则(Based on rule of law)的海洋秩序方面与美国、日本等国共同点很多,频频遥相呼应、彼此附和。问题是,新加坡在南海既不争地,也不争水,到底图什么?  动机  首先,南海议题对于新加坡的唯一可能的价值在于提升自身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新加坡国虽小,但软实力强大,自视甚高,是东南亚地区搞大国平衡、推动东盟联合自强的中坚力量。新加坡一直批评部分域外国家在南海问题上撕裂东盟,极力推进东盟在南海议题上集体发声。如果东盟共识关于南海的共识成为不结盟运动的共识,那将是新加坡和东盟外交的巨大成功。  换句话说,南海议题之于新加坡,绝对是一个重要的外交机会,它希望在该议题上发挥出自己的独到魅力,推动自己的主张变成东盟的主张,然后变成世界的。  此外,新加坡虽是亚洲国家,但“国际范”和“西方范”十足,喜欢充当教师爷,一度曾在海峡两岸、东南亚、亚洲乃至全世界“黑白通吃”、左右逢源,上世纪70至80年代,***还曾多次就中国的对外开放及东南亚政策向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郑重咨询过建议。面对波诡云谲的南海局势,以新加坡的个性和利益算计,要不说三道四都显得不正常。  其次,新加坡在安全上与美国等国有着很强的亲近感,在南海问题上很容易跟着美国走。新加坡笃信远交近攻,自独立以来,在安全上对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统统不放心,对中国不放心,只对美国放心,认为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不可或缺,它可能是东南亚地区最欢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国家。  对于菲律宾、越南等国而言,在安全上与美国走近是权力政治或权益之计的考虑,而新加坡加强与美国的安全联系,很大程度上则是出于安全的信仰和价值观。在新加坡看来,中国的和平崛起尚不确定,在安全上对地区的贡献还没有得到检验,只有美国可以确保该地区的秩序,也只能美国可以平衡中国的力量。  因此,即便新加坡并不面临着和切实棘手的安全威胁,它从心理上也觉得在安全上需要美国。有了这样的几乎等同于信仰的安全观,新加坡在南海议题上附和美国牵制中国也就不难理解了。  调适  在中新关系中,胡罗的交锋绝对是一件大事,影响不容小觑。一直以来,在南海议题上,中新两国政府都有意顾忌彼此的“面子”,虽然都对另一方的立场与政策不敢恭维,但鲜有如此公开论战的。在很多国人心里,新加坡多少算是与中国有点特殊关系的国家,而以往公开指责新加坡几乎难以想象。  中新关系总体上还是好的,但该事件反映的深层次问题却值得中新两国特别是新加坡的深思。  围绕南海议题的分歧表明,光有经济上的密切联系很难做真朋友,中新两国确实需要提升政治安全互信。中国需要考虑的是,中国追求的周边秩序可以多大程度上容纳新加坡的个性和能动性;新加坡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全面、理性的认识中国,并客观看待中国在亚洲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的作用和影响。  中新间之前有台湾问题,现在有南海问题。有问题不可怕,关键是双方要找到相对适应包容对方的政策和方案。中国可以容忍新加坡在南海议题上搞搞小动作,赚赚人气,吸引些眼球,但凡事必然有个度,这个度在什么地方有待斟酌。岛叔以为,中国应有两个底线:一是新加坡不能掺和争议问题,二是新加坡不能在中美间选边站。  重新认知对方是彼此战略与政策调适的前提。不得不承认的是,中新两国针对彼此的政策很多都是建立在已有认知基础上的,这些认知多少都有些失真或落伍了。  今天的中国,实力、经验和影响已经与3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问题还很多,中国仍需要谦虚的接受包括来自新加坡的意见和批评。新加坡还可以当“教师爷”,但需要改进方式方法。当然,如果政策的前提和假设都有问题,那就需要调整政策本身了,光有苍白的辩解是无济于事的。  无论新加坡基于何种考虑,在中美两个大国间选边站都非明智的选择,因为这将使得新加坡丧失其独特的外交地位和作用。据岛叔的观察,中国民众在南海议题上“病新加坡”久矣,中国政府为此承担了巨大的压力,此次尺牍交锋之所以引发广发民众的关注和共鸣,也是因为吃瓜群众们多少对新加坡的立场有些自己的看法。  应当承认,新加坡的对外政策延续性很强,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和政策同样如此。最大的变化是环境,大国塑造环境,小国适应环境,新加坡在南海进行的很多动作即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对于南海局势的持续紧张,新加坡既想促进缓和,又不自觉从中渔利。  对此,我们也不必忙着贴标签。毕竟,很多时候要进行细节区分,如“关注南海”和“介入南海”就很不一样。更大的方面讲,中国在新加坡“远交进攻”的安全战略中可能存在先天不利,但中国也要给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东南亚国家一个新的选择,即除了美国以外的其他安全选择。  光有诚意是不够的,还得有行动、有手段。现在,新加坡、美国等国的谬论是,美国主导了东南亚地区的安全秩序近70年,维持了地区的稳定和秩序。因此,美国似乎是唯一的选择。问题是,别的大国没来试过,中国正在尝试还没有结果,你们就说它不行,这怎么行?  文/湖图燕波原标题:乌克兰花甲富翁豪掷千金 助力爱妻音乐梦 &&&【环球时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王伟】韩军联合参谋本部对外表示,29日上午10时左右,一名朝军士兵穿过南北军事分界线(三八线)投奔韩国,韩军正对其动机和过程展开调查。  韩国《中央日报》称,韩军在执行警戒任务过程中发现跨越到三八线以南的朝军士兵,并确认了他的投奔意愿。考虑到保密要求和投诚者的人身安全,韩军没有公开具体的投诚场所和投诚者的身份。韩国相关部门已成立联合调查组,对其投诚动机、背景和身份等情况展开调查。报道 说,韩国军方自朝鲜第四次核试验之后,一直在三八线一带进行对朝心理战广播,这是实施对朝广播喊话以来的首起叛逃事例。  韩联社29日称,朝鲜士兵越境时并没有携带武器装备,韩朝两军之间也没有发生***战等冲突,韩军密切注视朝军动向以防万一。韩国纽西斯通讯社称,最近朝鲜人直接叛逃韩国的事例中,绝大多数是通过海上而非陆路来到韩国。韩国“国民之党”国会议员金钟路表示,根据其从韩军联合参谋本部获得的资料,2010年至今年8月底,共有74名朝鲜军民没有通过第三国直接投奔韩国。分析认为,直接越境来韩,说明韩军有必要强化陆上和海上的警戒水平。原标题:日媒:日政府欲通过议员立法实现天皇生前退位(组图)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健康岛频道推荐
海南美食频道推荐
海南汽车频道推荐
海南一家推荐
南华金融:料今天港股反复波动
城市消费频道推荐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